吃过螺蛳粉吗?有人对它避之不及,也有人对它痴迷不已,偏爱那一股子“酸臭香”。
可最近,让人“臭上头”的螺蛳粉,却和“增臭剂”一起,冲上热搜。
据媒体报道,近日,@成都市场监管巡查了一家月销四五千的外卖螺蛳粉店。市场监管人员在该店柜子里,发现了“螺蛳粉增臭剂”,被熏出“痛苦面具”。
听闻“增臭剂”,不少网友开始担心,“心头爱螺蛳粉要‘塌房’了吗”?多家螺蛳粉品牌商纷纷回应,产品味道主要源于酸笋发酵后的味道,未添加任何国家不允许放的添加剂。
实际上,消费者手中的螺蛳粉,并非都“臭”得原汁原味。这几天,潮新闻记者暗访了杭州多家螺蛳粉店铺。
【走访杭州商铺】
“增臭”风波下的螺蛳粉店
老板:顾客少了一半
“增臭”风波下,杭州不少螺蛳粉店家表示,生意受到了影响。
3月21日晚,潮新闻记者来到杭州拱墅区、滨江区等多家螺蛳粉店看到,原本受年轻人青睐的店铺门口,如今只是零散地徘徊着几位犹豫不决的顾客。
一位年轻的女士说:“看到新闻说螺狮粉内加了使臭味变浓的添加剂,怕对身体有害,不敢再吃。”像这样在门口犹豫、担忧吃下螺蛳粉“增臭剂”的顾客并非少数。
晚上七点到八点,原本是就餐高峰期。位于人流量较大的武林夜市内的一家螺狮粉店,一小时内,仅有三位顾客,但是周边其他麻辣烫、炒粉干商家,顾客数量远远超于它。
顾客在吃螺蛳粉。潮新闻实习记者 蓝昕宇 摄
同样发愁的还有位于杭州延安路西湖好吃街的一家螺狮粉店,老板尹姐称:“今天的生意不太好,20号还挺好的,差不多有200人左右,21日号大约降了一半。”
尹姐是浙江人,为了开店,她曾特地到广西柳州学习制作螺狮粉。看到螺蛳粉“增臭”新闻,她担忧,“一些不良商家的行为,影响到螺蛳粉声誉,大家都得跟着遭殃。”
尹姐展示螺蛳粉汤底调配。潮新闻实习记者 蓝昕宇 摄
为了让点餐顾客放心,尹姐向他们介绍起螺狮粉的出餐流程——烫粉、加料、浇汤。现场,顾客对螺狮粉“酸臭”满是疑虑,尹姐特地向大家介绍,汤底和酸笋,决定了螺狮粉的品质。正规的商家都是自己熬汤底,再用腌制的酸笋调料。
而这一碗汤底,需要将姜片、蒜头和二十几种香料,爆炒螺蛳后,再加入猪骨、牛骨和鸡架,再文火慢炖8小时,才算制作完成。
尹姐介绍,螺狮粉的臭味来源于酸笋。酸笋在发酵的过程中,大量的蛋白质会被降解成氨基酸释放,酿造了酸笋独特的气味,而螺狮粉的臭味浓郁程度和酸笋的添加量以及腌制手法相关。“酸笋添加的量越大,其味道越浓郁。同时,整块腌制的酸笋味道也会比切开腌制的酸笋味道更大。”尹姐说。
为了保证味道的正宗,许多螺狮粉店主会选择从广西空运腌制完成的酸笋,自行加工炒熟。
21日晚上十点左右,记者又走访了位于杭州滨江区的啦喜街美食城内的三家螺狮粉店。
走进这些店铺时,均闻到非常浓烈的酸臭味。其中有一家生意较好的店里,记者点上一碗螺蛳粉体验其味道。
杭州滨江区啦喜街美食城内一家店铺的螺蛳粉汤底。潮新闻实习记者 蓝昕宇 摄
一位后厨服务员走过,记者指着碗里的螺蛳粉,向其询问:“汤底是否可以加点调料,让螺蛳粉更臭一些?”这位服务员表示:“如果喜欢更臭一些的口味,可以加点调味品。”
当记者进一步询问时,店员表示不方便透露更多。
显然,这场螺狮粉的“增臭”风波,让热爱螺狮粉的食客和用心在做螺狮粉的商家,都陷入了窘境。
【揭秘增臭剂生意】
一碗勾兑的螺蛳粉汤底
成本不到1毛钱
对于喜爱吃螺狮粉的食客而言,酸笋是一碗粉的精华,“第一口喝汤,第二口嗦粉,第三口吃酸笋”缺一不可,“闻着越臭,吃起来越香”。
酸臭,是螺蛳粉的灵魂。如何加重螺蛳粉的“酸臭感”,正成为不少商家的牟利点。
潮新闻检索多个网购平台发现,销售螺蛳粉增臭剂的现象较为普遍。
在某某电商平台查询,检索到10000多件相关产品,不少销售商将其宣传为“开店专用”“加一点就够臭”“3分钟代替8小时熬汤”“两步出餐”等。
一款酸臭剂在购物平台上累计销售量达4000+
其中一款产品,其白色桶身贴着“螺蛳味香精”,为河南许昌一家经销商代理销售。潮新闻记者以买家身份咨询:“里面都是些什么?”该经销商张雷(化名)直言:“都是化学合成的,有专业腥臭香精,主要是增加螺肉的腥味和酸笋的臭味。”
张雷介绍,一瓶1kg包装的“螺蛳味香精”,售价为75元,添加量是一斤水加一克,保质期三年。“添加量大的话,过于腥臭,不好吃。”
螺蛳粉“增臭”香精。
根据这款产品信息,潮新闻记者找到了生产商,同样以买家身份咨询该企业负责人沈清建(化名)如何使用。他介绍,将该款“螺蛳味香精”加到清汤里,再和该企业生产的增鲜剂一起调配,只需两步,螺蛳粉又臭又鲜的味道就出来了。
记者表示对螺蛳味香精使用是否合规产生疑虑,沈清建称:“这种螺蛳粉明面上是不允许加的,但是你可以悄悄加一点。”
正宗的螺蛳粉汤底需用猪骨、螺肉和香料熬制8小时。如果用香精调配螺蛳粉汤底,根据商家使用指导,一碗螺蛳粉800毫升汤底计算,一瓶1kg装的“螺蛳味香精”可以出餐1250碗,售价75元,每碗螺蛳粉汤底调味成本不到1毛钱。
在各大电商平台,潮新闻记者发现,这样的螺蛳粉增臭剂还有很多,质量层次不齐。除了纯香精勾兑的汤底,也有部分商家推出19.9元的酱料包“买一送一”促销,宣称“不要熬制、小白都能开店”。其中不少增臭酱产自柳州。
【质疑】
使用增臭剂,是否对人体无害?
营养师:高油高盐不建议经常吃
电商平台在售的螺蛳粉加臭剂配料表
在螺蛳粉中使用增臭剂,是否真的对人体无害?
对于此次网友所热议的加臭剂产品,国家注册营养师王思露表示,从“加臭酱”的成分配料进行分析,其所用到的物质都是基础调味香辛料和食品添加剂(呈味剂、防腐剂、增稠剂、色素等),对于基础食品加工而言,添加这些物质不违法违规。
“但前提是,要按照添加类别和添加限量进行添加。”王思露说,现在存在问题的是,线上平台售卖的各种臭膏、臭酱很多将其配料进行了模糊,所以有些细节物质需要深度考究,可能存在掺杂掺假情况。另外,就算此种物质是合规定生产、添加的,本身它还是一种高盐、高油且重口味的食品,不建议经常吃。
螺蛳粉中
需要添加增臭剂吗?
柳州螺蛳粉协会秘书长黄嘉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增臭剂主要使用腌制的酸笋、海鲜酱以及香辛料调配加工生产的,符合固态或半固态调味料生产标准。
柳州本地实体店获取酸笋等原材料容易,几乎未使用加臭剂。同时,柳州走出去的连锁店品牌有自有中央厨房,目前物流配送体系发达,也未发现连锁品牌使用加臭酱行为。“外地的个体户可能对螺蛳粉的理解不够透彻,因此使用加臭剂提升风味”。
黄嘉鹏同时提到,柳州当地已经关注到相关报道,当地多部门将对螺蛳粉企业开展实地检查。
螺蛳粉亟待摘掉“臭名”
滥用添加剂或构成欺诈
螺蛳粉作为广西柳州传统特色小吃,是继兰州羊肉面、沙县小吃等走向全国后,又一种在国内形成规模产业的地方美食。
“柳州螺蛳粉”手工制作技艺古老、讲究,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能拿到非遗“国字号”招牌,其独特性不言而喻,说明“柳州螺蛳粉”有标准的制作工艺和流程,一代代传承至今;此外,它也是中国传统饮食的重要文化符号,承载民间智慧和情感。
杭州拱墅区一家螺蛳粉门店。潮新闻实习记者 蓝昕宇 摄
从制作工艺看,螺蛳粉特别之处在于发酵酸笋和熬汤。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不法商家借着螺蛳粉声誉,使用螺蛳粉“增臭剂”浑水摸鱼来提高出餐效率、降低制作成本。
这一系列做法,对柳州乃至全国螺蛳粉产业造成负面冲击。
“违背了螺蛳粉制作工艺,等于弄虚作假,欺诈顾客。”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从事食品产业30余年的朱丹蓬向潮新闻记者表示,食品添加的原则是能不用就不用。
我国《食品安全法》对使用食品添加剂明文规定,必须符合限量标准。如果超量添加的话,将对消费者带来健康隐患,甚至成为有毒有害的食品。尽管如此,仅凭目前的规范,很难真正约束、限制使用螺蛳粉“增臭剂”。
朱丹蓬向潮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增臭剂”没有明确使用标准,商户完全凭经验添加,觉得味道淡则多加一点,显然是缺乏管控的。此外,缺乏对“增臭剂”安全性的论证,餐饮从业者更不能盲目使用。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如果食品中有添加食品添加剂,生产者应明确告知消费者添加剂名称,消费者有接受和拒绝食用的权利。如果未告知消费者,哪怕该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即使非过量使用,也构成对消费者的欺诈,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当一种地方美食“出圈”,如何规范其制作标准,共同维护好IP品牌,历来是个难题。
从螺蛳粉到兰州牛肉面、沙县小吃,至今都没有一个可供抄作业的产业健康发展模式。朱丹蓬表示,针对目前螺蛳粉“增臭剂”销售泛滥的情况,建议提高违法成本,加大执法力度,彻底打击这类欺诈行为还需多部门合力。
网友评论
潮新闻·钱江晚报综合自潮新闻记者 吴越 实习生 蓝昕宇、红星新闻、@成都市场监管、中国青年报、新闻坊、网友评论等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第 3651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余从
冲上热搜!韩寒餐厅亏损上亿元
10月11日,#投资人爆料韩寒因餐厅亏损上亿# 冲上热搜。
网传视频片段显示,新三板上市公司“工人去哪儿了”创始人王闻超表示:他投过韩寒的餐厅“很高兴遇见你”,这个环境文艺、格调清新的餐厅一度火爆,报表好看得不行。
天眼查APP显示,“很高兴遇见你”餐厅关联公司上海烨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月,注册资本280万人民币,旗下关联29家分支机构。
2018年7月19日,“很高兴遇见你”被曝出大批量倒闭。上海烨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29家分支机构先后注销。目前,该公司对外投资中仅剩两家公司为存续状态。
“很高兴遇见你”进入过去时。
在投资人王闻超看来:“很高兴遇见你”最终失败的核心因素是本末倒置,餐太难吃。核心产品没有做好。第二步第三步想得很好,而轻视了第一步本身的东西。
为什么会这样?
王闻超说,“韩寒本身是玩票的”。80后、90后熟悉的明星作家、赛车手韩寒本身就是餐饮行业的“圈外人”,进“圈”就是为了搞钱,开发自身IP变现渠道。“做很高兴遇见你的第一天,就是奔着IPO的”。
“圈外人”韩寒把餐厅餐饮的部分交给他很信任的米其林厨师,他自己做自己擅长的环境打造等。门店客流旺盛、大家喜气洋洋,没有人上心“餐不好吃”的消费者评价,觉得这不重要。
意识到重要性的时候已经晚了,品牌口碑已经差到没法翻身,“这时候你做再好吃的东西有什么用呢”。
最终,想要“玩票”的韩寒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王闻超回顾,“韩寒他为了自己的名声亏了一亿多,一亿多我可能都说少了”。中后期提早退出的王闻超也没少亏钱,“千把万吧”。
这段对早年明星餐饮倒闭的回顾内容给今天的网友们带来巨大冲击。
热评第一感叹“真有钱啊,能亏损上亿?”这条评论5000多人点赞。有网友表示质疑“餐厅怎么可能亏损上亿啊?房租多少啊?人均多少啊?胡说八道,越南盾啊?”
亏损数额究竟是多少,从王闻超采访时低头快速带过可以看出,当事人们估计都不想再深究。总归是一个惨痛的数字。
韩寒的“很高兴遇见你”绝对不是最惨的明星餐饮。
2015-2020年,一批明星餐厅涌入餐饮赛道。一时间,明星自己开的餐厅,明星代言的餐厅,比比皆是。
但很多明星餐厅品牌都短命,被投资人评价舍本逐末的“很高兴遇见你”已经算行业里的坚挺之辈。有的明星餐厅,从品牌成立到暴雷,只有不到一年时间。
明星餐饮
多半是“一地鸡毛”
明星餐饮经历了2020年的爆火开端,2021年一边疯狂拓店、一边问题频发,2022年初现倒闭端倪,2023年再回头看这些品牌,基本上都已全面崩盘、销声匿迹。
除去上述韩寒投资的“很高兴预见你”高峰期开出60多家门店,目前没有一家还处于营业状态外,火锅、烧烤、奶茶赛道,都是明星餐饮的“重灾区”。(以下为不完全统计)
火锅赛道:
打着“陈赫”IP的贤合庄,曾经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拓店700家。在其巅峰时期内,不论是开店速度,还是开店规模一度在业内甩了其他品牌一大截。就在去年中旬,贤合庄全国闭店数已经超过了270家,占总门店数的三分之一。根据大众点评显示,目前在营业的门店数量仅有100余家;
打着“包贝尔”IP的辣莊重庆老火锅,大众点评收录进去的北京20多家门店,现在全部闭店歇业;
打着“anglebaby”IP的斗鎏火锅,从打响名号到闭店退出市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国开出的5家门店,在社交平台上均已显示歇业关闭;
打着“薛之谦”IP的上上谦火锅,在2021年上海上谦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新增注销备案,注销原因为决议解散,目前品牌仅剩上海1家门店。
烤肉赛道:
打着“黄晓明”IP的烧江南,在2021年借着明星餐饮的势头拓店百余家之后,目前仅剩下了53家门店在营业;
打着“孙艺洲”IP的灶门坎卤味烧烤,在2020年开出65家门店,目前仅有7家处于营业状态;
打着“张翰”IP的烧本烧烤肉,历史开出43家门店,目前在社交平台上仅剩十余家门店在营业。
奶茶赛道:
打着“胡海泉”IP的本宫的茶,巅峰时期拥有超过1000家门店,目前只剩下了303家门店;
打着“关晓彤”IP的天然呆,2021年天然呆巅峰时期门店数量高达181家,但截至目前,全国仅剩19家,闭店速度可见一斑;
打着“张继科”IP的猴子的救兵,据网络上加盟商控诉,品牌方仅加盟费用就收了近千万,放出百余个加盟坑位。但实际上,究竟开出了多少门店没有具体数据,有的店还没开出来就已经和总部失联了。目前也没有一家门店处于营业状态。
火锅、烧烤、奶茶
明星餐饮逃不开的三个选项
为什么火锅、烧烤、奶茶成为了明星餐饮的首选?
答案很简单,因为好“抄”。
火锅、烧烤、奶茶不同于需要不断打磨配合的中餐、利润率相对微薄的快餐,这几个品类都属于标准化程度高、供应链成熟、可以对着同赛道其他餐饮品牌“借鉴”一番,然后快速复制出一堆门店的品类。
但问题也恰恰出在了“标准化程度高”、“便于快速复制”上。
因为借着明星的声量,在打响了第一家门店后,在接下来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中,这批明星餐饮背后的运营公司便开始收取“普遍高于业界水平”的加盟费。
贤合庄加盟费高达48万(不包含其他隐形费用);关晓彤的天然呆奶茶需要12.8万的加盟费;胡海泉的本宫的茶的加盟费为9万元;孙艺洲的灶门砍加盟费25万以上;黄晓明的烧江南加盟费38万以上,此外还有营业抽成;沙溢的辣叁成火锅的加盟费为70万元……
◎加盟商正在维权
>高昂的加盟费用,是明星IP的变现思路,也让明星和其背后的推手公司赚了个盆满钵满。也正是因为明星的光环效应,让众多加盟商咬着牙掏腰包开店,希望能够有像运营公司承诺的“快速回本”、“一年效益XX万”这样的好生意。
可以说用“明星+专业团队”模式运作餐饮品牌,生意就是做给加盟商的。
明星餐饮追根到底还是要落在“餐饮”二字,当明星本人和背后的运营公司都没有想做好餐饮这门生意,不把消费者放到心上,食安问题、加盟问题、维权问题频出,从一开始便注定了最终失败的结局,落得个“一地鸡毛”的下场。
◎贤合庄杭州一门店天花板掉落,砸伤顾客
>冒着亏一亿的风险
为什么明星餐饮还要开店
明星餐饮在上一波集体涌入、产生加盟暴雷等风波后,进入了一个比较平静的时期——基本上没有新的明星餐饮品牌跑出来,食安、加盟暴雷的负面消息,随着原有门店的倒闭也渐渐平息。
但明星餐饮并没有画上终止符。
越南明星CHIPU芝芙今年参加湖南卫视热播综艺节目《乘风2023》(《乘风破浪的姐姐》第4季)后得到众多中国网友的喜爱,在国内人气暴涨。
她在上海开出了一家越南粉店,名为“竿竿粉 La Ganh”,10月13日正式营业。国庆期间,明星CHIPU芝芙的个人账号、以及品牌官方账号就已经在为正式营业宣传,告诉粉丝朋友开店当天CHIPU芝芙会到店里,还有特别的限定套餐。
歌手林俊杰的Miracle Coffee咖啡店,2017年创立,之前在我国台湾和新加坡开店,近期也在南京开出了中国大陆首店。
此次开业除了常规操作推出限定新品外,Miracle Coffee亦同步推出了周边贩售,包括T恤、咖啡豆、笔记本、托特包等。这些周边在9月28日至9月30日期间仅限线下门店供应,10月1日至10月6日开启线上售卖。
据悉,Miracle Coffee将以南京作为起点,以“咖啡车”的形式在广州、北京等地巡回快闪。不排除Miracle Coffee未来拓展中国大陆其他城市的可能。
明星餐饮,又慢慢开始了。不过截至目前,无论是竿竿粉 La Ganh,还是Miracle Coffee,都还没任何信息表示要做令餐饮人很警惕的“加盟招商”。
这批明星餐饮会以怎样的方向发展,他们会带动新一批明星餐饮品牌萌生吗,近期奈雪走红的“周杰伦奶茶”是否会让餐饮人和明星群体再度“牵手”,这些问题还需要时间解答。
< class="pgc-img">>职业餐饮网 旖旎
“报表好看好的不行,最终失败的核心因素就是,本末倒置,餐太难吃……”
近日,投资人首次爆料,韩寒多年前曾因餐饮品牌亏损上亿。
而这一消息一时间冲上热搜!
这个餐饮品牌创立于9年前,名为“很高兴遇见你”,因环境文艺、格调清新曾火爆一时,借力粉丝效应,仅用一年时间就曾开出60多家直营店。
但创立一年后,“餐厅口碑直落、加盟商声讨、遭堵门追债,被曝大批量倒闭”。
也许正如韩寒餐厅的这位投资人所说,餐饮并不是一个快速的“捞金盛宴”,如果本末倒置,最终只会折戟沉沙。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餐厅亏损上亿冲上热搜!
“名气虽大,但太难吃”
对于餐饮人来说,“很高兴遇见你”是个久违的名字,因为它已经淡出餐饮圈很久了。
如果不是这次冲上热搜,也许很多人都不记得,餐饮史上还有这位“明星网红”餐饮品牌曾存在过。
事情的起因,是源于近日投资人王闻超的一段访谈视频。
视频中,他提到:“我还投了一个项目就是韩寒的很高兴遇见你,最终失败的核心因素就是,本末倒置,它的餐太难吃了”。
“韩寒本来也只是一个怎么说呢,玩票性质的,但是因为后面就是真正牵涉他的名誉嘛,其实这个事情韩寒也是很负责的,那他为了自己的名声亏损了1亿多有的,1亿多可能都说少了,因为我在比较中后期就撤了,之后你再好吃其实也没用的,因为口碑已经不行了,应该把产品做好,我也是前前后后亏损了四五千万吧”。
< class="pgc-img">>目前职业餐饮网记者在查看时发现,杭州很高兴遇见你餐厅已经全部关闭,目前其他地区也都已查不到任何痕迹。
< class="pgc-img">>据天眼查App显示,“很高兴遇见你”餐厅关联公司上海烨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月,注册资本280万人民币,目前没有韩寒持股信息。
此外,该公司旗下29家分支机构目前均已注销,对外投资中仅剩上海大烹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绍兴遇见你餐饮有限公司两家公司为存续状态。
全国多地以“很高兴遇见你”命名的餐饮管理公司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注销、吊销情况。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单店月流水超200万,一年曾开出60家直营店
一位前餐厅员工会议表示,很高兴遇见你在当年的人气可以说是相当了不得。
因为韩寒自带的明星光环,加之餐厅很有格调和文艺气息,所以在当时吸引了很多粉丝和顾客来打卡。
2014年时饭店排号是常态,单店月流水保持在50万元-60万元,上海五角场店最高曾经达到过220万元的流水。
而在人气高涨和红火氛围的助推下,团队随即开始以直营店方式扩张。
< class="pgc-img">>一年时间全国开出60家直营店
很高兴遇见你在2014年10月1日当天,就同时开业6家,而人均150元在当时已经是客单价非常高了。
2015年更是开店高峰,不仅在北京、广州、深圳、武汉、杭州、苏州等一二线城市开店,还扩张到了太原、唐山这样的三线城市。
据不完全统计,高峰期时很高兴遇见你全国门店数量超过了60家。
< class="pgc-img">>口碑急转直下,网友:“太难吃了,菜没吃完,我没吃饱”
但很快,在快速扩张中,很高兴遇见你的很多家门店出现了问题。
餐厅在管理、人员培训、菜品创新等方面投入过少,人力资源跟不上,甚至出现了失控的场面。
门店服务、菜品质量都出现大幅度下降,公司开始把很多门店转手给了加盟商。
< class="pgc-img">>以上都是源自微博平台曾经打卡过食客的评论,评论都很一致,冲着名气去打卡,但是菜品不仅难吃还贵,性价比不高,餐厅的装修很多网友也接受不了。
不断被爆门店批量倒闭,还涉欠薪、加盟商讨债风波
2015年底开始,随着扩张步伐加快,“很高兴遇见你”被曝出大量负面消息。
除了大批量关店倒闭,餐厅因未办齐证件无照经营被罚,还有欠薪传闻,部分员工提起诉讼,甚至有加盟商堵门追债。
一脑门子官司,让这个品牌彻底走向深渊,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品牌就如销声匿迹一般淡出了视野。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高估餐饮“伪市场”的虚假繁荣,
长久“活着”的核心是有“根基”的产品
如果不是投资人的这段话冲上热搜,也许很多人已经遗忘了这个餐饮品牌。
投资人说,韩寒还是很讲究的,为了声誉亏了一个亿,也许还不止一个亿。
从这些话中,也可以看得出,品牌创立的开始并不是大家口中的明星餐饮“割韭菜”。
但是它没落的“症结”则更是餐饮大忌,也值得其他餐饮人借鉴和警醒。
1、虚假繁荣的排队“红火”,让其高估了“市场”的伪需求
其实很早开始,明星们就开始跨界餐饮,甚至是在圈子里刮起一阵风潮。
头顶作家、导演、赛车手等多重标签下的韩寒也不例外,试图靠着入局网红餐厅来掘金餐饮。
的确,就像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曾说的:“明星开店是实现流量变现的一种常见方式。明星自身拥有强大的IP资源,在这种优势下可以更好地完成流量变现。”
在粉丝经济、网红店效应的助推下,一时排长队、顾客盈门的虚假繁荣,让很多餐饮老板都被冲昏了头。
他们会认为,开一家店就能流水过百万,为什么不趁着势头一鼓作气,所以在这种伪客群需求的冲击下,他们跑马圈地、疯狂扩张。
门店模型、菜品、人员管理运营都没有打磨好,前端、后端都跟不上,一个环节出错,整个链条都随之暴雷崩塌。
明星和合伙人又对餐饮市场研究并不深入,最后连带品牌和加盟商都遭殃。
< class="pgc-img">>2、有“根基”的产品,是餐企长久下去的“核心”
正如这位投资人一语中的,韩寒的项目,也许真的是个非常不错的项目,但在经营过程中,犯了“本末倒置”的大错,没有关注菜品、没有关注客群画像。
打卡过餐厅的职餐同事说,“餐厅主打融合菜,中餐、西餐都有,但是乱七八糟的大杂烩,而且价格很高,吃一餐肉疼,菜品是真的难吃,太难吃了”。
首先没有想好自己的产品结构,产品是一家餐厅的核心,如果连最核心的根基都没有,后期自然会经受不住风雨。
而且对于客群的画像和需求,似乎也过分高估了客群及市场的需求,在粉丝前期的网红打卡下,很红火,然后一口气一念之间开出60多家直营店,这样的管理压力、供应链压力、员工压力都是超乎想象的。
也许,餐厅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过分重视环境和声誉,而忽略了食品质量作为餐饮行业的基础要素。
< class="pgc-img">>职业餐饮网总结:
明星流量不仅能给餐厅带来人气,也能为品牌带来一片“虚假繁荣”。
当揭开面纱,没有较稳的根基,只会剩下一地鸡毛。
餐饮成功没有“万能药”,能长长久久走下去的,是有根基的产品,和有稳定市场的受众需求。
缩短路途的最好方法就是走捷径,任何生意都存在投机取巧的可能,但是餐饮是一段长途旅行,由无比灵敏味蕾来评判的餐饮行业显然并不是一条捷径,没有做好准备终要提前“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