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句古话:好马配好鞍,好女配好郎。对于一个葡萄酒爱好者来说,能拿出一瓶罗曼尼?康帝(DRC)或者几瓶罕见美酒当然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但是,如果连一个与之匹配的杯子或醒酒器都没有,未免显得虽豪但土。因此,红酒百科全书建议各位葡萄酒爱好者在购买了靓酒后,别忘了备好以下10大酒具。
1、开瓶器
大部分优质葡萄酒都是用软木塞封瓶,因此,开瓶器成为葡萄酒爱好者的必备器械之一。百科君听到过很多朋友的吐槽,她们买了葡萄酒,却忘记买开瓶器而只能望酒兴叹。目前,市面上的开瓶器多种多样,如T型开瓶器、So-Ho开瓶器和兔型开瓶器等。其中以Screwpull开瓶器最为常见,它独特的双级顶杆设计使得拔出酒塞变得非常绅士和优雅。
2、酒杯
对于葡萄酒的品鉴,酒杯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对葡萄酒杯的选择是极其讲究的,尤其是在高档餐厅或隆重的场合,最受喜爱的依然是专业的水晶杯。这是因为水晶杯的原料是人造水晶,质地细腻、晶莹通透,最适宜欣赏葡萄酒的色泽。此外,在品鉴不同种类的葡萄酒时,我们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酒杯,市面上常见的酒杯有波尔多杯、勃艮第杯、香槟杯和甜酒杯等。对于刚刚入门的葡萄酒爱好者来说,很少人会准备这么多杯具,因此百科君推荐一款海特?综合酒杯,该杯既适合饮用红葡萄酒又适合饮用白葡萄酒。
3、醒酒器
尘封于酒窖的葡萄酒犹如一位沉睡的美人,虽然美但缺乏灵气,而醒酒就是把这位“睡美人”唤醒,让葡萄酒重新焕发出灵气与活力。因此,醒酒器是葡萄酒爱好者必备的葡萄酒器皿。市场上常见的醒酒器有,它具有超级细长颈部设计,使氧化过程动态化,侍酒时更便利等特点。
4、倒酒器
对于很多人来说,倒酒也是件令人头疼的事情。但是,如果在瓶口装上倒酒器,不但可以轻松倒酒不侧漏,同时还会增添倒酒的情趣。
5、抽真空泵
葡萄酒喝剩了怎么办?勉强喝下去,容易造成醉酒;如果弃之一旁,未免可惜,因为存放到第二天就可能氧化了。这时,你需要一个抽真空酒泵,抽走瓶中的氧气,防止葡萄酒提前氧化。
6、智能葡萄酒温度调节器
如同中餐对火候的严格要求一样,葡萄酒也需要合适的侍酒温度来展现其优异的品质。理想的侍酒温度能够让葡萄酒的香气和风味完美的呈现出来。虽然葡萄酒爱好者可以准备一个冰桶,但是百科君发现了一大调温神器——智能葡萄酒温度调节器。该神器提供制冷、加热和保温三大功能。使用者无需用冰,无需用水,简单快速且能保持桌面整洁。
7、酒柜
葡萄酒是有生命的,需要细心呵护。对于存酒比较多的葡萄酒收藏家来说,酒窖当然是最专业的选择;而对于存酒有限的消费者来说,酒柜则是一个最实惠的选择。在日常生活中,酒柜可以把葡萄酒的温度冷冻至最恰当的温度,同时还可以调节葡萄酒的湿度。百科君推荐12瓶装组合吧台小恒温柜,适合大多数葡萄酒爱好者,它让存酒和侍酒变得更加人性化。
8、时尚挎包
啥?葡萄酒爱好者也要购买时尚挎包?是的,作为一个葡萄酒爱好者,通常会选择葡萄酒作为礼物送给周边的亲戚或朋友。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葡萄酒当然需要精致的包装方能显得你的礼品高端大气上档次。因此,请提前准备几个时尚挎包以备不时之需。
9、悬浮展示架
葡萄酒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总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呈现出不同的美感。在家中放置一个悬浮展示架,让漂浮的酒瓶,静静地旋转着,这才是吸引眼球的焦点。
10、水晶宴会箱
上面说了这么多器具,要各大新世纪的“懒人”一件一件地购买,一件一件地携带未免是个麻烦,这套水晶宴会箱绝对符合懒人要求。水晶宴会箱可以容纳酒杯和葡萄酒,还可以把常用的开瓶器和抽真空泵装进去。另外,此款杯箱是可保温,可适合各种酒,红酒、香槟都合适。因此,想要喝酒时,随时拎上水晶宴会箱就可以出门了,方便简洁又不会遗漏任何东西。(文/红酒百科全书)
红酒百科全书(微信号:wikiwine)——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葡萄酒自媒体,提供最大众化的葡萄酒资讯与知识,旨在普及葡萄酒文化,提高国人生活品味。
Saint Laurent咖啡馆到Prada甜品店,近两年,奢侈品品牌对餐饮的兴趣似乎越来越浓。走在跨界前沿的Gucci自然不会缺席。设计风格极具辨识度的Gucci在开餐厅这件事上投入的精力不比做时装少,在佛罗伦萨开设的Gucci Osteria餐厅还摘得了米其林一星。
图/Gucci微博截图
据介绍,Gucci Osteria于2018年开业,由佛罗伦萨一幢具有久远历史的地标建筑改造而成。三层楼的餐厅空间被大面积绿色与红色包围,这样的配色也是Gucci秀场及单品上常用的组合,透露出浓厚的巴洛克风格。桌椅和餐具上可以看到很多Gucci的设计元素,在布景与装饰的映衬下,仿佛置身于数百年前的贵族晚宴。
图/pearlzeng微博截图
餐食方面,Gucci Osteria的主厨从世界各地的食材中寻找灵感。名为“Uni Crab Tostada”的创新菜将墨西哥玉米卷、鳄梨、蟹肉巧妙结合。用奶油与巧克力制成的“Charley Marley”印花甜品,则是饭后的点睛之笔。
如果无法前往佛罗伦萨品尝Gucci出品的美食,购入一套精致的餐具,或许能在用餐时获得不输米其林餐厅的体验。
图/DIESEL LIVING官网截图
许多人对时尚品牌DIESEL的印象停留在牛仔服饰方面,其实这个品牌在家居用品上也发挥了独特的想象力。
图/DIESEL LIVING官网截图
不久前,DIESEL旗下品牌DIESEL LIVING推出了一系列太空主题餐具,由品牌位于意大利的创意工作室Seletti以“COSMIC DINER(空间晚餐)”为灵感创作。其中,绘有地球图案的餐盘十分引人注目,圆润的轮廓象征地球,海洋和陆地图案生动地展现在餐盘之上,独特的烧制工艺还原了多种地貌。
图/DIESEL LIVING官网截图
该系列中还包括两款“宇航员花瓶”,分别为金色与白色,逼真的造型让人联想到科幻片中的场景,仿佛置身于外太空。
新京报记者 于梦儿
编辑 李铮 校对 柳宝庆
<>< class="pgc-img">>礼记·礼运》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告诉我们日常饮食是我们生活所必备的。同时,饮食和烹饪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明程度。探究饮食和烹饪的历史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华文化,方便我们去更好的继承和利用它。
一、饮食和餐具对生活的影响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的确,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有一项令所有人都艳羡不已的重要内容,这便是我们今天要谈到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作为渗透力最强的文化类型,供应了上至庙堂宫廷、下达茅屋陋巷的若干人等。我们在吃喝玩乐中可以品味到人生百态,感受大自然对我们的慷慨馈赠。
< class="pgc-img">手绘版中国美食地图
>关注吃,是任何一位国人都会留意的一大乐事。同我们今日所在意的“家乡味道”、“川渝风情”等不同,古人在饮食之前是会十分留意所用食器餐具的“规制样式”的。食器餐具不仅仅能象征一场宴会的规模有多么正式宏大,而且更能够体现用餐之人的品味和格调。就像我们热衷于体验时下流行的“旋转餐厅”和“高端party”一样。古人们也是有他们独特的品味和情调的!
二、餐具炊具的初步定制
大家都知道的事实是,人类最早利用的炊具是自然界为我们提供的天然木炭和石锅石铲。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在尚未意识到充分炙烤肉类能够为他们起到避免疾病和促进吸收的作用时,并没有十分重视厨具餐具的制作。其实,在原始的采集狩猎时代,人们尚未形成充分文明的定居聚落。因此在饮食方面便呈现出一种“天然去雕饰”的随意随性,在餐具的利用上也仅仅懂得选择一些“趁手”的东西去切割肉类,解剖毛皮。
< class="pgc-img">原始人类的饮食方式
>然而人类的文明还是在不断向前演进着,原始农业社会渐渐地显露了它的雏形。此时,由于农耕文明所带来的定居特性,人们逐渐在互相交流中发展出了农耕、渔猎、畜牧并存的生产形态。人类也由单纯的向大自然索取食物,演进为能够为自己培育和提供一定的食物来源。在中国,饮食习惯的南北差异直到此时已经发展起来。北方人以粟为主食,多加肉和果蔬作为辅食。南方人的主食是大米,米粒颗粒较大方便粉碎,因此是以米食为主。
陶器的出现使得人们开始将单纯炙烤的形式发展为了“烤、烹、煮、蒸”兼有。这样一来,人们便不仅仅将进食作为一种天然的维持生命的手段,具有独特意义的进食方式开始作为一种文明符号进入到了不同人的生活中去。
< class="pgc-img">原始人类作陶图
>三、筷子和勺子的出现和发明
提到中国人最独特的餐具,恐怕筷子就要当仁不让的作为“老大”了。筷子,古称“箸”。它的出现较好的适应了中国北方人“翻搅食物”和“扎取食物”的习惯,因为具有浓厚的农耕传统,中国的农民家庭很少舍得宰杀自家的牲畜以丰盛饮食。
而且,在肉类有限的情况下,将肉类切成细丝状更容易散发肉类的香味,也能够增加咀嚼的次数以便节省用度。筷子,可以较好的分别盛放在碗里的各种食物。中国人长期以来形成的蔬菜谷物为主,肉类为辅的饮食习惯为筷子的长期存在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 class="pgc-img">筷子的传统形态:粗大的原始的骨箸
>传说中大禹是筷子的最初发明者。因在外为治水奔波,大禹的日常饮食受到了恶劣环境的挑战。在一次登岛望远的时机里,大禹因难耐口腹饥渴,没有等待食物冷却便利用一旁的树杈夹起食物便吃。于是,用两根棍状器作为餐具的做法便由此流传下来了。还有一种可能便是筷子作为原始人类翻搅锅内食物所用的炊具,到后来一步步演变成了餐具。
在筷子广泛使用之前,勺子也是古代人最主要的进食工具。考古发现,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石器,古代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陶制餐勺。当时勺子的名字或为匕,或为匙。
< class="pgc-img">古代铜制餐勺图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提到“匙,匕也”,早期的勺子与今天不同,其柄部类似匕首,是有尖端的。不同的餐具只是对人手不同类型的延伸,体现的并非文明程度的高低,最终的目标仅仅在于高效率的把饭吃好。因此无论是使用勺子也好,筷子也好。把饭吃好才是关键,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古代人的盛饭器吧。
四、“鼎、鬲、甑”的功用
“煎炸烹煮,烘焙炙烤”无所不能的中国大厨们,在原始时期多用陶器做炊具。因为陶的导热性很好,在供火不稳定的情况下能够较为均匀的导热到陶器的底部乃至四周。因此使用陶器煮沸食物,或在陶器里焖作食物,都是原始人类较为常用的烹饪方式;因为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是以谷物为主的,在这种特殊的饮食结构之下,专门煮食谷物的烹调器“鼎、鬲、甑”等三足器便应运而生了。
最初的这些盛煮食物的器皿多是陶作器,随着器形和功用的不断固定,人们逐渐发现陶器的保存和使用并不如青铜器来的方便。是故原先单用作祭祀之用的青铜器,逐渐也开始进入了人们的饮食世界里来。中国人用青铜器作为食器和烹器是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传统的。
< class="pgc-img">古人摇扇烹茶图
>在这些器具之中,我们首先来介绍大家较为熟悉的鼎。鼎是最重要的青铜器具之一,在古代多用于烹煮肉类或贮藏肉类。鼎多见有圆形和方形鼎,器制精美。鼎的外形“多以纹饰和几何饰为主,偶见有兽像作垂耳。”
鼎在古代人的生活中一直混用于贵族生活的各种活动之中,比如在餐桌上、祭坛上、宫廷中都可以见到鼎的身影。鼎的神秘和仪式感也是别的器具所不具备的,从今日我们所使用的成语中可见鼎的地位:“问鼎中原、一言九鼎、牛鼎烹鸡……”这些词汇莫不将鼎当作一种庄严的代表或强大的象征。
< class="pgc-img">国家博物馆:后母戊鼎
>鬲[lì]和甑[zèng]都是古人常用的炊具,在商周以降从陶作转变为青铜制作。鬲和鼎的相似度很高,因为二者都有器柄且器身较大,有足在下以作支撑。鬲和鼎的区别可以从器底看得出来,鼎的足部大多单立,并不和器身内部相连。但鬲“足多中空,足壁与器壁相连,足壁作器底。”也就是说鬲的足与器身是通透的。“浑身通透”的鬲少了一些鼎所具备的庄严感。
< class="pgc-img">春秋夔龙纹铜鬲
>甑是古人所用过的蒸煮用具。有耳的甑较为常见,可能是因为方便拾取。之所以将甑和鬲放在一起讲,是因为鬲与甑常放在一起用。鬲是直接受热的器具,在下方为甑提供热量和蒸汽。甑则像如今的蒸笼一样在鬲的上方承受蒸烤。而甑和鬲组合在一起,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做甗[yǎn]。
< class="pgc-img">古人的“笼屉”:青铜制甑
>文史君说:
从古人的饮食结构和食物生产讲到了秦汉以前中国盛行的食器和炊具,想必同学们已经对古人的“饮食故事”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吧。下一讲瓷儿将带领大家走进秦汉以后古人的饮食世界中,从魏晋人士的饮食嗜好,讲到唐宋时代海纳百川的饮食文化风格。总结一下,古代人的饮食习惯其实是从中国的农业革命时期就部分决定了的。直到现在国人还习惯于将米饭、面条、馒头等谷物制品当作“正餐”来看,这种视“面饼米饭”为主食的饮食习俗是西方人所不具有的。因此,我们在了解了中华民族历史传统的独特性的同时,更应当坚定地作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各位看官,您说对吧?
参考文献:
沈红:《炊具造型设计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迪:《从出土文物看中国炊具发展的历史》,《商》,2013年5月刊
(作者:浩然文史·瓷国垃圾堆)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