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要分享的案例,是我的一个学员徐总。徐总是广东惠州人,在惠州开了一家茶餐厅,听徐总讲,前几年茶餐厅的生意还算不错,也想过扩张的事情,但最终还是因为各种原因没能扩张起来,就还是继续经营着这家茶餐厅。虽说规模扩建不起来,但是因为徐总的经营得当和自身资源,这两家茶餐厅也经营的有声有色,钱也没少赚。
但是好景不长,由于近几年各大连锁加盟等茶餐厅的陆续落地,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茶餐厅的生意,为此,徐总说不着急是假的,也因为如此,徐总在经过朋友介绍之后,得知我是营销方面的专家,就联系上了我,希望我给想想办法、出出主意。
< class="pgc-img">>
在经过实地考察之后,我给徐总的这家茶餐厅设计了一套营销方案,这套方案共包含了以下几大商业模式:平台思维+免费思维+裂变模式+爆品策略+让利模式
也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套商业模式,成功使徐总的茶餐厅扭亏为盈、起死回生,在短短的9天时间就已经成功吸引了1200多名会员,成功收款180万。
< class="pgc-img">>
那么究竟是什么方案这么神奇呢?
第一招,产品拆分模型
针对茶餐厅生意不好的现状,我们巧妙利用免费和爆品思维,设计了一套引流方案,只要你到我们店内办理会员卡并成功充值成为我们的会员,无论充值多少元,只要你充多少,我们就送多少。
在引流方案设计好之后,我们通过小时工、兼职工、员工、亲戚朋友等线下渠道进行宣传单的推广和分发,再通过电商、新媒体、短视频、社群等线上渠道进行大量的宣传和营销。
那么肯定有同学要问了,我们的充多少送多少究竟是如何操作的呢?我们具体应该注意哪些地方,这套方案又有哪些可取之处呢?这里就需要我们整套方案的资本拆分和营销拆分维度了。
< class="pgc-img">>
第二招,资本拆分模型
我们以1000元为例,比方说客户在我们的茶餐厅充值1000元,那么我们就兑现我们的承诺,返给你1000元,但是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我们并不是拿1000元的现金给你,而是通过现金券的形式,将这需要返给你的金额给全部返还。
价值1000元的代金券,总共有20张,每张的价值是50元,满200元可以使用。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我充1000元,虽然你们茶餐厅是以代金券的形式给我,但是因为我本身就要在你们餐厅消费的,也总好过什么也没有
< class="pgc-img">>
而对于我们商家来说,价值1000元的代金券,它的使用条件是满200元才能够使用,那么这就无形中降低了我们的营销成本和经营成本,并且,还能够在消费者充值成为我们的会员之时,通过这1000元来树立我们的口碑,营造茶餐厅的知名度。
那么看到这里,肯定有同学要问了,我们怎么盈利呢?怎么通过会员进行裂变,吸引来更多的会员呢?这里就需要我们的营销拆分维度了。
< class="pgc-img">>
第三招,营销拆分模型
在确保我们的引流方案已经成功落地执行之后,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利用已经倍被成功转化为会员的人群进行资源间的裂变,以及如何通过这一个方案,精准盈利了。那么该如何解决这几大问题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充多少送多少的方案,虽然说已经并不是多么新鲜的营销方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使用得当一样能够引爆全场,而这么做的原因,主要就是为了能够垄断市场,因为其他茶餐厅没有人会做这么“得不偿失”的活动,所以我们就吃到了第一口螃蟹。
< class="pgc-img">>
第二,代金券的形式,实际上是不亏本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假如茶餐厅的生意不好的话,是不是我们也是要利用让利思维进行大量精准的引流和锁客的呢?而且因为是满200元才能够使用,那么按照茶餐厅的利润,按照单价15%的毛利润来算的话,实际我们的成本是能够得以保证的。
< class="pgc-img">>第三,而且,在已经成功锁定住一部分会员之后,我们针对会员还推出了返佣机制,只要你成为我们的会员,以后到我们的擦汗餐厅进行消费,无论消费多少金额,我们都会返还给你20%的佣金。不仅如此,之前不是赠送你20张代金券吗?只要有谁手持印有会员编码的代金券进店消费,我们都会往你卡上返还总消费的10%给你,作为你为我们茶餐厅拉新引流的的佣金。
< class="pgc-img">>也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3招,成功使徐总的这家茶餐厅不仅起死回生、扭亏为盈,还成功引爆了全场,在短短9天时间就已经成功吸引了1200多名会员,并因此成功收款180万。为此,徐总没少感谢我。
期【餐饮面孔】 —— 九龙冰室创始人黄小舟
黄小舟和丈夫何生,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文化感染,他们热衷时尚、喜爱美食。也用热爱的事情开启了创业的大门,从风靡一时的电子产品跨界到餐饮,他们做过奶茶、酸辣粉、烧烤、主题餐厅,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中,聚焦冰室,九龙冰室由此而来。
作为九龙冰室的创始人,黄小舟有着“冰室王后”的大格局,她希望以后九龙冰室不仅仅是一个餐饮品牌,还应该思索如何赋予品牌更好的价值,打造属于九龙冰室的辉煌时代。
近期,娱乐圈内刮起一阵姐姐风,随着《乘风破浪的姐姐》大火,宁静、张雨绮、万茜等30位姐姐们能歌、擅舞、敢怼、敢撕、又帅又酷又飒,以及打破原有人设,不断突破自我,圈粉无数。
但这档节目吸引人之处,应该是不仅仅是唱歌跳舞和颜值,更重要的是姐姐们的人生价值观、和独立有趣的灵魂。
餐饮圈的姐姐们,也有着独一无二的特性,她们独立、果敢、勤劳、真实,敢于创新。只是作为餐饮人,她们身上有一种职业的责任和担当——守一种精神,做一个“匠人”。
今天的嘉宾是九龙冰室创始人——黄小舟,一起来听听她在餐饮圈内乘风破浪的故事吧。
01 成为老师的责任感
湛江,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那里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集民俗老街、公园、湿地、岛屿等为一体,往南是海南,往东可以遥望香港。记忆中,那里有白沙滩、大海、海鸥、渔船和走海的人,水天一色,相互映衬,就像一幅色彩斑澜的油画,让人流连忘返。
黄小舟是海边长大的孩子,那里远离汽笛的喧闹,取而代之的是清凉的海风、咸润的空气。大海时而平静让人心情放松,时而狂风大浪又让人内心澎湃,她从小虽未见过世间百态,但可以说是见惯了大风大浪,性格活泼开朗、心胸也如大海般广阔。
她是让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就是班长,在学习上不用父母操心。读书、考试、补习班,自己一个人也能安排的明明白白。
不仅如此,德智体美齐头并进,一直到大学她都担任文娱部部长,从小热爱表演和舞蹈,而且先天体态有优势,尤其擅长典雅的民族舞。在她身上,你能看到处女座追求完美的个性,也能看到优秀是一种习惯。
黄小舟身上的正直与干练,从孩童时期就得以体现。
母亲身上有南方人的特性、吃苦肯干、愿意照顾别人;父亲也有着传统一辈人的任劳任怨,工作负责任,而且为人正直、有担当。
从小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黄小舟有种天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求学过程中,她深刻意识到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还在于激励、唤醒、启迪学生的自我成长意识。长大成为一名老师的梦想被埋在她心中,但她想做的不仅是一名师者,更是一名爱心、美德、信念的播种者。
大学学习的专业是师范类的旅游管理,按照童年的理想,不出意外,毕业后她会成为一名老师。
但是随着阅历的增长,大学的实习生涯让她的想法发生了一些改变。专业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所以去过酒店实习,因为想要成为一名老师,也去过学校实习。接触过后,她反问自己:“这些真的是自己以后要从事一生的职业吗?”结果不得而知。
说起创业初试水,是她还在上大学的时候,丈夫提出来想要创业,她也有尝试的兴趣,就支持丈夫一起创业。
对于一个从小就有主见的人,她也更愿意做自己能掌控的事情。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赋予在一份事业上,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创业成为打开她新世界的门。
02 电子产品初创业
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你能做的,别人也能做,最终你能在聪明人中赢,只是因为你比别人更加有韧性。
2000年,移动通信还未进入中国的千家万户,购买手机的渠道远不如现在发展,追逐时尚的年轻人以买到新款手机为自豪,夫妻二人看中了这一商机。
2002年在广州开了一家门店,那时卖手机最重要的是拿到货源,丈夫负责打通渠道,谈货源,黄小舟就负责销售。手机店凭借最新货源、产品性价比高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不到一年时间,开了第二家门店。
四五年后,他们从最初的一家小柜台店,开成了连锁店,最高峰时期有30多家门店。在拓展新店时,跟各个商场打交道,了解商场模式的同时也积累了商铺资源。
天生就是吃货广东湛江人,他们热爱美食。做生意期间,黄小舟会经常会出入各地,尤其是香港和澳门,个人对港式茶餐厅情有独钟。那时候虽然没有萌生做餐饮的想法,但也关注到了餐饮行业。
< class="pgc-img">一杯奶茶,一份炒蛋、一碗通粉
>夫妻二人“爱吃”的爱好相互影响,并不断升温,在尝遍各地美味后,他们就更想要拥有一家融入自己想法的餐饮店。黄小舟本人很喜欢喝奶茶,对奶茶有一些独特的心得和体会,于是就自创奶茶品牌,很快开业了。
起初设想的是雪糕奶茶店,设计是甜美风格。在那个没有微信的年代,生意都是靠顾客口碑相传,产品味道为王,开业没过多久就成为当地一家必打卡的店铺。经营了2、3年之后,黄小舟还是选择了关闭店铺。
在复盘这家奶茶店的时候,黄小舟说那时候就意识到,开一家店不仅仅是让它营业,更重要的是赋予它能量,产品需要不断研发、宣传也要跟得上,自己一边做手机生意,一边兼顾奶茶店,精力不够。
在同时期,她还尝试了诸多餐饮品类创业,酸辣粉、烧烤、主题餐厅、茶餐厅等,都因她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该品类创业中,做不到极致,最终都关店歇业了。
作为追求完美的处女座,黄小舟认为:既然无法做到极致,那就暂时不做了。
为什么在黄小舟的多次餐饮创业中,只有冰室发展至今,而且越做越火?有时候不得不说时机还是蛮重要的,除此之外,也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冰室情缘。
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的影响,黄小舟对冰室和茶餐厅情有独钟,她喜欢港式茶餐厅享受下午茶的那种惬意感,一杯奶茶、一份西多士,一点炒蛋和一碗通粉,享受属于自己的下午茶时光。
带着这份热爱,2013年第一家冰室开业了。
03 九龙冰室爆红
香港冰室以其怀旧的氛围,常常成为许多香港电影常用的取景地,去没去过冰室的人,脱口都能说出“九龙冰室”这样的香港符号,同名电影《九龙冰室》也曾名噪一时。
并没有看过《九龙冰室》电影的黄小舟,在给冰室起名的时候,却巧合的用了“九龙冰室”这四个字。
为何取名九龙冰室?黄小舟说:“当时的定位是做一个港风、怀旧风格的冰室;香港分为香港半岛和九龙半岛,九龙半岛比较接地气,物价低、更有市井气息,这两者好符合我对冰室的想法,既满足场景又符合大众日常需求。”
但是第一家冰室并没有迎来开门红,起初生意一般,不温不火。这也是因为黄小舟心思那时更多在手机生意上,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这家冰室。
< class="pgc-img">九龙冰室港风复古的装修
>后来随着手机国际品牌和国内品牌的发展,以及苹果进入市场后,垄断了一大批消费者,整个手机行业开始萎靡,利润空间变小,生意越来越难做。黄小舟在想如果手机生意真做不下去了,该怎么办呢?
上帝关了一扇门,就会开了一扇窗。冰室迎来生意的突然火爆。
广州的冰室历史悠久,主要供应奶茶、咖啡、汽水、果汁、雪糕、三明治,西多士等餐点,不具备正餐属性。九龙冰室刚好主打新概念,区别于传统冰室,结合当地特色,而且做到大众化、接地气。
黄小舟背水一战,思索如何把九龙冰室做到极致,摸索出属于九龙冰室的差异化经营。
九龙冰室在传统茶餐厅口味上做了一些创新,口味融合粤、港饮食特色;相对于茶餐厅而言,形式更加简单,菜单结构没那么复杂,更贴合现代人追求快捷、方便的生活方式;环境上保留了冰室风味和用餐氛围,又添加现在年轻的霓虹元素。
正因为之前有一连串的失败餐饮经验,加上多年手机生意的商业模式的积累,在不断探索中,茶餐厅盈利模式慢慢打开,熟客越来越多,在某一天餐厅突然排起长队,生意爆红。
这也让她明白,尘埃落定前,请别放弃任何努力。
八月底出生的处女座,上升狮子座,有处女座的细节控,也具有狮子的豪放和干脆。也是这样的经历,让黄小舟坚定了从手机行业调整到餐饮行业,专心致志,全身心投入到餐饮。
04 打造有使命感的品牌
寻找热土,任其生长。
2013年第一家九龙冰室在天娱广场火爆之后,同年正佳广场开了第二家店,隔了一年,第三家开业了。
三家商场里的门店都是排队状态,在还没有准备做加盟连锁之际,就有顾客找到黄小舟夫妇,询问是否可以加盟一家九龙冰室。2014年,第一家九龙冰室的加盟店在意料之外开业了,直到目前依然在盈利中。
2017年九龙冰室进入北京市场,这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风险。茶餐厅进入北方是否能依然能受到顾客喜欢?黄小舟心里也没谱,但她认为:“有时候机遇摆在眼前,留给思考的时间不多,而且任何生意都不是百分之百赚钱。”
三里屯的租金高,北京气候不如广州温和,而且给到的店铺是三层的露天户外店……虽然各种困难摆在面前,但是既然机会来了,她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选择迎头而上,拼一把试试看。
黄小舟如同金刚石划玻璃,没有锋刃,只靠自身的韧性,便划开了一个世界。
开业后生意出乎意料的火爆,当天最高14次翻台,九龙冰室也由此插旗北京三里屯商圈。
< class="pgc-img">北京三里屯店开业,左二是丈夫何生,左三是黄小舟
>“遇到困难的时候,不选择逃避,永远直面,将它踩碎。”这正是黄小舟身上的鲜明特性。在不断的攀登中,黄小舟找也到了想要终其一生的事业,九龙冰室正是她心中的热土,她也愿意为此付出精力和热忱。
所以,她劝诫一些想要创业的小白:“如果只是想要开一家店,赚一笔钱,但是对于要做的行业没有热爱,或者在那里也找不到成就感和自豪感,是很难把这个事业做好,需要三思而后行。”
九龙冰室是香港文化对黄小舟夫妇影响的产物,正如黄小舟比较敬佩的明星刘德华曾说过:“学到就要教人,赚到就要给人。”
在工作中,黄小舟也愿意跟员工毫无保留的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对工作要求严格的同时,她也会细致入微的向员工讲解工作中走过的弯路,避免大家重蹈她的覆辙。但她又像大家的亲姐姐一样,教人为人处事,先做人后做事。
从第一家店到现在,黄小舟身边的老员工依然伴随左右,曾经因为一些原因离开的人,也还会想要回来跟着这位大姐姐一起工作,因为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被她的热忱和坚韧所感染,不断学习成长,变得更优秀。
不断打磨九龙冰室的过程中,让黄小舟逐渐发现,在可食性之外,冰室还有一种记录时代的功能。这也让她的热爱中,多了一份责任,她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来记录时代。
就她个人而言,更希望把九龙冰室做成可以陪伴大家一起成长的品牌,让消费者一想到炒蛋和奶茶,就会来到九龙冰室茶餐厅。
若有担当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让我们共见证属于九龙冰室的时代!
采访 | 李洁
文 | 李洁
编辑 | 李洁
本文版权归 [餐饮面孔] 所有,欲转载请联系平台获得授权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派老派大乱斗,茶餐厅品类也卷起来了?
总第 3199 期
餐企老板内参 内参君 | 文
利润连年走低
老茶餐厅们的日子不好过
“我曾如此爱你的草根气息,
但对不起,现在的你让我高攀不起了。”
用这句话来形容当下的老派茶餐厅再贴切不过。
从香港的“平价快餐”一路升级到进入内地后的“中高端休闲餐”,内参君猛然发现,茶餐厅们的日子并没有想象中那样滋润。
在港式茶餐厅翠华集团公布的财报中,2022财年全年亏损1.24亿港元。而在此之前,翠华已经连续两年亏损。
同为港式餐饮巨头的其他品牌,过得也是差不多的日子。
大家乐和大快活这两大港式快餐巨头——
今年5月24日,大快活官方发布盈利警告,截至2022年3月31日,该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预计较上一财年的1.536亿港元下滑了72.2%,相较于2019年,下跌76.3%。
大家乐这边,截至2022年3月31日,股东应占净利润预计较上一财年的3.5913亿港元下滑了94.1%,相较于2019年,更是下跌了96.3%,净利润所剩无几。
老牌利润下跌
新派逆势而上
下跌的不仅仅是盈利,还有这几大巨头的扩张速度和野心。
2003年,一直顺风顺水的大家乐加码扩张,锁定华南市场,布局华东市场;大快活则是率先占领了华北市场,在北京、天津等多地开出多家门店。
但在2020年盈利能力出现下滑、净利润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大快活、大家乐这些曾经的港式快餐巨头纷纷退出内陆,蜗居于香港、广东市场。
数据显示,大快活在营门店共163家,其中香港、广东共计162家,内陆仅有湖北一家“独苗”。
大家乐也并不例外,在现营的320家门店中,香港、广州共计313家,在华北、华东均无一家门店处于营业状态。
惨淡的营收之下,退出内陆市场、开店速度逐年放缓,似乎成了这些巨头们唯一的出路。
而另一方面,太兴集团子品牌敏华冰厅凭借着人均60元的价格、极致的港风装修风格和花式的营销手段,用了短短3年时间,便攻克了内陆这块难啃的骨头。
在“疫情反复+港式文化式微”的大环境中,2019-2021年陆续开出52家新店,成为了太兴集团的第二增长曲线。
逆势而上的新派茶餐厅不只是敏华。
太哼冰室当前在营的95家门店中,有将近90家是在2020-2021年间新增店面。极致的“怀旧港式”装潢、高性价比的餐品选择,让太哼成功跻身内陆“网红”系列。
克茗冰室、文通冰室、九记冰厅等新派茶餐厅们,近两年时间在“北上广”纷纷露头,引发消费者疯狂打卡,甚至出现了“一天翻台25次”,“排队5小时”等火爆场面。
新旧茶餐厅,正冰火两重天。
新派茶餐厅正回归茶餐厅
在茶餐厅由“老”到“新”的蜕变过程背后,很多问题始终萦绕在侧:
模式重,盈利追不上亏损;
同质化严重,且容易被取代;
审美疲劳,击不中年轻消费群体;
品控差,供应链不完善,标准化不成熟。
除了这些点之外,最敏感的价格成了老式茶餐厅的“原罪”。
“我爱你个性朴素平民化,会教顾客畅快满意如归家。
牛油餐包再配以百年浓茶,令倦透的身躯也升华。”
这是粤语歌《我爱茶餐厅》的一段歌词。
正如词中所说,朴素、平民化,隔桌可能是拿着公文包的普通上班族,也可能是阿伯阿婆,在疲惫的工作日常、在失去波澜的退休生活中,大家凑在一家小店里,讨论着家长里短,沉溺在这样一处能够解扣敞怀,肆意挥洒言语的“温柔乡”。
嘴里忙叨着用暗号快速点单,几十块钱的客单价,用不了十分钟的世界,就可以尝到中西结合包罗万象的“世间百态”。
说白了,茶餐厅就是便宜、实惠、量大、快速的餐饮品类。
对于香港人而言,高效便捷、家乡感、草根态气息浓厚才是茶餐厅应该有的样子。
但当那些曾经存在于霓虹灯下的老派茶餐厅,“摇身一变”进军内陆之后,草根气息没了、价格也跟着突飞猛进。
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曾统计过连锁茶餐厅的消费数据,结果显示内地的客单价在200元人民币以上,与香港人均80元左右客单价相比,足足翻了2.5倍。
这让本就不被老香港“情怀捆绑”的内地年轻消费者,更难以理解,“现在的港式茶餐厅,份量少,味道差,价格比香港贵一倍,还不如和三五知己去大排档喝啤酒。”
或许是听到了大众的心声,又或许是碍于形势所迫。
新派茶餐厅的冒头,除了在装修上趋近新经济时代外,在价格、菜式、节奏上都开始回归“曾经的老香港茶餐厅”。
首先是价格——
59元的价格,可以在文通冰室吃到两人份的惠灵顿黑松露牛扒,加上19元的小熊奶茶、17元的漏奶华。70元的人均价格,200元的茶餐厅体验。
九龙冰室同样客单价在70元左右,一份行政单人餐定价41元,“龙精虎猛”双人餐也只需109元,两份主食、两杯饮品还加一份招牌小吃。
其次是菜式——
当90代成为餐饮消费主力军,菜式在好味道的基础上,更需要有“好样子”。
新派茶餐厅们在菜式上下足了精力。爆火单品漏奶华,实际上就是一种类似西士多的甜点,但在“能工巧匠”手下,漏奶华摇身一变,成为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的流量密码。
一句“奶白和焦黑哗啦啦留出来,太治愈了,我好幸福”,背后透露出来的是新消费人群的餐饮需求底色。
最后是节奏——
合兴冰室创始人曾公开表示,其现在的经营模式更趋近于“肯德基”,标准化的SOP和快速出品程序,日均翻台超十次的情况下保证品质。
在新派茶餐厅们的大众点评精选评论中,也多次出现“这家冰室虽然排队长,但很快就能落座”的语句。
克茗冰室、文通冰室、九记冰厅等,甚至出现了“一天翻台25次”的情况。
新一轮的“冰室风”悄然成型。花式营销手段能否让这股“冰室风”吹得更远、走的更长久,尚未可知。
唯一可知的是,新派茶餐厅似乎又回到了在香港街头,人们熟悉的那个样子。
进进退退
新派茶餐厅又快又卷
前进又倒退,尽管茶餐厅在市场推波下逐渐“上道”,但一个灵魂拷问下去:
还有谁家没有“小熊奶茶”、“漏奶华”、“黯然销魂饭”?
港式餐饮原本做的就是“筷子”和“刀叉”的结合体。最初茶餐厅是传统冰室和西餐厅的结合,是中西文化杂糅后,又不断增加各地特色食物,走向多元化的一个过程。
曾有一种玩笑说法,评价一个港式茶餐厅是否正宗,看的是他的SKU是否丰富,是否能包罗万象,涵盖世界各地的经典美食。
但是进军内陆的茶餐厅,仿佛只剩下了“漏奶华”、“黯然销魂饭”、以及“小熊奶茶”这几种菜品。
秉持着“谁家火了什么,就去跟风做什么”的心态,没有形成品牌护城河,又因为行业门槛低,大批相似的“招牌”菜品被复制出来,陷入同质化的竞争中。
在逐年下滑的餐饮环境中,高性比虽然是主流,但竞争态势愈发激烈,各家的最终考核内容,依然需要产品力来保驾护航。
近两月,内参君发现大批茶餐厅品牌正在开始疯狂上新,试图摆脱同质化标签。
文通冰室最新发布的单品,将香港米线与泰式冬阴功味道结合,推出“一口自由·鲍鱼冬阴功香港米线”,价格更是压到29.9元。
豪兴茶餐厅新上的68元大拼盘,包括烧鹅、叉烧、烧排骨以及烧肉,一只咸香鸡也只定价在48元。
而肥韬茶餐厅前两天上新的单品“巨无霸菠萝鸡”中,更是真实的把一整只鸡塞进了菠萝包里...
如此看来,茶餐厅似乎正向着餐饮小品类的奶茶靠近,整个品类变得又快又卷!
港式茶餐厅文化不死,新冰室从衰败的茶餐厅中萌芽,完成新一轮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