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重庆大运河物流产业投资集团宣布成立。
抱团整合资源,渐成为企业突破成长天花板的秘密武器。17日,重庆市工商联(总商会)餐饮(专题阅读)商会宣布重庆大运河物流产业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大运河集团)成立。据悉,大运河集团是重庆餐饮界首个全产业链抱团体。“通过抱团,餐企采购成本或可降低50%。”大运河集团董事长严琦表示,未来,多个创新项目还将陆续登场:重庆土特产交易中心、1000家社区店、陶然古镇美食街项目……业内人士认为,抱团体正成为趋势,单打独斗的小企业或将淡出市场。
A
动态
大运河物流集团成立
“与此前的抱团体不同,大运河集团是重庆首个围绕餐饮、娱乐、酒店业,辐射粮油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水酒、餐用具及装修装饰等行业的综合联盟服务平台。”17日,在重庆大运河物流产业投资集团成立大会现场,重庆市工商联(总商会)餐饮商会会长严琦表示,大运河集团是餐饮商会发起成立的第3个抱团体,由50家知名企业组成,注册资金1亿元。
记者了解到,在大运河集团50名股东中,除我市知名餐饮企业如陶然居、骑龙火锅、秦妈火锅、劲力酒店、孔亮火锅、广积良、桥头、家全居等外,还有洪九果品、品州商贸、中色融资担保等我市其他行业知名企业。
“这是全产业链大抱团,股东都是和餐饮产业链相关的龙头企业或未来可能发生联系的资源型龙头企业。”严琦表示。据透露,大运河集团由严琦任董事长,副董事长为洪九果品董事长邓洪九和中色融资担保总经理樊能洪。为保证股东利益,项目实施由3人共同签字生效,不授权个人签字。而董事会5人组成,除上述3人外,还有骑龙火锅董事长任鸿秀、秦妈火锅董事长秦远红。
B
影响
采购成本直降50%
知名餐企为何会抱团?昨日,骑龙火锅董事长任鸿秀表示,通过抱团,可跳过采购中间环节,提高议价能力。对此,秦妈火锅董事长秦远红、劲力酒店董事长李亚丽都表示,这也是其成为股东的直接原因。“比如原来通过代理商采购梭子蟹100多元一斤,现在集体采购只要50多元。”严琦介绍,目前主要采购海鲜品类,而粮油调味品及其它农产品暂未涉及,未来将打造西南地区农副产品为核心的B2B(企业对企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抱团议价,降低采购成本。“通过测算发现,或给餐企节约50%的采购成本,而对市民而言,餐品售价或降低20%~30%。”严琦表示,目前,集团已在全国乃至世界,寻到20家供应端合作伙伴,比如阿拉斯加深海鱼提供商等,以后可直接从基地、农场采购。
而上游端生产加工企业,为何会参与抱团?“最大的好处是能大量对接餐企,但我更看重产业链整合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邓洪九表示,到时通过B2B平台可了解餐企采购需求,并由平台大数据提供指导性的生产、种植、销售意见。
新网重庆11月10日电 (记者 周毅)9日,记者在重庆第一家火锅白乐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因该市九龙坡区田锅锅酒店用品公司“山寨”其专利产品红泥小火炉在网上售卖,被白乐天以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告上法庭。
这个诞生于93年前,被称为“重庆第一家毛肚火锅馆”的“白乐天”毛肚火锅馆于2014年8月重出江湖正式对外营业。
重出江湖的白乐天由一群爱吃火锅的发烧友自助筹钱重建。在《火锅中的重庆》一书中,大家偶然得知重庆的第一家毛肚火锅馆叫白乐天,开设在较场口,便一致有了想恢复重建白乐天毛肚火锅馆的想法。在近两年的重建时间里,他们查阅了无数火锅与重庆火锅的文献资料,考据相关重庆火锅的文物,请教了很多火锅研究者,邀请到数百人进行体验性试吃,白乐天在民国初期的味道记忆和具有历史品味的用餐环境才得以重新回到重庆人的面前。
重建过程中,白乐天将原创灶具、桌凳餐具、店堂内外装饰设计、历史文化文字漫画、伙计堂倌掌柜服装等一一进行了文创产品商标专利著作权和知识产权立体保护。
而对于田锅锅酒店用品公司仿造专利产品红泥小火炉在网上售卖一事,白乐天先是取证、查实,并以侵犯该店红泥小火炉多功能灶具实用新型专用权行为,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此案将于本月10日开庭审理。
重庆火锅协会常务副会长余勇告诉记者,在餐饮行业里很少有专利权保护的意识。此次维权将开启重庆餐饮行业的维权之路。将号召各企业尊重原创、保护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将“山寨”侵权产品严查到底。
此外,白乐天还在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一百多个国家进行了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申请和单一国家商标注册申请。目前,已获得多个发达国家注册商标、专利权保护。
情、高温、干旱、山火,当这些元素都聚集在川渝地区,当地餐饮业又迎来残酷挑战。
< class="pgc-img">>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陈漠。
8月以来,川渝餐饮人真的太难了。
受疫情反复、高温、限电令、山火等影响,川渝餐饮业再受冲击,身处其中的餐饮人普遍有苦难言。
< class="pgc-img">>遭遇残酷的“红色八月”
川渝餐饮业再受冲击
疫情、高温、山火同时来袭,川渝地区正在经历残酷的“红色八月”。
1、疫情反复,管控区内堂食全部暂停
今年以来,受疫情反复影响,成都已经经历了五次封控,7月底那一轮暂停堂食的影响到现在还未完全散去。
而隔壁的重庆,自8月以来也深受疫情侵扰。从8月3日开始,重庆已连续发生15起本土疫情,确诊人数达到2021年以来的最高。鉴于此,8月23日主城九区中,有七区大范围“临时管控”,管控区域所有经营性场所包括餐饮店全部暂停营业。
< class="pgc-img">>而在此之前,由于8·16、8.22两波疫情,重庆主城已经先后有两个区经历了“临时管控”,餐饮堂食暂停。
2、高温、限电,春熙路、九眼桥陷入黑暗
川渝地区这段时间有多热?
根据中国气象网统计,重庆7月就已出现两轮大范围持续性高温,部分地区从那时起就已出现中到重度土壤干旱。8月,全国城市高温榜的前十几乎被川渝承包,截至8月26日,重庆今年≥40°的天数已达25天。
< class="pgc-img">>高温造成的干旱,让长江流域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4.5成,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没有水也就没了电,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水电发电增速比上月大幅放缓26.6%,而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3%。
限电,随之而来。8月15-20日,作为水电大省的四川,除攀枝花、凉山州外,全省对所有工业电力用户生产全停,让电于民。21日,四川启动最高级的突发事件能源供应保障响应,延长限电时间。
为响应政府号召,成都大批商场、沿街商铺仅启动30%照明、空调;商场6层以下电梯停用;餐厅空调温度要求不低于27℃;室内外LED大屏等设备全天关闭;餐饮风向标春熙路、九眼桥陷入黑暗……
< class="pgc-img">>重庆则在8月17日启动有序用电一级方案,21日前后,洪崖洞、北滨路、南滨路、九街等大量餐饮、夜经济集中的地方,从“不夜城”变成“夜城”,瞬间失去活力;几乎所有商场调整营业时间,全天仅营业16~21点5个小时;营业时间内也将关闭电梯、部分灯光、LED屏幕、门店门头等。
而为了尽量降低损失,很多餐饮门店面对锐减的客流、冷藏困难的食材,只能通过租用发电机、使用露营灯、点亮蜡烛灯、购置加冰电扇等方式坚持营业。
3、山火频发,同样波及餐饮经营
高温还带来了山火。川渝两地近期山火频发,四川泸县、合江、资阳爆发山火;重庆山火多、大且久扑不灭,主城各区都能闻到烟味。
< class="pgc-img">>频发的山火也影响了餐饮经营。重庆地形特殊,山在城里,城在山上,各座离城不远的山上都分布有着大量餐厅。
比如南山就有著名的火锅一条街,由于山上风景、生态、环境好,这里的火锅店要么占地超百亩,要么就是遍布半面山,比如知名品牌巴倒烫、鲜龙井等。整座南山,大大小小的火锅店加起来有上百家,还有众多私房菜、农家乐。
由于山火频发,重庆发布了森林防火号召,山上的餐饮暂停堂食。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餐饮人有苦难言,被迫“各显神通”
疫情、高温、限电令、熊熊燃烧的山火,让川渝陷入了“红色八月”,身处其中的餐饮人也有苦难言。
大龙燚创始人柳鸷表示,受疫情以及高温影响,外地游客明显减少,门店客流平均下降了30%-40%。门店空调只能开30%,温度还必须在27度以上,高温“炙烤”之下,整个店面几乎就是一个大蒸笼,带给顾客的就餐体验很差。
朱光玉火锅馆的相关负责人葛总也告诉红餐网,限电加上疫情,对当地火锅业态的影响非常大。朱光玉目前尚未开设商场店,不受营业时间调整影响,但街边店也得配合“限电”,一来二去相关门店业绩也骤降。
< class="pgc-img">>△红餐网与朱光玉火锅馆葛总的对话
楠火锅运营负责人则表示,8月以来,其门店客流有了明显的下降,较平时下降40%左右,流水减少了2/5-1/3。
杨记隆府创始人杨勇则在朋友圈贴出了一张图,言下之意无疑就是“真的好难”。
< class="pgc-img">>面对多重压力,川渝餐饮人被迫”各显神通”。
大龙燚通过租用发电机,基本满足了门店的用电需求,但成本骤增。据柳鸷透露,发电机的用电成本基本是市政供电的3-4倍,而且租用成本也涨了很多。重庆另一位餐饮人告诉红餐网,很多老板已经无暇顾及成本问题,毕竟发电机有限,晚了有钱也租不到。
< class="pgc-img">>△截图为大龙燚创始人柳鸷的朋友圈
鲜龙井火锅则延续疫情的经验,充分利用抖音、外卖渠道进行销售,20公里内免费配送,降低暂停堂食的损失,“唤回”因高温不太愿意出门就餐的消费者。
楠火锅通过租赁发电机,保证门店的正常运转;为了做好客情维护,修改并缩短一定的接待时长,尽量保证消费者错峰就餐;推出一系列降温措施,比如准备风扇等减轻热感的物料、免费赠送冰品等;对员工给予高温关怀,组织员工轮班上岗,降低人力及用工风险。为了避免高温、限电带来的食材存储问题,楠火锅还调整了生产计划,加大巡检力度。
甘食记·成都肥肠粉在成都市区内的20多家门店都是商场店,堂食受到较大影响,但相较火锅品类,其在外卖上更有优势,每天每店的外卖能有100单左右。其创始人甘乐直言,相比做促销、引流,保存实力、提炼内功更为重要,“高温需要时间来缓解,我们只能等待下去。”
< class="pgc-img">>经营或持续面临挑战
餐饮人必须未雨绸缪
正如甘乐所说,面对高温,川渝地区的餐企目前能做的也就是等待,等待降雨,等待高温过去。
但从长远来看,光等待还不够,川渝餐饮人乃至全国餐饮人或许都要未雨绸缪,因为未来,气候变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可能还会持续给餐饮经营带来挑战。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今年全国高温,甚至全球高温,把气候问题直白而惨烈地推到了公众面前。
以这次的川渝为例,因为高温干旱,川渝上下游种植、养殖业全面受灾。水稻、大豆、红薯等粮食作物遭到严重损害,上下游的家禽、水产等养殖户都也损失惨重。
相关水产公众号的资讯,有一半都在报道涨价,覆盖品类从各类鱼、虾,到原料、饲料。
这不禁让人发问,除了眼下的灾害,本就因疫情打乱的各类食材生产-供应周期的变化,是否会对餐饮经营造成更长远的影响?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这两三年来,餐饮食材、人工等成本普遍上涨,再加上消费者的消费积极性也在降低,很多餐企已经在总体成本上涨和难以涨价之间左右为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尽管未来仍然未知,餐饮人也必须得提前保持警惕,做好成本持续承压、各种应急备案的准备。
可以预料的是,餐饮人在未来需要考虑、应对的问题,只会比现在更多。无法适应、应对的餐饮人,大概率会被淘汰,餐饮业则将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新一轮的升级,最终量变引起质变,迈入发展的下一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