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了滨水、绿地、空中步道、地下空间等城市元素,又包含了文保建筑“天后宫”及里弄建筑“慎余里”等历史人文风貌,上海首个展现“一河两岸”风光的历史商业综合体---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今日亮相。苏河湾地区是上海“一江一河”世界级滨水中央活力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静安区进一步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建设的重点区域。
作为该中央活力区的核心项目,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包容了全球新锐时尚、全时段高能级餐饮、轻户外“两栖”生活方式及宠物友好体验,打造苏州河畔时髦写意的社交新标地,让消费者自由探索属于自己的“生活,自在天地”。该项目提升了上海苏州河沿线商业能级,为静安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注入了全新活力。
“一河两岸”,古今融合
由华润置地与信德集团联合打造的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依水而建6万平方米的开放式商业空间及4.2万平方米的城市绿地公园,以及见证城市历史的天后宫,收藏城市生活基底的慎余里,并与全球第六座宝格丽酒店为邻,伴随华润置地高端住宅及200米地标写字楼,共同焕新全功能、多触角的城市界面。
以“生活,自在天地”为核心理念,该项目吸引了一众新锐时尚设计师品牌,及全时段高能级餐饮的入驻,更利用错落的多元空间打造无边界生活,为消费者提供轻户外“两栖”生活方式及宠物友好体验。
建筑特色承载城市肌理,艺术展品点缀河岸纹理,空间落位容纳社交生活,首店集聚推高商业活力,由此打造出苏州河畔汇聚绿脉、文脉、商脉共振的发展新荣景。
静安区商务委副主任王艳介绍说,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对上海苏州河沿线活力焕新和商业升级发挥了重大作用,更为静安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建设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作为上海的“首座万象天地”,充分融合了滨水、绿地、艺术人文等众多的城市元素,展现了“一河两岸”风光,又糅合了“中西气韵”,两个大型户外永久艺术装置已成为上海新的打卡胜地。
138年的妈祖庙遗址天后宫可看、可游
1884年,天后宫坐落在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苏河湾,这是不仅是上海历史上规模最大、形制最全、规格最高,也是上海市区唯一的妈祖庙遗址。它曾经香火鼎盛,吸引过四海来客,也一度成为中国外交官员进出国门的驿站。作为上海市区古建筑中的精品,天后宫无论在营造技艺上还是历史文化上都有着独特、重要的保护、研究和利用价值,它承载着上海乃至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和经济发展的印记。
2016年,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计划利用当年落架后保留的各种构件,恢复戏台、门楼、看楼的原状,对天妃宫(天后宫戏台)进行异地保护。而今,天后宫经过全面的修缮与保护,即将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重新回归到公众面前,述说着上海的故事。
据静安区文旅局二级调研员张众介绍,天后宫是典型的江南殿堂式古建筑,而它的原建造者贾钧庆是香山帮著名工匠。香山帮作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中的重要流派,其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也对天后宫戏台的复建技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次复建内容包括门楼、戏台和东西看楼,以形成相对完整的四合院落,并将原大殿的位置作为遗址展示。为保留天后宫建筑的精髓,修复团队在施工准备阶段便深入拜访复建所需的木作、砖雕、大漆、灰塑等技艺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与香山帮匠人,最终由这些经验丰富的非遗传承老匠人带领团队完成了本次天后宫复建的砖雕、木雕、灰塑等传统工艺的施工。
经历原貌修复的天后宫将于年内向公众开放,复建后的门楼砖雕、云形砖斗拱、波形木斗拱等都是清代建造时期的原物。游客们即将可以完整、清晰地看到当年精美的浪花纹饰和图案。
未来,天后宫将成为上海苏河湾地区的文化地标之一,在这里市民可以了解历史切片,延续城市文脉,承载文化记忆。作为苏州河畔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产,未来将在这里打造一个可看、可听、可读、可游的静安苏河湾新地。
苏州河北岸最精致的里弄代表
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西里的海派石库门建筑“慎余里”,建于1932年,原先是清朝名臣邓世昌之母的「慎余里公馆」,曾居住过无数著名实业家和艺术家,如华成烟草老板戴耕莘、中国经济名宿薛暮桥、沪剧表演艺术家王盘声,也经历过「72家房客」式的乱搭建。
作为上海最具规模、最富海派风情、保存最完整的石库门建筑群之一,慎余里外立面整体装正,厚实敦实,双开间一厢房格局,青砖到顶,可谓苏州河北岸最精致的里弄代表。
目前,慎余里恢复8栋,主弄为南北向,支弄横贯东西,屋面红瓦双坡顶,水泥勾缝清水砖墙,重现了“最上海“的城市历史脉络。
在“梦游天地”中,穿越古今
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还携手UCCA Edge共同打造“梦游天地”城市公共艺术季,展品形式多样,层次丰富,无不例外展现着对于城市共有记忆的沉淀,和未来更多可能的思考。
与天后宫对望的《很久以前》装置,由近千块雕刻着传统花纹的彩色亚克力嵌板组成,其古老纹样于天后宫的砖雕、木雕上采样而来,呼应了上海唯一官式天后宫的装饰艺术特征。
同样“以史为鉴”的还有《上海折叠》和《记忆曲线》,前者从童年里时空错乱的梦境出发,展现上海的历史变迁。后者则以时空入手,重构了一个充满记忆的上海城市空间。另一边,作为上海母亲河的苏州河,也成为了艺术家们的灵感缪斯,沉浸式数字交互作品《HELLO WAVE_拟态场域OFFLINE》运用图像生成算法模拟出苏州河的水波纹。
《戏梦苏河》结合了裸眼3D屏幕用更沉浸的视觉效果邀请观众们跨越次元。另有在石库门建筑群「慎余里」主弄的《慢镜头》缓慢旋转中将现实折射,创造出一个万花筒式的、抽象和变化的视觉;雕塑《我在城市分贝中相遇20赫兹》中“梦游天地”——城市公共艺术季特邀体验官爱丽丝正坐在天桥之上,闭眼侧耳感受苏州河畔的生活氛围。
此外,深藏城市肌理的建筑设计与隐埋灵感纵深的空间场景也吸引了艺术“常驻民”的落脚。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还携手创意品牌AllRightsReserved,邀国际知名德国艺术家Inges Idee,创作「迈上!」及「大象亲子乐团」两件大型公共艺术装置。东里,背着大象书包的小男孩,正单脚从地下空间迈步至地面;不远处的西里,大象亲子乐团正在奏响无声的乐章,地面的象妈妈和地下空间的小象相互对望,用喇叭和低音小号在空中连接成赏心悦目的彩色弧线。
7成品牌带来首店
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引入了近140个品牌,各类区域首店概念店旗舰店占70%。
新锐设计师品牌Unawares.以全新概念店抢鲜入驻,在再生再造的时尚循环里展现多元碰撞的审美糅合;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BIBILEE STUSIO则带来了上海首店,在现实与虚拟共生的世界里从褶皱的初心出发,表达有力不强硬的抵抗,提出无声似有声的赞扬。此外,INXX ConCEPT STAGE上海首店、THISNORTHAT上海首店、RuirUirul上海首店、24ans上海首店、Hashtag区域首店、PRO101区域首店、BLUEBOX购物中心首店、BOOCUP书店&娱乐联合概念店等等,都将与上海这座城市的时尚脉搏共振,融入苏河湾中央生活区的时尚基调,汇入不断向前的新时尚流域。
叁楼伴金锅海鲜上海首店来了
别具一格的建筑特色,众多米其林与黑珍珠也纷纷入驻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为市民带来了舌尖的美味体验。
將閩南美食融入了花園式洋房,连续两年入围黑珍珠的叁楼伴金锅海鲜上海首店来了,热气腾腾地调和着舌尖五味。高端鲁菜跨界美术馆联合店、东方美学创新的淮扬菜龍吟山房、以源自福建的饮膳正要,成就闽派火锅的之无上鲜;而有着米其林指南餐厅背书的山石榴,则将贵州民族特色融合时尚潮流元素,创造出黔菜的全新打开方式;
PLUTO上海首店、后山上海首店、闽和南·欢席上海首店、馥火·洋风炭火屋上海首店、颜焗SALTY BISTRO上海首店、洪溪社上海首店、小吊梨汤上海首店、星叶·南洋料理区域首店、Xibo 锡伯·新疆区域首店、星巴克臻选慎余里非遗概念店,以及LOKAL、luneurs、FASCINO、%、Cellar to table、BoboLEE等一众网红轻餐下午茶,从高端宴请到烟火百味,将引领魔都食界的时尚新法则。
在城市中寻找野趣
半开放式可散步的建筑空间内涵丰富:印刻城市记忆的慎余里、见证历史荣光的天后宫、与河滨步道呼应的绿地草坪等等,既展现出城市可阅读的人文厚重与商业活力,又为“毛小孩”们提供了城市散步的全新梦想之地。与此同时,Manner Coffee开设宠物友好专门店,海马体首家宠物友好店则将拍摄对象扩展至消费者的小宠物。另外,你好浣熊君上海首店、大橘区域首店、基厂区域首店也纷纷入驻,带来更多人宠共度的快乐时光。
轻户外生活方式是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的一大亮点: 如Flow 全国首店、Inlang上海首店、Jumplify室内蹦极运动区域首店、皇家普拉提区域首店、MOlY VIVI区域首店、saucony区域首店、SALOMON区域首店等,为为欲善其事的运动派们提供心仪利器和专业运动体验。
“城市公共露营季”开启在即,在城市的绿地公园,沿着母亲河的流向诗意栖居,不用远赴山水,无需舟车劳动,支起大大小小的帐篷,和三五好友对饮畅谈,将城市野趣收揽入怀。
<>有人说,东汉时候的鐎斗即为火锅(见故宫博物院网站)。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火锅可就有两千多年历史了。不过鐎斗的容积不大,根本涮不了多少肉啊,吃不饱……
如果保守一点,那就像王光尧说的,“火锅之有肇自于辽,经宋、金、元、明至清炽盛”(见王光尧:《清宫火锅识趣》,《紫禁城》,1994年第2期),这是有材料证据的:
南宋林洪《山家清供》说:“向游武夷六曲,访止止师。遇雪天,得一兔。无庖人可制。师云:山间只用薄批(即切成薄片),酒、酱、椒料沃之(沃:浇。即腌一下)。以风炉安座上,用水少半铫(音diào,有容器),候汤响一杯后,各分以箸,令自夹入汤摆熟,啖之乃随意各以汁供。”他去寻访止止大师,没有厨师在,兔子没法吃。止止大师就说,把兔肉切成薄片在开水中烫熟,蘸调料吃,这正是现在火锅的吃法。我想问的是,止止师,这名字听起来像个和尚……他怎么能教别人怎么吃肉呢?阿弥陀佛。
宋代都这样吃了,明代也继续照这个法子吃火锅。松江府人宋诩《竹屿山房杂部》中说吃牛肉的时候“视横理薄切片,用酒酱、花椒沃片时,投宽猛汤中速起”。看起来宋诩经验很丰富,大约经常烫火锅吃牛肉……
< class="pgc-img">>清代时,中国南方、北方都爱吃火锅。东北地区有“野意火锅”,是分上下两层的锡锅,中间烧炭的火筒部分是红铜。汤沸腾时,肉脯、鸡、鱼就可以丢进去煮了。有钱人还用火锅吃“参、筋”,“猪、羊、牛、鱼、鸡、鸭、山雉、虾、蟹子肉”(见《奉天通志》),真是五花八门,啥都丢进去。
< class="pgc-img">>南方称吃火锅为“打边炉”。清乾隆十五年刻本《顺德县志》:“十一月‘冬至’祀祖,燕宗族。风寒召客,则以鱼、肉、腊味、蚬、菜杂煮烹,环鼎而食,谓之‘边炉’,即东坡之骨董羹。”把鱼肉等统统一锅煮,众人围坐在一起吃,这和现在的海底捞、小肥羊之类没什么区别。民国16年铅印本广东《东莞县志》、清道光二十一年刻本广东《新会县志》等等也都有相似的记载。
< class="pgc-img">>清代宫廷中经常吃火锅。《清代档案史料丛编》记载,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办了 530 桌的火锅宴,大宴群臣。当时国力强盛,碰到个好大喜功的皇帝,大家一起吃几百桌火锅,想必是极热闹极能体现“大国精神”的。可惜当时没有吉尼斯世界纪录。
慈禧还特别设计出“菊花火锅”。“其做法大抵是先从御膳房拿来盛有原鸡汁或肉汤的小温锅和其他一些原料。小太监掀开盖子后,由那拉氏捡几片生鸡或生鱼片投入汤内,由小太监把盖子盖上闷数分钟后,再由小太监打开盖子,那拉氏这时就酌量将精心摘选过的金菊花数瓣投入汤中。汤成后清香、鲜美。(见王光尧:《清宫火锅识趣》,《紫禁城》,1994年第2期)下面这个“银寿字火锅”,据说是光绪为了给慈禧祝寿而制,慈禧太后经常使用。不知道她吃菊花火锅的时候,是不是用的这一口锅:
银寿字火锅,锅内带炉,可用于烧碳。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网站
>清代宫廷火锅,锅、盖、烟囱、闭火盖等组成的四件套是基本配置,有的还加有锅底座盘等等。上面的银寿字火锅,在锅上多有各种吉祥纹饰,或者是有吉祥寓意的植物、动物,或者是“万寿无疆”、“寿”、“福禄喜”等吉语。除一部分火锅来自著名的内务府造办处外,还有一些火锅有“泰丰楼”等铭文,大约是从民间作坊外购回来的。
我觉着,慈禧吃菊花火锅,肯定是自煮自吃的,吃的是个乐子,并不是为了吃饱。上面这口锅容量大了点,下面这种容量比较小的火锅,似乎更适合女性使用:
< class="pgc-img">清,银甲子万年元宝式火锅
>这两种火锅看起来已经够奢侈(银的)、够精巧了,不过故宫现存的火锅还有更奢侈的。从质地来说,金属器有金、银、银镀金、铜、锡等数种,特殊材质还有粉彩瓷器的,有掐丝珐琅的。真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清宫里做不到。
下面这个蓝地粉彩“寿”字纹缠枝莲纹火锅是清宫中少量瓷质火锅之一,它的导热性能不如金属火锅好,但它看着吉祥喜庆……吃的不是火锅,是高贵,涮的不是羊肉,是气质:
< class="pgc-img">
清咸丰,粉彩火锅,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网站
>还有这款粉彩滕王高阁图双耳带盖暖锅。这个锅外壁有一幅以滕王阁为主题的山水画,一边吃着热腾腾香喷喷的火锅,一边看看怡人的山光水色。腹中鸡鸭鱼肉,眼中江山多娇,这不是享受,什么是享受呢?所谓吃,并高雅着:
清乾隆,粉彩滕王高阁图双耳带盖暖锅
>下面这个是掐丝珐琅团花纹火锅。这火锅太精致太奢侈,有点下不去筷子,生怕戳着什么地方,把这个火锅中的法拉利给戳伤了、戳花了……吃之前先买份保险吧。
< class="pgc-img">
清晚期,掐丝珐琅团花纹菱花式火锅,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网站
>皇宫里的主子们,即使不用金、银、粉彩、珐琅,用个常见的锡火锅,那也得是不一般的锡火锅。火锅也可以拗造型,比如拗成个鸭子型。一筷子一筷子地从鸭肚子里夹肉来吃,就仿佛现场残害了一只鸭子,别有一种森严的美感。
清,锡鸭火锅
>相比之下,宫里的宫女、太监们可用不着这么奢靡的好器物。
冬天里,他们也经常吃火锅。金易、沈义玲 的《宫女谈往录——储秀宫里随侍慈禧八年》(好书,认真推荐)记录了一个老宫女的清宫生活。她13岁进宫,随侍慈禧前后长达8年之久,慈禧称她“荣”。18岁由慈禧指婚,赐给一个太监。她记忆中的清宫生活是鲜活而实在的。她说:“从(旧历)十月十五起,每顿饭添锅子(火锅),有什锦锅、涮羊肉,东北的习惯爱吃酸菜、血肠、白肉、白片鸡、切肚混在一起。我们吃这种锅子的时候多。有时候也吃山鸡锅子。反正一年里我们有三个整月吃锅子。正月十六日撤锅子换砂锅。”冬天里能够吃上一口热腾腾的菜,是多么幸福的事情,至于普通宫女们锅里有啥东西就讲究不得了,有啥吃啥吧。他们用的火锅当然轮不上什么金的银的,有个大路货就不错了。
电视剧版《红楼梦》中,贾府也吃过火锅,那些紫禁城的宫女们用的和它大约款式相似,精细程度可能还不如它: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清晚期,银镀金火锅
>有人爱火锅爱到骨头里,自然也有人对吃火锅全无兴趣,还有人声称要“戒”火锅——袁枚。
袁枚说:“冬日宴客,惯用火锅,对客喧腾,已属可厌;且各菜之味,有一定火候,宜文宜武,宜撤宜添,瞬息难差。今一例以火逼之,其味尚可问哉?”(《随园食单·戒单·戒火锅》)他认为,吃火锅的时候一桌子太闹腾,各种菜丢锅里一起煮,往往串味、变味,总之不是味。他强烈要求大家不要再吃火锅这种低俗的食物了。
不知道几百年后的当代人,会不会有谁赞同袁枚的观点、厌烦吃火锅呢?
< class="pgc-img">>注:本文章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实在抱歉,我们的民宿全部满房了。”端午小长假第一天,成都椒兰山房民宿综合体的负责人杨婉龄不断向前来咨询预定的游客作出解释,“端午节的预订从一个月前就开始了,特别是假期前两天的,早早就满房了,现在的预订订单已经排到了7月底。”
今年上半年最后一个小长假拉开帷幕,长线游降温明显,游客出行半径的收窄,甚至催生出一种新的出游模式——“民宿式度假”。当然,这样的度假方式并不是来住一晚民宿而已,而是以民宿为中心进行2—3天的深度体验,那些以满足蔬果采摘、民俗风光、采风写生、手工制作、诗意栖居、品尝生态野味的主题体验型民宿正在成为年轻消费群体度假的首选。当民宿成为目的地,每晚300—3000元不等,毫不输于市区酒店的价格却依旧“一房难求”。民宿IP集群的产业形态兴起,能否成为乡村振兴的突破点?
3000元一晚依旧“一房难求”,热门民宿预订已经排至暑期
“五一假期去了上海迪士尼,感觉闭上眼都是‘人从众’。”端午假期前,成都市民刘女士就为端午假期去哪耍为难,最终她选择去成都周边的民宿过一个清净的假期。然而,在各个旅游网站预订民宿时却发现,成都周边很多特色民宿不仅价格上涨,是满房,根本预订不上。
像刘女士这样的市民不在少数。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在都江堰、郫都、邛崃、大邑、温江等近郊,不少“网红”民宿都提前半个月就呈现“满房”状态,部分民宿的预订订单甚至已经排到了1个月以后,椒兰山房民宿综合体就是其中之一。
椒兰山房民宿
“目前椒兰山房五种房型的15间房已经全部满房,最火的亲子套房周末预订订单已经排到了7月底。”杨婉龄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自清明节过后,民宿预订就异常火爆,周末入住率都在100%,平常的入住率也在60%以上,预订民宿的游客来自全国各地,但大部分是成都周边游客。而从价格来看,端午假期虽然没有上涨,但基本都执行挂牌价全价,最火的一套院子3000元一晚依旧是“一房难求”。
同样火爆的还有成都四分之三旅宿。“端午节期间的房间早在半个月前就预订一空了,价格相比平时也上涨了9成左右。”四分之三旅宿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端午假期期间,最火热的两室套房价格从平常的378元上涨到了678元,“不仅是端午假期,就连今年暑期的房间,目前都已经出现了预订火爆的现象。”
椒兰山房民宿
2—3天的“民宿式度假”,耍什么?
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相较于五一小长假,端午假期的长线游降温明显,游客出行半径的收窄,以民宿为中心进行2—3天的深度体验,这种集吃住娱为一体的“民宿式度假”方式是各大在线旅游平台上最火热的产品。
特色民宿预订平台小猪民宿数据显示,端午期间,山水景区周边民宿的搜索量同比上涨248%,尤其是杭州莫干山、成都大邑等预订订单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2倍。与2019年同期相比,今年端午期间亲子家庭类民宿套餐预订量增长近四成。
另一平台途家民宿预订订单数据也显示,端午期间乡村民宿的提前预订量占比超过37%,而北京、上海、成都,是端午国内最受欢迎的十大旅游城市前三甲。
人们到民宿度假,耍什么?当然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住一晚而已。
“我们的特色就是集手作、汉学、康养为体验内容的天府绿道生态能量站,传统诗意文化再现的乡村群落。”杨婉龄介绍说,从地理位置看,椒兰山房位于临邛古城与平乐古镇及自行车高速郊野公园经济带,游客入住的也并不是一家民宿,而是一个民宿综合体,除了可以看坝坝电影,烤烧烤,做火锅,点篝火,唱歌等等,还可以体验缠花、香囊、团扇等手工制作。
椒兰山房民宿
作为今年的新晋“网红”民宿群落,郫都东林村途远驿站在端午假期期间也是“一房难求”,负责运营的途远趣悠悠事业部总经理吴璐倩告诉记者,这个今年3月才开业的民宿群,周末几乎全部满房,而乡村多元消费新场景是吸引越来越多游客的关键因素。
“途远驿站坐落在袁隆平国际杂交水稻种业硅谷,壮观的田园风光,川西林盘的人文风情,很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吴璐倩说,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东林艺术村生态农业资源与途远“两途一趣”模式的对接,植入了更多旅游消费场景,人们来此可以逛田间文创集市、体验非遗林盘里的说唱、盆景和蜀绣,体验农耕趣味,与家人朋友择一处民宿院落享受乡村田园时光。
郫都途远驿站实景
民宿IP集群兴起,能否进入乡村振兴的风口?
“无论是城市微度假、近郊游,还是更多个性化的非标住宿选择,都不断为民宿的供给侧提供动力。”小猪民宿负责人表示,“民宿+”让民宿逐渐更广阔的增长空间,在这样的趋势下,民宿更要在年轻化、个性化、差异化、高颜值的消费需求下,提供不同的生活方式。
这一观点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网红”民宿产品的火爆缘由。消费者“更讲究住宿之外的体验延伸”,不管是椒兰山房,还是途远驿站,都不是单个的民宿房间,而是一个集群,实现了民宿即目的地,可以满足蔬果采摘、民俗风光、采风写生、手工制作、诗意栖居、品尝生态野味等多样化的游客需求。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民宿IP集群正在崛起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宁夏中卫,九龙湾风光,著名的黄河宿集就在这里
更重要的是,当民宿成为旅游目的地,很多地方则以民宿为“起点”,从中探索文旅带动乡村振兴之路。比如从2019年2月开始,在宁夏中卫市一个废弃的村庄里开起来的“黄河宿集”,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把这里变成了国内最热门的网红旅游目的地之一,52间客房,连续半年天天满房,各种国际大牌纷纷赶来举办活动,游客们从全国各地赶来体验。对于成功打造“黄河宿集”的宿集营造社召集人夏雨清来说,“民宿,打开了乡村振兴的入口”,通过这个入口,将大量游客吸引过来之后,乡村振兴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视线转回成都,椒兰山房项目的引入打造,正在发挥着乡村振兴的“种子”作用。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通过这个项目的引领带动,其所在的郭山村人均收入已从2018年的15800元上升到2020年的21800元,并于2020年3月创下了3A级旅游景区,同时被评为成都市第四批“新旅游·潮成都”主题旅游目的地,“通过体验活动的研发和研学课程开发,我们正在探索拓展当地产业的多种文创经济价值。”杨婉龄对此信心满满。
随着城市休闲旅游度假需求的外溢,以及文旅新消费等市场推动,乡村旅游无疑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民宿或许正是打开乡村振兴的那扇“门”。
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
编辑 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