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茶
隶属于黑茶
主要产于湖北
又叫湖北老青茶
老青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
青砖茶的雏形是明代中期的帽盒茶
清朝乾隆年间青砖茶的制作工艺已经成熟
青砖茶是内蒙古高原牧民们熬制奶茶的必需品
“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体现了青砖茶和牧民的亲密关系
老青茶以高山茶树鲜叶为原料
按照茶叶的茎梗皮色划分三个等级
一级茶以青梗为主,又叫洒面茶
二级茶以红梗为主,又叫二面茶
三级茶是新产的生红梗,又叫里茶
制作工艺
里茶粗放,面茶精细
面茶
杀青、初揉、初晒、复炒、复揉、渥堆、晒干
里茶
杀青、揉捻、渥堆、晒干
压制成品青砖茶
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
上层叫洒面,质量最好,一般以一级老青茶压制而成
中层叫里茶,又叫包心茶,质量最差,一般以三级老青茶压制而成
下层叫二面,质量中等,一般以二级老青茶压制而成
上中下的比例不同茶的品质也不同
青砖茶表面往往印有“川”字
故又叫“川字茶”
沸水冲泡,烹煮均可
可清饮茶汤
也可加入奶、糖调味
清乾隆年间
羊楼洞茶庄
开始制作砖茶
到同治时期
羊楼洞的茶叶市场发展到鼎盛时期
全镇都在做茶生意
从事制茶的人员就达到两万多人
故羊楼洞有“小汉口”之称
也有“砖茶之源,万年洞庄”之说
羊楼洞砖茶中还有一种茶叶叫米砖茶
是羊楼洞古镇特有的一种砖茶
与青砖茶的主要区别是原料不同
青砖茶以老青茶为原料,是黑茶
米砖茶以红茶的茶片和茶末为原料,是红茶
青砖茶是内蒙古牧民的最爱
米砖茶则是新疆人民的家中饮品
>姐说:
广东潮州的功夫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被称为中国茶文化一绝,
讲究很多,
光是一套考究的茶具外加一个下午的悠哉时间,
就已经不是忙碌的现代人所能奢望的。
而现在有了它,
你只需两步就可以泡一杯专业的功夫茶。
智能泡茶杯▽
现代人没有饮茶习惯,不是不懂品味,
而是相比喝到一杯好咖啡、好奶茶,
喝到杯好茶更困难。
▼
直接点击链接即可购买:https://kdt.im/t78wNr
茶密,全球首款智能茶杯,
既有功夫茶的精致,又有茶泡袋的方便。
仅需两步,连小白也能轻松泡出一杯专业功夫茶,
还会提醒你在最恰当的时候喝茶,
如同装了Siri一样贴心。
只要把茶叶放入茶杯,注入热水,
就能自动进入系统默认设置。
茶叶泡好后,也会有语音提示,
不用手机就能操作,非常方便。
想享受功夫茶的“专茶专泡”也没问题,
像是信阳毛尖、冻顶乌龙、凤凰单枞...
不同茶种需默认不同的水温和泡制时间,
每一杯都能达到最好的泡制状态。
▼
每一泡都如顶级茶艺师亲自泡制
▼
在泡茶界,15℃的差别已经足够
让一杯顶级毛尖沦为无法下咽的苦茶。
所以没有牛掰的控温技术参数再精确也白搭。
茶密即使在茶水混合的动态环境下,
仍可以隔杯实时精确监测水温,
保证实际温差不大于3-5℃,
远低于目前其它智能水杯20-30℃的温差水平。
▼
因为茶密的专业和方便,
也吸引来很多资深茶客,
他们根据自己的饮茶口味和习惯
DIY独属于自我的个性茶谱。
养生茶,奶茶,花茶...
过瘾享受茶之趣味。
▼
超过1000万的杯型设计费,放哪儿都是逼格满分
茶密杯身设计前后改了三十多遍,
光模具就修改了68次,
硬件投入超过1000万,
最终不负众望地摘下2016德国红点之中国好设计
和2017德国IF产品设计两项大奖。
▼
保留了传统茶杯杯身设计,
加上具有现代感的杯盖,
简洁富有设计感。
外观无按钮的极简主义设计,
让喝茶过程更简单。
易清洗,不怕水。
▼
虽然只有iphone6那么大小,
但茶杯、茶漏、茶盖三位一体的设计
巧妙解决了茶水配比问题。
茶盖和茶漏表面都有凸出部分防滑
而且增加了茶杯的美观性。
茶漏细密的空隙可以最大限度防止
茶叶和茶根掉落到茶杯中。
▼
底部带有温感灯带和语音口,
语音口会提示相关信息并会在底部的一圈闪光灯,
对用户进行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提醒。
▼
在泡茶过程中,这个温感灯带根据不同的温度
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带指示灯,
高达99种颜色,一色一度,绚丽多彩。
▼
充电1小时,可以超长待机45天,
居家旅行带着它,
完全不会有断电的烦恼。
▼
高端安全玉米材料,“可以吃的材质”
把茶密捧在手里,杯壁很细腻,
有轻微的磨砂感,毫无异味。
这种昂贵又稀缺的材质叫纯天然玉米材料,
是一种“可以吃的材质”。
在欧美被应用于婴童类高端餐具。
▼
玉米材质如塑料般轻巧结实,
也比玻璃和陶瓷更坚固耐摔,方便携带。
茶密研发出世界领先的耐高温玉米乳酸塑型技术,
防热不烫手,透气性好,
闻起来有淡淡的玉米香味。
▼
有了茶密,你可以轻松进阶成饮茶达人让喝茶变得轻松、专业、好玩儿起来~
直接点击链接即可购买:
https://kdt.im/t78wNr
或保存二维码图片,微信扫一扫打开图片,进入购买
END
钛空舱成人儿童节火热进行中,
更多创意的成人儿童好货,
欢迎点击链接进入选购:
https://h5.youzan.com/v2/tag/16xbz5njw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钛空生存法则:
愿奔跑在工作中的你,还能有一杯茶的恬淡。
搜索微信号:钛空(ID:TiKong-Life),或扫扫二维码进入钛空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国人喝茶的习俗由来已久,不论是精致的功夫茶,还是粗狂的大碗茶;不论是有价无市的贡茶,还是老百姓喜爱的“高沫”,闲来无事泡上那么一杯,茶香甘甜浸人心脾,滋味十足……
喝茶有益健康,但你一定想不到,茶水喝错了也会伤害健康!
今天,小郎中为大家请来姜良铎和茶学家王岳飞两位中医教授,他们都是“老茶客”,不妨来听听他们喝茶的健康门道——
茶有性味,不能乱喝
唐代的《新修本草》被视为首载茶的中药典著,其中有这样的描述:“茗,味甘、苦、微寒、无毒。”短短八个字,概括出了茶的基本性味特征。
性味,指的是四气五味。
四气,即寒、热、温、凉;
五味,即辛、甘、酸、苦、咸。
四气:茶微寒。寒凉的药物能清热解毒、泻火凉血,但脾胃虚寒之人不宜多食。
五味:甘多为补,善生津止渴、益气增力;苦多为攻,可清热消暑、消食解腻、利水通便。
除此之外,茶还有“升清降浊”的作用。升,可清心宁神;降,可利水、通便、助消化。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姜良铎教授指出:加工方式不同,也使不同茶叶的性味出现差异。
不经发酵的绿茶偏凉、偏苦,升清作用强;而发酵茶则会朝温、甘转化,降浊作用强。
喝茶,要因时而异
姜良铎的“一日茶谱”:
晨起,一杯奶茶;
早餐后,饮用绿茶或乌龙;
下午,常饮红茶或普洱;
晚上,喝上一杯红茶。
ps:奶茶,由红茶、牛奶,加盐熬制而成。平缓温和,具有暖胃的作用。
如姜老样的喝茶法,叫做“因时而异”。
早上阳气开始生发,喝绿茶,有升清作用,能使一天神清气爽。
红茶、普洱就有降浊作用,下午要降气,人才舒服。
晚上喝红茶、普洱较温和,茶要淡一些,才不影响睡眠。
选茶,要看体质
喝什么茶,不能全凭口味决定,还要辨别体质来判断。
比如,夏季很多人喝苦丁茶,苦丁茶是冬青树叶,其性味过分苦寒。上火的人可以喝,但不宜长期喝,没有上火就不能喝。
中华中医药学会曾颁布《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将人的体质分为9种。
作为专业“茶人”,浙江大学茶学系的王岳飞教授认为,这9种体质的人,喝茶的品种、浓淡都不同。
01
平和质
面色、肤色润泽,头发较密,目光有神,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各种茶类均可 。
02
阳虚质
平素畏冷,以胃脘、背部、腰膝多见,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宜喝红茶、黑茶、重发酵乌龙茶(岩茶);慎喝绿茶,尤其是蒸青绿茶。
03
气虚质
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易头晕,活动量减少,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宜喝普洱熟茶、乌龙茶、富含氨基酸如安吉白茶。
04
阴虚质
眼睛干涩,口燥咽干,鼻微干,皮肤干燥、脱屑,偏好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多饮绿茶、黄茶、白茶; 轻发酵乌龙茶,可配枸杞子、菊花、决明子; 慎喝红茶、黑茶、重发酵乌龙茶。
05
痰湿质
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多喝各类茶,或茶中加橘皮同饮,推荐茶多酚片。
06
血瘀质
肤色、目眶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肢体麻木,好卧,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
多饮绿茶、黄茶、白茶;轻发酵乌龙茶,可配枸杞子、菊花、决明子。
07
气郁质
神情抑郁,紧张焦虑,烦闷不乐,有孤独感,容易受到惊吓,舌淡红,苔薄白,脉弦。体形偏瘦、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常感到乳房及两胁部胀痛。
宜饮富含氨基酸如安吉白茶、山楂茶、玫瑰花茶、菊花茶、佛手茶、金银花茶、山楂茶、葛根茶等。
08
湿热质
湿热内蕴,面部和鼻类总是油光发亮,脸上易生粉刺,皮肤易瘙痒,常感到口苦、口臭。
09
特禀质
过敏体质,常鼻塞、打喷嚏,易患哮喘,易对药物、食物、花粉等过敏 。
宜喝淡茶、不喝浓茶。
王教授表示:
喝茶要选择合适自己的茶叶。
最简单的测试法:若尝试某种茶叶后,身体舒服,就表示此茶合适,可继续。
若出现下述不适症状,就说明这种茶叶不适合你,应停止饮用。
常见不适有两种表现:一是肠胃不耐受,饮茶后出现腹痛、胃痛、大便稀烂等;二是过度兴奋、失眠,或者头晕、手脚乏力、口淡等。
如何把握喝茶的量
正常人每天喝6~10克茶,分早、午、晚各一杯。
一杯是什么概念?如果泡绿茶,一杯150毫升水,放3克的茶,茶水比约1:50就比较合适。
如果喝乌龙茶,茶壶泡,也是这个量,分三次泡。
这样喝茶,大错特错
你习以为常的喝茶方式,可能犯了大忌。王岳飞教授点评常见的饮茶误区——
01
保温杯泡茶
茶具最好选用陶瓷壶杯,用保温杯泡茶,虽然可以让我们随时喝到适口的热茶,但是茶水较长时间保持高温,会使香味减少,苦涩味加重,也损失部分营养成分。
02
喝茶趁热
众所周知,食用烫食会增加患消化系统肿瘤的风险。热茶亦然,刚沏好的热茶易烫伤食管,容易诱发食管癌。
03
泡浓茶
浓茶如酒,多喝醉人。茶水太浓,浸出过多的咖啡因,对胃肠刺激性太大。
04
饭后大量饮茶
饮茶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其实不止是饮茶,饭后饮水也会冲淡胃液。总之,饭后半小时之内最好不要过多喝水或饮料。
05
一大杯茶,从早泡到晚
时间太长,茶水会有苦涩味,既品尝不到茶的真味,亦容易使茶中的重金属析出,不利健康。喝茶最好做到茶、水分离。
06
空腹喝茶
空腹饮茶会引起心悸、头痛、胃部不适、心烦等“茶醉”现象。若发生“茶醉”,可吃糖果或喝糖水以缓解。
07
睡前饮茶
睡前饮茶会精神兴奋,影响睡眠,甚至失眠。尤其是新采的绿茶。
08
茶垢不清
茶垢对健康不利,还会影响茶的味道。
欢迎转发点赞
转载联系授权
大家都在看
来源/家庭医生杂志头条号 养生中国
编辑/任婕
美编/李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