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谷朝明
老城复兴,中山路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青岛人的神经,其中的细微变化,只有“局内人”最能感知。
今年53岁的刘群,做过出版,干过保险,2003年在中山路上开了一家名叫“什么”的餐馆……20年过去,他也从“小白”熬成了中山路的餐饮“老炮”。
投身商海总有起伏,2013年到2016年,中山路上的商户们明显感知到了一个发展的“凸起期”。刘群的餐馆也由一家,发展到了各有特色的四家,“最高一天,仅老酸奶就卖了6万块钱”。那段日子,他所有店面加起来的年营收达到了近1000万元。
中山路改造升级,近几年可谓大动作频出,2023年10月8日起,中山路南北向禁止通车,综合管网改造工程启动。本期《听·见》,我们对话中山路餐饮“老炮”刘群,听他讲述20年在中山路的坚守,以及他理解的“商业蝶变和文化救赎”。
房东换了仨,我还在
我叫刘群,一名餐馆老板。我的店在曲阜路上,步行30米就是中山路。开业20年,我的这家店在中山路上也算是小有名气的餐饮老店了。
我不是青岛人,出生在内蒙古。因为大学里学的是机械,毕业后我到广东那边做机械销售相关的行业,后来到海南出版社做过图书出版,再后来又来山东做保险。
2002年,我从烟台来到青岛。那时候年轻气盛,原本想成立保险代理公司,自己单干。后来保险业务没做起来,反而阴差阳错地在中山路干起了餐饮。之所以选在中山路,是因为2008年青岛要举办奥帆赛,我想外国友人来青岛玩的一定很多,栈桥、中山路一定会有很多商机。
和房子建设者孙子的合影
实际上,从2000年左右,随着城市行政中心的东移和台东、东部及李村商圈的崛起,中山路片区作为青岛商业中心的地位开始下降,中山路已经让出了“青岛商圈”的霸主地位。没有人气,很多品牌老店开始外迁,青岛饭店迁走了,青岛大包也搬走了……
2003年我开店的时候,餐饮并不好做,很多同行都在中山路上的各个十字路口发宣传单,从路口往店里拉人。当时很多饭店都是以游客为主,我想着做差异化,推出了性价比较高的盒饭。
开业第一天的中午,只有四名顾客,都是附近七中的女学生。她们一人5块钱,一共20块钱,跟我说:“你们看着上菜吧。”
现在还有当年七中的学生经常回来,看看这个老店,看看“什么大叔”,来找找当年的回忆。
还记得2003年国庆节那天,店里营业额突破1000块钱,我和媳妇高兴坏了,心里特别满足。
日子就是这么熬过来的,现在是2023年了,这个店已经坚守了20年,连房东都换了3个,“我一直租着这个房子,把房东都熬走了”……
讲青岛故事,年入近千万
一条中山路,半部青岛史。作为青岛老城区的核心街区,中山路沉淀了青岛城市商业文化的底蕴。曾经繁华,也曾沉寂,但对于我们这些中山路上的业户来说,可抓的商机仍然很多。
卖盖浇饭、做快餐,是我刚开始为了在中山路立足的权益之计。2010年以后,全国的旅游大环境热起来了,来中山路的游客明显多了起来。当时,中山路上大多是卖旅游纪念品和卖干海货的店,游客心目中的“口碑餐饮店”并不多,甚至有个别小店还抱着宰客的心态。我认为,餐饮店要想留住游客,还要靠青岛本地特色,或者说“会讲青岛故事”。
当时我研发了一款炒饭,叫“1987胶澳炒饭”,就是将青岛特色菜和其他菜品进行融合创造,烹饪出属于青岛的独特风味。慢慢的,我的这家餐馆也成为了网友口中的“有情怀的老店”。
由于中山路上有很多老建筑,于是我在2013年又开了一家怀旧主题的店,就开在劈柴院正门旁边,主打卖老酸奶、糖酸奶、冰激凌。此外,我还做了一些文创产品,像旅游怀旧老物件一类的。
我们那会儿就推出了明信片和盖章本,现在的青岛文创店还是在模仿我们当年的形式。我记得,那时候啤酒屋也逐步变成“游客感兴趣的青岛特色”了,不少游客到海鲜档口买海鲜,然后到黄岛路上的啤酒屋加工。于是,我又跟着开了一家老啤酒馆。
2013年到2016年,外人眼里中山路仍然“没落低迷”,但我们已明显感觉到不同。旅游旺季的时候,我那家开在劈柴院门口的怀旧主题店,光靠卖酸奶,一天就能收入3万左右,最好的时候,一天卖了6万块钱,顾客排队能排出好几十米远。
那3年应该属于中山路餐饮业最好的时期,不光我的生意好,其他店家的生意也都很好。那几年也是我最风光的时候,除了中山路上的三家店面,我还在海边浴场开了一家以加工海鲜为主的店,几个店加起来,年营收近1000万元,纯利润在300万元以上。
但是从2016年开始,我这几家店的营业情况有所下滑,可能是中山路上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看的东西了,客流量就下降了。后来又遇到疫情,很多店都没扛下来,我的另外几家店也都关了门,只留下了曲阜路上的老店。
烟火升腾,老城更时尚
中山路是近代青岛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起点,也是青岛城市文化的根系所在,中山路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青岛人的神经。从近几年看,围绕着中山路,各种动作频出。每一次调整优化的措施出台,对业主来说都会带来好的势头。
2020年11月天主教堂灯光秀,虽然当时不是旅游季,也还在疫情期间,但青岛人对这里的热情超乎了我的想象。那几天每到入夜,中山路周边又有了车水马龙的感觉,我店里的生意也异常火爆,营业额比平时翻倍。
那时候,包括我在内的一些中山路上的商户,经常会凑在一起,聊起“为啥小麦岛在不知不觉中火了起来”“烤肉都差不多,为啥淄博烧烤会火出圈”,有时也会憧憬中山路的未来……
就像淄博烧烤一样,人家把注意力放在了淄博的人情味上。有时候我在想,青岛作为一座文化旅游城市,有山有海,有红瓦绿树,但这只是景色。如果能够把我们沉淀下来的文化讲述出来,形成新的IP,就更牛了。我希望青岛是游客可以体验青岛文化,而不是咔咔咔拍照后就离开的地方。
中山路最近年轻了不少,也时尚了不少,成为众多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作为中山路上的餐饮“老炮”,我认为随着老城区时尚味增强、烟火气升腾,百年老街中山路必将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第 3834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蔡大柒
下沉市场成餐饮新蓝海,更拼硬实力
下沉市场争夺正火热,火锅、茶饮、咖啡的各路好手纷纷开出副牌,打磨下沉门店模型,向餐饮蓝海加速进发。
烤鱼头部品牌江边城外则推出了更具性价比的新品牌——江美鲜。
开在上海日月光广场的店,在一众餐饮高手的“围攻”下,37平的店面,营业额能冲到35万,开业即爆。(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江美鲜更多信息)
当然,江美鲜的主战场并不在此,而是下沉市场中的二三线城市。
这些城市正焕发前所未有的消费活力,年轻人渴望更多餐饮品牌的“下沉”,拥有更高品质的餐饮体验。
一线城市实战多年的餐饮品牌带着产品、运营等多方优势,对当地餐饮品牌降维打击。狭路相逢的,是同样下沉的餐饮品牌。
下沉市场的开拓,并非一场遭遇战,而是一场硬实力的直接比拼。
此时,无论是0加盟费还是100万保证金,都不是重点,重点依旧是品牌的硬实力,能否成功激活下沉市场。物流的流畅度,产品的稳定与创新,运营经验的沉淀等等,缺一不可。
“20年餐饮老炮”全程护航
营销出的炸裂数据,空造出来的新模式,在信息更加透明的当下,已然失效。加盟商更关心的是品牌所提供的价值,能否支持门店盈利与品牌长存。
江美鲜提供的品牌支持,或许很简单,就是“江边城外”,一位20年“餐饮老炮”的全程护航,从产品力的释放到供应链的省钱省力,再到日常运营的答疑解惑。
产品力的精准释放
之前的采访中,江边城外运营总裁孟洪波反复提到一个观点,“顾客最终的选择,一定是用他的嘴说话,特别是下沉市场,特别是加盟性质的餐厅”。(性价比最高的烤鱼正餐品牌?为了下沉,烤鱼“老炮”拼了)
因此,江边城外打造下沉品牌的品类选择,毫无意外地选择了烤鱼。
专注烤鱼20年的江边城外有直营门店200家,每年接待7000多万人次,积累出的研发经验将给江美鲜极大的支持,无论是产品品质还是持续上新的能力。
江美鲜品牌负责人阮帅在采访时提到,最新几次口味测评中,不少消费者提到,江美鲜烤鱼的口感越来越接近堂食现炒。高效与烟火气同在。
一城一色一味。之前的下沉尝试中,不少餐饮人发现下沉并没有一套万能的公式,每个城与镇都有特定的运营逻辑与口味喜好。
因此江美鲜的菜单并不是固定的,而是给加盟商每年提供6—8款主口味烤鱼,4—6款替补口味,由熟悉当地市场的加盟商进行筛选,从而找到更契合当地消费者的口味,适当地放开一定的区域产品、品种、数量等。
江边城外的研发积淀+加盟伙伴的精准洞察,将不断释放出产品的生命力。以产品力推动的门店根扎的深,更有竞争力!
快、好、省的供应链
江边城外的支持,发挥更大效应的还在供应链端,省钱,省力,更省心。
先是更低的采购价格。
20年的发展历程,江边城外和众多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货源稳定,质量更高。
集中、批量的采购,往往也意味着更高的议价权和更低的采购成本,这是很多餐饮小店无法比的。更低的采购价格,让店开得起,也让盈利空间更大。
再是物流体系的完整。
下沉市场的物流困境,在物流体系的不完善,也困在过低的起订量,无法配送。江美鲜共享的江边城外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和广泛的配送网络,能及时、准确地将产品送到加盟商手中,还能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最后是风险管理能力。
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能够应对供应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如产品质量问题等问题。这种风险管理能力像强大的后盾一样,降低了经营风险,让江美鲜的加盟商没有后顾之忧。
运营经验的倾囊相授
“培训时,我们也走了一些弯路。当时我们准备了一大本SOP给到加盟商,但可能店开出来了,那本SOP他都没看过,厚厚一本在吃灰。”
抛弃掉专业话术,江美鲜的培训将更加简洁,阮帅提到,“要说人话,说大家都能听得懂的话”,同时将复杂的操作流程在产品研发阶段就简化。像后厨操作1个小时就可以学会,上手快,开店就快,也能轻松应对下沉市场招工难、流动性大的难题。
“品牌和加盟商的关系,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管理关系,或许可以是服务关系,是合作关系。”
在和加盟商同心开店的过程中,江边城外20年的运营经验都将倾囊相授。无论是开拓新城、新店,还是门店全周期的运营,穿越多个餐饮周期的江边城外,有足够的实战经验为加盟伙伴排忧解难。
下沉市场的运营探索上,江边城外已经在二三线城市开出了15家门店,针对当地市场,已经开启了更灵活的运营策略。
像今年新开的常州环球港店,开业后不久,酱香味烤鱼就冲上了南通烤鱼排行榜第一名,口味经典,品质在线,口碑自然不会差,月营业额稳定在80—100万元。
看加盟费?
不如算算开店成本和回本周期
当下的餐饮加盟,不少品牌为了快速拓规模,纷纷释放出优惠信息,零加盟费,大额补贴,来吸引创业者入局。
但江美鲜却一反常态,要价100万,品牌含金量真这么高吗?
面对“百万加盟费”争议,阮帅回复到:
“现在越来越多轻量级的餐饮项目,正用巨大优惠,吸引小白入场,韭菜割了一波又一波。
加盟商也慢慢免疫这种‘套路’了,加盟费的含金量越来越低了,现在大家更关注的是服务,是品牌所创造的价值。
这100万也不是加盟费,更像是一张门票,加盟方能有足够的资金与资源,让门店长久地运营下去。只要一年开够约定的门店数,100万就会无条件地退还。”
随着中国餐饮连锁率的提升,餐饮的精细化程度也在提升,品类细分,价格带细分,加盟赛道也如此。有人小店快跑,高速拓规模,也有人走区域加盟的路径,稳扎稳打。
一做火锅大店的品牌负责人提到,当前的加盟市场,并不是只有开小店的创业者,还有更大体量的加盟需求。
与单店加盟商相比,他们加盟更谨慎,资源更集中,运营时所投入的精力与资源也会更多,这些都大大提升了品牌区域内的存活率。
从这一角度来看,100万所释放的信息,更像是品牌对长期主义的坚持, 初心如此,坦率真诚,不割韭菜。
100万之外,江美鲜着力要做的是降低开店成本,加快回本周期。店开起来,良性地运转,更快地盈利,这或许是加盟费外更本质的。
阮帅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像开在上海日月光中心的门店,35平,建店的总投资额在29.9万,月营收稳定在30万+,回本周期在9个月。
回归到二三线城市,在房租、人力成本更低的情况下,回归周期也将缩短。
在降本这个命题上,江美鲜还做了更多的功课。
在开店时,江美鲜只提供装修方案,加盟商可以在当地选择更适合的合作伙伴。在设备采购上,江美鲜还有完善的二手设备采购标准、验收标准,能更进一步地降低开店成本。
店开起来后,更多的成本压力就来自食材与人力成本。
食材成本上,有江边城外的采购量做基础,江美鲜能拿到更低的采购价格,和日常采购平台的谈判也更有优势。
在人力成本上,江美鲜采用通岗的培训方式,1个小时内就能学会后厨的操作,不需要厨师这样的专业人才,人力成本会大幅度下降,也能轻松应对小城市劳动力不足且流动性大的难题。
蓝海显现,餐饮品牌正极力争夺的下沉市场,易攻难守。如何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持续盈利,或许才是这场硬仗的关键点所在,而非短暂的爆发。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第 3823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蔡大柒
37平烤鱼小店,营业额冲到35万
上海日月光中心广场,餐饮品牌登陆、造势的流量高地,一个烤鱼品牌正野蛮生长。
开在商场负二层的江美鲜·烤全鱼,37平方的小店,主做6种口味的烤鱼,或麻辣鲜香,或荔枝香辣。在众多快餐高手的围攻下,以55元人均,拿下每日1万多的营业额,月营业额冲到了35万。
这是“烤鱼老炮”江边城外为下沉市场准备的新品牌,但这家小店并非最终形态:
一是位置,江美鲜是定位在45 - 50元的正餐品牌,商场的正餐区域才是它的厮杀主战场。
二是菜单,店内只有6种口味的烤鱼,外加一部分小吃、炸串,但这并非菜单的最终版。每个拓展区域都有依据城市、价格带的“定制”菜单。
三是布局,江美鲜所要冲击的是广阔、潜力巨大的二三线,这些新线城市。
当然,这家小店背后还有更多“隐藏信息”,关于新线城市的洞察、新加盟模式的探索等等。内参君采访了江边城外联合创始人、运营总裁孟洪波,解读一家烤鱼小店背后的“下沉策略”。
新线城市加盟
不能只谈模式,不谈口味
此时,对下沉市场的深度挖掘,像是餐饮圈的共识,特别是二三线这些新线城市。
有不少餐饮人提到,一线城市的人口正外流,不少开在北上广深的门店,都出现了客流下降的情况,新客减少,老顾客的复购频次也在减少。
相反的是,二三线城市,正展现蓬勃的消费力。没有房贷等生活压力的小城青年,有钱有时间,对日常用餐要求更高。此外,很多从一线城市回流的消费者对“品牌消费”有了更多需求。
像江边城外拓展到江苏常州的新店,月营业额近百万。
一方面是消费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是实战经验的“降维打击”。
扎根在一线城市的品牌,有着多年的“打拼经验”,来到二三线城市,对当地品牌来说可能就是降维打击。无论是供应链、品牌宣传,还是门店形象、产品丰富度,对很多照葫芦画瓢的本地品牌,很难与之抗衡。
此时新线城市的开拓,时机正好,红利仍在,蓝海显现。
“很多加盟品牌,开了两三家店,做了一个模式,没有经过市场验证,就开始往外铺。”
“大家最开始可能跟风一样跟你去做,但到最后,很短期的一两年内,这个品牌就消亡了,还是产品不扎实,用模式来推动了,不是用产品。”
“老炮”开炮,新线城市的开拓,并非头脑一热,时机之外,还要有沉淀。
“连锁餐饮的核心,也是加盟模式,还是要靠产品的生命力来推动的。”
“顾客最终的选择,一定是用他的嘴说话,尤其是加盟性质的餐厅”。
江美鲜的品牌原点是在2021年,发声是在更稳定的研发动作后,2年多的时间里,更专注在产品的打磨上,历经了三次验证。
先是开了一家纯外卖店,验证消费者对口味的认可,即便经过外卖“损耗”,消费者对菜品的满意度仍很高,模式走不同的原因在盈利,过高的配送成本大大降低了盈利点。
第二家店便是开篇提到的日月光店,37平方的小店,外卖+堂食双运营模式,营业额冲到了35万,产品和盈利都没问题。
第三家店是开在上海七宝的台尚创意园,更靠近消费者的街边店,验证了消费者对品牌的感知,会不会把它当成一个日常餐厅,而不是一个快餐厅。
历时2年,才有了此时江美鲜的新鲜发声。但江美鲜的履历应该是20+2,还有江边城外20年的积淀。
“我们选了烤鱼,因为这是我们最有信心的事,无论产品口味,还是食材把控,我相信江边城外是有20年功底的。”
20年的发展,让江边城外有足够的运营经验,下沉到二三线城市,去影响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让他们可以吃到一线城市的产品和创造的新品牌。
此外,还有供应链的成熟。
江边城外从10年前就开始打造专属供应链,和“学霸”光明渔场的合作,可以严格把控苗种、溯源、检测三个环节,从养殖源头到餐桌,活鱼现杀现烤,没有中间环节,保证了食品安全,更提高了产品品质。
多年搭建的物流体系已然完善,京沪一线可以完全覆盖,包括江浙沪、河北、山东等地,解决了下沉城市物流无法统一的管理难题。
20年连锁经营的实战经验+供应链、物流成熟+产品的N次打磨,有沉淀,才有十足动能。
< class="pgc-img">>江美鲜不是加盟品牌
是餐饮服务公司
如果是对一个加盟品牌的采访,采访的落脚点多会在盈利模式、后期运营、成本优势等等。
但江美鲜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加盟品牌。
“很多人都在讨论说,加盟实际上是在做供应链,做物流,我是真的在做这件事情。”
江美鲜是供应链服务商,是餐饮服务公司。
零售出身的孟洪波将更多零售基因带入到江美鲜这个品牌上。
比如集中采购带来的成本优势。
“这么多年我们做的一件事情,还是回归到鱼身上。”
有了江边城外采购量的支撑,可以极大压低供应链的价格,给到供应商更低的价格、更稳定货源,配合物流体系,可以配送到开放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解决加盟商因起订量太低,价格偏高无法配送的难题。
比如灵活的菜单模式,为不同市场匹配不同的产品。
江美鲜提供给加盟商的,不是一套菜单,而是一套餐品库,类似于20种口味的烤鱼、30种凉菜、30种小吃。加盟商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口味偏好来选择菜品,菜单不是一成不变的。
比如这个城市喜好吃辣,可以多选一些辣味为主的烤鱼,例如消费客群要扩展到家庭客群,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老人孩子的口味。
供应链与产品打造外,在前期装修,江美鲜只出图纸,不管装修,除了关键设备统一采购外,其他设备可以当地自行采购,只要符合标准即可。”
“把产品深化到加盟商依赖你,离不开你,从供应链上去赚钱。没有你,就没有这个料包,没有口味研发,市面上拿到的鱼要贵很多,也没有和美团这些平台谈判的能力,这些方面让加盟关系更紧密。这其实是一个更良性的加盟方式。”
再比如,标准化、流程化、简单化。
江美鲜最基础的逻辑是快餐厨房,正餐前厅。
前厅服务和产品是正餐性质的,但厨房是快餐性质的,一个不会做烤鱼的人,来到厨房,一个小时内就能学会,就能出餐,更简单,更高效。
餐饮成本的三座大山,人工成本就可以大幅度缩减,食材成本可以通过供应链来获得更高的议价权,成本更低。
加上依据选品逻辑、价格带逻辑,来选择菜品,生成菜单,开店这事就会简单很多,“江美鲜的逻辑其实就是往一个装修好的房子里去堆软装”。
更高性价比
冲击70元以下正餐价格带
“价格带的清晰,一定是餐饮人自己把路趟出来的。餐饮人正用成熟的模式来定义价格带。”
磨砺多年的餐饮老炮对当下与未来有着精准的判断。如多年前他提出的“快餐上楼,正餐下楼”,此刻成了无数商场的常态。
在孟洪波的判断中,中国餐饮的价格带正逐渐放宽,差距也在放宽。未来中国的餐饮一定是正餐在200元以上,中档是100元~150元,低档其实是要下到70元以下。
江美鲜不是一个开在负一负二的快餐品牌,而是要上楼,去正餐区域,以70元以下的正餐低价正面搏杀,“在同层餐饮的正餐里有最低的客单价,但是你吃到的产品是正餐”。
这一打法是20年前江边城外将烤鱼带进商场时用过的。当时江边城外的客单价是70元,是商场的最低价,竞争力极强,口味又有记忆点,第二个月就用170平米的面积做到了80万营收,坪效超过了商场中地理位置优越的星巴克。
“江美鲜(日月光店)客单价在同层相对是高的,还能保证日流水将近1万块钱,我上楼进到正餐区一定赚钱,因为它的单价会更高,座位数会更多,大家的接受度也会更强。”
或许未来我们可以看到江边城外和江美鲜,同处一层,它们吸引着不同价格带的消费者,对应着不同的用餐场景。一个是120元以上,一个是70元以下,一个是热闹的相聚场景,一个是一人食或同事间的AA聚餐。
看似两方争抢消费者,背后是价格带的清晰,是客群的细分,是中国餐饮正走向更精细化的运营。
为何要收百万保证金?
还不放单店?
当下的加盟市场,0元加盟,大额补贴,比比皆是。江美鲜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有着严格的要求,还要缴纳100万的保证金。
“对江美鲜的加盟是比较谨慎的,只放给区域的加盟商,不放单店,合作伙伴必须是餐饮经营者,至少在单一城市能一年发展4家店,还有100万押金,1年之内开够4家店就会返还。
理想状况下,江美鲜更适合有较多当地资源的合作伙伴,在当地有门店需要翻新,江美鲜可以提供全新的品牌与完整的支持。当然,这种情况是可遇不可求的。”
100万这个数字背后,我们或许可以解读出江边城外对这个新品牌的珍视,考验合作方后续运营的能力,包括资金,更包含对良性加盟模式的探索决心,开放产品、供应链、物流方面的支持,不在装修、设备等方面赚钱,在盈利之前,也不收取任何营业抽成。
餐饮的下沉之争,迅猛异常,或许攻城略地卷起的烟尘散去,谁能守得住城,长久运营,才是“纷争”的关键,看模式,更看内功。
扫描识别二维码,查看江美鲜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