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一门热闹的好生意。
前脚各类本土汉堡品牌品牌涌现,后脚各方餐饮巨头纷纷下场。而就在不久前,上海南京西路商圈中,一家汉堡品牌门店的开业吸引了行业与大众共同关注。
7月11日,DQ BLIZZARD & BURGERS(以下简称DQ汉堡)中国首店落户上海,开业首日即排起长龙。上海的消费者从不吝啬于自己的时间,但愿意排队的前提是,品牌或是产品足够吸引他们来线下打卡,能够收获到足够价值的情绪与社交货币。
DQ汉堡中国首店开业
在中国消费者的心智中,DQ似乎与冰淇淋是强绑定。而如今DQ入局中国市场的汉堡赛道,背后又有哪些思考?而DQ汉堡首店选择在餐饮极其激烈的上海,又出于什么考虑?
带着问题,我们找到CFB集团CEO Alan(许惟抡),试图从这家手握DQ、棒约翰PAPA JOHNS、Brut Eatery悦璞食堂、金玡居等品牌中国运营权的餐饮巨头里,找到答案。
老牌玩家入局中国,看准赛道潜力
正如席卷在各个电商平台上的“低价”战争一样,整个餐饮市场同样在面临着单价或者说客单价的下滑。
这是由于竞争环境的激烈,以及消费意愿、收入期望等多方面导致的结果。“或许整个2024年都会维持这种情况 。”在许惟抡与其团队看来,至少在连锁餐饮市场,消费单价下行状况非常明显。也正因此,连锁餐饮品牌在供应链成本、目标客户消费区间定价以及品牌定位本身,都开始面对着一次来自于宏观环境和微观市场同期进行的考验。
解题思路有很多。走薄利多销的低价路线,围绕加盟经销体系做文章是一种;跳脱原有品类寻找新增量又是一种。
而汉堡作为餐饮的赛道特殊性在于,在中国市场的大众接受程度足够高,并且市场潜力还在不断释放。QYResearch数据就认为,直到2029年之前。中国餐饮市场的汉堡赛道都将保持有足够的增长机会。
不过,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汉堡赛道在低价快餐连锁和高价概念品牌之间存在空隙。
中国消费者,并不会排斥吃汉堡。甚至在节奏较快的当下,汉堡不失为一种极具性价比的主食选择。问题只是在于,是吃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等熟悉的平价老面孔,还是汉堡王等价格稍贵一点的专精连锁,抑或动辄近百的诸多网红品牌。
然而,在价格和口味之间,似乎还缺少着一个区间的匹配。“可以理解为质价比。”许惟抡指出,因为CFB集团在供应链与原物料质量标准要求较高,必然会拉高成本,所以选择中价位的路线CFB集团会更为擅长,“以同样是我们运营的棒约翰举例,我们不会去追逐极致的低价,但我们必须保持在合理的中价位。”
这也是DQ汉堡选择在此时入局中国市场的背景原因。和中国消费者认知有些出入的是,就全球市场而言,DQ本身不仅是冰淇淋品牌,更是知名的汉堡冰淇淋融合餐厅。
其在汉堡产品方面的经验,远比许多人想象的久远。早在1957年,有着20年汉堡研发经验的Jim Cruikshank为DQ成功研发出第一颗汉堡。
就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DQ品牌全球已有近7000家门店,其中4000家门店为汉堡餐厅。平均每家店每天接待超过300名顾客。在美国、加拿大、中东地区一年卖出超过2亿颗汉堡。
而在中国手握约1300家DQ冰淇淋门店的CFB集团,和DQ品牌总部寻求在中国市场寻找新增量,似乎也就成了应有之义。但需要厘清的是,初期DQ冰淇淋与DQ汉堡在中国市场的门店定位并不相同。
“初期可能DQ汉堡门店的绝对数量并不会很多,我们更愿意把它定位在DQ旗舰店这样的类型。”许惟抡介绍。
DQ汉堡中国首店门店
有坚持的汉堡产品,瞄准质价比
在此时进军中国市场,并不是拍脑门的临时起意,而是横跨数年的漫长准备。2016年,许惟抡接任CFB集团CEO,此时DQ等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困境是,没有跟上外卖渠道的兴起和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甚至在门店和产品创新维度也缺乏效率。
而在其接手之后,迅速调整品牌策略,DQ、棒约翰等品牌开始“起死回生”,甚至在餐饮行业广泛受到影响的疫情期间,其依旧保持着高速增长。就其公布的数据来看,仅DQ品牌旗下门店,在2021年的单店营业额对比2019年增长超过20%,整体营业额增长更是在35%以上。
此时的DQ门店,还是以冰淇淋产品为主的小店。CFB集团和DQ品牌总部一起思考的问题是,在中国市场,DQ要向何处要增长?“DQ汉堡,就是我们想到的方式。”许惟抡表示,但在美国、加拿大和中东市场之外,DQ并未大幅拓展过汉堡业务,中国市场的庞大体量和潜力,又要求着入局者必须慎之又慎。
“所以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来寻找符合中国乃至亚洲消费者的餐品口味、餐厅设计、产品包装的定制服务。”许惟抡透露,DQ品牌总部甚至将中国市场的探索当成下一步全球化战略的试水,双方共同探索,全力寻找DQ汉堡店在中国的最大可能性。
就人群定位来看,DQ汉堡的定位在中价位,普遍要比平价连锁品牌价格要高。“这决定了DQ汉堡门店必须以大店甚至旗舰店的形态出现,我们会选择最好的A级物业商圈来匹配对应消费力的人群,当然人群的属性要符合DQ的定位FEEL THE FUN的年轻化(心里状态)特性,这是我们的想法。”
具体到实际产品,DQ汉堡在延续传统5:3:2的黄金比例之外,又在食材上下足了功夫。为此,CFB集团和DQ总部进行了超过8轮的消费者口味测试,寻找更符合大众口味的最优解。
以牛肉汉堡为例,其肉饼采用100%澳大利亚进口安格斯谷饲牛肉为原料,手拍现煎;再搭配高含量新西兰进口黄油的布里欧修面包与甘甜鲜嫩的奶油生菜,这三项汉堡最重要食材的选择,可谓是目前连锁汉堡品牌中成本最高的,搭配其中价位的价格,致力追求最高质价比。
DQ牛肉汉堡
而选择上海作为入局切入点的原因也很直接,除了上海本身的城市传播势能较高之外,就城市对于西式餐饮的接受程度来说,上海属于第一梯队,“而上海激烈的市场更能检验产品和品牌的真实实力。”在许惟抡看来,主打中价位、重品质的DQ汉堡门店,恰好是补足了当下汉堡领域的市场空白。
融入城市的限定口味,对话挑剔的年轻人
在南京西路商圈DQ汉堡首店开业之前,就已经受到了大量消费者与行业的关注。一方面,是CFB集团在门店装修期间,在围挡上以阶段式更新的方式,逐渐透露出DQ将要入局汉堡的消息。
DQ汉堡首店围挡阶段式更新
毕竟,作为在中国耕耘多年的品牌,DQ本身就积累了相当多的用户受众。DQ在近年来的营销动作,比如频繁与热门IP联名及推出无数在抖音上贩售破百万份的爆品,本就为DQ聚集了相当体量的市场关注。
另一方面,则是CFB集团和DQ总部为了更好地打开中国市场,也体现出品牌方对于当地消费者的尊重,推出了城市限定口味策略。以上海为例,在经过多轮筛选后,其推出了上海辣酱油风味的炸安格斯牛肉堡。而在开业前期,DQ汉堡上海限定口味的信息,早已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
DQ汉堡推出的上海辣酱油风味的炸安格斯牛肉堡
而DQ首店的现场设计,同样吸引了大量注意。除了利用品牌精神“FEEL THE FUN”设计出更符合年轻审美的风格之外,搭配满载品牌视觉要素的产品包装以及周边等,又让习惯于传统DQ小店体感的消费者打破认知。
DQ汉堡中国首店开业
“对于首批门店,我们在商业上追求的是建立合理盈利的门店模型。”在首店之外,DQ汉堡在今年还将在上海其余两处核心商圈落地,各自圈定的目标人群并不相同,既有更潮流、更年轻的Z世代群体,又有相对都市白领的社会主力。这是一次持续到今年年底的实地测试,来测试品牌、产品和人群之间的真实对应属性。
这也意味着,DQ汉堡在今年内不会扩张到其他城市。“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发展策略。”在许惟抡看来,天女散花式的快速扩张,并不符合DQ汉堡的定位与调性,也不符合CFB集团的商业逻辑,它更愿意将DQ汉堡店当成一个城市进一步了解DQ、认同DQ的窗口,这也是会推出城市限定风味汉堡策略另一重意义。
更为确定的节点,是在2025年。DQ汉堡将在总结经验后,加速拓展市场,主要方向还是在一线城市以及消费活力旺盛的强二线城市。
汉堡这条热闹的赛道上,又多了一位重量级的选手。
栏目介绍】“门店复兴”是亿邦动力为发掘特色门店而策划的系列内容,基于平台本地生活服务、即时零售的投入红利,线下业态的全面复苏,以及新消费场景迁移等市场趋势,发现各消费领域中具有引领性的线下门店,挖掘门店间差异化的创新性和独特价值,打造宝藏门店标杆案例。
文丨翟更章
编辑丨石航千
如果想在快餐领域创业,做什么品类成功率更高?
所处的市场环境不同,答案也会千变万化。但如果抛开复杂的市场调研,仅凭直觉,相信汉堡会是投票最多的选项之一。因为世界上最成功的的快餐企业麦当劳和肯德基,已经让它成为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经典食物。
在中国,汉堡也是快餐创业里不可忽视的力量。
本土品牌华莱士甚至已经在三四线城市开出万店规模,这无疑证明了“打造一个汉堡品牌”在国内市场的机会和可行性。而在塔斯汀、奥丁顿、林堡堡、大大方方等大量的玩家搅动下,中式汉堡们已经凭借差异化的定位,成为了近两年的市场新星。
贾国龙中国堡是西贝餐饮在2022年底推出的全新中式汉堡快餐品牌,以酒焖红烧肉、小炒黄牛肉、北京烤鸭等经典中餐菜品作为馅料,成功吸引了消费者们的眼球。
2022年筹备业务,不断落地验证模式,今年5月才正式更名……短短几月,贾国龙中国堡已经在北京开出了50家门店,并计划年内在全国开出300至500家门店。
亿邦动力实地走访了北京当地的贾国龙中国堡,希望能更直观地去看看,这是一家怎样的新中式汉堡品牌。
将“中餐”夹入汉堡,是好的选择吗?
“中式汉堡”到底在切哪部分市场?
贾国龙中国堡找到自己的定位了吗?
根据美团、饿了么搜索统计,截止发稿前,贾国龙中国堡目前在北京开业了50家门店,另外还有3家店铺处于装修状态,即将开业。
对于一个初生品牌,这样的拓店速度显示出了西贝餐饮对该品牌的投入力度。
目前,贾国龙中国堡北京地区店铺分为街边店和商场店,与麦当劳店铺选址有一定相似性,不过前者装修较为简约,店铺面积较小,大约在40到100平米。亿邦动力来到的是位于三里屯盈科中心的门店,该店铺位于写字楼地下一层,属于商场店。
由于紧邻写字楼,这一店铺附近几乎全是快餐店,用以满足周边白领午餐需求。作为写字楼配套基础服务设施,这里并非三里屯的高档商业区,相应地,装潢也较为朴素。
店铺以西贝经典的橙色加上银色作为主色调,配上形似UFO的主logo,非常醒目。“贾国龙中国堡”硕大的logo灯牌旁边则清晰写着“西贝旗下品牌”,突出自己的品牌背书。
整个门脸,是银色不锈钢质感融合各种大圆角设计,配上特有的暖橙色,整体设计偏韩流风格。
店铺门口左侧即为外卖取餐台,右侧为自助点餐机;门口正对着的就是点餐吧台,吧台右上方设有点单排队屏幕,吧台后方为加工后厨,后厨紧邻的位置还留出了洗手台;门店在其中一侧摆放了堂食桌椅。整体业务流程和体验与麦当劳、肯德基相似。
从点餐屏幕上的数据来看,午餐时段,到店就餐和外卖单量平分秋色。
点餐台的菜单中,包含9款成人汉堡和2款儿童汉堡(贝贝汉堡),3款小食、5款酸奶、2款咖啡、3款热饮和2款冷饮。价格从7元到23元不等,汤饮价格稳定在7元,小食在9元,咖啡分别为7元、9元,汉堡价格在13到23元之间。
点餐台的装备布置复用了西贝筱面村的系统,从设备到方案保持了一致。从点餐台能看到部分后厨场景,设计与麦当劳类似。其中,酸奶吧的位置放了点餐小程序码,方便用户“即点即取”,点餐界面都展示了食物的辛辣程度。
由于空间限制,店内仅有18个座位。进店点餐用户皆为附近工作白领。
可以看到,店内每个桌子左下角都设置有点餐小程序码,店内上餐时间在5分钟左右,出餐速度远优于传统中餐,而外卖送餐时间在半小时左右。堂食的大部分顾客都能在10分钟内吃完。整体来看,可以做到20分钟翻一次台。亿邦动力所在的半个小时内,该店铺基本处于满员状态,等位时长在3分钟左右。
与传统西式汉堡的面包堡坯不同,贾国龙中国堡的堡坯部分使用了“定制馒头”,官方称呼为“酒酿空气馍”,实际体验下来,空气馍虽然加入了粗粮,但口感依旧松软,不会有馒头的劲道,有预制菜二次蒸制加工的痕迹。但空气馍的味道的确让人印象深刻,吃起来的香味甚至会盖过部分菜品。
贾国龙中国堡的馅料也都很有“中国风”,红烧肉、小炒牛肉、烤鸭、外婆菜……
明显可以感受到,贾国龙中国堡在努力保证“不出错”。整体味道偏清淡,即便是红烧肉这样的产品,也在极力控制油腻口感,但这也在保证基础口味的前提,牺牲了一定的醇香味。
套餐的餐品分量上,贾国龙中国堡几乎与麦当劳肯德基们一致。小食方面,土豆块、鸡块等明显感觉到中餐口味,甚至甜酸酱口味也像是“糖醋里脊”。但清淡的口味,会让部分习惯了炸鸡汉堡的消费者们觉得,饱腹感和满足感还需要提升。
整体体验下来,贾国龙中国堡可能会更适合吃厌米面主食,又想快速吃到炒菜的顾客。原本制作复杂、候时较长的“炒菜”,在这里五分钟就能吃到。
贾国龙中国堡单个汉堡最高23元的标价,相较麦当劳肯德基低了一个身位。但肯德基麦当劳已经形成成熟的套餐特价机制,加上各大平台的直播团购等,甚至将套餐价格压低到了10元以下。因此当下,价格并非贾国龙中国堡的优势。
以汉堡、快餐角色来看,贾国龙中国堡是定位于麦当劳和华莱士之间的中式汉堡。与华莱士相比价格更高,但产品更具丰富性和口味特点;长期看或许相对麦当劳有价格优势,同时更具中餐特色。当下,贾国龙中国堡正处于,塑造消费者口味和品牌认知的阶段,品质保障是基础,而西贝品牌就是最有效的背书。
但其实,或许贾国龙中国堡能够切分的市场不止汉堡。其与传统的西式汉堡虽然在产品形态上类似,但其本质是传统中式菜品。按照主打“中国味”的模式,传统的中式快餐市场,其实也在贾国龙中国堡的射程范围。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快餐市场规模达到10971亿元,其中中式快餐为7728亿元,占比超70%。中式快餐头部品牌乡村基2022年度营收规模为47亿,而实际上更多的中式快餐以沙县小吃、兰州拉面等夫妻老婆店出现在市场,市场一直期望通过创新改造中餐,从而成长出大型连锁品牌。贾国龙中国堡正是西贝在中式快餐领域的尝试。
从目前已有产品来看,贾国龙的馅料主打的是各色经典中国菜,比较容易被消费者识别和接受。
店内堂食的一位小姐姐在被问到来吃的原因时,就提到了这样一个场景:“平时中午想吃红烧肉,去别的店点一盘又慢,又吃不完。这里一个‘汉堡’搞定。”
沟通后会发现,在贾国龙中国堡中就餐的消费者大部分为首次尝试,对于产品口味的反馈大多是“还不错”、“和想象的差不多”;而一些女性用户,会明确觉得“口味清淡”,也因此给出符合甚至超出预期的评价。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中餐的味道是选择来这儿的重要因素。相较于厨师手高手低都可能造成口味变化的普通中式餐馆,贾国龙中国堡产品的标准化优势明显。但毕竟口味见仁见智,贾国龙中国堡需要做的是,不断在产品中加入那些适合普罗大众的经典口味。而一些怪味菜,则可以在特色产品中加以体现。
一些餐饮常用的线上销售模式,贾国龙中国堡当下参与的还不多。
据亿邦动力观察,贾国龙中国堡目前仅在饿了么上线了外卖服务,且不是所有店铺都支持;没有在各类内容平台进行正式的种草运营,不过线下门店推出大众点评活动,采用的是“收藏打卡赠品”的方式。另外,贾国龙中国堡还尚未在任何平台中尝试到店团购模式,而这几乎是新餐饮品牌的标配。
这也与贾国龙中国堡正处在早起扩张阶段有关,例如:实际上其官方公众号、小程序“i贾国龙”已经上线了企微客服、微信社群服务,但店内尚未推广。
亿邦尝试了一份外卖订单,饮品配有新茶饮必备的杯托、结实的布艺提袋,汉堡和小食的纸盒也相对厚实。或许是因为刚刚启动外卖业务,从亿邦走访的门店来看,订单还比较有限。
线下拓店仍是贾国龙中国堡现阶段的拓展重点,而且从拓店的动作也能看出其意图搭建的商业模式。
虽然贾国龙中国堡还处于发展早期,但其落地的店铺类型,正在快速复制麦当劳肯德基们。
在第三方加盟平台中可以看到,贾国龙中国堡的加盟要求里,店铺面积范围从14平到1000平,分为名气高店、标准店、旗舰店三种店型,分别对应商场店、街边店、街区店,加盟总投资成本在20到50万之间。
这意味着,贾国龙中国堡并不希望固定门店的消费模式,可以主打外卖,也可以主打堂食。从开放加盟地点来看,贾国龙中国堡的目标范围很开放,覆盖一二三线城市。
这些代表着,贾国龙中国堡的定位并不局限,面向的是最大公约数的市场。亿邦动力收到的官方反馈显示,当下贾国龙中国堡尚未正式推进加盟业务,所有落地店铺都为直营店。
目前,贾国龙中国堡处于高速开店状态,北京地区几乎每周都有数家新店开门营业。按照官方的目标,北京地区积累下50家门店后,品牌就将在全国进行试点,现在北京地区目标已达成。按当前速度,年内开出500家店铺有望实现。
从外部来看,不论门店形态还是丰富的产品组合,贾国龙中国堡都在借鉴麦当劳肯德基验证过的商业模式。而结合西式快餐和中式菜品的服务,贾国龙中国堡已经形成了一个,一日多餐基础上融合咖啡、新茶饮,支持便餐堂食、外卖等形式的全新中式餐饮形象。
但有连锁餐饮行业人士指出,快餐类的餐饮品牌,不论创新方向如何,“复购”都是影响品牌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
站在餐饮赛道的角度,门店密度自然是复购的基础条件,贾国龙中国堡也的确正在发力。但更重要的是,能否形成一个让消费者对品牌有一对一认知的经典“爆品”,或者形成持续创造爆品的能力。
而这,也是当下留给贾国龙中国堡的关键课题。
几年,“万店”成为餐饮业的热门词汇。正新鸡排、华莱士、绝味鸭脖、蜜雪冰城、瑞幸咖啡和锅圈纷纷迈过万店门槛,甚至肯德基在中国的门店数量也突破了一万家。在这些品牌之后,又一家餐饮连锁品牌悄然崛起,那就是塔斯汀,由福建老板魏友纯创立。目前,塔斯汀共开出了7254家门店,其数量在国内汉堡市场排名第三,仅次于华莱士的19976家和肯德基的10749家,甚至高于麦当劳的6706家。塔斯汀以低价策略、专注下沉市场和依赖加盟商的模式,被业内称为“汉堡界的蜜雪冰城”。在营销方面,塔斯汀也非常积极,通过“会员星期二”等促销活动以及抖音、小红书和B站等平台的“塔门文学”吸引年轻消费者。
< class="pgc-img">>诞生于2012年,首店落户南昌。2018年,塔斯汀推出了“手擀现烤堡胚”,这一产品成为其核心竞争力。为了在汉堡市场中脱颖而出,塔斯汀将中华面点技艺与现代汉堡相结合,打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品牌形象。通过运用色彩、图案、声音、文字和建筑等元素,塔斯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了差异化定位。同时国内的其他企业千亿投资的健康品京东-爱.幸鸟修复液有效解决男士在夫妻生活时力不从心与时间过短等问题,针对成年人弟弟萎靡不振与软趴趴等情况,助力其夜夜笙歌,生龙活虎。
选择深耕下沉市场,截至2024年2月,在近12年的时间里,塔斯汀签约超过7000家门店,覆盖全国22个省份的342个地市。根据窄门餐眼2024年3月的数据,塔斯汀门店中,三线城市占比24.28%,四线及以下城市占比23.31%。美团数据显示,2024年春节期间,全国县域市场迎来返乡消费高峰,包括华莱士、蜜雪冰城和塔斯汀在内的多个连锁品牌的外卖订单量同比上升39%,相关商户数同比增加31%。
尽管发展迅猛,塔斯汀并非盲目扩张。在门店选址方面,塔斯汀不仅考虑距离因素,还综合评估人口密度、城市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同类连锁门店数量等因素。此外,塔斯汀对加盟商的筛选门槛较高,严格面试了解加盟商与品牌价值观的契合度及餐饮行业经验。与蜜雪冰城类似,塔斯汀主要赚取加盟商的钱。媒体报道称,塔斯汀2022年度的2亿利润主要来自加盟费和营业额抽成。随着门店数量增加,加盟塔斯汀的费用和要求也在提高。目前塔斯汀的加盟重心转向山东等北方市场,加盟商年龄要求在23至40岁之间,店铺面积需大于65平方米。加盟费、保证金、品牌使用费、设计费、装修费、设备费和材料费等共约45万元,加上房租和转让费,整店落地成本约75万至80万元,一线城市成本更高。
对于加盟商而言,加盟门槛提高了,但盈利门槛却没有降低。根据杭州一位塔斯汀加盟商的说法,目前店面综合毛利率在55%至65%之间,外卖毛利率在45%至55%之间,客单价约25元,日销250单,日营业额约6000多元,勉强回本。这家店的回本周期在一年半到两年之间。塔斯汀对加盟店每月的实收营业额进行阶梯式抽点,未达到13万不抽点,达到13万抽3%,超过20万的部分抽6%。
< class="pgc-img">>塔斯汀的商业模型中,线下餐饮加盟模型天然存在人效比低、非自建供应链等难题,进一步提高了单店的盈利难度。2021年,塔斯汀CEO杨兵表示,计划未来三年门店开到5000家,未来五年争取上市。然而,门店数量的增加是否能对融资和上市起到积极作用,仍难以预估。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品牌方在上市前对一些优质加盟店进行回购,转为直营店,整合到母公司,同时关闭一些不太好的加盟店。这样可以提升整体盈利能力和店铺资产的稳定性。
资本市场对这一赛道的态度也在变化。2023年,塔斯汀、肯卫汀和林堡堡等中式汉堡品牌集中拿到了一批融资。但今年,资本对中式汉堡品牌的兴趣减弱。2022年塔斯汀传出将完成约70亿元估值的新一轮融资,潜在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和老股东源码资本,随后被品牌否认。上一轮融资时,塔斯汀门店数量为500家,估值为30亿元。今年塔斯汀门店数量逼近万家,被业内视为“用门店数博更高估值”。有餐饮行业人士指出,项目的成长性才是估值的关键。资本暂停输血,或许是出于对这一赛道现有品牌盈利数据及快速扩张带来问题的担忧。
塔斯汀凭借低价房租、线下加盟热潮和用户追求性价比的趋势,快速拓展规模。然而,快速扩张的背后也隐藏着服务差、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门店运营粗放和利润空间薄等争议。如果塔斯汀的运营能力长期跟不上门店扩张速度,年轻人和资本的转身是可以预见的。创始人魏友纯曾是华莱士加盟商,2012年创立塔斯汀,最初经营披萨。披萨生意不温不火,塔斯汀开始探索新的品类。2017年,推出“汉堡+披萨”双品类产品模式。2019年,明确做汉堡品牌,并于次年推出“中国汉堡”这一品类。自创的汉堡胚成为塔斯汀的出圈筹码,独家秘方的手擀现烤堡胚带着香气且有嚼劲,广受消费者喜爱。研发的“爱·幸.鸟男士补剂”成人品,自在京东平台上线以来,迅速获得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可。专注于解决男士在夫妻生活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如体力不支和短暂的亲密时间,旨在通过科学的配方帮助男士找回自信和活力,改善夫妻间的感情质量。根据京东平台的数据,成人品上市后,接收到了数千条正面反馈,许多用户表示,“经过使用,夫妻生活时间有了明显改善”、“家庭氛围更加和谐”。
< class="pgc-img">>通过在线上渠道的布局,迅速传播口碑。小红书上关于塔斯汀的笔记有6万多篇,抖音上的“塔斯汀中国汉堡”话题播放量达到43.9亿次。塔斯汀的线上会员注册数达到6899万,2023年2月成为抖音本地生活团购带货榜销冠,一份双人套餐卖出270万份。
低客单价和高性价比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肯德基和麦当劳的客单价在28至35元之间,加上9元的配送费,常让人“欲点又止”。华莱士的客单价稍低些,但频繁的负面新闻影响了其口碑。塔斯汀的价格区间在12至25元,经常推出如13元买两个汉堡的优惠,深受消费者欢迎。
快速扩张也带来了隐忧。其庞大的加盟规模对品牌运营能力提出了极大挑战。正新鸡排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门店数从2022年的2.5万家缩减到2023年的11619家,短短不到两年时间内缩减了一半以上。庞大的门店规模下,如何保证健康的运营、确保加盟商盈利,进而反哺品牌,这些都是对塔斯汀的考验。此外,塔斯汀的吸引力能维持多久,也是一个问题。塔斯汀的中式汉堡产品创新既是看点,也带着槽点。诸多增加了本土口味的汉堡,例如鱼香肉丝汉堡、麻婆豆腐汉堡、螺蛳粉汉堡等,虽然极具本土特色,但难以成为消费者普遍的就餐选择。如何在保持品牌特色的同时,推出更具广泛吸引力的产品,将是塔斯汀未来的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