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网红泡面品牌,是“福”还是“祸”?
◎ 餐饮老板内参 杨守玲
今年上半年,以“泡面小食堂”为代表的泡面餐厅风靡抖音,所到之处更是占领了当地美食热门榜前几名。
泡面英雄、泡面小时光、泡面先生、泡面小姐姐、筷锦记泡面小食堂、泡面娘娘……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其中不乏众多山寨餐厅。
但仅仅半年时间过去,泡面餐厅的口碑似乎一落千丈。
一方面遭到消费者的唾弃:“不好吃,还贵,一碗泡面居然要卖几十块。”
另一方面,许多门店纷纷贴出“门店转让”通知,加盟商们怨声连连,甚至直呼被品牌总部“骗惨了”。
网红泡面餐厅到底怎么了?
山寨成风
遭遇滑铁卢是最致命的原因
泡面餐厅A老板告诉内参君,开业两个月时间,营业额便从每天的几千块下降至几百块。
为什么会如此迅速地遭遇“滑铁卢”?在C端消费者看来,痛点问题是 “这是一家永远不会有回头客的店,性价比不高。”
但在餐厅经营者看来,最致命原因其实是山寨店太多,生意难以持续。
< class="pgc-img">>开店之前,A老板其实就已经意识到这并不是一个做回头客生意的买卖,大部分顾客都是为了追求新鲜感的,预估品类的火爆周期也只有1年。
开业之后的实际情况也印证了自己当初的想法,回头客不足5%。
A老板还告诉内参君,今年6月签订合同,8月初开始正式营业,门店选址在热门商圈旁边,开业前两个月生意还算不错,每个月营业额能达到6万左右,达到了自己的预期,早上还未开始营业,就有顾客打电话催促,晚上经常忙到10点才能关门。
如果一个月的营业额维持在6万左右,一个60多平方米的门店,每个月支出成本:房租1万+人力成本3*3000+水电气以及物业费1000+食材成本,前期投入成本25万,计划8个月可以回本。
据了解,有的泡面餐厅一个月的营业额就高达40多万,1-2个月就可以快速回本。
万万没想到,好景不长,大量山寨店的出现彻底打乱了A老板的所有计划。
创业资金门槛低、门店装修易于模仿复制、菜品制作难度低,开业半个月时间,同一商圈内便迅速冒出了泡面餐厅B,一个月之后,泡面餐厅C和D又相继冒出,泡面餐厅A的营业额开始严重下滑。
两个月过去,内参君前去探店时发现,B和C早已关门歇业,不见踪迹。而泡面餐厅A也在门口贴出了“门店转让”通知,为了节省开支,老板还不得不辞退了所有的员工,自己也没有信心继续开门做生意。
老板直言,生意难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山寨店太多。
据内参君不完全统计,像泡面小食堂,市面上已有多达30多家招商公司借着泡面小食堂的旗号,在全国大肆放投放连锁加盟。
泡面餐厅短时间遭遇关店潮,其实并不能说明这一餐饮业态不符合商业逻辑,像广州的不方便面馆、台湾的泡面达人馆经久不衰,其实都说明泡面餐厅确实存在自己的市场,但是面对恶性竞争,却很难保证门店持续经营。
像内蒙古某一地区,一条街上最高记录开出8家泡面餐厅。高密度开店受损的不仅仅是其中某一个品牌或某一家店。
品牌之间由于区隔度并不明显,消费者对品牌也未建立起忠诚度,不管是先进入者,还是后进入者,无一例外都将受到损害。
△ 内参君探访其他商圈、其他品牌时,发现门店也贴上了“门店转让”通知
>内参君从泡面小食堂总部了解到的最新市场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所有门店盈利比例77.69%,持平10.93%,亏损8.63%,闭店2.75%。
而另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山寨品牌的关店率则高达70%。
维权难
“商标未行,品牌先行”
既然山寨成风,品牌总部为何不及时制止山寨门店?
正如其他网红餐饮品牌一样,泡面餐厅风靡全国短短一年不到,许多品牌都未能及时成功注册商标。
正尚律和律师集团维权部总经理杨雪芬曾向内参君明确指出,“一个品牌、一个商标没有任何阻碍的情况下要一年才能拿到商标证,9个月初审期+3个月公告期。”
据内参君了解到,像泡面小食堂的商标目前也正在公示阶段。这就意味着,泡面小食堂的商标还未取得法律层面的认可,其他人在此期间也可以使用泡面小食堂的名字。
“商标未行,品牌先行”,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维权难。总部想要制止“山寨店”十分困难,众多“加盟商”也责怪总部的“不作为”。
对此,泡面小食堂总部负责人告诉内参君,面对不良商家恶意窃取成果,总部采取的措施包括:
一、通过官方微博、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提示消费者,并表明鲜明立场;
二、公众号上线正版门店查询模块,方便消费者辨识;
三、适应消费需求变化,优化产品结构,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定期发布新品并研制自己的泡面,从产品与消费体验上与山寨门店拉开差异。
“加盟”最大的坑
当遇到经营困难想要寻求总部帮助时,却发现手中的合同似乎出了一点问题。
一位泡面餐厅老板向内参君展示了他手中的“加盟合同”,实际上这却是一份“服务合同”。
加盟合同是典型的商业特许经营合同,属于法律上的“有名合同”,而“服务合同”则属于 “无名合同”,两者有着显著差别,适用两套完全不同的法律规则,因为合同定性不同,今后的诉讼结果也可能完全不同。
< class="pgc-img">>内参君仔细观察了这份“服务合同”的细则,发现文本中从未出现任何“加盟”字眼,取而代之的是“运营指导”,而在品牌方口中,“加盟商”也被称为“合作伙伴”。
而这一区别,也让“加盟商们”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交几万块,到底得到了什么?”、“从开店到后期运营,全靠自己,都没有得到总部尽心尽力的服务帮助”、“总部连商标都没有,山寨店都没办法解决掉”、“还不如直接自己开店,还不用交这笔运营指导费”……
有“加盟商”向内参君反馈,自己正在试图从法律层面寻求帮助,争取讨回“加盟费”,减少经济损失,但有关律师给出的反馈是,“胜算不大”。
杨雪芬也告诉内参君,胜算不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在服务合同中,很难去定义技术、服务、运营等内容。
泡面小食堂总部负责人则表示,在签订合同之前曾明确告知“合作伙伴”,商标仍在注册当中,签订的合同为服务合同。
而在服务合同书中,也明确指出:“无论任何情出现导致合同的解除、终止,运营指导服务费均不予退还。”
但面对部分合作伙伴由于经营中问题产生的负面情绪,总部表示,计划以内部问卷调查的形式,向广大合作伙伴积极征求意见与建议,积极改进服务流程中的问题。对于尚处于亏损的门店,将积极对接疏导,并提供运营建议。
加盟网红品牌的几点建议
据了解,大多数泡面餐厅的老板以年轻人居多,其中还有很多人属于第一次创业,或者没有餐饮经营经验,法律意识也比较淡薄。
所以在加盟这些迅速蹿红的网红品牌时,内参君想要建议广大年轻创业者在签订合同之前,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火眼金睛,注意以下几点法律问题,确保自己后期遇到问题时能够更好的维护好自身的权益:
1、合同名称“移花接木”。如果签订的不是“加盟合同”,而是“服务合同书”、“项目合作协议”、“经营管理协议”之类的,这也许意味着这家企业本身不具备特许经营资质或者存在某些瑕疵。
2、经营资源表述含糊。经营资源是加盟合同的核心要素之一,一般表现为注册商标、专利、著作权、商业秘密、经营诀窍、独有配方、店堂装饰、经营手册、计算机软件等知识产权。
如果合同中一直强调“经营管理”、“ 技术服务”、“培训服务”等字眼,对上述列举的实质性经营资源只字不提或者表述含糊的话,那么这家公司就很可能没有这些经营资源,并不具备提供特许经营的服务能力。
3、无“加盟费”或“特许使用费”约定。如果你的加盟合同中无“加盟费”或“特许使用费”等类似字眼,取而代之的是“运营服务费”或“培训指导服务费”,那么名义上收取的是“服务指导”的,实质上却收取了“加盟费”,同时还规避了商业特许经营法律法规对其的约束。
>今泡面餐厅越来越多。这背后不光有人们的味觉记忆,更暗合了新消费群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 餐饮老板内参 杨守玲 白刘阳 发自北京
有人不理解年轻人为什么排队喝喜茶,也不理解为什么老年人排队买鼓楼馒头。而现在,恐怕又有人开始不理解为什么年轻人会排队吃泡面。
近期,厦门一家主打方便面的餐厅因为用餐时间排长队火了起来。这不由得让餐饮老板内参记者联想到,在广州、上海、台湾等时尚餐饮美食的聚集地,其实也有多家泡面主题的网红餐厅,吸引着众多网友排队“打卡”,可谓红得不亦乐乎。
一直以来,方便面都被人们贴上了“垃圾食品”的标签。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健康饮食,再加上外卖市场的崛起,传统方便面市场出现了销量大幅萎缩的困境。
世界方便面协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2016年,中国方便面需求量连续下滑,年销量从462.2亿包跌至385.2亿包,跌幅高达16.66%。
就在人们感慨方便面已经成为一种“记忆符号”的时候,这些搜罗全球泡面的“深夜小食堂”,反而另辟蹊径,唤醒了很多消费者的味觉记忆。不但满足了人们对世界各国泡面的猎奇心理,更让这种生活体验成为了年轻消费者的时尚标签。
正所谓,“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泡面那么多,我都想尝尝。”
1
吃的不光是一碗泡面
更是一种生活体验
▼
如果能吃遍全球最好吃的泡面,或者能把一种泡面吃出18种不同的新高法,难道不也是一种很酷的行为吗?
厦 门
在这里,可以吃到国外的上百种泡面
厦门这家藏在小巷子里名叫“泡面小食堂”的餐厅精致而小资,芭蕉叶、火烈鸟等ins装饰元素散落在小店的各个角落。
来自斯里兰卡、泰国、韩国等国家的上百种泡面被放置在墙壁上的小架子中,每个架上还会挂着像“肉很多”、“夜店炒面”等提示语。价格从4-15元不等。
除了挑选泡面,客人还可以像麻辣烫一样挑选其他食材,小黑板上也标注了套餐价格。
这家店的老板告诉餐饮老板内参记者,当初只是单纯地想开一家这样的店,也没想到会这么火。当时花了半年时间进行筹备,记不清试吃了多少种泡面,尝试了多少种做法,当然也踩过不少“坑”。
在泡面小食堂,好玩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老板说,印象比较深的是一群同学来吃火鸡面,一起吃到泪流满面。“哈哈,是不是很有画面感。”
而玻璃窗上的那句“你爱清风醉酒,我却独爱烈风自由”。真想补一句,“来,干了这碗泡面先。”
广 州
24小时营业,只卖亚洲最好吃的三款泡面
广州有一家以“煮方便面”为切入点的24小时新零售餐厅——不方便面馆,用最不方便的方式做着方便面,提供着方便而不随便的生活方式。
这家店的门店大致分为四个区域:用餐区、饮品区、零售区、厨房操作区。巧用一面书墙,就增加了下午茶场景。
“只卖煮方便面、24小时营业、每碗面的售价都在28元以上、年轻客流不断……”如果他们卖的只是国内普通的方便面,恐怕早就被人唾弃身亡。他们选择亚洲排前10名的方便面作为切入口,而且只卖3款,以此提高餐厅效率。
这不仅是一家随时可以填饱肚子的网红餐厅,也是一间可以帮人们大开脑洞的个性空间。
在这里,消费的不仅是方便面,更是一份幸福的用餐体验;经营的不仅是一家餐厅,更是一个能承载更多內容的文化空间;提倡的不仅是健康的饮食方式,更是一种“方便不随便”的生活态度。
要说这家餐厅的背景,那可就深了。几位合伙人其实是做装修设计出身,大名鼎鼎的遇见小面、太二酸菜鱼都出自他们之手。别看只开了一家店,却成了各位餐饮大咖去广州都必“打卡”的店。
餐厅老板告诉餐饮老板内参记者,“单纯卖泡面肯定可以活,而且我们还不止。”目前不方便面馆在广州拥有两家门店,计划今年在广州开设10家门店,而全国范围的扩店计划则安排在2019年。
上 海
每天只卖3种口味,且数量有限、过时不候
你试过用蓝色可乐做的“蓝色生死面”吗?你吃过拿西瓜当碗的“西瓜荞麦面”吗?
在上海市愚园东路28号东海广场,有一家名为“方便面博物馆”的餐厅,将泡面餐厅玩出了新花样。
巨大的玻璃柜里面装满了80款来自世界各地的泡面,每一款都有着截然不同的吃法和故事。
而每一期的菜单都极为傲娇,因为每天只有特定的3款口味,且数量有限,来晚了很可能就吃不到。如果想尝尝柜子里的其它泡面,就只能默默期待下一期菜单,或者等拍卖的时候花高价拿下它。
餐厅所在的区域遍布着各种创业公司,聚集了一大批脑洞大开的年轻白领。两名创始人小黄和一一,也在这里上班。
作为“不有趣就会死”的搞怪一族,两个酷爱泡面的姑娘一起萌生了开泡面餐厅的想法。后来,在创业园区的帮助下,两个人在拐角处的空间,创办了这家独具创意的“方便面博物馆”。
台 湾
制作各国泡面热销排行榜,持续爆红10年
在台湾,有一家名为“泡面达人馆”的传奇小店。走进店内,目之所及全是泡面,世界各地多达上百种的泡面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为了照顾患有“选择困难症”的食客,店主还制作了各国泡面热销排行榜,根据辣度将泡面分门别类的进行摆放。不辣、微辣、特辣,宽面、细面、硬面软面,齐全的种类绝对可以满足各种口味的食客。
凭借卖泡面,这家店居然持续爆红了10年。甚至一旦要采访和泡面有关的新闻,台湾各大媒体都会选择这家店作为取景地。
红火的生意让这家店成了台湾泡面界的扛把子,店主Joyce女士也成为台湾餐饮界的“一姐”。不仅频频收到报章杂志、电视台的邀约,还出过一本书,介绍50种方便面做法。一些方便面厂商推出新口味时,甚至还会特地去征询她的意见。
2
为什么泡面主题餐厅会如此火爆?
▼
中国新锐餐饮私董会秘书长、美食评论人杨航也关注到泡面主题餐厅火爆这一现象,尤其是在沿海一些大城市非常流行。
为什么很多人认知中的垃圾食品,竟然如此火爆?杨航给出了自己的分析。
- ? -
生产端:
操作简单、无需厨师、门槛低
这种泡面主题餐厅的一个特点是,大多都是年轻人开的。从技术上来说,根本不需要厨师。开设这种餐厅,投资小、风险低,适合年轻人创业。
另一个方面,泡面的品种非常多,口味具有丰富性。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公开生产的知名方便面品种至少有3000种以上。并且,只需要加入不同的食材,就可以演变出各种不同类型的口味。
其次,去这种餐厅转一圈就能发现,普通的泡面经过加工后,价格能够上涨一倍,甚至四五倍,这其中的利润可想而知。
经济学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萨依定律”,定律中提出“供给产生需求”。很多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市场需求,当生产者多了,相应的消费习惯一经养成,就形成了实实在在的需求。
同样,泡面主题餐厅的增多,也刺激了这种消费需求的产生。
- ? -
消费端:
新消费群体的味觉记忆中有泡面的一席之地
以90后为代表的新兴消费群体,其实是在各种即食产品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在他们的味觉记忆中,泡面可能不是垃圾食品,而是“小时候的味道”,相当一部分人都有着独特的“泡面记忆”。
另一方面,在这个新型群体中,有很多人是独身状态。在他们的生活中,吃方便面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甚至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以前人们吃饭讲求的是性价比,新兴消费群体讲求的是“吃的开心”、“与众不同,有特色”、“我乐意”等等各种诉求。几十元一杯的新茶饮受到市场的欢迎,就是最好的说明。
所以,这种餐厅的流行也就不难理解了。它内在的原因就是,消费观不同使得市场的格局产生了变化。
- ? -
泡面主题餐厅不会过时
但一个区域内不会太多
杨航认为,如果仅仅是单纯以方便面为主题,这种形式其实不会太长久。因为,不是所有人都爱吃泡面,即使爱吃泡面的人也不可能顿顿吃、天天吃。所以,一个区域内,能够长时间存活下来的泡面主题餐厅不会太多。
但是,这种追求新鲜、特色、体验感的模式不会是一阵风。因为新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对餐饮业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类似于泡面主题餐厅这种,会以其它的形式出现,但是这种模式却不会过时。
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则向餐饮老板内参记者指出,消费者对任何一个行业与品牌都是喜新厌旧的。对于企业而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与时俱进地去高度匹配整个消费端,也就是消费者的核心诉求,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整个时代的脉搏。
对这种泡面主题餐厅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留言区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