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河东四十西, 为人莫作千年计
——吴敬梓《儒林外史》
金钱豹无路可走、湘粤情被逼转型、全聚德市值一个月蒸发十个亿......
高端餐饮市场,到底怎么了?
本文2211字;需6分钟阅读;阅读建议:先收藏后细读
消费者有“双标”心理?
张家妈妈上周从北京回来,社区的老姐妹问她有没有吃全聚德的烤鸭,还说没吃过全聚德的烤鸭就不算到过北京。
这话说得张家妈妈顿时不高兴了,
“儿子带我吃的大董,说比全聚德好,我信他的。
事实上,全聚德的股价坐上了过山车,从11月9号股价涨到下半年最高点,一路下滑至12月7日的最低点,全聚德的市值在一个月内蒸发了超过10亿。近年来,全聚德业绩增长几近停滞。今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5.19亿元,同比下滑1.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87万元,同比减少3.61%。
当然,张家妈妈认为全聚德不好并不是看到了他在资本市场堪忧的未来,更重要的原因是曾经有人从北京给她带过一只真空包装的烤鸭,贵,且口味不佳。
但反观同样价格高昂的大董,今年刚刚装修完成的纽约店,2500只烤鸭2个小时之内就被预定一空,到明年2月份之前的烤鸭都已经满座销售。
这与全聚德的发展近乎完全背道而驰,这究竟是为什么?真的是消费者“有两幅面孔”吗?
并不是,近几年全聚德的发展完全是一种“倚老卖老”的模式,最大的卖点是其“老字号”的品牌效应,在菜品创新、店面升级方面投入严重不足。
再加上北京烤鸭品牌的竞争者众多,同为老字号的“便宜坊”价格更加亲民,同为高端品牌的大董则在创新与格调上更占优势,近几年还出现了诸如“四季民福烤鸭”等新餐厅。消费者可选余地增加了,单靠“中华老字号”的牌匾已经很难从竞争中获胜。
消费者的“优越感”越来越难满足?
小张的婚礼定在明年五月,对于婚宴的举办张家妈妈提议找金钱豹,因为小张小时候曾十分渴望去金钱豹自助餐厅大吃特吃,并将此看做一种值得炫耀的事情。
虽然现在金钱豹自助餐厅垮了,但张家妈妈听说这个品牌正在积极地转型做婚宴。
哪想刚当着小张与其女朋友的面一提,小张便露出了嫌弃的表情,“别逗了,金钱豹听起来就low爆了。
为什么曾经对金钱豹极度渴望的小张会说出这样的话?
曾经吃上一顿金钱豹自助餐,代表着较高的经济地位,这无疑能满足绝大包括小张在内的部分人的优越感;但金钱豹餐厅今年6月起因拖欠供应商货款、业绩连续下滑、关店不断等问题持续发酵,种种污点将其拉下了神坛,这种优越感早已不复存在。
虽然有网上很多公关文章表示金钱豹正在往婚宴团餐等方向转型,但根据嘉年华国际9月发布的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嘉年华国际餐饮业务收入约合1.03亿元,同比下滑53.7%,有关收益主要来自金钱豹餐厅的自助餐、宴会、高级餐饮等相关服务。
从行业本身来说,国内餐饮越来越趋向于大众化,而对于金钱豹这样的高端餐厅来说,转型其实是船大难带掉头,很难在短时间內对接全新的消费群体。盲目地转型,迅速拉低了品牌形象和美誉度,失去了既有消费的同时也未能贏得新消费群体的认可。
所以小张才会认为,金钱豹“low爆了”。
什么样的创新才会有人买账?
张家妈妈在使用京东购物时意外发现曾经的高端餐饮品牌湘鄂情竟然在网上开出了旗舰店,售卖的商品包括湘鄂情八大碗系列“方便菜”。
包括瓦缸红烧肉、珍珠丸子、农家小炒肉等。消费者买回这些“方便菜”放进冰箱冷冻,想吃的时候,用微波炉加热3-5分钟即可。
湘粤情创始人孟凯对这些贴着食品标签的“方便菜”寄予厚望,称“这是最大的生意”。在他看来,伴随着消费升级、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方便菜”不仅能替代传统方便面,甚至也能成为外卖的替代品
张家妈妈对此大呼神奇,但小张却表示怀疑,全熟食品“复热”会否存在亚硝酸盐超标等隐患?这种全新的产品会不会存在什么没被发现的缺点?消费者会不会被当成免费的小白鼠?
而且在家庭餐桌方面,依托电商平台的湘鄂情八大碗与外卖产品有着极其相似的消费场景。再加上外卖如今已成为与正餐、快餐并列的主流就餐方式。让消费者购买“方便菜”,消费者教育就需要大量投入。
此外,早有餐饮企业试图从半成品、准成品切入家庭餐桌,如早年的青年菜君、后来的金百万U味等,但都难以打开市场,归根到底还是便利性上难与外卖匹敌。湘鄂情八大碗企图以“复热”方式切入,仍然比外卖增加一个环节。
小结
由于消费环境的变化,即使在同一个场合下,人们做出的选择也已经完全不同。就好像张家人对“吃”这件事的改观一样,曾经追求的那些“高端”、“优越感”,正在随着消费环境,社会流行文化,对消费选择的升级带来的变化。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曾经所谓的“高端餐厅”不再吃香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这些所谓的“高端”不过是一种不健康的商业形态,真正称得上高端的餐饮是稀缺且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
曾经无限风光的高端餐饮们要要想转型成功就必须要真正理解“高端”的內涵。“高端”不应该是“高价格”,而是让餐饮业回归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消费体验。
你是如何看待高端餐饮市场的?
欢迎在评论区写留言,与我们互动讨论!
本文作者:小白
--------------End---------------
>推荐阅读
点击下列标题,阅读更多干货
串天下 |西贝| 香天下 |海底捞 |
市场年轻化 |中餐老字号|网红餐厅
餐厅选址|餐饮行业的成都现象
分享新生活#
老王继续聊京城美食。
以前总是对朋友讲最好别去大商场里的餐厅吃饭,因为硬件设施缺陷,燃气管道压力不足,后厨炉灶火力不冲,炒菜没有“锅气儿”,不香不好吃。
< class="pgc-img">>那么在零售商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大商场里现在全凭餐饮吸引人流,很多餐饮也扎堆挤在商场里营业。
其实大商场里的餐饮也有能吃的好餐厅,以前介绍过一些,今天再介绍一家。
前几天去金融街办事,赶上午餐时间,于是乎直奔金融街购物中心。
< class="pgc-img">>金融街购物中心是一家高档大型商业广场,主要经营国际大品牌等高端服装及商品。
餐饮在地下一层。
我对这里还算熟悉,常常在这里与朋友小聚,吃饭、聊天。
但是今天只是一个人的简单午餐,找一家合口的即可。
< class="pgc-img">>最后选择了这家“新仙清汤牛腩”
< class="pgc-img">>这是一家香港餐厅
< class="pgc-img">>米其林的大号高高挂在墙上
< class="pgc-img">>炖品,不是炒菜。
适合大商场内的餐饮后厨条件。
只炖不炒必须可以。
< class="pgc-img">>金融街购物中心吃饭的主要是两种人:一是附近上班的白领;二是来这里购物、看电影的人。
所以金融街购物中心的餐饮都不大,但是各种风味都有。
日本料理、烧烤、泰餐、香港茶餐厅及这种炖牛腩的风味餐。
价格会比外面的略贵一些,因为房租贵嘛。
< class="pgc-img">>我的中午饭
< class="pgc-img">>店家推荐的必点之一:烧牛杂
< class="pgc-img">>炖萝卜
< class="pgc-img">>精选食材
< class="pgc-img">>味道很好
< class="pgc-img">>大商场里的餐饮硬件设施虽然有缺陷,但只要不是去吃炒菜,还真是有美食。
老王在金融街购物中心这顿简约午餐吃的真不错,推荐给大家。
<>道什么叫成功人士吗?每天下午三点,能在翠宫饭店游个泳,那就叫成功人士!
本文2253字;需7分钟阅读;阅读建议:先收藏后细读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
在以雷军、刘强东等人做原形的《中国合伙人2》中,凌潇肃饰演的秦磊有一句台词:
“知道什么叫成功人士吗?每天下午三点,能在翠宫饭店游个泳,那就叫成功人士!”
虽然这部电影票房、口碑都十分惨淡,但这句话却直截了当地点出了,翠宫饭店在一代人心目中,无法取代的地位。
< class="pgc-img">>翠宫饭店成立于1998年,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76号,地处北京市海淀区中心地段,西北三、四环之间。
其东临亚运村,西接中关村科技园区,曾是中关村IT精英们商务出行的首选酒店。
它见证了中关村第一波创业潮,雷军、冯鑫、周鸿祎、王峰都在此地留下过一段创业日子。
同时,翠宫饭店,还接待过不少国际名人。2002年夏天,著名物理学家霍金访华,在京便是下榻于翠宫饭店。
翠宫饭店共18层,是一家集客房、餐饮、娱乐、购物、写字楼于一体的五星级商务酒店。
< class="pgc-img">>当时的中国社会,正经历着第一次“消费升级”,人们渴求更好、更有价值的消费形式,这也变相催生了包括湘鄂情、翠宫饭店在内的一大批高端餐饮企业出现。
可以说当时的翠宫饭店,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然而,这种虚幻的辉煌,并没有一直延续下去。
< class="pgc-img">>转眼高楼塌,宾客散
据翠宫饭店公布的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翠宫酒店实现营收1801.78万元,净利润亏损4710.47万元。
总资产总计为7.31亿元,负债总计为7.84亿元,所有者权益亏损5361.81万元。
2016年度,翠宫饭店总营收为2124.67万元,净利润为亏损3918.24万元。
最终在2016年,翠宫饭店以装修为名停业,一直销声匿迹到如今。
其实翠宫饭店的衰败是多方面的。
1.八项规定是导火索
2012年年底,中央出台“八项规定”,湘鄂情、净雅、俏江南等一大批高端餐饮跌入凡尘,失去了“三公消费”这一重要收入来源,转型成了高端餐饮唯一的出路。
但船大难调头,转型一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
湘鄂情、净雅等企业不断尝试着转向平价餐企、做子品牌、甚至往数字媒体方面发展。
然而收效甚微不说,最终耗尽了家底,彻底倒下。
< class="pgc-img">▲2014年,湘鄂情正式更名为中科云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生存压力之下,北京多家五星酒店放弃了星级评选,或者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摘星”,以符合政府采购标准(四星级以下)。
见证了互联网风起云涌的翠宫饭店没能逃脱自己的命运,2013年年初,它放弃了“五星饭店”身份。
2.不平衡的供需是问题根源
抛弃“五星”身份,显然并没有让翠宫饭店摆脱时代漩涡。
数据显示,从2012年开始,翠宫饭店每年亏损两千万到三千万左右,最终负债累累。
业内人士分析,酒店开业后6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财务亏损是正常的,黄金收获期为开业后的6至20年,尚在黄金收获期的翠宫饭店却已提前离场。
如此看来,经营情况不甚乐观,成为身背高额负债的翠宫饭店被挂牌出售的主要原因。
其实不止老牌五星级酒店遇到经营困局,开业仅3年的长安街W酒店也被中粮集团以9.95亿元挂牌出售。
< class="pgc-img">>2016年,长安街W酒店净利润亏损0.96亿元,它上一次出现在媒体视线中是因为,有测评机构曝出,酒店不换床单也不擦马桶。
多方消息指出,持续亏损是中粮集团决心抛售W酒店的主要原因。
显而易见,新消费时代,五星级酒店们的运营能力面临考验,如果经营不力,持续亏损,收益不及预期,则很有可能面临被抛售的命运。
酒店产权网显示,目前共有百余家五星级酒店处于出售状态,其中近三成位于北上广深四地。
五星级酒店产能过剩,是近几年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二三线城市的市场饱和度也更甚于一线城市。
据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到2016年第四季度,全国五星级酒店共计809家。
从数据上来看,尽管近两年五星级酒店扩张速度趋向于放缓,但在过饱和的市场中间,任何一家新入局者,都会让市场变得更加拥挤。
3.管理层老化
除了种种客观因素,翠宫饭店自身的缺陷则更加明显。
在大众点评上,翠宫饭店的中差评,大多集中指向于设备的陈旧,名不副实的服务质量。
< class="pgc-img">>这口锅必定需要翠宫饭店管理者来背。
公开资料显示,翠宫饭店的管理运营方为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首创集团”),是北京市国资委所属的特大型国有集团公司。
在新京报一篇《曾见证小米手机诞生的翠宫饭店要卖了》的报道中,翠宫饭店被描述为“很典型的老牌国有饭店,管理严格而中规中矩,管理层基本是60后”;
“早年翠宫饭店的用工曾超过1200人,远远超出这个规模酒店的实际所需”。
老牌国企饭店不是没有考虑市场化转型,但最终还是因为各种原因失败了,被总结为“管理层尽心了,但他们不是生意人”。
据了解,翠宫饭店此前的五星评级是早前国外托管集团拿到的,后来为了度过“八项规定”的难关,又轻易丢掉。
翠宫饭店的运营效率、经营思路,由此可见一斑。
< class="pgc-img">>京东拿下翠宫后要做什么?
目前通过公开消息得知,京东集团收购翠宫饭店,目的是将它改造成以科技研发、商务办公为主,成为京东集团在海淀区产业发展的载体空间。
另外京东高管徐雷也在微信群中回应道:
“没必要在西边自己建楼,就买了一个楼,仅此而已。”
< class="pgc-img">>然而当下正是科技赋能零售业的落地期,去年下半年,阿里巴巴低调推出无人酒店、无人餐厅等未来空间,京东也推出无人厨房、无人餐厅等无界零售产物。
更何况,早在1996年,刘强东在人民大学上学期间,就曾经花24万元买过大学附近的一个餐馆,并想过做餐饮连锁,但当时因为经营不善使得饭店最终没能营业下去。
因此,京东突然巨资买下一家饭店,到底是不是仅仅为了招聘和举办活动,我们倒可以期待一下。
你认为京东会加入餐饮大军吗?
在评论区唠唠呗~
本文作者:小白
本文素材参考:
明天财讯《五星酒店寒冬逼近:翠宫饭店要改写字楼 W酒店转让乏人问津》
每经网《翠宫饭店烂尾好几年 京东27亿买下只为人才招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