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年轻客群崛起 数字赋能步行街变“潮”街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轻客群崛起 数字赋能步行街变“潮”街 ——多地步行街走访见闻步行街是一座城市居民生活和零售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购物、

轻客群崛起 数字赋能步行街变“潮”街 ——多地步行街走访见闻

步行街是一座城市居民生活和零售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购物、餐饮、休闲、地域文化展示等多重功能。近年来,顺应消费升级需求,多地步行街积极创新求变带动消费热度回升,展现消费升级新动向。记者在一线走访发现,很多老街区都玩出了“新花样”,场景、智能、沉浸式体验等已经成为不少步行街的新标签,步行街提质升级打造鲜明特色势在必行。

老街区悄然变“潮” 成为消费新热点

傍晚时分,合肥市庐阳区淮河路步行街迎来了人潮。记者看到,不少人手上提着各色的购物袋。一群年轻人正围在一家奶茶店门口排队点单,还有三五成群的好友坐在路边长椅上闲聊。步行街中名为“庐小胖”的雕塑,引来不少年轻人打卡拍照。“两个小胖合起来就是合肥。”合肥市民汪成打趣地说。

在合肥市民郑晓看来,改造提升后的步行街,业态正在不断丰富,步行街变成了“潮”街。

2020年7月,淮河路步行街入选全国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名单,是安徽唯一入选该名单的街区。合肥庐阳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晖说,过去,步行街商业业态以零售、餐饮为主,服装类零售占比最大。目前,街区正在促进传统商务升级,积极引入体验式、互动式消费业态;推进街区专业店、专卖店进行特色主题改造,鼓励街区旅游文创等商店创新商业模式。

2021年淮河路步行街全年客流量突破8103万人次,同比增长57.9%,实现营业额114.5亿元,同比增长17%,成为安徽省第一条百亿街区。

记者在全国多地走访发现,像淮河路步行街一样,一批步行街近年通过改造提升,成为展示城市文化的窗口、打造新消费模式的试验田。

近期,长春市红旗街上,暑期营销活动非常热闹。“这有山”、万达广场等地的入口处,众多游客在扫码、测温、戴口罩后有序进入商场。

2020年,长春市投资8000多万元,对红旗步行街进行了精品化改造。作为红旗步行街新晋的网红打卡地,室内景观小镇“这有山”打造了一个以“山坡”和“山洞”错落分布的消费业态综合体,并举办国潮民乐音乐会、推出沉浸式戏剧、小课堂等,推进商旅文融合。在一家木雕木刻店里,记者留意到,这个30多平方米的小店5分钟就卖了300多元,新潮的商业形态极大提升了人们的购买欲。

跳动的音符让有着百年历史的哈尔滨中央大街充满年轻活力。整个夏天,中央大街的乐手们或拉小提琴,或吹萨克斯,或拉手风琴,让优美的音符跳动在街区的各个角落。游人纷纷驻足观赏,不少人举起手机记录下这闲适浪漫的时光。到了晚上,这里新潮的“阳台音乐会”还被搬到“云端”,各地网友通过网络直播,感受“冰城”风情。

年轻客群崛起 消费习惯已改变

记者走访发现,年轻人正在成为步行街消费主力军。他们的消费习惯也悄然发生改变,呈现重体验、求个性和线下打卡、线上消费等新特征。

走进沉浸式唐风市井生活体验街区“长安十二时辰”,盛唐气象扑面而来。一些身穿汉服的年轻人穿梭于仿唐市坊建筑中,看表演、拍照、吃美食、与NPC对诗、买“国潮”商品。“长安十二时辰”融合同名电视剧IP和唐风市井文化,通过长安市坊建筑、乐舞演艺、剧情表演和沉浸式游戏等方式,让游客宛如穿越回千年之前的长安城,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参观体验。

“如今的年轻人极具文化自信,已不满足于图像、文字、声音等的文化表达,也不满足于仅逛街购物的消费体验。‘长安十二时辰’深挖传统文化,并进行沉浸式创新表达的形式,满足了年轻一代可感受、可参与、可想象、可共情的文化消费需求。”西安唐时良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邹林丰说。

“以前的消费者重在‘逛’,而‘互联网一代’的消费者重在‘晒’,他们在消费的同时喜欢发抖音、快手、朋友圈等。”哈尔滨中央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策划部部长金耕说,社交媒体成为消费者了解信息的重要平台,过去“坐等”客人来的商家,开始打造一些“网红”打卡地,注重互联网营销和直播带货。哈尔滨中央大街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央大街的大多数商铺已从传统零售模式升级为线上线下联动的新零售模式,并开通了抖音、快手等线上直播带货平台,打造“网红+商圈”,开拓“线下打烊、线上开播”的新运营模式。

步行街仍需提质升级 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步行街管理者和商户表示,应该推动步行街场景化、智能化、活动化发展,进一步提升步行街品质。

大唐不夜城工作人员张豪认为,高品质步行街是娱乐、餐饮、购物、社交、文化的深度融合,其优势在于完全将消费融入生活体验中,这就要求步行街挖掘地方特色构建消费场景。

在推动步行街场景化发展中,文化挖掘与展示成为关键。淮河路步行街改造提升项目总指挥陈子岳表示,提升改造的重点在于让街区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时尚相得益彰,并通过步行街盘活前街后巷发展空间,让消费场景丰富起来。记者注意到,这条街上被本地人熟知的撮造山巷,在改造后既保留了原有的市井风韵,同时也加入了更多的新潮元素——利用三国文化植入手绘漫画墙。北油坊巷则在保留街道建筑原始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完整墙面打造马赛克壁画,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了北油坊的烟火民生。

随着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深入日常生活,步行街也需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步伐。业内人士建议,除了推广直播带货、互联网运营、“云游步行街”等新营销模式,还应推动智慧商圈建设,深化5G、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决策、管理、营销、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实现消费体验便捷高效、经营服务精准优化。据金耕介绍,中央商城正在打造中央商城大数据分析平台,推广应用5G、人脸识别、智能导购、智能客服等。

据记者了解,以步行街为抓手,多地促消费活动正在进行中,涵盖各个领域。安徽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安徽全省集中开展以“品质生活·徽动消费”为主题,以汽车、家电、餐饮、服务、电商、步行街等重点板块为抓手的新一轮促消费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助力消费全链条复苏。

(记者 蔡馨逸 吴慧珺 俞启涵 朱悦 马晓成 高晗 采写)

来源:经济参考报

天早上8点半,有读者给钱江晚报小时新闻爆料,语气里很是激动:“小编小编,熟悉的堵车回来了。我所在的位置在杭州秋石高架,这么多天了,终于看到熟悉的堵车。”


< class="pgc-img">


< class="pgc-img">

< class="pgc-img">

< class="pgc-img">


随着杭州企业陆续复工,一切都开始慢慢复苏了。


那么,家附近熟悉的小卖部、小吃店都开了吗?


小时新闻记者沿着体育场路、建国北路、天水巷逛了一圈。


1

奶茶控们,体育场路上的一点点、coco都开门了


上午10点20多分,体育场路279号边的一点点奶茶店门口,不少外卖员在排队。


< class="pgc-img">


“今天是我们因为疫情停业以后第一天开门。”一点点奶茶店里负责点单和收银的店员一边忙,一边对记者说,早上9点多,店里的外卖接单软件一打开,订单就潮水跳了进来。


店里3名店员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他们说一个多小时已经做了40多杯奶茶了。店口的吧台上放着不少已经打包好的奶茶,几乎每一单奶茶都是4杯起。“这么多天没喝奶茶了,估计大家都馋了吧。”店门口等待取餐的外卖员笑着说,今天一早,光他这里就已经送了3单奶茶订单了。


< class="pgc-img">


“我还没上班,今天早上出来买菜,看到一点点开了,那肯定是要买杯喝喝的。”一名在等着的小伙子说,他点了4杯波霸奶茶,带回去给老婆和父母尝尝:“宅家的日子可想念奶茶了。”


离一点点不远的COCO奶茶店,工作人员也在做开业前的准备。“我们今天下午开业,现在要给店里消消毒,整理整理卫生。”


2

黄焖鸡米饭也开了,熟悉的味道回来了


除了奶茶,我们还要告诉大家的是家门口的黄焖鸡米饭也开了。


今天上午,小时新闻记者先找到了位于天水巷的“正宗黄焖鸡米饭。店长说小店昨天刚开业。


“店员到的差不多了,我们就抓紧按照复工要求开门营业了。不过现在只接外卖。配送时间也变了,统一上午十点之后配送,到晚上10点停止接单。”


店主告诉记者,昨天一天生意虽然不能跟以往比,但也已经很满足了。


上午11点,临近饭点,黄焖鸡米饭店忙起来了。由于店内不能堂食,老板娘处理着订单,打包着米饭和菜,天气虽冷,小小的店面里却热气腾腾的,莫名让人有些感动。10点50到11点08分,短短20分钟不到,小店一共接了18单外卖,几乎是一分钟一单。今天到现在一共25单。


< class="pgc-img">


3

麻辣烫也可以点了

杨国福麻辣烫还定制了外卖安心卡


临近中午,记者发现体育场路上的杨国福麻辣烫也开门了。


“对不起,我们不提供店内就餐,只提供外卖和自提。”杨国福麻辣烫的张店长说,今天他们第一天复工。


“3天前,我们接到可以申请复业的通知,就赶紧开始做复业准备了。”


中午11点04分前后,店里的外卖平台一下子跳进来了4个订单,5名工作人员忙开了。接单配菜、洗菜制作、打包……大家就像往常处理外卖一样熟练操作着。


外卖小哥来取餐时,负责递餐的工作人员还会给外卖小哥测量体温并记录在杨国福麻辣烫统一的“外卖安心卡”上。


“非常时间,我们也尽可能保证大家吃上安心外卖。”


< class="pgc-img">

< class="pgc-img">


4

想吃光芒甘栗的,再等两天


体育场路上小有名气的光芒甘栗,早早就开了门,不过现在店内只能买一些袋装炒货,大家心心念念的光芒甘栗要2月20日才能供应。


店长说,这次她只休息了五天,这是她开店十多年来休息时间最短的一次。“员工大多数都回家了,没回去的员工我也都让他们在家待着。但是生意不能不做,做好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窗口只开一半,另一半用卷帘门挡住,昨天开始才把窗口全开。”


为什么炒栗子要到2月20日才恢复供应?


店长解释说,一来是因为现在店面也在恢复中,二来店员都在陆续返杭的路上,怕忙不过来。


至于糖炒栗子的价格会涨价吗,店长笑着说,“不会涨价,同样的价格,同样的味道。”


< class="pgc-img">

< class="pgc-img">


黄焖鸡米饭都开门了,沙县小吃开了吗?记者拨通了建国北路一家沙县小吃的电话,老板说,再等我们两天啊,马上回来了,一开门会通知大家的。


最后,小编也要提醒大家

虽然不少店都开启了营业模式

但防疫不能松懈!

希望大家能继续摒牢

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

不聚集,做好自我防护!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边程壹 谢春晖

井,还好吗?

打井汲泉,一直是中华民族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重要途径。人类逐水而居,靠着一口口水井,渐渐扩大活动范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市井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浙江人对井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零星散落在巷坊间的古井,不仅是吃、喝、洗涤的生活必需品,更是街坊邻里间话家常、侃大山的好去处。

然而,随着自来水的普及,井的使用价值不断降低。于是乎,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外面的世界熙熙攘攘,古井却兀自静默,无人在意,唯有青苔作伴,就连打水的桶子也不知被丢去了哪里。

2020年,“实施古井水源保护工程”被纳入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这正反映了浙江百姓对古井的期待。对此,浙江省水利厅和省文物局联合对全省古井水源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并出炉了一份最新版的浙江古井“完整报告”。

↑调查团队在温州调查古井。

今年新发现古井水源2715处

关于人和井的故事,不论在浙江哪个地方,总能找到许多共鸣之处。

在台州椒江章安街道华景村,辛大哥一家就是在家门口的那口水井边嬉闹着长大的。年复一年,井水变暖又变凉,他自己成了家,孩子上了高中,老人的头发变了白。“虽然现在喝上了自来水,但井水的味道,我这辈子都不会忘的。”

在相隔百里外的上虞,年过半百的老汪几乎每天都要跑去“龙山”山麓的一口井取水。因为周边来取水的老百姓很多,井台边固定放着一个公用的水桶,不论谁来自己打水即可。

“上虞是传说中舜帝的故乡,这口就是舜井,即使到如今水井还很清澈,我每天烧井水泡茶喝。”每逢遇到外乡人,老汪总不忘介绍一番这口古井。

浙江的古井之多,在早年的普查中已被证实。2011年,历时5年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古井虽然没有正式列入全国普查范围,但我省却单独对池塘井泉(古建筑类别)作了初步调查。

“根据当时记载,浙江单独作为池塘井泉登记的以及作为古建筑的一部分,或宅第民居、坛庙祠堂、寺观塔幢等附属文物被记录下来的古井,共计3641口。”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嵊州崇仁镇九十村有一口“上方井”,据考证建于三国时期吴赤乌二年,是浙江已知开掘最早的古井之一;在温州苍南马站镇金山村有一口金山古井,井圈外壁刻有铭文,对于研究马站宋代的人文历时有着一定的价值;在丽水遂昌云峰镇祥川村有个三口井,北井为饮用水,中井洗菜用,南井洗涤用,三井之间有水沟联通……

尽管如此,依然有很多古井并未被列入文物保护的范畴。比如,在绍兴府山周边古井尤其多,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变迁,古井数量急剧减少,有的甚至被沦为“遗忘角落”。

据当地人介绍,府山公园门口的一口古井,掩映在一条石板路当中,即使大旱天也不会干涸,相传有很长的历史,但从未有人知晓它的名字;在府直街太平弄内,有一口双眼井,据说是明代古井,但未见相关书籍记载……

今年年初,省水利厅和省文物局联手对浙江古井进行摸底排查,结果有点出人意料。

“从这次普查最终数据来看,除了核查原有登记在册的古井之外,还新发现古井水源2715处,将近多了一倍,这说明老百姓对身边古井的保护意识正在提高。”负责起草本次古井水源调查报告的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老师曾洪学告诉记者,原先登记在册的3641口古井正在逐渐消逝,现存3243口,仅仅不到10年时间,超过10%的古井在原址上已不复存在,让人感到非常遗憾。

现有古井生存状态堪忧

“哎,很多古井真的找不到了。”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老师陈海雄在电话那头发出一声叹息。今年4月,陈海熊与几位同事对1700多平方千米的泰顺进行摸排,根据原先登记的地址去寻找那些古井,但因为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很多古井已难寻踪迹。

越是城市化程度高的地方,古井的消逝速度越快。

杭十中退休历史老师周恩钧一直关注杭州古井。之前,他在一本《民国时期的杭州》上看到:到1930年为止,杭州共有4842口井,平均20户人家就有一口井。“可如今,这些古井早已经湮没在城市之间,能保存下可能不到1/10。”

就算是在偏僻的农村,古井同样也在不断减少。

位于诸暨赵家镇泉畈村,由于土质原因,当地稻田水极易渗漏,往往白天把水灌入稻田,第二天一早水田又变成了旱田。于是,村民们习惯于在田间挖井,一畈田一口井,以“拗桶”的方式提水灌溉,因此这里以井多而出名。

“我年轻的时候,村里还有上千口井,最古老的井可以追溯到200多年前,现在就剩下118口了。”74岁的何大经老人回忆说,当年村里家家户户在田间“拗水”的场景颇为壮观,如今这些水井早已失去了灌溉的作用,所以慢慢都没有了。

即便是还保留下来的古井,生存现状也颇为艰难。

在泉畈村何文庆故居前,记者被村里的一位大婶“拦”了。“你们是做古井调查的吗,我有个事情一定要反映一下……”这位大嫂诉说,原本家门口有一口古井,用了几十年从未干涸过,如今附近来了一家豆芽厂,把地表水抽走了,导致这口井在最近几个月再也没冒过水。

与古井消失同样可惜的,是井水不再清澈。

“泰顺的100多口古井里,很多漂浮着落叶等杂物,水质有点浑浊,估计很难再用来饮用。”陈海雄认为,水质浑浊的原因很多,关键一条就是经久不用。在当地,很多古井都保存在古建筑内,附近老百姓早已不再从这些古井打水,使得井水变成了死水。

“有句老话说得好,井水越用越清,只有不断使用,水才能流动起来。”陈海雄说,城市化进程改变了很多人围井而居的生活习惯,自来水替代了井水,导致古井的使用价值降低,遭到“冷落”已是大势所趋。

在义乌下车门社区有一口八角井,建于东晋时期,井水原来非常清澈。后来,八角井的水颜色开始发黑,水面上漂浮着一层厚厚的油渍,还有一些奶茶杯、塑料袋等垃圾。

为了保护这口井,附近的住户曾特地凑钱,请专人用水泵将污水从井内抽干清理,但清理过后没不久,井水又重新变脏变黑,连井内石壁上的青苔都不见长了。“这口井属于浅表水,很可能老城市内雨污管道并未分离,导致井水受到了污染。”当地人分析说。

据本次古井水源调查,现存古井中有4618处仍在使用,占77.51%,有1340处古井由于年久失修、水质浑浊或被淤泥杂物淤塞等原因废弃不用,占22.49%。

↑杭州虎跑路四眼井。

古井调查是全省古井保护的第一步

古井保护,迫在眉睫。

在杭州上城区紫阳街道,有一群老人自发组成“古井护卫队”,每天分时段对辖区内数十口古井进行巡逻,记录巡逻日记,发动周边群众积极护水。

有一次,“古井护卫队”在实地巡查时发现,宝成寺义井水质变得浑浊,原来井边发生塌方,砖头落入井中,于是联系了专业的维修团队,抽干井水、修复井边,水质得以恢复。

“这两年,我们组建了民间古井研究会,希望能挖掘每一口古井的前世今生。”民间古井研究协会会长沈伟说,他们目前已经汇编了一本《坊巷古井名录》,力求留住城市记忆,让每一口饱含历史文化底蕴的古井,成为现代都市里独特而美丽的风景。

在宁波慈溪,也有一群老党员当起了“井长”,守护着观海卫老城内留存的87口古井。“井边一定要干净,不能有积水”“井里有漂浮物要打捞起来,不能影响井水水质”……每天早上,这些“井长们”总会在古井区域巡逻,及时清理井边的垃圾,唤醒人们心底那抹清冽的记忆。

虽然有着一群热心肠的人士守护着古井,但在现实中,绝大多数的古井亟需修缮维护。

五年前,诸暨赵家镇的古井桔槔灌溉工程在法国大放异彩,被世界灌排联合委员会确定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有专家评价称,这种古老的灌溉方式堪称灌溉文明的活化石。

泉畈村正是这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核心区,当地很多古井旁都竖立一种叫“桔槔”的打水工具。负责编写当地水利志的周长荣介绍说,当地人利用杠杆原理打水,通过“桔槔”这种工具来打水,可以省下很多力气,过去农民一天要打上千桶水来灌溉农田,依靠的就是这种工具。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即便是这类被当地政府重视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古井设施破损依然严重,很多“桔槔”成了摆设,早已无法使用。“我们这里古井太多了,每年需要一大笔专门修缮古井设施的资金,这对于村集体来说太难了。”当地村干部解释说。

这一点,陈海雄感同身受。他说,在古井调查时,很多年代久远的古井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破损,如井圈、井栏、井盖,甚至还有一些碑文、雕刻等,但当地没有修缮能力和资金保障。“对于这些幸存的古井,应该不仅限于文物单位的保护修缮,除了立碑说明、增设护栏等措施外,还可以对古井周边的古树古木、古建筑等做相应的协调整治规范,建立一套长期有效的古井保护机制。”陈海雄说。

然而,古井保护并非维修护栏这么简单。多年前,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博士研究生黄彪曾带队对温州老城区古井进行过调研。他提出,静态保护割裂了井与人的关系。人的汲水活动是水井存在并一直延续生命的不竭动力,增设防护措施虽能避免市民或游人因观赏水井或汲水活动发生意外,但同时也阻碍了人与井之间的交流,使得井水的功能性进一步丧失,导致井水变成了死水。

黄彪认为,提高水井的使用率是古井保护的生命,常用是对古井最好的保护。要还原古井的潜在饮用价值,定时定量的对古井进行水质的检测,公开检测结果,并定期抽水、清淤、保洁等措施,保持水质洁净,提高水井使用频率。

“这次古井水源调查,正是全省启动古井水源保护的第一步。之后,我们会对全省古井名录进行系统管理,明确古井管理主体,加强古井本体修缮及周边环境治理,落实相关古井保护举措。”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尤其在古井水利功能修复方面,将根据实际功能需求,加大古井换水、淤塞清淤、内壁清洗、必要的周边水系沟通等工程性管护。

一口古井,代表着一份传承,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希望它都在这里哺育着世世代代的浙江人。(记者 金梁 见习记者 任明珠 通讯员 徐鹤群 程静)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浙江日报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