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摄图网
10月7日,从港股海底捞获悉,9月29日到10月6日的8天里,海底捞门店接待顾客超1300万人次,日均到店客流约162万人,同比2019年国庆期间增长超过70%。
数据显示,长假期间,海底捞门店客流最大的城市是北京,共计接待顾客超过60万人次,西安海底捞的客流则从去年国庆期间的全国第三上升到全国第二位;在热门旅游城市中,天津的客流增长接近100%,杭州、无锡等地靠近景区的海底捞门店日翻台率则突破了10次;在深圳,香港旅客利用长假打卡内地美食,海底捞成了热门选择;在上海、广州等地标性景点周边的海底捞门店都迎来了一轮消费高潮。
海底捞还扩大了各种各样的火锅场景,适时变身“婚礼捞”“露营捞”“赏月捞”,满足顾客随时随地畅享火锅美食的需求。数据显示,中秋国庆期间,海底捞社区营运部营收环比上月同期增长近50%。
小调查,这个假期你吃火锅了吗?
火锅市场份额高居国内餐饮行业榜首
依据CCFA数据,火锅在餐饮市场的份额占比为13.70%,高于第二的四川菜(12.40%)。
火锅行业派系分布:川渝火锅最受欢迎
按照火锅的地域、工艺和口味等进行划分,我国火锅行业可以分为川渝火锅、北派火锅、粤系火锅、台式火锅、云贵火锅和其他火锅等细分品类。其中,川渝火锅最受消费者欢迎。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有59.1%的消费者偏好川渝火锅。
人均消费金额100元以上占比高
从人均消费金额看,48.2%的中国消费者单次火锅花费51-100元,30.7%的消费者花费101-150元。
火锅市场规模超5000亿元
近年来,火锅品类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竞争阶段,火锅餐饮商家之间的同质化程度较高,能够占领某一细分品类或在经营上突破创新,成为火锅餐饮商家出圈的关键条件。
2013-2019年,火锅市场规模增速加快。2019年中国火锅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5295亿元,虽然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市场规模有所下降,但2022年或能实现强势回升。
中金公司在研报中指出,火锅作为中国传统美食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消费者的情感认同。火锅行业将继续受到年轻一代消费者的青睐,并有望在新型消费模式的推动下实现更高的增长。
还有专家表示,火锅作为中国餐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市场吸引力。专家认为,火锅行业应该注重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品牌建设,以满足消费者对于健康、美味、多样化的需求。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餐饮连锁行业商业模式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年来,餐饮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许多“顶流”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吸引着无数消费者的目光。然而,伴随着疫情的冲击、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许多曾经风光无限的餐饮品牌开始出现闭店潮。目前数据显示,一些知名连锁餐饮品牌的闭店率已超过80%,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深思。
< class="pgc-img">>首先,疫情的长期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素。2020年起,全球范围内的疫情导致许多餐饮企业被迫停业,线下客流量骤减。尽管一些品牌在疫情缓解后迅速复苏,但市场环境的变化使得恢复的步伐并不尽如人意。根据统计,2021年至2023年间,餐饮行业整体营业额虽然有所回升,但仍未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许多品牌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不得不选择关闭部分门店,以求生存。
< class="pgc-img">>其次,市场竞争的加剧也是餐饮品牌闭店的重要原因。随着消费者对饮食体验要求的提升,各类新兴餐饮品牌层出不穷,从健康饮食到快餐再到主题餐厅,市场在不断细分。昔日的“顶流”品牌在新生代消费者中逐渐失去了竞争力,很多消费者开始寻找更具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就餐选择。此外,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外卖和团购平台的发展,使得消费者的就餐习惯发生了改变,线下门店的吸引力下降。
< class="pgc-img">>除了外部环境,内部管理问题同样影响了品牌的持续运营。许多曾经风靡的餐饮店因快速扩张而忽视了品质控制和顾客体验。在追求规模和利润的过程中,品牌的核心价值逐渐被稀释,导致消费者的满意度降低。尤其是在市场环境严峻的情况下,这种管理缺失更加显露无疑,最终形成闭店的恶性循环。
< class="pgc-img">>同时,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也在发生转变。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关注食材的来源、营养成分和饮食结构。这使得许多以单一产品为主打的“顶流”餐饮品牌不再受到青睐,品牌创新能力的不足便成了致命伤。相较之下,适应性强、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的新兴品牌更容易赢得市场。
< class="pgc-img">>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顶流”餐饮品牌虽然在原有市场中曾表现出色,但在市场转变和外部挑战下,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促使他们走上闭店道路的原因繁杂而深刻,这不仅是个别品牌的困境,更映射出整个餐饮行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艰难。
< class="pgc-img">>未来,餐饮行业将不可避免地进入调整和重塑阶段。品牌需更加注重顾客体验和智能化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增加产品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面对挑战,餐饮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定位,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找到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在行业动荡中迎来新的曙光,重拾昔日的辉煌。
新网广东新闻2月19日电 (记者 许青青)2024年春节假期,深圳以“来深过大年圳的很好玩”为主题,集中推出一批文化旅游产品、服务和惠民措施,取得良好成效:深圳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收入创历史新高,春节假日旅游市场实现“开门红”。餐饮业的客流也大幅度增加。
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深圳市接待游客825.9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7.87亿元,两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76.02%、178.25%,较2019年春节分别增长12.24%、10.53%。深圳再度上榜国内旅游热门目的地城市前四。
假日期间游客在深人均花费为1063.85元/人,较去年同期高390.86元/人。其中,长途交通、购物、餐饮、住宿的花费占比较高,分别占比21.1%、20.8%、19%、16.7%。其中,海底捞深圳门店的春节期间客流增幅超40%,总接待量升至海底捞全国城市中的第四位。
海底捞介绍,今年春节在广东有上百家海底捞门店在除夕夜和大年初一持续营业,并同步推出多款龙年限定新品及新春活动,打造浓浓节日气氛。其中上架的春节新品“蒸奇斗艳”花馍,醒狮造型红火喜庆,裹上甜蜜的紫薯内馅,好看又好吃。还有来年的日子“蒸蒸日上”的美好寓意。
此外,据海底捞深圳卓越店经理袁雪介绍,节假日该店接待香港过来就餐的游客占到餐厅的一半的比例,香港客人喜欢清淡一点的锅底和菜品。为服务好就餐的香港市民,该店招聘员工的时候,也会尽量招聘会粤语的服务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