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惊心!顾客支付54.4元点外卖,商家收入9.42元,收益不足两成
近年来,外卖行业在我国迅速崛起,为广大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近日,一则关于外卖商家收益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顾客支付54.4元点外卖,而商家实际收入仅9.42元,收益不足两成。
一、外卖平台高额抽成,商家苦不堪言
据了解,外卖平台对商家的抽成比例普遍较高,部分平台甚至达到20%以上。这意味着,顾客支付的每一笔订单,有很大一部分被平台收入囊中。在外卖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商家为了吸引顾客,不得不承担高额的抽成费用。这使得原本就微薄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让许多商家苦不堪言。
二、成本压力巨大,商家无奈压缩品质
在平台高额抽成的背景下,商家为了维持运营,不得不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一方面,商家在原材料采购上尽量选择价格较低的产品,可能导致食品质量下降;另一方面,商家在包装、配送等方面节省开支,可能影响顾客的消费体验。长此以往,外卖市场的品质将难以保证。
三、消费者权益受损,外卖价格水涨船高
虽然外卖平台的高额抽成让商家承受了巨大压力,但最终这笔费用还是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为了维持利润,商家不得不提高外卖价格。这样一来,消费者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要为外卖平台的高抽成买单。长此以往,外卖市场将陷入恶性循环,消费者、商家、平台三输的局面。
四、政府监管力度加大,助力外卖市场健康发展
针对外卖行业存在的问题,政府部门已开始加大监管力度。一方面,加强对外卖平台的监管,规范其经营行为,降低抽成比例;另一方面,鼓励商家提升品质,打造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此外,政府还推动外卖平台与商家共同承担社会责任,保障消费者、商家和骑手的合法权益。
五、商家积极寻求出路,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面对困境,外卖商家也在积极寻求出路。一方面,加强与供应链的合作,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开展线上线下多元化经营,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此外,商家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管理水平等手段,提高盈利能力。
总之,外卖市场的高额抽成问题亟待解决。在政府、平台、商家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我国外卖市场将朝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金错刀频道 张一弛
< class="pgc-img">>整个行业都在等待春天。
餐饮行业遭受重创,线下堂食停滞,外卖几乎成为餐饮行业唯一的出路,重压之下,商家和平台间的矛盾不断被激化。
4月10日,广东省餐饮协会发布一则《广东餐饮行业致美团外卖联名交涉函》,向美团提出,直接减免整个疫情期间广东省内餐饮商户外卖服务佣金5%或以上。
3天后,美团作出了回应,称2019年美团外卖八成以上商户佣金在10%-20%,而佣金收入的八成都被用来支付骑手工资,其中第四季度外卖平均每单利润不到2毛钱,占收入的2%。
今年以来,美团不断被质疑佣金过高。
目前存在的一种典型声音是,谴责美团吸血,“太贪婪了”!
今天刀哥就针对“佣金”聊一聊——美团真的“贪婪”吗。
1.一问:佣金到底去哪儿了?
其实这几年,每次美团的盈利能力增强时,质疑声就会出现,大骂美团的盈利是通过收取高额佣金吸血商家换来的,盈利终不可持续。
但判断问题不能光靠主观臆断,互联网行业擅长数据拷问,我们就从几个关键数据看看实际情况:
从财报可以看到,美团最大的收入确实是佣金:在2019年里,美团外卖的佣金收入达到496亿元人民币,看起来美团外卖在佣金上真是赚翻了!
这里外界有个误解,就是只要是平台收取的佣金,就都让平台赚走了。
但外卖佣金是由三部分构成:平台使用费、技术服务费和配送服务费,最终它留给平台的,也就是前面这两项,技术服务费和平台使用费。
< class="pgc-img">>从2015年到2018年,美团每年向骑手支付的费用分别为2.8亿、51.4亿、183.2亿、305.2亿。到了2019年,美团餐饮外卖骑手成本为410.4亿——这意味着,美团每天需要给骑手发放1.1亿工资。
那么美团在全国大约的骑手有多少?
将近400万!
美团发布的《2019年外卖骑手就业扶贫报告》显示,2019年在美团平台就业的外卖骑手共有398.7万人,其中25.7万人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这些骑手中已有25.3万人实现脱贫,脱贫比例高达98.4%。
还有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外卖配送还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在雨雪等极端天气环境下,美团需要启用大量的补贴,激励骑手去接单,才能完成配送任务。
< class="pgc-img">>疫情期间,美团外卖配送平台又新招聘45万骑手,固定成本没有减少,对外卖小哥的一系列举措,隐性增加了成本。
美团配送这套庞大而繁琐的基础设施,保障了美团外卖的配送效率和服务体验,但同时也成为最大的成本项。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美团快速成长的酒旅业务。
2019年,美团经营溢利由2018年的负111亿,转为正27亿元,其中美团到店、酒店及旅游的收入仅为餐饮外卖总收入的40%,为222.8亿,但到店、酒店及旅游的毛利达197.5亿,为餐饮外卖的190%,几乎是其两倍。
人人都知道,外卖行业创造了骑手这行业,但维持住骑手生态,美团做出的努力却很容易被忽视。
2.二问:外卖平台比餐饮商家更赚钱吗?
说完骑手,我们不妨将眼光放到整个外卖生态来看。
外卖平台上的参与方主要为商户、骑手和用户。早期为了扩大市场,外卖平台对三方同时补贴,但市场格局基本形成后,减少红利和补贴的做法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当疫情这个不可抗拒又不能先知的因素出现之后,商家和平台的矛盾很容易就激化了。
如果说,2019年面临的问题是红利消失、经营困难,那么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平台、商家、外卖小哥都踩在了生死线上。
我们拿三家餐饮业上市公司的财报对比来看,外卖平台为餐饮行业带来收入增长:
2019年,九毛九外卖收入占餐厅经营收入18.4%,外卖为九毛九(不含太二品牌)贡献堂食近 20%的收入增量,且外卖节省租金等提升盈利性,九毛九2018、2019的毛利率均在60%以上。
海底捞外卖业务收入从2018年的人民币323.6百万元上升到2019年的人民币448.5百万 元,增长了38.6%。
海底捞的经营毛利率在近几年有所下滑的情况下,也仍有接近20%的水平。
外送业务的快速拓展也为呷哺带来了可观增长,呷哺推出的食材外送及即食火锅业务「呷煮呷烫」,销售收入贡献本集团收入的5%。毛利率2019年为63.1%,近年都稳定在60%以上。
三家餐饮业上市公司的财报来看,毛利率基本都在60%左右,但美团是低于20%,餐饮行业是弱势,美团是强势一方的说法,不攻自破。
其实,产业链上的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应该成为竞争对手,外卖平台和商家是共生关系,在特殊时期,整个生态的健康生存,大于个别个体的存亡。
不得不承认,商家比美团更需要对方。
3.三问:疫情到底在考验什么?
一个优秀的商业模式,首先是一定要健康,作为一个大平台,美团自然要兼顾各方的利益和发展。
这次疫情对所有企业都是一次考验,考的仅仅是“活下来”吗?绝对不是。
第一,考验的是大平台的社会责任;
在春节期间和疫情最严重期间,只有美团、京东和顺丰三大平台是照常运营的,真正凸显了基础设施的角色。
一边是想要吃上安心饭的用户,一边堂食生意惨淡的餐馆,原本可以匹配的供需双方,由于一场疫情而变得各自苦恼,而此时外卖,成为链接用户和餐馆之间的重要桥梁。
疫情期间,美团做出了几个重要动作:
美团在1月26日,就第一个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随后迅速推广全国。2月12日,美团外卖在“无接触配送”基础上升级推出“无接触安心送”。
< class="pgc-img">>在流量、返佣以及贷款等层面给予商户支持的基础上,美团外卖还与受益商家共同组成“春风伙伴联盟”,包括木屋烧烤、大鸭梨、京味斋等数十万商家成为首批联盟商家,在美团外卖的多维度扶持下,首批联盟商家平均营业额增幅超过80%。
第二,考验的是对未来的态度。
这次疫情确实限制了线下的餐饮消费,但换个角度看,突如其来的疫情却是一个分水岭。
2003年非典推动电商发展,这次疫情也将推动外卖发展,迎来大外卖时代,外卖小哥在超市帮忙买菜、在小区帮忙遛狗的身影比比皆是,未来不仅可以送餐,而且万物皆可送。
< class="pgc-img">>餐饮协会逼迫发声,背后其实是两种思维较量,传统餐饮要更加拥抱互联网,只有更注重流量开源价值,而不是一味盯着佣金成本,这才能真正赶上这波新的红利浪潮。
一家企业在遇到经营困难时,本身就会应激地做出业务聚焦,集中人力在有产出的事:商家靠拢线上,对于餐饮业,外卖平台,消费者,这肯定是个多赢的局面。
疫情之下,谁也不能再躺着赚钱。
要想在疫情结束后翻盘,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必须更全面整体的考虑问题,外卖抽成提高只是其中一项,线下餐饮要需活下去,平台也需活下去,僵持不下绝非正解。
毕竟唇齿相依,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
< class="pgc-img">>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创
作者丨马舒叶
编辑丨谢中秀
11月初,多家茶饮品牌联合抵制外卖满减登上微博热搜。11月18日,燃次元看到,喜茶、奈雪的茶、茶百道、蜜雪冰城等多家茶饮品牌,在北京、上海、广州,甚至四川某县城等多地,将外卖平台上的满减一律调整为了“满50元减1元”、“满70元减1元”,甚至不参与任何满减。
各茶饮品牌满减规则的变动,自然在消费市场引起涟漪,比如在微博等平台上,就有用户表示,“谁不抵制,我点谁。”以及“没有满减我还点个什么外卖,一杯奶茶卖20几(元)。”
只是从实际来看,头部茶饮品牌对满减的抵制象征意义更大于实际作用。“没留意过奶茶的满减,因为平时我自己点一杯也达不到满减的额度。”有消费者告诉燃次元。也有消费者说道,“平时满减也就一元、两元,现在还支持平台其他券,影响不大。”
对于抵制的原因,有茶饮品牌区域经理表示,“是为了避免各品牌互相内卷、增加活动支出。”
但在头部茶饮品牌抵制的背后,更多商家仍在“亏本做满减”。
在外卖平台,商家实际到手收入需扣除琳琅满目的店铺满减、会员红包,以及骑手配送费和平台佣金等等。95后的厚切炒酸奶店主欧力旋提供的一份订单资料显示,一份顾客实付82.9元的订单,在扣除满减、红包、佣金、骑手配送费等费用之后,商家到手仅36.31元。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图/某商家的外卖单据
来源/商家提供
在外卖平台上,各类满减、红包琳琅满目,但往往买单的其实都是商家。“举个例子,顾客用天天神券减10元,但其中商家可能要承担5-7元。”欧力旋无奈地表示。
层层扣减之后,外卖成为“不赚钱”的渠道。2021年欧力旋的外卖营业额大约6-7万元,但每月的平均利润不过1500元,而到了今年,“外卖目前还是亏损状态。”欧力旋无奈地说道。
另一连锁烤鸭品牌某店店长仲少峰也向燃次元直言,“(外卖)卖一单亏一单。”
只是餐饮业也无法拒绝外卖,“做不做外卖满减,不是生存问题,而是生死问题。”即使外卖是“亏本赚流量”,仲少峰亦表示,能参加的满减活动他都会参与,“挣不挣钱先放一边,毕竟参与就会有流量,让大家伙稍微有点事情干。”
与喜茶、奈雪们一样,欧力旋和另外一位店主阿金也在试图向其他渠道要流量和客源。
比如欧力旋就将目光投向了某种草平台,“近半年到店的客人基本70%都是刷到平台内容过来的。”
阿金则将注意力放在了私域流量,“宁可让利给顾客,也不想被平台满减挟持。”
目前欧力旋正在考虑是否停掉外卖,但阿金仍难摆脱“外卖平台依赖”。
做外卖或不做外卖,对于商家来说,并不是一个容易做的选择题。
01
商家何以抵制外卖?
2021年,95后欧力旋回到南昌老家开了间15平米的厚切炒酸奶店。为了流量与客源,开店半个月之后,欧力旋就入驻了某外卖平台,并用不到一周就做到了银冠店铺。
伴随着上线外卖平台,欧力旋也得到了流量的好处。“外卖平台都会对新店有曝光补助。”欧力旋告诉燃次元,她的新店上线外卖第三天就爆单,最高一天出了800多单,其中三分之二是新客,“这意味着新店已经曝光给了更多周边的用户人群”。
但美好只是最开始。过了新店补助期,“单量就开始一点点下滑。”欧力旋直言。
更何况,外卖平台的流量与曝光,背后几乎全靠商家的“让利”。外卖平台的满减机制实在“玩得太花”,会员红包、天天神券、配送费等满减活动时常出新,用满减“赚吆喝”的是外卖平台,而为满减付费的是商家。
“有次顾客点了150多元的炒酸奶,我的出餐成本是100多元,由于是远距离订单,顾客还付了20多元的配送费,但实际上满减扣完,到我手里大概是70多元。”还有一次,顾客实付49元的订单,满减扣完欧力旋只能拿到18元。
于是进入2022年,欧力旋决定尝试佛系经营外卖平台,放缓外卖业务,并将目光投向了某种草平台,“炒酸奶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年轻人,这个平台的主要用户也是年轻用户,符合店铺调性。”欧力旋表示。
如今欧力旋在平台同时运营2个店铺账号,其中一个账号专门用于分享她的创业日常,虽然粉丝仅有3000多人,但随着欧力旋不断分享店铺装修、产品开发和创业的体验,她惊喜地发现,“近半年到店的客人基本70%都是刷到平台内容过来的。”
而这些都是平台的自然引流,“我没有投放过流量运营。”欧力旋表示,她都是有空就发几条视频记录店铺日常,但在她的用心经营下,店铺生意火爆,整个夏天“几乎每周五至周日,都是到凌晨才下班,一天能卖一整个冰柜的炒酸奶。”
经营着一家饭团店和炸鸡店的阿金也做出了同样的尝试,“炸鸡店今年不再参与平台满减活动后,便将精力投入到了私域流量的维护上。”
除了顾客群内每天定时发布的店铺优惠券,还有每天一款的9.9元特价餐品,除此之外,顾客消费够次数还可以免费换购一份餐品,到店消费的顾客,阿金还会提供充值即享的会员特惠价,藉此阿金建立起300人的社区会员群,利润率稳定在20-30%,“宁可让利给顾客,也不想被平台满减挟持。”
如今欧力旋正在考虑停掉外卖,相比吃力不讨好的外卖满减活动,同样是寻求店铺曝光,种草平台对她而言无疑“性价比更高”。
但阿金的饭团店却迟迟难以拒绝“满减”,一是由于店铺位于商业街,“进店少,外卖多”,如果失去外卖平台的渠道,就会失去60%的客流;二是饭团客单价在20元左右,相对起更加实惠的米饭套餐而言,顾客的消费频率并不高,一旦失去满减,也会迎来单量的“雪崩”。
近日抱团抵制满减的喜茶、奈雪们似乎也态度暧昧。11月14日,燃次元看到,在小红书平台上,有用户表示,“上周有几天某连锁品牌不能兑换店铺会员红包,但过几天又行了,而且金额比以前更大。”以及“我们这边之前开始‘满50元减1元’,但是所有店的膨胀红包都能用,后来有些店偷偷改回了原来的折扣,或者在商家群里偷摸发满减券。”
11月18日,燃次元以北京、上海、广州为定位,搜索喜茶、奈雪的茶、茶百道、蜜雪冰城等多家茶饮品牌看到,几乎所有店铺都调整为了“满50元减1元”、“满70元减1元”,但除喜茶、奈雪的茶之外,均支持平台红包、券等。同时,也有个别店铺仍支持满减。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图/茶饮品牌部分店铺仍有满减活动
来源/外卖平台 燃次元截图
对于抵制满减的连锁反应,11月20日,茶百道某店铺工作人员告诉燃次元,“最近外卖单量还行。外卖平台满减是公司统一安排的,下单没有就是没有。其他我们也不知道。”
显然,上外卖可能亏本赚流量,但完全离开外卖,也意味着失去用户的风险。商家的选择题,并不易做。
02
商家苦“满减”久矣
商家与平台的关系,在合作与怨怼中纠缠。外卖平台的强大流量是“蛊惑”商家的“塞壬之歌”。
根据《2022年中国在线外卖行业分析》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在线外卖市场规模达到8117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9417.4亿元。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44亿,较2020年12月增长1.25亿,占网民整体的52.7%。
但所有得到都有代价,外卖平台的流量也不会免费、无差别地撒向每一个商家。在这些代价中,佣金、技术服务费是常规支出。
根据美团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2021年美团外卖平台的交易金额为7021亿元,其中美团外卖通过商家获得的佣金收入(技术服务费)为285亿元,对比全年交易金额,外卖平台佣金率约为4.1%。
一位商家提供给燃次元的后台数据也显示,平台对商家该单收取的佣金(技术服务费)为“商家小计减去商家活动支出,再乘以5.8%的佣金比例”。欧力旋提供的订单页面也显示,佣金比例为5.6%。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图/某商家单页面
来源/欧力旋提供
仅从技术服务费比例这一项来看,外卖平台的佣金似乎确实不高。但这与商家实际的预期相去甚远。因为在平台的佣金之外,商家支出还包括配送费,各类包括在“商家活动支出”内的满减、优惠等等。
欧力旋提供给燃次元的订单信息就显示,除3.24元的佣金(技术服务费)之外,欧力旋还需为此单支出18.24元的配送服务费(履约服务费)。
但更加花样百出的是“商家活动支出”,其中满减、会员红包、天天神券、配送费优惠等等令人眼花缭乱,商家也不得不买单。
“你做满减活动,平台就给你流量,不做活动的话,店铺的流量也就没有了。”欧力旋告诉燃次元,虽然参与“满减”又累又不赚钱,但是“商家想赚钱就一定要跑量,获取更大的曝光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新客进店。”对商家而言,参与外卖满减一方面是为了拉新,一方面是为了带动老客消费。
“上个礼拜我和区域经理吵了一架。”欧力旋吐槽道,上周她突然发现,原本每单她承担2.2元的配送费,但平台却在未经她同意的情况下将配送费修改到4元,“这意味着,稍远距离的订单,我要承担全部配送费用。”虽然后来平台方主张并没有强制修改,但欧力旋还是可以在后台查看到相关的改动记录。
与欧力旋同样倍感无奈的还有阿金,他也陷入了“被外卖平台支配”的窘迫境地。
“上个月区域经理说要完成任务,让我开了神券满减。”阿金发现开了神劵满减后,外卖单子到手只剩下3元多,“亏本亏到心慌,不得已关了。”但随后他登录后台发现,平台直接将店铺的配送范围缩至一半,而4元的配送费用,原本“我出3元平台出1元,平台将那1元取消了。”
这种“亏本”的感觉,在算账时尤为明显。“店里人均客单价20元,上平台也是20元,满减扣走30-50%的利润,再去掉冰袋、保温袋等包装成本,到商家手里,可能外卖一单就只能赚个两三元。”欧力旋表示。
开通外卖平台后,除了高额的佣金,商家还需要参与“满×元、减×元”的活动,“一份24.8元的套餐,成本就在20元左右,减去外卖平台抽成的20%,再加上满减,商家到手最多14元,有时满减力度大,到手里就剩下了9元。”仲少峰无奈道。
03
无法停止的角力
外卖的亏与赚成为了一个吊诡的问题,平台、商家、消费者似乎都没得到太多好处。
根据各平台发布的数据,外卖属于“吃力不讨好”的活,比如美团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就显示,平台佣金比例仅为4.1%,同时全年用于直接补贴骑手的费用达140亿元。
但商家这头,一单外卖收入微薄的消息又时有传出。至于消费者,则时常困惑于外卖价格比堂食更高,折扣一天天锐减,点外卖越来越贵。
为了抵抗种种满减、活动,商家确实在提高价格。比如仲少峰就表示,现在店里最低的一份实惠套餐的价格也调整到了29.8元,毕竟“如果商家在外卖平台没有适当提高菜品价格,基本就是亏本在卖。”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来源/视觉中国
阿金也将外卖平台上的起送价设置为60元起送,才“勉强有了盈利。”
为了压降成本,也有商家在减少分量。“同款套餐,店里会比外卖分量多大概200g。”阿金表示,为了换取曝光,他在外卖平台挂上了一款售价19.9元的套餐,开通了神券和膨胀红包、会员红包的满减,“满减后一单到手只有3元多,没办法只好减少分量。
“不少主做米饭和面条套餐的餐饮店,基本都是到店份量更多。”欧力旋补充道
料理包的泛滥也一定程度上源于成本与利润的角力。“举个例子,有的商家以前出餐,购买新鲜食材,用好油、好料,成本要10元,做外卖就要将成本降到5元才能保证利润。”欧力旋告诉燃次元,很多专做外卖的档口,不仅无法保证食品卫生,甚至店内没有厨师,全靠购买料理包,不到5元的料理包用微波炉加热后,就包装成20几元的套餐出售。
“但这样的店面反而由于无需厨师,出餐快、价格还低,外卖每天爆单。”这类外卖档口租金低,不需多余的人力成本,利润率极高,相较而言,欧力旋的外卖营收却愈发惨淡,“去年一年外卖营业额七八万元,利润不够两万元,今年外卖做到现在,还在亏本。”
但无论如何,现在说逃离外卖平台,都不太实际。
尤其是现状之下。今年4月,仲少峰在外卖平台上架了最低24.8元一份的盒饭套餐,而以前,仲少峰的店铺只做盈利较高的烤鸭套餐。
“当时虽然北京恢复了堂食,但要求控制餐厅就餐人员在50-70%左右。我们也通过各个新老本地生活平台推出了便宜的堂食薅羊毛套餐,但还是有点力不从心,在巨大的房租和人员压力下,外卖带来的流量不可或缺。”仲少峰解释。
但对于商家来说,层层活动已经不是重点,因为“做不做外卖,也许是生死问题。”
如今,虽然已经11月,但仲少峰的店铺流量仍不理想,此前每天通过摆摊的3000元收入也“告吹”,因此,“满减活动我都会参与。”仲少峰表示,由于参加满减总会有流量支持,能带来线上交易的转化,因此外卖利润虽然微薄,“但起码让店里的员工有活可干。”
某泰餐店的老板亦告诉燃次元,虽然平时店里经常爆满,但最近店面所在的区域又开始限制堂食,暂停堂食不仅容易造成食材的浪费,还容易让中小商家面临“无收入”的窘境,此时外卖无疑成了“救命稻草”,虽然参与满减后,一单少的挣三五元,多的挣十元,但“总比没有强”。
对于餐饮业来说,当下仍充满挑战。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注销、吊销的餐饮企业量达84万家,同比增长6.74%。
线上成为一个没办法的选择。美团研究院《2022新餐饮行业研究报告》也显示,疫情后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迅速扩大,截止2021年底,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经超过5亿人,网民渗透率迅速提升至52.7%。
即使收入微薄,并面临着亏损的风险,仲少峰仍在外卖平台上坚持着。而试图经营其他渠道的欧力旋和阿金也无法彻底离开外卖。
欧力旋直言,虽然外卖满减短时间内难以放弃,“但打消靠外卖赚钱的想法,将产品做好,留住顾客最重要。”
这或许是一场无法停止的角力,平台、商家、消费者互相需要,但又都在力图寻求最优解。只是很明显,不可能每一方都得到最优解。
参考资料:
《2022新餐饮行业研究报告》,来源:美团研究院。
*题图及部分内文配图来源于视觉中国。
*文中欧力旋、阿金为化名。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