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个别廉价航空公司外,各大航空公司之前一直试图通过舌尖上的飞行来俘获客户。(ICphoto/图)
全文共4705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2019年5月以来民航发生多起飞机颠簸伤人事件。上述事件均发生在飞机爬升和降落过程中,一些乘务员仍在收拾餐食垃圾,进行客舱服务。当飞机颠簸时,未系安全带的乘务员受到不同程度伤害,有的甚至骨折。
“民航局的人会过来检查,要是发现乘务员在这50分钟期间还在提供与安全无关的服务,就可能受到包括停飞在内的各种处罚。”
民航局正在修订《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拟删除关于空中餐食的相关规定,各个航空公司可根据市场需求自行决定是否在航班上提供餐食服务。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 | 南方周末记者 黄思卓
南方周末实习生 嵇亦琳
责任编辑 | 曹海东
一小份简单的虾仁蛋炒饭,没有配菜和水果,周女士的美味早餐梦就这么落空了。
2019年8月20日早晨六点多,饥肠辘辘的周女士匆匆赶往首都机场,计划乘坐海南航空HU7805航班从北京飞往广州。本以为起飞不久后就可以享用一顿美味早餐,可等到将近十一点才拿到餐盒,“飞机都快准备降落了”。
据周女士回忆,除了主食和饮料之外,每个乘客还分到一个餐包,“这就是1635元机票包含的全部餐食”。
与这份缩水的飞机餐不同的是,海南航空官网描述的经济舱餐食却是,即使3小时左右的短程航班,乘客可享受到“全套精致的餐饮服务”,包括主菜、沙拉以及各式甜品或水果等。
事实上,除个别廉价航空公司外,中国各大航空公司一直试图通过舌尖上的飞行来俘获客户,甚至推出具有地方风味、“家乡味道”、节日特点的机上餐食。
不过,2019年夏天以来,包括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以下简称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等多家民航企业都对空中餐食和服务时间进行了调整,空中餐食开始“缩水”。
2019年9月9日民航局新闻发布会上,民航局综合司副司长顾晓红表示,由于短途航线空中飞行时间较短,乘务人员难以在有限时间内为旅客提供正餐,航空公司出于保护旅客与乘务人员人身安全的考虑,“在短途航线上取消或简化了餐食服务”。
不过,网友并不买账,纷纷吐槽:“两个多小时的飞行时间,就给了我两包零食和一瓶水”。目前,新浪微博有关飞机餐“缩水”的话题已累计超过一千万阅读量。
1
短程航班餐食难丰盛
飞机餐确实没有以前丰盛了。
2019年8月19日,国航在官网发布《关于部分航线客舱服务调整的公告》称,取消餐前饮料服务,将餐饮服务程序统一调整为:发放餐食、饮料、收餐,而头等舱、公务舱的餐食也调整为一次性全部提供。
同时,国航还规定,实际飞行时间在70分钟以内的航班,只配备小瓶瓶装饮料,放置在座椅物品袋内,乘务员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或在旅客登机时直接发放无需回收的简餐,或由旅客自取餐食。飞行时长为70分钟至120分钟的航班,如果乘务员预计在着陆前40分钟无法完成餐食发放与回收的,餐食种类将减为一种,或提供使用无需回收的餐食。
东方航空一位乘务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大约从2019年9月1日开始,东航对短程航班都缩减了餐食服务,如果是四五十分钟的航班,乘务员可能会一直坐在座位上,无法进行服务,即使飞行时间恰好在饭点的航班也不例外。
以京沪航班为例,京沪线的航班实际飞行时间在90分钟至100分钟左右,减去民航局规定的不能提供餐食服务的50分钟时间,客舱机组人员需要在剩下的四五十分钟内完成为两百位左右的乘客发餐、发水和回收的流程,时间非常紧张。
经南方航空的一位乘务人员确认,南方航空的最新要求是,对70分钟以内的所有航班,“无空中餐饮服务流程”,只在登机口发放小瓶矿泉水、果仁或纸袋餐。对70分钟至120分钟以内的航班,南方航空经济舱取消餐前饮料,整个流程缩短为“餐食+饮料+回收”,公务舱和头等舱餐食也用“一盘托”的方式一次性提供。
深圳航空负责媒体联系的一位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他们一直按照民航局的相关规定,在起飞后20分钟和落地前30分钟,客舱工作人员不进行和安全职责无关的工作,因此最近基本上没有对餐食服务进行调整。
短程航班飞机餐“缩水”,是否中国民航企业独有?
阿联酋航空、卡塔尔航空等国际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们最近均没有对于空中餐食服务做出较大的调整,“要调整也是越做越好”。
至于短程航班是否提供餐食服务,美国联合航空公司负责媒体联系的人士表示,从2019年7月1日开始,即使航程再短的美国境内航班,不论何时起飞,美国联合航空都会给乘客提供三种不同的精品小吃进行选择。
不过,新加坡航空工作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坦言,尽管新加坡航空作为全服务航空公司几乎所有航班都备有餐食,但对于两小时以内的短程航班,的确服务时间非常紧张,餐食或有缩减。
2
关键五十分钟,颠簸受伤事件多发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此次国内民航空中餐食和服务时间调整,与2019年5月以来发生的多起飞机颠簸伤人事件直接相关。
多位民航客舱机组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上述飞机颠簸伤人事件,均发生在飞机爬升和降落过程中,一些乘务员仍在收拾餐食垃圾,进行客舱服务。当飞机颠簸时,未系安全带的乘务员受到不同程度伤害,有的甚至骨折。
这也得到了官方确认。2019年7月11日,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召开客舱安全管理降低颠簸伤人风险工作会,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局长辛天河指出,客舱安全不仅包括旅客安全,同时也包括乘务组的自身安全,要严格落实规章制度,避免颠簸伤人事件再次发生。
半个多月之后,2019年8月1日,民航局召开的全行业航空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民航局副局长李健指出,一些飞机安全事件是民航客舱工作流程不完善、96号文件执行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
因此,他在上述会议上提出“四个最”——全行业要以最强担当压实安全责任,以最高标准防范安全风险,以最严要求实施安全监管,以最实措施确保民航安全平稳可控。
96号文件全称为《关于加强客舱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由民航局颁发于2012年10月16日。该文件规定,在飞机起飞后20分钟和落地前30分钟期间,客舱乘务员不得从事与客舱安全无关的工作。
96号文件是民航企业灯塔式的客舱安全指导文件,关系着每一位乘务员安危。但是,很多乘客不知道这个安全规定,抱怨在这五十分钟时间里得不到服务。
之所以这50分钟不允许进行客舱服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张明副教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主要原因是飞机在爬升和下降的过程中,机体呈倾斜状态,本来就不宜进行饮料倾倒和推车服务,同时,飞机在这50分钟时间里面容易受到气流影响发生颠簸,机上人员应系好安全带防止意外发生。
国内一家航空公司的机组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追求服务质量、降低客户投诉等KPI指标面前,某些民航企业和机组人员并没有严格落实上述文件要求和遵守相关规范流程,占用这关键的50分钟来服务乘客,实现最大经济效益,间接导致了多起乘务员受伤事件。
国际航空公司也出现过类似乘务员颠簸受伤事件。2014年,日本航空公司某航班上,乘务员因在飞机下降时还在后舱收拾食物,没有系安全带坐好,导致七名乘务员受伤。
“南航对于每种颠簸都有处置预案,现在遇见中度及中度以上的颠簸我们就要停止服务。”南方航空一位乘务人员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乘务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其所在的航空公司近期多次强调96号文件并调整了空中餐食服务。“而且民航局的人会过来检查,要是发现乘务员在这50分钟期间还在提供与安全无关的服务,就可能受到包括停飞在内的各种处罚。”
官方称,航空公司出于保护旅客与乘务人员人身安全的考虑,“在短途航线上取消或简化了餐食服务”。 (IC photo/图)
3
民航局拟删除空中餐食条款
事实上,针对民航企业是否在航班上提供餐食服务,之前就有人大代表提出过相关建议。
2019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曾表示,1996年规定的承运人应提供饮料或餐食的条款,并没有明确承运人应是有偿还是无偿向旅客提供饮料或餐食。
1996年2月28日,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公布的《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提到,空中飞行过程中,承运人应根据飞行时间向旅客提供饮料或餐食。
朱列玉等代表建议,国内民航机票可分为含餐和不含餐两种,“更好地迎合旅客的真实需求,降低不必要的成本负担”。
2019年7月1日,民航局在官网回应朱列玉等代表建议时表示,目前民航局正在修订《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拟删除关于空中餐食的相关规定,各个航空公司可根据市场需求自行决定是否在航班上提供餐食服务。
空中餐食条款是去是留?2019年9月9日民航局新闻发布会上,民航局综合司副司长顾晓红表示,《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征求意见稿)中已经不涉及空中餐食服务的相关条款,主要目的是便于航空公司根据多等级票价水平,在细化丰富产品方面有更大自主性,旅客可根据自己需求选择不同餐食服务的航班。
在民航行业资深分析师王疆民看来,即使将来航空公司不再无偿提供空中餐食服务,飞机票价也不见得会便宜一些,因为机票是按照市场供需关系变化而变化的竞争市场,票价涨跌受到具体航线、所在城市、淡旺季等多方面的影响。
其实,一些专做廉价航空的公司早已取消免费餐食服务。
2005年4月,来自马来西亚的亚洲航空(AirAsia)成为首家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低成本国际航空公司,其出售的每一张机票显示的都是不含餐食的价格。亚洲航空的媒体联系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亚航的飞机餐食价格从人民币10元到30元不等,如果乘客想要在机上用餐,需要额外支付。
同样,从开航伊始,春秋航空就不提供经济舱免费餐食服务。2019年9月9日,春秋航空的客服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如果乘客愿意支付飞机餐的费用,飞机上也准备了相应的餐食,一份飞机餐价格大约是三四十元。
4
调整飞机餐无法完全控制成本
对于多家民航企业进行客舱餐食服务调整,严格控制空中服务时间,公众普遍认为民航企业的意图是想借着飞行安全的名义缩减餐食开支,降低营业成本。
但是,一位在航空公司从业十多年的高管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和其他大项支出相比,民航企业的餐食成本微乎其微,消费者对此又极其敏感,民航企业没有理由逆势而为,故意缩减餐食开支。
海南航空专门负责餐食的工作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航空食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航空配餐企业生产的航空餐食,另一类是外购的开袋即食食品。“乘客们能看到的只是端上来的餐食,看不到的是航空公司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
上述航空公司高管表示,相对于降低成本,航空公司或许更看重部分航线取消餐食供应后运营效率的提升,比如过站时间缩短,服务流程简化等。
南方周末记者查阅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2014年至2018年财报时发现,三大航空公司在航空餐饮方面的投入其实在逐年增加,占总成本的比例大约是4%以内。航班的燃油成本、飞机及运输服务费用、人员薪酬福利开支的成本总额和占据营业总成本的比例都远在餐食支出之上。
当然,民航企业的压力一直存在。民航局在2019年5月8日发布的《2018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全国航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30.2亿元,利润总额却只占营收的4%左右,利润总额比起2017年来,减少了160.4亿元。为此,民航局多次号召民航企业加强成本管控。
对于调整餐食服务,在张明看来,航空公司可以考虑提供差异化的含餐或不含餐机票供乘客选择,也可以在飞机起飞前就将餐食发给乘客,但不应该通过降低餐食的质量来缩减成本,否则乘客是有理由进行投诉的。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直属研究机构)国际所所长杨劲松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航空公司的首要职责是保障乘客和乘务人员的安全,在餐食服务方面也有经营自主权。由于中国境内的航班一般都是三小时以内的短程航班,餐食服务的调整会影响到很大一部分出行人群。随着乘客的权利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航空公司应注意及时回应民众关切,重视提高服务水平,“不能光靠说明规定就指望获得乘客的理解”。
餐店现场。 潘旭临 摄
中新网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 潘旭临)继北京首家人工智能公园亮相之后,又一家无厨师智能快餐店日前在北京东单北大街正式开张纳客。客人进店后通过电子点餐机选好菜品并进行电子支付,再等候几分钟后,由智能炒菜机烹制的菜肴就能出炉。
这家有100多平米的门店,进门是两台电子点餐机,店面尽头靠墙摆放着7台类似冰箱的机器,所有的菜品都是从这种智能炒菜机里制做出来。菜品原料都通过安全可靠的供应链集中加工生产,全程冷链配送到门店,保证了食品安全。
快餐店现场 潘旭临 摄
在智能时代,厨房里的科技革命不仅无明火、无油烟,而且环保健康。据了解,由咔哥智能厨房设计这套制作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餐食的制作流程,餐厅里不仅不需要厨师、收银员,而且配菜在中央厨房里就可搞定。对于工作节奏快、时间金贵的京城白领来说,这种“即点即拿”的就餐体验,实现了科技赋能生活的美好故事。同时,亲民的价格也是该快餐厅的亮点。而针对一些不太习惯电子消费的年长客户,餐厅里还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帮助提供点餐、现金或刷卡服务。
记者了解到,通过诸多知名烹饪大师联合电脑系统工程师组成的菜谱研发团队,目前该快餐店已实现宫保鸡丁、鱼香肉丝、手撕包菜、麻婆豆腐等85个菜品标准化生产。只需编程操作,便可重现厨师们的高超手艺。同时,还可实现个人口味的特殊定制,满足了消费者多元的个性化需求。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烹饪习惯是爆炒,而爆炒带来的油烟成为传统厨房的痛点。咔哥智能厨房的智能炒菜设备通过自洁系统,实现油烟净化,带来无烟厨房体验。此外,为了保证食用安全,咔哥智能厨房采取比普通餐厅更为严格的卫生标准,智能炒菜设备除了自动完成内部清洁,还定时进行人工检测,保证安全。
一般而言,传统的餐饮行业一直都饱受着"三高"的苦恼---即人力成本过高、租金过高、原材料价格高。而采取智能经营模式后,就可以帮餐厅节约人力成本、提升管理业绩。因此越来越多的餐饮老板也在这一领域积极尝试。
快餐店现场 潘旭临 摄
创办咔哥智能厨房的咔哥智能厨房餐饮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爱民对记者表示,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多,带来了餐饮业全新的运营模式。为了将人工智能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相结合,开办这家智能快餐店既可满足和提升百姓的需求和生活品质,也能创造新的盈利空间。(完)
9.9元5片的牛排,适合2-3岁的孩子吃吗?近期,重庆一家早教托管机构的采购单引发了家长们的强烈不满。
据部分家长向上游新闻反映,他们的孩子在重庆南岸区弹子石一家早教机构托管,每个月交纳500元(每天3顿饭,2顿加餐)餐食费用。然而家长近期发现,该机构采购19.9元5片的牛排、5.9元12个的奶黄包等食品给孩子吃。家长们怀疑近期孩子出现肠胃不适等原因,都与在早教机构食用的餐食有关。上游新闻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了解。
家长:清单上9个孩子一周食材仅花80元
6月8日,上游新闻记者接到多位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在位于南岸区弹子石一家名为“小脚印儿童成长中心早教托育”的机构进行托育。近期,他们声称发现该机构给孩子们的餐食有问题。
家长林女士(化名)介绍说,一位知情者告诉他们,托管机构给孩子们吃得“太差”,让他们去反映一下。随即,几位家长便找到托管机构,要求他们出示了近期的食品采购清单,并现场拍摄了部分内容。
家长在机构现场拍到的牛排
林女士称,家长们看到的采购清单上的食材,大多是在某平台上购买的廉价食品,例如19.9元5块的牛排,5.9元12个的奶黄包等等。甚至早餐给孩子们喝的也并非牛奶,而是某品牌的QQ奶。他们认为,这些食物并不适合孩子吃。有家长称,近期孩子已经出现过拉肚子等情况,怀疑也和长期吃这样的食品有关。
家长拍摄的疑似采购列表
家长们向记者出示了翻拍的疑似该机构在某网络平台上的采购清单,清单上包括19.9元一包400克共5片的牛排,5.99元12只的奶黄包,以及某品牌QQ星儿童成长牛奶等。
“也许大家觉得每个月500元餐食费并不高,但可以看看其他机构差不多的餐食费用吃的是什么。”林女士称,自己是二孩的母亲,大孩子在另一家幼儿机构就读,每个月餐食费用是480元。孩子的早餐是有机牛奶、八宝粥、五香鹌鹑蛋和红糖馒头,水果是红心火龙果。午饭有清蒸鲈鱼,杂菇烩鸭腿等,晚餐有糖醋里脊,芸豆猪蹄汤等。
对比“小脚印儿童成长中心早教托育”,虽然菜单上写着牛奶,但实际上是QQ奶。晚餐写的是咖喱土豆鸡肉饭,但实际一共9个孩子的饭,只用了9块多钱两只鸡翅做食材。对这种所谓的咖喱鸡肉饭,家长们称有照片为证。
孩子吃的咖喱鸡肉饭 视频截图
林女士表示,从机构的购物清单上看,一次采购总价80多元,是孩子一周餐食的量。算上其他餐饮成本,家长粗略计算,每人每个月的餐费成本总投入200多元。并且,他们还从工作人员那里得知,采购的这些食材除了给9个孩子吃以外,还包括老师的餐食。
机构承认无相关资质,已停止提供餐食
6月9日,上游新闻记者前往“小脚印”了解情况,店内一位彭姓工作人员接受了记者采访。
该工作人员表示,关于家长们对餐饮费用上提出的质疑,因为她并不负责相关的工作,所以无法给予回复。但她没有否认家长们拍摄了部分采购清单,其中包括价格较低的牛排等食材。
对于老师们吃饭也用孩子们的餐饮费用,她表示,自己包括在场的几位老师,都没有吃过任何给孩子准备的餐食。
她表示,事情发生后机构和家长们进行了积极的沟通,但有部分家长提出的要求他们无法认可。如有家长提出孩子出现腹泻、便秘的症状,且表示孩子已经“停止生长”,要求机构负责孩子的检查费用,若检查结果孩子有任何不良结果,双方再协商解决。这样的要求,机构无法接受。
另一方面,他们和家长协商过早餐的问题,机构已同意按照家长的要求给孩子提供鲜牛奶、糕点。家长们还要求机构餐厨人员自制糕点,但餐厨人员并不会制作白案,所以才出现了分歧。她称:“这因为是沟通上的问题,如果是购买新鲜的糕点,我们是可以接受的。”
对此,家长张女士表示:“该机构根本不具备给孩子提供餐食的资质。”她将此事反映到了南岸区卫健委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告诉她,该机构并没有办理“托育机构小型食堂经营许可证”,所以他们是没有资质给孩子提供提供餐食的。
张女士提供了一份与卫健委工作人员的录音,工作人员表示,只要符合相关要求,机构是可以申请办理资质的,但该机构并没有申请办理。他们在检查该机构的过程中,对方一直声称没提供餐食。
记者随后致电南岸区卫健委进行了咨询。卫健委工作人员表示,相关证照的主管部门为市场监管局,机构需要经过严格审核,符合所有条件拿到相关证照之后,再在卫健委进行备案,但据他们了解,该机构目前不具备备案条件。
对此,记者也向“小脚印”彭姓工作人员进行了询问,工作人员承认他们没有相关资质,但表示目前他们虽然还有少量托管的孩子,但已经没有提供餐食,并表示餐饮成本是机构经营的内部资料,不方便透露。
据了解,目前多位家长已经退出该托育机构。
上游新闻记者 彭光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