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餐厅母公司绿茶集团日前在港交所官网披露招股书,拟赴港上市。绿茶餐厅10年前就被称为网红餐厅,如今被业内认为是在下坡路阶段开启了上市之路。
招股书显示,截至目前绿茶餐厅有185家,扩张门店成为关键词。招股书中在未来计划及所得款用途中提到,将用于在2021年至2024年开设约340间餐厅等,其中2021年计划开设门店约60家。
然而,2020年营收下降近10%、翻台率连续走低、知识产权被列入上市风险因素等,或让绿茶餐厅面临重重压力。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从2008年开设首家门店至2018年,11年里开设的门店总共仅为107家,而绿茶餐厅未来计划一年就要开到近百家,这是加速进阶还是走的一招险棋?
商业专家赖阳认为,如今商场和购物中心从以传统百货为核心向以时尚餐饮等为核心转型。新兴餐饮品牌越来越多,绿茶餐厅如果不能持续被消费者认可,就会被其他品牌所取代,所以绿茶餐厅想要完成拓店计划并不容易。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则表示,餐饮集团不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开店扩张计划,是盲目的行为,“想用上市来扩张,突破发展瓶颈,只能算是一种自我催眠。”
图/招股书截图
翻台率3年连续走低
绿茶集团今年3月29日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公司从2018年的13.12亿元增长32.4%至2019年的17.37亿元。受疫情影响,2020年营收同比减少9.6%,至15.7亿元。2018年至2020年年内利润分别为4440.1万元、1.06亿元、-5526.2万元。
绿茶餐厅源自王勤松、路研夫妇在2004年创立的绿茶国际青年旅舍。据招股书显示,2008年,绿茶集团在浙江省杭州市成立第一间绿茶餐厅。王勤松于2008年10月至2016年12月任杭州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西藏绿茶餐饮的前身)总经理。2016年,西藏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王勤松先后担任董事会主席、行政总裁。此外,天眼查显示,杭州绿茶餐饮与西藏绿茶餐饮的法定代表人均为王勤松。
“平价”是绿茶餐厅的标签,也成其引流利器。数据显示,绿茶餐厅2020年每名顾客的平均消费61.3元。不过,绿茶餐厅3年翻台率持续走低,从2018年的3.48次/日下降至2019年的3.34次/日,2020年下降至2.62次/日。
图/招股书截图
4月7日晚9时,北京王府井商圈的绿茶餐厅银泰店,扫码点餐的热销榜显示排名靠前的是面包诱惑、绿茶烤鸡、绿茶葱香烤肉、江南绿茶饼等,均不是新菜品。“几年前这几样菜就是热销主打,可见绿茶推出新菜品的认可度或许还欠火候。”一位正就餐的消费者说。
“上次去绿茶消费还是近一年前,平价餐厅选择性多,加之绿茶餐厅的菜品更新不算丰富,口味也较一般,就会被遗忘。”多位消费者表示对绿茶餐厅的印象停留在朋友圈打卡慕名就餐。“网红餐厅越来越多,新鲜劲过去了,就失去了兴趣。”大众点评显示消费者对绿茶餐厅评价多为四颗星(满分五颗星),口味评价在4.2分、4.3分左右(满分5分)。
事实上,绿茶餐厅面临客户流失的情况。据招股书,绿茶餐厅每家门店平均每日餐厅销售额出现连续3年下滑。比如下滑最为明显的广东省,从2018年的5.13万元降至2019年的4万元,再降至2020年的2.6万元。每家餐厅每日平均招待顾客的数据也出现连续3年下滑,其中广东省从2018年的1127人下降至2019年的811人,再降至2020年的513人;华北地区从2018年的807人下降至2019年的661人,再降至2020年的410人。
此外,餐厅层面的经营利润率2018年至2020年分别为10.4%、11.7%、4.9%。2020年下滑明显。由于2019年大幅拓展门店,且在开设餐厅的地区又新开设餐厅,致使华东等部分区域的同店销售额小幅下降。
计划向交通枢纽、低线城市加速扩张
截至目前,绿茶餐厅共185家。从开店速度看,2019年系门店扩张的高峰,一年新开餐厅60家,2018年和2020年新开餐厅数量分别为34家和23家。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因业绩或续租原因,绿茶餐厅分别关闭4家、4家及6家餐厅。
招股书显示,绿茶餐厅计划2021年开设60家左右新餐厅,2022年及2023年每年开设80家至100家新餐厅。主要交通枢纽、低线城市等将成为其门店拓展的方向之一,“高性价比模式让我们在向下线城市扩展时有竞争优势”。
此外,门店拓展将按一线城市开设面积较小的餐厅、低线城市开设面积较大的餐厅策略。数据显示,用餐面积占地450平方米或以下的绿茶小型餐厅数占比由2018年的 21.5%增加至2019年的37.4%,2020年又增加至38.9%。2020年下半年,小型餐厅的翻台率为3.38,而大型餐厅的翻台率为3.03。
根据计划,绿茶餐厅未来新开门店数最高一年要接近百家。这个被认为处于走下坡路的初代网红餐厅品牌,如今选择上市扩张门店是加速成长,还是走一招自救险棋?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研究员、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品牌发展往往有突破期,当拥有可以快速扩张的能力时,快速复制起来的成本也会降低。对主要依靠商场或购物中心开店的绿茶餐厅,在商场转型时尚化,同时网红餐饮、特色餐饮品牌不断出现的背景下,完成拓店计划并不容易。
“想用上市来扩张,突破发展瓶颈,只能算是一种自我催眠。”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对餐饮集团来说,不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开店扩张计划,都是盲目的行为,而过往经验也基本验证了这种盲目冲动的弊端。“为了提升投资者参与上市的兴致而打出大举扩张的旗号,并没有太多吸引力,港股餐饮股很多,对标企业才是对绿茶估值的重要参照物。”
不过,在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看来,绿茶选择上市是希望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加速发展,“我认为绿茶不是通过上市自救,尽管疫情下该公司出现业绩下降,但这些年是持续盈利的。”中式餐饮品牌仍有很大的市场预期,“如果能真的聚焦和发力,做到2000家预计也就10年左右的时间。”
知识产权成风险点
在推进上市事宜的同时,绿茶集团也因商标侵权纠纷被诉讼缠身。其招股书提道,“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我们于中国拥有19项待定商标申请。”同时称,“过去,我们曾发现若干第三方未经本公司授权在我们尚无业务据点的城市使用或模仿我们的商标或商号名称经营餐厅。”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据天眼查,杭州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曾因商标权纠纷而起诉他人或公司的记录有13条,起诉对象涉及合肥市包河区绿茶餐厅、内蒙古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
其中,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一份2017年3月的判决书显示,杭州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诉内蒙古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三被告,要求停止侵犯“绿茶”“绿茶餐厅GREENTEA”商标专用权及不正当竞争行为。被告则认为,第10883640号(“绿茶 餐厅GREEN TEA”)和第12658471号(“绿茶餐厅GREENTEA”)商标均处于“无效宣告评审实审裁文发文”状态,商标专用权待定,有可能会被确认无效。
法院审理认为,杭州绿茶餐饮是第10883640号(“绿茶 餐厅GREEN TEA”)、第12658471号(“绿茶餐厅GREENTEA”)及第15275989号(“绿茶”)注册商标的商标专用权人,且上述商标均处于有效期内,有权禁止他人的侵权行为。对被告提出的上述商标处于“效力待定”状态,法院认为无证据证明商标被商标局宣告无效,不予采纳。
随后,内蒙古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进行了反诉。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2017年11月27日判定维持一审判决中的前3项,要求内蒙古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内蒙古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第一分公司立即停止侵犯杭州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享有的第10883640号、第12658471号、第15275989号注册商标专用权,停止使用“麦田绿茶”、“鑫绿茶”标识等。
对此,4月10日,新京报记者查询中国商标网看到,第10883640号(“绿茶 餐厅GREEN TEA”)、第12658471号(“绿茶餐厅GREENTEA”)、第15275989号(“绿茶”),目前仍显示“撤销/无效宣告申请审查中”。这些商标均由西藏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申请。天眼查显示,西藏绿茶餐饮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王勤松正是绿茶餐厅的创始人。
商标网同时显示,西藏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2018年申请、注册公告日期为2020年2月的第30679284号(“绿茶”)显示为“注册”,国际分类为“43”,为餐馆、酒店住宿服务、餐厅、流动饮食供应等范围。
此外,2020年9月,杭州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召开发布会,宣布向全国30多家“山寨”绿茶餐厅及餐厅场地提供方提出诉讼。
有分析认为,公司长期对知识产权保护重视不够,引发商标侵权纠纷的诉讼,会为公司发展与扩张埋下重大隐患。沈萌表示,诉讼只要如实完整披露,不会影响港股上市,但这些潜在诉讼风险可能对未来的业绩稳定性产生极大不确定性。
同时,绿茶集团在招股书的风险因素中也提道,“过去发现若干第三方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或模仿我们的商标或商号,在我们未有经营的城市经营餐厅。我们已提出诉讼以制止这些侵权行为。但是不能保证将来不会发生类似性质的重大事件。”“我们或无法充分保障知识产权,这会损害我们品牌的价值及对我们的业务及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在绿茶集团披露的招股书中还提到了食品安全风险因素。2020年8月,网络流传的视频中指出绿茶餐厅河北石家庄桥西万象城店后厨工作人员食用即将端给客人的菜品,且徒手抓食、用筷子翻拣夹食。绿茶餐厅回应称,经调取后厨相关监控录像核实未发现视频中问题。
今年2月15日,西藏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发布一则事件说明,绿茶餐厅瑞安分店在正月初一新旧餐具更换时,存在个别服务员操作不当引起卫生隐患的问题。
绿茶集团披露的招股书风险提示中指出,如未能检测到有缺陷的食品供应品、卫生或清洁标准不佳等都可能对餐厅上桌的食品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这可能导致责任索赔、投诉或相关负面宣传,并可能导致主管部门对其进行处罚或法院判赔。
或培育新品牌遇挫
绿茶餐厅招股书提到其在休闲中式餐饮里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市占率为0.5%。与前三名相比,绿茶的门店数量还有不小差距。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排名第一的为1988年成立的西北菜品牌,餐厅总数为372家,2020年收入约55亿元,市场占比1.6%;第二是成立于2013年的徽菜品牌,餐厅数量283家,2020年总收入25亿元,市场占比0.7%。第三为2015年创立的上市餐厅品牌,主打酸菜鱼,拥有233家餐厅,2020年总收入约20亿元,市场占比为0.6%。
有分析猜测,上述前三名企业可能是西贝、小菜园餐厅、九毛九旗下的太二酸菜鱼。西贝、九毛九等已尝试拓展多个品牌,西贝曾推出西贝燕麦工坊、西贝超级肉夹馍、西贝酸奶屋、弓长张和贾国龙功夫菜等,九毛九旗下有九毛九、太二酸菜鱼、怂冷串锅锅、2颗鸡蛋煎饼等。
绿茶方面是否尝试过多品牌发展?据天眼查,绿茶餐厅联合创始人王勤松名下有一家西藏关东造餐饮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5月11日。新京报记者在大众点评搜索“关东造”,仅显示位于杭州有一家门店,且已“暂停营业。”
“关东造”是否为绿茶餐厅旗下品牌,未来绿茶集团是否会开拓更多品牌?4月7日至8日,新京报记者就此采访绿茶餐厅方面,相关工作人员回复称“目前公司对外的所有信息都需要以交易所网站披露为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进一步回复。
数据显示,休闲中式餐饮市场在2024年有望达5711亿元。在赖阳看来,小型就餐追求新鲜独特,随着品牌竞争激烈,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会降低。对于计划上市的绿茶来说,寻求扩张既要升级调整菜品,也有必要考虑多品牌发展。“人的口味需求变化往往有时代性,这种变化需要多品牌发展支撑,也许本来是辅助品牌会上升成为主流品牌,不同品牌的生命周期不同,这种调整不会影响整个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风险。”
不过,文志宏认为,多品牌虽有助于分散经营风险,但也意味着更大的消耗和资源投入,不利于企业聚焦。“绿茶餐厅达到足够规模后可以考虑尝试多品牌,现阶段搞多品牌反而会让它走偏。”
新京报记者 秦胜南
编辑 王琳 校对 李铭
< class="pgc-img">>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灵灵
< class="pgc-img">>6 月 19 日,绿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绿茶集团 ")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
这已经不是绿茶餐厅首次冲刺上市。早在这之前,绿茶餐厅已多次递交招股书,均未如愿上市。
如今,继续重启IPO之路,绿茶餐厅能迎来理想结果吗?
01 绿茶餐厅,何以在“美食荒漠”中突围?
杭州被认为是“美食荒漠”这件事,似乎已成为公开的秘密。这一词条,甚至多次造访微博热搜。
< class="pgc-img">>然而,绿茶餐厅正是诞生自美食荒漠杭州。
绿茶餐厅的创始人王勤松和路长梅夫妇,曾于2004年在杭州西湖附近开设绿茶青年旅舍。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旅客相处后,他们发现,融合菜最适合大多数顾客。
于是,夫妻俩开始钻研融合菜,并推出烤鸡、火焰鸡等受顾客青睐的江浙地区特色融合菜品。2008年,他们在杭州西子湖畔开出第一家绿茶餐厅。
据了解,绿茶餐厅还采取“末尾淘汰制”,当期销售量最低的菜肴将被移除菜单。
菜品成为吸引顾客的重要原因,而平价与环境也共同成就了绿茶餐厅的发展。
王勤松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绿茶餐厅是收着“50元的人均”,花着“500万元的装修费用”。
绿茶餐厅将传统美学融入现代设计,打造多个主题空间,其中包括龙井船宴、春风秋月、水墨江南、万松书院、西湖盛宴。对于消费者而言,在美景围绕、氛围感十足的餐厅里用餐,无疑是一种享受,而这也成为绿茶餐厅的一大特色。
< class="pgc-img">>菜品可口、餐厅环境怡人,同时绿茶餐厅的整体价格趋于平价。报告期间,绿茶餐厅的客单价分别为60.5元、62.9元和61.8元。
凭借着菜品、平价、环境三大优势,绿茶餐厅成为了不少消费者心中的“网红餐厅”。
截至2024年6月11日,绿茶餐厅在全国共开设382家餐厅,覆盖国内所有一线城市、15个新一线城市、30个二线城市以及79个三线及以下城市。
2021年-2023年,绿茶集团实现营收分别为22.93亿元、23.75亿元、35.89 亿元,对应的经调整利润分别为1.38亿元、2521.6万元、3.03亿元。
根据灼识咨询数据,2023年,在人均价格50元到100元的中国休闲中式餐厅品牌中,按餐厅数量排名,绿茶餐厅位于行业第三;按收入排名,绿茶餐厅位于行业第四,市占率为0.7%,行业前三分别为西贝莜面村、小菜园和太二,市占率分别为1.1%、0.9%和0.9%。
02 餐饮行业从“热”到“冷”,绿茶餐厅上市“未知数”
然而,“网红餐厅”的上市之路并不顺利。多次叩响港股大门,却未得以进入。从当下的情况来看,绿茶餐厅依然是在和机遇、挑战同行。
早在2013年,路长梅接受采访时就透露,绿茶的平均翻台率为6-8次,在大本营杭州更是高达12-14次。
2014年,王勤松曾提到,“一天翻台率4次是保本,最高是7次。4次应该是大众餐饮的一道门槛,如果达不到,那可能就要考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再来看绿茶餐厅当下的翻台率,“4次”的确达不到。招股书显示,2018-2023年,绿茶餐厅每天的翻台率分别为3.48次/天、3.34次/天、2.62次/天、3.32次/天、2.81次/天、3.30次/天。
高翻台率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但这并非绿茶餐厅一家的现象,而是行业整体的情况。
2018-2023年,太二的翻台率分别为4.9次/天、4.8次/天、3.8次/天、3.4次/天、3.5次/天、4.1次/天,也呈现一定幅度的下滑。
2021-2023年9月底,小菜园的同店翻台率分别为3.4次/天、2.9次/天和3.4次/天,相对绿茶餐厅并不具备明显优势。
这和餐饮行业当下的环境有较大关系。行业已经过了高速增长的热闹期,逐渐趋于冷静。
《2024年餐饮企业发展报告》提到,2023年,受诸多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餐饮业投融资整体热度呈下降趋势。
这一年,餐饮披露投融资事件125起,较2022年的156起减少约两成。同时,从已披露的融资金额来看,2023年中国餐饮业披露的总金额处于近5年的低位,接近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
据羊城晚报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有十来家餐饮相关企业已启动上市进程或正在寻求上市机会。预上市餐企“排队”途中多数卡壳,部分排队企业申报材料甚至多次失效。可见,餐企抢滩上市“遇冷”,情况并不乐观。
但行业并非没有机会了。整体来看,投资者更倾向于看好成熟企业。
上述报告指出,2023年中国餐饮业战略融资轮次的占比近10%,相较于2022年同期的4.95%有大幅度的提升,投资者对于布局成熟企业的意愿明显增强。
这就又回到绿茶餐厅本身的竞争力上了。
在餐饮行业中,绿茶餐厅称得上是一家成熟期餐饮企业,在资本市场具备不小的竞争力。但这还远远不够。“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仍然是绿茶餐厅接下来的重头戏。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及2023年,绿茶餐厅分别推出了178道、172道及168道新品。可惜的是,这些新品反响平平。
而随着各大餐饮品牌力推低价套餐、推动餐饮市场“平价化”,绿茶餐厅的“平价优势”也难逃冲击。原来的品牌利器,难免缩减优势。
招股书中,绿茶餐厅提到,此次IPO的募集金额,将用于“扩展餐厅网络、设立中央食材加工设施、升级信息技术系统及相关基础设施、补充运营资本”。
眼下,餐企上市挑战重重,如何让品牌持续更具核心竞争力,或是绿茶餐厅接下来的突围看点。
本质上,这是一个网红餐厅的“长红”问题——如何让优势换代与持续。
参考资料:
1、豹变:年入36亿,“初代网红”绿茶四战IPO
2、羊城晚报:餐饮企业上市大餐仍然不太容易吃 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相关企业面临多方面挑战
3、经济观察报:2024年餐饮企业发展报告:餐饮业投资趋向冷静谨慎,餐饮企业集体出海提速
*文章封面首图及配图,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若版权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平台将立即更正。
为绿茶品牌创新的「灵璧」新版本,本案餐厅设计依旧根植于东方传统体系,抛开场景复刻、还原古建等较直观简单的设计手法。而是观于物感于心,提取经典元素,在现代审美语境中重现「古宋」这一代表性的时代文化气质。
选取灵璧石作为此次餐饮空间设计的主意向元素,是因其质朴但品贵,风貌意趣与品牌特性不谋而合。同时将「水」「竹」等传统意向作为扁平元素置入其中白墙为载体,承接悬空山水。
相较以往的绿茶餐厅设计,本案更加追求整体空间的秩序建立。边界与分区依然存在,但在材质的使用与景观的搭建中,设计刻意减少了种类及重复率,以求空间的和谐统一,至简至真。
将多人餐桌置于空间的中心位置,通过搭建低矮隔断和景观的方式,与周围的星罗棋布的散座一起,形成众星攒月之势,既满足功能需求又使得整体空间分而不散。
灵璧石作为餐饮空间设计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载体,被运用于空间各处。或是作为个体,构成独立景观;或是在不同高度中悬置,组合成奇特群景。构建出整个空间的秩序与边界,并保持其流动性和韵律感。
文人气质的空间格外追求意境的深远,因空间所限,餐厅设计更加侧重小景的展现,力求在小景别中让食客感受到静默雅致。石与石,老树与新枝,都有着各自隐秘且含蓄的对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