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现场
>2024年27日在汇达总公司举办了年中总结及表彰会。此次会议旨在回顾上半年的工作成果,总结经验教训,并表彰在各自岗位上表现突出的员工和团队。
< class="pgc-img">邓州财务行业协会会长杨雪云主持会议
>会议在下午3点正式开始,由邓州财务行业协会会长、汇达事业副总、商学院院长杨雪云主持会议。杨总在致辞中强调、梳理了汇达事业各项目部在过去半年的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对未来的工作方向和目标进行了展望,对下一步的具体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同时对“汇达十年”新发展时期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进行了全面、深入、科学的规划。
< class="pgc-img">汇达事业副总、汇达财务负责人付兴分享
>汇达事业副总、汇达财务公司负责人付兴对财务公司的上年度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汇报和安排;根据“汇达十年”的历史节点,对汇达历程、汇达企业文化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分享。
< class="pgc-img">各事业部、部门、分公司汇报
>在总结报告环节,各项目事业部、各部门、分公司负责人分别总结了各单位上半年的工作和下一步的规划、目标和任务,详细回顾了上半年的业务发展、市场表现和团队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 class="pgc-img">优秀员工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
>随后杨总宣布了上半年度优秀员工名单,并有付总为优秀员工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获奖同志发表获奖感言,纷纷表示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位团队成员,他们将继续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此外,本次会议还安排了员工总结分享及会后文娱活动,旨在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最后杨总表示上半年尽管面临各种挑战,公司依然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并实现了各项工作的突破发展,这得益于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对所有员工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期待在下半年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汇达十年献礼。公司将继续秉承“汇聚人才,达企所愿”,承诺:通过不断自我革新,提升综合能力,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专业服务,不断追求卓越,为客户、学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通过活动,员工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相互了解和对企业文化的深入了解,加强了团队合作精神、战斗力和凝聚力。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汇达事业的团队精神和企业文化,也为下半年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源: 华龙网-重庆日报
< class="pgc-img">潼南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柠檬产业领军品牌——汇达柠檬出口柠檬果实分选线
>6月7日,潼南区重庆汇达柠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达柠檬”)展厅内,上百件柠檬产品琳琅满目,其中一款名为“青柠果汁”的产品尤其特别——这是汇达柠檬的爆款饮品,但产地却是在百公里之外的四川省达州市渠县。
“从2015年起,我们在四川渠县、安岳等地带动农户种植柠檬,并在当地建立了柠檬加工厂。”汇达柠檬副总经理徐小玲介绍。
潼南区是世界三大柠檬产地之一,柠檬种植面积达32万亩,年产量28万吨。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汇达柠檬为何在四川发展柠檬产业?一颗柠檬的背后,又有哪些双城故事?
■保价收购 带动川渝两地五万多农户增收
汇达柠檬在四川发展柠檬产业的故事,还得从2014年说起。
这一年,汇达柠檬建立了柠檬加工厂。在此之前,该企业已在潼南崇龛镇发展有1万亩柠檬种植基地,但优质未能实现优价。加工厂的建成,让这些柠檬“摇身一变”,成为了柠檬汁、护肤品等产品,身价倍增。
这让渠县安北乡南山村看到了脱贫的机遇。
2014年,南山村被确定为四川省级贫困村,全村590户2457人,有121户473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交通不便,产业薄弱,制约着该村的发展。
那年底,达州市税务局结对帮扶南山村,经过调研论证,决定帮助该村发展柠檬产业脱贫。于是,该局牵头组织当地乡村干部前往潼南,向汇达柠檬“取经”。
潼南小渡镇大土村村民江基友获知这一消息后,敏锐捕捉到商机。他找到汇达柠檬总经理代晓强,希望汇达柠檬在柠檬种植技术和销售方面提供支持。
“当时,我们的产品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正需要拓展柠檬鲜果收购渠道。”代晓强回忆。
双方一拍即合。2015年,江基友在南山村成立达州市江绿果农业有限公司,流转2200多亩土地打造柠檬种植基地。在汇达柠檬的技术指导下,江基友基地的柠檬经过4年时间培育,在2019年实现丰产。按照约定,汇达柠檬保价收购了基地内2000多吨柠檬鲜果。
南山村村民则通过土地流转和在柠檬种植基地务工,实现收入大幅增长,成功脱贫。
南山村五组村民陈选与老伴儿在江基友的基地务工,一年下来能有1.5万元左右的收入,再加上近1000元的土地流转费,成功脱贫摘帽。
尝到甜头的还有安岳县人和镇三学村的柠檬种植大户李光建。
李光建在三学村发展有1000多亩柠檬,因柠檬鲜果市场价格波动大,时常遭遇“烂市”。2019年,李光建寻求与汇达柠檬合作,基地出产的1000余吨柠檬鲜果,均以不错的价格全部卖给了汇达柠檬。
“目前,汇达柠檬仅在四川安岳县、渠县、遂宁以及潼南等地,就已带动了5万余户农户通过种植柠檬或在柠檬种植基地务工实现增收。”代晓强介绍,这些农户年户均增收在两万元以上。
■企业合作 将一颗柠檬“吃干榨净”
从2015年起,渠县相继在安北、渠南、中滩等乡镇发展柠檬种植基地两万余亩。每逢基地丰产,汇达柠檬便收购大量柠檬,每年要在川渝两地收购10万吨左右的柠檬鲜果。
与汇达柠檬一样,雪王农业、檬泰生物等企业也在川渝两地收购柠檬,为了让两地农户增收,这些企业均以保底价格收购。
虽然每年从川渝两地收购的柠檬数量巨大,但各企业通过合作,延伸产业链条,将一颗颗柠檬“吃干榨净”,加工成各类产品。
“柠檬全身是宝,能开发出多款产品。”徐小玲介绍,比如柠檬油能用于生产面膜、洗面奶等日化用品,柠檬汁可生产NFC(非浓缩还原汁)鲜榨果汁饮料,榨汁后的果肉可用于制作柠檬果酱及柠檬果糕,就连剩下的皮渣也能提取出膳食纤维和黄酮等用于开发柠檬食品类产品和保健品。
作为潼南另外一家柠檬精深加工企业,檬泰生物也有相似的业务。
“我们研发的柠檬六分离提取技术干湿法果胶生产线,是国内首套全部自主设计研发、制造的干湿一体柠檬生产线。”檬泰生物研发部相关负责人刘雁成介绍,该技术可将柠檬进行6次分离,依次提取不同成分,加工成不同产品。其中,柠檬果胶提取是该技术的亮点之一。
刘雁成说,这条生产线可年产柠檬果胶2000吨,将助力国内果胶市场摆脱依赖进口的现状。
企业间是否存在激烈竞争?徐小玲介绍,檬泰生物也是他们的客户之一,公司生产剩余的次果和果渣,被檬泰生物大量收购用于果胶的提取。
雪王农业与檬泰生物的合作则更为紧密。
蜜雪冰城在全球拥有3.7万余家门店,背后的原材料供应商正是旗下子公司雪王农业。
“2013年,‘冰鲜柠檬水’开始火爆,那时我们正在川渝两地大量收购柠檬。”雪王农业综合管理部部长肖丹丹介绍,2021年公司落户潼南后,工厂每天有300多吨优质果发往蜜雪冰城门店或专销超市,筛选出的次果则卖向檬泰生物。
“我们与雪王农业互为‘甲乙方’,对方筛选的次果,作为我们提取果胶的原材料,而这些果胶又为他们供货,作为冰淇淋的原材料。”檬泰生物副总裁崔洪源说。
■携手共建 打造千亿级柠檬优势产业集群
事实上,不仅是在种植、销售、加工方面,近年来川渝两地柠檬产业的合作面越来越广。
在潼南以及四川安岳等地,柠檬以尤力克品种为主,该品种香气浓,果汁多,却有一个致命的“天敌”——黄脉病。潼南区柏梓镇种植大户陈瑜就吃过黄脉病的苦头。
陈瑜流转了450亩土地种植尤力克,2017年在其柠檬园内发现有10余株柠檬树的叶面出现卷曲、泛黄的情况。不到一个星期,这种症状就扩散到200多株果树上。
“这些柠檬感染了黄脉病。”陈瑜说,感染了黄脉病的果树产量和品质会大幅下降。更严重的是黄脉病传播途径广,蚊虫叮咬、剪枝、嫁接等都会将病毒传播到其他健康的果树上。
为将这个病毒“连根拔起”,2018年底,重庆首个柠檬脱毒育苗中心在柏梓镇建成投产。通过两年的繁育,2020年柠檬脱毒育苗中心培育出首批脱毒柠檬种苗,从源头阻绝了黄脉病的发生。
“使用脱毒苗种出来的柠檬长势好,抗病性强,目前育苗中心每年可为重庆、四川乃至全国提供28万株柠檬脱毒种苗。”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力争到2025年,建成年产1亿株高标准、现代化的柠檬脱毒种苗繁育中心。
与此同时,川渝两地还成立多个柠檬产业联盟,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2021年,潼南区与四川省遂宁市、广安市、达州市、资阳市(安岳县),以及江津区、合川区、大足区、铜梁区等地,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柠檬产区联盟。川渝九地联合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柠檬产区联盟宣言》,携手打造千亿级柠檬优势产业集群。
此后,川渝两地相关部门及企业又成立了中国柠檬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潼南与四川资阳联合出台了《中国柠檬产区柠檬种植技术规范》,建立栽植密度、农药肥料使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环节规范技术标准。
去年,重庆与四川、海南、云南三省签订了中国柠檬产业科技创新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千亿级柠檬产业科创集群,联合成立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中国柠檬产业链统一标准,共同打造中国柠檬科技研发平台和技术集成平台。
“行业内曾经发生过柠檬农残超标出口被拒的事情,川渝两地柠檬种植统一管理之后,无论产品上市还是出口都更有竞争力。”徐小玲说。
据了解,到2025年,川渝两地将力争在潼南、大足、资阳、遂宁等柠檬产业核心区建成高标准农田、高标准柠檬生产基地100万亩,并聚焦柠檬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柠檬全产业链建设,打造“全国第一、国际领先”的中国柠檬产业集群。
新公布的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前7个月,我国东部、中西部、东北地区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特点,实现外贸全面增长。其中,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组织和运营中心,重庆正在将这条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物流通道,努力发展成一个链接大城市、大农村以及大库区的新经济走廊。那么,重庆是如何利用西部陆海新通道赋能自己的特色产业优化升级,走得更远更稳的呢?
这批7月刚刚抵达重庆果园港的铬矿来自南非,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铬矿被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和耐火材料等行业。重庆是制造业重镇,对铬矿的需求量比较大,长期以来,这些进口的矿产品一直采用江海联运方式,不仅时间长成本还高。以往,跨洋越海走长江再进入内陆;现在,一箱到底直达重庆通关,在满足重庆现代制造业企业加速发展的需求背后,西部陆海新通道提供了重要支撑。
重庆海关所属重庆港海关货物查验科科长 何里:多了一个通道,各种资源的保障,各种货物的流通更加便利化了。从去年9月份开始试点三批次到今年已经有接近十批次的铬矿,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直接原箱进口到重庆进行通关,铬矿货运量也突破1万吨,后续的产品可能会越来越多元化。
铁海联运班列、跨境公路班车、国际铁路联运班列,2024年上半年,通过这3种主要运输方式,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往来货物达到了12万多标箱、货值231多亿元、同比增长了89%。因通道带来的区位优势,已经建成的铁公水空高效连接的多式联运体系,正在让重庆迅速成为中国内陆开放的综合枢纽。
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重庆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 邓倩:今年上半年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行呈现了一个越来越活跃的态势,辐射范围越来越广,现在已经覆盖了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的514个港口,发运的品类也从单一的化工类、摩配类增加到了矿石类、农产品等1000余类品种。
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带来的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也让更多久藏山区人不识的优质农产品加快出海的节奏。渝东北的巫山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地,有着脆李种植的悠久历史。今年7月,14万亩脆李上市,巫山县首次实现了不依靠中间环节,完全自营出口到香港,这也是自2022年出口新加坡以来,巫山脆李进一步开拓海(境)外市场的积极探索。
强供应链 助力柠檬“甜蜜”之旅
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发展,今年上半年,重庆农产品出口达到7.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五成,规模创近5年来历史同期新高,尤其是巫山脆李等30多种特色农产品远销新加坡、泰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持续完善的通道网络带来的产业融合发展,为一些中国品牌布局海外市场注入了底气。
重庆潼南位于北纬30度,这里和世界其他主要柠檬产区同属一个纬度,是世界公认的柠檬黄金种植带。每年12月到来年5月,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北半球柠檬市场的销售份额中,现在产自中国的柠檬已经占到了主导地位。不过在于洋看来,以目前公司发展的态势,他们向海外出口的柠檬已经不存在窗口期,基本全年供应。
雪王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于洋:我们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了103个货柜的对外发货,与去年同期只有25个货柜相比,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销售量翻了4倍,重点像越南、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这些地方是我们开店最为迅速的一些国家。
销量15%的增幅,主要来自公司海外门店的持续扩张。作为中国本土的茶饮品牌,蜜雪冰城从开设首家海外门店以来,就把东南亚国家作为推广中国优质平价产品的首选之地,而门店最受消费者青睐的柠檬饮品的原料水果,就都来自重庆潼南。
重庆海关所属永川海关四级主办 黄凡雨:潼南柠檬越来越受到海外市场的欢迎,今年上半年出口量已经达到5000多吨,同比增长5倍多。在我们海关的全力监管下,在企业品质配合下,整个出口是没有任何一票退运或者销毁,这个是很好的成绩。
掌控生产端,核心材料全部自产,于洋说,企业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不断延伸,不仅改变了过去中国面向东盟市场“西货东出”的局面,也让他们从农业生产直达消费市场的供应链越来越成熟。
雪王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于洋:大概估算了一下,我们今年对于柠檬的消耗量大概是在11万吨到12万吨这么一个区间,基本上能够满足全球门店正常的使用与消耗。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可能是使用当地十多万亩的面积所带来的产值。没有扎根在这个地方的时候没有这个感觉,现在我们走到田间地头,更深刻理解了中国人对土地的厚重情感。
在潼南柏梓镇万亩柠檬果园,土地的价值,正在为构建一颗果子的全产业链,打下坚实的基础。热量丰富、雨水充沛,热带季风的湿润气候,以及偏酸性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涵养了潼南柠檬极为优越的种植条件。截止到目前,潼南柠檬种植面积有32万多亩,鲜果产量达到了35万吨,柠檬鲜果出口量占到全国份额的45%以上。
重庆市潼南区商务委主任 张琦:我们聚焦的是研发、种植、加工、营销全产业链条,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贸易的外向度,随着我们出口通道的打通、市场开拓,反过来对于我们一产和二产的带动具有很明显的效果。
三产融合 小柠檬撬动百亿级产业
来自重庆市商务委的统计,今年上半年,重庆市农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50.4%,水果出口注册登记基地有34家。为推动农产品持续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农特产品国际知名度,重庆市瞄准品牌型、加工型、外向型企业和领军企业的引进培育,从田间管理,到现代化生产,再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一颗柠檬果的价值正在深度融合三产的协同发展。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外贸促进处处长 刘侃:我们一方面壮大农特产品出口企业主体,在着力培育5家农产品相关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基础上,还认定了35家市级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引导重点外向型企业聚焦精深加工,提高出口农特产品附加值。
这片5000多亩的柠檬出口示范基地,供给着汇达柠檬今年上半年8000多万元人民币的出口份额。7月,是距离柠檬成熟采摘的关键时期,从品种选育到绿色种植,潼南区建立了覆盖区、镇、村三级监管网络系统,实现远程监控,等鲜果一下树就要接受200多项国际标准检测。
重庆汇达柠檬出口示范基地负责人 王国龙:现在中国柠檬标准是越来越高,出口到各个国家,尤其像一些商超,市场对中国柠檬认可度越来越高,很容易抢占一个市场份额。我们现在主要立足东南亚和俄罗斯这两个大的区域,再辐射中东甚至在欧洲一些区域,每年的出口量都在以百分之十几甚至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增长。
通过土地流转建设的这片种植基地,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土地租金和在基地上班的两份收入。稳定了农民的种植信心,潼南区也有条件围绕柠檬产业的基础能力,从成立柠檬基因库,升级标准基地示范带,再到围绕一颗柠檬开发出饮料、绿色食品、美容护肤、生物医药以及保健品等350多款产品。
重庆市潼南区商务委主任 张琦:精深加工的企业已经有3家龙头企业,带动了若干的中小微企业参与到二产当中来,在吃干榨净方面下了很多功夫,随着市场逐步打开,这个方面成长的空间很大,未来的前景很好。
在这张柠檬生产核心技术的示意图上,记者看到,从油囊、黄色外表皮、白色的中皮层,再到果汁、果肉和果核,柠檬的价值早已不再是一个水果那么简单,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正在让柠檬产品的附加值最高提升到20倍。
目前,潼南区正在发挥柠檬生产端的比较优势,积极推动柠檬从生产到加工的深度融合,通过产业集群打造柠檬精深加工产业链,让潼南柠檬产品的竞争优势更加显著。今年上半年,潼南柠檬创造的产值达到了30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4000多元,三产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正在为潼南的经济发展带来可预期的增长空间。
(总台央视记者 徐平 刘刚 夏斯伟 张云埊)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