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茶之道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久违了的茶叶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由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赋予了“茶”神秘的高贵感,加上市场行为对茶叶的炒作,使人们很平平常常的饮茶渐渐的迷茫,很多实实在在的茶文化又渐渐的迷失,所以很有必要追溯一下“茶之道”。
想要说茶之道,就要从茶叶的起源说起。据史书记载,茶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约5000年前的中国。相传,在遥远的神农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了茶叶的神奇功效。《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作为中国第一本茶叶专著唐朝陆羽的《茶经》也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相传,神农氏在野外以釜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里,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尝百草的经验,判定为药,这几片叶子就是茶叶。还有一种传说,神农氏的肚子是透明的,是为了尝百草便于观察,喝了锅中的水后,发现肠清腹净,以为神奇,此为茶。不管什么传说,茶叶,是自然天成,天地之和,由于其功效,为人们发现并加以利用。
茶叶被发现后,开始并没有被广泛的应用成为人们的日常饮品。由于其传奇的特质,开始是作为祭品用于祭祀。后来在春秋后期被人们用作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
茶,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野生种遍见于长江以南各省区的山区。茶叶作为饮品,含有多种有效成分: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性、抗炎、降低心脑血管发病几率、降血脂、减少体脂形成、抗菌、改变肠道菌群生态等多项功效;茶色素具有延缓衰老以及美容等作用;茶氨酸能提高大脑功能、增强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同时还含有氨基丁酸、吡咯暌琳醌等多种物质,都具有很强的改善人体功能的作用。日常饮用,具有保健功能,能降低心脑血管和死亡几率,有降低胆固醇和血压的作用,有助于减少糖尿病的风险,有助于防止早老性痴呆,有抗压力和抗焦虑作用,能提高免疫力、杀菌力,有减肥瘦身效果。
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地,茶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健康的饮品,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华夏民族赋予了茶叶独特的茶文化。经过多年的发展,茶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茶道、茶艺都是茶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茶文化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品饮和茶道的修行,表达出对生命的尊重和人性的追求。茶道是一种精致的礼仪和文化,强调的是精神的净化和美学的追求。茶艺是一种技艺和表演,通过茶具、茶艺的精美,展现出茶文化的魅力和精髓。
如今,茶叶重又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曾经作为高档品味的茶叶老百姓对之知之甚少,但是许多无良商家却缺乏正确的引导,在利益的驱使下,把茶叶魔幻化,又赋予其金融属性,让茶叶逐渐偏离了其初始发心,渐渐的步入一个又一个的误区。
第一、过分夸大某些茶叶的医疗价值。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不正常的茶宣传误导了我们对茶叶的认知,出于迎合人们渴望健康的需求,对一些茶叶的保健作用夸大其词。比如一些发酵茶叶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首先,茶叶不管什么情况,归根到底还是茶叶,不管怎么变化,还是脱离不了茶叶的根本属性,我们不否认通过一些工艺会给茶叶的成分带来一些变化,但是终究还是茶叶。其次从营养学的角度,茶叶还是新鲜的营养价值高,所含有的营养成分会随着陈放而衰减。并且按照需要的逻辑,茶叶是因为便于储存,才进行发酵,是不得已而为之,并不是为了营养或者保健。我感觉,某些茶叶的功效被过于魔幻化。茶叶确实具有医疗价值和保健作用,很多直接可以作为药用,但是其作用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培养健康的茶观念和茶习惯,不要受不正常的宣传的干扰,喝真正有营养的茶叶。
第二、过分夸大某些茶树的稀有价值。陆羽《茶经》有云:茶者,南方之佳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之,伐而掇之。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按照这个说法,除了生长在石头缝里的茶树,茶叶的品质是最好的,其品种从灌木本到树本,倒是没有什么差别。因此过分描述其茶叶产地,不能说没有差别,仅就茶叶而言,应该说差别不是很大。
第三、过分夸大某些产品的金融价值。近年来,茶叶被资本锁定,从普洱开始,炒完白茶炒陈皮,让大家相信茶叶有储藏升值空间。一些特殊的发酵茶确实需要陈放,但是也未必是越陈越好。姑且不探讨其陈旧价值,仅就其升值一事略作思考:目前,原来囤茶的人谁变现了,又去哪里交易?喝茶就是喝茶,如果还有其他的想法,也就不是喝茶了。
第四、过分强调喝茶过程中的配套器物及其规矩。茶文化博大精深,应该提倡,但是我们如果过分强调,就有点舍本求末,忘记了为什么喝茶了。过去老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喝茶,是老百姓日常很普通的一件事,如果能够讲究一点,各种瓷、紫砂壶什么的固然挺好,如果条件不行,将就一点无伤大雅,玻璃制品也挺好。还有就是所谓的一些茶规矩,比如隔夜茶到底能不能喝?我认为茶叶本身具有抗氧化性,如果自己的茶水都保证不了,喝它有什么用?并且泡久了的茶叶和隔夜茶又有什么区别?还有,就是绿茶不能用开水泡?我认为,茶叶必须靠温度激发出其营养成分和其味道,尤其是新茶,通过高温才能去掉他的火气,泡发出其新茶特有的香气。最早的人们是煮茶的,所以高温沏茶古来如此。所谓不用高温,是一些陈茶,容易泡发出不应有的味道。我们在弘扬茶文化的同时,不应该被这些繁文缛节所限制,搞形式大于内容的蠢事。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喝茶呢?
首先,要为了健康。茶叶被人们所发现就是因为其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所以我们要按照这个目的去喝茶。我们中国的茶叶品种繁多,有绿茶、黄茶、青茶(乌龙茶)、红茶、黑茶、白茶六大类,按照工艺有不发酵、微发酵、发酵,按照杀青手法不同又分出很多种,每一种都赋予了茶叶不同的功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茶入药亦然,每个人都要按照地域和体质不同,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不要迎合跟风,插旗引用把自己的体质搞坏了。我们可以根据时令不同选择不同的茶叶,也可以因为不同的情况有目的的喝茶,比如嗓子不舒服可以喝一点青山绿水(小苦丁),吃的油腻喝一点生普,肚子寒冷喝一点红茶。茶叶毕竟因药而饮,不要不分情况乱喝茶,不仅不能保健,反而事与愿违,影响了我们的健康。
其次,为了品茶之味。茶叶作为一种饮品,其味道还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感觉。品茶之味,也是喝茶很大的一个趣味。每种茶都有其不同的口感,给人带来不同的享受。绿茶的清香、红茶的甜润,黑茶的醇厚,每个人因为其自身的修养都会从其中体验到不同的感觉。茶叶,如同中国美食,品种丰富、形式多样,并且地域色彩分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色的茶叶,给人们带来不同的享受。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学习茶知识,培养自己喝茶的兴趣和能力,能够从茶叶的品饮中获取满足感,实现自己品茶的乐趣。
再次,要为了弘扬中华茶文化。中国式茶叶的原产地,茶叶曾经作为很贵重的产品远销国外,茶叶和瓷器、丝绸等都是中国的代名词。历史上,我们的茶叶多次被盗取种苗,目前一些所谓的国外茶叶其根源全在中国。茶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曾经是我们中国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种饮料。可是目前,虽然喝茶的人日渐增多,但是作为商品还很少,即使是一些茶饮料,也是在在利用一些茶元素,曾经的大碗茶已经远离了我们的生活。在日常的生活中,受一些文化的影响,舶来饮料琳琅满目,备受年轻一代推崇,其品质参差不齐,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要返本溯源,喝我们自己的饮料。茶文化作为华夏文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和中华民族深深的捆绑在一起。我们不仅要有茶叶为中华民族特有的自豪感,也要为继续发扬光大中华茶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四、为了交际需要。茶叶曾经是我们的待客之道,并且中华民主在待客的过程中,形成了十分规矩的茶礼节。在中国的历史上,以茶会友的美事不胜枚举。可是如今,我们喝茶品茗虽然日渐盛行,但是附庸风雅、功利思想参与其中,严重的影响了以茶会友的本质。我们不仅没有形成广泛的爱茶、喜茶的局面,也没把喝茶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的交际载体,约喝茶还不能成为我们相聚的目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茶叶的媒介作用,以茶叶为载体,赋予其和谐的特质,满足我们日常的社交需要,让以茶会友成为不可多得的交际手段。
第五、为了生活丰富多彩。茶叶曾经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一项,柴米油盐酱醋茶。在历史上,茶叶入食,现如今还有一道名菜“龙井虾仁”为人们所喜爱,茶叶蛋更是遍地都是。其实,茶叶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更为广阔的利用。所以我们要继续沿袭这一传统,让茶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
茶叶,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一种饮品,也是我们中国的一种符号,我们要尊重它,不要再歪曲某些认知,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民族,赋予茶叶其真正的意义,真真正正遵循“茶之道”。
头条创作挑战赛#茶之道
茶,这个古老而充满哲思的饮品,自古以来便与文化、修养、禅意紧密相连。在滚烫的水与静默的茶叶相遇的瞬间,不仅仅是一种饮料的诞生,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茶之道,讲究的是一种和谐与平衡,是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对话。
泡一壶好茶,首先得选对茶叶。不同的茶叶,如同不同的性格,有的温婉如水,有的刚烈如火。绿茶清新脱俗,乌龙茶香气四溢,红茶温润如玉,普洱茶深沉含蓄。选择茶叶的过程,就像是了解自己的过程,你需要知道自己此刻需要的是哪一种慰藉。
水温也很关键。太热,会烫伤茶叶;太凉,则激发不出茶叶的香气。这恰似人生的温度,过热则焦灼,过冷则冷漠。掌握适宜的温度,让每一滴茶香都能恰到好处地释放,这是一种对生活的精准把控。
然后是泡茶的动作。轻柔而有节奏,不急不缓,这是一种仪式感,也是对生活细节的尊重。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感受到水的流动,茶叶的舒展,甚至是时间的流转。这一刻,你不再是外界纷扰的奴隶,而是自己心灵的主宰。
品茶时,要用心去感受茶的味道。它可能带有一丝丝苦涩,但随后便是甘甜的回味。生活亦是如此,经历挑战后的成长更加珍贵。闭上眼睛,让茶香在口腔中回旋,让心灵在宁静中沉淀,这是一种超越物质享受的精神满足。
茶之道,还体现在与人分享上。一杯好茶,与三两知己共饮,谈笑风生之间,情谊加深。茶桌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平等的交流与真诚的情感。这种简单的分享,让人间的关系更加纯粹。
最后,茶之道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它教会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在繁杂的世界中发现简单的美好。它是一种内在的修养,一种对外界喧嚣的超然,一种对自我的深刻理解。
茶之道,不仅仅是泡茶、品茶的技巧,它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一种精神的修炼。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让我们放慢脚步,泡一壶茶,品味生活,寻找内心的平静。这就是茶之道给予我们的最宝贵的礼物。#茶的世界谁懂# #好茶都是苦的吗# #懂茶者在品味#
晚有两好友来家中闲谈 泡了一壶玫瑰茶 又谈到了洛神花茶 晚上躺床上临睡前突想起家中还有洛神花茶 猛然脑中各种比例 高粉 蜂蜜 果干旋转不停 于是干脆起床 先做了一个蜂蜜种老面养着 边盘算着怎么配出一个洛神花主题的面包 当蜂蜜种历时18小时的发酵后 这款面包的雏形也已经出炉 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蜂蜜种引出的面团有淡淡蜂蜜清香甘甜 搭配红酒的酒香和洛神花的花香 天然混种酵母菌液带来各种水果的香甜气息 外脆里绵 丰富的果干坚果有着好营养的同时更带来了各种气息的碰撞 本想这个配方做三个大圆欧 转念又一想 觉得220G左右大小是不是更能锁住水份 充分挥发出这面包的香气呢?于是…有了他…
By 亮叔的爱食记
用料
- 蜂蜜种:
- 高筋面粉 50G
- 蜂蜜 25G
- 混合葡萄菌水 25G
- 主面团:
- 蜂蜜种 100G
- 高筋面粉 500G
- 细砂糖 30G
- 盐 10G
- 蓝燕子酵母 6G
- 牛奶 150G
- 花茶菌液 190G
- 红酒 75G
- 蓝莓 20G
- 黄油 30G
- 内馅:
- 葡萄干 60G
- 蔓越莓干 65G
- 糖渍橘皮 25G
- 核桃 50G
- 花茶菌液:
- 洛神花茶粉 10G
- 混合酵母液 60G
- 水 120G
做法步骤
1、将水 酵母菌液混合 泡入洛神花茶
2、盖上保鲜膜 冷藏18小时
3、蜂蜜和酵母菌液混合 倒入高筋粉 打成无干粉状态 25度室温 慢发酵18小时
4、18小时后 食材大集合
5、将牛奶 红酒 洛神茶水倒入 撒入酵母粉静置5分钟
6、倒入高粉和砂糖
7、将蓝莓放入破壁机
8、哔~滋 一下
9、将蓝莓泥倒入面缸
10、丢进蜂蜜种面团
11、中速搅打
12、到这个程度放入黄油 继续中速
13、黄油完全吃进 到这个程度了放入盐
14、高速搅打一分钟后 放入馅料 慢速搅拌均匀
15、面团摊开 27度 70湿度发酵三十分钟
16、然后折叠摊开 再发酵30分钟
17、分割成6个 大概225G左右
18、折叠收口滚圆
19、27度 70湿度 松弛三十分钟
20、拍奶嗝手法 面团排气 压开
21、折叠收口成梭子型
22、35温度 85湿度 发酵45分钟
23、取出就是这模样
24、撒高筋粉 割包 我的筛网坏了… 一撒一大坨…
25、烤箱预热到上220/下190 喷水4秒制造蒸汽 面团进炉后 温度下调到上210/下190 第三分钟时放入一块冰块 第八分钟时候取走 共烤25分钟
26、出炉 筛网坏了 撒的粉好厚
27、表皮脆脆 内馅软软
28、红酒香 蜂蜜香 麦子香 洛神花茶香
29、看看组织 松软却有弹性 有嚼劲
30、一出炉立马被消灭一个 第二个也被切开 我赶紧去救他们 先等我拍完照啊
31、就是粉太厚了 好气哦
32、冠军面包 茶之道系列二--洛神花馥
33、小伙伴们一起动手吧
34、来张黑白照片镇个楼
小贴士
此配方为6个面包
----------
豆果美食,家庭厨房领域最大的美食社区及交易平台;
85万道美食菜谱,任您挑选,可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豆果美食】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