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解放军报
近日,陆军第75集团军某旅作为野战饮食快餐化保障试点单位之一,通过组织战备演练,检验多种保障方法和组织程序。李汉平 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习主席深刻指出,打仗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打保障。新时代,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后勤,必须答好习主席的“胜战之问”。
初春的滇北马龙,草长莺飞,我军建制旅史上一场特殊的“战斗”在这里打响。“特殊”,缘于参与者是我军野战饮食快餐化保障试点单位,这场“战斗”对我军战场保障由生活型向打仗型转变具有风向标意义。正如有关专家指出,从吃上解决战斗力问题,不亚于一场自我革命。
问之一:战场上吃饭是谁的事?
今年2月,演习中“战斗”持续了3天,第75集团军某旅战士李渊晟和战友已连续吃了3天特种作战食品。然而,“战斗”还在继续,考验还在继续。
“指导员,野战食品黏黏糊糊的,现在真的没有一点食欲,能不吃吗?”李渊晟问指导员简友。
“你不想活命了?”简友大声斥问。
简友的责问源于5年前的一次抗震救灾经历。那年,简友带领官兵挺进云南鲁甸地震重灾区时,就是靠压缩饼干和几瓶葡萄糖支撑体力,完成了救灾重任。对关键时刻能保命的野战食品,简友有特殊的感情。
“野战食品肯定不如家常菜,但打起仗时不可能有热菜热饭,不好吃才要训练,这是生存的需要,战争胜利的需要,不是好不好吃的事。”简友说,现在旅里每月组织野战食品训练,就是让官兵慢慢适应野战食品,适应未来战场需要。
对于简友的观点,陆军研究院特种勤务研究所野战军需研究室专家王万平认为,野战食品以补充能量为主,体积小、能量密度高是最重要的标准,所以口感上相对差些。任何食品连续吃几天,接受起来都会比较困难。
在王万平看来,各国的野战食品都存在口感与能量的矛盾,“不好吃”几乎成为各国野战食品的代名词。尽量让其可口,是科研部门的事,不是部队的事。
“战场上吃饭历来不是自己的事!战场上,官兵的身体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军队。”陆军勤务学院教授龚战胜指出,从远的看,红军长征途中挖草根吃树皮是中国革命的需要;从近的看,上世纪60年代,新疆军区神仙湾边防连开展“吃饭比赛”,体现的是戍边官兵使命高于天的责任担当。一些官兵认为吃饭是个人的事,把战场上的吃与平时的吃混为一谈,这个观念必须转变,要把战场上的吃作为提升战斗力的任务来完成。
问之二:怎样练出军人“特殊的胃”?
问:好吃吗?
答:吃一天还行,第二天就不想吃了。
关于野战食品的提问,不少官兵这样回答记者。
“官兵感觉有的野战食品不好吃,是因为用过日子的标准品味,忽视了军人要有适应战场的‘特殊的胃’。”第75集团军某旅保障部部长任友总告诉记者,野战食品有热量高、易携带、营养均衡等特点,符合战场需求,但在口味上的确比不上餐桌上的饭菜。
“这次连续3天不见一滴热水,有的官兵受不了,说明我们对‘特殊的胃’,训练不够!”任友总说。
“有的战士讲,没有热汤咽不下去饭。连野战食品都不能吃?还能打仗吗?打起仗来,谁给你烧热汤?”多年从事后勤保障的任友总说,“四菜一汤”在营区保障没问题,但军队是要打仗的,吃惯了热饭热菜的胃,上战场怎么办?能不能尽快适应?这些都是对战斗力的考验。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怀揣两个煮熟的热鸡蛋,被侦察直升机发现,热源是“祸首”。在某旅组织的一次夜间侦察对抗中,一名战士随身携带一壶温水,潜伏快结束时悄悄打开喝了一口,结果热源影像数据被对方热成像仪和激光测距机牢牢锁定,导致对抗失败。
对此,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教授唐斌认为,军人的胃和老百姓的胃是不一样的,军人的胃是特殊的胃,特殊的胃要靠训练,既训练生理心理的适应能力,还训练顽强的意志品质、不屈的战斗精神。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指战员靠一把雪一把炒面支撑体力,赢得战争的胜利,靠的正是坚强的“胃动力”。
拿破仑有句名言:“部队靠胃行军”。唐斌认为,军人的适应能力决定战争的持续能力。练就军人特殊的胃,必须从重塑官兵饮食结构,从习惯吃野战食品开始。
“吃饭”成为全军共同训练课目。采访中,部队领导告诉记者,军委有关部门对这项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野战食品训练列入军事训练大纲,进入年度军事训练计划,写入军事演练方案,纳入训练督查范围,部队结合野外驻训、军事演习和重大军事行动开展野战食品适应性训练,各级机关都要训,作战部队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连续7天的实吃实训。
问之三:怎样进行“吃”的革命?
哪些地方可以吃热食,哪些地方不行,如今都有明确区分。午饭时间到了,记者转了一圈,没见一缕埋锅造饭的炊烟。正在纳闷之际,任友总把记者请进帐篷,端出一盒热气腾腾的鱼香肉丝盖饭。
“尝尝,看看比饭馆的味道如何?”没火没电也能吃上热食?记者左看右看也没找到热源,最终在饭盒底部发现了一块烟盒大小的灰色固体。任友总告诉记者,这种加热包,浇几十毫升清水,10分钟就能加热预制饭菜包,看似不起眼,却解决了大问题。
引进快餐盖饭一小步,保障模式改革一大步。新技术威力在战场初显。
“在准备战斗阶段,让地方优秀餐饮企业担当战场‘火头军’,制炊时间大大降低,既减轻了部队保障压力,又提高了官兵饮食质量,对军队后勤来说,省时省心省力,着实是一场饮食革命。”第75集团军某旅领导说,以前演训活动,各种保障从头到尾都靠部队自办,累不说,还影响战斗力。
“俄罗斯演习部队走到哪里,后方往往有一帮大婶在做饭;美军在战场上实行社会化保障已成为一个产业。在这方面,我们必须改革。”谈到保障模式改革,陆军勤务学院军需采购系专家钟飞深有感触。
改革出动力,竞争出活力。目前,一个“军委制定标准、部队提报需求、地方加工配送、军地联合前送”的野战饮食快餐化保障链条正在形成。野战食品、野战饮食装备器材科研向社会开放,9家地方企业的各种餐谱,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军地专家联合评审验收。有关负责人表示,一个迈向新时代的战场饮食保障新模式已然开启,全军上下向“吃”要战斗力的变革正在持续推进。(本报记者 张海平 孙兴维 吴 敏 刘一伟)
以食为天,食物不仅是人体能量的来源,更与健康紧密相连。4月26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在京发布。这份指南,由中国营养学会组织近百位专家历时近3年修订完成,将对指导居民通过平衡膳食改变营养健康状况、预防慢性病、增强健康素质发挥积极作用。
作为健康教育和公共政策的基础性文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自1989年首次发布以来,在1997年、2007年、2016年进行了三次修订并发布。此次修订,专家们对近年来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健康状况变化进行了充分调查,依据营养科学原理和最新科学证据,结合当前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制止餐饮浪费等有关要求,形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研究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说简单点,指南就是教咱们如何健康营养地吃。指南具体有啥内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0年中国人膳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吃出健康很重要
从吃饱到吃好,再到要吃出健康,40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表示,我国从1982年开始进行国民健康情况监测,40年来的监测表明,得益于膳食营养状况改善,我国人口微量营养素缺乏比例大幅下降,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迟滞比例也从10%以上下降到2%。但与此同时,成年人体重超标达到50.7%,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病率也在持续增加。
去年底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也指出,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仍然普遍存在。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续上升,农村首次突破30%推荐上限。家庭人均每日烹调用盐和用油量仍远高于推荐值,同时,居民在外就餐比例不断上升,食堂、餐馆、加工食品中的油、盐应引起关注。儿童青少年经常饮用含糖饮料问题已经凸显……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主任杨月欣表示,合理膳食可以解决78%的慢性疾病问题,膳食指南正是根据营养科学和当地百姓健康需要,结合当地食物生产、供应情况,提出的百姓一日三餐膳食指导。
新指南提炼平衡膳食八准则,同时针对特定人群给出科学指导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炼出了平衡膳食八准则:一、食物多样,合理搭配;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三、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六、规律进餐,足量饮水;七、会烹会选,会看标签;八、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与2016版指南相比,新版指南由原来的6条核心推荐条目修订为8条膳食准则,新增了规律进餐、会选会烹、公筷分餐、杜绝浪费、饮食卫生等内容。专家表示,这些内容针对我国居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体现了新冠疫情下对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的关注。
“我认为这版指南最大的变化是强调食物多样合理搭配。”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常翠青表示,合理搭配才能满足机体方方面面需要,促进营养平衡和健康。
孕妇、乳母怎么吃才能确保自身及胎儿婴幼儿健康?高龄老年人进食功能减退,甚至存在吞咽困难,他们又该如何科学膳食?素食人群又该如何确保合理营养?新版膳食指南不仅指导2岁以上健康人群,针对特定人群,也给出了科学具体的建议。比如,针对婴儿辅食烹饪,指南不仅给出适合的烹饪方法,还提出了“避免高糖、高盐的加工食品”“辅食不加盐,如何保证婴儿碘的摄入”等等。
首次提出“东方健康膳食模式”概念,新膳食宝塔指导大众日常生活
最近几年,互联网上“地中海饮食”走红,成为不少人追逐的健康膳食模板。此次,新版膳食指南首次提出“东方健康膳食模式”概念,令人耳目一新。
杨月欣表示,我国烹饪文化具有民族特色,江南及东南沿海一带居民膳食营养状况相对良好,其膳食特点是东方传统膳食向东方健康膳食模式转变的好范例。“这个地区膳食的主要特点是烹调清淡少盐,食物多样,谷物为主,丰富的蔬菜水果,经常吃鱼虾等水产品、大豆制品和奶类等。”杨月欣说,研究发现,这个地区高血压等慢病患病率低,预期寿命较高,因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首次将这样的膳食定义为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并予以推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人吃什么,要基于国土资源来安排合理饮食。”常翠青认为,不仅在江南,通过合理搭配,其他地区也可以找到健康膳食的解决方案。
不少人熟悉“膳食宝塔”,每天应该摄入的油、盐、奶制品、蔬果、谷物、动物性食物具体要多大量,看这个图谱一目了然。伴随膳食指南更新,《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也上新了,我们每天的膳食“照章办事”就好。
“塔尖”上,盐由原来的6克减到5克。这是为什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教授马冠生表示,高盐饮食是很多慢病的原因之一,我国居民盐摄入量普遍超标,原来每天6克盐是阶段性目标,现在调到5克,既符合世卫组织的健康指导值,也可以与健康中国的要求更好接轨。
“最近几年,外卖点餐成为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我们发布指南,主要目的是让大家动起手来,学会选购食物,自己回家做饭。这样才能保证合理搭配,做到均衡营养,促进身体健康。”杨月欣表示,中国营养学会已经定好推广计划,让新版指南及“膳食宝塔”拥有更好的知晓率,积极促进公众健康膳食。
作者:孙秀艳
来源: 人民日报经济社会微信公号
世界上最好的医生莫过于我们的免疫系统”,人体每时每刻都在产生肿瘤细胞,但并非人人会得癌,这主要就是免疫系统的功劳,免疫细胞时刻监视着人体的异常情况,一旦发现病毒、细菌等敌对分子,就会奋勇作战。
这也是生病时为何医生总是叮嘱我们,一定要增强免疫力。到底该如何科学增强免疫力?
免疫力低下的表现
01
经常感到疲劳
工作经常提不起劲,稍做一点事就就感到累了,去检查也没有发现什么器质病变,休息一段时间后你的精力又缓解,可这样又持续不了几天,疲劳感又出现了。
02
感冒不断
如果感冒成了你的家常便饭,天气梢微变冷、变凉,来不及加衣服你就打喷嚏,然后的日子便与感冒相伴了,而且要经历好长一段时间才好,这就说明你的免疫力有所下降。
03
伤口容易感染
身体哪个部位不小心被划伤的时候,几天之内伤口处红肿、甚至流脓,正常人几天就可以好,而你却因此要拖久许多。
或者你的某个部位,比如臀部长个又疼又痒的小疖子,过几天头上又长了,也说明抵抗力下降。
04
娇气的肠胃
如果你的肠胃象个没有长大的婴儿,经常是在外面餐馆吃了一个普通的菜,其他的人安然无恙,而你却上吐下泻,说明你的肠胃的自身保护功能存在着问题。
05
易受传染的攻击
如果你的同事不论谁有得感冒的,不几天就会传染上你,如此形成“规律”的话,说明你总是被传染病所伤害,这时证明你的抵抗力存在问题了。
如何科学提高免疫力
01
保护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
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呼吸道黏膜、口腔黏膜等损伤,因为健康完整的皮肤黏膜,可以机械性地阻挡外来异物的入侵。
02
补充适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例如维生素A可以促进上皮组织的合成和修复,维生素B2参与机体新陈代谢,对于维护皮肤黏膜等有辅助作用。
常见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以及微量元素:铁元素和锌元素。
03
补充优质蛋白质
日常生活中,保证合理的膳食,因为皮肤黏膜和各种防御细胞最基本的营养素就是蛋白质。
人体在与外界作斗争,维持免疫力的过程中,抗体是必不可缺的“武器”,而蛋白质则是形成抗体的基础。
缺乏蛋白质会影响抗体合成,例如牛奶、鸡蛋、瘦肉、大豆等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04
加强运动
适度运动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有利于免疫功能的发挥。
每周保持3次~5次,每次30分钟的运动,就可激活你的免疫力。
05
生活规律
要保持健康的生活规律,要保持正常睡眠,不能熬夜,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维持好的情绪。
06
户外晒太阳
阳光不仅能让人的心情变美妙,还有助于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
建议每天晒晒太阳,每次12分钟左右。
提高免疫力的食物
01
肠道要通畅—喝酸奶
奶制品确实是非常好的食材,作为奶制品当中的酸奶,不进是有原产料的营养功效之外,经过去制成的过程当中其实也是更具有独特的功效,特别是针对肠道不好,消化不好的人群是可以多饮用些的。
因为它的有益菌类能够让你肠道免受伤害并且促进血液变的更加健康。
02
麦类食物—对抗氧化
粗粮是越来越受到欢迎,除了能够有饱腹之外,这些粮食里面的营养成分都是非常具有独特的功效的。
燕麦和大麦就对抗氧化有很好的作用。因为它们成分含有一种独特的纤维素,能够帮助免疫力的提升。
比如,出现伤口的情况下,日常吃些这类食物可以让你愈合更快哦!因此可以常吃。
03
对抗感染—蒜头
葱姜蒜是厨房里不能少的配料,它们能够受到欢迎不是没有道理,可不仅仅是因此这些人爱吃那么简单。
因为大蒜的成分里面是有能够帮助对抗感染的物质,不管是针对像癌症或者其他疾病都是有很好的功效的,每天煮菜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不仅入味也是能够健康身体的。
04
喝茶—防感冒
茶作为中国比较独特的饮品,除了确实非常好喝之外,适当的喝茶是对于身体有益的,因为它会尝试一种抗体—对抗病毒的物质,其预防能够能够比其他食物多好几倍呢。
因此喝茶对抗病毒是可以尝试的。当然可能有人会问题是绿茶好呢?还是红茶呢?都是差不多,如果喜欢红茶,那就绿茶!
两道汤帮你改善免疫力
01
西红柿牛腩汤
配料:
牛腩1000克、西红柿900克、大葱半根、生姜5片、香菜2根、番茄酱2汤匙、食盐适量、食用油适量、白糖适量、开水1壶
做法:
1.牛腩切块凉水下锅焯水,焯出血沫捞出,温水洗净备用,西红柿切块备用;
2. 炒锅烧热后放油,煸香葱姜;
3. 放入西红柿翻炒均匀出沙,加入2汤匙番茄酱翻炒均匀;
4. 将牛腩放入锅中翻炒,接着放入少许白糖翻炒均匀,之后加入适量开水;
5.盖上锅盖大火煮开后,中小火炖1.5个小时即可;
6.牛腩炖好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食盐和香菜即可出锅。
02
黑木耳山药鸡汤
配料:
去皮山药100克、水发木耳90克、鸡肉块250克、大枣30克、姜片少许
做法:
1.山药洗净切滚刀块,鸡肉块氽去血水。
2.锅中注水烧开,放入山药、鸡肉、水发木耳、大枣、姜片,加盖炖100分钟。
3.调入盐、鸡粉,加盖稍煮片刻后盛出即可。
来源: 约见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