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新闻记者 刘冬莉
通讯员 王黎
储值卡里的余额还没消费完,店却关门停业了。2月2日,武汉市民王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其在位于武汉楚河汉街的极上馆充值的储值会员卡还有1000余元,但现在门店停业,退款无门。
据悉,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将其列入经营异常。
多名顾客储值卡余额未用完
2021年底,王先生在极上馆工作人员的推荐下,充值1万元办理会员。此后,他多次带家人、朋友前来消费。然而,从去年开始,该餐厅就陆续以停业整顿名义、升级等名义关门歇业。“每次停业大约一个多月时间。到了2022年10月,就彻底不开门了。”2月2日,王先生向极目新闻记者展示了其在该店的充值和消费记录。据微信公众号“极上馆”的会员系统显示,王先生还有未消费余额1049元。
“我这算比较少的,有的顾客更多。”王先生打开一个名叫“极上会”的微信群。群里共有100余名成员,其中大多都是极上馆的会员,部分会员甚至充值达数万元,剩余金额也从几百到数万元不等。还有一位自称是店内工作人员的成员称,公司已拖欠其工资8万元。
就在2023年1月,还有会员在群里询问极上馆是否还开业。
2月2日,极目新闻记者关注“极上馆”微信公众号后,该公众号很快弹出储值优惠信息。记者留意到,该公众号的最后一条推文停留在2022年9月30日22时11分,标题为《极上馆内部调整闭店通知》。通知称:“极上馆近日针对服务、菜品进行系统性升级改善,暂时闭店,近期开放,特此公告。给各位顾客带来不便,深表歉意,具体营业时间另行通知。”
< class="pgc-img">>微信公众号“极上馆”的闭店通知
而在2022年2月,该公众号也曾发布过三阳路店暂停营业的通知。同年6月28日,发文《我们一直都在,休息是为了更美的远方!》称,三店储值会员可正常消费。
2月2日下午,记者按照该公众号公布的3个门店预订电话拨打过去,均提示为“空号”或“因未付费已停机”,无法联系。其微信公众号提供的店内工作微信号也提示“用户不存在”。
关联公司已被列入经营异常
据“极上馆”微信公众号显示,极上馆在武汉有三阳路店、恒隆广场店、楚河汉街店3个门店,且会员卡内金额可三店通用。
“但听说另外那两家店,连店名都改了,新店也不认我们卡上的金额。”王先生无奈地说。
< class="pgc-img">>网友发布的极上馆营业期间内景图(图片来源:团购APP)
记者在团购APP上看到,极上馆三阳路店和恒隆广场店的店名均呈灰色显示,点击后显示:“抱歉,商家已歇业关闭。”而楚河汉街店虽然则是“暂停营业”状态。据该团购APP显示,该商家人均消费439元,但不少网友留言称该餐厅菜品和服务质量都有明显下降。还有人质疑:“老板是不是要跑路了?”
天眼查显示,极上馆关联公司为武汉极上料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该公司及其负责人共有40余条限制消费令和被执行人记录。
另据显示,武汉极上料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恒隆分公司已于2021年3月15日注销。
据武昌区市场监管局水果湖所副所长徐威介绍,从去年10月至今,该所已接到过多起关于极上馆汉街店的投诉,但该商家一直处于停业状态,并且相关负责人员均不出面处理,该所已及时将该店(武汉极上楚汉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列入企业警示名单,防止其注销、变更来逃脱法律责任。近期,因多次无法联系该商家法定代表人及负责人员,已将其列入经营异常。
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前往极上馆调查(通讯员供图)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经记者:杨昕怡 每经编辑:刘雪梅
获得新融资还不到一个月,去年斩获了5亿元融资的一家新徽菜连锁品牌便在2024一开年向港交所发起了冲锋。
1月17日,小菜园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菜园”)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华泰国际和瑞银集团担任联席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小菜园创始人汪书高通过7个持股平台持有约92.99%的股份,并与李道庆在内的其他8位个人股东结为一致行动人,共同作为小菜园的控股股东。同时,小菜园的九成股东由门店基层员工晋升而来。
这样接地气的公司治理结构与创始人的经历不无关系。汪书高早年辍学学厨,在安徽铜陵开了一家90平米的小饭馆,生意做大后,2012年开了10家商务型酒店。但酒店经营受困,他转向大众餐饮,2013年春天,他开出小菜园首店,成为当时铜陵餐饮业的“排队王”。
小菜园先在铜陵一地“复制”,继而走出铜陵,如今这家在全国拥有548门店的“餐饮界扫地僧”用10年时间走到了港交所的门口。
北京小菜园门店外观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
小菜园不“小”。2023年前9个月,小菜园收入达34.29亿元,同期利润为4.3亿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3年前9个月的门店收入计算,小菜园在50~100元客单价的中国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的所有品牌中排名第一。
野心勃勃的小菜园计划于2024年、2025年及2026年分别开设约160家、190家及230家新门店,预计2026年门店将超1100家。
这几年,极少有餐饮企业讲出的故事让资本市场动心。2022年10月,与小菜园同在一个价格带的绿茶集团有限公司第三次招股书失效。据其招股书显示,2021年绿茶实现营收22.93亿,与小菜园同年的营收量级接近。
从本地的“排队王”到行业的“扫地僧”,小菜园这次在资本市场又能否跑赢同行?它的“种菜经”是什么?
2023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翻倍,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43.4%
2023年12月19日,加华资本官宣加投小菜园。9个月前的3月,小菜园刚刚完成千万美元的首轮融资。据悉,两轮融资累计金额达5亿元。新一轮融资是近年来大众便民餐饮市场的最大融资。
小菜园董事兼副总经理李道庆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新一轮融资的部分资金将用于门店扩张,其余资金用于打造企业后端,即供应链和数字化建设等。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1月11日,小菜园在国内12个省份的119座城市里拥有548家直营门店,其中包括542家小菜园门店及6家其他子品牌门店。
小菜园的门店数量在疫情三年里逆势增长。数据显示,在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三季度,小菜园分别新开107家、48家以及79家新门店,3年里仅闭店15家。
窄门餐眼统计数据显示,小菜园门店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江苏、安徽、上海和浙江是小菜园门店数量排名前四的省市,北京紧随其后。
从这548家门店的分布情况来看,小菜园门店更多聚集在三线及以下城市(228家)和新一线城市(133家)里,分别占比43.4%和28.3%,目前在一线城市门店数为78家。
门店分布与小菜园的目标群体恰相吻合。大众点评显示,小菜园的客单价位于50~80元区间。小菜园创始人汪书高在去年12月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屡次强调了他对性价比的关注,“2024年还能有更多举措去追求更高的、极致的性价比。”
在经营情况方面,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2023年前三季度,小菜园的营收分别为26.46亿元、32.13亿元和34.2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27亿元、2.38亿元和4.3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较2022年同期的2.07亿元上涨了107.6%。
小菜园近3年营收及利润 图片来源:招股书
聚焦到单店表现,2021年和2022年,小菜园的单店日均销售额分别为23473.8元及23813.8元,并由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24482元增加了15.2%,至2023年同期的28194.6元。
小菜园不同城市门店销售额 图片来源:招股书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23年前三季度,小菜园三线及以下城市(包括县级市及县)堂食顾客的人均消费额63.3元,与一线城市66.4元的人均消费额不相上下,而最高人均消费额发生在新一线城市,达67.4元。
同时,小菜园门店日坪效由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68.4元增长到了2023年同期的81元,增幅达18.5%。
冲刺港股,小菜园胜算几何?
这几年,极少有餐饮企业讲出的故事让资本市场动心。
2022年10月,与小菜园同在一个价格带的绿茶集团有限公司第三次招股书失效。据其招股书显示,2021年绿茶实现营收22.93亿元,与小菜园同年的营收量级接近。而在绿茶集团2021年提交的招股书中,小菜园也被视为其有力的竞争对手。
对此,互联网分析师张书乐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绿茶以网红餐饮出道,但整体故事缺乏吸引力,中西餐饮的“融合技”还流于表面,缺少进一步破圈的冲击力,其发展会遇到瓶颈,资本市场就会对它进一步扩张和盈利能力存疑。
对于未来市值波动的风险,小菜园的招股书里也主要列举了经营业绩的实际与预期变化、市场观感的变化、主要人员的流失以及影响中国餐饮业市场的发展动态等因素。
和绿茶主打的“网红路线”不同,小菜园一向低调,如今它能否成功冲刺港股?
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中国大众便民中餐市场总规模由2017年的28071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0244亿元,预计将以约11.4%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27年增至51914亿元。
2017年~2027年按运营模式划分的大众便民中餐市场规模 图片来源:招股书
与此同时,客单价在50元以下的细分子市场的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10614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1488亿元,预计2022~2027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11.5%。
2017年~2027年按客单价划分的中餐市场规模 图片来源:招股书
在这一具有挖掘潜力的细分领域里,小菜园还有些与众不同的新故事。
招股书显示,目前集团除小菜园门店外,还有观邸、复兴楼、菜手等子品牌的6家门店。其中,菜手品牌社区餐饮门店面向0~50元客单价的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小菜园方面了解到,2023年10月,小菜园开设了首家菜手门店,正式涉足社区餐饮领域,并计划在适宜的居民社区及写字楼,围绕附近住宅居民和职场人群,拓展社区餐饮门店网络,在2024~2026年开设约200至400家社区餐饮门店。
与此同时,根据招股书,小菜园将打造以堂食为主,线上外卖和线下新零售为辅的全场景业务布局。
关于新零售业务的开展,在2023年12月末,李道庆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小菜园将在2024年对外打开零售产品的销售,布局新零售市场,“我的想法很简单,一是在500多家门店里设立小型零售点,二是将近2万名员工变成近2万个营销员,把这项业务逐步做起来。”
李道庆当时同时表示,2024年的开店计划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在已进驻的城市把小菜园的门店“加密、打透”,二是对外扩张。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注意到,在餐饮品牌频频探索境外、海外市场的当下,小菜园也对出海有所规划。小菜园方面表示,在未来时机成熟时,公司计划集中在有大型华人社区的国家和地区,如香港、新加坡等,逐步实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小菜园”。
不过,小菜园在招股书的风险因素分析中也坦言,未来增长亦取决于开设新门店并运营盈利的能力。但由于小菜园大部分店长及厨师长均为基层晋升,可能没有足够多有经验的现有门店雇员协助开设新门店。即使能够按计划开设新门店,该等新门店可能无法取得盈利,亦无法取得与现有门店相若的业绩。这都是踏上资本征程的小菜园需要直面的挑战。
每日经济新闻
漂12年后,董小姐终于在这座城市拥有了一盏自己的灯,也拥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店。确切地说,不仅拥有,还开了个极好的头,开业即卖爆,有探店博主主动要求帮忙宣传,被她拒绝了。
董小姐开的餐厅叫做“BUZZ”,开业一周后,她把团购套餐挂上抖音,仅4天就卖出97万。在过去的北京餐饮业,这种节奏实属罕有。但现在,年轻的前互联网人带着新媒体思维闯入实体经营,让这种速度成为可能。
从互联网转行来的新餐饮人,了解用户喜好,熟悉线上的新潮玩法,清楚对一个新店来说每个阶段最重要的什么,利用短视频等新媒体营销方式带来的良好流量和机会,加之特色的餐品基础,董小姐的小店迅速被许多用户熟知,成为所在街道“最靓的仔”。
一、像蜜蜂一样
流量来得太快了。团购套餐上架抖音没多久,客人就在门口排起长队,室内室外的露天圆桌也迅速坐满,后来的客人只好被引入地下。这家名为“BUZZ”的精酿餐吧位于日坛公园对面,这是条稍显冷清的街道,附近没有新潮的商场,也不是餐饮商家的聚集之地,论地段的繁华程度,位置其实并不算优越。客人们都是从抖音上找来的。
7月20日,BUZZ精酿餐吧开业刚刚一周,店铺的抖音账号发布了第一则视频,上架了店内的团购套餐。当日,后台数据显示,套餐有超过200万曝光。这是一个让BUZZ的老板董小姐吓一跳的数据,而很快,更出乎意料的数据出现了,4天内,BUZZ的团购套餐在抖音上卖出了总计97万元的销量。
“现在我们店是这条街上最靓的仔。”老板董小姐说。虽然离三里屯只有几公里,BUZZ精酿餐吧所处的地域却完全没有三里屯那么热闹,少有写字楼和青年社区住宅,有喝精酿需求的顾客并不多。刚开业时,BUZZ每日营业额大约为8千,而像同等规模的店铺,一天大约需要达到2万营业额才算正常水平。
董小姐和合伙人很快想到了在抖音上找探店达人做推广。两人都曾在互联网行业深耕了十几年,流量、获客、推广都是过去信手拈来的工作日常,“我们了解运营推广需要什么,就用过去的经验,复制到这家店上。”抖音的用户覆盖面广、内容流量范围宽,是新店启动上线的好选择。
事实上,筹备酒吧时,董小姐已经准备好了BUZZ精酿餐吧的抖音账号。在这之前,董小姐自己拍过短视频,内容是喝酒聊天,讲搞笑段子。开店前,她考虑,“如果店铺也有自己的线上自媒体账号,并且能自带流量,对于店铺的宣传,各方面都会有良性促进。”
7月20日,董小姐也在抖音上进行了一次直播,她原本只是想随便试试,没想到在没有任何推广的情况下,凭借自然流量,团购套餐就卖出1万多。随后十几天,她几乎每天都会播,每次播两三个小时,最多的时候,一场的观看有几千人。
流量迅速涌上,这家新店也迎来了挑战。
在董小姐的预期中,光临BUZZ的客人应该主要是来喝精酿的,因此,BUZZ后厨面积只建了不到三十平方。因为对餐食标准的讲究,BUZZ没有预制品,所有食材,包括泡菜和配菜,油醋汁和沙拉酱,都由BUZZ厨房团队研制。作为主餐的烤鸡和烤肋排最需要时间,烤鸡需要提前用茶叶浸泡10个小时,每日供量有限,主厨一早到店烤制,一锅能出不到30只。这样的出餐量,完全无法满足前来探店、蜂拥而至的客人。
尽管如此,董小姐的第一目标还是不能降低餐品的标准,店内的精酿拿过奖,主厨做的汉堡也几次拿过奖,厨师和食材都是精挑细选的,董小姐说,不能砸了自己招牌。
突然暴增的流量也考验着这家新店的接待力。上架抖音生活服务团购套餐之后的几天,进店核销的顾客多到几乎“难以正常运转”,店内有8位服务人员,人手还是不够。董小姐也加入了基础工作,站在后厨洗了很久的杯子。
提起那几日,董小姐和合伙人的感受是“疯狂”。就像这家精酿餐吧的名字——“BUZZ”——意思是蜜蜂振翅的声音,读起来,发音很像打开啤酒瓶盖的声响。他们说,这个词是做人,也是做生意的准则,要像蜜蜂一样勤勤恳恳。
二、做更实在的事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董小姐的身份是互联网人。2014年,在互联网领域有了一些经验的董小姐和朋友一起创业,从事移动互联网行业。那是创业最好的时代,她挣到了钱,实现了在北京站稳脚跟的心愿。
钱赚了不少,但董小姐内心一直有种虚浮感。她觉得自己只是在幸运的时机,用了聪明的方式,赚到了些快钱。“行业门槛低,没有核心技术,也没有自己的关系用户,能挣到钱主要是因为我们较早进入行业,但随着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会发现这个领域,可能随便一个人进来都能做到,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如董小姐预计的,2019年底,她所在的行业真的越来越困难,她顺势撤出。那段时间,她开始反思。“在创业过程中,我们没有沉淀,做了很多事情,但都是虚无缥缈的、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东西。相当于被那个时代的风口推着走,我们是裸泳的人。”
互联网行业泡沫太多,董小姐觉得,做实体可能更实在。下一个事业阶段,她想做一些需要日积月累,付出努力,能够沉淀的事情。身边的朋友很多在餐饮行业,她耳濡目染,也对餐饮业有了些了解,从移动互联网退出之后,她开始进行餐饮投资。
起初,那是一段无忧的日子,后来,董小姐也觉得厌倦。“从个人角度来看,做投资并没有什么实质性收益。财产和金钱可能会有增长或变化,但对我个人来说,我感受不到自我的增长,我每天只会享受,吃喝玩乐,时间长了也很没意思。”
董小姐自己去经营一家店铺的想法,几年的餐饮投资,与餐饮业朋友的交流,她了解了许多流程化且成熟的经营知识。她希望真的切身经营,了解得更深入,她找到了已有成熟的品牌创立经营经验的合伙人,一起打造了BUZZ精酿餐吧。“你知道一家店的运营,从前厅到后厨,再到营销推广,整个过程,这很有意思。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亲身经历并积累自己的技能,未来,我再开店时会变得更轻松,也许我还可以创立自己的品牌。”
开业前两个月,董小姐与合伙人、餐吧的主厨一起搞定了菜品研发内容,自媒体账号和内容风格也准备完善。从事互联网行业的经验,培养了她对数据的敏感度,BUZZ正式营业后,每天的营业额,抖音团购套餐的售卖与核销情况,不需要刻意进行总结,她一眼就能看明白。
自己经营餐吧,比不得做投资时的悠闲,董小姐一下子变忙了。每天都需要到店,把控店铺运营的整体情况,指导服务员的服务状态,出餐水平的稳定性,有时还需要与客人做深入的社交。每晚,她几乎要凌晨两三点才能睡觉。
辛苦有时也是享受。“因为食品和酒是进嘴的,不是谁说好喝就好喝,要做到真好,菜品好不好吃,体量好不好,所有的反馈都是真实的。”董小姐喜欢这种实打实的快乐感。
三、开餐厅,互联网人有自己的玩法
董小姐认为,对一家新店来说,人气最重要。“路过的人看,他们家生意挺好,今天就先过来吃了,如果今天没时间,客人可能也会想,我下次是不是过来尝一尝。”仔细计算盈利的话,在抖音做优惠套餐的线上推广,短期可能并没有带来太大的增收,但董小姐明显感觉到,客人对自己店的认知度提高了。
做生意也像做人,董小姐相信,真诚才能让人走得更长远。虽然BUZZ精酿餐吧开业初期的套餐价格实惠,食材成本又很高,她也坚持不损减质量,为了降低成本而用差一些的食材。“我们始终坚持,无论是团购,还是其他类型的客人来店,都不会因为是团购套餐就提供打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
团购套餐能赚多少钱,毛利能达到多少,不是董小姐和合伙人最关心的事。他们认为,用户价值应该建立在商业价值之上。“开店,与蜜蜂是一样的,需要有情怀和认真,不能随意投入。”
在这两个年轻的前互联网人眼中,真正会玩的老板,一家店铺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会有不同的推广策略。前期要全力以赴,中期则要开始进行产品转型,后续还要踩刹车。“如果刹车踩不住,就不能盈利。策略是有的,但我们会先解决流量问题,这才是我们现在最该考虑的问题。”
第一次自己经营餐吧,董小姐在意每一位来店的客人。她经常进行餐厅回访,询问客人用餐体验如何,餐服和酒服也在不断优化。除此之外,她还会进行锁客的二次营销,尽可能地开发更多活动,来实现客户的需求。
真诚真的能够打动客人。BUZZ的好客人很多,有一个最令董小姐印象深刻,每次都很主动地要求董小姐,千万不要给自己打折,他拒绝任何优惠,只是单纯地想支持BUZZ的生意。公司的团建活动,也会申请到BUZZ来举办。
董小姐在意反馈的真,哪怕是真的批评。“尽管,很多商家通过诱导方式引导顾客写好评,但如果用户真的觉得不好,他们也一定不会愿意写好评。我不要求顾客给我们好评的,所以只要愿意写好评,一定是很爱我们的用户。”
对于店铺未来的运营策略,董小姐很有信心。经验告诉她,在善良真诚的基础上,只要有信念感,梦都是会实现的。
大学刚毕业时,她也没有那么确定自己要做什么,像所有年轻人一样迷茫。父母让她回老家工作,她就回了。回家后,她的目标反而清晰了,因为终于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再次回到北京,她信念明确,自己要在这个城市立足。
她印象很深,当时自己站在天桥上,看着高楼大厦,想,“为什么没有一套房子属于我呢?”
如今,北漂12年后,她在北京拥有了房子,也终于能够坐在属于自己的餐厅里,吃上一顿饭。“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当初的梦想实现了,她觉得以后还会更好。
编辑 龚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