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鼓掌]
近期,一个令人瞩目的案例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同济建筑学霸崔迪转行成为厨师,并因此登上热搜。这一转变不仅挑战了传统观念中“学历在体力活中一文不值”的偏见,更深刻地揭示了教育与职业选择之间的复杂关系。
< class="pgc-img">(图片来自网络)
>崔迪,一个曾经的建筑学霸,以高考651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同济大学建筑学院,本科期间学习风景园林专业。她的求学之路无疑是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典范。然而,在大学期间,崔迪逐渐意识到自己对建筑设计行业的兴趣并不浓厚,反而对烹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不仅在校园内的“厨王争霸赛”中屡获佳绩,更在内心深处种下了成为厨师的梦想。
面对专业的枯燥与不适,崔迪没有选择随波逐流,而是勇敢地追随内心的声音。她向父母提出了想要转行当厨师的想法,尽管最初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但她最终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崔迪决定前往瑞士攻读酒店管理专业,这不仅为她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也为她日后进入厨房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class="pgc-img">(图片来自网络)
>学成归来后,崔迪并没有选择进入传统意义上的高薪行业,而是毅然决然地成为了一名厨师。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法国餐厅担任主厨,月薪仅为5500元。这一数字与她的高学历和留学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许多人感到不解甚至嘲讽。然而,在崔迪看来,金钱和地位并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能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才是最重要的。
崔迪的故事迅速在网络上走红,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她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学历并不是决定职业选择的唯一因素,真正的价值在于个人是否能在所选择的道路上找到自我并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她的故事也挑战了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刻板印象,让人们意识到体力活同样需要智慧和才华的支撑。
困惑[what]
据相关数据统计,2023年度大学生的毕业人数高达1345万人。据智联招聘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普通本硕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33.2%。根据猎聘发布的《2024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报告》,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1179万人。有报道称,某高校2024届毕业生中,博士生就业率仅为14.29%,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率也较低,分别为19%和18.5%。
< class="pgc-img">>既然就业形势如此严峻,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宁愿在家待业,也不愿意选择进入工厂工作呢?
职业期望与现实的差距: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对未来职业抱有较高的期望,他们希望能够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工作环境优越、薪资待遇好的工作。然而,工厂工作往往被认为是体力劳动较重、工作环境相对艰苦、晋升空间有限,这与大学生的职业期望存在较大差距。
就业市场竞争激烈: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往往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和挑战。为了找到更加符合自己期望的工作,他们可能会选择继续等待或寻找其他机会,而不是匆忙进入工厂工作。
< class="pgc-img">>个人发展与职业规划:大学生在校期间通常会进行一定的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思考。他们希望能够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然而,工厂工作可能无法完全满足他们的这些需求,导致他们选择在家待业以寻找更好的机会。
家庭与社会压力: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较高,希望他们能够找到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这种期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同时,社会舆论也往往对大学生的就业选择给予关注和评价,使得大学生在做出决策时更加谨慎和犹豫。
< class="pgc-img">>对工厂工作的误解和偏见: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对工厂工作的误解和偏见,认为这类工作技术含量低、缺乏挑战性,不符合大学生的身份和期望。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使他们对工厂工作产生排斥心理。
< class="pgc-img">>生活成本与舒适度考量:工厂工作可能需要大学生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前往较远的地方工作。这涉及到生活成本的增加和舒适度的降低。对于一些追求生活品质和舒适度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可能更愿意选择在家待业或寻找其他更加便利的工作机会。
破局[奋斗]
然而,我们也需要看到,工厂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工厂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脏乱差、劳动强度大的代名词。相反,许多工厂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 class="pgc-img">>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各方面需要共同努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一、政策引导与支持
制定优惠政策: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提供税收减免、资金补贴等,鼓励企业吸纳大学生进厂工作。同时,对于在工厂工作的大学生,可以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或住房补贴,减轻其经济负担。
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工厂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改变社会对工厂工作的传统偏见。同时,树立一批在工厂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大学生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企业改善工作环境与待遇
提升工作环境:企业应当加大对工厂环境的改善力度,提高生产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减少人工操作的强度和难度。同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完善薪酬福利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福利体系,确保大学生的薪资水平与其工作能力和贡献相匹配。此外,还可以提供完善的保险福利、带薪休假等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 class="pgc-img">>提供职业发展机会:为大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提供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建立畅通的晋升通道和激励机制,让大学生在工厂中看到自己的发展前景和成长空间。
三、学校加强教育与引导
开设相关课程:高校可以开设与工厂生产相关的课程或实践项目,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工厂生产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加强校企合作:高校应当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平台。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有机会深入工厂一线进行实习实训,了解工厂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模式。
< class="pgc-img">>加强就业指导:高校应当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通过举办职业规划讲座、就业指导课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职业道路。
四、大学生自身观念的转变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大学生应当认识到职业无贵贱之分,只要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优势,为社会做出贡献,就是有价值的工作。他们应当摒弃对工厂工作的传统偏见和误解。
提升个人竞争力:大学生应当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专业技能的掌握。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竞赛和社会实践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要注重英语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
< class="pgc-img">>关注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大学生应当积极关注自己所学专业的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了解不同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前景。通过关注行业新闻、参加行业会议等方式,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进展,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做好准备。
崔迪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的关键不在于你最初站在哪里,而在于你如何勇敢地迈出下一步,不断探索未知,实现自我超越。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挑战,我们应当摒弃偏见,以开放的心态审视每一个职业机会,尤其是工厂这一传统而又充满活力的领域。只有当我们敢于跳出舒适区,勇于尝试新事物,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贡献的双赢。
安日报社·最泰安讯 10月28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美食品鉴活动在泰安一中新校区举行。学校两个校区、四个餐厅的厨师纷纷拿出“看家本领”,精心制作了30余道精美的菜品,由学生、家长、教师、领导进行品鉴和评比,在展示学校食堂后厨烹饪能力的同时,提升学校食堂管理水平、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形成共育共管的良好氛围。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精美的雕刻拼盘、香气扑鼻的美味佳肴、甜美可口的糕点……活动现场,学校餐厅的厨师利用后厨的食材、调料、食用油等,现场加工、现场烹饪,制作出了铁板牛排、香酥童子鸡、吉祥荔枝虾、糯米排骨等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精美菜品,展示出自己的实力。随后,家长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依次进行品尝和评选,不少家长代表还在活动结束后,品尝了学校食堂日常饭菜的味道。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学校举办的这次活动很用心,也能让我们家长放心,厨师们的水平都很高,不管是参加比赛的菜品还是日常孩子们吃到的饭菜,都很美味、营养,孩子吃得好,才能学习好。”泰安一中高三学生家长张丽说。
< class="pgc-img">>据了解,泰安一中始终高度重视餐饮服务工作,持续加大学生餐厅管理力度,坚持校领导和学生家长陪餐制,不断提高饮食品质。学校餐厅均设有名厨亮灶,大家可以通过大屏实时查看工作人员在加工间如何操作;另外,餐厅所供产品均由餐厅工作人员自行采购新鲜食材,再由厨师现场加工制作,保证了食物的营养和安全,保障了师生的饮食健康。学校每年还会结合时令、节气在餐厅组织开展食育文化活动,有专业团队讲解并制作具有节日特色的美食,并让同学们亲身体验感受。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美食品鉴活动,不仅让家长代表直观地了解了孩子们在校的饮食情况,也为学校的四个餐厅搭建了一个交流竞技、共学共享的平台,有效促进了学校膳食不断向健康饮食、文化饮食和品质饮食的发展,有力地激发了学校餐饮工作改革创新的思路和活力。
记者: 杨丽宁
95后”女生崔迪,
本科从同济大学建筑学院毕业后,
决定转行成为一名厨师,
“学历浪费”、“职业降级”
都曾是她身上的标签。
在欧洲读研期间,
她跑到一家米其林二星餐厅实习,
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
回国后,她一头扎进餐厅后厨,
没日没夜地练习颠勺、翻锅、刀工……
先学法餐,再学中餐,
留学花了30万,
回国后起薪却仅有5500元。
一路摸爬滚打后,
现在的她是上海两家热门餐厅的主厨。
▲
崔迪,本科就读于同济大学的风景园林专业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崔迪在接受一条风味地图的采访
“中餐后厨不招女生”,
长期以来,后厨都是一个由男性统治的江湖,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一份报告,
2021年,我国厨师从业人数超1000万,
其中仅有3.6%是女性,
并且大多集中在西餐、烘焙等行业。
崔迪用尽全力寻求机会,
直到成为一家中餐厅后厨的唯一女性,
在她看来,天下没有白读的书,
她将所学的园林设计思路融入菜肴,
对不同菜系、食材进行融合创新,
她的愿望是,有朝一日将中餐的技艺带给世界。
自述:崔 迪
编辑:韩嘉琪、Judy
责编:陈子文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作为餐厅后厨的唯一女性,崔迪需要更加努力
我今年28岁,这是我做厨师的第5年。
我是新疆乌鲁木齐人,10年前来上海同济大学读本科,学的是风景园林专业。我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学习最重要。成长过程中没有学到自己真正想学的东西,上了大学以后兴趣爱好就开始疯狂地发展,包括但不限于踢球、打鼓、学厨艺。
择业的时候,我不想天天对着电脑工作,就想选择一份“体力工作”。
< class="pgc-img">>▲
崔迪曾在大学期间组建乐队
当时其实有三个选择:做足球教练,做架子鼓老师,或者做厨师。我考了足球教练证,也做过架子鼓的培训老师,但后面发现这两个职业都需要很久的时间积累,我完全比不过那些有童子功的从业者。但是厨师不一样,我去后厨打工,带我的师傅只有16岁,做饭已经游刃有余。所以我最终选择了做厨师。
读本科的时候,我们学校有个名声叫“吃在同济”。学校每年都会办一个厨艺争霸比赛,我从大一开始每年都去参加,觉得又好玩,又能免费学做菜。
刚开始,我厨艺不精,第一轮就被淘汰,后面就越来越好。大三大四的时候,我都拿到了冠军。当时我就觉得做饭这个事情,也许可以发展为我的职业。
< class="pgc-img">>▲
生活中的崔迪
起初,我给家里人说我想做厨师的时候,我爸是坚决不同意的。他说你读完本科再读专科,就是不合理。
他觉得我花钱培养你这么多年辛苦读书,你现在要去学厨师?这个职业的社会价值感低,厨房环境也很差,又赚不到钱,你一个女孩子为什么要做这个?
但是我妈妈就跟我说,360行行出状元。真的喜欢的话,你能够坚持做下去也是可以的。我妈妈也是厨师出身,做过13年的中点师。她说她刚入行的时候,师傅最喜欢她,因为她最勤快。
最后我们双方都做了妥协,我选择先去瑞士读一个酒店管理的研究生,然后再找当厨师的机会。
< class="pgc-img">>▲
崔迪在瑞士读研期间
留学花了差不多有30万,刚回国的时候当厨师,我拿的工资是每月5500。你问我后悔吗?答案是从来没有。
我一直都知道这个行业的工资是很低的,尤其在你做主厨之前,你所有的工作经历都是一种学习。我也觉得有志向的人,最终一定是想要开一家自己的店的,他们是用产品赚钱,而不是通过给别人打工赚钱。
有人说,我的学历被浪费了。我不同意。为什么说学建筑的做金融就不浪费?是因为金融比厨师更赚钱。所以这背后的价值观,都是以金钱为导向的。
其实,大学里我学到的设计的思维,我提升的学习能力,是很大程度上让我区别于其他厨师的地方。所以我一直觉得,如果你的人生是你努力走过来的,那么每一步都不会白费的。
< class="pgc-img">>▲
2023年8月,崔迪参加厨师竞技真人秀《主厨的荣耀》
< class="pgc-img">>▲
川渝风味的灯影鱼片(左);云南创意料理(右)
这个社会发展变化得非常快,尤其是AI技术的大力推广下,你不知道哪一天你的工作可能就会被AI取代了。所以我一直觉得,学历和学习能力相比,更重要的其实是后者。
十年前我填志愿的时候,建筑设计还是大家眼中高薪、理想的专业,但如今,它也成为夕阳行业了。
所以比起跟风报专业,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或者有天赋的东西,可能才是更好的选择。因为你内心真正的热爱是不会背叛你的,它会为你保驾护航,跟着你一直走下去。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尽管此前并无中餐厅的工作经验,但崔迪还是被上海一家热门新中式餐厅的老板请去当主厨,老板欣赏的正是她之前在“高级餐厅”(Fine Dining)积累的经验,以及她突出的创造力
在瑞士读酒店管理期间,我曾去比利时的米其林二星餐厅做学徒。
在后厨,我每天的工作时长是14~16个小时。我要从很简单的工作开始做起,比如说刨蔬菜片、切丁、备料、摆盘。
我整体的状态还是很充实快乐的。当我一天站下来,腿很酸、很累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这条路是我自己选的,我没有任何理由去抱怨。
2020年,从欧洲回国后,我在上海开始了我的第一份工作。
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一直都是非常清晰的。我想做新中式餐饮,我就需要学西式的做法,也要学中式的做法,最终再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 class="pgc-img">>▲
泡椒扇贝(左) ;陈皮牛肉(右)
< class="pgc-img">>▲
创意水煮牛肉(左); 甜烧白(右)
我当时的想法是要先把西餐的基础打好。考虑到法餐是西餐中一个最集大成者的菜系,我就去了一家上海的米其林一星法餐厅工作。一年之后,我跟了一位做创意菜的主厨学习,后来我又跳槽去了一家中法融合菜的餐厅。
当我把自己的西餐基础打好以后,我决定去粤菜餐厅工作,因为粤菜是中餐里的集大成者,我打算从最低的学徒开始做起。
但是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我想去的餐厅全都拒绝了我,唯一联系我的餐厅是一家鲁菜馆,他们叫我去做切配。
这是因为大部分的中餐厅,尤其是热菜,都是不招女生的。我现在的团队有两个女生,她们做的也是偏甜品类的工作。
< class="pgc-img">>▲
一直以来,餐厅后厨都被视为“男人的江湖”,规则也由男性主导制定
此外,厨师这行很讲究出身或者宗亲关系,比如说你得加入我这个师门,或者你得是我认识的人推荐的,保证你能在我这里工作10年起步。但这个时间对我来说很难达到,我不能工作一年之后就走了。
在中餐厅碰壁之后,我就打算去新东方学习中餐,相当于去上一个速成班。当时名我都报好了,但是现在我所在的餐厅老板一再邀请我来,他说后厨有比较老练的中餐师傅,你可以边操作边学。
我想想,人还是要逼自己一把,在此之前我其实连副厨都没有当过,我上一个工作是主管,我就这样直接进入了主厨的职位。
▲
后厨的工作节奏很快,从早到晚都要马不停蹄
练习颠勺,是我日常工作的基础。颠勺是一个既靠技术又靠体力的活。后厨的大师傅们颠锅的技术都不一样,他们会教我不同的练习方法,有时候放米,有时候放冰块,有时候放石头。
大家下班之后,我就自己加班颠锅。练了一周多,我掌握了8成的颠勺姿势。不过颠勺这个东西还是要日复一日、积年累月地去练,才能做好。
很多人以为女厨师的花期很短,但我觉得厨师这个行业其实不存在花期的,它就像常青树一样,你经历过的事情越多、你做过的菜越多,你在那个阶段能做出的菜就一定是更好的。
所以我觉得做这行更多的还是要坚持,因为很少有人在中晚年的时候仍然在一线做厨师,无论男女。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崔迪研发的云南创意料理
我现在所在的餐厅,每个季度都会用一个地方菜系进行融合。我会尽可能深入地研究一个菜系的精髓、渊源,找到它的特点。
比如说做川菜,我学习到的最重要的三个东西——川式红油,复制酱油,以及自己熬制的豆瓣酱。
下一季的菜单我准备做粤菜,粤菜比较适合春夏这样很需要新鲜食材的季节。为次,我走访了潮州、汕头、顺德、广州、番禺,去吃他们当地比较有特色的东西。
汕头有很多种类的米制品小吃,粿条、发粿、菜粿、菜头粿之类的。当地还特别追求牛肉的鲜度,在汕头本地吃潮汕牛肉火锅,跟在全国其他地方吃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味道。
< class="pgc-img">>▲
油鸡枞意面(左);甜皮烤鸡(右)
我当时记忆特别深刻的就是它有一个牛肉丸,像虾滑一样,煮过以后会有一些小气孔,一口咬下去,气孔就会爆出牛肉本身的汁水,香气非常浓郁、澎湃。
潮州的话,最有特色的是生腌白粥,白粥会配各种各样的小菜。我当时吃到一个叫菜脯的东西,它切得很细小,但是跟白粥一起吃进嘴的时候,会感觉到那个味道非常的鲜美,又很油香。菜脯其实是一种很便宜的食材,但是却有异于平常的鲜味,所以我当即觉得这个东西是很值得去推广的。
至于广州的美食,就太多了。广州人好像一天到晚都在吃东西,早上吃早茶,中午吃顿肠粉什么的,下午吃点糖水,晚上又继续吃正餐。
这一季,我会做30道菜,除了6道是保留前几季的经典菜单,剩下的都是新的原创。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崔迪在制作春卷
这次我主打的小吃是春卷,用上海人喜欢的蟹粉去做主料,再加上在潮州吃到的菜脯,和一点点春酒,就能鲜上加鲜。我还专门跟中餐师傅学习了如何炸饱满春卷的技术。
咸蛋黄啫鸡翅也很有意思。鸡翅外面是炸过的,很脆;里面是腌过的,很嫩。鸡翅会爆汁,所以很有味道。咸蛋黄端上桌的时候还在滋啦滋啦的,侍者要帮你拌一下,要不然就糊底了。
生炒乳鸽也是一款主打菜。乳鸽是广东地区很常见的一种食材,我本来的想法是做一道脆皮乳鸽,但是由于我们厨房的条件限制,没有风干的地方以及炉子,所以我就想到生炒这个做法。生炒的时候我会加一些沙姜丁,然后用百合给它一点鲜甜的味道。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左:木瓜冰淇淋,灵感来源于菠萝油面包
右:咸蛋黄啫鸡翅
还有更加融合的一道菜,沙姜鱿鱼。它搭配的是一个很传统的酱汁,甜椒、番茄、帕马森的酱汁,然后再放上油淋过的鱿鱼,最后再撒上一层用沙姜调的酱汁。由于它的整体风味很浓郁,所以我就用本地的佛手瓜刨成了薄片,做了一个搭配,让它更清爽解腻一点。
木瓜冰激凌,是我当时跟一个厨师朋友吃的一道菜。我们点了个啫木瓜,然后他就跟我说,这道菜的隐藏吃法是搭配着冰淇淋一起吃。冰与火的相撞,才是这道菜最妙的地方。后来,我就想再搭配一个意式脆片去承接这两样食材,相当于一个比较新式的小甜品。
我觉得我未来一定会坚持做中餐,或者说探索新中式的方向。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刚开始做厨师的时候,我的主厨说,现在欧洲的厨师圈是很崇尚日本人的技术的,但其实中餐的技法可能领先了日本很多年,只不过没有人去挖掘,没有人把它带到世界的舞台,介绍给更多的厨师去运用。
< class="pgc-img">>▲
崔迪在参加美食大赛
我现阶段的计划是,30岁之前开一家自己的店。
我设想的一个场景是,像一个鼓手或者是烧鸟师傅一样在一个玻璃罩子里面现场给大家炒菜。中餐的炒菜环节有很大的油烟,所以一般都是退居幕后的,但油烟问题未来是可以解决的,像是日料西餐,甚至会以乐队这种形式呈现,让大家看到你最精华的东西。
我一直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厨师,就是要把一道菜以最好的状态呈现给给客人。我没有道理偷懒,我没有道理去给别人吃一个不好吃的东西。让食客吃得满意,这是我做厨师的唯一目标。
注:智研咨询发布的报告全名为《2021-2027年中国厨师培训行业调查与市场需求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