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观局,作者 | 杨泽
“找座位之前,先找一张到店团购套餐。”已成为打工人小张中午吃饭的标准动作。
从9.9元两个汉堡、9.9元一个有肉有菜有饮料的套餐、9.9元一碗续到饱的面再到44.9元三菜一汤的双人餐,99元吃肉吃到饱的套餐,128元面包烤羊腿、大盘鸡的新疆料理,从2022年开始没开过火的小张,就靠特价团购的百家饭,顿顿下饭馆,胖了10斤。
为了争夺小张们,就连麦当劳、肯德基都开始把当家汉堡、炸鸡的价格打了下来,随处可见的9.9元的麦辣鸡腿堡、板烧鸡腿堡甚至是巨无霸优惠券已经取代了原本价廉物美的13.9元随心配1+1套餐,成为打工人走进麦当劳的最大动力。
这场价格大战的始作俑者是抖音、美团,按照两大巨头的说辞,他们贡献大把的流量,不收钱,甚至还拿出巨额补贴,帮助餐饮商家们利用“特价团购”从线上引流,让成百上千的消费者走进门店,品尝美味,爱上品牌,从而实现餐饮商家和消费者的双赢。
然而,在消费者乐此不疲的同时,平台也受益颇丰。美团财报称,其特价团购订单量快速成长,帮助其进一步强化消费者「每日低价」的心智。另据报道,今年1季度抖音生活服务核销前销售额超1000亿,这样的业务体量,是依靠庞大的流量和低价补贴迅速达成的。
餐饮人似乎成了这场游戏中的受害者。如果不参与团购,便几乎看不到客流。特价团购真的是餐饮人的噩梦吗?还是有其他的解决方案存在?
01 为什么做特价团购
在消费不景气的大环境环境下,许多餐饮品牌正在努力寻找机会,确保不错过任何一笔交易,不让任何一个机会擦肩而过。
比如瞄准消费者需求增加品类,设置不赚钱甚至赔钱的「穷鬼套餐」做促销优惠,捕捉短视频和直播的流量红利,搭建会员系统和私域社群维护老客,在平台和餐饮KOL的指引下迅速行动…..
这些策略并不是每一家商户都能负担得起的,尤其是那些缺乏时间、精力和资金的小商家。对他们来说,参与价格战可能是最简单、最快见效的方式。
特别是一些新进入餐饮行业的初学者,他们带着“抄底”心态进入市场,却发现复苏红利迅速消退,供需平衡被打破。面对不足的客源,只能被裹挟,跟随价格战起舞。
与此同时,平台也开始发力,美团和抖音的用户重合数高达3.2亿人,重合比例为81%,想抓住消费者,必须塑造每日低价心智,于是他们开始掏出补贴、释出流量,争抢餐饮品牌加入特价团购大军。
中间商和代理商也在推波助澜,为了在短时间赚取佣金,他们吸引餐饮人设置特价套餐进行冲量。
在他们的话术中,餐饮市场正在进行一场流量洗牌,抢占先机非常重要,有必要用特价套餐,甚至是亏本,把人气做起来,然后再赚钱。
于是,特价团购的火,就这样烧起来了。一些不合理的、跌破「底线」的特价团购开始频繁出现。
一些湘菜馆都做5折以下的团购吸引客人,烧烤店19.9的双人烧烤套餐。还有火锅店推出9.9抵100元的优惠券。
虚假宣传也开始出现。比如名不副实品质缩水,团购的菜品是「特供」的,与正常点单有明显差异。有些团购券无法正常使用,或设置隐形消费门槛。
不仅如此,超低折扣吸引来过大的客流,经常超出商家服务能力,不仅造成了高峰时段1小时以上的等位,还影响了服务质量,「基本是扔下盘子就走」,「不喊两三次,找不到服务员」。
特价团购「失控」了吗? 一部分餐饮人并不为之所动。他们认为亏本做特价团购,吸引来的基本是羊毛党,不一定带来新客户。
还有一部分将特价团购融入到自己的业务当中,有些餐厅进店落座后,店员会主动告知点评上有优惠套餐。还有门店将点单系统直接建立在美团点评系统之上,方便消费者购买和抵扣。
难道他们在自断股肱、舍身饲虎吗?不,特价团购有时并非洪水猛兽,他们在策略性地使用团购来增加曝光和客流量。重点是,餐饮人要算好自己的账。
02 餐饮人要算好自己的账
大多数餐饮商家的收入,来自向消费者出售的一饭一菜、一汤一面,本身就是勤门,赚的就是辛苦钱。美团和抖音等互联网平台,只是一个引流渠道和营销的选择,自己是否参与,以及如何参与,餐饮人要有自己的一本账。
事实上,一些特价团购的成功案例,往往是平台扶持和打造的、用以示范并吸引更多商家加入,大型餐饮公司有内容创作能力,能够承担运营成本,能够尝试不同的玩法和组合拳,有机会催生出现象级的效果。
但是绝大部分中小餐饮人来说,无法复制。可能需要与第三方运营机构合作,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遭遇利益被侵蚀的情况,如同在外卖和直播领域的代运营服务中所发生的那样, 面临“卖一单,赔一单”的风险。
那餐饮人应该怎么做?
首先,面对平台和代运营机构的诱惑,要保持定力,同时在看到一条街的同行做特价团购,自己营业额下滑时,避免陷入不必要的焦虑至关重要。
做特价团购的,可能就是新店,为了积累客源、解决菜品轮转和员工士气的问题。有可能是病急乱投医,被代运营商「割韭菜」。也可能利润并不在门店,而是保持足够的客流量,把自己打造成旺店,目的是为了做「快招」和「技术教学」,也可能是「背水一战」,做的好了继续经营,做的不好就转手卖掉….
因此,如果仅是因为看到他人的活动而盲目跟风,很可能就会踏入团购的陷阱。
门店营收下滑,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面对竞争对手轮番上阵,营业额下滑是自然态势。特价能够带来流量,带来营业额,但是流量难以成为留量,营业额也不一定能产生利润。
其次,餐饮人需要更加认清自身所处的地位,做好期望管理。美团和抖音都是营销手段和引流渠道,更多的是在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碳。
大公司的成功难以复制。他们有庞大的门店网络来承接线上的流量。对于中小餐饮企业来说,更应该维护好三公里的老客户,靠产品和服务留住用户,让用户进店二次消费。
特价团购,但主要是增加额外的市场曝光,而不应被视为解决所有销售问题的万能钥匙,使用时应当严格控制比重。
如果不加以限制,依赖特价团购,往往会将将八竿子都打不到的新客引来。虽然能短时增加客流量,但是这群新客很难复购,员工也会因为顾客量的激增而疲惫不堪,还可能影响到常客的就餐体验,从而损害餐厅的长期声誉和客户忠诚度。
第三,任何特价团购都需要进行精密的计算,也并非任何平台都需要做。
特价团购的设置,也需要做好平衡,平衡好门店利润、面向顾客的价格刺激、以及平台佣金。要构建「能赚钱」的机制。一旦消费者习惯了不合理的“特价”,他就不太可能接受正常的定价。
通过提升效率、消除浪费、削减开销,打造出物超所值的产品和菜单,最终增加营业额才是正确的路径。而非一开始就单纯的降价销售。
在投放时,不同的本地生活平台都很好,但并非适合自己。有些平台转化高,有些平台展现力强。但不能亏本做,也不应该形成依赖。而是要根据发展阶段,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进行精算,确保能赚钱。
否则,很容易跌入特价团购的泥沼,陷入「推特价才有客人,有客人却不赚钱,想赚钱降品质」的恶性循环。
餐观局首席顾问、餐饮意见领袖韩东认为,在如今的团购大战中,餐饮老板是真正的弱势群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曹建海博士在他的过度经营论中论述,如遇以下五个条件中的两个,即可以认为该行业产生了过度竞争,一、企业低于成本销售。二、大量企业亏损或低于社会资金回报率。三、退出困难。四、行业供给大于社会需求。五、企业价格战、广告战多采用“自杀式”、“毁灭式”的等特点。
目前的餐饮团购竞争中,以上这五条几乎都出现了,是典型的“过度竞争”行业,这对社会、行业、从业人员都不是好事儿。其成因复杂,多是结构性的。从行业角度看,破解这一恶性博弈局面的条件,目前都没有出现,且短期内没有出现的可能性,这既是现实又是残酷的环境。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通常说的“卷”。
从微观上我们处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没有办法改变外部环境,只能努力!改变自己!成为活下来的那一个,为此我建议注意以下四点:
1、餐饮企业一定要打造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产品、服务、环境、便利文化等等,要至少有一个到两个方向突破。
2、要有能承接流量的基础能力,花钱买的流量如果没有复购这绝对是自杀。
3、会算ROI,餐饮行业普遍经验主义多,不会科学的计算ROI,算不出投流后的收益。
4、保住自己的现金流。一旦处在现金流的负向流动的状态下,要迅速解决这个问题,保住现金流。
在最痛苦的环境中,剩下的一定是最强的。
干餐饮到底挣不挣钱?#干餐饮挣钱吗?
一、行业潜力与市场机遇
餐饮行业作为民生刚需,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随着消费升级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外出就餐成为常态,为餐饮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特色餐饮、健康轻食、文化主题餐厅等新兴业态的兴起,更是为创业者提供了诸多赚钱的机会。只要能够精准定位市场需求,提供有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餐饮行业无疑是一个充满商机的领域。
二、成本与利润控制
干餐饮能否挣钱,关键在于成本控制与利润管理。食材采购、人力成本、租金水电等都是餐饮经营中不可忽视的开支。有效控制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是确保盈利的关键。同时,合理定价策略也至关重要,既要保证利润空间,又要考虑消费者的接受度。此外,通过精细化管理,减少浪费,提升翻台率,也是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
三、品牌建设与顾客忠诚度
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中,品牌建设是提升竞争力的核心。一个具有独特魅力和良好口碑的品牌,能够吸引更多顾客光顾,形成稳定的客源基础。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营造舒适的用餐环境,以及开展有效的营销活动,可以增强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为餐饮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回头客和口碑传播。
四、创新与适应变化
餐饮行业是一个变化快速的行业,消费者口味、消费习惯以及市场环境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餐饮企业需要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不断创新菜品和服务模式,以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同时,还需要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这样,才能在餐饮行业中实现长期稳定的盈利。
综上所述,干餐饮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行业,但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只要能够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有效控制成本,注重品牌建设和顾客忠诚度培养,以及不断创新和适应变化,就能在餐饮行业中获得可观的收益。#开餐厅那些事# #餐饮回归实体# #餐饮人日常总结# #餐饮人月光族# #餐饮流量哪里来# #餐饮小白加盟# #餐饮创始# #餐饮下# #餐饮爱好者俞勇# #宝润餐饮文化#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第 3779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这个春节,餐饮人忙到“起飞”!
春节氛围还没落下,夺目的成绩单们已经来了。
商务部大数据监测显示,今年“除夕”当天重点电商平台在线餐饮销售额同比增长40.8%;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5天,全国多地堂食套餐订单量同比增长161%,异地消费者贡献的订单量同比增长186%……
从各地实际情况来看,今年春节的餐饮盛况更胜去年,真真可谓是“肥年”。
成都热门排队王吼堂老火锅,春节期间部分门店单日排位突破3000号,71张桌子翻台10轮。一位店长更是在朋友圈直言感慨春节客流盛况,“这哪是在过节,这是在打仗!”。
老北京特色铜锅南门涮肉,日日排号超过1000桌。一位消费者表示,“本来是顺手拿个号,想着逛完天坛再吃。谁能想到,正月初六的下午1点竟然还有700桌在排队,四个小时都没吃上!”
江西景德镇的特色餐饮“欧记大排档”,同样是从初一“挤到”初六,单日排位接近700号。
内参还走访了旅游热门城市青岛的几家咖啡馆、餐厅。开在奥帆中心的领地咖啡,服务员说,初一到初七一直忙得团团转,基本上没停下来过,除了室外稍冷的位置,室内十五六个位置一直是满的状态。
另一鲁菜餐厅聚福,老板娘笑着说,“从初一忙到初七,生意不错,要不是你们4点半来早了,就要排队了。生意嘛,到不了10万,但五六万总要有的。”
甜啦啦梦工厂门店店长说道,“春节期间订单量特别大,几乎每天都是从下午2点就开始爆单,店员经常忙得顾不上休息。”
更有不少餐饮老板在社交平台感慨:“春节,累,但值得!”“忙到团团转也是一种甜蜜的负担!”“希望每天都是这样的‘肥年’!”
火锅爆满、奶茶断供…
老字号和高端餐饮成了香饽饽
细看今年春节期间的餐饮热门选择,我们摸出了一些“肥年”的门道儿:
1、火锅,依旧是社交餐饮赛道中的“王”
“遇事不决,火锅文学”依然是“吃货们”的座右铭。除了提及的川渝火锅吼堂、老北京铜锅南门涮肉外,以两大头部品牌海底捞及呷哺数据为例:
2024年春节大年初一至初六,海底捞累计接待顾客超950万人次,较2023年春节同期增长超30%。客流最高峰的农历大年初五,恰逢情人节,龙年财神送财送甜蜜,海底捞全天接待顾客超180万人次。
初一至初八,呷哺集团旗下呷哺呷哺、湊湊、趁烧、茶米茶等品牌累计接待消费者超180万人次。其中,呷哺呷哺共有31家餐厅打破历年业绩纪录。
2、奶茶、咖啡两级分化:景区门店卖到断供,写字楼门店无人问津
人手一杯的“社交神器”,在这个假期也同样是大热门。
喜茶相关数据显示,除夕至大年初七,多门店销量增幅超400%,更有部分门店春节销量增幅超800%。其中,爆款单品多肉葡萄更是售出超200万杯;甜啦啦春节期间全国门店销量较去年同比增长达400%,环比提升135%。其中,东三省门店销量同比去年提升均超过800%,人气单品“清风茉白鲜奶茶”较节前环比增长超150%。
不过,热门城市景区中几乎卖到断货、动辄暴增几百倍的咖啡奶茶们,在写字楼、商区的表现明显下滑。一家商圈连锁茶饮品牌的店员表示,“春节不如平日忙。工作日在白领、打工人点外卖的带动下,门店业绩很高,但过年大家都出去玩了。”
3、老字号、高端餐饮火热,“过年必须吃点好的”!
春节,在旅游经济的带动下,各城市的“老字号”成了餐饮打卡的香饽饽。北京华天集团数据显示,整个春节假期期间,旗下的同和居、鼓楼马凯餐厅、惠丰酒家等老字号品牌,营收同比增长均超过40%。
另外,一些高端餐饮也备受消费者青睐,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时都表明态度:大过年的,必须吃点好的!黑珍珠一钻餐厅、米其林上榜餐厅桂语山房,人均近八百元,春节期间每日预订爆满。“春节高峰期,预订的客人还要等位,晚餐等到晚上7点半至8点钟才吃上。”
◎大年初四,北京牛街聚宝源总店
4、小吃街、早市、庙会…下沉市场的特色餐饮“人从众”
作为春节出游的一大特色——逛庙会,也为餐饮人带来了很多意外惊喜。一位老字号品牌店长表示,“我们带了一些特色小吃和招牌,亮相在庙会上。单日营收甚至超过普通门店一周销售总额。”
不止庙会,根据美团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四线以下地区消费同比增速最快,下沉市场迎来强劲回暖,各省市城乡的早市、晚市、小吃街,也同样“挤满了人”。
广州西华路小吃街的腾元生煎包、鱼蛋粉等等,排队人群一度挤满马路。
超23亿人次出游
餐饮成了个“热饽饽”
返乡潮之外,另一强大的消费势能便是旅游,8天的超长假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度假习惯。
来自2024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专班的最新数据显示,2月10日至17日(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八),中国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累计23.11亿人次。
飞猪发布的《2024春节假期出游快报》显示,甲辰龙年春节成为史上最火爆的春节旅游假期,国内游预订量已大幅超越2019年同期,其中中长线游同比去年大增超3倍。
散落在各地的餐饮消费者们,扎堆涌入热门旅游城市,尔滨热情不减,淄博引力不断,长沙、青岛、北京、上海等地都迎来了“爆棚”时刻。而旅游热度的攀升也带动了餐饮行业。
>北京
据北京市商务局统计,春节期间,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企业实现销售额77.4亿元,同比增长36.8%,较2019年增长64.1%。全市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3144.2万人次。
美团发布2024春节“吃喝玩乐”消费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北京生活服务日均消费规模同比2019年增长113%,位居全国城市第一。
>上海
上海消费市场的消费单可谓非常亮眼,春节期间餐饮业消费金额59.3亿元,比去年农历同期增长16.3%。
其中,上海老饭店、绿波廊、杏花楼、新雅等14家老字号餐饮企业,销售额涨势喜人,节日期间销售额3754万元,比去年农历同期增长30.1%。
受到热播电视剧《繁花》影响,黄河路、和平饭店等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和平饭店销售额比2019年农历同期增长超过60%。
◎大年初二,上海南京路
>长沙
作为春晚分会场的长沙,红上加红。
截至2月17日12时,长沙市纳入监测范围的26个景区当日接待22.11万人次,茶颜悦色、果呀呀、墨茉点心局、费大厨辣椒炒肉……各种网红小吃店、餐饮门店前大排长队。
>青岛
栈桥的人都比海鸥多,海鸥都喂肥了。虽然冬季不是青岛的旅游旺季,但人从众还是挤满了栈桥等各大景点。春节假期第一天至第八天,青岛市70家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41.07万人次,同比增长97.83%,营业收入1002.02万元,同比增长40.36%。
景点之外,还有民俗活动增加着旅游引力,像今年回归的萝卜·元宵·糖球会,再加上大鲍岛的新春市集以及花灯节,老城区的年味十足。不少逛庙会的人都拿着一串糖球,拎着几份小吃,满脸欣喜。
>哈尔滨&淄博
过去一年的两大旅游城市顶流淄博和哈尔滨,春节期间同样被挤满。
◎大年初五的淄博八大局
美团数据显示,哈尔滨异地消费者的堂食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430%。哈尔滨海底捞各门店客流均大幅增长,其中位于热门景区中央大街的海底捞新一百店,初一至初六的累计客流较去年同期增长超70%。
小结
自复苏以来,五一黄金周、十一七天乐各自缔造奇迹,“假日经济”成为了餐饮增长的新动力。而长达八天假期的春节,再一次让餐饮人感受到了“肥年”的快乐。
不过,难以否认的是,尽管在这样的“肥年”中,我们也依然能够看到泪水,一些餐饮老板在春节假期中送走最后一波顾客,长久闭店。
缓慢的复苏之路上,破局、重生仍是百家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