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2020年,很多品牌都在做转型升级,黑泷堂也是其中一个。
成立12年的黑泷堂,2020年全面升级了VI、CI,开出了46家新型门店。
升级后,不仅门店营业额提升了40%,还在抖音、微博上获得千万级流量。
茶饮品牌升级怎么做?我采访了黑泷堂创始人林延阳、品牌升级操盘手赵雷。
< class="pgc-img">>作者 | 国君
黑泷堂不“黑”了!营业额增长40%
提起黑泷堂,很多人都会想起黑色的门头——这个昔日的“大哥大”品牌,曾经在行业引领过一阵“黑店”风潮。
但最近,黑泷堂不“黑”了,从产品到视觉焕然一新,不仅在社交平台获得出了上千万的流量,还让今年最红的脱口秀演员李雪琴“芋霸不能”,门店的营业额也增长了40%。
悄然升级后的黑泷堂,到底长什么样?
先来看看产品:
“世界的尽头,是芋头”,这不是李雪琴的新梗,而是黑泷堂新品“芋霸牛乳”的slogan,这款新品一天就能卖出8万杯。
这一组“圣诞快乐杯”,把奶茶做成了一棵圣诞树,圣诞节期间在黑泷堂的门店,要足足排队等上4小时才能喝到,抖音、小红书上获赞过万,单店日出400杯。
“圣诞快乐杯”,图片来自小红书
>圣诞过后,通过小料和茶基底的改变,迭代成了一款“新年杯”,价格从19元涨价到21元后,热度不减,一家店一周仍能出1200杯。
再来看看门店:
轻盈渐变的天空蓝,在越来越同质化、被红色、黄色霸占的茶饮门头里,令人耳目一新。
升级前后门头对比
>在产品和视觉升级背后,黑泷堂具体做了哪些事?
升级“升”什么?黑泷堂做了6个动作
林延阳告诉我,黑泷堂诞生于杭州,以奶茶为主打,13元的客单价,20平左右的外带式档口店模式,在江浙、西南、东北等地开店2000家,一款黑泷珍奶畅销了12年。
黑泷珍奶
>但在新茶饮的冲击下,黑泷堂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升级迫在眉睫。
而品牌升级,到底升级什么?很多品牌就是因为没有触及根本,导致一番热闹后,一地鸡毛。
但我发现,黑泷堂的升级,一开始就很彻底。
1、颠覆过去:为了品牌升级,收购了一家公司
意识到自己的年龄已经距离新生代奶茶消费者越来越远后,林延阳做了一个决定:升级一定要找专业的人,不能自嗨。
2020年初,他花大价钱收购了杭州新锐奶茶品牌“JOE'S TEA”,让其品牌操盘手赵雷入驻黑泷堂,负责品牌升级。
2、重新定位:用“江南快乐水”占据心智
重新定位的过程中,黑泷堂首先确定产品定位:押注奶茶。
“不能跟风做水果茶,这个市场已经不是你的了,水果茶牵涉到供应链的布局,不是一朝一夕能超越的,做水果茶肯定做不过人家。”赵雷说。
其次是找准了品牌定位:江南快乐水。
用“江南快乐水”占据心智
>黑泷堂诞生于杭州,把江南作为地域标签,快乐水巧妙借势了“肥宅快乐水”的既有认知。
第三是重新给消费者画像,重新找到自己的消费者。
消费者很容易对一个老品牌形成刻板印象,赵雷认为,不能朝着唤醒老顾客的记忆出发,因为当年喝黑泷堂的人都30多岁了。
“我们想吸引的就是不知道黑泷堂,只知道喜茶、奈雪、CoCo都可、1点点的人。要想吸引这些新生代消费者,必须颠覆,而不是‘小改小动’。”
市快报
最近,奶茶界的“顶流”茶颜悦色日子看起来不太好过,频被爆出大批闭店的消息。11月10日,茶颜悦色在官方微博作出回应,确认今年是其第三次集中临时闭店。
检索相关新闻发现,今年年初和7月底,茶颜悦色就已两次集中临时闭店。这次临时关闭门店数量达到87家,主要是长沙五一广场步行街商圈等布局太密集的门店。近些年,以茶颜悦色、喜茶、奈雪的茶为代表的新中式品牌茶饮店,凭借独特的饮品口味和颇具调性的装修风格,成为潮流青年频频打卡的时尚坐标。不过,因为近两年疫情的影响,加上茶饮市场竞争处于红海,类似茶颜悦色临时闭店以及各种奶茶店关店、转让的消息,层出不穷。
茶颜悦色闭店
头部茶饮品牌减慢开店步伐?
“挺为茶颜悦色可惜的,希望它这次可以熬过去。”杭州的乔小姐是奶茶忠实爱好者,去年疫情没开始前,她几乎每年都坐动车去一趟长沙,就为了喝几杯茶颜悦色。
乔小姐说,她每次落地长沙,都会为茶颜悦色惊人的开店密度所震撼,“五一广场简直隔二三十米就有一家茶颜,长沙南站一个火车站,一二楼两层,竟然开了三家店。”
对于茶颜悦色这次在长沙大规模临时闭店,乔小姐认为,主要还是和今年的疫情反复导致长沙外来游客数量减少有关。“本来今年年假我都买好去长沙的票了,现在也不敢冒险出省。”
针对此次临时闭店,本月10日,茶颜悦色在官方微博上回应,之前的密集布点,确实让品牌在长沙的城市发展中赚到了红利,“疫情之下,自然也要承担人流减少带来的结果。”
疫情的不确定性,也让包括奈雪的茶、喜茶在内的走高端赛道的头部茶饮品牌,减慢了开店步伐。
以喜茶为例,其一位内部人员在今年年中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便透露,今年喜茶的目标并不在开店数量,除了在几个省会城市布局灵感店外,更多的精力在产品本身。
10月29日,“全球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在港交所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运营情况及盈利预警公告。公告显示,奈雪的茶第三季度(7月1日至9月30日)共开出新店90家。由于多地出现疫情反复,导致奈雪第三季度部分门店表现有所下滑,预计2021年全年录得收入较2020年的增长幅度将低于预期。
杭州二手店铺经纪人
一个月对接几十个转让奶茶店的店主
近年来,我国新式茶饮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茶行业市场规模为4107亿元,2015-202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9.8%。其中新式茶饮从2016年开始快速增长,到2020年市场规模已达1136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3400亿元。
不过受疫情影响,新式茶饮行业也开始加速洗牌,一些在市场上没有曝光度的茶饮品牌掉队速度逐步加快,中小茶饮商家不断退出,并进一步被大的茶饮品牌拉开市场差距。根据CBNData《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截至2020年11月30日,中国茶饮企业总数超过30万家,其中停业、清算、吊销、注销的企业超过13万家,占比高达43%。
在58同城、闲鱼等信息发布平台上定位杭州,搜索关键词“奶茶店转让”,记者发现,进入11月份后,转让奶茶店、转手奶茶店设备的相关帖子数量明显变多。
“经我手上发布的着急转让的奶茶店,一个月少说也有几十个吧。”58同城上,一位负责杭州店铺转让业务的经纪人介绍,很多托他发布转让店铺信息的奶茶店店主,开店时间都不是很长。“有些就想及时止损,加上设备,转让奶茶店的费用还不到10万块钱。”
今年5月,闲鱼曾发布官方统计,以“店不开了”“倒闭了”为理由的转卖信息,转卖数量最多的十种商品中,单与奶茶店相关的就占了一半,分别为泡茶桌、奶茶封口机、萃茶机、咖啡机、冰柜。
记者定位杭州搜索发现,这些相关产品,大部分标示仅有轻微使用痕迹,也有很多备注设备几乎全新。此外,多数产品使用时限不超过一年。
黄女士在萧山瓜沥开奶茶店,只开了一年半,昨天刚刚在网上发布了转让奶茶店的帖子。
黄女士说,她开的这家奶茶店附近,这半年来有不下4家新开的奶茶店,“开这个店不像一般的餐饮店,需要全天都在。”
行业竞争压力大,加上小孩明年要“小升初”,黄女士决定还是把奶茶店转让出去,“一口价12.8万元,送设备。”
一年半前,刚开这家店时,仅装修的费用,黄女士就投入了6万元,“还不算加盟费,我后来又配了一台冰淇淋机,花了近1万块。”
事实上,根据公开数据显示,跟黄女士面临的情况一样,去年全国新开的奶茶店中有九成面临亏损。
一波波开、一波波关
开奶茶店还是门好生意吗?
黑泷堂奶茶加盟店的店主楚琦,2016年在老家宁波陆续开了三家奶茶店。今年接连关闭了其中两家门店。他说,生意最好的时候,仅一家店单日销售额就有1.3万元。
但是去年开始,单日销售额是巅峰时期的零头这种情况越来越常见。最少的时候,一家店的单日销售额只有几百块。“人工费和房租一直在涨,经营成本比之前高了两三倍,撑不下去了。”
楚琦介绍,开奶茶店最赚钱的时期是2019年以前,之后奶茶行业迅速膨胀,品牌竞争激烈,到处是“奶茶一条街”。在他开店的第二年,就有一家一点点门店进驻,之后茶百道、古茗等四五家奶茶店接连在附近开业,对自家奶茶店的销量直接造成毁灭性的冲击。“不过很快他们也不行了。大家都觉得开奶茶店好赚钱,一波一波地开,再一波一波地倒,有的店开三个月就关了。 ”
对于近两年奶茶店的“关店潮”,楚琦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现在开奶茶店的成本大大提升,尤其是连锁奶茶品牌,加盟费、店铺装修、租金、人工等等加起来,需要几十万元的投入。
“行业更新非常快,为了跟上潮流,每两三年店面、设备就要翻新升级,是持续有支出的。近几年开奶茶店都看不到回头钱。”
尽管遇到了暂时失败,但楚琦对整个奶茶行业的前景还是持乐观态度。“喝奶茶已经变成年轻人的一种消费习惯,而且奶茶行业也不停地在推爆款,还是很活跃的。只是对经营个体来说,经营压力增大了,只能说入行需谨慎。”
(原标题《奶茶界“顶流”茶颜悦色突然关店87家 杭州有经纪人一个月接手几十家奶茶店转让委托 现在开奶茶店还是门好生意吗?》。编辑陈颖)
< class="pgc-img">>021年,蜜雪冰城单在杯子、吸管及包装袋上的净利润就达到了4.23亿元、6120万元、4625万元。
全文 3677 字,预计用时 3 分钟。
作者|柳萱
编辑|大刀
视觉来源|佳禾食品官网
“冰与火”是茶饮行业2023年的关键词。
一边是一点点、coco、快乐柠檬、黑泷堂等初代网红品牌因成本和供应链压力,不断提高价格、减少门店数量。一边是喜茶、奈雪的茶、茶百道等中高端品牌,在极力优化供应链、加大扩张门店的同时开卷低价市场。
甚至靠低价冲击万店的库迪咖啡,也将在2024年1月正式推出第二品牌“茶猫Tea Cat”,主营原叶鲜奶茶,单杯价格低至6.9元,似乎想与蜜雪冰城在供应链上一较高下。
这冰火两重天的背后,暗喻着零售业“起势靠流量、生死供应链”的经营规律。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新茶饮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98亿元,增速高达44.3%,但2024和2025年,增速或将下降至19.7%和12.4%,增量转存量趋势明显。
高速发展的红利期即将走过,下半场将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比拼。
- 茶饮连锁店的本质为何是供应链生意?
- 茶饮供应链到底有多赚钱?
- 头部品牌们如何在供应链端内卷?
为此,供应链范式试图从以上几个方面找到答案。
卖奶茶不如做供应链赚钱?
茶饮店由于投资门槛低、标准化程度高、可复制性强,是餐饮品类中连锁化程度最高的行业。据《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数据,2022年,新茶饮连锁化率高达 55.2%。
供应链范式了解到,茶饮连锁品牌有两大收入来源,一是toC端的直营店,靠卖奶茶赚钱。二是toB端的加盟店,靠收取品牌加盟费与供应链费用赚钱。
典型的直营品牌代表有喜茶、奈雪的茶及茶颜悦色,它们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做纯直营模式,靠卖奶茶赚钱。
< class="pgc-img">(奈雪的茶门店)
>然而在当下的内卷环境之中,卖奶茶能赚的钱已然越来越少。
奈雪的茶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公司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6970万元、3970万元、2亿元、1.45亿元、4.6亿元,亏损缺口逐年递增。
据悉,亏损原因在于门店扩张导致人工、原材料、房租等成本开支居高不下。
财报显示,2022年,奈雪材料成本为14.16亿元,占总收益的33.0%;员工成本为13.62亿元,占总收益的31.7%;其他租金及相关开支为2.29亿元,占总收益的5.3%。这还是在同比上年成本有所降低的情况下。
显然,以纯直营为主的重资产模式并不适合当下疯狂跑马圈地的茶饮市场。
2023年7月,奈雪的茶终于忍不住开放了加盟业务;而同样有着成本压力的喜茶,早在上一年便加入了加盟大军。
如今,三大坚持做纯直营模式的知名品牌只剩茶颜悦色一家。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4日,茶颜悦色仅在湖南、湖北、重庆、江苏四个地区拥有467家门店。
而与茶颜悦色同年成立的霸王茶姬,门店数目前已突破了3000家。
茶颜悦色走不出“长沙”已然成为了困住纯直营门店扩张的一句咒语。
反观加盟连锁品牌。
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茶百道营收分别为10.8亿元、36.44亿元以及42.3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7.9%,净利润分别为2.38亿元、7.79亿元、9.65亿元。
营收结构上,茶百道货品及设备销售收入(即原材料和包材)占同年营收例比分别为94.5%、94.6%和95%,其余则为加盟费及其他收入。
这相当于茶百道几乎全部的营收都来自于向加盟商出售供应链所得。
< class="pgc-img">(茶百道门店)
>无独有偶,同样以做供应链生意起家的蜜雪冰城早在2021年营收便突破了百亿,净利润高达19亿,亮眼的成绩使其在茶饮圈一骑绝尘。
而在终端价格上,蜜雪冰城的客单价甚至仅是奈雪的茶的四分之一。
超级奶爸创始人刘辉曾表示:“所有的连锁本质是规模,规模背后其实就是供应链。虽然门店是构建规模和供应链的基础,但实际上茶饮品牌挣的不是门店的钱,而是量大之后批发的差额。”
据供应链范式了解,规模化的采购能够使茶饮品牌提升对上游的话语权,从而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而在下游,通过加盟模式,茶饮品牌能够放手终端操作难度较大的开店工作,专注于构建标准化规模化的供应链,并通过门店数量的快速增长,向大量的加盟商出售优质的供应链原材料以达到薄利多销的效果。
这也是为何茶饮品牌们疯狂跑马圈地的原因,门店数量越多,规模化所产生的利润就会越多,也正因如此,做供应链生意比卖奶茶更赚钱。
五百亿供应链市场 单靠杯子就能净赚4亿
既然做供应链生意比卖奶茶更赚钱,那这门生意到底能赚多少钱?
我们从供应商身上就可以得到答案。
供应链范式根据《中国新茶饮供应链白皮书2022》数据整理得出,2022年新茶饮上游供应链规模约为526.1亿元,占比整茶饮市场规模的39.73%,预计2024年将达到787.5亿元,占比整体市场规模的41.87%。
这五百亿的市场空间也催生了一批供应商走向了台前。
< class="pgc-img">(植脂末)
>2021年4月,CoCo、蜜雪冰城、茶百道背后的植脂末供应商“佳禾食品”成功登陆上交所;2022年7月,喜茶、星巴克背后的果酱、爆珠供应商“宝立食品”登陆上交所;2023年2月,奈雪的茶、一点点背后的果汁供应商“田野股份”于北交所上市;2023年6月,喜茶、蜜雪冰城背后的纸袋供应商“南王科技”于深交所上市。
几乎大部分新茶饮原材料及包材赛道都拥有了上市企业,这与目前仅有奈雪的茶一家上市企业的新茶饮赛道形成了鲜明对比。
再看这些供应商的财报,2023年前三季度,佳禾食品累计营收20.86亿元,净利润为2.06亿元;宝立食品累计营收17.59亿元,净利润为2.45亿元;田野股份累计营收3.27亿元,净利润为2332.00万元;南王科技累计营收8.52亿元,归母净利润5630.52万元。
供应商赚的盆满钵满,而他们的客户奈雪的茶却在今年刚刚扭亏为盈。财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奈雪的茶累计营收25.94亿元,净利润为6484.6万元,虽同比增长125.24%,扭转了五年连续亏损局面,但净利润率远比不上上游供应商。
原材料供应链企业们在躺赢,深谙茶饮供应链生意的蜜雪冰城也没闲着。
招股书显示,蜜雪冰城主营业务收入由食材、包装材料、设备设施、营运物资及其他、加盟商管理、直营门店产品六大板块构成,其中,食材、包装材料是营收的大头分别占比总营收的69.89%、17.19%。
< class="pgc-img">(蜜雪冰城主营业务收入构成)
>食材主要包括固体饮料、风味饮料浓浆、果酱、水果、茶叶及其他,2021年营收分别为22.25亿元、15.71亿元、11.51亿元、4.54亿元、6.4亿元、11.88亿元,总计72.3亿元。除去48.73亿元的成本,食材板块净利润为23.57亿元。
其中固体饮料、风味饮料浓浆、果酱均由蜜雪冰城自有供应链生产,茶叶、水果则通过外部采购商购入。
第二大收入包装材料则包括杯子、吸管、包装袋,2021年营收分别为10.56亿元、3.06亿元、1.85亿元,总计17.79亿元,除去12.12亿元的成本,净利润为5.67亿元。
具体来看,按照销售价每个分别为0.3元、0.1元、0.08元,采购价每个分别为0.18元、0.08元、0.06元计算,蜜雪冰城单在杯子、吸管及包装袋上的净利润就分别达到了4.23亿元、6120万元、4625万元。
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2023年12月7日,蜜雪冰城现有门店已达到26350家。
< class="pgc-img">(蜜雪冰城门店)
>假使每天仅向这2.6万家门店出售100只杯子,蜜雪冰城目前单天便能净赚约31.62万元,更别说这100杯远远少于门店实际销售数量。
由此可见,在这庞大的茶饮市场之中,供应链无疑是最赚钱的生意。
头部品牌们如何在供应链端内卷?
当前茶饮擂台争夺赛进入了下半场,供应商和蜜雪冰城们的飞速成长,自然也让其他茶饮品牌自然嗅到了供应链里庞大的商机。
今年以来,古茗、茶百道、茶颜悦色纷纷投入数亿元搭建生产加工基地和供应链基地。霸王茶姬、喜茶也相继在研发上发力,升级原材料,推出新茶饮专用奶,掌握原料端。
正如以往的产品大战、流量大战一般,新茶饮品牌们又迎来了供应链大战的热潮。
然而,供应链竞争并没有产品竞争、流量竞争那么容易。
据供应链范式了解,新茶饮供应链具有产业链路长,各环节错综复杂,参与主体众多的特点。仅上游就包含了水果、茶饮、糖、奶制品、口感颗粒、设备、包材等原材料的采购加工与制造,更别说还有冷链运输、仓储等一系列必备环节。
茶饮品牌想要完全掌控供应链,需要的是庞大的时间与资金成本。
以蜜雪冰城为例,其在2008年开启自建供应链,至今已在全国搭建了原料采购、生产、仓储、物流、销售等全流程供应链网络。
< class="pgc-img">(蜜雪冰城生产线)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3月末,蜜雪冰城旗下拥有252亩的智能制造产业园,13万平方米的全自动化生产车间,实现了固体饮料的100%自供,风味饮料浓浆88.6%自贡、果酱29.8%自贡,年产能达10.3、39.8、4.9万吨。并与6500户果农建立直接合作,为其供给柠檬。
物流端上,截至2022年3月末,蜜雪冰城在郑州、佛山、沈阳、成都、新疆乌鲁木齐等五地拥有辐射全国的物流配送中心,并已在河南、四川、新疆、江苏、广东、辽宁等 22 个省份设立仓储物流基地。
正是这庞大的供应链基地可以使蜜雪冰城支撑起全国2.6万家的门店需求。
走到今天,蜜雪冰城用了15年,这并非一朝一夕之间便可以复制。
然而蜜雪冰城还在继续,2023年6月,蜜雪冰城投资50亿元建设智能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及亚洲总部。并正在自建10万吨植脂末产线,进一步完成原材料供应链体系。
显然,自建供应链是一项十分费钱费时的生意。
茶颜悦色董事长吕良曾表示:“相较于偏轻资产运营的新茶饮行业,成立自主研发生产基地对茶颜来说是一项重大的投资决策。实话说,茶颜这些年经营的利润都没赚到这么多钱(指投资5.2亿搭建研发及生产基地)。”
也正因如此,有的品牌选择了合作,2023年11月,茶百道与霸王茶姬合资成立了新材料科技公司,以深入上游包材供应。
供应链竞争之中耗费的成本压力,也许只有通过合作或收购才能缓解。但在一朝生一朝死的茶饮市场,盲目挤入供应链竞争,企业能否接得住这庞大的重资产所耗费的成本与时间难题?答案还有待验证。
当下,新茶饮市场正在面临着继续卷奶茶还是卷供应链的进退两难之中,而头部品牌只能通过供应链奋手一搏。【供应链范式】
图片来源:
奈雪的茶官方微博、茶百道官方微博、佳禾食品官网、蜜雪冰城官网、蜜雪冰城招股书
参考资料:
1、《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美团
2、《喜茶开放加盟:可规模化的生意,难复制的灵感》,晚点 LatePost
3、《奈雪的茶,怎么越亏越多?》,开菠萝财经
4、《茶百道上市:一年8亿杯,赚钱不靠卖奶茶》,定焦
5、《中国新茶饮供应链白皮书2022》,沙利文
5、《奈雪的茶财报》
6、《佳禾食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
7、《上海宝立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
8、《田野股份2023年三季度报告》
9、《南王科技 2023年三季度报告》
10、《蜜雪冰城招股书》
11、《总投资5.2亿 茶颜悦色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开工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