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纪元》游戏中,不少玩家对真功夫主题餐馆应该有很深的印象,但说到真功夫这个中式快餐,想必现在的人对他的映像应该已经有些模糊了吧。在现代的中式快餐中,老乡鸡等大佬品牌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但十多年前,真功夫也是红透一片天的中式快餐呢。
【品牌基本信息】
▼
品牌名:真功夫
起家和布局:起家东莞,布局全国
门店规模:700+
发展模式:直营+加盟
单店面积:100-300㎡
人均消费:30-50元/人
单店业绩预估:50-70w左右/月
品牌核心卖点:中式快餐
餐易私塾 餐易君 | 文
近年来,真功夫中式快餐一直在走下坡路,从最新的情况来看,真功夫也一直在致力于品牌的年轻化,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做出了相应的改变,但似乎一直效果甚微。
而当我们谈论真功夫的时候,它的发家史和“内斗史”是绕不过去的话题;真功夫究竟是如何成功的?又是怎么逐渐衰落的?下面跟着餐易君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01
真功夫的发家史
餐饮业有句行话“神仙难过二三月”,每年三四月都是是餐饮市场最疲软的淡季。而去年的这个时候,一场疫情,让餐饮行业几乎进入了冷冻期,餐饮实体店的“局部倒闭”来得格外汹涌。
连许多品类大佬们都受不住疫情的冲击,比如我们熟知的西贝,差点就现金断流,而瑞幸咖啡“局部倒闭”也成了年度最高调的新闻。
“一边关店一边开业”的还有真功夫,去年,第一代中式快餐巨头真功夫也在广州迎来了“局部倒闭”,这个品牌,从出生到现在,走过了几十载的风雨,从江湖问鼎到落魄,它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时代变迁呢?
真功夫起源于东莞的一个叫做长安的小镇,由创始人潘宇海先生创办,但严格意义上来说,真功夫是在2004年左右才成立的;在此之前,它还有别的名字,而且最初卖的也不是蒸菜。
创始人潘宇海,最初做的是一个主营甜品、粥品和汤粉的品牌,名字叫“168甜品屋”。1994年,168迎来了另外两位股东,蔡达标夫妇,而蔡的妻子就是潘宇海的妹妹;同年,“168甜品屋”更名为“168蒸品店”。
我们都知道,90年代,正是西餐进入国内的大火时机,国际餐饮巨头肯德基在1987年进入中国,而1991年时麦当劳也进入了中国市场,随之而来的还有必胜客、汉堡王之类的连锁西式餐饮品牌。
西式快餐进入中国,带来的不仅仅是新颖的产品,带来的还有西方餐饮的经营模式,比如:产品模式、服务体系、供应链关系、连锁运营等等。
这些新的运营方式,无论是在效率、服务、体验上,还是在品牌的策划上,都给了国人新奇的体验。
不过西方餐饮品类相对单一,而中国的餐饮品类繁多,品类之中细分赛道又有千千万万。而90年代时,中国的各类餐饮在赛道当中都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大部分的品牌也只是在区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而且多以家庭作坊和夫妻店经营模式为主,在那个年代,叫得响的餐饮品牌几乎很少,更不用说细分赛道当中的中式快餐了。
潘宇海和蔡达标夫妇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之后,蔡达标便开始了从前线到后台整个流程的优化工作,在结合麦当劳和自身特点之后,餐厅对环节、过程和步骤都实施了标准化,并以9本手册的形势贯彻到了公司制度和日常考核培训当中去了。
就这样,168蒸品店成功实现了中餐的标准化生产,成为了攻克中餐标准化的Number One。
1997年,168开始进入城市,而也是在这一年,168将名字更名为“双种子”餐厅,这个时候,餐厅的蒸品开始逐渐被人们接受并追捧,迅速的在东莞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他们越来越觉得,“双种子”这个名字对人们来说,记忆点太差了,不利于品牌的发展,也不利于消费者对品牌进行认知,思来想去,在2004年的时候,“双种子”再次更名为“真功夫”。
那个年代,香港的功夫电影可以说是火遍了大江南北,而功夫巨星李小龙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真功夫这个名字就是选用的李小龙的形象为载体来打造的。
借助这一波“功夫”热,真功夫中式快餐迅速火遍大江南北。
从2004年到2006年间,真功夫开始认真打造这一“功夫品牌”,不仅全面升级产品线,提升产品质量,还积极的探索符合中国传统特色的风格,努力将中式快餐和西式快餐的模式区别开来,希望能让国人也了解到真正的中式快餐。
除此以外,真功夫还建立了自己的内训体系,在2010年时还宣布成立了米饭大学,积极培养人才,而这个大学也成为了行业的首家企业大学。
在品牌的经营和努力下,2004年到2006年间,真功夫始终保持着年均55%的增长,模式不断趋于成熟,并得各路资金的支持。而真功夫,也成为了国内中式快餐的第一品牌。
02
真功夫的衰落
有人觉得,真功夫的衰落是从股东内斗开始的,确实,股权内斗是真功夫衰落的原因之一,而这次的内斗,用业内人士的话说,堪比一场“甄嬛传”。
2003年,蔡达标出任公司的总裁,全权负责公司的所有事物,在战略管理上,蔡达标有着非比寻常的野心,他出任总裁之后,逐渐边缘化潘宇海的身份。
而蔡达标先后提拔自己的亲属上位占据公司高位,其弟弟垄断供应链,妹妹接收采购……潘宇海作为品牌的创始人,几乎成了透明人。
而2006年,蔡达标与妻子离婚,得到妻子让渡的25%股权后,便开始去家族化,一系列的改革让公司乌烟瘴气,创业元老先后离去,潘宇海的势力进一步被削弱。
2009年时,因为一笔1亿元的信用贷款,两人终于决裂,潘蔡两人彻底决裂;而蔡开始了“脱壳计划”,通过转移资产到新法人主体,欲把潘踢出管理层。
也是在这一年,剧情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蔡达标婚外恋曝光,前妻起诉欲夺回股份,而其本人因经济犯罪,最终被判有期徒刑14年。
真功夫在股权的争夺战中,可谓是经历了一次不小的动荡,也是因为这一次的动荡,真功夫元气大伤,再次起航,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
用潘宇海的话来说:“时代变了,人群变了……”
他说道:我们可以从购物中心餐饮招商规划窥斑见豹:
以购物中心为例,2010年餐饮招商规划还以连锁快餐品牌为主,而到了2014年,基本都是年轻潮流品味的餐饮品牌了。
这也意味着,短短5年时间,传统连锁快餐在某些购物中心的招商规划中已经出局。
据零售地产相关人士表示:“从专业招商角度来说,现在商场之所以不再青睐(传统)快餐品牌,和它们自身的受众群萎缩有很大关系”,“商场当然会把砝码放到更受年轻人欢迎的品牌上。”
这是因为,主流的消费群体已经发生了改变,80、90这一类人群逐渐成为消费的主体,而这一代年轻人的思想,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
而且,随着消费的升级,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发生改变。
近年来,网络时代的发展,外卖的兴起,餐饮的边界正在被模糊,包括便利店在内,多种渠道和场景的消费都为消费者带来了丰富的就餐选择和体验。
随着越来越多的快餐品牌入驻外卖平台,集中的平台特性限制了快餐的品牌个性、精细管理和对用户体验的掌控。
最终,外卖平台上的快餐不得不降格成为了食品供应商,失去其独特的价值。
同时伴随专业做外卖的品牌出现,传统快餐显得毫无还手之力,逐渐造成了消费者的进一步流失。
真功夫经历动荡之后,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近年来,为了顺应市场,真功夫内部也在进行积极的改革,比如换掉了logo的标志,从古老的八九十年代风换成了年轻人的潮流风。
消费场景也在随着年轻人的审美和体验逐渐升级,但一步慢,步步慢。
真功夫从一个大佬沦为了一个追赶者,也是让人不甚唏嘘。
有时候,打败你的不一定是竞争对手,而是时代的变迁。
对此,真功夫内部也正在进行3.0的改革,全方位的升级体验感,对于真功夫的升级和改革,你看好吗?欢迎留言区留言讨论哦。
北新闻网4月5日讯(河北日报记者王伟宏)今天,石家庄功夫足球俱乐部对外宣布,卜鑫、张兴博正式加盟该俱乐部。
1987年出生的卜鑫曾效力于辽宁宏运、哈尔滨毅腾、北京北控、广东华南虎、北京北体大、黑龙江冰城等俱乐部,司职左前卫、左后卫等多个位置。作为一名征战过中超、中甲的老将,卜鑫多年来保持着良好的状态,2022赛季中甲联赛他出场26次打进4球。
在石家庄功夫今年赛季前训练中,卜鑫是最早到队的内援之一。他全程参加了训练并融入到整体备战之中,在最近多场教学赛中有不错的表现,技战术能力得到教练组的认可:4月4日与上海嘉定汇龙的教学赛中,卜鑫打入全场惟一进球,帮助球队获得胜利。
作为一名河北籍球员,卜鑫希望加盟球队后与队友、教练一起努力,共同完成寒季目标。
1994年出生的张兴博曾效力于广东东莞南城、广州恒大、呼和浩特中优、梅县铁汉、辽宁沈阳城市、重庆两江竞技、淄博蹴鞠等俱乐部,司职左、右边后卫等多个位置。2019年,张兴博曾帮助辽宁沈阳城市夺得中乙联赛冠军,并荣膺最佳人气球员称号。
作为一名征战过中超、中甲的球员,张兴博发挥稳定,能够很快融入到新的团队之中。加盟石家庄功夫后,张兴博很快完成了与球队的磨合。他表示,石家庄功夫非常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希望新赛季帮助球队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月23日,北京市朝阳、丰台两区市监局约谈胖哥俩肉蟹煲涉事门店,并对辖区内其他“胖哥俩”门店开展专项检查工作。新京报我们视频 出品
“隔夜死蟹当现杀活蟹卖;土豆腐烂发馊后加工继续使用;菜单上500g一份的肉蟹煲只上430g……”据新京报报道,网红餐厅“胖哥俩肉蟹煲”存在售卖过期食材现象。针对此事,该餐饮企业表示,涉事门店已关闭停业整顿,将开展自查并配合监管部门检查。随即丰台区、朝阳区市场监管部门对两涉事门店依法进行立案查处、开展调查,并对辖区内该品牌其他门店开展专项检查工作。
8月23日,胖哥俩肉蟹煲回应食品安全新闻,涉事门店停业整顿。图/胖哥俩PGL官方微博
网红餐厅屡屡“翻车”,频频击穿消费者的信任“底线”。这几个月来,从奈雪的茶、华莱士炸鸡再到杨国福麻辣烫,食品安全的警钟一再敲响。人们不禁要追问,为何知名连锁餐厅经不起审视,一查就“黑”?
记者卧底的“胖哥俩肉蟹煲”,属于颇具规模的一家网红餐厅企业,在全国130多个城市拥有400余家门店。然而,被其列为第一卖点的“食材新鲜”却被现实狠狠“打脸”。卧底记者暴露出后厨的“秘密”——两家门店冷藏隔夜的蟹、开水煮过期土豆俨然已是惯常操作。
7月16日,胖哥俩肉蟹煲凯德MALL大峡谷店,前一天宰杀的螃蟹没有用完,后厨员工将剩下的螃蟹放在冰箱里冷藏,看起来已经不是很新鲜。新京报记者韩福涛 摄
“地基不稳,地动山摇。”一家餐饮企业应该深知这个道理,食材内里发霉,再怎么处理包装也骗不了众多消费者的嘴,一尝就露馅。被曝光的“胖哥俩肉蟹煲”涉事门店,不仅没有“食品安全大于天”的意识,而且在上级授意下违规处理食材,绝不只是餐厅管理漏洞问题。
说白了,涉事门店就是为了最大化节约成本,明知违法仍将“过期食材继续用”。后厨工作人员也深谙餐厅“潜规则”,不惜工夫地“拯救”过期食材。一系列的违规操作,最终导致食客就餐后出现腹泻等症状。
餐饮企业被曝光的违法行为,不单是“丢了西瓜捡芝麻”,更是自毁信誉、自砸招牌。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对故意违法、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行为,除了对企业进行处罚外,还要对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最高可处其上年度从企业所获收入的10倍。如此重罚之下,还有餐饮企业以身试法、明知故犯,就必须付出应有的代价。
6月30日,胖哥俩肉蟹煲合生汇店,后厨员工按要求将土豆变质腐坏的部分切掉,剩余部分还会继续使用。新京报记者韩福涛 摄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餐厅的要求也不局限于色香味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擅于网络营销的网红餐厅靠着“好故事”的营销手段,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前往打卡,甚至明星艺人也开始跨界餐饮行业。不过,即便有名人效应加持,也没能避免网红餐厅的通病——栽倒在食品安全的“红线”上。
一桩桩食品安全事件,就像关掉了网红餐厅的滤镜,使其瞬间原形毕露,也让消费者明白一些所谓的网红餐厅压根名不副实。靠着高颜值、高档次、营销套路“出道”的网红餐厅,不将食品安全当回事,在修炼“打卡地”的道路上越走越偏,以致本末倒置,最终脱离了餐饮的本质。
6月30日晚上,胖哥俩肉蟹煲合生汇店,当天剩下的熟鸡爪,留到第二天经过热水清洗后,继续给顾客食用。新京报记者韩福涛 摄
回头看看,这些年网红餐厅“昙花一现”居多,能“长红”的餐厅少之又少。不得不再次印证一个事实,脱离健康餐饮本质的网红餐厅,只能沦为徒有其表的“拍照圣地”。
当然,舌尖上的“安全”不能仅依赖于餐厅自觉,值得各方尤其是餐厅主体积极作为补上漏洞。作为“食安卫士”的监管部门,不妨多多利用科技“新手段”,比如采取餐饮环节“互联网+明厨亮灶”等举措,逐步消除监管盲区,继而实现实时全链条监管。
涉事企业也在其官微表示,要“加快阳光厨房建设,接受消费者的监督”。所以,餐饮企业主动“曝光”更能增加信誉,让食材加工到烹调上桌都在消费者眼皮底下,或许这才能让人吃得明白、吃得放心。
总之,无论是网红餐厅,还是知名品牌连锁店,终究要回归到提供饮食本质,围绕质量、味道、服务等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此来吸引消费者。作为餐饮服务提供者,既要重视自己的品牌和声誉,更要正视自己的安全责任,平时不能疏于监管,更不能后知后觉。
新京报评论员 | 徐秋颖
编辑 | 丁慧
实习生 | 耿心玥
校对 |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