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北京日报
“一片土豆1.5元、一碗米饭7元”,近日,餐饮行业涨价成为热议话题,尤其是海底捞和西贝莜面村两家大牌先后为涨价道歉并恢复原价的神操作,更引发不小争议。
涨价又降价,对这番折腾大伙各有看法。有人认为,只要合法合规,涨价属于市场行为,无可厚非,消费者用脚投票即可;当然,也有人猛批,趁着疫情涨价是趁火打劫,遭到抵制“让步”则是借机炒作。综合来看,商家决策,既要看成本,更要观利弊。虽然单就涨价而言,海底捞和西贝其实无需道歉,公众也不应做道德评判,但在这个时候涨价,确实忽视了许多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和接受程度,只能算一次失败的压力测试,从商誉角度来说未免得不偿失。
但风波过去后回头再看,餐饮行业涨价,确实也有其客观原因。受疫情影响,餐饮行业本就错失了春节营业黄金期,接着又历经了两个多月的停摆,部分商家损失惨重。如今虽说逐渐恢复经营,但出于安全考虑,餐桌要隔开距离,顾客要控制密度,营业额一时也很难恢复正常水平,而店铺租金、人员工资、外卖佣金等固定开销却不能打折。面对这种压力,绞尽脑汁想出各种盈利办法,财大气粗的品牌也拉下面子涨价,其实也是“求生”的本能反应。
如今各行各业复工复产,但以餐饮、文娱、旅游等为代表的服务业,不少业务涉及人员集聚、面对面服务等情况,要完全恢复元气尚待时日,其中小微企业的日子更是难过。面对现实困境,企业本身要开动脑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更多顾客。比如有的餐馆出售精致半成品、自制堂食挡板;一些实体服装店在店里开直播,收获大批“线上”新客,这些都是远比涨价更为有效的“自救”途径。更进一步看,帮助商家缓解压力,还需相关部门“再送一程”。此前,不少地方搭建平台联合银行提供金融服务,为小微企业对接融资需求;也有政府提供专项资金,通过减免房租、发放岗位补贴,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好举措很多,但关键还在于及时兑现、确保到位。
吃一顿火锅、买一杯奶茶,城市的烟火气在生活点滴处苏醒过来。携手走过了最困难的时光,如今继续彼此理解、相互支持,疫后繁荣就大为可期。 (郑宇飞)
8块钱
去海底捞吃一顿火锅
你能想象吗?
近日,某短视频平台上有一个女孩发布了这样一条视频:
女孩坐进海底捞店铺,先点了一份免费的清水锅底,再点一份5块钱的米饭、一个2块钱的生鸡蛋,点菜结束。
再加上自助调料费10元,一共花费17元。就餐的一共有两个人,人均8.5元。
接下来,女孩就开始去自助区拿东西。还向服务员要了一份免费供应的宝宝餐。经过一系列自己动手加工最后,女孩展示自己的成果,感叹“8块钱这么多分量,两个人都吃不完吧”。
视频发出后,女孩的行为引发很多争议。
大部分反对的人说:“怪不得小料费涨价了,都是因为这些人。”
但同时,女孩也收获了不少支持者,他们认为:“她没偷没抢,光明正大的去吃,这明明就是真正的聪明人。”
但,这样的“聪明”,真的好吗?
人情通达,不贪不占,
是一个人为人处世最基本的修养
对于年纪尚小,还未走上社会的孩子而言,能懂得这点更为重要。
可惜,却有很多父母对此不以为意。
2017年,有家长带孩子坐飞机,四个人买了三张票,由家长掩护没票的小孩溜进机场。登机后,因空姐发现小孩的未购票行为,本可以准点起飞的飞机不得不让全体乘客下飞机重新接受安检,导致延误5个小时。
而据民航局回应,家长误以为1.2米以下的儿童不需要购票,无故意逃票行为,不构成违法犯罪。
你是否在地铁里也曾看到这样的景象:
家长带着年幼的孩子乘坐地铁,趁着工作人员不注意,让孩子从闸机下钻过,或紧贴在自己身前一起刷卡进站。
或者:
在超市的免费试吃柜台前,领着孩子吃个没完;
看到公共卫生间放置的卷纸,塞进包里带回家;
带孩子出去玩,想方设法不给孩子买门票.....
社会学家班杜拉提出:儿童的社会行为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人物的行为来完成的。而父母就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直接的模仿对象。
儿童会通过观察父母实施这种行为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今后的行为偏向。
也就是说,如果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占小便宜”并为此洋洋得意,那么孩子就会将这种行为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所以,为人父母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千万别因为那一点点小便宜让孩子失去大格局。
“斤斤计较,爱贪便宜的家庭,走不出胸怀博大的孩子。”
耍的是“小聪明”丢失的是品德
曾经,一则“家长带娃疯抢桔子”的新闻,刷新了广大网友的三观。
司机王师傅,在开车运送32吨桔子至北京销售的路上,不慎与他车追尾,车子损坏严重,迫不得已,只能将桔子拖到附近县城贱卖。因为在车祸中受了伤,王师傅腿脚不便,只得让买桔子的人自己上车取货。
此时,正逢附近一所学校放学。没想到,一些带着孩子的家长们看到有便宜可占,冲上车子奋力拼抢,孩子则跟在身后,马不停蹄用塑料袋盛装“战利品”。
今日父母言行举止的底线,就是他日孩子的起跑线。
在这样耳濡目染的“教育”下,孩子今后会成长为什么样子?
这样的“聪明”,表面上看省了钱,吃的却是不可挽回的亏。因为失去的,是给孩子树立道德底线的宝贵机会。
“小聪明”的背后都是深坑
在父母这样的“小聪明”培养下的孩子,会长成什么样子?
有一则新闻,给了我们答案:
魏女士平时喜欢贪点小便宜,经常将公司里的饮料水果文具等带回家,还对家人炫耀今天又带了什么东西回来。没想到6岁的女儿将这些话都记在了心里,有次她带女儿去公司,女儿直接拿走了同事桌上的100元钱。
魏女士质问女儿,没想到女儿理直气壮地说:“妈妈,你办公室的东西不是可以随便拿吗?”
孩子正处于思想品德的形成时期,尚没有判断事物对错的能力,当这种投机取巧占便宜被模仿成为孩子的习惯时,就会对他之后的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
“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饵,即人世之机阱,此处着眼不高,鲜不堕彼术中矣。”
父母有素养孩子有格局
世上从来没有天生就“坏”的孩子,往往是父母的修养,决定了孩子的教养。
1月23日,一则发生在武汉地铁站的视频火了:
一位武汉老人刷卡进站时,已超过免票身高的孙子调皮地紧贴爷爷“逃票”过了闸。
爷爷转头发现孙子的行为,立即严肃教育孙子,并让他重新刷卡进站,孙子刷卡进闸后,爷爷才为他背上书包,一同到站台乘车。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他们所有认知、见识都来源于身边最亲近的人。
父母品行正直,不占不贪,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一针一线也能做到非己勿动。
童年是培养孩子习惯的关键期,被称为“潮湿的水泥期”。孩子将定型成何种人,绝大部分取决于父母如何塑造。
父母的眼界和格局,决定了孩子今后人生的高度。斤斤计较,唯利是图的父母,注定养不出大格局的孩子。
不拘泥于眼前的蝇头小利,人生,才能获得更大收获。
不囿于眼前的世俗、算计,孩子自然看得见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出品:长江网来源:楚才竞赛
来源: 长江网
年4月
南通如皋小伙陈伟
在南京开的水果店
因疫情亏损无奈倒闭
欠下了8万多元的会员费
为尽快偿还顾客充值却没有消费的费用
他回老家一天打三份工
经过数月努力
今天陈伟赶到了南京
将最后29名顾客的
8732元钱欠款还上了
他说:还完债的感觉,挺好。
今天一大早,陈伟就来到如皋站,赶车前往南京。
“心情激动也开心,因为今天可以把钱全部还完了!”当被问及为什么要用现金的方式还钱时,陈伟说:“因为好多叔叔阿姨老客户,连智能手机都没有,再一个是因为这么长时间了,想亲口和他们说一声不好意思。”
随身携带的包里装着最后29名顾客的8732元欠款。列车上,陈伟还在用手机不停联系,确认领钱的时间、地点。为了这一刻,他奋斗了将近九个月。
每天起早贪黑只为尽快还清欠款
2019年,陈伟在南京开了家水果店,薄利多销的经营思路,吸引了不少顾客。2021年,疫情期间门店生意逐渐冷清,陈伟被迫选择了停业。
他算了算,客户充值预付款将近15万元,自己手里尚有6万多元。他联系了部分顾客,先退了一部分钱。对于其余200张会员卡共8万多元欠款,陈伟决定,回老家打工挣钱偿还。
凌晨4点起床,骑电瓶车赶往30多公里外的打工地点。从洗盘子、打扫卫生,到装修工,再到在快递驿站搬货、理货,陈伟一天打三份工,工作时间超12个小时。
“最低的时候八九千块钱一个月,高的时候一万多元,我自己留个三到五百块钱生活费,其他都把每笔算得好好的给客户,我们会员年龄最高在92岁,都是他们的辛苦钱积累下来的,他们去菜场买菜,可能一两毛钱都会斤斤计较,如果你一下子骗他几百块钱,其实真的良心上也是过意不去。”
在生活上能省就省,陈伟希望这样能够多还一些钱。每个月15号,是陈伟领工资的日子。
一拿到钱,他就会尽快联系客户还钱。为了尽可能多地找到顾客,他甚至报警求助过。也是因为这些报警求助电话,陈伟打工还债的事被更多人知道。
陈伟说,每次还钱时,许多顾客拿到钱后,都会善意地劝他别着急,一句句安慰的话,让他倍感温暖。
“有一个姓胡的阿姨,她充值加起来都要有五千块钱了。那时候我卡里还有不到九百块钱,给她去送钱的时候怎么都不要,她说没事没事你先给别人还。最后她把我关在门外不让我进,我说钱放你门口了,她说赶紧拿走,怎么推她都不要。但是最后我还是放在她门口鞋柜了,我记得很清楚,我把钱插在红鞋子里面。”
8万欠债清零 未来还将继续创业
中午11点,陈伟赶到了位于迈皋桥的万谷会广场,等待最后29位顾客的到来。
还完一笔划去一笔,手中的这份欠款记录,最低的欠了10块,最高的是1200块。陈伟说,无论多少,一定要还上。
王女士 南京市民
他有这个心就不错了,我觉得这个小伙子做事还是挺沉稳的。
顾客石女士说:“不是钱的问题,其实我们也不差这么一点钱,他这样做真的不容易。”
下午一点多,最后一名顾客丁女士来了。因为家中有年迈的母亲要照顾,丁女士本没空来。陈伟主动提出要将欠款给她送过去,丁女士怕给陈伟添麻烦,同时也想见见这位曾经熟络的热情小伙儿,还是抽空赶来了。
清空欠款后,陈伟说要找个火锅店好好吃一顿,“心情非常开心,整个人一下子就放松了,没有以前的思想负担或压抑,就感觉无债一身轻。今天结束以后,找个火锅店先吃一顿,因为这一年好像都没吃过火锅,未来我可能还会继续创业,但不管做什么,还是秉着诚信经营这个理念,我会一直走下去。”
不是成功的路太远
而是能坚持的人不多
9个月的努力
陈伟成功还完了欠债
他心中那颗诚信的种子
也早已长成了参天大树
以诚立身、守信践诺
有了这份心,小伙儿未来可期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杨雯 胡於棋 王教群 颜斌
综合 / 南通台
来源: 江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