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长春日报-长春新闻网】
朝阳区重庆街道光明社区敬老餐厅内,大锅炖菜热气腾腾。
净月高新区福祉街道中信社区益食号智惠食堂内,老人们将盛好菜的餐盘放置在自动称重面板上,饭菜重量、营养成分、消费金额即刻在屏幕上显现。
净月高新区福祉街道中信社区益食号智惠食堂,取餐流程实现智能化。
每到用餐时间,长春高新区飞跃街道三佳社区敬老餐厅就聚满了前来就餐的老人。
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民生工程。“吉林省今年将新建改建1300个老年餐厅,未来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对老年人居住比较集中、需求比较多的城乡社区实现老年助餐服务全覆盖”,日前我省公布的《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的实施方案》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很多长春人也很关心,长春有哪些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长春目前普遍建设的敬老餐厅运营情况怎么样?如何兼顾公益属性和市场化可持续运营?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走访了我市多家敬老餐厅,详细了解老年人的用餐体验,以及这些敬老餐厅的运营模式和经营状况。
公建民营敬老餐厅 “小餐桌”解决大问题
一人餐实在难做,买菜不方便,吃完收拾还麻烦……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吃饭难”问题日渐突出。吃饭一直是老人们的纠结事儿,一个人吃饭,做多了吃不了、做少了营养不均衡。特别是对于一些独居老人来说,能够准时吃上一口热乎饭菜更不是一件容易事。为化解这一难题,我市把敬老餐厅建设作为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的重中之重,并列入“幸福长春行动计划”。立足老年人实际需求,严格食材管理,保障安全健康;注重营养搭配,菜品经济实惠;合理布局场所,提高用餐便利度……连日来,记者走访我市多家敬老餐厅发现,一个个多元化的敬老餐厅让老人们足不出辖区就能吃到热乎饭菜,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舌尖上的幸福”“心尖上的温暖”。
“自从敬老餐厅开业,我天天来这里吃饭,不仅方便,而且饭菜的口味特别好”“家门口能吃上热乎饭菜,价格还实惠”“‘透明厨房’干净卫生,吃着放心”……5月末的一天,11时许,距离敬老餐厅开餐还有一段时间,老人们就结伴来到长春高新区飞跃街道三佳社区敬老餐厅等待就餐。来到这里,老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全都写在脸上,坐在一起,聊天、就餐……
麻辣鳕鱼、五花肉炖冻豆腐小白菜、炒合菜……餐厅打饭区,各种菜肴陆续摆上餐台,餐厅电视播放着老人们喜欢的节目。“我每天中午都来这里吃饭,菜品不重复。”穆大爷高兴地说。
穆大爷今年69岁,平日里儿子、儿媳上班,家里就他一个人,为了让他吃口热乎饭,儿媳妇天天都做好饭菜,中午的时候老人自己再热热,晚上,孙子上特长班,穆大爷的吃饭时间也跟着延时。如今,从小区出来,过了马路就是敬老餐厅,老人一日三餐的问题完全解决了。就餐实行阶梯优惠政策,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餐15元,70岁以上13元,80岁以上10元,90岁以上免费就餐,更让老人欣慰的是:“明年再吃午餐我就13元了。”老人高兴地说。
“只需要刷一下‘敬老助餐卡’,就能随意选取自己喜欢的饭菜。”79岁的盛国才大爷手里拿着就餐卡说,自从餐厅开业,他天天来。以前自己在家做饭,即便炒一个菜,吃两顿才能吃完,来到敬老餐厅,天天吃新鲜的饭菜,品种还多。
在朝阳区重庆街道光明社区敬老餐厅,中午时分,不少老人正在就餐。餐架上,红烧肉焖蛋、鸡蛋糕、土豆丝、绿叶蔬菜……荤素搭配的菜品列成一排,足有二三十种,汤、粥、小咸菜和各种面食也供应丰富。“以前一个人在家吃饭,冷冷清清菜又少,现在一到饭点大伙儿都来了,吃完还能直接到社区活动,非常方便”“菜品特别丰富,荤素搭配很科学,在家里做不到”……餐桌上,老人们赞不绝口。
“老年人到这里,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吃得健康。”光明社区敬老餐厅经理刘洋告诉记者,目前,每天中午有100多名老人前来用餐。为满足老年人就餐需求,餐厅特意将菜品做得稍微软烂一些,少辣、低油盐,主食品种丰富,不仅有米饭、馒头等日常主食,还有鸡蛋糕,以及窝头、菜团子、玉米、地瓜等,以满足老人多元化的餐食需要。
社会合作敬老餐厅 老年人就餐得实惠
相比公建民营的敬老餐厅,朝阳区盛宝粥店西朝阳路店,经过适老化改造,申请成为社会合作敬老餐厅。餐厅根据老年人用餐需求专门烹饪清淡养生饭菜,凡在长春市区居住的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持“敬老助餐卡”可在餐厅享受优惠就餐服务。同时,店铺还推出早餐7元、10元及午餐15元套餐,让老年人吃饱吃好。“自己一个人在家不愿意做饭,在这里顿顿换样吃,还能和老朋友聊天,特别好。”67岁的牛大爷一边吃饭一边说。
在净月高新区福祉街道中信社区益食号智惠食堂内,77岁的胡大爷将盛好菜的餐盘放置在自动称重面板上,营养成分、消费金额即刻在屏幕上显现。炒合菜、香菇土豆片、小鸡炖蘑菇、炝拌干豆腐丝和二两米饭,所有饭菜称量后12.1元,用“敬老助餐卡”可享受9折优惠,胡大爷这顿午餐消费10.89元。老人告诉记者,以前家里负责做饭的保姆一个月费用近4000元。来到敬老餐厅吃饭,不用请保姆了,每天早、中、晚3顿饭,1000多元就能在这里吃得很好。“喜欢吃啥菜就点啥菜,多好!”胡大爷喝着免费的萝卜汤开心地说。
“自己打餐称重付费,极大地避免了浪费,降低了损耗,经营成本也降低了。”餐厅负责人邵畅介绍,每道菜品前都设有自动称重面板,不仅为居民提供准确的饭菜重量,还显示出所打饭菜的营养成分,让居民吃得明白吃得精细。餐厅所有食材都来自于自有食品加工厂,所用的蔬菜、肉类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加工,去除农药残留后,再经过精细的切割和包装,配送至餐厅。而餐厅内的智能炒菜机器人还能保证菜品的口味更加标准化。辖区60岁以上的老人以9折优惠的实惠价格就能享受高品质的食物。
年轻人频频“打卡” 看重环境卫生
值得注意的是,敬老餐厅在服务老年人群的同时,还吸引不少年轻人前来用餐。“这里已经成了我每天必须‘打卡’的地方。”三佳社区敬老餐厅附近公司的职员小刘一边打饭一边笑着说。小刘告诉记者,以前每到中午饭点的时候,她和同事就犯愁吃什么,自从去年10月份敬老餐厅开业,她就再没发愁过,每天中午18元的费用让她不仅吃得饱更能吃得好。
走进多家敬老餐厅,许多就餐的年轻消费者向记者表示,花不到20元的费用就能吃到七八种菜甚至更多,有荤有素,性价比高,环境卫生好,大家都愿意来这里就餐。对于年轻人来说,敬老餐厅为他们提供了方便、快捷、健康、平价的餐饮服务,完全满足日常需求。同时,舒适、安静的就餐氛围,能感受到一种不同于快餐店的用餐体验。
记者在中信社区益食号智惠食堂看到,为了方便不同群体错峰用餐,餐厅11点就会陆续开餐,此时来排队的基本都是老年人。而等到12点以后,午休的年轻人也陆续来吃饭,用餐时间的错峰,覆盖到不同年龄段人群。“因为定位敬老餐厅,食材健康、新鲜,价格还合理,带孩子过来吃也放心”。一位正在带孩子就餐的年轻女士告诉记者,她在小区微信群中看到敬老餐厅的相关宣传,孩子休息在家,她就经常带孩子过来就餐。
如何看待年轻人来敬老餐厅就餐?“有这么多人的支持,也让我们这里越来越红火。”身为敬老餐厅的负责人,长春康晟物业管理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烁表示,敬老餐厅是一项兼具普惠性、市场性、公益性的养老服务,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政府统筹、保障基本。做好老年助餐服务,持续运营是关键,虽然各地都在加大对老年助餐的扶持力度,但也有一些老年食堂出现了经营困难甚至停止营业的情况。
王烁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食材成本加上运营成本,10多个菜的自助餐向老年人最低收10元甚至免费,企业并不赚钱,但通过分时段就餐,吸引社区居民、周边就业人群来餐厅吃饭,年轻人收费为18元,这个差价就是企业盈利的空间。此外,通过与周边企事业单位合作为他们提供套餐服务,也保证了敬老餐厅顺利运营。
另一方面,年轻人走进敬老餐厅就餐,说明社区食堂得到更普遍人群的认可。再加上年轻人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要求更高,这也让我们更加关注敬老餐厅的卫生、菜品品质等,从而促进敬老餐厅更加规范化发展。
打造长春特色模式 让老年人食有其所
敬老餐厅让老年人在一餐一饭之中品出幸福味道。市养老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李诗群介绍,满足老年人的助餐服务需求,我市把敬老餐厅建设作为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的重中之重来抓,列入“幸福长春行动计划”,全力打造“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民政部门结合我市本地特色,在立足老年人需求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市区联动,创新发展模式。
我市利用住宅小区配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国有闲置用房等房屋,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授牌经营等方式,初步打造了“养老用房建设、餐饮企业合作、企业食堂开放、养老机构示范、小区物业参与”等长春特色模式。截至目前,建设运营敬老餐厅219家。其中,公建民营敬老餐厅74家,社会合作敬老餐厅145家。老年人月均用餐数量达3万人次,享受不同折扣优惠,受到老人们一致好评。记者了解到,对于公建民营敬老餐厅,主要是利用住宅小区配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国有闲置用房等,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委托社会力量运营管理,在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后,为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而社会合作敬老餐厅,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授牌经营等方式,依托现有餐饮服务企业进行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
在此基础上,坚持品牌化、规范化运营,提供优质助老用餐服务,打造敬老餐厅品牌。全市敬老餐厅统一编码管理,在室外醒目位置加挂“敬老餐厅”标识,对老年人用餐区域、餐厅出入口、卫生间等位置进行适老化改造。设立96668敬老餐厅服务电话与市敬老助餐管理平台,及时处理老年人就餐途中遇到的急事难事。每年,定期对就餐人数和服务满意度进行考核公示,并作为敬老餐厅享受奖补的重要依据。对考核成绩靠后约谈整改不到位的敬老餐厅,建立退出机制,公建民营敬老餐厅取消其运营资格,社会合作敬老餐厅按照协议约定终止合作。
多元化发展 丰富“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小小助老餐,惠及大民生。如何让敬老餐厅的长春模式走得更远?李诗群介绍,我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作用,引导社会组织、餐饮企业等市场主体参与运营、管理和建设老年助餐点,我市为了实现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织牢织密了敬老餐厅发展网。
政策引领方面。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又相继出台《长春市敬老餐厅管理办法(试行)》《长春市社会合作建设敬老餐厅实施方案》,为敬老餐厅建设提供政策遵循。
资金投入方面。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试点资金,支持各城区、开发区规划建设敬老餐厅,投入市级福彩公益金用于公建民营敬老餐厅的装修改造和社会合作敬老餐厅的运营奖补,推动养老助餐服务长效落实。
分级推进方面。把敬老餐厅建设融入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中,市区统筹设计,街道、社区分级实施建设,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的原则,高站位、高标准、高要求谋划敬老餐厅建设服务体系。
在运营管理上,坚持服务优化和服务监管并重,全力提高敬老餐厅服务水平。凡在长春市居住的60周岁及以上老人,持“敬老助餐卡”可以在全市任意一家敬老餐厅享受优先就餐、优惠价格、优待服务的“三优”助餐服务。为了推动敬老餐厅建设管理水平提升,我市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示范效应突出的优质服务品牌,坚持有偿服务,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建立健全“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细化补贴和支持政策,推进敬老餐厅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丰富“15分钟养老服务圈”。
下一步,我市敬老餐厅继续扩大服务供给,逐步实现敬老餐厅社区层面全覆盖。支持在养老服务机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增设老年食堂等老年助餐服务设施。鼓励企业参与建设和运营老年助餐服务设施、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提供老年助餐服务,引导物业服务企业为老年人提供就餐便利。
到今年年底,全市建设运营敬老餐厅将达到300家以上,敬老餐厅和敬老助餐点街道(乡镇)覆盖率达到100%。到2025年年底,实现敬老餐厅社区全覆盖,形成布局均衡、方便可及、多元主体参与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
(本版摄影/赵滨)
本文来自【长春日报-长春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月16日,中山市港口镇第四家“香山长者饭堂”——饭堂佬智慧餐厅开业,这也是该镇首家长者智慧餐厅。从志愿者那里听到饭堂开业的消息,原本经常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就餐的王婆婆,专门过来体验这里的智慧饭堂。
王婆婆是港口镇户籍60周岁以上老人。用完餐后,她对这里的伙食赞不绝口,表示饭菜软糯,吃起来很有食欲。她说:“政府关心我们老人,解决了老人的就餐问题,省去了我们做饭的麻烦,十分感恩。”
自助餐丰富老人就餐形式。 南方拍客 张德琰 供图
开业当天,姜葱白切鸡、菜花炒肉片、豆豉蒸排骨、椒盐皮皮虾……阵阵香气勾引着味蕾,荤素搭配、营养健康的各式饭菜被陆续端进自助餐盘,飘起热腾腾的蒸汽,吸引了周边一众长者前来就餐。
智慧赋能,打造升级版香山长者饭堂
饭堂佬智慧餐厅是一家采取自助餐形式的餐馆。餐厅通过智慧刷码、自助称重结算等多个系统,“智慧赋能”打造长者饭堂的2.0升级版,助力老人跨越结算的“数字鸿沟”。该长者饭堂由广东饭堂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运营,为辖区老人提供健康优惠餐食。在这家智慧餐厅,两菜一肉一汤一饭的午餐,政府补贴5元加上企业让利,港口镇60周岁以上户籍老人仅需自费5元即可享用,而兜底老人则全额免费。
饭堂佬智慧餐厅相关负责人周庭介绍,作为港口镇首家引进长者智慧餐厅的企业,饭堂佬充分利用智慧餐厅的优势,极大地满足了老人家的就餐需求,餐厅可同时容纳超100人就餐。该饭堂运营首日,中午约有二十几位长者过来就餐。每餐会提供20个以上的菜品,包括各种肉类、时蔬和水果,品类丰富,帮助长者养成营养均衡的健康饮食习惯。周庭表示:“我们提供给老人的饭菜都是花过心思的,本着让老人吃得动、吃得好、消化得了的目标来制作。”
智慧饭堂有什么特色?周庭介绍了这家智慧饭堂的四大特点。
首先能大幅减少食品浪费。告别饭堂阿姨打饭的定量模式,长者就餐采用个人按需取品、按需取量、自助取餐的模式,大幅减少食品浪费。在智慧食堂模式下,厨余率减少70%以上,真正践行“光盘行动”。
其次是丰富的菜品陈列及自助取餐的方式直接解决传统排队取餐的难题,提升就餐效率及体验。
然后是菜式多样。餐厅自主研发1000道以上菜式,每天提供20道以上菜品,次日提供菜品的重复率在20%以下,满足就餐长者的不同口味偏好。
最后是菜品新鲜。受条件限制,一些地方的长者饭堂助餐点采用的是餐饮公司后厨制作统一配送的模式;而这家长者饭堂提供的菜品多为现场烹饪。食材也是当天输送当天消耗完毕。饭堂通过智能管理,可以精确到量,烹饪时采取小量多次的布置,每次炒得量少一点,不够了再补一点,基本不会有太大的浪费。
探索养老新模式,打造老年人的“温暖之家”
上个月,港口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分别在港口社区、胜隆社区及港口市场开展宣传活动,广泛宣传“香山长者饭堂”助餐服务,让“暖心餐”惠及更多村(社区)老年人。
活动中,工作人员围绕港口镇“香山长者饭堂”助餐服务网络、服务模式、补助标准及订餐办法等进行了详细介绍,累计派发宣传单200多份,进一步提高了居民群众对港口镇“香山长者饭堂”助餐服务的知晓率。
港口镇目前共开放了4个“香山长者饭堂”服务点、9个“香山长者饭堂”助餐点,实现镇内老年助餐服务供应网络全覆盖,根据老年人的口味和营养需要,每天供应6至8个浓淡适中、营养均衡的菜式,用餐标准是三菜一汤。
港口镇公共服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港口镇将持续稳步推进“香山长者饭堂”建设,加大覆盖力度,依照具体情况,成熟一个就开发一个,让辖区内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乎饭”,让老人“食”有所依,乐享“舌尖上的温暖”。
香山长者饭堂除了提供营养可口的膳食外,更是老人交流互动的好去处。港口镇的香山长者饭堂会不定期举办文娱活动,开展诗朗诵、国学讲座、书画培训等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重要节日还会组织暖心联欢活动,增进老人之间的友谊。许多老人反映在这里结交了新朋友,生活过得更充实、更幸福。
港口镇公共服务办将持续提升“香山长者饭堂”服务质量和水平,形成规范化、多元化、品牌化的长者用餐供应体系,有效保障双低、特困和经济困难的失能、残疾、高龄、独居等老年人的就餐需求。
【撰文】廖冰莹 张德琰
【摄影】张德琰
【作者】 廖冰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决好老年人的“一餐热饭”,是抓实“暖心”公共服务的有效举措。抓好“长者饭堂”建设是阳东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更是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举措。
去年以来,阳东区深入贯彻落实省民政厅深化“长者饭堂”建设,用心用情为民办实事的部署要求,全区各镇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实践,推动老年助餐服务网络逐步完善、服务内涵不断扩展、服务载体持续强化。截至目前,阳东区已建成10家长者饭堂并全部投入运营。越来越多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吃到热乎饭,体会到幸福滋味。
先行先试
北甘长者饭堂“暖胃”更“暖心”
作为省民政厅重点打造的全省首家农村居家养老试点单元暨长者饭堂,这里不仅限于让老人优惠用餐,还为农村留守、空巢及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士的起居照护、爱心陪伴和心理关怀。
北甘村长者饭堂,饭堂内餐桌座椅一应俱全,桌面地面干净整洁。午餐时分,循着饭香,老人三三两两相邀,志愿者忙着整理餐桌、分发午餐,围坐在饭桌旁的老人,脸上洋溢着笑容,其乐融融。村民正叔表示,北甘村长者饭堂不仅环境好、饭菜可口,还能结识到许多志趣相投的朋友。
“这里的饭菜好吃,很符合我们老人家的口味,每天的饭菜都不一样,大家都很满意。”正叔说。
据了解,北甘村是广东省民政厅精准帮扶的行政村,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村里留守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等问题突出。为此,省民政厅特拨付专项帮扶资金建设了北甘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暨北甘长者饭堂,并协调市、区民政部门,配备“双百社工”为老人服务。
省民政厅驻塘坪镇北甘村第一书记罗许平表示,通过整合多种服务功能,引入专业社工为老服务,与医疗、公益基金、志愿服务、心理咨询等多个行业领域机构组织结对共建,并在长者饭堂积极倡导和组织开展爱党爱国、适老运动及心理疏导等恒常服务,使长者饭堂成为老年人健康养老、休闲社交的“温馨港湾”。
“运营9个月以来,共为长者提供了8200多人次的午餐供应,同时为他们提供了200多场次的爱国主义教育、认知训练、适老化运动等服务。接下来,我们希望在为老服务的方式上寻求更好的方法,给他们带来更多福祉。”罗许平说。
全区推进
长者饭堂让老人幸福指数飙升
去年12月,大沟、北惯、红丰等几个乡镇长者饭堂接连揭牌,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供给体系,让老年人乐享稳稳的幸福“食”光。位于东平镇敬老院内的“长者饭堂”也于去年12月27日揭牌开业。午餐时分,老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可口的饭菜,一边兴致勃勃地聊天。
“这里菜式很丰富,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用餐需求,很便利,镇的服务也很到位。”老人说。
据了解,东平长者饭堂利用敬老院开展助餐服务,敬老院在做好院内老人对象餐饮服务的基础上,向周边村(居)社区社会层面有需要的老年人开放,优先保障政府兜底的民政服务对象,特别是急需解决就餐问题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助餐服务。饭堂配餐标准为每餐13元,政府兜底保障对象由政府补贴8元/餐·人,长者自付5元/餐·人,社会层面其他长者则自付费用13元/餐·人。
“长者饭堂采取‘政府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等多元筹资机制,通过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发挥团委、工会、妇联、社工和志愿者等群团组织资源优势,为长者提供用餐服务,为全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助餐配餐服务,切实解决居家老年人助餐问题。”阳东区民政局社会福利股负责人黄良梦说。
因地制宜
推动长者饭堂健康可持续发展
截至目前,阳东区已打造了塘坪镇北甘村、北惯镇、红丰镇、大八镇、新洲镇、大沟镇、东平镇等10个长者饭堂试点,并全部投入运营。其中,北甘长者饭堂采取自建标准厨房,集中聚餐模式;东平镇、新洲镇、大沟镇、红丰镇、大八镇和北惯镇利用养老机构(敬老院)开展助餐模式;大八镇老人活动中心、北惯镇老人活动中心以及大沟镇康园中心采取配餐配送服务模式。
“阳东区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全面摸清并动态掌握辖区老年人的就餐需求,制定合理可及目标,坚持保基本、促普惠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点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就餐需求,逐步扩大覆盖范围,不断提高就餐服务便利化、可及化水平,有效满足广大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就餐服务需求。”黄良梦说。
小饭堂,大民生。下一步,阳东区将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加强规划,加大投入,力争早日实现全区11个镇“长者饭堂”全覆盖,突出民生服务质量,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文字】南方+记者 杨世华
通讯员 许泽邦 钟俊柳 彭小彦
【图片】陈志勇 林汉有
【作者】 杨世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