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今天下午,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35场新闻发布会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通报了新增确诊病例相关情况。其中1名确诊病例,为海淀谢小厨餐厅服务员。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发现,这已经是谢小厨餐厅出现的第二例确诊病例。
此前6月25日通报的病例12,男,38岁,住址为大兴区魏善庄镇北京密码,工作单位为海淀区定慧谢小厨餐厅,为店长兼采购员。患者经常到新发地批发市场采购,发病前4天至就诊前主要在小区和单位活动,6月15日曾自驾前往牛街聚宝源餐饮有限公司购物,6月16日自驾车带儿子到大兴区人民医院看病。6月19日出现发热症状,6月23日就诊于大兴区人民医院,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6月24日确诊,临床分型为普通型。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梳理发现,这已经是本次新发地疫情发生以来,北京通报的第6家出现多名确诊病例的餐馆。此前的5个餐馆分别为李记川菜菜馆(首经贸西宸广场店)、北京红花大海碗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面面俱到餐馆(新发地冰鲜海鲜市场附近)、老杨特色烧烤店(高米店街道)、老郑州烩面馆(北水嘉伦)。
此外,河北6月19日通报的1例确诊病例,工作单位为丰台区南庭新苑北区“王师傅系列牛肉面”李帅店。
现在的餐厅为什么都地摊化了#现在的餐厅出现“地摊化”趋势,主要有以下原因:
1.?全民的地摊情结:疫情使得人们向往和追求“开放空间”与“烟火气”。地摊充满烟火气,没有距离感和约束,能让人压抑的情绪得到释放。各类冠以“地摊”等名称的餐饮品类将室外的体验搬到室内,满足了消费者“假装”在地摊的需求。
2.?契合消费降级趋势:过去一年餐饮行业面临疫情反复、内卷和消费乏力等压力,同业竞争加剧,消费降级成为不争的事实。“地摊餐饮”被冠以“平价、亲民”的标签,其自选形式和小份食材能做到丰俭由人,迎合了消费者追求“好吃不贵”的心理。
3.?符合创业者低投入预期:相比大型连锁品牌,地摊火锅、市井烤肉等品牌的加盟费较低,大多在十几万左右。其门店面积普遍在100平以内,房租压力较小;采用“自选或半自助模式”,人工成本相对可控;装修适度“简陋”也能被接受,整体投入相对较低,在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条件下风险也相对可控。
然而,“地摊餐饮”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部分存在价格“刺客”现象,比如一些地摊火锅、“破店”等品牌,客单价并不低,与“平价、亲民”的标签不符。
2.?同质化严重,装修风格、出品形式和产品结构等大同小异。
3.?流行度面临考验,与真正的地摊相比缺少真正的烟火气,且不能一直依靠场景吸引顾客,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
针对这些问题,相关人士给“地摊餐饮”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选址逻辑应从重视流量转变为重视复购,回归社区培养回头客;要坚持做性价比,不能只注重装修、环境设计而忽视口味提升等。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地摊风”可能不会一直流行下去。当新鲜感褪去,能够长久经营并拥有大量回头客的,必定是那些真正能提供地道风味美食的餐馆。当然,也有人觉得只要市场有需求,“地摊风”就会以某种形式继续存在,只是可能不会再处于舆论的“C 位”。
总之,餐厅的“地摊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为消费者带来了新的体验,但也需要不断改进和提升,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消费者在选择时也应理性看待,不仅仅关注形式,更要注重餐饮的品质和性价比。#你如何看待菜摊# #你考虑过摆摊吗# #不是大店吃不起# #餐饮人的礼拜五# #摆摊就是个错误# #餐饮人加油共勉# #摆烂不如摆摊呢#
城晚报讯 记者黄颖琳、通讯员穗市监报道:春节将至,广州迎来餐饮消费高峰。2月8日,广州市市场监管局接到投诉举报,越秀区北京路“新榕记”餐厅用“阴阳菜单”忽悠消费者,包房和大堂相同的菜品价格相差3元-10元不等。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迅速行动,对所涉商家展开突击检查。
检查中,执法人员发现,“新榕记”餐厅共设有3份菜单,不同菜单上同一菜品价格相差3元到10元不等,且没有对消费者进行明示和告知,涉嫌构成价格违法。例如,同样是啫啫雪花牛肉,折纸菜单上价格为98元/例,精美册子上价格为108元/例。此外,该餐厅还存在个别菜品“低标高结”,涉嫌构成价格欺诈。针对上述情况,执法人员责令涉事餐厅立即整改,并移交越秀区市场监管局北京市场监管所依法立案查处。
另外,针对网友投诉举报反馈的“羊城记忆供销社”零食店存在没有明码实价等问题,执法人员也进行了现场检查。经检查发现,该店有部分工艺品价签张贴于商品内部,需打开才能查看,或存在消费者选购商品时挪动商品位置,导致标价签被遮挡、掉落等情况。针对上述问题,执法人员现场对商家予以提醒,要求其进一步规范明码标价,以避免引发消费纠纷。
春节期间,广州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旅游、餐饮住宿、电商平台等民生重点领域价格检查,持续加大应节重要民生商品的质量和价格监管力度,切实维护市场价格秩序。
编辑:邬嘉宏
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