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来源:喜茶深圳壹方城店
11月3日,有媒体报道喜茶正在招聘与加盟业务相关的岗位,或将开放加盟。喜茶对钛媒体APP回应,喜茶正在展开事业合伙业务,披露将在非一线城市以合适的店型推出,并保持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
喜茶对钛媒体APP表示,加盟的事业合伙人筛选标准,首先最基础的要求是成为合格的喜茶员工、在门店工作超过3个月、充分理解和认同喜茶的品牌精神和企业文化。在技能上,每位事业合伙人都必须通过门店4个说岗位的晋升考核、连续3次以上通过现有门店标准的食安品控督检考核,获得店长任职能力;成为事业合伙人后要求必须在门店全身心投入日常经营。
在全国门店已全面实行门店合伙人机制的基础上,喜茶将依托十年来已经积累的经验、能力和资源,在非一线城市以合适的店型展开事业合伙业务,目标则是为了让更多用户能更快地喝到喜茶。
为什么此时开放加盟?
从2012年的小店起步,喜茶目前已在70多个城市开出了800多家门店。近三年以来,虽然面对疫情影响,喜茶的开店速度依旧保持每年近200家。今年以来,喜茶还进入到了长春、淮安、龙岩、襄阳、临沂等更多新城市,也有着不错的市场表现。以淮安首店——淮安新亚广场店·绿野为例,开业前三天门店销量突破了万杯,随后这家门店销量持续保持高位,甚至在2022年五一假期期间销量位列全国门店第三。
但相比其他品牌动辄几千家门店,喜茶现有门店数量和门店布局并未完全满足用户需求。与此同时,喜茶的门店主要分布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喜茶门店数量占比并不高。
图片来源:喜茶泰州靖江泰和吾悦广场店
两年前,喜茶就开始探索门店合伙人机制,基本思路是总部的各项中后台能力的打造、对店经理个人的经营能力培训和提升、各项资源的匹配和前后端协同。2020年7月起,喜茶开始在部分门店试运行门店合伙人模式,在合伙人机制下,店经理的薪酬结构在原来的“固薪+绩效奖金”的基础上增加了“合伙人分红”,激励主动经营。2021年,喜茶店经理全年发放“合伙人分红”超过千万元。这也为喜茶开展事业合伙业务打下了基础。
实际上,早在喜茶创业之初,曾小范围试点过事业合伙业务,但当时年轻的喜茶,并不具备成熟的开放加盟的条件和基础。尤其是喜茶坚持使用的都是真奶、真果、真茶、真糖等原材料,这意味着加盟门店也需要保持与现有门店一致的食品安全与品质要求标准,产品品控和供应链并非易事。
所以本质上来讲,开放加盟对喜茶来说,并不是贸然之举,而是自然而然的选择。在积累了十年的经验、资源后,这时候的喜茶已经可以有能力做出选择,决定准备展开“事业合伙人业务”。
开放加盟的第一个能力是供应链的足够成熟与积累。在供应链方面,喜茶已深入上游茶园、奶源牧场、果园的种植和生产,自建百亩香水柠檬果园、绿色有机茶园,来保障高品质原材料的持续、稳定供应。同时,建立高效冷链物流网络和分布在全国的仓库体系,来稳定运作效率。自主研发和设计PLA可降解吸管、三片旋转杯盖、外卖杯盖,申请技术专利,把控包材耗材成本。
其次,品控管理上,2021年全年,喜茶食安督检员严格按照标准对所有门店进行了食品安全管理日常审核。喜茶这些食安品控的能力也将用于事业合伙门店,以严格要求、成熟体系保障食品安全和品质把控。
此外,喜茶还表示,将在品牌、产品、营运、培训等方面为事业合伙人提供支持与赋能,保持与现有门店一致的食品安全与品质要求标准。
成为国民品牌,让更多人喝上喜茶
进入2022年以来,围绕喜茶的动静和热点并不算小,官宣调价、联名游戏IP《原神》、影视IP《梦华录》联名、与设计师藤原浩联名频频出圈,销量表现亮眼。以6月份喜茶与热播剧《梦华录》联名的特调产品为例,上线首日即售出近30万杯,单店最高销量近1000杯,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成为剧外新的热议话题。通过这些品牌活动,喜茶的品牌势能在持续提升。
在价格、产品、品牌方面,喜茶动作频频,现有产品、价格、品牌等都收到了更广泛消费者的热烈响应。出圈再出圈的结果是,更多人群对喜茶的呼声日益高涨,而接下来,喜茶想做的就是为这些人群服务。
图片来源:喜茶藤原浩联名
目前,喜茶的主流价格带保持在15—20元,今年以来推出的新品定价基本保持在20元以下,常规菜单中仅有4款饮品价格为20元以上。近日,喜茶还宣布关闭旗下平价子品牌,已开了两年半的“喜小茶”所有门店。在这个时间点上,喜茶推出事业合伙业务,铺设非一线城市市场,对喜茶来讲,是一种务实之举,也绝对是战略上的新阶段。
大环境来看,喜茶放开加盟,是在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茶饮赛道跑马圈地的红利期已过,新茶饮行业增速放缓,来到了精耕细作的时代。2022年伊始,茶饮市场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价格变动。茶颜悦色时隔五年再涨价,在喜茶降价后,奈雪的茶也随后宣布降价。整个市场面临的也是,更加明显的“马太效应”和竞争格局。
在国内餐饮行业中,消费品牌加盟、直营两条腿走路并不是新鲜事。据美团点评发布的《2022年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显示,从2019年到2021年,中国餐饮市场连锁化率从13%提高到了18%,两年增长了5个百分点。坚持直营多年的老乡鸡于2020年开放了特许加盟,瑞幸在小鹿茶之后推出了瑞幸的新零售合伙人模式,即联营模式。
通过这种发展模式,能帮助品牌迅速进入非一线城市以外的市场,也直接让更多消费者能更快地购买到产品。以瑞幸为例,据瑞幸此前的加盟信息显示,开放加盟的城市主要是集中三、四线及以下城市。截至2022年6月30日,瑞幸咖啡一共开了7195家门店,其中,4968家为自营门店,2227家为合作门店。喜茶现在面对的情况和当年的瑞幸有点相似,许多城市喜茶门店数量仍旧不多,很多二三线城市甚至还没有喜茶门店。可以预见,喜茶开展事业合伙业务,将加速喜茶在非一线城市布局,为喜茶带来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新消费领域中,喜茶一直是新茶饮品牌的标杆。对于喜茶的事业合伙人而言,背靠喜茶的品牌势能和产品优势,以及各项支持能力,也将获得更大的事业发展空间。据喜茶透露,喜茶的事业合伙费用在50万以内。事实上,这与行业其他品牌35-40万起步的投资费用已相差不大。和喜茶此前开设的大店不同,此次喜茶在对外确认的信息中也特别强调了“合适的店型”。据悉,喜茶将向事业合伙人开放的店型可以参考今年喜茶已经在中山、宜昌、泰州等非一线城市开出的门店,门店面积基本都在50平米以内。这些门店开业后的销量表现也十分出色,比如泰州的靖江泰和吾悦广场店在今年9月开业以来,单日最高销量超过2500杯,在开业第三天就登上了大众点评饮品店热门榜。
经过十年的发展,喜茶积累起了包括品牌、产品、供应链、营运等方面在内的综合实力,年轻的喜茶带领更年轻的一批人正在推动新茶饮行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想要成为国民品牌,年轻的喜茶其实还有很多路要走,也能够走得更远。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柳大方)
少有人敢想象,竟有人能威胁到蜜雪冰城在奶茶界的地位。
它是小镇青年的“梦中情茶”,是下沉市场奶茶界的拼多多,是价格低到让蜜雪冰城也怀疑人生的性价比黑马。蜜雪冰鲜柠檬水5块一杯,它家只要4块;蜜雪杯装珍珠奶茶卖9元,它加一块钱直接上桶装。
出生于安徽蚌埠的甜啦啦,正在成为雪王“看不惯,又干不掉”的贴身对手。从零开到7000家店,蜜雪用了23年,而甜啦啦仅用时9年。
新茶饮赛道越来越卷,餐饮行业更是卷出新天际;房租连续上涨、人力成本节节攀升,诸多因素之下,有十年餐饮老炮选择躺平,也有餐饮小白交出创业“学费”,凭什么甜啦啦能杀出重围?
性价比是最大的秘密。而甜啦啦打造绝对性价比的秘密武器,不是原材料的科技与狠活,而是它重构了线下商业的成本模型,别的实体店在给房东打工,而它却通过极致的下沉和线上运营,将开店最大的成本房租降到最低。
反向出击,拿捏房东,“背刺”雪王,当代餐饮史上,甜啦啦给所有餐饮人上了一课。
1 县城版“雪王”突围
作为新茶饮赛道的后来者,甜啦啦或多或少带有“莞莞类卿”的气质。
2015年,甜啦啦诞生于安徽蚌埠,这里距离蜜雪冰城的河南大本营不算太远。彼时,凭借2元冰淇淋、4元柠檬水,蜜雪冰城已经收获大批小镇青年;作为后来者的甜啦啦,站在蜜雪冰城的肩膀上创业,不仅要模仿、更要想办法突围。
甜啦啦选择了比蜜雪冰城更加下沉的市场策略,瞄准三线及以下市场。
据统计,截至目前,甜啦啦门店在三线城市及以下的比重超过80.34%,而蜜雪冰城在这一市场的门店比例只有56.25%。
在大本营安徽省,甜啦啦门店数量最多的城市,不是省会合肥,而是阜阳;在河南省,甜啦啦门店数量最多的城市也不是郑州,而是南阳、平顶山、周口等。与此同时,甜啦啦紧跟蜜雪冰城的门店扩张策略,在成立的第二年开放加盟,很快成为“县城版”雪王。
图 /甜啦啦官网
选择更下沉的市场,甜啦啦也选择了低价路线,更加强调质价比,据统计,其产品价格普遍在12-13元之间。
从产品设计来看,甜啦啦以雪王之“法”,汲众家之长:喜茶有售价28元的经典爆品多肉葡萄,甜啦啦推出售价12元的多肉葡萄;茶百道出品时令爆款乌漆嘛黑售价22元,甜啦啦推出售价12元的平替版黑武士桑葚。
模仿推出“平替版”的同时,甜啦啦也没有放弃创新;其于2021年首创“一桶水果茶”首发日40万桶售罄,这一新品后来也被其它新茶饮品牌跟风模仿。
就在这一年,首创一桶水果茶的甜啦啦也创造出一年卖出25个亿的业绩,一举成为蜜雪冰城一样的“隐形巨头”;至此,甜啦啦在新茶饮赛道初显“黑马”之势。
下沉市场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蓝海。中国三线以下城市人口大约有10亿人,占总人口的70%。与其他新茶饮品牌相比,走极致下沉路线的甜啦啦,可谓赚到了其他品牌“商业盲区”中的钱。它首先用更低价的“平替”产品吸引顾客,再以质优价廉留住顾客,持续扩大顾客规模。
形成C端的规模效应之后,甜啦啦的低价路线也面临获利的考验。分析甜啦啦的营收模型,它走低价路线还能获利的关键在于,能够有效地控制成本。
对比一二线城市的新茶饮品牌,甜啦啦选址“五环外”,在县城特别是乡镇遍地开花,这样不仅人工成本相对更低,房租更是比城市店“打骨折”。
以甜啦啦的乡镇店为例,每个镇的中心面积有限、人口相对集中,店面选址在镇东头、还是镇西头,相对没那么重要;配合外卖等线上渠道,加盟商可以更灵活地选择店面位置,房租谈判的主动权掌握在加盟商自己手里。
房租是所有实体店最大的固定成本,但在甜啦啦这里却被降到了最低。大城市的房租,少则大几千,多则数万,而在甜啦啦深耕的乡镇县城市场,两三千甚至几百元的房租比比皆是,甚至很多加盟老板用的就是自家的沿街门面。
反向拿捏房东,成了甜啦啦能够成功突围新茶饮“红海”最大杀器。这一路径下,甜啦啦和它的加盟商们,最大程度降低开店的固定成本,再结合花式线上营销,不仅能够保证自己赚钱、不给房东打工,更建起了阻拦其它新茶饮品牌下沉的护城河。
而就在最近,深谙此道的甜啦啦加大投入,推出优惠政策,对加盟商给予加盟费、货物、房租等相应补贴政策。其中,房租最高补贴80万元,成为众多新茶饮品牌中房租补贴最高的品牌。
2 高租金旺铺,实体餐饮逃不出的陷阱
当拿捏房东的甜啦啦,正在下沉市场乘风而起之时,它所在的餐饮业,内卷也正在加剧。疯涨的房租,让成为压垮众多餐饮老板的“最后一根稻草”。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可能所有餐饮老板在月底都会想,我是在给房东打工。”今年4月,上海一家面馆的老板无奈感叹。他的店铺每天能卖出100碗面,却刚刚够交房租。这位老板称,店铺房租已经涨到每月2.3万元,高达月营业额的30%—40%,扣除原材料、人力成本等,利润所剩无几。
这并非个例,高房租之下,很多餐饮小白也“快进快出”,付出高昂的创业学费。4月,济南高新区的“刘善杰甘肃麻辣烫”宣布关门歇业,老板自嘲:花两万元学艺,投入二三十万元开店,仅开业18天便关门。
传统餐饮业向来有“三高一低”的说法;即房租高、人力成本高、食材价格高、利润率低。《2023年中国餐饮年度报告》显示,房租、人力、食材这三项支出基本占到了商家总成本的70%-75%,再扣去税费、固定资产折旧与其他损耗,利润率通常只有5%-10%。
近年来,商业地产类价格涨幅较快,租金水涨船高,这类刚性成本对餐饮经营带来巨大压力。同样来自《2023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的数据,2023年,房租、人力、食材这三项成本的增速,分别达到3.6%,2.4%,4.8%。
疯涨的高房租,不仅“杀死”了平价餐饮,许多连锁品牌也挺不住了,纷纷祭出十八般“武艺”。
4月,肯德基宣布“KFC小镇Mini餐厅模式”全面开放加盟,开放更多城镇和新渠道,主打更低的新店投资;5月,库迪咖啡宣布推出便捷店型“COTTI Express”,以“店中店”的店型,主打占地面积小、投资小与盈亏平衡点低。
实体餐饮难做的核心问题在于,房租、人工等硬性成本是绕不开的“大山”,地段差的地方没生意,地段好的地方房租太高;但是,近年来房租、人工等刚性成本不降反升,随着成本越来越高,门店盈利最终所剩无几。
“餐饮最大的坑是给房东打工”,这几乎是所有餐饮经营者的共识。“如果三天的累计平均营业额还不能覆盖每月的房租;就要及时止损,调整策略。”十多年经验的传统餐饮“老炮”总结出一条生死线:房租千万不能超过月收入的10%。
3 如何反向“拿捏”房东?
反向“拿捏房东”的甜啦啦,能给困在房租和人工中的餐饮人带来哪些启示?
一方面,必须维持10%的生死线;另一方面,还要让营收增长跑赢房租涨幅。甜啦啦的经营模式,也给行业带来新思路。
关键在于,使用外卖、线上营销等各种手段,尽可能摊薄线下经营成本,提高坪效比;同时,降低店面面积、选址等的影响权重。越是降低对线下门面的单一依赖,越能反向“拿捏”房东。
公开资料显示,从2019年开始,甜啦啦建立自己的线上运营团队,精细化运营所有加盟门店的外卖渠道和团购平台,帮助加盟店单日销售突破670单。
从成本构成来看,房租、人工等属于每月硬性的固定成本,而外卖佣金、线上营销等则是可变成本。既然房租上涨几乎不可避免;那就要想办法增加收入。
在餐饮资深人士黎广彬看来,线上营销、外卖配送等线上渠道的成本支出,可以理解为请了兼职人员帮忙做线上,不用发固定工资,只用给“它”绩效提成,而这部分收入既能增加现金流,又可以摊薄房租、人力等固定成本。换句话说,卖出了流水才给钱,没有卖出订单就没有成本。相比每月雷打不动的房租,划算很多。
事实上,早在一些平价餐饮学习甜啦啦之前,不少餐饮连锁品牌已悄然布局线上渠道,以此扩大经营覆盖面、进一步降低房租等硬成本。
老乡鸡、农耕记等餐饮连锁品牌上线了外卖“卫星店”,为附近消费者上线定制套餐等,据统计,截至2024年5月底,已有45个品牌在全国率先跑通卫星店模式,累计开出超560家卫星店。门店坪效平均4500元以上、人效3.5万元以上,表现超预期;而紫燕百味鸡、陶陶居等品牌,则在美团等平台的直播间开启带货,不仅有秒杀盲盒,也有各种爆款商品的团购券。顾客可以选择线下兑换,也可以线上兑换由平台骑手配送到家。
疯狂内卷餐饮行业,正倒逼餐饮从业者寻找线下自然客流之外的新增量,更广阔的线上流量池无疑是当下的“最优解”。
传统黄金旺铺和非核心位置的租金相差甚至超过50%,如果将省下的房租用于线上营销,善用外卖、团购、直播等线上营销工具,获客效率可能远超线下的“黄金点位”。
如同甜啦啦给所有餐饮人上的这一课,随着餐饮行业进入“精耕”时代,只有直面激烈竞争与市场变化,灵活求变,才能在跌宕的潮流中站稳脚跟。
本文源自子弹财经
< class="pgc-img">>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婷婷
编辑 | 闪电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很少有人敢想象,竟有人能威胁到蜜雪冰城在奶茶界的地位。
它是小镇青年的“梦中情茶”,是下沉市场奶茶界的拼多多,是价格低到让蜜雪冰城也怀疑人生的性价比黑马。蜜雪冰鲜柠檬水5块一杯,它家只要4块;蜜雪杯装珍珠奶茶卖9元,它加一块钱直接上桶装。
出生于安徽蚌埠的甜啦啦,正在成为雪王“看不惯,又干不掉”的贴身对手。从零开到7000家店,蜜雪用了23年,而甜啦啦仅用时9年。
新茶饮赛道越来越卷,餐饮行业更是卷出新天际;房租连续上涨、人力成本节节攀升,诸多因素之下,有十年餐饮老炮选择躺平,也有餐饮小白交出创业“学费”,凭什么甜啦啦能杀出重围?
性价比是最大的秘密。而甜啦啦打造绝对性价比的秘密武器,不是原材料的科技与狠活,而是它重构了线下商业的成本模型,别的实体店在给房东打工,而它却通过极致的下沉和线上运营,将开店最大的成本房租降到最低。
反向出击,拿捏房东,“背刺”雪王,当代餐饮史上,甜啦啦给所有餐饮人上了一课。
1、县城版“雪王”突围
作为新茶饮赛道的后来者,甜啦啦或多或少带有“莞莞类卿”的气质。
2015年,甜啦啦诞生于安徽蚌埠,这里距离蜜雪冰城的河南大本营不算太远。彼时,凭借2元冰淇淋、4元柠檬水,蜜雪冰城已经收获大批小镇青年;作为后来者的甜啦啦,站在蜜雪冰城的肩膀上创业,不仅要模仿、更要想办法突围。
甜啦啦选择了比蜜雪冰城更加下沉的市场策略,瞄准三线及以下市场。
据统计,截至目前,甜啦啦门店在三线城市及以下的比重超过80.34%,而蜜雪冰城在这一市场的门店比例只有56.25%。
在大本营安徽省,甜啦啦门店数量最多的城市,不是省会合肥,而是阜阳;在河南省,甜啦啦门店数量最多的城市也不是郑州,而是南阳、平顶山、周口等。与此同时,甜啦啦紧跟蜜雪冰城的门店扩张策略,在成立的第二年开放加盟,很快成为“县城版”雪王。
< class="pgc-img">>(图 / 甜啦啦官网)
选择更下沉的市场,甜啦啦也选择了低价路线,更加强调质价比,据统计,其产品价格普遍在12-13元之间。
从产品设计来看,甜啦啦以雪王之“法”,汲众家之长:喜茶有售价28元的经典爆品多肉葡萄,甜啦啦推出售价12元的多肉葡萄;茶百道出品时令爆款乌漆嘛黑售价22元,甜啦啦推出售价12元的平替版黑武士桑葚。
模仿推出“平替版”的同时,甜啦啦也没有放弃创新;其于2021年首创“一桶水果茶”首发日40万桶售罄,这一新品后来也被其它新茶饮品牌跟风模仿。
就在这一年,首创一桶水果茶的甜啦啦也创造出一年卖出25个亿的业绩,一举成为蜜雪冰城一样的“隐形巨头”;至此,甜啦啦在新茶饮赛道初显“黑马”之势。
下沉市场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蓝海。中国三线以下城市人口大约有10亿人,占总人口的70%。与其他新茶饮品牌相比,走极致下沉路线的甜啦啦,可谓赚到了其他品牌“商业盲区”中的钱。它首先用更低价的“平替”产品吸引顾客,再以质优价廉留住顾客,持续扩大顾客规模。
形成C端的规模效应之后,甜啦啦的低价路线也面临获利的考验。分析甜啦啦的营收模型,它走低价路线还能获利的关键在于,能够有效地控制成本。
对比一二线城市的新茶饮品牌,甜啦啦选址“五环外”,在县城特别是乡镇遍地开花,这样不仅人工成本相对更低,房租更是比城市店“打骨折”。
以甜啦啦的乡镇店为例,每个镇的中心面积有限、人口相对集中,店面选址在镇东头、还是镇西头,相对没那么重要;配合外卖等线上渠道,加盟商可以更灵活地选择店面位置,房租谈判的主动权掌握在加盟商自己手里。
房租是所有实体店最大的固定成本,但在甜啦啦这里却被降到了最低。大城市的房租,少则大几千,多则数万,而在甜啦啦深耕的乡镇县城市场,两三千甚至几百元的房租比比皆是,甚至很多加盟老板用的就是自家的沿街门面。
反向拿捏房东,成了甜啦啦能够成功突围新茶饮“红海”最大杀器。这一路径下,甜啦啦和它的加盟商们,最大程度降低开店的固定成本,再结合花式线上营销,不仅能够保证自己赚钱、不给房东打工,更建起了阻拦其它新茶饮品牌下沉的护城河。
而就在最近,深谙此道的甜啦啦加大投入,推出优惠政策,对加盟商给予加盟费、货物、房租等相应补贴政策。其中,房租最高补贴80万元,成为众多新茶饮品牌中房租补贴最高的品牌。
2、高租金旺铺,实体餐饮逃不出的陷阱
当拿捏房东的甜啦啦,正在下沉市场乘风而起之时,它所在的餐饮业,内卷也正在加剧。疯涨的房租,让成为压垮众多餐饮老板的“最后一根稻草”。
< class="pgc-img">>(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可能所有餐饮老板在月底都会想,我是在给房东打工。”今年4月,上海一家面馆的老板无奈感叹。他的店铺每天能卖出100碗面,却刚刚够交房租。这位老板称,店铺房租已经涨到每月2.3万元,高达月营业额的30%—40%,扣除原材料、人力成本等,利润所剩无几。
这并非个例,高房租之下,很多餐饮小白也“快进快出”,付出高昂的创业学费。4月,济南高新区的“刘善杰甘肃麻辣烫”宣布关门歇业,老板自嘲:花两万元学艺,投入二三十万元开店,仅开业18天便关门。
传统餐饮业向来有“三高一低”的说法;即房租高、人力成本高、食材价格高、利润率低。《2023年中国餐饮年度报告》显示,房租、人力、食材这三项支出基本占到了商家总成本的70%-75%,再扣去税费、固定资产折旧与其他损耗,利润率通常只有5%-10%。
近年来,商业地产类价格涨幅较快,租金水涨船高,这类刚性成本对餐饮经营带来巨大压力。同样来自《2023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的数据,2023年,房租、人力、食材这三项成本的增速,分别达到3.6%,2.4%,4.8%。
疯涨的高房租,不仅“杀死”了平价餐饮,许多连锁品牌也挺不住了,纷纷祭出十八般“武艺”。
4月,肯德基宣布“KFC小镇Mini餐厅模式”全面开放加盟,开放更多城镇和新渠道,主打更低的新店投资;5月,库迪咖啡宣布推出便捷店型“COTTI Express”,以“店中店”的店型,主打占地面积小、投资小与盈亏平衡点低。
实体餐饮难做的核心问题在于,房租、人工等硬性成本是绕不开的“大山”,地段差的地方没生意,地段好的地方房租太高;但是,近年来房租、人工等刚性成本不降反升,随着成本越来越高,门店盈利最终所剩无几。
“餐饮最大的坑是给房东打工”,这几乎是所有餐饮经营者的共识。“如果三天的累计平均营业额还不能覆盖每月的房租;就要及时止损,调整策略。”十多年经验的传统餐饮“老炮”总结出一条生死线:房租千万不能超过月收入的10%。
3、如何反向“拿捏”房东?
反向“拿捏房东”的甜啦啦,能给困在房租和人工中的餐饮人带来哪些启示?
一方面,必须维持10%的生死线;另一方面,还要让营收增长跑赢房租涨幅。甜啦啦的经营模式,也给行业带来新思路。
关键在于,使用外卖、线上营销等各种手段,尽可能摊薄线下经营成本,提高坪效比;同时,降低店面面积、选址等的影响权重。越是降低对线下门面的单一依赖,越能反向“拿捏”房东。
公开资料显示,从2019年开始,甜啦啦建立自己的线上运营团队,精细化运营所有加盟门店的外卖渠道和团购平台,帮助加盟店单日销售突破670单。
从成本构成来看,房租、人工等属于每月硬性的固定成本,而外卖佣金、线上营销等则是可变成本。既然房租上涨几乎不可避免;那就要想办法增加收入。
在餐饮资深人士黎广彬看来,线上营销、外卖配送等线上渠道的成本支出,可以理解为请了兼职人员帮忙做线上,不用发固定工资,只用给“它”绩效提成,而这部分收入既能增加现金流,又可以摊薄房租、人力等固定成本。换句话说,卖出了流水才给钱,没有卖出订单就没有成本。相比每月雷打不动的房租,划算很多。
< class="pgc-img">>事实上,早在一些平价餐饮学习甜啦啦之前,不少餐饮连锁品牌已悄然布局线上渠道,以此扩大经营覆盖面、进一步降低房租等硬成本。
老乡鸡、农耕记等餐饮连锁品牌上线了外卖“卫星店”,为附近消费者上线定制套餐等,据统计,截至2024年5月底,已有45个品牌在全国率先跑通卫星店模式,累计开出超560家卫星店。门店坪效平均4500元以上、人效3.5万元以上,表现超预期;而紫燕百味鸡、陶陶居等品牌,则在美团等平台的直播间开启带货,不仅有秒杀盲盒,也有各种爆款商品的团购券。顾客可以选择线下兑换,也可以线上兑换由平台骑手配送到家。
疯狂内卷餐饮行业,正倒逼餐饮从业者寻找线下自然客流之外的新增量,更广阔的线上流量池无疑是当下的“最优解”。
传统黄金旺铺和非核心位置的租金相差甚至超过50%,如果将省下的房租用于线上营销,善用外卖、团购、直播等线上营销工具,获客效率可能远超线下的“黄金点位”。
如同甜啦啦给所有餐饮人上的这一课,随着餐饮行业进入“精耕”时代,只有直面激烈竞争与市场变化,灵活求变,才能在跌宕的潮流中站稳脚跟。
*文中题图来自:甜啦啦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