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菜持续引发全网热议。“预制菜该不该进校园”的讨论尚未平息,“餐馆该不该使用预制菜”的问题又受到关注。
预制菜在餐饮行业中使用普遍吗?人们对预制菜存在的担忧是否必要?
预制菜在生活中有多常见?
实际上,预制菜早已进入我们的生活。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等起草的预制菜团体标准,预制菜可分为四大类:
即食类,比如开袋即食的豆干、午餐肉罐头等;
即热类,比如需要用热水浸泡后或者加热后才能吃的方便面、自热米饭;
即烹类,比如经过简单烹调就能出锅的藤椒牛肉、臭鳜鱼等;
即配类,比如按照分量分装的净菜、净肉、辅料等的小炒菜组合。
也就是说,预制菜不仅指那些装在塑料或锡纸包装里,需要自行水煮加热的半成品菜肴,超市里的速冻水饺、便利店里包装好的沙拉便当,同样也属于预制菜范畴。
预制菜不仅种类多,在餐饮行业中的使用也较为普遍。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近日进行的一项微调查显示,62.8%的消费者在外出就餐过程中遇到过饭店、餐馆使用预制菜。
连锁餐饮门店使用预制菜更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与华兴资本联合发布的《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指出,部分头部连锁餐饮企业中预制菜使用比例已经较高。真功夫、吉野家、西贝等连锁餐饮企业都有一定程度使用预制菜。
为何餐饮行业偏好预制菜?
25日,微博用户名为@渔老板钓鱼的餐馆经营者表示:等你开了餐厅,你就会发现预制菜料理包真香。
该博主认为,是我国对食品经营许可的要求过严,导致餐馆不得不使用预制菜。以我们认为的新鲜好吃的“现包饺子”为例,监管人员会表示,煮速冻水饺可以,现包不行。同理,学校食堂也不被允许现包饺子。
博主还提到,市场监管人员都希望风险前置,自己管理的片区环节越少越好,巴不得大家都是预制菜。
但部分网友对此并不买账。
在数百条评论留言中,有网友认为,下馆子就是为了吃新鲜菜,预制菜进餐厅使得去餐厅吃饭的行为失去了意义。
有网友直言:“如此袒护预制菜的描述,是极不负责任的!这样的餐馆,我永远不会光顾!”
也有网友表示:“如果预制菜真的避免不了的话,希望国家能出台法律强制要求店铺标注使用的是预制菜还是现炒菜,由消费者来选择吃什么。”
图源:微博截图
《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则提出了餐饮行业偏好预制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预制菜能够帮助餐饮业降本增效,提升盈利能力。
报告指出,预制菜可帮助实现菜品标准化供应,降低餐厅的人工成本和厨房租房成本,并且缩短出菜时间,提升餐厅经营效率。此外,平台费用高以及配送时长内卷也倒逼外卖商家采购预制菜,第三方机构估计全国70%的外卖商家使用料理包。预制菜可以有效减少B端餐饮店的食材成本、人工成本和后厨面积,帮助餐饮店提升利润率水平,同时有效减少顾客等待时间。
消费者对预制菜怎么看?
普通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接受度到底如何?对此,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
在接受采访的市民中,大部分并不介意食用预制菜。有受访者表示,只要卫生条件合格就可以。也有受访者对餐饮行业使用预制菜表示理解,认为当下生活节奏较快,快餐店等餐厅使用预制菜会提高效率,为消费者节省等餐时间。
但也有受访者认为“预制菜就是剩菜”,或表示自己可以接受预制菜,但不会给孩子吃,反映出对其品质的疑虑。
另外,对于高档餐厅使用预制菜现象,有受访者表示,既然选择去高档餐厅就餐,目的就在于享受,“用预制菜制作(菜品)的话,享受欲不太能保障”。
无论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的市民中,还是在网友相关评论留言中,“菜品是否新鲜”“制作是否卫生”成为人们对预制菜的主要顾虑。
事实上,这也是预制菜市场目前面临的问题之一。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表示,预制菜现在还处于快速发展期,生产模式、市场模式、监管模式都处于探索之中,缺乏相关规定、标准,存在鱼龙混杂现象。
据《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统计,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我国预制菜行业融资事件20余起,融资金额达数百亿元。预制菜品类融资金额占餐饮行业融资金额的10%左右。预制菜正处于快速发展初期,市场空间大。
日益庞大的预制菜市场应该如何规范化?对此,刘远举称,政府可以在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方面,出台激励和扶持政策,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市场的集中度。同时,监管也要跟上。
(国是直通车)
报记者 桂小笋
3月18日,《证券日报》记者获悉,胡润研究院携手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组委会联合发布了《2024第二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胡润中国预制菜生产企业百强暨大单品冠军榜》,国联水产在去年获评首届胡润中国预制菜生产企业百强榜前10名的基础上,再次入围第二届胡润中国预制菜生产企业百强前10名。
国联水产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水产品加工企业,也是广东预制菜重点企业,是国内少数具备全球采购、精深加工、食品研发于一体的海洋食品企业。公司以水产食品为主业,聚焦预制菜进行商业模式升级,为餐饮企业、家庭餐桌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早在2019年,公司便顺应水产业精深加工趋势,导入工业4.0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5G技术,引进了世界先进的智能工厂,实现水产品从厨房食材到预制菜品工业化量产的转变,将工厂打造为餐饮企业和家庭的“中央厨房”。
近年来,公司全面聚焦研发和工艺,专注提升产品力,在研发上,国联水产打造了上海、湛江两大国内领先的食品研发中心。目前,公司已构建了以国内市场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销售格局。过去一年,公司加强餐饮重客渠道的拓展,预制菜产品在B端市场的销售实现快速增长。
(编辑 才山丹)
标题:胡润预制菜产业百强榜发布!山东9家企业上榜!
来源:齐鲁网
第二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在佛山开幕。会上,《2024胡润中国预制菜生产企业百强榜暨大单品冠军榜》(以下简称《榜单》)发布。
《榜单》显示,山东有9家企业上榜,其中,临沂的金锣、青岛的利和味道、诸城的得利斯和惠发食品,位居50强之列;烟台的仙坛股份、莱阳的龙大美食和春雪食品、荣成的好当家、聊城的凤祥食品,位列100强。从全国来看,安井食品位列榜单第一,百胜中国、绝味食品、双汇、味知香成为TOP5企业。
《榜单》列出了预制菜领域最具实力的中国百强企业,并从去年的四个级别增加至六个级别,分为第一名、5强、10强、30强、50强和100强。
主办方介绍,本次《榜单》研究对象为预制菜生产企业,即生产“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类辅料,用现代化标准集中生产,经过分切、搅拌、腌制、成型、调味等环节预加工完成,再采用急速冷冻技术或其他保鲜技术保存的成品或半成品”的企业。
《榜单》从四个维度进行评选:企业价值、2023全年企业在预制菜领域的投入与举措、企业预制菜业务在总体营收中的占比、企业重点预制菜产品在预制菜细分领域的市场份额。
主办方介绍,此次榜单中主营业务为食品加工类的企业是主要参与者,占比约为54%,这些企业的产业基础有利于做品类的拓展甚至转型,以安井食品、双汇、千味央厨等为代表;餐饮类企业占比约为23%,供应链端的优势使其在预制菜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百胜中国、绝味食品、眉州东坡等为代表;农林牧渔类企业占17%,这些企业有上游的原材料优势,福成五丰、国联水产、新希望等为代表;零售企业占4%,主要是面向C端消费者,代表企业如叮咚买菜、锅圈食汇、盒马鲜生。
“价值最高的企业,几乎都有品牌,拥有客户的信任。”主办方介绍。
从核心领域分布来看,榜单企业主营即烹类产品的企业占45%,即配类占27%,即热类和即食类分别占14%。
同时,胡润研究院今年还根据销量、口碑、企业资质等维度,分为八个预制菜品类,包括大盆菜、风味小龙虾、酸菜鱼、盐焗鸡、烤乳鸽类、二次元食品、功能性预制菜、卤味预制菜等,分别甄选出TOP3大单品。
据了解,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5165亿元,同比增长23.1%,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随着中国预制菜市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扶持政策的落实,到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720亿元。
胡润认为,预制菜兴起的底层商业逻辑主要还是餐饮行业对规模化的追求。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餐饮行业市场规模为51886亿元,同比增长17.6%,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5635亿元。
“服务属性是餐饮业的价值所在,但如果想要扩张,想要做100家店、1000家店,服务就会制约发展。”胡润说,“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工业化。‘预制菜’只是大众表述,在行业内,它被称为中央厨房化和工厂化。预制菜现在也只是在童年期,以后会越来越好。”
来源丨中国青年网、“胡润百富”网站
编辑|李畅
审校丨梁延菊
●3月18日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不作调整
●见“证”一生情,110多对老人“喜提”新结婚证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