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致敬,每一位共和国奋斗者-写在建党百年之际的“五一”国际劳动节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华社北京4月30日电 题:致敬,每一位共和国奋斗者——写在建党百年之际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新华社记者樊曦、孙晓辉、陈宇轩五月

华社北京4月30日电 题:致敬,每一位共和国奋斗者——写在建党百年之际的“五一”国际劳动节

新华社记者樊曦、孙晓辉、陈宇轩

五月的鲜花开遍原野,又一个劳动者的节日向我们走来!

建党百年之际,回望奋斗史,瞻望奋进程,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科研一线,一代代劳动者奋力奔跑。他们跃动的身影,定格成奋斗中国最美丽的画卷,汇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磅礴力量。

时光的坚守里,见证精神传承

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走进“百名劳模图片展”,仿佛走入了一个时光隧道。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满载时光的记忆,带来心灵的震撼——

“边区工人”赵占魁,在高达上千摄氏度的熔炉前,穿着湿棉袄代替石棉防护服,终日汗流浃背,从不叫苦叫累;大庆“铁人”王进喜,立下“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铮铮誓言;产业工人许振超,先后6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振超效率”令世界惊叹;“金手天焊”高凤林,先后为90多发火箭焊接过“心脏”,攻克了航天焊接200多项难关,成为航天航空领域首屈一指的“大国工匠”……

他们的名字,普通又不普通;他们的事迹,平凡又不平凡。他们,见证着中国人勇攀高峰的坚定志向,折射出劳动者的精神品格。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召开16次表彰大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超过3万人次。

时代在变,奋斗底色不变。“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正是新时代奋斗者的人生注脚。

在建设中的中老铁路沿线,盛开着老挝的国花——鲜艳的占芭花。这里,还有一位美丽的“中国占芭花”——中国中铁中老铁路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马玉蓉。协调项目建设、规范采购招标流程,组织开展“中老铁路课外辅导员”活动,让老挝孩子们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铁路……在异国他乡,她看着铁路一寸寸延伸。一守,就是11年……

走进中车四方钳工宁允展的家,小小的阳台上,摆满了各种五金装备,这是他下班后继续磨炼技艺的“微缩版”车间。50微米,比发丝还细,是他精雕细琢的最大空间。他研磨的是高铁列车转向架的关键部位定位臂,相当于列车的“脚踝”。

研磨、报废、再研磨……10多年如一日,宁允展在研磨工艺上精益求精。他发明的研磨操作法将研磨效率提高了1倍多,使长期制约转向架批量生产的难题得到破解……

他们中,有科技创新一线的“排头兵”,有重点项目建设的“领头雁”,还有许许多多平凡岗位上苦练内功的劳动者……每一位奋斗者都是共和国的财富、新时代的基石。

岁月的流动中,奏响奋斗强音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清晨不到7点,37岁的房浩已“潜入”地下。作为中铁十九局合肥地铁2号线项目经理,“做城市地下的样板工程”是他对自己和团队的要求。

参加工作16年来,他把工地当成了家,一年有300多天坚守在施工现场,常常值班到深夜。工程专业出身的他爱琢磨,分析各专业特点、总结施工经验,思考施工技术、方法有哪些改进空间。“每个岗位有每个岗位的责任,每个职业有每个职业的担当,靠的都是一个‘勤’字。”他说。

千里之外,中建三局北京丰台区小瓦窑项目机电设备负责人曾富国正在对施工人员进行清晨班前安全提示。再有一年多,59岁的他就要退休了,但“把安全规章扎扎实实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环节”早已融入了他的生命,一点都不能马虎。

“工作30多年,我最骄傲的是从没出过一起责任事故。”他说。

扎扎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劳动。在中国奋进的脚步里,劳动和奋斗是最强劲的脉动。

“桥吊作业好比是在高空‘穿针引线’。”宁波舟山港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桥吊班大班长竺士杰说。在40多米的高空,面对复杂多变的天气和规格不一的船型,他和他的班组总能快速而准确地完成集装箱装卸。

从一名技校生到全国劳模,从独创高效率桥吊操作法到带动团队一同创新……工作20余年来,竺士杰用持之以恒的坚守和精益求精的追求,展现了平凡岗位上劳动者的风貌。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余年来,伟大的中国人民通过前赴后继的艰苦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焦裕禄、邓稼先、杨善洲、屠呦呦……一个个响亮的名字,闪耀的是一代代人的劳动精神; “两弹一星”、红旗渠、“神舟”飞天、“玉兔”落月……一个个光辉的坐标,凝结的是无数人的奋斗情怀。

时代脉动里,梦想集结起航

4月27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五星穹顶璀璨夺目。

外卖小哥宋增光站到了领奖台上,成为共和国历史上首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外卖骑手。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是属于整个外卖骑士群体的荣誉。”自2014年入行,宋增光已经在配送行业耕耘了7年多,从骑手晋升为站点站长,辅导了超过400名骑手。

“五一”前夕,在珠海情侣南路施工现场,一年多未回家的中建一局技术员赵智鹏,依旧十分忙碌。

走南闯北建设工程,每年与家人团聚时间少之又少。加上去年疫情严重,这个项目的十几名员工一直在一线没能回家。

“在施工现场风吹雨打,和家人聚少离多。但当我们看到亲手建设的城市越来越美,内心无比自豪。”赵智鹏说。

有梦的人生才精彩,奋斗的时光最美丽。

32年前,电力小伙胡少君把“万家灯火中那盏不灭的光亮”作为自己前行的动力和目标。如今,身为国网江苏海安市供电公司输变电运检中心一班班长的他仍然奋斗在一线。在高达五六十米的铁塔上,他手把手带领年轻一代的工人,从一般人难以注意的细节里,分辨出线路设备细微的异常运行状态……

“让城市与城市之间快速通达”,是铁路设计师郑洪多年的梦想。由他牵头设计的长三角一体化重要项目沪苏湖高铁正在加紧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正逐步由梦想变为现实。这位中国铁建铁四院副总工程师的案头,层层叠叠的设计图纸,堆起来足有半米多高……

每一个追梦的姿态,都将被定格为历史;每一滴奔跑的汗水,都将浇灌出未来。

“个体在努力创造幸福人生的同时,也在参与创造伟大时代。一个个小目标连在一起,企业的发展愿景一点点实现,国家就能前进更快、走得更远。”全国劳模、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炎顺说。

梦想为舟,奋斗作桨;征途漫漫,唯有奋斗。

新的征程已经展开,时代在召唤:来吧,每一位奋斗者,让我们集结再启程!

来源: 新华网

<>

都说正常人是水做的,但是我和我的朋友们是珍珠奶茶做的」

这是不少珍奶狂热粉的内心独白。


< class="pgc-img">



这几年,随着珍珠奶茶的热度持续升温,越来越多人关注珍奶背后隐藏的健康问题。

我国市面上的珍珠奶茶(简称 珍奶)一般采用粉状奶精与红茶(或绿茶、乌龙茶)混合而成,粉状奶精热量较高,并含有反式脂肪酸;而木薯粉制作的珍珠也具有极高热量;同时为了保持风味珍奶中还需要加入大量糖分......

< class="pgc-img">


卡路里

火箭少女101 - 西虹市首富 电影原声

< class="pgc-img">


< class="pgc-img">


2017年,上海市消保委的试验人员在27家奶茶铺中(包括喜茶、一点点、COCO等),共购买了51件奶茶,并对样品中的糖分、脂肪、反式脂肪酸等进行检测。

选择的规则主要是购买每家店铺中最畅销的一种奶茶,包括一份正常甜度的和一份无糖的或最少糖的,且均不加冰。

检测结果发现,宣称无糖的样品,全都有糖分测出。

< class="pgc-img">


< class="pgc-img">


其中脂肪含量最多的一杯奶茶,可提供41g脂肪,超过成人每日推荐摄入脂肪量的2/3,而成人每日推荐摄入的脂肪量小于60g。

< class="pgc-img">


按照成人每日推荐摄入8400kJ能量计算,能量最高的一杯奶茶可提供全天所需能量的1/3。

< class="pgc-img">


△数据来源:上海市消保委

其实大家心知肚明,一杯珍珠奶茶的背后,隐藏不少健康风险。但是,这也不能阻挡人们对它上瘾!

< class="pgc-img">


△网友恶搞的1點點(连锁珍奶店品牌)戒毒所

像是天王巨星周杰伦,就算被吐槽发福,也不愿放弃他最爱的珍奶。


< class="pgc-img">



< class="pgc-img">


霹雳布袋戏的一哥素还真哪怕失了智也对珍珠奶茶念念不忘......

< class="pgc-img">


上海彩虹合唱团近期推出的歌曲《肥宅群侠传》,歌词中更是少不了肥宅去奶茶店的情景。

< class="pgc-img">


而且珍珠奶茶还冲出国外,在综艺《中餐厅第二季》,苏有朋将黑糖珍奶带到法国小镇科尔马的中餐厅。

< class="pgc-img">


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2016年大选期间,为了获得纽约市亚裔公民的支持,她在走访皇后区时也特地尝鲜了珍珠奶茶。

< class="pgc-img">


△图片来源:凤凰网

如今,珍珠奶茶(Bubble tea, Pearl milk tea)已经成为华人饮品的代表之一。

这款在1980年代发明的茶类饮料,诞生于台湾的泡沫红茶店,早期强调奶茶必须新鲜现摇,再将煮好的“粉圆”(珍珠)加入香醇的奶茶中,

< class="pgc-img">


台湾有二间老字号奶茶店宣称自己是珍珠奶茶发明者,一是台南的翰林茶馆,一是台中春水堂。


< class="pgc-img">



翰林茶馆宣称创始人涂宗和先生,于1986年在鸭母寮市场看到小贩卖的白色粉圆得到灵感,将买回的粉圆煮熟,加入奶茶里,发现口感甚佳,因而发明出第一杯珍珠奶茶。

最初的粉圆是白色的,貌似珍珠,故命名「珍珠奶茶」,后来粉圆加上黑糖熬煮才变成如今常见的黑色珍珠。

至今翰林茶馆的门市仍可买到黑、白两种珍珠。

< class="pgc-img">


而1983年创立的冷饮茶专卖店春水堂,则宣称其女职员林秀慧,于1987年将粉圆与冰奶、红茶做融合与调配,发明出第一杯珍珠奶茶。

当时所加材料为水果、糖浆、糖渍地瓜和粉圆。

< class="pgc-img">


为了争论谁是发明珍珠奶茶,翰林茶馆和春水堂曾互相告到台湾法院,亦因为这两家店皆未申请到专利权或商标权,才使得珍珠奶茶被更多茶饮品牌推广,进而成为台湾乃至华人最具代表性的饮料。

< class="pgc-img">


△春水堂门店

早期珍珠奶茶仅有一种称呼。

到了1988年,台南市海安路一家叫“草蜢”的小贩,取当时女星叶子楣的灵感,把比普通粉圆大二至三倍的大粉圆珍奶改叫称「波霸奶茶」。随后在台湾日渐产生波霸指大粉圆、珍珠指小粉圆的说法。

< class="pgc-img">


90年代初期,珍珠奶茶渐出现于泡沫红茶店的菜单。

由于当时泡沫红茶店在台湾,是上班族谈生意与学生聚会的热门场所,珍珠奶茶开始广受学生喜好。

< class="pgc-img">


△台湾老式泡沫红茶店

接着,在学校附近或补习班密集的地区、夜市等,逐渐出现珍珠奶茶的摊贩。

< class="pgc-img">


△台湾夜市中的珍奶摊档

90年代后期,有业者引进“自动封口机”取代传统杯盖。许多新的投资业者,如乐立杯、休闲小站、快可立等,采用自动封口机开始拓展连锁外带饮料店业务。

自此,外带式的珍珠奶茶店成为主流,也因为连锁店的参加,商人开始将珍珠奶茶拓展到香港和大陆地区,甚至全世界。

< class="pgc-img">


珍珠奶茶自90年代进驻香港和内地,至今一直人气不减,背后其实是围绕着人们的消费模式和理念进行品牌升级。

人们最初接触到的是街边几元一杯的粉末奶茶,产品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基本都是用各种口味的粉末进行冲泡。

像是这种用各种调味粉冲泡的珍珠椰果奶茶,是8090的集体童年记忆。


< class="pgc-img">



< class="pgc-img">


△周董代言的「优乐美」粉末珍奶

后来逐渐出现像快乐柠檬、CoCo都可、大卡司、贡茶这样的连锁品牌。

这种奶茶店一般开在人流比较密集的街道或商场,制作效率高,口味稳定,而且口感跟选择上比之前的粉末奶茶好很多,价格适中,所以生意也比较火爆。

< class="pgc-img">


如今,就是以一点点、天茗仁茶、一芳等为代表的个性化奶茶店,强调使用鲜茶(乌龙茶、青茶等)冲制,材料和外观上似乎愈发精致。消费者可以选择不同的茶底和配料,自由DIY一杯个性化的饮品。

一张看似简单的菜单,却可以变幻出数十种不同的搭配,十分符合当下年轻消费者追求新鲜的消费观。

< class="pgc-img">


△「一点点」菜单

近两年超级火爆的脏脏茶(黑糖珍珠+鲜奶),也算是珍奶家族成员之一,它更注重原材料的新鲜和口感,选用现熬的黑糖珍珠搭配鲜牛奶。

像是喜茶、鹿角巷、老虎堂和珍煮单丹等品牌的黑糖珍奶可以说是风靡两岸三地,不去排上一两个小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跟上了饮食潮流的步伐。

< class="pgc-img">


△图片来源:喜茶

< class="pgc-img">


< class="pgc-img">


< class="pgc-img">


△图片来源:INS

珍珠奶茶在国内火爆是源于其经营模式符合国民的消费需求,而在国外,珍珠奶茶的消费风潮背后,其实隐藏着文化性。

< class="pgc-img">


△全球珍珠奶茶销售额 来源:Allied Market Research

很多华人在国外看到珍珠奶茶店,就会想起家乡的味道,并产生归属感。

如今的珍珠奶茶在选茶上更加讲究,与中国茶文化产生深刻连接,对外国人而言,喝珍珠奶茶似乎也成为一种感受东方文化的方式。

而且商家们都积极了解各地的饮食风俗,以各自的创意和营销手法塑造珍珠奶茶美好的形象,并融入当地的饮食文化,选用当地的原材料,使得珍珠奶茶从地方化变成全球化的饮品。

< class="pgc-img">


< class="pgc-img">


△专攻海外市场的珍奶品牌「日出茶太」

< class="pgc-img">


△「春水堂」日本代官山店

除了业者的推广,媒体的报导也成为珍珠奶茶走向国际的重要因素。

2017年《纽约时报》就曾详细介绍了珍珠奶茶的历史、如何点单等,并强调珍珠奶茶在美国的历史已有几十年之久,只是新式奶茶连锁店的火爆现象是近年来的一个惊喜。

< class="pgc-img">


尽管很多检测报告说珍珠奶茶「有毒」,如今也撼动不了它在华人饮料界的地位。

甚至人们已经为之癫狂,还研发出各种珍奶周边,珍珠奶茶冰淇淋、珍珠奶茶蛋糕、珍珠奶茶刨冰、珍珠奶茶松饼、珍珠奶茶面包......

< class="pgc-img">



最后只想说一句:

为我们的珍奶友谊干杯!

< class="pgc-img">


△图片来源:喜茶


你最爱的珍奶是哪款?

留言说说吧

edit. 煎酿三宝@知中ZHICHINA

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图①:在江苏省海安市大公镇王院村农家书屋,志愿者指导老年人使用手机扫码。 翟慧勇摄(人民视觉) 图②: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五峰村,5G信号实现全覆盖。 过仕宁摄(人民视觉) 图③: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医生和贵州省人民医院专家进行远程医疗会诊。 新华社记者 陶 亮摄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根网线连起城乡,优质消费品走进农家,医疗、教育等优质公共资源下沉,农家美食、乡村美景收获无数网友点赞……在全国,随着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农村消费方式转变,让农民生活更便捷、更美好。

网上购物,“有啥买啥”变成“啥好买啥”,坐在家里就能“逛”全国

【乡村故事】

九山相叠,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下堡坪乡九山村“藏”在其间。

搭上互联网快车,小山村连通大世界。“前不久,我在网上相中了一款电饭煲,蒸煮炖煲,功能齐全,还能定时。”选好商品,加入购物车,下单付款……村民朱应华操作顺溜。3天后,快递送货上门。

一根网线,让一件件商品“飞”进农家。朱应华说:“网上买了热水器,洗澡更方便。今年春节,我还下单买了不少零食礼包、保健品,走亲访友有面子。”

过去“有啥买啥”,如今“啥好买啥”,乡亲们的消费在升级。“图价格优惠,更图品种多、质量好,还能看网友的评价。”朱应华笑呵呵地说,“坐在家里就能‘逛’全国,城里人用的吃的好东西,咱也能买到。”

曾经,交通不便阻挡了村民们的消费升级。“市面上啥卖得好,想破脑袋也想不到。”朱应华回忆,以往一条窄窄的土泥路七弯八拐,村民到镇上赶集,爬坡越沟,早早出门,中午才能走到。每次赶集,朱应华总是一口气把缺的东西都买齐,背上的竹篓满得冒尖尖。

“要是买建材、家具、家电等大件,就更麻烦了。”朱应华还记得当年家里买电视,找了村里两个年轻人才抬回家。

消费之变折射山乡巨变。如今,平坦的水泥路通村入户。“骑上摩托车到市里,比过去快两个多小时,进城办事,说走就走。”朱应华说。

路网畅通,快递进村了。“过去骑摩托车去镇上寄收快递,邮费不少花,还得搭上油钱,大家不愿用。前年村里的快递点建好了,离我家就几百米,寄取包裹一点不费劲。”朱应华感慨。

快递点建在九座山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里,负责人张廷龙介绍:“平日里收发货需求多,我们和区供销社、快递公司签订协议,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寄收快递。”

织密物流网点,村民网购更方便。“区里建了两个仓储服务中心,11个乡镇配套快递物流中转站,173个村建有快递网点,农村物流网络体系不断完善,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夷陵区副区长许祖钢介绍。

硬件升级,软件也要跟得上。从“老年机”换成智能手机,朱应华刚开始不适应:软件咋下载?付款咋操作?图标五花八门,点哪儿都不对……村里开了电商培训班,朱应华积极报名,“老师在上面讲,我一步一步跟着学,很快就上道了。买东西、看新闻、打视频电话,现在都离不开手机喽。”

电商培训课程深深吸引了朱应华,怎么开微店、粉丝哪里找、短视频怎么拍,他学得非常认真。“钻”进手机里,朱应华发现新天地:“网购这么方便,那咱家的山货放网上卖行不行?”

说干就干,朱应华的微店开张了。“茶叶、天麻发在朋友圈,村里的好山好水拍成短视频,网友们纷纷点赞,几乎每天都有人下单。”去年朱应华的微店销售额达30多万元。“从全国买东西,又把东西卖到全国,数字乡村建设改变了我的生活!”朱应华感慨。

越来越多的乡村生活因“网”而变。“我们不断完善物流网络,优化服务,让村民乐享‘网上购物、货到家门’。此外,区里为有意愿、有能力的农民提供优惠政策、创业帮扶、实务培训,促进农村电商兴农富农。”夷陵区经信商务局党组书记杨金华介绍,目前全区网商超过7000个,电商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

一网跨重山,消费品下沉乡村,农产品上行城市。看全国,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累计培训受众超过1亿人次。“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建成运营益农信息社46万个,覆盖80%的行政村。2021年“快递进村”比例超过80%;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4221亿元,同比增长2.8%。

“云上”问诊,卫生院连上大医院,农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乡村故事】

“哪里不舒服?”

“已经打了3天针,可一动弹,胸口还是觉得闷。”

在山东省嘉祥县老僧堂镇卫生院,70多岁的患者杜际宾坐在椅子上,揉着胸口。屏幕另一头,县人民医院心肺病专家仔细询问病情。

“咳嗽停不下来,气也不顺。”前不久,大风降温,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杜际宾感到不舒服,家人赶紧把他送到镇卫生院,“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往县里跑太折腾了。”

医生诊疗后,杜际宾的症状不见好转。“要不咱们网上找县医院专家看看?”在医生谷二英的提议下,一场在线远程会诊开始了。

打开“医联网远程医疗信息平台”,选择“嘉祥县人民医院”,专家头像显示在屏幕上。谷二英已经提前把病历、化验单、CT片子上传后台,还与专家提前沟通了病情。

“考虑患者有肺炎,消炎药可以再加点。”“大叔,咱这个是慢性病,急不得,心态要平和”……不到半个小时,专家给出了诊断意见。

“我们更换了药物,又为患者打了3针,病情逐渐好转。”谷二英舒了口气。

“云上”问诊,让村民在家门口看上好医生。“以前跑趟县医院,俺们到处借车。挂号、排队、交费,跑来跑去,要花上半天,最辛苦的还是老人。”杜际宾老人的儿媳妇吴海菊感慨,“现在有了互联网远程医疗,方便多了。”

“一张网”连通市县乡村四级医院。“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老僧堂镇卫生院院长楚长明介绍,“知名专家在线诊疗,患者看好病不费劲,还能少花钱。”

镇里的两个卫生服务站、21个卫生室全部开通了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此外,县直3家公立医院、11个镇街卫生院与市医院建立放射和心电远程会诊系统,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

平日里,谷二英还是杜际宾的签约家庭医生。“胸口憋气吗?身上还觉得乏吗?”刚迈进杜际宾家的门,谷二英就急切地询问。掏出听诊器,打开血压仪,一项项地检查、记录。他看着紧闭的窗户,悉心叮嘱,“天气暖和了,多开窗通气,有利于恢复。”

“各项检查指标上传后台,形成电子病历,一旦指标出现异常,就能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谷二英说,“我负责巡护20多名老人,有了大数据帮忙,不用总悬着心。”

大数据跑起来,全方位守护村民日常健康。“县里实现人口数据、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互联共享,各级医院互认互通。专家在线看病,家庭医生定期巡护,患者实时查询个人健康档案。”嘉祥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曹刚介绍。

“互联网+医疗”缓解了“看病难”,也缓解了“看病贵”。“以前看病要往大医院跑,花费大,报销不方便。”吴海菊算了笔账,“如今,信息联网,卫生院就可以一站完成新农合报销,不用来回跑了。家门口看病,省下了路费、住院费,这次少花了近1500元。”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县里建成县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组建了274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实现家庭医生签约、远程会诊、分级诊断、便民服务等一网覆盖。”曹刚说。

“互联网+医疗”让城乡共享优质资源,为广大村民健康保驾护航。目前,29个省份已建立省级远程医疗平台,832个脱贫县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2400多个医联体牵头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中心,全国已有535个县(区、市)建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县域内就诊率超90%。

手机直播,老手艺焕发新生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乡村故事】

“走,去买几棵树。”

“轰轰轰”,一辆大卡车驶出村门;摊位前,村民们仔细挑选树苗;吊臂挥动,大树稳稳栽入土中……

镜头流畅切换,人物栩栩如生,一条记录乡村生活的短视频,播放量超70万人次,网友直呼新鲜。这一个个逼真场景,没想到都是用泥巴捏成的。

视频拍摄者是来自河南省浚县伾山街道寺下头村的朱付军。他在快手上叫“泥巴哥”。朱付军用泥人、泥车、泥房子等,讲述着身边的故事,积累了300多万粉丝。

“浚县泥咕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了上千年。老乡们用和好的黄泥,反复揉搓捏点,再描上图案、绘上颜色,活灵活现的泥塑就做成了。泥塑身上还藏着关窍——对着小孔吹气,“咕咕咕”的声音就能传出来。

朱付军回忆起童年时光,“奶奶在院子里捏‘泥咕咕’,我和哥哥在旁边照着学。捏好的泥塑成了我们的玩具,一下午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到十七八岁,朱付军外出打工,干过保安,当过建筑工人,想家的时候,就捏一捏“泥咕咕”。

如同朱付军一样,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多了,村里渐渐少了人气。朱付军说:“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老人们才会捏好‘泥咕咕’,到集市上换点零用钱。老手艺要是在我们这代人手里丢了,该多可惜啊!”

如今,朱付军回到村里,让老手艺焕发出新生机。

和短视频结缘,源自一场意外。2017年,朱付军不小心摔伤了腿。在家休养的日子里,他迷上了短视频。看到不少人记录乡村生活获得满屏点赞,朱付军跃跃欲试,“脚刚能下地,我就找到哥哥商量。”

第一条短视频很简单:“突突突”,一辆泥巴做的拖拉机缓缓前进。200多万人次的播放量,让朱付军惊喜万分,“哥,咱火了。”

朱付军的热情被点燃。每天想脚本、捏泥塑、和网友互动。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拍摄团队。“咋样运镜、咋样配音、啥样的故事好看,我们照着网上课程一点点学,短视频做得越来越好,现在不少人还来问我们怎么做‘定格动画’呢。”朱付军感慨。

制作“泥咕咕”的手艺也不断精进。“有一次,我们打算拍一条泥塑下水的视频,不管是涂油漆还是防水胶,效果都不行。”朱付军四处打探,在家中建起小土窑,可泥塑放进去一烧,就出现了裂痕。

“我们找到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学仁,拜师学艺。”朱付军说,“原来,烧制泥塑先要小火,然后慢慢升温。身上加弹簧、钢丝,泥塑就‘活’了;小孔角度不准,泥塑就吹不响。门道可真不少。”

点赞量噌噌涨,“泥咕咕”被更多的人熟知。“第一场直播,几秒钟时间,近200单泥塑就被抢光,没想到大家热情这么高。”朱付军把村里的男女老少发动起来,他举着手机,在村口介绍“泥咕咕”历史,走到村民家中,把老人们制作泥塑的过程拍下来,“我们已经帮100多名手艺人卖出了近10万件泥塑。”

短视频唤醒了沉睡的乡村文化。“我们鼓励年轻人制作优秀短视频,推动优秀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更好传承。乡土文化留得住、传下去,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能。”快手泛知识和付费业务副总裁周晓晗介绍,“如今,在快手上每3秒钟就有一条有关非遗的视频产生,累计播放量超2245亿次。超过1.9亿月活跃用户关注、学习农业知识。”

数字赋能乡村文化,民间技艺、习俗等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许多农民不仅“富脑袋”,还吃上“文化饭”。我国提出汇集乡村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戏曲剧种、农耕文明遗址等数据资源,丰富中国文化遗产标本库,实现乡村核心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存。目前,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打造了云上乡村春晚、百姓大舞台等一批全国性品牌。2020年全国乡村春晚集中展示活动和百县万村网络联动,有49617个村参与,春节、元宵节期间网络参与者超过4.65亿人次。“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继续支持实施“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水平。

版式设计:张芳曼《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06日 18 版)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