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为了对抗高昂房租成本,他们开始把老房子改造成餐厅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三高问题”一直是餐饮人避不开的痼疾。大多数餐饮人开店,仅房租、人工和原材料成本就占据了总成本的90%左右,且还在不断继续上

三高问题”一直是餐饮人避不开的痼疾。

大多数餐饮人开店,仅房租、人工和原材料成本就占据了总成本的90%左右,且还在不断继续上涨。

而这“三高”之中,房租又被称为餐饮店生存需要面临的第一座高山,特别是在疫情导致营收不断减少的当下,刚性的房租成本成为了许多餐饮店的“死亡加速器”。

餐饮人该如何做才能尽可能减少房租成本呢?随着疫情的催化,商场红利的消费,餐饮出现了两种走向:一、很多餐饮品牌瞄准了面积更小、房租成本更低,运营更灵活的社区型门店,如紫光园、南城香等;

二、偏少的一部分人选择了另辟蹊径,寻找房租便宜且具有一定的故事的老房子、老工厂重新装修,以大店、大场景吸引消费者。

在此,餐饮O2O梳理了一些老厂房、老房子改造成餐厅的案例,以供更多餐饮人启发和思考。

01

老许家·大蒜炒腊肉

长沙腊味代表

老许家大蒜炒腊肉工厂店,位于原园艺场石碑岭。那里原本是长沙市园林示范繁殖场,专门培殖无核蜜橘等果木,里面有好几排废弃的矮平厂房,与周边现代化建筑的矛盾冲突让它显得格格不入。直到许璨带着团队发现了这座被遗忘的庞然大物,把它改造成了“腊肉工厂”。

整个餐厅充满着扑面而来80年代的怀旧气息,随处可见70、80年代的风貌,细长宋体制作的“腊肉日报”,悬在进门右手边腊肉熏房上的各式腊肉,标字“国营农场工厂售卖站”的“奶站”。

一进门是明档点餐区,10米长的点菜台与厨房三排炉灶并列,毫无遮挡,香气浓郁且油汪汪的腊肉被蒸得近乎透明的金黄,润泽如蜡,直接将顾客拉进了腊味的世界。

所有食材整齐码放在白瓷砖案台上,点菜牌做成了粮票的样子,任消费者随意抽取。点完菜继续往里走,就来到“腊肉展示区”,整条腊肉悬挂其中,格外吸睛,墙上还有八条腊肉王,猪头到猪尾完完整整。

旁边是相邻“演艺区”,被打造成八十年代工人剧场的风格,是一个微观舞台,名为“工人文化大剧场”,高峰期时有手风琴的艺人演奏。消费者围绕舞台而坐,吃饭的也不是桌子,而是老式门板搭成的木台子。

共设计了10个包厢,其中2个是“腊肉熏房”,直接将湘西龙山农户熏制腊肉的现场原封不动地搬到了腊肉工厂里,一边熏腊肉,同时也可以做包厢。

老许家·大蒜炒腊肉通过这个餐厅,让腊肉不再只是一道简单的家常菜,成为了可以朋友欢聚、家庭聚餐的欢聚场所。

02

老许家·鱼市

湘江边老旧集市餐厅

老许家鱼市在长沙岳麓区靠近湘江边的观沙岭,是湘菜泰斗许菊云的儿子许璨继腊肉工厂店后,打造的又一家“工厂餐厅”。

作为湖南人,许璨对鱼料情有独钟,他喜欢剁椒鱼头,原本只是想造一家湖南人的鱼馆。但后来回想起几年前在日本看到的渔获市场和汕头的热闹鱼市,一时灵感迸发,做成了今天的老许家鱼市文化主题餐厅。

老许家鱼市所在地原本是一家老厂房,空间大可塑性强,巧妙利用了厂房的大面积结构,融合湘江、洞庭湖的码头文化,将整个渔村搬进室内,在长沙这个内陆区域造出了一片海港鱼市场景!

整个老许家鱼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菜摊鱼市”+明档厨房区,一部分是海港风就餐区。档口售卖各种各样的新鲜食材,比如各种琳琅满目的鱼,鳜鱼、翅嘴鱼、鮰头鱼、鳙鱼……还有新鲜蔬菜、现烤茄子、鱼丸汤、鱼饭等,让人觉得好像真置身滨海鱼市一般。

明档厨房区也与普通餐厅的明档不同,老许家将食材展示台和加工操作台化作敞开式的档口,再加上五颜六色的复古招牌,让刚跨上门口台阶的人有一种进入了水产市场的错觉。

用餐区更是海港风情满满,门口大厅中央就是老旧的渔船,用老榆木制造,有着百岁的历史底蕴。旁边是渔船造型的收银台,由渔船上拆下的旧木条拼接而成,海滨风情十足。

除此之外,还有处处可见的渔网、灯塔、贝壳、海星、海螺等元素,就像真实走入了海港城市。餐厅中央则是渔民小屋、渔村戏台,有人在台上演绎,演唱着海滨的故事。

老许家鱼市,用“卖鱼”场景给了湖南人一个海边的梦想。

03

来回咖啡

山脚下的咖啡工厂

来回咖啡位于广州番禺钟村地铁站附近的工业区,从外表看来就是一栋普通的白色的小厂房,上下两层600㎡,是广州首家咖啡工厂。

来回咖啡的空间将工业风贯彻得极致且彻底,不仅外部基本保留了工厂的原貌,内部的装饰也大都以铁和木元素装饰,配以工业灰做墙面颜色,粗犷而简单。连洗手间的门都是用货柜门代替,服务员也穿着连体工装。

进入店内,正中间放有用木板垒起来的大木凳,用塑料咖啡箱作为台面进行搭配。左手边则是一排同样设计的座位,背靠一个又一个货架,一个个的货架上摆放的麻袋,全都是咖啡原豆。

临近的两面墙还摆满了烘焙好的咖啡豆,喜欢的咖啡迷可以直接拿下来,闻一闻感受下每一款咖啡特别的香气。除此之外,店内还有两台烘焙机,每周两次现场烘焙咖啡豆。

处于C位的是一个环形的咖啡吧台,好像一个巨大的回字,仿佛在诉说人生不过一场来来回回的游戏。

来回咖啡工厂店,以其独有的丰富内容和场景,联合工厂原本的冷硬气质,为消费者打造出了一个不同于星巴克烘焙工坊的咖啡世界。

04

这由她味道工厂

美食游乐园

这由她味道工厂位于天津北辰区1号线刘园地铁站,是天津首家废旧工厂改造的餐厅。超过1500平米厂房空间,加之简洁敞亮的工业风装饰,“这由她”没辜负“味道工厂”的名号,面积非常大。

谈到味道工厂的名字时,老板杨跃疆这样说:“这由她,字面的意思就是这里由着她吧,也就是由着我的爱人,这么多年起起落落,一直对我不离不弃,一直鼓励着我,这个名字也算是对她的一种感谢吧。”

整个餐厅空间装修风格偏工厂风,厂房元素很多,啤酒灌装机、铁制顶灯、木质桌台……,门口还有帅气的机车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复古机械装饰。最显目的那个“这由她”的标志性装饰建筑超大号恐龙标本。

“这由她”的餐位分为不同区域:时尚小资的沙发位、原始乡村风的木质桌椅、还有专门为回民小伙伴划分的清真专用区。工厂是loft结构,2楼还有超宽敞的用餐区,可以看到1楼的恐龙骨架。


整个空间即像一个游乐园、也像一个美食体验工厂,集吃喝玩乐于一体,满足美食达人和爱玩一族所有需求。

05

二十四·单淮阳新味

南京底蕴代表


二十四·单淮扬新味餐厅位于南京城南的国创园内,靠明城墙,北接内秦淮河,原本是上世纪50年代建立的南京第二机床厂,总面积1700㎡,是老厂房再建成高端餐饮的经典范本。

取名“二十四·单”,其中之二十四即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意喻餐厅所采用的食材均新鲜而时令,并辅以现代的烹饪手法,赋予传统淮扬菜以新生,这也是餐厅创始人的初衷。

整个餐厅层高10米,建筑空间分割成3个部分,首层向地下借了部分层高,形成公共餐区和半开敞式厨房。二层为包厢,过道的南北两侧排布了大小不等的6个包间和1个茶室兼图书室,均以节气命名。

店里的餐桌、摆件还有菜单也都是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设计的,“二十四”代表着无尽的变换,也代表着万变不离其宗,这也是二十四单·淮扬新味的理念。

餐厅设计很有艺术感,引入了宣纸、格栅等多种中式元素,整体就像游逛在一个巨大且底蕴十足的博物馆或书画院,充满创意和惊喜的就餐氛围。

二十四单的出现让我们看到,工厂店的改造不止可以做沉浸式游乐场景,也可以走向高端,走出更多可能性。

小结:

越来越多的餐饮人正将目光放到了老房子、老厂房上面,从以上的案例我们也看到了老厂房、老房子改造成餐饮的强大可塑性。

特别是在90、00后为主力消费客群的当下,人们正慢慢对城市化餐饮失去了新鲜感和兴趣,渴望在钢筋混凝土、高楼林立之外的更新鲜、更能猎奇的餐饮业态来放松自己。

老厂房、老房子一般都位于城市较偏僻位置,租金成本小,不仅解决了疫情之下餐饮“房租高”的痛点,而且面积空间大,拥有充分空间布局场景主题、营造城市中心餐饮难以提供的沉浸式就餐氛围。

在当下的餐饮“竞争红海”中,以老房子为基础打造全场景主题餐饮,未尝不是破局当下餐饮困境的好方法。

-END-

球上的生命可能起源于一锅原始汤,生命的基本特征从中自发涌现。

我们是谁,从哪里来,是人类世世代代追问的问题。地球上的生命可能起源于一锅原始汤。

2020年9月,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仅仅利用水、氮气、甲烷等6种简单的无机物,让它们相互发生化学反应,不断迭代下去,就可以产生多种催化剂,它们同时又是化学反应的参与物,从而形成一个自我催化、自我复制的化学循环。

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Paul Gauguin

生命起源于一锅原始汤?

生命的起源一直是科学家关心的问题。最初的地球,显然是没有生命的。从简单的无机物中,如何孕育出复杂的生物体?

早在19世纪,达尔文在写给植物学家约瑟夫·胡克的信中就曾猜想,或许地球生命起源于一个温暖的小池塘。在这个小池塘中,如果氨和磷酸盐、光、热、电等条件都具备,就可以形成蛋白质这样的生物大分子。

达尔文的思想后来逐渐发展为关于生命起源的原始汤假说。简而言之,原始汤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一锅无机物混合的原始汤:在原始地球环境下,简单的无机物通过化学反应转变为有机物,有机物发展为生物大分子,直到出现一个最简单、最原始的细胞,最终演化出地球上缤纷多彩的各类生命形态。

1953年,原始汤假说的一小部分——从无机物中产生有机物的过程被实验证实。这就是我们在中学课本上学过的米勒-尤里实验。当时,化学家尤里和米勒将多种无机物(水、甲烷、氨气、氢气和一氧化碳)密封于烧瓶内,然后用电极产生火花,模拟原始大气电闪雷鸣的环境,观察是否真的能合成有机物。结果惊人地发现,烧瓶中产生了蛋白质的基本组成成分——氨基酸。

这个实验极大地支持了原始汤假说,但原始大气成分到底是怎样的,我们并不清楚。科学家在考察过远古地球的气候、温度等因素后发现,氨气、甲烷、氢气或许从未在同一时间段作为地球的主要气体存在过。在考虑到这些因素后,后来的实验再也没能复制米勒-尤里实验的成功,原始汤中也没有自发产生氨基酸。

原始汤假说似乎变得岌岌可危。幸好,来自海底热泉的研究为事情带来了转机。

地球上的生命可能起源于一锅原始汤。|Wired

深海热泉带来转机

上世纪70年代,科学家在太平洋加拉帕戈斯裂谷看到了一幅奇异的景观:这里蒸汽腾腾,烟雾缭绕,虽是两千多米深的海底,却烟囱林立,恍若置身火山口——这便是深海热泉。更令人惊奇的是,热泉周围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聚集着细菌、甲壳类、 管蠕虫和章鱼等各种大小的生物,种群密度堪比珊瑚礁生态。

在光线无法穿透的黑暗深海,尚且有生命出现,从原始汤中形成生命,似乎也颇有可能。

到了80年代,第二类热泉也映入科学家眼帘。不同于第一类热泉由火山和岩浆形成,第二类热泉由海水渗透进岩石形成。缓慢的海水侵蚀使得岩石形成奇特的纹路,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现出大量微小的空腔,与细胞尺寸相仿,却并非细胞遗迹。

科学家们猜测,这些空腔可能是孕育生命的理想场所,大自然的第一锅原始汤或许就曾盛放在这里。最早的生命在演化出自己的细胞结构之前,寄居在大自然提供的这些天然隔离屏障中,正如远古人类寄居在洞穴里一样。

这些空腔的壁上富含硫铁矿,天然具有很强的催化能力,催化其中的生命物质自我复制。而遗传物质的复制是生命复制的核心,正是它让一个细胞发展为一团细胞,让一棵树蔓延出整片树林,让一对鸟繁衍出整个岛屿的鸟。

深海热泉周围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维基百科

生命起源的“鸡生蛋”问题,或许无需纠结

自然固然有自己的道路,在原始汤中成功孕育出能够自我复制的生命。可是,人类似乎难以窥见其智慧。我们不得不苦苦思索,米勒-尤里实验断掉的链条要如何连上,无机物究竟是怎样产生出生物大分子,并获得自我复制的能力的?

进入20世纪,网络科学迅速兴起,给人们带来启发。正如连接是网络的本质一样,科学家们猜测,在从原始汤孕育出生命的过程中,关键的未必是几种特定分子,也可能是一批相互作用的不同分子。不同分子相互作用,从中涌现出生命的基本特征——自我复制。

2020年《科学》杂志上的论文为这种猜想提供了证据。研究者使用化学算法软件,仅仅以水、氮气、硫化氢、氨气、氰化氢、甲烷这?6种简单物质作为起始反应物,让它们相互反应,产生的新物质接着继续参与反应,一代代持续下去,形成一个庞大的化学网络,其中包含数万种分子,有许多是生物体内存在的有机物。

他们在分析后惊人地发现,在这个网络中,竟然会产生多种催化剂。它们既是催化剂,也是化学反应的参与物,让化学反应越来越快,积累的物质越来越多。也就是说,从简单的无机物开始,就可以自发形成自我催化、自我复制的化学循环——这正是生命的自我复制能力的根基。

研究还发现,除了催化剂,反应产物中还有表面活性剂。这是一类可以让目标溶液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可以改变浸润性、帮助增溶、乳化、起泡等。我们常见的洗涤剂,主要成分就是表面活性剂。

你可能一时想不到表面活性剂和生命有什么联系,事实上,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成分就是表面活性剂。这层表面活性剂可能帮助形成生命和周遭环境之间最原始的边界,加速个体细胞生命的形成。

模拟实验让我们看到,几种简单无机物相互反应,不断迭代,就可以产生具备自我催化、自我复制能力的生物大分子,以及表面活性剂这道生命屏障。这也启发我们,或许根本无需纠结生命起源领域的一个“鸡生蛋”问题: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DNA和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到底谁先产生?情况可能是,一切都在原始汤中自发涌现。

虽然相关研究还相当初步,却无疑让我们窥见了生命起源的一道亮光。

非生命和生命的边界原本模糊不清。|Kent Foster / Science Source

非生命和生命的界线,一开始可能并没有那么清晰。如今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都是从无机物分子组成的一锅原始汤中产生。

下一次当我们漫步沙滩上,看到散落的石头、贝壳,看到水草、鱼群,砂砾和空气,你会不会觉得,那些非生命的物质,也都和我们更亲近了一些?

参考资料

[1] Wolos A, Grzybowski B A, el al. Synthetic connectivity, emergence, and self-regeneration in the network of prebiotic chemistry[J].Science ,2020, 369(6511):eaaw1955

[2] Miller S L. A production of amino acids under possible primitive earth conditions[J]. Science, 1953, 117(3046): 528-529.

[3] 尼克·莱恩 科学出版社《生命的跃升:40亿年演化史上的十大发明》

来源:十点科学

来源: 中科院物理所

洲再次成为全球新冠疫情的“震中”。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如果再不采取紧急行动,到明年3月,欧洲可能还会有50万人死于新冠病毒。持续恶化的疫情让欧洲多国重新收紧防疫措施。当地时间11月22日,奥地利正式“封城”。荷兰也从13日起开始施行为期三周的限制措施。

11月19日晚,新京报记者连线英国伦敦公共卫生与热带病医学院前院长、国际著名病毒学家彼得·皮奥特(Peter Piot),聚焦欧洲疫情与全球抗疫等问题进行探讨。

皮奥特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与传染性病毒作斗争。1976年,皮奥特与同事共同发现了埃博拉病毒。1995年至2008年,他还领导了联合国艾滋病联合项目。2020年5月,欧盟委员会宣布任命皮奥特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特别顾问,负责处理与新冠疫情相关的事务。

谈及欧洲新一波疫情背后的原因,皮奥特指出,冬季来临,人们更愿意在室内聚集,由此增加了感染风险。部分国家过早放松防疫措施,疫苗接种率不高以及早期接种者的疫苗保护效力逐渐下降等多重因素共同导致了欧洲疫情恶化。

另外,皮奥特认为,不应孤立地看待新冠病毒,人们同样可以借鉴抗击其他传染性病毒的经验。

去年3月,皮奥特不幸感染新冠病毒,他表示,“现在我不仅是新冠病毒的理论专家,还是经验专家”。此次经历也让他更加体会到抗击疫情是一场关于人类的战斗。

新京报记者专访“埃博拉发现者”病毒学家彼得·皮奥特。/外事儿地球连线出品

从以往经验中借鉴学习,抗击疫情“时不我待”

新京报:你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研究病毒。1976年,你和同事发现了埃博拉病毒。人类最初在面对病毒时,一切都是未知的。在应对埃博拉病毒的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可以为应对新冠疫情提供借鉴?

彼得·皮奥特:我们的确可以从先前应对埃博拉病毒、SARS冠状病毒以及艾滋病病毒的经验中学习。所有新病毒都是突然出现,我们首先要去认识病毒。如果我们对病毒一无所知,又何谈应对?由此,拥有一套能检测初期新病毒的良好运作系统就显得十分必要。例如,中国就有类似的实验室网络,现在类似的网络系统在世界各地也越来越多。

其次,需要及早行动并分享信息。只有科学研究并不够,领导力也十分重要。良好的科学建议可以帮助领导者了解情况,及时在社会中行动并承担责任。

另外,还需要对创新研究进行投资。例如,我们以创纪录的时间研发出了应对新冠疫情的疫苗,这是科学上的一大成就。但(疫苗)并非平白无故从天而降,疫苗研发正是多年对基础研究和投资的结果。

最后,国际合作也非常必要。病毒没有国界,它们不需要“护照”和“签证”,可以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因此,我们需要彼此交流,应该像共同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一样,共同应对大流行病。

新京报:你不只研究埃博拉病毒,还曾在1995年到2008年间担任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执行主任。去年,你又被任命为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特别顾问,研究应对新冠病毒。可以说,你参与过许多抗击病毒的战斗,对于人类应对不同病毒的过程,你个人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

彼得·皮奥特:我想它们(应对病毒的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对我而言,应对病毒不仅是一串串统计数据,首先,这是一场关于人类的战斗。因为病毒会夺走许多人的生命,让小孩子成为孤儿,对民众的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也有巨大影响。另外,抗击疫情离不开国家社会层面上的良好领导,医生和卫生官员也需要在有序领导下才能发挥作用。

新京报:在你看来,人类应对病毒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彼得·皮奥特:一方面的挑战在于研发疫苗、药物的速度。这需要大量的投资和各国之间强而有力的合作。

另一方面的挑战是尽早行动。我曾写过一本关于发现埃博拉病毒的回忆录,标题就是“时不我待”(No time to lose),如果我们可以尽早把病毒扼杀在摇篮之中,阻止其进一步蔓延发展,就能防止更多病例出现。

不过,最初我们并不总是了解事情的全貌,决策者也很难确定,这究竟是一场大流行病的开端,还是一次局部传播。因此,我们不应冒任何风险,而是及时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

新京报:去年,你曾被诊断出感染新冠病毒。你曾谈到“亲身应对新冠病毒是一次足以改变一生的经历”,此次经历如何影响了你对新冠病毒的看法?

彼得·皮奥特:我在2020年3月感染了新冠病毒。比利时有句俗话,意思大致是如果你亲身经历了什么事,那么你不仅是理论专家,还是经验专家。所以针对新冠病毒而言,我不只是做研究的外部专家,还是内部专家。

这次经历的确改变了我的观点。像我此前所说,这是一场关于人类的战斗。而欧洲更多谈的是统计数据和医疗服务,对人类本身谈的却不多。我公开谈论病情,也是因为在疫情初期,人们对新冠病毒的了解有限,而感染新冠病毒也比人们想象的复杂得多。

我刚从医院回来的时候,身体非常疲惫,数月以来,我的心脏和肺都有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先前不了解的内容。数百万人(出院后)都遭受着这种痛苦。幸运的是,现在一切都很好,我已经72岁了,今早还跑了5公里。能活下来,我一直对此心存感激。

疫情短期不会消失,应推动疫苗接种并加强全球合作

2014年,彼得·皮奥特在刚果(金)亚布库村庄。/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疫苗已经推出近一年了,相比于一年之前,如何看待全球疫情局面?

彼得·皮奥特:好消息是在中国、美国以及欧洲国家中,已经有大量的民众接种了疫苗。即便欧洲再次成为新冠疫情的“震中”,正是由于接种疫苗的人越来越多,才有越来越少的人死亡或接受重症监护。

但问题在于疫苗生产数量并不够,在世界上其他国家,还有许多人没有接种疫苗。非洲地区的接种率很低,这些人的处境依旧非常危险。只要病毒还在世界某些地方传播,就没有哪个国家是安全的。

病毒不仅没有国界,还会经常变异,形成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如今出现了德尔塔病毒,它要比原始毒株更具传染性,民众感染的风险更高。因此我们需要加倍努力,保证每个人都能接种疫苗。

新京报:积极有效对抗疫情,需要全球共同合作抗疫,你如何看待全球共同抗疫的效果?全球合作存在哪些不足,应该如何改进?

彼得·皮奥特: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世界卫生组织展现了其领导能力,推动了许多全球性合作。积极的一面在于,中国科学家很早就与世界分享了病毒序列,这一步非常重要,使得世界上其他科学家能够对此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开展诊断测试和疫苗研发。

但全球合作还远远不够。在欧洲,最初还有一些国家禁止出口防护装备。欧盟有27个国家,是一个综合的经济体。有的国家提供诊断测试,还有其他国家生产口罩等其他设备。一个国家开始关闭边界,也会影响到其他国家。我们正在进入抗击疫情的新阶段,因此需要更全面的合作。

例如近期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各国对共同抗击疫情做出承诺。我认为,在抗击大流行病时,各国应该放下所有地缘政治纠葛、经济竞争等问题,暂时“停火”,谋求合作。

新京报:除疫苗外,近期新冠口服药的好消息不断,英国成为全球第一个批准新冠口服药的国家。新冠口服药的出现会带来哪些改变?

彼得·皮奥特:如果你一年半以前问我,疫苗和药物哪个会先出现,我可能会说是药物,因为疫苗更复杂。不过,显然我错了。

一方面,我们真的很幸运。举例而言,40年前我们已经发现了艾滋病病毒,但至今没有研发出相应疫苗;另一方面,这也主要归功于长达数年的基础研究,这些成果能够立即被用于研发疫苗。政府和企业的大量投资也加快了疫苗推出的速度。

除疫苗外,我们还需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以及研发新冠药物。例如已经接触过新冠病毒的人、老年人以及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的人,他们真的需要药物,新冠口服药物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我们不仅要保证药物有效,也要保证民众负担得起,这同样离不开全球合作。

新京报:你如何看待全球疫情未来的发展?

彼得·皮奥特:我倒真希望有个水晶球,能看到新冠疫情结束的具体日期。新冠疫情已经持续了将近2年的时间,目前看来疫情短期内不会立马消失。我们可能会遇到像流感一样的情况,每年冬季的病例会有所上升,但由于接种疫苗、戴口罩等其他措施,感染病例、重症病例以及死亡病例都会越来越少。

因此,我们需要有长期思维,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都受新冠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我们要为整个社会找到应对疫情的最佳方式。

多重因素导致欧洲疫情恶化,人们或进入“大流行时代”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欧洲再次成为全球新冠疫情的“震中”。/社交媒体截图

新京报:近期,欧洲又成为了全球新冠疫情的“震中”,欧洲新一波疫情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彼得·皮奥特:多重因素共同导致了欧洲新一波疫情。首先,欧洲多国进入冬季,人们在室内聚集增加了感染风险。其次,今年夏天,感染病例的下降也让人们自鸣得意,放松了警惕。许多国家包括比利时、德国,他们都放宽了防疫措施,几乎没有人再佩戴口罩,夜店、餐厅也都重新开业,我们如今正在为当时的自满付出代价。另外,我认为疫苗保护民众免受感染的有效性也在慢慢下降。像我一样的老年人,我们是在年初的时候接种疫苗,所以现在需要再打加强针。

欧洲还在推进疫苗接种方面存在困难。部分欧洲民众对疫苗一直很犹豫,不情愿接种疫苗。他们不信任政府、大药商或疫苗,部分民众甚至对医生也抱有怀疑态度。如何说服民众接种疫苗是欧洲目前最大的挑战之一。

目前许多欧洲国家已经开始采取措施,要求民众佩戴口罩、限制人群聚集以及加快推进疫苗接种。

新京报: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欧洲的新一波疫情对于全世界是一个警告。其他国家应从欧洲新一波疫情中意识到什么?

彼得·皮奥特:在欧洲发生的新一波疫情在其他地方也都有可能发生。我认为,这意味着放松防疫措施要尤为小心,不仅需要加快推进疫苗接种,还要尽可能给中老年人提供加强针。欧洲的疫情也说明,短期内想要完全消灭疫情几乎不太可能。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此情况下让社会依旧正常运转,同时最大程度上避免疫情带来的危害。

新京报:你曾说道,“我们很可能进入了一个大流行时代”,我们为下一次大流行做好准备了吗?或者说我们怎样才能为下一次大流行做好准备?

彼得·皮奥特:我们很可能进入了一个大流行时代,回首过去10年,的确有越来越多的大流行病,新冠疫情显然是其中最严重的一次。这些疫情的共同之处在于,病毒最初都来源于其他动物。我想随着人类频繁接触动物、人口压力(增加)、城市化(加快)以及更大的流动性,多种因素综合起来,类似流行病还会继续发生。

因此,为下一次大流行病做好准备就十分重要,这样才能避免给民众生活带来巨大损失。我们可以从以往的经验中学习,例如2003年SARS疫情暴发时,我们采取了许多措施,这些措施在应对新冠疫情时同样有效。例如,中国有实验室网络和公共卫生预警监测系统,这些措施应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强化。这样就能在早期进行疫情监测,当有新病毒出现的时候,我们就能及早行动。

其次,还须及时透明共享信息,才能继续研究生产疫苗等必要产品,这同样需要国际合作。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社会全体也需要做好准备。例如,企业和学校等地会定期举行防火演习。社会也应该做好(疫情)演习,看看人们是否做好了准备,医院是否有足够的床位,如何隔离病例。除消除贫困、清洁空气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外,为下一场大流行做好准备也应该是各国的重要议题。

新京报记者 栾若曦 姚远

编辑 张磊 校对 刘越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