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月13日,以“诗意栖居 大美泖田”为主题的第五届泖田艺术节在松江区泖港镇胡光村开幕。本届艺术节采用互动展示、现场表演、分享体验等方式集中展现全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成效,让公众感受到乡村所蕴含的发展机遇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据了解,本次艺术节为期三天,现场设置了“稻?梦空间”“望田小筑”“稻风泖集”“泖时?丰年舞台”等七个活动板块。在泖田乡村旅游吉祥物“米宝”的陪伴下,市民群众以稻香为媒,以艺术会友,共享农耕烟火、诗意栖居的田园之旅。
现场,舞台上或是唱响村民们喜欢的戏曲节目,或是上演以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沉浸式话剧或脱口秀,展现新时代泖田新貌。在以智慧农场体验区、农产品直播间为看点的“稻?梦空间”内,市民观摩农用无人机、自动化农机操作,体验无人稻田、智慧农场等现代农业“新图景”,感受新时代农业革命的进步之美。在稻田旁搭建的特色集市“稻风泖集”,展示了泖港镇的特色大米制品、扎染、糖画、草编等民间艺术项目,宣传推广泖港特色企业及农文旅产品。
“平时办公室里坐久了,今天来到金灿灿的稻田边,人很放松,心情很好。”游客李潘虹欣喜地说:“小时候就是在田野边长大的,这次活动唤醒了我儿时的感觉,很有氛围感。”
据悉,泖田艺术节举办五年以来,以城乡融合、全民参与的形式传承乡土文化艺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展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已成为浦南地区以艺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和文旅融合的样板活动之一。
本届艺术节上,松江区进行了“浦江首胜 泖田花海”2023松江泖田谷(秋季)发布,发布“一村一特”招商推介,深挖松江浦江六镇及佘山镇“一镇一品”特色文化品牌,进一步结合乡村生态资源禀赋、文化资源禀赋等核心优势,把浦江地区的美丽乡村、田园生态、精品民宿、非遗文化串珠成链,持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深耕厚植松江乡村旅游“泖田谷”产品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主办方首次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高校以及云堡未来市等品牌艺术企业开展“乡村+高校+艺术”深度合作。
“视觉艺术学院开设乡村美学课程,组织学生深入田间采风、了解乡土文化,零距离接触‘三农’。上大美院师生为艺术节设计专属Logo,打造灵动可爱的吉祥物‘麦麦和小嘎’。”泖港镇副镇长徐斐丰介绍。
艺术节开幕当天,学生们设计的“好运播种”“田间自由”“稻!杯米酿”等市集摊位及特色文创产品颇受好评。300余名大学生现场参与艺术活动,在乡野田间展示当代青年的创新思维和时尚触觉。
“我第一次来田间,感觉很棒,城市里的艺术节更多像快闪店一样,在稻田里别有一番风味。”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学生顾晨鸣说。
栏目主编:黄勇娣
来源:作者:李成东
<>1468 期
“
“港式餐饮”,从菜品品质到服务水平再到管理理念,都曾经是行业标杆。在香港一家家餐厅的背后,体现着香港餐饮人高度敬业、追求品质的精神。
然而近一两年,从香港餐饮品牌处传来的,却全是一个个业绩下滑,撤出内地的坏消息。
香港餐饮品牌怎么了?
”
■餐饮老板内参 王菁 发自上海
01
翠华、稻香……“港式美食”风光不再
▼
香港作为驰名中外的美食之都,在1105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汇聚了超过1.5万家餐厅。香港餐饮进军内地,一直以“港式美食”为最大的招牌,以其优质的食材和复杂的烹饪技巧,每到一处都能够成为引人注目的特色美食。
11月13日,翠华餐厅——首家在港交所挂牌交易的茶餐厅,迎来 50年华诞。把一家小小的茶餐厅做成了上市企业,这个餐饮集团曾经成了餐饮界的一个励志神话。
然而,从2014年开始,翠华集团的业绩便开始一路下滑,并于去年下半年发布了卖盘意向。
卖盘未遂,翠华在今年又经历了股东纠纷的多事之秋,最新的年报称其营业收入较上一财年下滑约1.2%,仍将主要原因归结为中国内地经济放缓、香港零售业于转差以及中国内地访港旅客人数和消费减少。
环顾一众香港餐饮品牌,近年来发展不尽如人意的,并不止翠华一个。
10月中旬,香港老牌快餐品牌大家乐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条结束华东区业务(主要集中在上海、南京)的公告,现在华东地区的 11 家大家乐已经全都停止营业。
这意味着目前在中国内地,大家乐只剩下 88 家分店,并且全部位于广东省。
香港稻香集团在进入内地时一度成了“网红餐厅”,就餐高峰需排队两个小时以后,趁势北上的稻香在内地开出了40多家门店。
随着内地门店的扩展,稻香却很快风光不在,根据稻香控股最新的半年报显示,稻香集团的总收入比去年同期下滑10%,净利润更是大跌超过50%。
这些香港餐饮品牌,为何接连走下坡路?
02
市场在变,茶餐厅却没变
▼
内参君综合了多位餐饮界人士的看法,总结出了香港餐饮品牌近年来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
1.大环境:“香港热”正在退潮
在各品牌的财报当中,纷纷将业绩表现不佳的原因“甩锅”给经济大环境。但从去年开始,多个行业出现回暖,内地餐饮业发展迅速,而香港餐饮却始终感受不到“暖意”。
表现不佳不只在内地。随着近年来海外旅游的飞速发展,“香港热”呈现退潮迹象,中国内地旅客人数不断下降,持续影响着岛内的旅游、零售、餐饮行业,香港饮食业工会曾表示,岛内餐厅“倒闭潮”已经到来。
与此同时,“看空香港经济”的观点甚嚣尘上,给香港餐饮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大家乐、稻香、翠华的主要营收依然来自香港,同样难以幸免。
2.消费升级,打破了香港餐饮的“高端地位”
曾经,香港餐饮进军内地,如同西餐咖啡一样,多走中高端路线,无论是茶餐厅还是粤菜馆,定位都比同类型餐厅要高一些。
翠华在香港始终是低客单价高翻台率的亲民街边店形象,进驻内地后却摇身一变,走起了中高端路线,店内装潢华丽精致,同样的菜品普遍比香港门店价格要贵上一截。
而这种“高端路线”,却正在被内地餐饮市场的消费升级打破。
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餐饮业态极大地丰富,消费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以茶餐厅为代表的香港餐饮,在内地人心目中逐渐失去了新鲜感,转而宠幸更加吸引眼球的“小鲜肉”品牌。
3.创新慢,难以适应电商、O2O等新兴模式
也许是由于香港餐饮的长期领先地位,面对市场格局的悄然改变,消费升级趋势下消费者对餐饮品牌价值的重新理解,一些香港餐饮品牌的管理团队表现得相当不敏感。
有业内人士称,一些香港餐饮品牌的管理者,在管理模式和思维上却表现出了严重固化,难以适应内地出现的电商、O2O等新兴餐饮消费模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水土不服。
茶餐厅的许多单品都非常适合作为外卖,但是在这波哄哄烈烈的外卖大战当中,实力雄厚的香港餐饮品牌却没有抢占先机。稻香今年下半年才在财报当中表示将使用网络平台发展外卖业务,迎合年轻人群就餐习惯的重大变化。
4.面对广阔的市场,运营和供应链没有跟上
在香港是妇孺皆知的著名品牌,进军内地后却要面对比岛内大无数倍的广大市场,香港餐饮品牌依靠自身的滚动发展,扩张之路往往越走越艰难。
翠华餐厅2012年上市前,大陆餐厅仅4家,2016年已经达到了24家,增长了5倍,但营收增长了不到2倍。
有分析人士指出,香港面积小,翠华的复制不会出什么问题,因为有规模效应在。但是当翠华开始分散的在中国内地复制时,问题就出现了。
“翠华目前在内地只在上海设有中央厨房,但它要为分散在上海、南京、杭州、无锡、武汉等地的餐饮配送和管控那80%的品类,这无形中增加了运营成本。”
5.“竞争对手”内地品牌,现在升级迭代飞快
与此同时,竞争对手们却没有闲着。由于管理团队本土化,内地餐饮品牌对于市场发展趋势的理解更加敏锐,反应也相当迅速。
当品牌出现老化的危险,小南国早已在打造品牌矩阵,扶植南小馆抢占轻食市场份额,还看准机会取得了米芝莲的代理权;百胜中国不断在为必胜客和肯德基寻找新的品牌定位,在试点城市打造各种概念店来刷新消费者认知……
当90后、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以桂满陇、巡湘记为代表的“视觉系”餐厅,打造出极度风格化的就餐环境,一步一景,一店一格,充分满足了年轻人爱新鲜、爱分享的消费心理。
当价格竞争蔓延至供应链端,海底捞早已将自己的火锅底料生产商颐海成功上市,新辣道孕育的信良记则早已不在局限于火锅食材供应,摇身一变成为了小龙虾供应链上的大咖。
上有大型餐饮集团全面布局,下有“小鲜肉”网红品牌频频刷屏,香港餐饮品牌在这场越来越激烈的厮杀当中显得越来越没有存在感。
|结语|
内地餐饮市场发展迅速、消费不断升级的大环境下,为了就转局势,香港餐饮品牌纷纷推出了新战略,大家乐退守华南地区,稻香集团盯紧“二孩经济”、布局宴会市场……
也许这正是餐饮行业的特点:没有一劳永逸,只有不断更新。
当茶餐厅们走下神坛,香港美食必须为自己找到另外的特色定位。
>月28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由于租约到期,加之租金上涨幅度大,运营了二十多年的稻香酒家广州天河城店将于2月29日正式停业。
2月29日,南都湾财社记者从现场了解到,该餐厅将于当天晚上8点正式结束营业。对于结业原因,有工作人员透露,关店确实系因合同到期,铺租上涨幅度大。门店经理回应南都湾财社记者称,年前已经与物管反复沟通续租等问题,并确定了撤场时间。
运营20多年的老店确认撤场关店
门店人员称租约到期 租金上涨幅度大
据该网友发布的内容,今年2月21日,稻香酒家天河城店曾发布公告称,该门店定于2月29日起暂停营业,并提醒如储值卡有余额的顾客,于即日起至2月29日可联系门店前台申请退款事宜。该网友称,门店经理曾表示,因为租约到期,租金上涨幅度太大,老板决定结业。
社交平台截图
稻香酒家天河城店位于天河城七楼。2月29日,南都湾财社记者来到稻香酒家天河城店,门店外已挂出提示,表示餐厅经营至2月29日20:00结束营业。当天11:00至12:20、18:30左右,南都湾财社记者在现场观察看到,虽然该门店当日晚间歇业,但现场并未出现座位爆满的情况,约四分之一座位空置。南都湾财社记者扫码点餐时看到,主要菜品和点心供应充足,但有人气菜品已售罄。
门店工作人员和门店经理均向南都湾财社记者确认,关店系因合同到期,租金上涨,铺租高,老板决定不续约。不过,该工作人员透露,该门店经营了20多年,如今经营情况不如以往。门店经理则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3月1日就会正式把场地交予物管,并称年前已经与物管反复沟通这个问题,且确定了撤场时间,但经理未回应租金上涨幅度、具体租金等问题。
稻香酒家隶属于稻香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稻香控股”)。2月29日,南都湾财社记者通过官网渠道致电稻香控股,但电话均未空号。同日,记者联系物业方粤海天河城,但截至发稿前,未得到回应。
2月29日晚门店情况。
稻香控股在内地业绩不如香港地区
2023年上半年关停6家饮食店
稻香控股官网显示,稻香控股成立于1991年,2007年在港交所上市,为香港第一家中式餐饮的上市公司,旗下拥有稻香、稻香·茶居、钟菜馆、泰昌饼家等多个品牌,企业曾表示,其在内地的门店分布在深圳、广州、东莞、惠州、武汉、上海等城市,同时计划加快内地市场发展,进驻更多内地城市。
但据稻香官方在今年2月22日公布的最新数据,稻香确实进驻了更多的内地城市,包括长沙、无锡,稻香在内地门店共有35家,其中广州12家,已不包括此次停业的天河城门店。
据2023年中期财报,报告期内,稻香控股营收同比增长42.2%至15.05亿港元,期内溢利扭亏为盈,同比增长136.7%至3611.7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9828.3万港元,毛利率同比增长395.1%至12.1%。稻香控股称,香港开放后,访港旅客(尤其是来自内地的旅客)数目大幅上升,消费气氛得到改善。
按业务来看,稻香控股有三大业务,分别为食肆及饼店营运、销售食品及其他项目、家畜养殖场营运。食肆及饼店营运位主要业务,报告期内营收13.15亿港元,占比为87%,其次为销售食品及其他项目,营收1.12亿港元,而家畜养殖场营运营收7813万港元。
按地区来看,2023年上半年,内地在稻香的消费情况不如香港,无论是从业绩还是营收增速上。报告期内,香港营收同比增长76.5%至8.92亿港元,内地则同比增长10.7%至6.12亿港元。
稻香在内地的发展是否已经乏力呢?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内地业务的营收虽然总体上不断下滑,但地区营收占比维持在40%~45%左右。近五年时间里(2018-2022年),稻香控股的内地业务营收分别为15.51亿港元、15.19亿港元、11.23亿港元、13.43亿港元、10.94亿港元,分别占总营收的37.5%、38.9%、47.0%、47.4%、45.6%。
在2023年中报中,稻香控股表示香港业务“令人鼓舞”,对比来看,内地的业务似乎不如人意。截至2023年6月30日,稻香在内地经营41家食肆,2022年底这一数据为47家,即报告期内关停了6家。
对比来看,2023年上半年,广州酒家营收同比增长21.77%至17.3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7%至8004.91万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餐饮直营门店39家,而2022年这一数据为36家。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报告期内,“广州酒家”直营店新增2家,“陶陶居”直营门店新增1家。
凌雁咨询管理首席分析师林岳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稻香确实这几年不断在缩小范围,经营业绩其实都差强人意,主要还是餐饮业的竞争已经呈现多样化、打价格战这样的局面,这样的市场环境对于稻香来讲是不友好的,稻香自身的定位较高,门店面积也比较大,运营过重、创新乏力也容易陷入瓶颈。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贝贝 冯家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