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怎么判断品类在同一商圈是否有饱和度、有边界?
这个边界,就是商圈的供需关系。而门店供应数量和需求人数以及品类、人均,则关系到商圈的供需关系,比如泰奶的直接竞争对手为泰式奶茶,间接竞争对手为奶茶、甜品。
< class="pgc-img">>增量型商圈:商圈内的需求人数>门店供应数量,刚表示这个商圈还有新增门店数量的空间;
存量型商圈:商圈内的需求人数<门店供应数量,刚表示这个商圈已经没有新增门店数量的空间;
在不同商圈因为人群结构不一样,人均消费能力不一样,消费需求不一样,刚会影响到品类的占比。
在增量型商圈,需求对于品类与人均,相对更具备宽容度,比如在这一商圈只有一1-2家泰式奶茶,而人流量比较大的情况下,这个商圈对于此品类的要求不会太高,消费者对于服务不会太在意,产品的单价也可以比其他商圈高出一些。
在存量型商圈,更符合需求的品类与人均,更容易获得消费,比如在这一商圈已经有5家泰式奶茶,也是在人流量比较大的情况下,这个商圈对于此品类的要求就要高出很多,不仅对产品的口味道、客单价、服务等有要求,还会对环境、产品丰富度、性价比等有所期待,简而言之,除了产品,对于性价比及用餐体验满意度比较在意。
通过对于人平均和品类,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同品类同价格的泰式奶茶店数量多的商圈,经营风险会更大;而同价格不同品类的泰式奶茶店进入同一个商圈,存活率会更高。
其次,怎么判断商圈的容量呢?
可以借助现在外卖平台大数据的方法,从单量来判断商圈的容量。
1、观察头部商户的数量
如果头部商户有几家,月销也都很高,证明商圈的容量比较大;相反如果头部商户里的月销一般,刚证明商圈的容量一般。
如果查看商圈的头部品牌,打开外卖平台,选择销售进行查看,出来的商家就是头部品牌。
2、利用二八法则进行测算
商圈预估单量=20%头部商户的月销之和/80%
如果我们用品类预估的单量除以整体商圈预估的单量,同样可以了解该品类在商圈的销量占比,从而知道该品类在商圈的需求热度。
最后,怎么判断商圈的竞争激烈程度呢?
同一商圈的竞争程度主要通过五个指标来判定。
1、商圈的商家数量
用大众点评或外卖平台,查找这一商圈的开店数量,开店数量越多,说明这个商圈人流量和消费力都还不错。
2、同品类的商圈数量
用大众点评或外卖平台,查找泰式奶茶的开店数量,同时分析销售量及各家距离远近程度。
3、商圈竞争系列
同品类竞争系数=同品类门店数量/同品类总单量
商圈竞争系数越大,竞争越激烈,需要采取的活动力度也会越大,同时对于环境、卫生、口味及服务要求也会越高。
4、商圈人均消费
同一商圈的人均消费主要帮助确定价格主线,不同商圈的消费水平不一样,这就直接导致门店的营业额与利润的多少,如果你的泰式奶茶店定价明显高于这个商圈人均消费水平,而且近期或者将来也没有打算修改价格或作出调整,那么这个商圈就不是你的目前商圈。
5、品类利润预估
很多外卖门店并不是死于没有单量,而是死于没有利润。有些泰式奶茶老板更是只能保本甚至亏钱来获得高销量。
在决定是否选择该商圈时,一定要了解品类的利润情况,测算竞价对手的利润来反推需要多少销量,才能够支撑运营成本。
小 结
商圈是增量还是存量,品类、人均与需求的匹配度如何,品类的竞争环境和人均的竞争环境的大小,决定了这个商圈适合开什么样的店,也就是决定了你能不能在这个商圈开店。
只有找到那些存在需求并且同类型竞争对手少的商圈,才能增加开店的成功率。
所以,在选择商圈的时候,先了解四个问题:竞争对手信息,竞争对手是否过多;商圈的成本,包括租金、转让费等;个人预算,能够用于开店的资金;商圈未来的发展。
< class="pgc-img">>低价咖啡之后,上海又出现了一个低价奶茶品牌。
他们把商超的会员制用到了茶饮店:办理会员后,最便宜的产品只要5.9元/杯,用鲜果的杨枝甘露,只要9.9元。
开店不到一年,已获得千万级的天使轮融资。
会员制+低价的模式能盈利吗?带着一系列疑问,我研究了这个品牌。
最低5.9元/杯
这个品牌用会员制卖奶茶
在上海有勇气卖9.9元鲜果茶的品牌,叫“小仙兔”,坐标上海大宁路,logo是一只流泪的兔子,号称“成本价卖奶茶”。
小仙兔logo
>价格到底有多低?
纯茶5.9元、奶茶6.9元,一杯使用半斤芒果的杨枝甘露,只要9.9元;1000毫升,含有6种水果的一桶水果茶,11.9元就能买到手,被人称为“在一线城市卖出了下沉的价格”。
这家店还有个规定:只有会员才能享受以上价格,比如杨枝甘露,非会员则是19.9元/杯。
换言之,顾客必须办会员:缴纳9.9元的会员费,就可以在一年内使用会员价,低价购买全系产品(6大品类31款产品),不限杯数。
据创始人梅生介绍,在会员制的帮助下,即便产品售价这么低,综合毛利仍然近50%,“杨枝甘露和多肉葡萄是用来引流的,利润很低,但冬季奶茶卖得多,综合毛利还是接近50%。”
引流款产品:多肉葡萄和杨枝甘露
>据了解,小仙兔首店2021年6月份开业,位于大宁路财富广场的底商,面积约100平,梅生认为当下果茶价格偏高,希望借用商超的模式,做一个种类全、价格低,让顾客高频复购的茶饮品牌,以性价比赢取市场。
“第一家店就是用来测顾客需求的,想看看这种低价会员模式,顾客的接受程度到底如何。”
小仙兔所在的商圈,周边2公里内有20~30家茶饮店,小仙兔是唯一的非连锁、单打独斗的小店,“我们开业半年,线下和线下积累了2万会员,现在平均每天的出杯量稳定在200~300杯,复购率达到40%。”梅生表示。
平均每天的出杯量稳定在200~300杯
>因为首店的面积较大,房租成本高,目前的出杯量仅能保本,并不盈利,但在今年1月份,小仙兔获得了数千万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凯辉资本和坤言资本,杉洲资本担任财务顾问。
在梅生的计划里,接下来他要再开店,去测试不同业态下的门店盈利模型,明年开始发力上海周边的三四线市场。
了解完这个品牌,我不禁产生了两个疑问:
- 第一是商超流行的付费会员制模式,在茶饮行业行得通吗?
- 第二是低价模式,在茶饮行业有未来吗?
会员制模式,在茶饮业行得通吗?
提到付费会员,我们第一反应是商超,比如Costco、麦德龙、山姆会员店,通过付费会员,开始了连锁扩张之路。
电商也大都有自己的付费会员体系,比如京东PLUS会员,天猫88VIP、盒马X会员等等。
从近两年,餐饮领域也开始流行付费会员卡,比如肯德基的大神卡、咖啡包月卡,麦当劳19元30天的OH麦卡等,奈雪也推出过“外卖月卡”。
奈雪的茶“外卖月卡”
>实话说,这年头,谁还不是个会员啊。但依靠这种模式,放到茶饮行业,能成就一个品牌吗?
我们先来看看付费会员的底层逻辑。
《会员经济》一书中提到,“会员经济”离不开三个要点:找到你的用户、掌握永久交易、并建立经常性收入。
本质上,“会员制”不是在经营产品而是经营用户,付费也并非是“圈钱”,而是“圈时间”,会员制的终极目标是:筛选并留住高价值用户,从而挖掘用户的“终身价值”。
筛选并留住高价值用户,从而挖掘用户的“终身价值”
>国内付费会员做得好的,大多是商超或者电商平台,能持续吸引复购,在于品类多、刚需强,优惠丰富,能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总有用得到的时候,因此用户黏性高。
而在茶饮店,9.9元的会员年费,顾客一杯产品就“回本”了,且茶饮是单一品类,不是生活必需品。想用一个门槛很低的会员锁定一年的复购,至少要做到两点:
第一性价比足够高且出品稳定,会员制+低价,是一个很好的引流噱头,类似小仙兔的产品,用了半斤芒果的杨枝甘露只卖9.9元,顾客首次购买后,能喝到超出预期的惊喜,因此实现了40%的复购率,很多顾客一个月能卖10次甚至20次。
让顾客喝到超出预期的惊喜
>这时候的考验还有出品的稳定性,一旦顾客在复购中发现口感不如从前,9.9元的年费根本不会留住这个顾客。
第二是门店开得足够多,足够便利。Costco的会员顾客,会在周末专门抽出时间开车到店消费,而茶饮店无论做得有多好,9.9元的年费都很难有这种吸引力。
这时候考验的就是门店的铺设,是否开得足够近,让顾客出门就能顺手买一杯,时间成本极低;是否开得足够多,能在每个区域看到,形成品牌势能。
门店是否开得足够近,让顾客出门就能顺手买一杯
>而随着门店的增多,对一个品牌的管理、运营能力的考验会越来越大,可以想见,会员制茶饮,并不是一条好走的路。
低价茶饮,有未来吗?
聊完模式,我们再来谈谈价格:
茶饮向上,咖啡向下,是咖门5年前提出的行业趋势,如今已经被验证。
低价咖啡模式已经通过Manner、幸运咖的实践,把30多元的咖啡,前者降低到了15~20元,后者做到了10元以下,在咖啡市场站住了脚。
幸运咖
>而一直在“往上走”的茶饮,从2块钱一杯的街头路边摊,通过挖掘更多的原料和创新,已经把价值感越做越高。
“在我的逻辑里,创新固然重要,但创新总有尽头,性价比才能永远持续,很多几十年的大品牌都是因为性价比。”梅生表示。
事实上,最大公约数的消费人群,还是很看重性价比的,特别是对于“茶饮刚需用户”来说,刚需必然会找更便宜的选项,就像护肤品中很多“平替品牌”营业额能超越大牌一样。
行业内门店数在2万左右的蜜雪冰城,也是因为价格亲民、画风有趣,征服了市场和年轻人。
“低价策略“背后,永远要匹配“高客流”。这就跟商业领域进货量大能够压低采购成本一样,但当客流变少,成本没有降低的情况下,低价策略反而会压垮门店。
简言之,低价模式,一方面对点位人流量的要求极高,另一方面对运营上降本增效能力的也是极大考验。
本质上,餐饮的生意,无非是两种模式,一种是做大规模,一种是做高利润率。
一种是做大规模,一种是做高利润率
>无论是本身是低价模式,还是会员制叠加的低价模式,最终靠的都是规模支撑,并不是一个谁都能做成的生意。
小仙兔创始人梅生,曾创立过快餐品牌:叫了个炸鸡,最高峰时有5000+门店,在品牌运作、企业管理、供应链方面均有资源和经验,这或许是他入场的先天优势。
2022年,是新茶饮回归理性的一年。
在存量市场,没有绝对低价,只有相对低价。
征服这些见过世面,喝过各大品牌的消费者,价格不是越低越好,而要在性价比、品质感、情绪价值、便利性等等综合因素中,找到平衡点,找到自己的生态位,才能把生意做下去。
面新闻记者 吴雨佳 实习生 邵利君
6月27日上午,#关晓彤 奶茶店# 冲上热搜。据报道,关晓彤因为“天然呆”奶茶店涉嫌非法开放加盟被加盟商告上法庭,案件将于7月8日开庭。对此,关晓彤工作室官方微博转发成都天然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微博发布的声明称,“关晓彤女士从未参与我司经营管理工作”。
天然呆官方声明
据悉,影视明星关晓彤代言的“天然呆”奶茶品牌所属公司成都天然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然呆餐饮”),多次因特许经营合同纠纷被起诉。此外,因在对外宣传中,关晓彤多次为该品牌站台,因此有加盟商将其一同起诉。
“天然呆”到底和关晓彤有无关系?加盟商遇到了哪些问题?门店经营情况究竟怎样?记者联系到了起诉的当事人,并走访了位于成都春熙路商圈的两家门店。
天然呆成都东大街门店
“天然呆”到底和关晓彤有无关系?
关晓彤本人多次站台 父亲关少曾关联持股
记者翻阅资料发现,2020年8月,成都天然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旗下“天然呆”奶茶是携手关晓彤创立的新茶饮品牌。
然而成立不足一年,2021年3月,“天然呆”奶茶就因“违规发布招商等有投资回报预期的商品或者服务广告”,被成都市锦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罚款5万元。
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天然呆”奶茶在其官网上发布加盟广告,显示“合作优势:直营保证,模式成熟。轻松开店,无忧管理。技术门槛低,培训时间短。区域经营,区域保护。回本迅速,复制快速。开放代理,迅速扩张”,涉嫌违反《广告法》第二十五条。
成都市锦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现后,依据相关证据,责令“天然呆”奶茶官网停止发布广告、并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给予罚款 5万元。
此后,在今年5月,“天然呆”奶茶再次被罚。处罚事由为2021年2月7日首次对外订立商业特许经营合同后,未按照《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八条之规定在15日内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成都市商务局对其罚款3万元。
那么,关晓彤和“天然呆”奶茶到底是什么关系?外界为什么会将“天然呆”与关晓彤本人紧密联系在一起?记者注意到,“天然呆”奶茶官方网站上,多处显示关晓彤相关形象照片,并称之为“天然呆奶茶店长”。“天然呆奶茶”品牌成立后,关晓彤也多次亲自现身宣传。
另据某查查显示,关晓彤的父亲关少曾通过100%持股的彤梦心缘(成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持有“天然呆奶茶”35%的股份。
前期投入高昂 加盟商多久能实现保本和盈利?
品牌方预估10—13个月就能回本
记者向天然呆餐饮负责人了解到,目前位于成都地区的加盟商只需要向公司交付2万元的定金,无需交付10万元的加盟费,并且免交加盟费的名额有限。从装修、培训、前期筹备备料到落地,筹备周期仅需1个月左右。按照在全国的平均开店成本,前期+装修+设备+材料等各种费用加在一起,从项目筹备到落地是在20万左右。
天然呆官方提供的投资回报率模型表
其中,代理商直营店营业额的0.5%需上交公司,如果是通过代理商加盟的门店则需要给代理商交每月营业额的0.5%。
如果不满足于普通加盟门店,还可以选择成为城市或区域代理商。区域代理商是对该区域的整个代理,超出开单店的成本,比如开单店的成本是20W左右,但是做城市代理或者区域代理,前期投资成本大概是50万—100万,根据城市不同,投资价格可能会更高。
至于加盟商们最关心的多久能够收回成本和实现盈利的问题,该负责人表示,平均回本周期在10—13个月,平均毛利率在65%。
天然呆官方提供的单店投资回报分析表
“天然呆”成都门店营业状况如何?
现场探访 与品牌方预估的日销售额差距巨大
28日上午,记者实地探访了位于成都春熙路商圈的两家门店。
记者观察发现,位于此前开在盈嘉广场,地理位置更为核心的成都首个门店已挪至东大街附近,该门店属于公司直营店,上午开始营业便有消费者前来购买,客流量正常。
而距离其1公里左右的米瑞广场店门口几乎看不到消费者,店内只有1位工作人员。记者向该工作人员了解到,该门店属于加盟店,每天的客单量大概在50-60单,营业额区间在900—1000元人民币,该店铺每月的租金为20000元。天然呆(米瑞广场店)的负责人接手店铺不到一年,近期有转让的打算。
天然呆成都米瑞广场店
而这一数据与招商团队提供的差距着实不小。官方提供的单店投资回报分析表上显示,一个50平大小的门店,日销售应超8000元,平均毛利率是65%。负责人举例称,“比如商铺的流水是在10万左右,一个月的毛利润是在6.5W左右,这个毛利润扣掉水电房租就是纯利润。”
本轮危机对门店和品牌有无影响?
招商团队称明星效应只是吸引顾客的噱头
当记者尝试了解此次舆论危机是否会对店铺营业造成影响时,招商团队工作人员表示对门店来说并无影响,“关于舆论问题公司也有相应的公关团队进行维护和推广宣传。”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明星效应只是在前期作为一个噱头来吸引的消费者,保持客流量的还是得看商品品质。”
区域加盟商如何看待天然呆餐饮?
只顾割韭菜不顾加盟商的权益
记者联系到原告温州欧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欧歌公司”)的包先生,他因为关晓彤的明星身份背书和温州地区市场空缺有了加盟做区域代理的打算,“关晓彤爸爸持股,关晓彤本人也为天然呆站台,我觉得这应该是有保障的。”
温州欧歌餐饮管理公司的律师函
签订合同之后包善荣向公司交付158万的代理费、10万的保证金,而后组织人员赴成都总部培训,“培训20多天,5个人共计5000元,差旅费自付,原材料、设备等是另外的价钱”。
但是在包先生正式开业后才发现,天然呆公司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公司的原材料高于市场价,天然呆菜单更新周期快导致原材料替换周期缩短,旧的原材料必须全部替换为最新材料导致浪费严重,同时也加重了加盟商的成本负担。第二,天然呆餐饮不具备特许经营资质,其并未依法向国家商务主管部门进行备案就与代理商签订合同属于违法行为,“好比没有驾照开车上路,这怎么能行。” 第三,公司策略随时变换,策略是否有书面呈现不得而知。
包先生说:“天然呆餐饮现在宣称免加盟费甚至免代理费,那我们这些交付了费用的商家权益如何得到保证?”
为了开奶茶店,包先生已投进去300万,自己与天然呆沟通希望能退80~100万,但现在成都天然呆只退回他6万设备费。
包先生表示自己的案例并非个例,虽然天然呆为扶持一部分门店会采取免材料费等策略,但“即便是在公司的扶持下,许多门店仍是处于亏本的状态”。谈及本次起诉,包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初衷是“希望要求公司也要承担相应风险,不能割韭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