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2月7日)上午,在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57场新闻发布会上,天津市商务局副局长刘福强介绍,市商务局制定了做好2021年春节市场供应工作方案,确保春节市场供应稳定。
目前,天津市场运行平稳、货源供应充足、商品价格稳定。其中,鸡蛋呈明显下降趋势,猪肉、蔬菜处于平稳状态,与全国市场情况基本一致,周边疫情对市场供应的影响已基本消除。春节期间,天津餐饮企业提供年夜饭外卖,成品或半成品年夜饭套餐、礼盒,以及线上预订、线下自提、配送和入户烹饪等服务。
此外,天津市商务局副局长刘福强特别提醒:春节期间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聚餐活动,如聚餐,时间尽量控制在2小时以内、人数最好不要超过10人。
天津商品价格稳定
刘福强说,随着春节日益临近,全市商业销售渐入高峰。从近两天监测情况看,市场运行平稳、货源供应充足、商品价格稳定。本周末我市猪肉零售均价为63.76元/公斤,比1月高点下降1.53%;鸡蛋零售均价为9.41元/公斤,比1月高点下降22.87%;蔬菜零售均价为9.94元/公斤,比1月高点增长1.02%。其中,鸡蛋呈明显下降趋势,猪肉、蔬菜处于平稳状态,与全国市场情况基本一致,周边疫情对市场供应的影响已基本消除。
为保障春节市场供应,市商务局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市区联动”的思路,重点采取了以下五项举措。
狠抓货源渠道。推动批发市场、超市等市场主体巩固原有货源、拓展新的渠道,做好商品储备。目前,韩家墅、红旗、静海海吉星等七大批发市场以及华润万家、物美等四家连锁超市已拓展新货源渠道47个,每日可新增肉类供给105吨、蔬菜255吨、鸡蛋101吨,保障城市“菜篮子”。
搞好产销对接。在供给端,市农业农村委汇集了128家蔬菜、30家生猪、45家鸡蛋应急保供基地;在需求端,市商务局筛选了华润等4家连锁超市,韩家墅等19家重点批发市场及63家标准化菜市场,建立了应急保供对接机制,一旦市场需求增加,可以及时进行产销对接,补充货源。
加强监测调度。建立了覆盖240家批发市场、超市和菜市场样本企业的监测体系,每天监测进销存及价格,可以第一时间捕捉市场异常波动,立即采取针对性措施稳定市场。比如,1月11日,鸡蛋价格突然快速上涨,市商务局立即协调全市重点超市加大鸡蛋上市规模,仅华润超市就将鸡蛋日供应量由4吨提升至10吨,一周之内上市数量增加了1.5倍,释放了鸡蛋供应充足、价格稳定的信息,自17日起鸡蛋价格持续下降趋势。
强化疫情防控。坚决克服侥幸、麻痹思想,在搞好市场供应的同时,毫不松懈地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市商务局要求商业综合体、大型商场、超市和菜市场等重点场所,加强工作人员值守,营业员和消费者必须坚持测温、戴口罩、看健康码,做好店内消杀,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营业场所卫生清洁,创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推动春节连市。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与菜市场春节连市经营,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目前统计,春节期间,上述企业主体基本全部开业。
春节连市工作也体现在线上环节,在饿了么平台搭建天津年夜饭会场专区,向留津过年群众推出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新年套餐,做好骑手轮岗倒休,确保及时配送服务。春节期间,美团外卖配送员工将达到6200人,同比去年春节增长21%;饿了么将达到4800人,在岗配送员工比去年增加30%;京东快递将达到2450人,比去年春节增加1000余人,以保证商品流通快捷畅达。
刘福强说,今天离大年除夕还有三天时间,春节市场供应进入了冲刺阶段。市商务局将加强市场监测,及时作出应急响应,发现异常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加强储备管理,保障储备安全,完善应急投放预案,确保一旦需要,可立即启动应急投放。同时加强部门联动,充分发挥群众生活保障组工作机制作用,当市场发生异动时,及时会同相关部门联动,从不同环节共同发力,确保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让广大市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春节期间天津餐饮服务安排
刘福强表示,餐饮服务是春节市场供应的重头戏,特别是年夜饭也深受广大市民群众关注。针对今年留津过年、居家过年的情况,我们提早联合各行业协会、餐饮企业和电商平台进行统筹安排,引导餐饮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倡导“居家年夜饭”消费模式,动员餐饮企业提供年夜饭外卖,成品或半成品年夜饭套餐、礼盒,以及线上预订、线下自提、配送和入户烹饪等服务。重点开展三项“送服务上门”活动:
一是送年夜饭到家活动。市餐饮行业协会发出倡议,动员各大餐饮企业面向全市推出多套不同档次餐饮,目前已有30多家提供“年夜饭到家”服务,有不同的价格档位供市民选择。
二是送团餐到企活动。为满足企业留津人员、养老机构消费需求,由餐饮企业开发多款套餐供应市场。
三是送外卖到点活动。主要是针对多样化的个体消费需求,提供特色餐饮服务,据统计,外卖业务占到了堂食业务的7成。
这些可以通过关注天津商务官网、津云、“购天津”微信公众号、餐盟公众号、餐宴网等查询相关服务信息。
重点提醒:聚餐不超过10人
最后,刘福强表示再次提示广大市民朋友,春节期间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聚餐活动,如聚餐,时间尽量控制在2小时以内、人数最好不要超过10人,让广大市民享受到津城美食的同时,又能保证安全消费、健康消费目的。
记者 | 张清淼
综合 | 津云
来源: 天津广播
报记者 王君
2022年,亏损和开店成为部分餐饮企业的真实写照,审慎开店或是交出靓丽业绩的关键点之一。
目前,A股、港股15家餐饮上市公司中,已经有11家上市公司陆续披露了2022年年报。其中,呷哺呷哺、九毛九、海伦司等7家公司去年营收、净利双降,2家公司增收不增利,2家公司营收有所下降,但是利润实现正向增长。值得注意的是,海底捞在去年实现扭亏为盈。
整体来看,已披露的11家餐饮企业去年总营收646.75亿元,较2021年11家上市公司总营收的765.22亿元同比减少15.5%。
暂停堂食致使营收大幅下降
从去年营收、净利双降的上市公司来看,呷哺呷哺净利下滑幅度最小,为20.41%。财报显示,呷哺呷哺集团2022年收入47.25亿元,同比减少23.14%;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3.53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2.93亿元,亏损扩大超两成。
港股另一家餐饮企业九毛九去年未出现亏损,不过营收、净利双降,其中,净利下跌超8成。财报显示,九毛九2022年收入40.06亿元,同比下滑4.2%;归母净利润为4928万元,同比骤降85.5%。
值得注意的是,味千中国、海伦司等4家企业净利下跌均超过100%。其中,亏损1.44亿元的味千中国净利下跌幅度最大,为787.23%。
对于业绩下滑,上述公司表示主要受疫情、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
财报显示,2022年,受疫情影响,九毛九旗下部分餐厅在2022年暂停堂食服务平均达38天,2022年因餐厅营运或堂食服务暂停而产生的收入损失估计约为人民币13.67亿元。呷哺呷哺在财报中也表示,受疫情影响,以一家餐厅一天为单位统计,旗下呷哺呷哺餐厅2022年合计无法营业天数约17.82万天,凑凑无法营业天数约8574天。
“去年疫情反复,对餐饮上市公司业绩带来较大冲击。”有餐饮行业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在环境不可控的情况下,企业应当调整经营策略,包括关停部分门店以减少现金开支、借力短视频平台,发力外卖、外送等业务。
逆势开店应审慎
“除了大环境的影响之外,企业在发展中应该结合自身情况保存实力,审慎扩张。”上述餐饮行业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以九毛九为例,营收微降、净利骤降或与企业逆势扩张有关。截至2022年年末,九毛九旗下门店数量达到556家,较上一年470家净增长86家,仅2022年新开餐厅就占了公司全部餐厅数量的15%。其中,网红门店太二店面数量从350家增长至450家,净增长100家,涨幅达28.57%。
对比来看,净利下跌幅度较小的呷哺呷哺,尽管在2022年仍保持了门店数量的净增长,在核心市场新开了86家餐厅,但是截至2022年底,呷哺呷哺集团品牌门店总数1026家,去年新开餐厅仅占集团餐厅总数量的8%。
而门店数量和盈利较好的海底捞去年则相对审慎。2022年海底捞全年共计新开24家海底捞餐厅,同时有48家曾关停的餐厅恢复营业,整体来看,需要重新投入成本的门店数量和占比亦远远低于九毛九。
“由于前两年对大环境研判有误,逆势开出的门店导致海底捞业绩下滑。”九德定位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徐雄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大环境好转及“啄木鸟”“硬骨头”计划的双重加持下,海底捞及时止损才得以扭亏为盈。
据悉,海底捞在2022年下半年启动“硬骨头计划”,重开了过往关停的部分餐厅。财报显示,2022年海底捞来自持续经营业务及已终止经营业务的年度收入约为人民币347.41亿元,净利润大幅增长约为13.73亿元。
同时,海底捞表示2023年会继续保持审慎的开店策略,择优开新店,海底捞称,将继续实施“啄木鸟计划”,找准问题门店,攻克“硬骨头”门店,从管理架构、绩效KPI考核、产品、品牌营销、外卖及信息系统等方面做梳理和调整,希望能持续改善日常经营情况。
随着消费市场的明显回暖,海底捞、呷哺呷哺今年一季度业绩均呈现持续恢复态势。在业绩沟通会上,海底捞高管表示:一季度,海底捞的翻台率表现是稳中向好的态势,“(对)翻台率的恢复充满信心。”呷哺呷哺方面也透露,今年一季度,公司旗下呷哺呷哺餐厅同比去年销售增长21.5%;另一品牌湊湊火锅在天津、黑龙江、河南等市场也取得20%以上的同店增长率。九毛九方面暂未透露一季度经营情况,不过其在2022年年报中也表示,公司目前在加拿大及新加坡经营太二餐厅,未来还将持续向海外扩张。
(编辑 袁元)
话说的好,唯有美食不可辜负
手里一盘炸鸡一瓶啤酒
幸福感瞬间被拉满!
现在市面上炸鸡品牌让人眼花缭乱
正新鸡排作为炸鸡界的前辈
一直被不少人所喜爱
然而就在12月1日,一条话题为
#正新鸡排正在被年轻人抛弃#
冲上微博热搜榜
不搜不知道,一搜小编也懵了
正新鸡排已经被抛弃了吗?
印象里它的口味多样
甘梅味道是不少人的钟爱
主要便宜量大还送酸梅汤
怎么突然就淡出了年轻人的世界
有大部分网友表示:
现在面粉裹得太厚,肉也薄口感比以前差
根据正新鸡排官方发布的数据
截至2022年1月
正新鸡排在全国门店数达2.5万家
仅天津门店就多达111家
它当初可是深受天津小伙伴的喜爱
逛街逛累了买一份解解馋
晚上加餐点一份一边追剧一边吃
如今,正新鸡排从炸鸡界失宠
着实令人感到些许遗憾
ONE
正新鸡排门店数明显缩减!
“一间巴掌大的小店,你也能开正新鸡排店。”
当初正新鸡排以低价格,高客流量,顾客随买随走火出圈时,毫不夸张的讲,全国境内只要有商业街的地方,就能看到它的身影,可以说是满足不少年轻人口腹之欲的宝藏小吃店。
-大众点评:宝Bao_170-
天津小伙伴们,去滨江道、天河城等地,几乎都能看到它,哪怕是家门口的街边也能买到,但是不知从何时开始,正新鸡排四个字在逐渐消失。
随着“正新鸡排正在被年轻人抛弃”的话题一出,根据第三方平台窄门餐眼的最新数据,截至目前,正新鸡排的门店数量为11904家(其中处于暂停状态的358家)。
-图源:正新鸡排官网-
真正引发正新鸡排是否被年轻人抛弃的讨论背后,是正新鸡排的门店数出现明显缩减。
有加盟商称,“正新鸡排已经失去品牌红利”,还有加盟商吐槽“加盟费用远远超过官网所示”,“每三年就强制性装修,不交钱就只能退出”。
也有说正新鸡排是由于公司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等多种原因,造成了它众多门店相继关闭。
TWO
正新鸡排官方回应
对于这个说法
在12月6日
正新鸡排网站和微博发布声明
< class="pgc-img">>
有个别账户冒用上海正新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名义,伪造公司公章,发布含有“公司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等多种原因,无法继续提供服务……”的不实内容,公司目前一切经营正常,不存在上述情况。
声明中还提到,“关于我司经营的一切内容以公司唯一官方网站发布为准。任何私自以我司名义恶意中伤、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公司将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看来网上的说法并不是真的
大家还是要以官方信息为主
但真实情况是
正新鸡排的数量确实在减少
THREE
正新鸡排还能走多远?
在现在更现实而复杂的餐饮环境之中,各大商圈、小吃街多出了各种新的炸鸡品牌,正新鸡排再也不是年轻人的独宠。
除了口感没有之前好,价格上涨品质没有提升之外,正新鸡排不受年轻人欢迎的原因,也是由于年轻群体的喜好也变了。
如今年轻人的消费需求更加多元,单一的产品并不能很好满足他们的口腹之欲,而且这个时代需要品牌时刻紧跟流行热点,缺乏创新和升级始终无法站住脚。
想要生存下去,仅仅有老粉的支持和靠情怀是远远不够的,不靠创新进行驱动的品牌,都将逐渐过时并淡出公众视野。
目前正新鸡排也进行一系列的转型措施,打造一些新产品,并提升原料和工艺的标准,采用优质的冷冻肉和天然香料。
不管怎么说
正新鸡排曾经满足了我们的口腹
也给我们的休闲生活带来不少快乐
还是希望它能够更新提升一下自身吧
提升之后,你还会买正新鸡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