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是在农村长大的。家里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好。那会爸爸在煤矿上班,妈妈带着我们在村里生活。妈妈素来是个勤俭节约的人,每一笔花销都会精打细算。因此我们小时候过得还挺拮据的。
上小学一年级时,班里有个女同学家里是种苹果树的。每到苹果成熟的季节,她每天都会带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到学校吃。那会儿特别羡慕她,那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就像长在伊甸园中的果子一样,无时不刻不在吸引和诱惑着我。成年后,吃过很多不同品种的苹果,但好似都没有当年的那个苹果诱人!
班里家境好的同学总会在中午的时候带零食去学校。我的同桌经常会带奶糖,我也幸运地经常被分到一个。有女同学带了水蜜桃的易拉罐饮料,我们几个人就一人一口分着喝。小孩子对于零食总是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喜爱。可惜那时候我没有零花钱,为了吃到零食,我有一次壮着胆子偷了妈妈的钱买了一点零食吃。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做贼心虚,那次买的零食总觉得没有期待中的好吃。零食吃完了,偷钱的事也被妈妈发现了,结结实实地挨了一顿打,从此再也不敢偷拿妈妈的钱。
爸爸因为工作的地方离家太远很少回家,几乎每个中秋节我们都是和妈妈一起度过的。有一年的中秋节我跟着妈妈去地里干农活,回来的时候天都黑了,妈妈用地板车拉着玉米秸秆,我坐在地板车上。走到同学家的果园,远远地看到有人在往沟里倒品相不好有磕伤的苹果。等我们走到跟前的时候,人家已经走回果园了。那晚的月光特别亮,借着月光妈妈看到沟里的苹果有些瑕疵没那么严重,就停下来下到沟里去捡了几个稍微好点的拿上来放到我旁边。那晚的月亮又大又圆又亮,我坐在地板车上,抬头看月亮,低头看苹果,觉得特别幸福!回到家里,妈妈把苹果洗干净,把有磕伤的地方削掉,拿给我们吃,特别甜!
那时候在村里我以为大家的生活都差不多,富的肯定过得好,但穷的也没有穷到哪里去。直到我初中考到了我们市里最好的学校,同学里面有很多都是住在市里的,甚至不乏有钱有势的富家子女,我才知道原来人与人的差别居然可以这么大!当时我们学校的伙食出了名的好,可是即使这样,依然有同学的父母会觉得自己孩子吃不好,在晚上下晚自习后跑到学校来送饭。还给她们大把的零花钱。每到周末,就会有很多的私家车开进学校来接同学。作为一个只有十三岁的孩子,如果面对这种贫富差异无动于衷那是根本不现实的。但我明白有些东西不是我们想就能拥有的。所以,我羡慕但不嫉妒!
而这个时候,我爸爸下岗了,家里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来源。我们家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连学费都不能按时交。那时有钱的同学们过得锦衣玉食,而我校服里面穿着打了补丁的棉袄,人也变得越来越沉默。那时候,面对现实,更多的是对父母的心疼和对生活的无奈!
后来,我们家的条件一天不如一天,到了我上高中的时候,家里的条件已经相当差了。父母去了外地做生意赔得精光。我们连生活费都快拿不起了。我就每周背着煎饼咸菜去学校,基本上不去学校食堂吃饭。
那时候,好几年都没有穿过新衣服。鞋子底断了,大冬天的一遇到下雨下雪天,雨水雪水直往鞋子里灌,袜子是湿的,一双脚一天都泡在湿袜子里。等到晚上回到宿舍,脚都被冻麻了,要在热水里泡一会才能缓过来。
大学的时候别说学费,连生活费都是问题。每天的生活费都控制地死死的,生怕哪天一个贪嘴,往后的几天就得饿肚子。
现在想来,那时的日子真苦呀!一个女孩子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里却过着吃不好穿不暖的生活。直到今天,我肠胃一直不好,尤其不喜欢冬天,天气一冷就常常拉肚子。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想卖惨,因为卖惨毫无意义。只是想说,一个长年生活在贫穷生活中的人,即使有一天,经济条件好了,也不会一下子就变得挥霍无度的。长年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思维就决定了我过日子不会是个大手大脚乱花钱的人。
这些年我虽然不再像小时候那样贫穷,但每一笔花销也都会精打细算。买任何东西都会货比三家,追求性价比。因为钱来得不容易,所以就想让每一笔钱都能花得有意义。节约不是赚钱的目的,而是在有限的条件里创造更好的生活。
时至今日,多年的消费习惯让我成了我们的小圈子里最会买东西的人。无论是衣服还是生活用品,我都会追求一个高性价比。觉得不值的东西,一般都不会买。
有一次和一个女同学吃饭,在一家面馆吃面,我和同学争着付钱,最后没抢过同学。我就想着吃面同学付的钱,那我就请同学喝奶茶吧。吃过饭后,我就跑去了奶茶店,却没想到那是一家品牌连锁店,最便宜的奶茶都得二十多块钱一杯,两杯就得五十多块钱。如果是在一线大城市,我可能不会惊讶,可是在我们这样的一个十八线的小县城,一杯最便宜的奶茶都得二十多块钱我是真的觉得不可思议!我明白,哪里都会有有钱人,在我们这样一个十八线的小县城也照样有住别墅开豪车的。也许,这样的品牌店就是为这样的有钱人服务的。可是,我是穷人,一杯星巴克的咖啡和一杯速溶咖啡摆在我面前,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速溶咖啡。用穷人的消费思维来看,一杯奶茶要二十多块钱我觉得不值!
所以,我就想换家店买奶茶。同学一再喊着自己不渴,然后把我拉走了。可能同学也觉得不值,或者是觉得我小气,连一杯二十多块钱的奶茶都舍不得请。不管是哪一种,我都接受。
有人可能会说,什么穷人的消费思维,你不就是穷嘛!是的,我就是一个穷人。从小就穷,都穷习惯了!穷习惯了手就大方不起来了!因为我知道钱来得有多么不容易,所以就不会去糟蹋钱;因为我知道钱来得有多么不容易,所以更不会打肿钱充胖子,扮富婆充大款!诚然,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有钱人的确会被人高看一等。但那种高高在上的虚荣心是需要钱来充实的。对于穷人来说,为争个脸面,一掷千金的代价太大了!大到为了一时的痛快,可能要维持一段时间的不痛快!
连王思聪都说,有钱和傻是两码事。有些东西不是你承受不起,而是觉得不值!
我是个穷人,二十多块钱的奶茶我是真的喝不起。有人常常嘲笑穷人,让我觉得无法理解。二十多块钱一杯的奶茶很便宜吗?喝不起很丢人吗?有人吃一勺冰淇淋花好几百,有人吃一勺冰淇淋只花几块钱。几百块钱的冰淇淋有几百块钱的口感,几块钱的冰淇淋有几块钱的快乐!不管是几百块的冰淇淋还是几块钱的冰淇淋,进的都是别人的嘴巴。那些看热闹还嘲笑别人穷的人一口没吃着,却还说着风凉话,多可笑!
各人有各人的活法,花着自己的钱,没偷没抢,日子穷一点还是富一点都是自己的生活。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风景,平时挺忙的,那些嘲笑的眼光能少看就少看吧!毕竟,除了添堵,毫无益处!
在深圳品牌翻车事故现场。
最早在2020年1月,福田的十亩地就流传着1000元橄榄汁的传闻,众多网红慕名而来,打卡传说中的千元饮料。
不得不说,在现在遍地都是奶茶饮料店的一二线城市来说,1000元的橄榄汁确实让野萃山的品牌打出差异化,直接从果汁品牌中出圈,让大众很清晰的记得野萃山高端果汁饮品的位置。甚至于野萃山对自身的描述也充满了科技感:“野萃山分子果汁,你的维生素搬运工”。
但是为啥1000元的橄榄汁现在才来被市场部门来查呢?
青禾认为:这起事件30% 同行下狠手,损就完事了;还有70%是野萃山品牌部把自己玩崩了!
下面就让一起来通过舆情数据分析一下吧:
- 1、30%的同行针对喜茶下狠手
艾媒咨询:
野萃山成为了喜茶首个并购品牌。而11月11日,喜茶对野萃山的并购已经完成,并做了工商变更,喜茶通过两家公司合计持股65%,成为了第一大股东。
公开资料显示,野萃山于2019年在深圳成立,目前已拥有超过30家门店。据了解,野萃山不仅持续霸榜美团外卖全国果汁品类、店均月销量超14000杯,更有三家门店月销售额达300万元。
...........
除奈雪的茶外,喜茶同样没有避开食安问题的桎梏。2021年5月9日,市场监管局就在喜茶门店里检查出卫生不合格,餐具不达标,后厨面积水较多,水果未按要求离地10厘米存放等众多情况。喜茶立即出来致歉,并表示一定会整改;9月3日晚上,喜茶上海一门店被曝出店员拿错陈列道具给顾客,导致顾客喝下后入院洗胃的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第一
卫生不合格、水果未按要求存放、以及上次的道具饮品事件,都给你扒出来了。
然而我们来看这次千元果汁事件
< class="pgc-img">>针对野萃山的报道不偏不倚就打在喜茶收购了之后,而且22号传出,23号就到达了关注最高点,2天时间就将一年前的1000元果汁事件打上了热搜,这不得来点“助燃剂”?所以同行的操作必然不可少。喜茶不是一直被某雪盯着嘛。
- 2、品牌乌龙把自己玩崩了
11月22日上午10点,公众号“时趣研究院”发布了一篇“野萃山1000块一杯果汁,流量密码是......”的推文,通篇在介绍野萃山开创了果汁界的新品,饮料怎么怎么好的内容。
很明显,这是一篇营销软文嘛,很明显的,这不就是野萃山的品牌部发布的嘛。
然后1000元的果汁就传开了,《每日经济新闻》《潇湘晨报》等媒体相继报道,以至于在23日登上微博热搜。
上热搜之后,野萃山品牌部还是很开心的,在当天推送了一篇推文,“听说我们1000元橄榄汁上热搜了?黑科技新品求带”
嗯,还借热度发布新款饮品“ 桑葚满满 ”上线!
对呀,可能当时野萃山品牌部的同事下班也还是很开心的,这波品牌热度做的还行嘛~
然后,就是市场部门进场调查了
然后,就被罚款。。。。
招牌1000元饮料也下架了,涉嫌虚假宣传。。。。。
然后品牌部这个月的绩效应该是没有了的,辞退就不至于了。
名骑手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在浙江诸暨一家奶茶店门口砸了70杯奶茶。这次事件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议论和关注。据报道,事件发生时,其实并不是因为这名骑手买不起奶茶,而是因为他与该店女员工之间的争执。
< class="pgc-img">>据涉事奶茶店店长潘先生表示,骑手平时没有单子的时候就会在店里休息,待的时间长了就认为和店员很熟了。事情的缘由始于,这名骑手逗闷子地跟女店员“开玩笑”,表示自己挣了多少钱,还表示可以包养,结果女店员对此毫不鸟他,也不理睬他,直接忙自己的工作。骑手由于自尊心的原因而觉得被忽视,就开始在网络上炒作。
这时,女店员劝说他不能站在门口拦住消费者走进店里,但骑手非但没有听从,反而愈加不满,更称女店员歧视他,看不起他,并说:“你不给联系方式的话就是看不起我”于是,双方的对话随着骑手的拒不离开越演越烈,引来围观群众。
< class="pgc-img">>为了解决问题,潘先生走出店门,准备妥协。但是骑手身上散发的一股酒气令他感到十分不舒服和尴尬。而当潘先生试图维持秩序时,这名骑手决定拿出自己的“一口气”:在不到5分钟内买了70杯奶茶,并将它们一个个地丢在地板上大声喊:“就这家店!这奶茶不能喝!”顿时飞溅的奶茶弄得地面湿漉漉的,场面十分震撼。
据说,涉事奶茶店并没有马上报警,因为潘先生还想尽量平息事件。但是被骑手恶意攻击的女店员看到这一幕之后,双腿开始发抖,连忙打电话报警,都已经失去了控制。
事件过后,潘先生表示骑手其实只买了5杯奶茶,其余都是捡起来重复砸在地上的。“我们知道自己没做错什么,所以我们会坚持到底。”他还表示,店内工作人员已经录下了整个过程,并将相应证据提交给了相关部门。
< class="pgc-img">>在这起事件中,骑手的行为真是嚣张、任性和暴躁。虽然我理解他可能受到了委屈或者不平等待遇,但用这种方式来发泄情绪并不能解决问题。更何况,奶茶店有自己的正当生意和职业尊严需要被维护。如果每个商家都面对类似的敲诈和骚扰,这样的行为迟早将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希望此事不会再次发生,也提醒广大消费者,温和、理性、和谐地处理任何不愉快的经历,才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双方都需要用理性沟通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采用极端或恶劣行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建立和谐、理性、文明的社会秩序。
在这起事件中,骑手当时可能由于酒精作用而失去了理智,导致情绪失控,并产生了极端的行为。但他必须意识到,在一定程度上,他的行为仍然对店家与其他消费者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与困扰。样板间对待这种不文明行为,不管发生在哪里,都应该受到严重的惩罚,以警告别人,不能以自己的任性来影响别人的正常生活。
对于此类事件,我们应该加强司法处罚,引导公众的素质教育,同时,企业更应该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品牌形象,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整个社会共同发展,促进各方的和谐共处。
这起砸奶茶店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不仅反映出目前社会还存在着不文明的行为和行业不规范的状况,也提醒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对他人的尊重,亦希望社会各界都能更加关注和支持维护社会安稳的共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