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的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只是一句笼统的概括。比如同样是爱吃辣,江西人强调的是鲜辣,湖南人在意的是香辣,云贵居民酷爱的是酸辣,而川渝人民则还要添一道麻味。
即使是如此,中国人的胃,还是被一样东西统一了审美,那就是火锅。
如今的朋友聚餐,排名第一的选择永远是一桌热气腾腾的火锅。而作为中餐最具代表性的八大菜系,却好像被“打入了冷宫”。
这种变化的背后,是炒菜馆子越来越少了?还是我们自己不爱去了?
火锅,当代人的聚餐首选
涮锅、暖锅、打边炉……在中国的不同地方,火锅有着不同的名字。但不管叫什么,不管在何地,这种美食都很受欢迎。
而且,大家对它的热爱还在加深。
《中国餐饮大数据 2021》的数据显示,2020 年,大家出门聚餐搜索最多的餐饮关键词,就是“火锅”,比前一年还增长了 11.6%。
甚至火锅中最出名的品牌“海底捞”,搜索量就能排进前三名。
< class="pgc-img">>除了火锅,在排名前列的聚餐热搜关键词里,还有烤肉和烧烤。过去一年,越来越多的人在选聚餐地点时,会考虑它们。
一个是涮、一个是烤。热度排名靠前的这些品类,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很自由——自己烹饪,自行调料,吃自己想吃的味道。
与之相对的,是中式炒菜在聚餐搜索热词中的踪迹难寻。
但不要觉得这是因为中式炒菜馆变少了。
其实,从全国餐饮门店分布来看,除去占了大头的快餐与饮品店,炒菜馆的占比并不低。只是细分为了不同的菜系:川菜、粤菜、东北菜……
< class="pgc-img">>但是如今,除了川菜依然“能打”,其他地域性中餐的占比提升很不明显。大家以为在商圈已经很普遍的湘菜、新疆菜,其实在外省他乡很少出现。
而过去一年间,火锅、烧烤的门店规模则不断扩大。
美团研究院发布的《2020 年上半年美团夜宵指数发展报告》显示,晚餐及夜宵时段,无论在哪个地域分区,选择火锅的人数都能占到一半,其次是烧烤 [1]。
天南海北的人,在聚餐时要吃什么这件事上,达成了共识。
扎堆开火锅,因为它真的很简单
大家聚餐爱吃火锅,做餐饮的老板们喜闻乐见。
毕竟和其他品类比,火锅店真的省力太多。
这就要先提一下通常开一家餐厅的成本构成:原材料的使用与损耗、员工的包吃包住,以及伴随选址而来的装修、租金、运营......
在这之中,做菜的原材料和烧菜、端菜的人工成本占比最高。
< class="pgc-img">>而在传统中餐馆,这个成本并不好控制。
一般而言,中式炒菜依赖的是厨师的手艺。一个完整后厨的工种分配,在红案(中式烹调)和白案(面点制作)的基础上,还可以被划分出更多细种。
但由于厨师的培养周期长、工作环境很难称得上好、待遇又没有明显的优势下,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2]。
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 2019 年开始发布短缺职业排行榜后,中式烹调师这个职业就一直榜上有名 [3]。而且不只是炒菜的师傅,餐厅如果想做需要点手艺积累的菜,比如拉面,都面临找师傅要靠抢的情况。
而火锅及烧烤店的优势在这里体现出来:食材与配料的处理方法简单,对厨师的技能要求明显更低。
当火锅、烧烤的食材只需要洗干净、刷料、摆盘即可时,一道精美的中餐却需要更多的工序和佐料投入。
通过对不同餐饮类别的营业绩效调查就能证明,火锅的确拥有更高的净利率。而且和正餐比,火锅不仅翻台率、人均消费更高,开出的管理人员工资也相较正餐的低。
< class="pgc-img">>也难怪明星们会扎堆搞起火锅生意,而鲜有开炒菜馆的。网友们吐槽:明星们不是在开火锅店,就是在开火锅店的路上。
相比炒菜,火锅的味道稳定不少
食材的烹饪方式简单,不仅降低了用人成本,更意味着,比起中式炒菜、西餐这些主要靠厨师厨艺的餐厅,火锅、烧烤这些品类去开连锁店,也会更容易。
因为炒菜要实现标准化,实在是不容易。
除了原料、调味需要统一,刀工和火候都会影响菜的口味。别说同一个中餐品牌的不同店,就是同一家店,换个日子去吃,味道都有可能不一样。
松鹤楼是苏州的老牌名店,在北京也开有分店。但不少在江浙店吃过的人,来吃后略感失望。例如招牌菜松鼠桂鱼,他们在大众点评上这样评价:”比较面“”相当的腥“”甜和酸没有掌握好“”刚上桌就皮了,皮了!“
相比之下,侧重食材的火锅、烧烤,就占据了标准化的优势——用一样的锅底、酱汁、食材,加上简单的烹饪,味道的确容易维持稳定。
因此,很多头部餐饮业开始设置中央厨房,加强对食材的品控,甚至直接将半成品乃至成品送到分店,后者只需要将注意力放在服务上,而不用担心菜品味道的波动 [4]。
作为标准化战略的结果,现在的连锁店越来越多,而且不仅是火锅和烧烤,几乎所有品类都有向连锁迈进的趋势。
< class="pgc-img">>当然,中式炒菜去做半成品,也成了趋势。
无论是在老娘舅、真功夫这样的中式快餐店,还是在西贝莜面村、云海肴这样的正餐品牌,你吃到的热气腾腾的饭菜,很多都不是厨师现场洗切后烧制的,而是提前生产好的预制菜。
火锅的边煮边聊,炒菜比不了
美食的标准化生产方便开店的人,但对很多爱好美食的人来说,尤其是中式炒菜,口味还是差点意思。
而对于火锅来说,这个问题就小了很多。口味相对稳定的同时,火锅的口味其实也非常丰富,兼容并包。
川渝人要吃辣,粤港澳喜欢鲜,云贵高原偏爱的则是酸……于是,就有了兔肉锅、椰子鸡锅、酸菜猪肉锅这些味道迥异的锅底。
除了丰富的口味,火锅的食材也是精彩纷呈。
云贵火锅,常吃的是野菌、腊排,搭配经典的辣椒蘸水;北派火锅,鲜切的牛羊肉才是主角,毕竟无肉不欢;东北火锅,则更爱酸菜和白肉,讲究的是份量充足。
哪怕是爱吃辣和不能吃辣的人坐一桌,一个鸳鸯火锅也能搞定。
< class="pgc-img">>另外,涮火锅还有一个炒菜没有的独特优势——那就是可以慢慢吃。
同样是三五个朋友聚餐,去吃炒菜,六七道菜就能吃饱。要是店家上菜快,风卷残云下,没半小时这顿饭就吃完了。而且还不能吃得太慢,否则菜就凉了。
而火锅就不一样了。食材放入汤中,每吃几口,可能就要等上一会。等菜煮熟的过程,是很耗时间,但也因此,这成为了一桌人聊天的最佳时机。
一项针对北上广深大学生的调查就可以印证:年轻人青睐火锅大于中式正餐,因为适合社交、可以解压……
< class="pgc-img">>虽然和其他菜品比,火锅的做法不复杂,谈不上什么精巧的烹饪技艺。美食家蔡澜甚至觉得,如果要让一道菜式消失,他希望是火锅——因为太简单了,或者说是粗糙。
只是,当大家围着热气腾腾的鸳鸯锅,获得了一整晚的饱腹与快乐时,粗不粗糙又有多重要呢。
那么,在寒流来袭的冬日,晚上约个火锅不?
<>参考文献:
[1] 美团研究院. (2020). 2020年上半年美团夜宵指数发展报告.
[2] 司马. (2021). 月薪一万招不到淮扬菜厨师?. 扬州日报. Retrieved 16 November 2021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pfEbY-IQ5p834TufjEdgdA.
[3] 经济日报. (2019). 人社部首次公布100个短缺职业排行. Retrieved 16 November 2021 from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911/22/t20191122_33675010.shtml.
[4] 中国饭店协会. (2021). 《2021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
串,全名“串串香”,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的四川,是深受川渝人民热爱的一种美食,常常开在街头巷尾、菜市口等地方,富有草根风格。那么串串到底是什么样的食物呢?它和火锅有什么区别?
< class="pgc-img">围起围起吃串串
>串串,顾名思义是老板用竹签穿上各种素菜、荤菜,一串串地放?在展示架或展示柜供顾客挑选,顾客选好之后,再将各种素菜、荤菜分开在锅里烫熟,顾客自己加入各种调料、汤料加以调味即可食用。由此可见它就像是火锅的另一种形式,所以往往又被称为“小火锅”。
< class="pgc-img">砂锅串串
>串串又分为冷锅串串和火锅串串,且因为它是将菜放进滚烫的火锅中涮着吃,味道麻辣鲜香,而得名“麻辣烫”。最初的串串,锅底和菜都很简单,发展到现在几乎是无所不涮。不同的人制作的串串都有所不同,因此,四川的串串种类繁多,风味各异。?
< class="pgc-img">脆爽毛肚
>火锅和串串的区别在哪里
火锅根据锅底的口味,可以分为红锅、白锅和鸳鸯锅(红白锅兼备),而根据所用油料,最常见的大致分为清油火锅和牛油火锅。
< class="pgc-img">牛油全红锅
>牛油火锅做的锅底,醇香浓厚,口感厚重,有一种独特的香味;清油火锅是指菜籽油火锅(川人爱把菜籽油叫做“清油”或者“生清油”),用菜籽油炒制的锅底,一般看起来油色比较清亮,口感清爽,味型没有牛油火锅那么醇厚。
火锅的食材用料很广,毛肚,鸭肠,鹅肠,午餐肉,黄喉,牛肉,肥牛,肉丸子,耗儿鱼等各种荤菜,还有藕,土豆,金针菇等各类素菜都可以食用。而火锅的蘸料一般来说都是油碟,最常见的是香油碟里面配上蒜泥。一般还有黑豆豉,蚝油,香菜,葱花等可供添加。
火锅从吃法来看,一般以煮和涮为主,从锅中捞起以后,放在自己的油碟里沾一下,然后放进嘴里咀嚼。吃鸭肠和鹅肠更有所谓“七上八下”的说法,即将鹅肠/鸭肠放在锅里烫一秒,然后提起,如此反复汆烫八次,即可获得最佳口感。
< class="pgc-img">爽口千层肚
>而串串的锅底,一般是沸腾的红油锅底,类似于火锅,但是比起火锅来说稍显清淡一点。但是也有特殊的冷锅串串和在街头巷尾贩卖的手提串串等。再说到串串的食材,应该说火锅,冒菜,串串,麻辣烫这几种的食材都很相似,但是串串的食材中很少见到鸭肠和鹅肠,倒是很常见到牛肉和鸡胗鸭胗。
< class="pgc-img">红锅串串
>从蘸料来说,串串多是用花生碎,黄豆末佐以辣椒面少量花椒面的干碟,香油蒜泥的油碟也不少见。但是相比火锅来说,干碟会更多一些。而从吃法来讲,一般是用竹签穿好,放在自己桌前的锅里面涮烫。食用时直接用手拿着竹签,往干碟或油碟里面沾一下,一串一串地食用。
><>据大众点评数据和度娘的一些资料,大致收集了全国各地的火锅,按地域分为南派和北派,感觉北派豪气吃肉,南派花样更多。
北派火锅主要是吃涮肉,包括老北京火锅、涮羊肉火锅、羊蝎子火锅、羊汤火锅、山东肥牛火锅等,根据大众点评数据,全国火锅商户中超过14%是北派火锅。大口吃肉,北派火锅吃的就是这个爽快。
南派火锅花样就多了,主要有川系、粤系、云贵系和江浙系。
川系火锅,重口味最爱,包括典型的四川火锅、鱼头火锅、串串香火锅、重庆火锅,以麻辣鲜香著称,是中国最主流的火锅派系。数据显示,全国火锅商户中超过6成都是川系火锅,仅仅是四川火锅就占据了3成。
四川人和重庆人对火锅的热爱不是盖的,在重庆,每5家餐馆里就有1家是火锅,无论端午中秋元宵七夕,只要聚餐首选就是吃火锅,如果不是因为早上火锅店不开门,估计他们能一天三顿吃火锅。
粤系火锅,注重汤底的鲜香,有各色配好料的锅底,例如海鲜火锅、潮汕牛肉火锅、猪肚鸡火锅、豆捞等。冬季严寒,围炉而食,广东称之为“打边炉”,菜品除了海鲜和牛羊肉还有各色丸子,很丰富,清淡鲜美。
云贵系火锅比较有地方特色,例如云南的菌菇火锅、腊排骨火锅、黑山羊火锅等,主要选用当地特产食材,风味独特;而贵州火锅口味偏好酸味,酸汤火锅就是当地代表火锅之一。
江浙系火锅,包括菊花暖锅、一品锅、三鲜火锅等,据说菊花火锅盛行于晚清宫廷,取菊花瓣净洗,撕成茬丝洒入汤内。待菊花清香渗入汤内后,将生肉片、生鸡片等入锅汤熟,蘸汁食用,其滋味芬芳扑鼻,别具风味。
此外,湘西狗肉火锅、湖北的野味火锅、海南的椰子鸡火锅等也是南派火锅当中颇具特色的种类。wWw.51qcy.cn这个网站上有很多关于火锅的介绍哦~
第一个区别就是锅底,四川火锅的锅底以麻辣为主,也可以要清汤和菌汤,但麻辣味才是地道的川味火锅,而且还有清油、牛油之分,个人认为牛油的更好的,更香一些。锅底的东西还是很多的,除了必要的辣椒麻椒之外,还有各种叫不上名字的配料,火红的颜色看起来就有食欲,别看颜色吓人,其实没有那么辣,不太能吃辣的小伙伴们可以要微辣的嘛~内蒙的火锅锅底就是白水或者骨汤,配一点葱姜之类的,吃的是肉菜的原味,锅底没有什么太浓郁的味道,我觉得也是不错的。
第二个主要的区别就是蘸料。四川火锅的蘸料有干碟和油碟两种。干碟就是辣椒面、芝麻之类的混合成的,油碟主要是香油,加一点蒜末,配上蚝油和醋,再加一点香菜,味道特别棒,如果觉得锅底不够辣,还可以加一些小米辣,那味道简直太过瘾了,油碟的重点在香油,和我们自己家里做饭的香油味道不一样,没有那么重的油味,应该是调制的。内蒙的火锅蘸料自然是以芝麻酱味为主,加一点豆腐乳和韭菜花,也非常的香。就我个人来说,还是非常推荐四川火锅的油碟的,没有吃过的小伙伴们一定要尝试一下!
第三个主要的区别是涮的菜。在四川吃火锅不怎么吃牛羊肉的,涮的荤菜主要是鸭肠、毛肚、黄喉、鳝鱼、猪脑、鸭舌、午餐肉之类的,这些东西近几年在北方也开始多起来,我小的时候是吃不到这些东西的,去成都上大学第一次吃到鸭肠的时候感到特别新鲜,慢慢的喜欢上吃这些,虽然吃不到多少肉,但非常有味道,个人比较推荐的是鸭舌和猪脑,其实很多人对猪脑是排斥的,不过它是我的最爱,我喜欢它入口即化的口感,而且非常香,但也有点腻,一顿火锅也不要多吃哦,而且猪脑一点要新鲜,不新鲜很影响味道和口感,黄喉可能有些人不知道是哪个部位,其实是猪嗓子,比较滑脆;青菜品种也比较多,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有竹笋、各种蘑菇、凤尾、豆芽等等。在内蒙吃火锅就是吃牛羊肉,直到吃饱为止,内蒙牛羊肉的味道确实特别棒,羊肉一点膻味都没有,而且口感很好,青菜煮着吃的种类不是太多,就是常见的那些青菜,比如大白菜、菠菜、油菜、油麦菜等等。
最后一个区别我觉得是和不同地域的环境和人的生活习惯有关。在成都,生活节奏比较慢,当地人也过的非常悠闲,对于那些味道好的火锅店,晚上九点之后都有人在排队等着吃饭,夜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四川人吃火锅吃的就是味道、感觉和悠闲。在内蒙,火锅就是一种饭菜,如果人多可以换别家,在家自己涮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自己也可以买到好的牛羊肉,和店里没什么差别。更多详情点击这里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