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南方日报
新中式茶饮品牌不仅身价涨了,产品价格也涨了。
近日,新中式茶饮头部品牌涨价的消息伴随融资传闻而来,喜茶、奈雪的茶、小鹿茶等新中式茶饮品牌都进行了部分产品价格上调,上调区间在1-3元,经典产品售价突破30元。与此同时,是疫情后消费市场对奶茶的青睐,数据显示,复工后,全国奶茶订单量逐渐攀升,3月16日—3月22日,全国奶茶订单量已经达到复工前的4倍。
奶茶销量复工后暴涨
3月26日,支付宝联合饿了么发布的消费回暖数据显示,自2月10日复工以来,全国奶茶订单量逐渐攀升,3月16日—3月22日,全国奶茶订单量已经达到复工前的4倍。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经过一周的市场走访,报复性消费基本没有出现,但作为新生代刚需品类的奶茶出现回暖。相比于其他餐饮品类,疫情之后人们对奶茶钟爱有加。
记者对比了喜茶2019年12月中旬和现在的产品价格,发现芝芝莓莓、多肉葡萄两款经典产品已经突破30元大关,售价分别是32元和30元,豆豆波波茶、多肉芒芒甘露、芋泥波波鲜奶、奶茶波波冰、流心奶黄波波冰五款产品的价格也涨了2元。
另一头部新中式茶饮品牌奈雪的茶在3月份也对产品价格进行了调整。记者对比了奈雪的茶2019年1月中旬和现在的价格,发现霸气芝士草莓、霸气芝士芒果、霸气草莓、黑糖宝藏茶四款产品价格上调,上调区间在1—3元,与此同时奈雪初露、芝士奈雪金色山脉、芝士奈雪初露、奈雪金色山脉价格区间有所下调,价格下调最多的是芝士奈雪金色山脉,下调了6元。
除了喜茶和奈雪的茶外,小鹿茶也上调了系列产品的价格,比如瑞纳冰系列从27元上调到28元,不过当下小鹿茶正在进行“充2赠1”活动,喜茶、奈雪的茶均对外承认了部分产品涨价的消息,但都表示主要受到成本上涨影响,和疫情并无关系。
目前上调价格的主要是主打中高端路线的品牌或者产品,记者走访了一芳、CoCo都可、一点点、挞柠的门店发现,对比疫情发生前,上述品牌的奶茶价格并未进行上调。而4月9日,蜜雪冰城在公众号发布了“蜜雪冰城还是不涨价”的公告。
奶茶价格不止步于30元
30元还不是奶茶价格的界限。
此前奈雪的茶曾推出一款名为“霸气猫山王”的茶饮,售价为88元,此外还有售价为68元的霸气两斤山竹和38元的霸气车厘子,新中式奶茶日常产品的价格直逼40元。据咖门发布的《2020饮品行业数据报告》显示,30元以下是奶茶的主流区间,但30元以上的市场,仍然有超40%的空间。国内新中式茶饮也出现了越来越多走高端路线的品牌,比如客单价在35-50元区间的煮葉,上新频率为一年五次,在2019年完成了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后,预计未来3—5年将开出100家门店。
和价格上调相对应的是,中国新式茶饮消费规模越来越大。据《2019新式茶饮消费白皮书》显示,中国茶饮市场的总规模在2019年将突破4000亿元,是咖啡市场总规模的2倍,茶饮行业每年外卖点单量以50%的速度递增。2019年发布的《美团外卖奶茶真香消费报告》对外披露,去年美团外卖奶茶订单量突破2.1亿单,远超咖啡品类的订单量,“奶茶”成为外卖平台上的热搜词,有望代替可乐成为白领午餐新伴侣。相对应的,2018年,美团平台上茶饮商户数量相比2017年翻了3倍。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全国现制茶饮门店数已经达到41万家,一年内增长74%。
除了新中式茶饮品牌外,餐饮行业中海底捞、西贝也曾进行价格上调。朱丹蓬分析指出,头部企业有定价的话语权,类似CoCo等平价品牌主要分布城市在三四五线,不具备区位优势,不会随便改变价格。新中式奶茶的行业头部品牌涨价第一是有涨价的刚需,可以看到消费端对于新中式奶茶的青睐和追捧;第二是疫情让部分中小型奶茶倒闭了,这对于头部企业是利好,所以涨价是借势而为、趁势而为。
府新青年
你触手可及的朋友圈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
作者:贾辉
红遍全国却只有长沙本地才有的“茶颜悦色”,总是大排长龙。/图虫创意
山寨围剿下,网红店太难了。
疫情防控仍处于关键阶段,五一假期也没有出现报复性出游,不少人都取消了出游计划,取而代之的则是在家附近散散步,约三五好友去奶茶店坐坐。
等等,你能确定你常去的那家奶茶店不是山寨店么?
御合贡茶、至尊贡茶、宝岛贡茶、西子贡茶、帝饮贡茶……哪一家才是真正的贡茶?
山寨太多,正牌贡茶已经被迫从原名“漾漾好贡茶”改成“四云奶盖贡茶”。
琳琅满目的鹿角,哪一家才是正牌?
不到两年时间,全国就爆发出7000多家鹿角巷山寨店。
垚燚一点点、九份一点点、钟爱一点点……一不留神,你都不知道自己走进了山寨店。
喝到正牌奶茶,不止一点点的难。
茶颜观色、茶颜以沫、色观颜茶……绕口令般的山寨店名、假可乱真的Logo,让人顿悟什么叫做“假作真时真亦假”。
不少山寨店连名字都懒得改,直接“挂羊头卖狗肉”。
如果你喝到了难喝的网红奶茶,请先怀疑一下自己是不是去了山寨店吧。
不过,其实大部分人也不是很在乎自己去的店是否正牌。
只要饮品不是太难喝,离家足够近、够方便,他们就会继续光顾。毕竟,“最好吃的店”总是在自家楼下的。
而那些苦苦经营的原创者,好不容易打造一个广受大众欢迎的品牌,难道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心血被疯狂山寨?
不少人去网红店,只是为了拍照打卡。/图虫创意
山寨“工厂”专职“复制”网红店
“没想过自己打假,只想闷声赚大钱。”用了好几年时间维权的鲍才胜很无奈。
一切还得从“鲍师傅罗生门”,一个贼喊捉贼的故事说起。
2018年5月,《长江日报》曝光了武汉江汉路一家“鲍师傅”糕点店雇人排队充场,营造热销假象。
据周边商户介绍,这家“鲍师傅”自开店以来,几乎每天都排着近40人的长队。《长江日报》记者通过一名多次出现在队列中的中年男子,成功“打入”充场组织。
排队、购货、交货、再排队,就是一个完整的“充场流程”。卧底记者在体验充场的12小时里,重复了10次充场流程,最终获得薪资90元。
当然,要求高的店铺会让充场者每排一次队都更换衣服的。
挂着“鲍师傅”招牌的糕点店外排着长队,其中不少是“托”。/长江日报记者费权
如此荒唐的充场活动,竟然逐渐演变为成熟的“产业链”,曝光后顿时舆论哗然。此时,微博上却出现了两家“鲍师傅”的道歉声明,而且都带有微博认证的蓝V。
一个是简介为北京易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尚”)的“鲍师傅餐厅”,另一个则是北京鲍才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鲍师傅糕点Pastry”。后者还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声明武汉雇人排队的是侵权加盟山寨店,并不属于正牌“鲍师傅”旗下。
随后,两家“鲍师傅”开始了微博“掐架”,互相指责对方才是“冒牌”。
只留下看客们一脸懵:到底谁才是真正的“鲍师傅”?
粉丝数多的是正牌?你错了。
武汉市当地的工商质监局介入调查后,真相才逐渐浮出水面。
雇人排队的“鲍师傅”虽然有合法的工商执照,但法定企业名称中,却并没有“鲍师傅”字样。
根据中国商标网显示,这家“鲍师傅”所属的易尚公司,在2015年注册了3个与“鲍师傅”有关的商标,分别为商标类别号为30的“鲍师傅人头”图像、类别号为32和43的“鲍师傅人头+鲍师傅汉字+鲍师傅拼音”商标。
“先下手”的易尚,就有理了?/中国商标网截图
在2017年到2018年,易尚又注册了“鲍师傅小贝”“鲍师傅糕点”,连鲍师傅创始人的名字“鲍才胜”也被这家公司抢先注册了。
除了“鲍师傅”以外,易尚还注册了其他餐饮企业的商标,如“金拱门”“沙县轻食”“脏脏包”“爸爸甜心”“原麦丰秋”等,看来是“职业惯犯”了。
“如果知道侵权这么恶劣,我肯定早早就都注册好的,之前没想到江湖这么险恶。”后知后觉的鲍才胜,只在2013年注册了类别号为30的“鲍师傅”商标,却遗漏了其他相关类别号,以及与鲍师傅相关的人头图像、拼音等商标的注册,给山寨店留下了钻空子的漏洞。
直到现在,“合法的”山寨店还在疯狂扩张,截至2019年6月,易尚旗下的山寨鲍师傅已经在全国拥有了550余家门店。
还在“嘴硬”的山寨店。/@鲍师傅餐厅
而真正的鲍师傅,因为拒绝加盟,如今只在全国25个城市开设了60余家门店。
山寨店比正牌店还多,这将鲍才胜逼上了维权之路。而维权耗费了他大量的精力,还拖慢了研发新品的节奏,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无妄之灾。
“我们算过,如果走法律程序打掉这些假冒门店,不算时间成本,至少要投入几百万元成本。”除了要对付以易尚为代表的的山寨公司,还要应对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山寨门店,鲍师傅的维权之路道阻且长。
而另一边厢,山寨网红公司依然“高歌猛进”,做着一本万利的买卖。
前不久闹上热搜的茶颜悦色商标侵权案,山寨店还“恶人先告状”,将正主告上了法庭。
案件的原告,也就是山寨店的所属公司广州洛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旗”),前身是广州凯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昇”)。
为什么换了个“马甲”?因为翻车了。
2016年,凯昇就是山寨专业户,陆续申请了“茶颜悦色”“知乎茶也”“乐乐茶”“约凯撒”等和知名品牌相关的商标。
2018年,正主“乐凯撒”将凯昇告上了法庭并打假成功,凯昇被法院判决承担侵权责任,并被列入失信人名单。
没关系,换个马甲就可以继续作恶了。
这些毫无廉耻的山寨公司显然已经形成产业链,哪家店火了就立刻抢注相关商标,沾沾自喜、理直气壮地当着寄生虫。
目前,拥有89个商标的易尚公司,还在做着侵权的生意。/中国商标网
偷来的品牌偷不来的“魅力”
网红店之所以获得广泛光注,让人甘愿排队好几个小时,靠的当然不是名字,更重要的是“魅力”。
这种魅力,有时候是对出品的坚持。
在奶茶粉、浓缩水果汁横行奶茶界的年代,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决定用真材实料做奶茶,将“老龄化”的茶饮变成了年轻人追逐的潮流;
从小学做面包的鲍才胜,即便在店铺紧挨学校,生意很好的时候,也预见到了因缺乏特色,将来必定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危机,便一门心思进行新品研发,这才有了让人愿意排队7小时的肉松小贝。
注重出品和设计的喜茶,让人心甘情愿为它大排长龙。/图虫创意
有时候,你喝的不止是一杯网红茶,而是一种信赖和归属感。
“蜗居”在长沙的茶颜悦色是奶茶界的“顶流”,三不五时上热搜,是亲妈粉们悉心呵护的崽崽。
在这里,你拥有一杯鲜茶的“永久求偿权”,如果你觉得没做好,可以去任意一个门店要求重做一杯。
你可以通过公众号,了解经营一家茶饮店要处理多少鸡零狗碎的事。当然,你也拥有发言权,被粉丝呼唤的下架新品,没多久就能重新上架了。
网红店的魅力,还在于对用户需求的周到考虑,以及不断优化的用户体验。
为了让你更好地拿着奶茶自拍,奈雪の茶将杯子设计成“瘦高型”,门店更是越开越有设计感。
奈雪の茶还将常用的平杯盖换成特别设计的带有凹槽的杯盖,避免了口红沾杯的尴尬。
凭借超高颜值的奶茶,网红店鹿角巷成功出圈。
不可否认,现在不少网红店的产品门槛并不高,“照葫芦画瓢”并不是难事。
但让人愿意用生命排队的网红店,必然有着比名字更重要的过人之处,这是山寨店最难也懒得复制的地方。
当山寨店门庭若市,就是对原创品牌最无情的打脸。
如果山寨依然猖獗,谁还会埋头钻研原创、排除万难坚持出品?
如果我们依旧买山寨店的账,为了方便放弃品质,谁还能给我们带来新的冲击和感动?
喝到一口好喝的奶茶,治愈一整天的丧。/图虫创意
政府监管防止山寨必不可少的环节
山寨奶茶店只是山寨市场的一个缩影。仅在食品领域,就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山寨”。例如有无数变形版本的“奥利奥”,神鬼莫测的“六个核桃”,雌雄莫辨的“大白兔奶糖”......山寨商品的生产、流通,凸显的是市场监管的不足。倘若听之任之,必然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正如上面所说,如果山寨依然猖獗,谁还会埋头钻研原创、排除万难坚持出品?
有人曾说,一家店好不好,靠的是消费者们用脚投票,这没有错。但对于“外地游客”而言,政府有时就像是一块引路牌。当新的消费者进入市场,他可以找到信得过的道路,而不是一开始就踏入了山寨的旋涡。最重要的,是有关政府部门的主动出手,他们出手保护的是消费者和市场的信心与底线,是对生产者和原创的尊重。
来源丨新周刊
编辑丨三观大师
校审丨学长有话说
初审丨向廷光
终审丨张静
<>>
用脚投票!
汇天眼APP讯 : 红遍全国却只有长沙本地才有的 “ 茶颜悦色 ”,总是大排长龙。/ 图虫创意
山寨围剿下,网红店太难了。
抗疫之战尚未宣告胜利,五一假期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到来了。
估计不少人都取消了出游计划,取而代之的则是在家附近散散步,约三五好友去奶茶店坐坐。
等等,你能确定你常去的那家奶茶店不是山寨店么?
御合贡茶、至尊贡茶、宝岛贡茶、西子贡茶、帝饮贡茶 …… 哪一家才是真正的贡茶?
山寨太多,正牌贡茶已经被迫从原名 “ 漾漾好贡茶 ” 改成 “ 四云奶盖贡茶 ”。
琳琅满目的鹿角,哪一家才是正牌?
不到两年时间,全国就爆发出 7000 多家鹿角巷山寨店。
垚燚一点点、九份一点点、钟爱一点点 ……一不留神,你都不知道自己走进了山寨店。
喝到正牌奶茶,不止一点点的难。
茶颜观色、茶颜以沫、色观颜茶 …… 绕口令般的山寨店名、假可乱真的 Logo,让人顿悟什么叫做 “假作真时真亦假”。
不少山寨店连名字都懒得改,直接 “ 挂羊头卖狗肉 ”。
如果你喝到了难喝的网红奶茶,请先怀疑一下自己是不是去了山寨店吧。
不过,其实大部分人也不是很在乎自己去的店是否正牌。
只要饮品不是太难喝,离家足够近、够方便,他们就会继续光顾。毕竟,“ 最好吃的店 ” 总是在自家楼下的。
而那些苦苦经营的原创者,好不容易打造一个广受大众欢迎的品牌,难道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心血被疯狂山寨?
不少人去网红店,只是为了拍照打卡。/ 图虫创意
山寨 “ 工厂 ”
专职 “ ” 网红店
“没想过自己打假,只想闷声赚大钱。” 用了好几年时间维权的鲍才胜很无奈。
一切还得从 “鲍师傅罗生门”,一个贼喊捉贼的故事说起。
2018 年 5 月,《长江日报》曝光了武汉江汉路一家 “ 鲍师傅 ” 糕点店雇人排队充场,营造热销假象。
据周边商户介绍,这家 “ 鲍师傅 ” 自开店以来,几乎每天都排着近 40 人的长队。《长江日报》记者通过一名多次出现在队列中的中年男子,成功 “ 打入 ” 充场组织。
排队、购货、交货、再排队,就是一个完整的 “ 充场流程 ”。卧底记者在体验充场的 12 小时里,重复了 10 次充场流程,最终获得薪资 90 元。
当然,要求高的店铺会让充场者每排一次队都更换衣服的。
挂着 “ 鲍师傅 ” 招牌的糕点店外排着长队,其中不少是 “ 托 ”。/ 长江日报记者费权
如此荒唐的充场活动,竟然逐渐演变为成熟的 “ 产业链 ”,曝光后顿时舆论哗然。此时,微博上却出现了两家 “ 鲍师傅 ” 的道歉声明,而且都带有微博认证的蓝 V。
一个是简介为北京易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易尚 ”)的 “ 鲍师傅餐厅 ”,另一个则是北京鲍才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 “ 鲍师傅糕点 Pastry”。后者还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声明武汉雇人排队的是侵权加盟山寨店,并不属于正牌 “ 鲍师傅 ” 旗下。
随后,两家 “ 鲍师傅 ” 开始了微博 “ 掐架 ”,互相指责对方才是 “ 冒牌 ”。
只留下看客们一脸懵:到底谁才是真正的 “ 鲍师傅 ”?
粉丝数多的是正牌?你错了。
武汉市当地的工商质监局介入调查后,真相才逐渐浮出水面。
雇人排队的 “ 鲍师傅 ” 虽然有合法的工商执照,但法定企业名称中,却并没有 “ 鲍师傅 ” 字样。
根据中国商标网显示,这家 “ 鲍师傅 ” 所属的易尚公司,在 2015 年注册了 3 个与 “ 鲍师傅 ” 有关的商标,分别为商标类别号为 30 的 “ 鲍师傅人头 ” 图像、类别号为 32 和 43 的 “ 鲍师傅人头 + 鲍师傅汉字 + 鲍师傅拼音 ” 商标。
“ 先下手 ” 的易尚,就有理了?/ 中国商标网截图
在 2017 年到 2018 年,易尚又注册了 “ 鲍师傅小贝 ”“ 鲍师傅糕点 ”,连鲍师傅创始人的名字 “ 鲍才胜 ” 也被这家公司抢先注册了。
除了 “ 鲍师傅 ” 以外,易尚还注册了其他餐饮企业的商标,如 “ 金拱门 ”“ 沙县轻食 ”“ 脏脏包 ”“ 爸爸甜心 ”“ 原麦丰秋 ” 等,看来是 “ 职业惯犯 ” 了。
“ 如果知道侵权这么恶劣,我肯定早早就都注册好的,之前没想到江湖这么险恶。” 后知后觉的鲍才胜,只在 2013 年注册了类别号为 30 的 “ 鲍师傅 ” 商标,却遗漏了其他相关类别号,以及与鲍师傅相关的人头图像、拼音等商标的注册,给山寨店留下了钻空子的漏洞。
直到现在,“ 合法的 ” 山寨店还在疯狂扩张,截至 2019 年 6 月,易尚旗下的山寨鲍师傅已经在全国拥有了 550 余家门店。
还在 “ 嘴硬 ” 的山寨店。/@鲍师傅餐厅
而真正的鲍师傅,因为拒绝加盟,如今只在全国 25 个城市开设了 60 余家门店。
山寨店比正牌店还多,这将鲍才胜逼上了维权之路。而维权耗费了他大量的精力,还拖慢了研发新品的节奏,真是 “ 赔了夫人又折兵 ” 的无妄之灾。
“ 我们算过,如果走法律程序打掉这些假冒门店,不算时间成本,至少要投入几百万元成本。” 除了要对付以易尚为代表的的山寨公司,还要应对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山寨门店,鲍师傅的维权之路道阻且长。
而另一边厢,山寨网红公司依然 “ 高歌猛进 ”,做着一本万利的买卖。
前不久闹上热搜的茶颜悦色商标侵权案,山寨店还“ 恶人先告状”,将正主告上了法庭。
案件的原告,也就是山寨店的所属公司广州洛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洛旗 ”),前身是广州凯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凯昇 ”)。
为什么换了个 “ 马甲 ”?因为翻车了。
2016 年,凯昇就是山寨专业户,陆续申请了 “ 茶颜悦色 ”“ 知乎茶也 ”“ 乐乐茶 ”“ 约凯撒 ” 等和知名品牌相关的商标。
2018 年,正主 “ 乐凯撒 ” 将凯昇告上了法庭并打假成功,凯昇被法院判决承担侵权责任,并被列入失信人名单。
没关系,换个马甲就可以继续作恶了。
这些毫无廉耻的山寨公司显然已经形成产业链,哪家店火了就立刻抢注相关商标,沾沾自喜、理直气壮地当着寄生虫。
目前,拥有 89 个商标的易尚公司,还在做着侵权的生意。/ 中国商标网
偷来的品牌
偷不来的 “ 魅力 ”
网红店之所以获得广泛光注,让人甘愿排队好几个小时,靠的当然不是名字,更重要的是 “ 魅力 ”。
这种魅力,有时候是对出品的坚持。
在奶茶粉、浓缩水果汁横行奶茶界的年代,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决定用真材实料做奶茶,将 “ 老龄化 ” 的茶饮变成了年轻人追逐的潮流;
从小学做面包的鲍才胜,即便在店铺紧挨学校,生意很好的时候,也预见到了因缺乏特色,将来必定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危机,便一门心思进行新品研发,这才有了让人愿意排队 7 小时的肉松小贝。
注重出品和设计的喜茶,让人心甘情愿为它大排长龙。/ 图虫创意
有时候,你喝的不止是一杯网红茶,而是一种信赖和归属感。
“ 蜗居 ” 在长沙的茶颜悦色是奶茶界的 “ 顶流 ”,三不五时上热搜,是亲妈粉们悉心呵护的崽崽。
在这里,你拥有一杯鲜茶的 “永久求偿权”,如果你觉得没做好,可以去任意一个门店要求重做一杯。
你可以通过公众号,了解经营一家茶饮店要处理多少鸡零狗碎的事。当然,你也拥有发言权,被粉丝呼唤的下架新品,没多久就能重新上架了。
网红店的魅力,还在于对用户需求的周到考虑,以及不断优化的用户体验。
为了让你更好地拿着奶茶,奈雪の茶将杯子设计成 “ 瘦高型 ”,门店更是越开越有设计感。
奈雪の茶还将常用的平杯盖换成特别设计的带有凹槽的杯盖,避免了口红沾杯的尴尬。
凭借超高颜值的奶茶,网红店鹿角巷成功出圈。
不可否认,现在不少网红店的产品门槛并不高,“ 照葫芦画瓢 ” 并不是难事。
但让人愿意用生命排队的网红店,必然有着比名字更重要的过人之处,这是山寨店最难也懒得的地方。
当山寨店门庭若市,就是对原创品牌最无情的打脸。
如果山寨依然猖獗,谁还会埋头钻研原创、排除万难坚持出品?
如果我们依旧买山寨店的账,为了方便放弃品质,谁还能给我们带来新的冲击和感动?
喝到一口好喝的奶茶,治愈一整天的丧。/ 图虫创意
我曾经也是网红餐饮店的狂热粉丝。记得喜茶刚在广州开店,而且仅此一家的时候,我特地空出了一个周日下午,排队两小时,只为了喝那一杯芝士茶。
那口茶的美好滋味,现在想来仍然让我怀念。当然,我不否认,没有排队到脚酸的铺垫,这杯茶的滋味可能还不至于这么美好。
打击山寨,不仅要靠正主维权,更要靠每一个消费者用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