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社西宁1月25日电(记者央秀达珍、白玛央措)“老板,给我试一下这款咖啡色礼帽,要54码。”42岁的藏族顾客洛嘉指着一顶澳大利亚进口的礼帽,身旁的家人正在店内帮他寻找其他款式。
高原的冬天寒气逼人。清晨十点,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的大西部商贸城里十分热闹。走进才旦的帽靴店,一排排货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类藏式礼帽,最底层货架上陈列着不同款式的皮靴。
“店内大部分礼帽是从河北、上海进货,我们也会从美国、澳大利亚进口一些礼帽,零售价在1000元到3000元不等,很受藏族群众欢迎。”30岁的店主才旦说。
在藏区,每逢传统佳节,许多藏族群众都会购买或缝制新衣。从传统藏装到藏潮文化,藏族群众对于穿着的喜好也在发生变化,而潮流藏装也在被更多人接受。
藏式图腾卫衣、绸缎空军棉服、摇粒绒藏式棉衣……在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普丰路的一家店铺里,人们忙着选购过年新衣,这些衣服大多融合藏族传统元素和现代时尚元素,让人眼前一亮。“每天都有来自甘肃、西藏、青海等地的订单,在店里打包快递已成为我们的日常工作。”藏族青年仁青多杰说。
从青海西宁的繁华商业区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西藏,从中国内地城市到美国纽约,几位藏族年轻人开分店拓宽销售渠道,不断创新传统藏族服饰。“简约化的民族服饰能被更多顾客接受,我们想创造一种不一样的藏族文化品牌。”设计师文次说。
“小时候,每逢春节,我们都会穿上崭新藏装,虽然现在更多人开始尝试现代改良藏装,但是传统仍需继承,那是我们创造的灵感源泉。”仁青多杰说。
如今,藏族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旅游过年成为新风尚。来自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的周本才让,早就和家人计划去三亚过一个“温暖”年,他1月初便在网上订好了机票和酒店。
“现在,老家冰天雪地,但这边依然是夏天。往年春节我们会在家过,今年想带父母去海边吹吹海风,忙了一年,是时候休息休息了。”周本才让在微信朋友圈晒出在海边晒日光浴的照片,朋友们纷纷点赞。
从传统美食到进口食品,随着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进口优惠政策不断增加,藏族百姓的餐桌也逐渐丰富起来。澳洲车厘子、新西兰猕猴桃、美国大杏仁、法国葡萄酒……索南加家置办的年货清单里,有不少进口食品。“现在超市里什么都有,我们买了好多东西,准备欢欢喜喜过个年。”他说。
家住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的索南加一家八口,今年专程从西宁坐动车去成都过春节。“考虑到老人养老,我们在成都买了房,这边气候好,他们很享受。”他说。
索南加说,虽然成都总是飘着火锅与盖碗茶的香气,但老人还是会想念家乡的味道。他们从老家带了酥油、糌粑、牛羊肉,这些都是年夜饭里必不可少的美食。
不同的地方,同样的年味。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团圆始终是各族群众永恒的心灵归宿。
凉商品持续上新,避暑游热度高,特色夜市人气旺……进入暑期,清凉经济乘“热”而上,开拓消费新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
清凉商品夏日走俏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电器卖场,只见空调、风扇等消暑降温产品被摆在显著位置,并贴上了“促销”的标签。
尹先生一家人正在选购空调,他告诉记者:“家里的空调已经使用快10年了,总是嗡嗡响,制冷效果也不太好。听说现在以旧换新优惠力度大,就想换一台新空调。”
门店销售人员说,今年夏天,空调销售比以往更火爆。京东数据显示,6月空调销售额环比增长超过400%。苏宁易购数据显示,7月下旬,线下门店空调销售额同比增长121%。
炎炎夏日,室内要降温,室外需防晒。手持遮阳伞、身着防晒衣、面戴“脸基尼”,再搭配一副墨镜……这些“物理防晒”产品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出行标配。
在广东省广州市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人们穿着防晒衣步行、骑车。据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统计,今年广东省防晒衣销量预计突破1亿件,同比增长将超过60%。
作为时尚款防晒面罩,“脸基尼”成为今夏热销单品。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商户董薇表示,一天能卖出四五万件“脸基尼”。
除了传统消暑降温产品,冰凉贴、冷感毛巾、降温喷雾、冰凉圈等各类“花式”新品也受到市场青睐。
避暑游持续升温
“夏天到贵阳避暑太巴适了。”从重庆市一路南下,65岁的游客叶茂芳来到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旅居避暑。这已是她连续第四年到贵阳避暑了。
叶茂芳选择的羊昌镇位于贵阳市北郊,夏季平均温度20.4℃,境内林湖谷峰簇拥,森林覆盖率达50.1%,每年吸引众多“候鸟式”游客前来旅居避暑,享受清凉。
“我们的民宿一共有27间房,早早就全部预订出去了。”说起当地避暑游的火爆情景,羊昌镇“田园小院”旅居民宿老板陈艳咧嘴笑起来。
近年来,为擦亮“爽爽贵阳”名片,贵阳市推出多条避暑旅游线路,提升一站式旅居服务水平,让游客“住在风景里,玩在山水间”,尽情享受清凉夏日。
今年暑期,避暑游持续升温。在携程平台上,7月以来“避暑”相关搜索热度环比增长150%。
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市的北极村,是中国大陆最北端的边境临江村落,夏季平均气温只有18℃,吸引大批游客打卡最北地标,体验清凉舒爽的夏日生活。
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的茶卡盐湖,风景优美、气候凉爽。8月4日,茶卡盐湖景区迎来今年客流高峰期,单日游客量近5万人次。
有“春城”之称的云南省昆明市,是很多游客的避暑目的地。滇池周边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众多,游客或漫步湖边,享受微风带来的凉爽,或乘船游湖,感受水面上的宁静、惬意。
避暑游激发出夏日文旅消费新活力。吉林省推出“消夏避暑休闲季”活动,各类露营音乐会、精品剧目演出等让游客目不暇接;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主题游牧营地开业,通过旅游引流带动葡萄酒消费;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举办的万人星空演唱会,成为“爆款”文旅产品……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暑期,各地将举办超4000项约3.7万场次文旅消费活动。
夜经济热潮涌动
夜幕降临,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的桃花里步行街夜市热闹了起来。夜市拐角处一家烤苕皮摊位围满了食客。烤架上,苕皮金黄诱人,边缘微卷,摊主麻利地撒上折耳根、小葱、香料,香辣味瞬间弥漫开来……
从烤苕皮到烤豆腐,从火锅到烤肉,从糖葫芦到关东煮……这条1500米长的步行街云集了各路美食。今年以来,桃花里步行街日均客流量超过3万人次。“暑期人流量明显增加了,还多了不少外地食客。”一名麻辣烫店主告诉记者。
不久前,张女士带着女儿从河南洛阳来到成都探亲。漫步桃花里步行街夜市,她感慨道:“夜市的氛围让人心情格外舒畅,这里不仅有美食,还有文化。”小女孩则兴奋地拉着妈妈的手,指着不远处的棉花糖摊位。
不仅有传统小吃、特色餐饮,桃花里步行街还引入文化创意元素,定期举办“桃花节”“美食文化节”等主题活动,吸引大量市民游客参与。
炎热夏季,许多人选择夜间外出,带来了夜经济的繁荣。各地打造“夜游”“夜演”“夜食”“夜购”等消费业态,营造多元化、沉浸式夜生活消费氛围。
华灯初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包头乐园里人头攒动,只听“啪”的一声,众人仰望天空,一簇簇流光溢彩的铁花在夜空中绽放后倾泻而下,一场国潮花火音乐节火热开启。花仙游园、非遗集市、机甲巡游、电音节……包头市的花样特色活动点亮了缤纷夜经济。
五彩斑斓的灯光与啤酒泡沫组成夏夜的风景,精酿啤酒、美食餐饮等摊位沿路排开,吸引着八方来客。8月2日晚,2024厦门国际啤酒节开幕。啤酒节通过“啤酒+音乐”“啤酒+游乐”“啤酒+体育”“啤酒+市集”等多种形式打造夏季消费新体验。(记者 潘旭涛 黄 娴 宋豪新)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源:CCTV魅力中国城
来到一座城市,很多人第一件事是去寻幽览胜,而第二件事一定是去品尝这座城市最具特色的美食了。在第一轮推介中的“城市味道”环节,每座城市都捧出了各自的珍馐美味,今天小编便整理了一个合辑,带大家一起来 “闻香忆城市”!
前方高能预警!
请务必饭后观看!
海西州:德都蒙古宴、藏族宴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全国唯一的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在这里,两族同胞世代友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蒙藏饮食文化也因此相互交融。
海西州的柴达木福牛,脂肪低、高蛋白,而且肉质细腻,回味无穷。福牛火锅让见多识广的点评嘉宾高博也止不住对着镜头呐喊“好吃啊”!寇乃馨这位“厨房小白”,亲手制作了白刺果酸奶,它不但香醇,还具有消炎止咳的功效,可谓是酸奶中的“王者”!
REC
海西州的安多养生面吃法也非常好玩,上面是一层面,盖着下面的羊肉。把面皮捅破,和下面的羊肉搅拌着吃,这种浸满肉香的绝妙平衡,真让人欲罢不能!美食中的点睛之笔,还属被国酒大师点赞的“藜麦酒”,它口感纯正,饮用后不口渴不头疼,而且极具营养价值。
黄南州:民族团结宴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在节目中以少数民族婚礼的喜庆场景,介绍了各个民族的美味佳肴,这桌民族团结宴以“奇、美、融”为特色,折射出这片土地上多民族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的繁荣景象。
在这里,老八盘是世代沿袭的美食,照顾到各民族不同的饮食口味。它以八种热菜为主菜,集炖、炒、烧、蒸、煮、熘、炸于一体,以其特有的菜品和韵味独树一帜。黄南州的火烧馍也非常奇特,它以地为灶,以土为锅,全程制作没有接触任何铁器,这样做出来的火烧馍存放时间非常久,很接地气!
点评嘉宾寇乃馨被美食吸引,大胆尝试了制作糌粑。让酥油和糌粑融合在一起,染上手心的温度,这样做出来更香甜。简单好制作的糌粑,让每个厨艺新手可以轻松参与,有望冲破荧屏,走进更多家门!
REC
海北州:现代藏餐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以温情呈现“藏历新年”,同时,也把对山东援青的感恩之情融入道道美味之中,更见温暖与真诚。
一道“肚里乾坤”艳惊四座,它以羊肚做天然的烹调器皿,浸透佐料的新鲜羊肉放入其中,既不会渗漏,又富有弹性,与烧红的石头混合,使鲜肉在石头的炙烤下迅速受热,焦香扑鼻,在切开时,也极具视觉效果。
REC
海北州的美食还打破了大家的固有印象。很多人都觉得品尝高原美食得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但不论是菜品呈现、营养搭配,还是口感,海北州的绿色分餐都做得十分精细。以高蛋白、高热量、营养丰富的高原绿色食材为烹饪主材,辅之以独特的烹饪方式,这样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人们把高原美食“一网打尽”!
海东市:河湟宴
青海省海东市是黄河四大文化之一的河湟文化的发祥地,是一个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交汇的地方,所以,这里的美食也囊括了不同民族的特色,呈现出融合交汇之美妙。
这里的八宝盖碗茶除茶叶外,还要加冰糖、桂圆、枸杞、苹果、葡萄干、红枣、白菊花、芝麻,小小一杯茶,就能喝出营养,喝出养生。而且八宝盖碗茶的喝法也很有讲究:一是不能够把碗盖直接拿下来,二是在喝时,不能够吹上面漂浮的茶叶,得用茶盖慢慢刮。于是喝盖碗茶在海东有时也被叫做“刮碗子”,可以说是“越刮越香甜,越刮越有味道”。
海东的面食也是一绝。这里的河湟包子只有核桃般大小,馅料丰富不重样儿。特意做小的包子藏着精致的心意,这样就可以让客人们一次尝到多种味道,实在是太贴心了!而且海东的拉面,是由新鲜牦牛肉熬制8小时以上作为汤底,闻起来特别的鲜美,面条还加入了牛骨髓、鸡蛋,让口感更爽滑、筋道。拉面的技法讲究“九九八十一道揉”,最细时竟能穿针引“面”,引寇乃馨震惊不已。
REC
玉树州:牦牛宴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精心准备了丰盛的牦牛宴,来表达玉树人民的满腔感恩之情。
牦牛是这里的一“宝”,牛头,牛血肠,牛肚,牛蹄......都可以做成拼盘,且原汁原味,口感爽脆有嚼劲。牦牛肉刺身虽是生的,但口感也极佳,给了寇乃馨“下厨”的无限信心!冬虫夏草是玉树的另一“宝”。可以煲汤、泡茶,玉树州也分享了一个“混搭”食用法——泡牛奶,这样大家在家中,就可以体验到正宗的藏族吃法!
REC
不只是冬虫夏草吃法有门道,玉树州的酸奶吃法也很有趣。在民间的一种竞技比赛中,酸奶在牛鞍上吃才是最高境界,能够体现参与者体能的强健。点评嘉宾高博就发起了一次挑战,一下把大家带回至草原上热闹的场景中,让美食与欢乐同在。
果洛州:生态宴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有很多食材都是零污染且稀有的,果洛州将自身优势发挥到极致,呈现出一席“生态宴”。
果洛州班玛县玛可河林场生长着世界公认的珍稀食药兼用菌——羊肚菌,它香味独特、营养丰富,且功能齐全、食效显著。另外一个高营养价值的当属药膳羊脖汤,选自果洛白藏羊的羊脖子,加上冬虫夏草、贝母等五味秘制的藏药材,极大增 强了汤的滋补功效,丰富其营养价值,深受当地孕妇的喜爱。
果洛州还有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宝贝,就是“藏雪茶”。高原地区的环境对于茶叶来说非常严峻,但在海拔3200米至3600米之间的果洛州班前村,就能种出富含多种营养元素的藏雪茶,这里家家户户都有饮用藏雪茶的习惯,百岁老人可以占到相当高的比例。藏雪茶可以说是真正的“天赐珍宝”了!
REC
看完后你是不是也垂涎欲滴啦?
快来说说你吃过几种上面的美食?
哪里的美食最棒呢?
留言区见
来源:CCTV魅力中国城、大青海网
编辑: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