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作者舍恩伯格认为,数据化就是一切皆可"量化"。他在讨论大数据的角色定位时将之置于数据应用的商业系统中,让数据成为了驱动商业变革的燃料。
但我认为,数据除了“大”和“小”的区别之外,还有一个核心是“快”和“慢”。我们知道,互联网时代的商机稍纵即逝,如果不能更快速、更灵活的分析数据,那么数据的价值本身同样会大打折扣。
过去对数据仓库的建设乃至运维管理,都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但从2017年甲骨文推出Oracle ADW业务数据平台以来,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部署Oracle ADW获得了“快数据”的力量,以一种更灵活、更便捷、也更专注于本身业务的方式,走向了数字化变革。
< class="pgc-img">>在“快”数据的诉求下,甲骨文期望通过Oracle ADW,支持客户将数据快速转化为商业价值。
百果园:通向“数据之美”的捷径
作为我国唯一一家水果生鲜领域准独角兽企业,百果园是水果类垂直电商的开创者,也是中国最大的水果连锁零售服务商,营业额相当于第二名到第八名的总和。
< class="pgc-img">>(深圳百果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首席市场运营官沈欣)
深圳百果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首席市场运营官沈欣表示:“到目前为止,百果园全国已经有将近4000家店面,旗下有百果园、果多美、超奇等等多个水果的渠道品牌,去年的营业额在100亿,今年会突破150亿以上。”
我们知道,任何一家简单的水果连锁企业,都很难管理4000家门店,5000万会员。在如此庞大的数据运营背后,是百果园600人的IT团队,每年超过一亿的研发支出,换来的成果。某种意义上讲,百果园之所以能够成为亚洲最大的水果零售商,正是因为发现了“数据之美”。
在沈欣看来,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能重复造轮子。“比如OracleADW有非常多成熟的技术,包括自动建模模型,根据甲骨文这么多年的经验来对应的算法,这些都不需要重新做任何的开发。”这样的好处是,IT部门节省下来的时间和投资成本,可以去更好的专注于提高客户的体验。
沈欣表示:“Oracle ADW,特别吸引我原因是自运维的数据库,这种自治的能力,让我们的IT团队可以节省时间,并监控它的性能,甚至做到更了解业务逻辑发生的变化。客观的说,甲骨文首个用AI来实现自治的数据库管理的体系,可以帮企业节省相当多的成本。”
除此之外,技术的落地也非常关键。因为技术可以很容易做出一个模型,但是让每家店都去执行这个模型,让每家店给顾客能够提供这样的服务模型体系,实际上要走非常长的路。“我们必须做到少走弯路,如果一个错误的决策,让4000家门店都去执行的话,损失都会很大。”沈欣说。
的确,百果园是一个“线上+线下”融合的业态,线下对稳定性要求很高,线上则是对高并发以及高扩展性要求较高。百果园作为线上和线下结合的体系,这两种IT的问题就都遇到了。百果园供应链的生态圈中,不仅有上游生产基地,合作供货商,也有大量下游的顾客,最大挑战,就在于数据的协同,如何去把这么多不同的企业的数据和信息系统全部打通。沈欣表示,“正是通过Oracle ADW这样的桥梁,把供应链各方的信息跟百果园的做了数据协同跟打通,使之产生了更加有益的价值。”
< class="pgc-img">>可以看到,即便是百果园这样大数据量的复杂场景,既包含了电商环节,也有包含了传统商业形态的复杂商业模式,甲骨文的Oracle ADW依然具备准确的、稳定的、可伸缩的数据分析结构。与其走自研路线,通过开源数据仓库去不断试错,走弯路,错过稍纵即逝的商业机会,采用成熟的甲骨文技术更能快速解决问题。
和合谷:新场景下的数据探索
百果园通过Oracle ADW,来打通数据辅助创新,而和合谷则通过Oracle ADW,来更好地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和合谷,是北京和合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一家中式快餐连锁企业,成立于2003年底。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合谷也在积极的融入其中,并进入新的商业领域,比如堂食与外卖的结合。
< class="pgc-img">>(和合谷的首席财务官(CFO)王侃)
和合谷的首席财务官(CFO)王侃表示:“从顾客群体角度来说,和合谷在从堂食顾客尽力往外卖平台去拓展新的客户群体。随之带来的就是大数据量的应用需求。”
进军外卖市场,让和合谷从运营店面到运营数据,这在业务模式有了本质的不同,王侃说:“从订单数据来看,平均一天有150万的销售额,大概有5万左右的订单客户的数据。”按照这个数据量,每个月的数据产生的数据大小将会达到几十个G,放大到年,再考虑到未来的业务量增长。显然在大数据的环境中,如何去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并从中发掘价值就变得越来越有挑战。
“甲骨文这边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可以比较轻松地把几个维度的数据综合起来,让我们在一个平台使用数据,对我们的整体判断、业务判断依据做一个比较好的综合,比较快的能够反应实际数据的变化。”可以说,Oracle ADW像是和合谷在数据海洋中的一个灯塔。
在此基础上,甲骨文还联合众多餐饮企业成立了餐饮行业数据联盟,目前很多知名的餐饮企业已经参与到其中,Oracle ADW起到了一个关键的桥梁作用,来让餐饮企业、餐饮应用软件供应商和数据平台服务商之间可以更好的协同与合作,共同推动餐饮行业从数据魅力中找到更多的商业机会。
Oracle ADW:要快速见效,也要“接地气”
不难发现,无论是百果园,还是和合谷,它们都是通过Oracle ADW,获得了快速分析数据,挖掘数据的能力,并以此走向了更敏捷的业务创新。
< class="pgc-img">>(甲骨文公司数据库技术执行副总裁Andy Mendelsohn)
事实上,在中国,这样的客户群并不在少数。在8月8日,2019甲骨文数据库云大会现场,甲骨文公司数据库技术执行副总裁Andy Mendelsohn就表示:“我们在中国过去的30年积累了非常大量的核心数据库软件的客户,也有越来越多的客户在使用Oracle ADW业务数据平台的解决方案。”
比如侨鑫集团、美心集团、富维安道拓、法大大、中凯智慧政务软件、联款通这些企业客户,也都借助Oracle ADW成为各自行业数字转型的先锋。
< class="pgc-img">>凭借机器学习、AI以及多年来积累的强大数据库优化能力,甲骨文在2017年推出了全球首款也是目前唯一一款自治数据库,并进一步开发出Oracle ADW业务数据平台这一数据仓库产品。
人力、财务、销售、市场等部门的业务人员,可以直接使用Oracle ADW业务数据平台进行数据探索,实时掌握业务动态。通过Oracle ADW,企业以完全可负担得起的成本,在短短几周时间内即可看到所产生的业务价值,而不是像在过去的传统部署方式下,需要花费几个月才能看到结果。这帮助企业有效地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
< class="pgc-img">>(甲骨文公司副总裁及中国区云平台总经理吴承杨)
事实上,自甲骨文推出自治数据库以来,业界也开始有竞争对手跟进,这也进一步说明了Oracle ADW所看到的发展方向,是受到广泛认可的。甲骨文公司副总裁及中国区云平台总经理吴承杨表示,Oracle ADW的优势是全方位的,很难被超越。
首先,任何AI的能力需要有大量数据支撑和优秀的算法。那么甲骨文在全球数据库领域具有领先的市场份额,在数据库这条路上走过了40年的历史,所以无论是数据的积累还是算法的优势,甲骨文都是遥遥领先的。
其次,自治数据库这个概念本身,就是甲骨文提出并定义的,这不仅源自甲骨文对数据库发展的认知,也源于甲骨文对客户通过数据价值,实现业务创新能力的理解。
第三,Oracle ADW自身也在不断进化,吴承杨说:“今天,Oracle ADW也进行了一些新的功能升级,比如自动调优是实现运营环境之外的调试和调优。我们也即将推出在客户本地数据中心可部署的自治数据库,以满足客户在混合云,和多云环境下,更好的去享受Oracle ADW带来的价值。”
第四,Oracle ADW通过更低的使用门槛,让更多的中国客户更容易去挖掘“数据之美”。一方面,30万人民币的门槛,几乎是传统意义上建设数据仓库成本的1/10,另一方面,甲骨文也在通过实际的活动,比如餐饮行业数据联盟这样的组织,来传递更多OracleADW能够带来的高价值。
用吴承杨的话说,“Oracle ADW就是一个很接地气的产品,它可以让更多的客户感受到数据的价值,让数据真正意义上成为商业创新的驱动力”。的确,数据的价值在于让数据“活”起来,只有“活”的数据,才可以称之为企业的资产,而这恰是Oracle ADW能够帮助企业回归的价值本真。
>语
民以食为天,有人说大多数美食都是不同食材组合碰撞产生的裂变性奇观。若以人情世故来看食材的相逢。有的是让人叫绝的天作之合,有的是叫人动容的邂逅偶遇,有的是令人击节的相见恨晚。美食与生活已密不可分,同样美食同历史之间依旧有着种种羁绊。数千年来,朝代更迭,时光飞逝,沧海桑田,而饮食上却接受住了千年时间的挑战,成为了一段不为人知的传奇。
古代的驿站,酒店等,是古人享受一方美食的载体,这些做为中原饮食文化中的的传承基础,同美食一样在中原流传千年。在古代最早的美食集中地,也就是驿站,它开启了中原餐饮文化的先河,从那时候起,中原大地上出现了许多酒馆,旅店。不过今天我们把这种习惯于饭店一词来称呼它。饭店行业在中原文明中诞生的辉煌绝对算得上一颗明珠。
为完成官方目的而修建的驿站,饭店的雏形
封建时代中,特别是中原这种皇权至上的封建时代,帝国运行的中心便是皇权,更何况是饭店,所以饭店的起源同官方之间便有着割舍不断的关系。我国的饭店业起源很早。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比欧洲早1000多年,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殷商一带的出土的甲骨文中就对于最早的饭店有着明确的记载。当时的饭店被叫做"驿传",是负责为皇帝传递官方文书的驿马和传车,而即使夏商周时期的面积远不及及今天,但是同样也是沃野千里。加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文书与政令需要及时性,在送达路途中给予传给文书的官员较好的休息是提升效率的最好方法,因此"驿站"也就孕育而生。
< class="pgc-img">图一,西周驿站还原图
>从西周开始,驿站的目的就是周王为巩固统治,实现对于分封诸侯较好的控制而设立的,其中包括收集情报,传递政令。此外最为关键的是,驿站是周王朝对于其余诸侯国收纳税务,朝贡的前沿以及落脚点。这也是为何在西周的官道上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驿站,很大程度上这种驿站为来往朝贡的人提供食宿的作用,远大于他传递收集情报的效果。这也是为何有"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宝;五十里有市,市有族馆"的记载的原因。另外周朝是中原古代基本礼仪的奠定者,讲究以礼治国的周朝在驿站进行接待时还对于规格,礼仪做出了明确的安排。
< class="pgc-img">图二,《周礼》中对于驿站的记载
>到了秦朝时期,天下一统,分封制被郡县制所取代,此时驿站从之前的接待功能更多的发挥了刺探情报,打听消息的作用。秦直道可以说是世界闻名的遗产,秦直道的修建代表了中原封建王朝对于地方管控的,而驿站便成为了重点。当时秦朝还设置了驿站法,方便于管理,到了汉代之后驿站同样使用这样的驿站。到了唐朝,这种官府性质驿站大约达到1600多处,从帝国都城中心向四周发散出去。
官府创办到民间,驿站使用向真正意义饭店的转变
"府西三百里,候馆鱼蜂"著名诗人韩愈对于驿站的赞美,可以说十分生动的描写了古代餐饮行业的状况,各种美味佳肴不绝于口。对于这种私人驿站,把官方旅店是由于中夹王朝为控制各地雩要而设立的话,那么民问旅店则是为了近应商业活动的发展应运而兴起的。虽然说中原一直推行重农抑商的策略,但是就整个古代而言,商业虽然不是主流,依旧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各国商贩之间的互通有无,都需要一个歇脚之地。民办的驿站就很好的充当了这一作用。
< class="pgc-img">图三,古代驿站的名字
>另一方面古代文人崇尚游学,就是通过游览山河大川增长见识,这种游学大都以年来记。出门在外那肯定要依靠于投店住宿,不可能以地为床,以天为被,因此旅馆的出现便是必然。旅馆和驿馆一样都有些相同的作用。百姓化的旅馆出现时间也很早,同样也是在夏商周时期,不过这并不影响它追踪溯源到官方驿站上。
< class="pgc-img">图四,丝绸之路前还的驿站
>春秋时期商旅增多为了加强管理,秦国就曾经下令,秦国境内的所有的旅店必须严格遵守秦法,能够住进秦国旅馆的,只有拥有官府凭证的人才能入住。同样推行这种管理制度的在战国七雄中还有好几个国家。并且统一的状态下,百姓安宁,商业很大程度上出现了繁荣,各种来往商人络绎不绝。商人虽说地位不高,但是在吃喝玩乐方面甚至于宫廷之中都无法比拟。这种私人驿馆,成为了中原早期的民营饭店。
偏重于饮食行业的饭店出现,酒楼文化的出现
从上面提及的两种驿馆来看,其实很大程度上来说这两种驿馆做为饭店的功能还并没有突出。更多的程度上来说这些驿站更明确的叫法应该称之为客栈,住店为主。,餐饮服务为辅。那么在古代到底有没有今天类似于我们饭店这种,以餐饮行业为主的饭店呢?答案是肯定的。在南北朝时,就出现了一种新式饭店,称"邸店",它是供客商食宿并兼有存货和交易功能的场所。在这两种功能中,吃饭才是这种饭店的主要营生,也就是主要经济来源。
< class="pgc-img">图五,古代驿站演变出的旅店
>并且这种以饮食为主的地方,并不再局限于私人,官府也开始在驿站的基础上进行了模仿。南北朝时期洛阳有"四夷馆",隋朝修建的"典家阁"这些都是如同于今天招待国外使臣的接待室。而这种接待不再像之前那样以安顿休整为主,而更多的是通过饮食,搭配来表现自己的国富民强,同时传达出自己帝国特色。。
< class="pgc-img">图六,洛阳驿站博物馆
>到了北宋,这种性质的驿馆更多。从关于北宋的资料我们便能知道,在北宋都城汴梁和其他城市就出现了"四方馆"、"郄亭驿"、"同文馆""大同馆"、"朝天馆"、"鄘亭西驿等诸多用于外交,会宴的饭店。这种形式的兴起为后来单独吃饭的饭店出现,开辟了一定的经营方向。
饭店分类开始繁杂,饭店行业的大兴起
从历史发展的轨迹来看,中原早期的饭店,其种类比较单一。因为毕竟不论是驿站,还是旅店,它的经营范围都包括了住宿与餐饮。这也是今天许多酒店的雏形。但是从古代的情况来看,一般做为一个独立经营的个体,只有同时兼具餐饮与住宿才能够使得经营者获得更高的利润。不过时代在发展,特别是到了唐宋这两个朝代,两个时期都是中原历史上经济上的巨人。经济富裕带来了大量的消费,许多本地人本身就没有住店的需求,只不过是单独的品尝美食,因此独立出了一些只做餐饮的店铺,希望通过美食,抓住顾客的心。
< class="pgc-img">图七,古代延续到今天有着600多年历史的酒楼
>在古代大多只经营餐饮的被叫做酒楼,名字通俗易懂,喝酒吃肉的地方。并且一般这种酒楼都具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说我们今天所说的特色菜。本以为竞争力会远低于旅店的酒楼,其实纵观中原历史都有着不错的经济占比。到了明清时期,各种酒楼,旅馆,驿站等纷纷在中原大地上出现。成为了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饮食住宿记忆。
结束语
饮食做为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是经过怎样的历史巨变。饭店文化在中原历史上不仅源远流长,还见证了国家,民族的兴衰,这从唐与乱世之间的做比较就会有明显体现。古代饭店文化也为今天许多的餐饮行业,酒店行业注入了魂。特别是在清朝晚期大量近代化思潮的涌入,饭店文化也具有了新的活力。
参考资料:
1.《周礼》
2.《史记》
3.《马可波罗,游记》
4.《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
5.《古代餐饮行业的发展之路》
区有14栋楼宇年纳税过亿元,其中,平安金融中心单栋突破14亿元,成为武汉市“最贵”的商务楼宇。12月21日,武汉市江岸区公布的一组数据令人振奋。“亿元楼宇”数量,是衡量城市中心城区经济活跃度的重要指标。据不完全统计,在武汉中心城区,“亿元楼宇”已超过44座,其中,约三分之一坐落在江岸区。
目前,江岸区楼宇纳税总规模位居全市前列,部分楼宇税收贡献能力堪比一个开发区,走出一条中心城区破解“地荒”的绿色发展之路。
四分之一商务楼宇“身价过亿”
武汉平安金融中心位于永清街,去年纳税额突破14亿元。
这栋35层的高层建筑里,聚集了百盛餐饮、甲骨文软件等40多家非公企业,超过一半是合资或外资企业,其中17家是世界500强企业。
高成长性是入驻企业的共性。以平安人寿湖北分公司为例,去年营收达80亿元,同比增长149%。
在这栋“流金淌银”的大楼里,连电梯也“健步如飞”,1分钟左右就能把人从一楼送到最高层。
与平安金融中心一路之隔,则是去年合计纳税近7亿元的中信泰富大厦,入驻该楼的企业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的武汉区域总部。
目光再转向西北方向。建设大道金融产业带,浙商大厦、武银大厦等12座“亿元楼宇”乃至“十亿元楼宇”沿街矗立。
目前,江岸区有纳税10亿元级楼宇2座,纳税亿元以上楼宇14座。全区约四分之一的商务写字楼纳税破亿元。
楼宇有了“贴身管家”
亿元楼宇成批涌现,背后是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
去年11月,江岸区率先成立武汉首个楼宇经济服务局。今年起每年安排2000万元,设立楼宇经济服务专项扶持资金,从楼宇经济主体培育、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对楼宇经济进行扶持。
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服务配套也紧密跟进。
永清街探索在武汉平安金融中心组建楼宇综合服务站,聚合公安、城管、工商等职能部门力量,搭建党务、政务、社务“三位一体”服务平台,当好楼宇的“贴身管家”。楼宇综合服务站不定期组织职能部门,合力破解企业难题。
去年8月,百胜餐饮武汉分公司遇到较大用工缺口,楼宇综合服务站及时组织多场招聘会,推荐50名大学生及“4050”人员应聘。
目前,这一做法正在江岸区越来越多楼宇中推广。
孵化“亿元楼宇”新生代
12月12日,中国长江生态环保集团与江岸区签订协议,计划投资100亿元,聚焦城镇污水处理、重大生态修复等领域。
仅隔两天,武汉国华金融中心也迎来开工。项目位于汉口滨江国际商务核心区,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计划投资约100亿元。投资方,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付永进说,该项目将打造成涵盖商业综合体、五星级酒店、5A级办公写字楼、高端单元式办公、文化建筑的地标性商业集群,成为武汉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重要建设力量。
去年以来,仅在规划面积9300余亩的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就接连有投资150亿元的武汉周大福金融中心、投资400亿元的中信泰富金融城、投资30亿元的中诚信大厦等4大重点项目落子。截至目前,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共出让土地844.5亩,吸引投资约1100亿元,亩投资强度超过1.2亿元。
未来,这些重大项目,将崛起一栋栋“亿元楼宇”“十亿元楼宇”,不断推高江岸区经济发展的“亩产效益”。
江岸区主要负责人称,未来该区将聚焦产业集聚度、亩均产出率,推动楼宇经济蓬勃发展,重点实施主题商务楼宇计划,打造一批“金融楼”“设计楼”“双创楼”;老旧楼宇升级计划,实现“腾笼换鸟”;亿元税收楼宇计划,培育更多“亿元楼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