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新闻记者 李茂佳
火红的灯笼、漂亮的彩灯、惟妙惟肖的龙年装饰……2024年春节期间,重庆两江新区的奥莱、宜家、爱琴海、礼嘉天街等五大重点商场实现销售额近2亿元,客流量超百万人次。
砂之船(重庆两江)奥莱人气火爆。
这仅仅是2024年春节假期重庆消费市场火爆的一个“缩影”。封面新闻从重庆市商务委获悉,今年春节期间,重庆全市消费总额比去年增长12.4%。
春节期间,渝中区举办炫酷“两江四岸”灯光秀。
据了解,结合春节市场特点,围绕“嗨逛乐购、以旧换新、畅玩冰雪、网上年货、美食团圆”五大主题,重庆各区县、各行业开展各类创新特色的促销活动,激活春节消费市场。
春节期间,游客在涪陵美心红酒小镇景区游玩。
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中心城区解放碑、观音桥、杨家坪、南坪、三峡广场五大商圈消费总额同比增长15.1%。
今年春节,“换个城市过大年”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新选项,南北互换过大年的方式成为不少家庭的选择。许多酒店、餐厅针对小家庭、朋友结伴出行游玩的群体灵活推出“游客年夜饭”“年夜饭礼盒”等套餐,各大旅游平台整合酒店、特色民宿和景区资源、交通资源,推出“旅游+年夜饭”产品,受到游客青睐,春节“餐饮+文旅”市场持续火热。
在两江新区金科中心悦FUN ,“骑个龙咚强”国潮艺术IP全国首展吸引市民观展。
据监测,重庆全市餐饮行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8.2%。“餐饮+”“文旅+”等跨业态联动的场景大量涌现,平台线上线下营销手段不断翻新。据美团监测,春节期间重庆生活服务业日均消费规模同比增长33%。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日,美团研究院发布2019中国餐饮商户发展报告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77.1%的餐饮商户经营者认为所在品类的竞争“比较激烈”或“非常激烈”。报告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分析,餐饮门店的痛点,主要是获客能力不足、原材料价格上涨、房租水平高、对互联网餐饮服务平台利用不够等。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相对于餐饮前厅的形象升级,部分餐饮品牌后厨、供应链体系正引领一场消费者“看不见”的自我革新。
个案:应对市场变化 餐企供应链升级
最近,“乡村基首届供应商走进顾客服务日”首站走进沙坪坝片区。40多名涉及食材、设备、包材等领域的全国优质供应商,他们分成4个小组走进片区门店,直面消费者真实需求。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在沙坪坝区华宇门店看到,门店工作人员正在向供应商演示食材基本操作。
供应商需要知道门店如何操作?不是直接为品牌提供产品就行?
工作人员解释,这次活动主要的目是让供应商了解,谁才是真正的顾客。此次活动供应商不仅是走进前厅,也会走入后厨,与厨师长交流。
前厅可以直观了解消费情况,消费者人群变化。后厨则是,了解食品安全卫生体系,以及食材是如何加工成产品。“比如猪肉供应商知道猪肉怎么采购,也知道猪肉被做成了卤肉等产品,却可能不知道它是需要哪些加工工序、以及为何要这么烹饪、还希望为消费者带给哪些改变等。”
食材供应商李力表示,此次乡村基让供应商直接面对消费者,在餐饮领域也算开创先河,使他了解到消费者许多细枝末节的需求。“比如为何同是沙区两家门店,一家小龙虾盖饭是爆款,另外一家门店却根本不提供这道菜品。这也给我带来思考,是否也为布点在年轻人周围的门店提供卤制品、烤制品等小吃。”
乡村基采购总监徐龙翔表示,供应商不再是单纯的食材、设备等提供,更要为品牌方提供优秀的产品管理及解决方案,是彼此赋能的关系。
目前,消费者市场已发生变化,他们更喜欢吃得丰富、吃的健康、吃得有新意,这必然对供应端提出更高要求。
通过此类型活动,反馈到用户体验上,乡村基上新频次明显增速。上半年,乡村基已经主推了春笋系列、璧山番茄系列、麻婆豆腐系列、经典回归系列共计十几款新品,推出新菜频率从季至月,最近乡村基七十多家餐厅又发起 “周周有新菜”。
“作为中式快餐头部品牌,亦感受到“三高”(食材、人力、租金)压力,为了给消费者提供优质且性价比高的食材,乡村基正向智能化、科技化、规模化转型升级。”
徐龙翔称,从供应链端看,今年乡村基又拿下5000平的现代化物流仓储基地,它层高约10米,内建标准化的立体货架,通过智能化叉车等操作,满足先进先出的食材管理标准。
“乡村基供应链未来将发展成带仓、带管、带送的现代物流平台,既满足供应商一站式配送需求,也保证乡村基旗下门店需求的及时、高效响应。”
现象:多品牌后厨体系升级进行时
在乡村基深耕供应链时,重庆多品牌餐企,把目光聚焦在后厨体系,应对新的市场格局。
毛巾用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用加洗调剂的水浸泡5分钟、用温水清洁毛巾、拧干放入盒中、分类挂放毛巾、紫光消毒……毛巾的使用消毒,被分解成6个步骤,以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张贴在重庆喜悦主题婚礼酒店后厨墙上。
日前,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走进重庆喜悦主题婚礼酒店后厨,作为重庆餐饮行业协会向餐企推广的4D食品安全现场管理体系样板示范店,一众餐饮从业者拿出拍照记录,希望管窥行业变化。
重庆餐饮行业协会会长、重庆喜悦主题婚礼酒店董事长张济东表示,这是品牌餐饮时下领先的4D食品安全现场管理体系,将餐企物料、设备、人员等全部规范统一管理,并通过明确标示,呈现视觉化的管理策略。
这样做的好处是,让管理链条变得简单明了,每一项工作专人负责,按图文结合有标准有流程的执行操作,是类似“傻瓜”式的管理方式。对企业主而言,工作人员能快速上手,管理变得省心。且通过标准化管理,提高坪效、人效。
另一面,势头正猛的周师兄,高薪挖来原渝州宾馆厨师长龙德伟,负责后厨体系升级。相关负责人介绍,传统印象中,火锅只要保证食材新鲜,味道好就行。但现状是,要从数万家火锅馆突出重围,不仅要树好品牌,后厨体系的菜品稳定性、新意等,一个都不能缺。
此次邀请龙厨加盟,是完善周师兄帅、将、兵火锅工艺菜体系,比如“帅菜”腰片,它不仅对刀工极为讲究,呈现出具有工艺价值的立体造型摆盘,在口感上脆嫩多汁、无腥味,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品牌的竞争门槛。
“除此之外,国宾系的名厨对食材的理解、厨艺审美、预处理经验以及后厨标准化体系打造等将作用于品牌,相信会为火锅业带来惊喜。”
专家:餐饮淘汰赛正在打响
近日,美团研究院依托数万份有效样本发布《2019年中国餐饮商户发展报告》,77.1%的餐饮商户经营者认为所在品类的竞争“比较激烈”或“非常激烈”。
餐饮市场的竞争压力扑面而来。
餐饮观察人士刘然表示,为什么如今餐老板都在喊压力大?此前餐饮酒店行业管理粗放,而如今则是转型升级所必须面对的阵痛。
企业管理一般都要经历从粗放式管理到基础型管理,再到规范化管理,最后到精细化管理的阶段演变。餐饮品牌,必须将其细化、量化、标准化、可操作化,才能在市场竞争谋求一席之地。
目前,许多知名品牌餐企都升级其供应链、后厨体系,不仅保证产品稳定性,更能降低成本,提升管理效率,为消费者带来更高性价比、更美味、更具新意的体验。
一场由内至外的淘汰赛正在打响。这并非是一场仅关于品牌企业的自我革命,小餐饮商家、商户更要引起重视。
从美团的调研采样企业看,86.5%的餐饮商户为个体店,48.0%的餐饮商户面积在50平米以下,59.1%的餐饮商户座位数量在20位以下。
这导致在规模化采购上,原材料成本等高于连锁餐企,同时由于管理粗放,未使用进销存系统等,导致有些门店是看上去热闹,却开不到几个月便关门收场。
个体商户等小餐饮如何突围?刘然表示,除了在管理上更精细外,在产品上做特色。比如可就一个单品深度研究,差异化、标准化打造爆款美食。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侯佳
据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夜间时段已经成为国内居民消费的最主要时段,一直以来,夜经济都是重庆的城市名片。春节的临近,目前重庆的夜经济呈现哪些变化?又有什么特点?来看总台记者的蹲点观察。
餐饮市场烟火气升腾 夜经济加速恢复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一场融合年俗、年味的重庆火锅年欢节在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步行街热辣开启,现场上百桌的火锅团圆宴烟火气升腾不息、飘香四溢,映衬着街上流光溢彩的迎春灯饰,浓浓的火锅味和年味融合在一起,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体验。
市民 余先生:火锅节热闹,氛围好,味道好,新年大吉,红红火火,一家人吃火锅。
火锅节现场的热闹不仅让消费者们品味美食、感受到久违的聚餐喜悦,而且这种烟火气的回归,也让餐饮行业的商家们看到了希望。
重庆某火锅品牌负责人 刘梅:商家有了这种盼头,有了干劲,再加上有市民观望,还来吃。今天都排队,这种感觉好嘛,我们有一句话叫,赚不赚钱,摊子要扯圆。这种感觉就是一种精气神的感觉。
据重庆市商务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元旦节以来,通过对重庆各个区县餐饮市场以及重点餐饮企业的调研摸底,元旦后第一个周末的回暖趋势已超出各方预期。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服务业发展处副处长 张毓益:这一周来看,还是有一点点超出我们的预期,这也和我们重庆人喜欢热闹,喜欢大家出来聚会这种性格有关系。这一点也是让我们看到了迅速走出前段时间的经营困境非常好的一个利好信号。
虽然以火锅为代表的餐饮市场普遍在回暖,但是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相比起开敞热闹的街市门店,由于大家对疫情的谨慎,身处在各大商场内的餐饮店面,则稍显冷清。
重庆某餐饮品牌联合创始人 李冲:比如说我们这个店,我们在疫情前,最好的时候我们月均营业额达到130万元—150万元,目前的话可能恢复到70%左右。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服务业发展处副处长 张毓益:我们判断也是需要一个短期的过程,先是市面上街面上的恢复,再进入商场这种密闭空间里面的恢复,是这样一个逐步的推进顺序。我们还是对商场的餐饮的恢复还是有信心。
为了全面复苏餐饮消费,重庆市商务委也表示,接下来将联合各大商场,针对各种业态的餐饮企业推出助企纾困系列措施,举办特色活动,帮助餐饮企业抓住假日经济的时间窗口,尽快复苏。
重庆某购物中心运营负责人万雅怡:结合政府给的一些大力支持,我们商场也和商家一起做联动,推出一些周年庆,包括像天街庙会这样的活动,我们真真实实给到商家一些补贴的政策,包括也会发放一些消费券,在这样的时机,能够让整个消费的恢复速度有一个快速的进步。
夜间旅游人气回归 点亮城市夜经济
除了餐饮业,夜间旅游也是重庆夜经济的重要业态。重庆依托独特的城市山水资源,以洪崖洞为代表的夜景观光游成了重要目的地。目前这些夜间旅游场景的客流恢复情况如何?消费力表现又如何?接着来看总台记者的走访观察。
晚上八点,重庆洪崖洞景区已经亮起了灯光,古色古香的吊脚楼群错落有致,在暖黄色灯火的点缀下,仿佛天上宫阙。在嘉陵江水和跨江大桥的映衬下,整个洪崖洞景区在夜色中绽放出迷人的景致,吸引了众多游客拍照打卡。
河北游客 范女士:慕名而来,巴适得很。
广东游客 马女士:现在才阳康没多久,没想到大家那么快就会出来,本来以为我们还算是人少的时候出来的,就恢复挺好的。
景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今年元旦节以来,前往洪崖洞游玩的市民和游客,不仅数量明显增加,而且能明显感觉到外地游客的比例越来越高。客流恢复的速度也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重庆洪崖洞景区管理公司副总经理 孟瑶:本来按照我们的预估,可能会在今年的二到三月份,游客量会有一个明显的回升。元旦的第一天和第二天,我们的客流分别已经达到了6.4万和6.2万,已经回到了2019年的客流的同期水平,甚至已经超过了17%。
洪崖洞不仅有独特的外景颜值,而且在吊脚楼群内部有11层“立体”的商业步行街。按照小吃、休闲、礼品等业态,每一层都有许多店铺。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虽然游客数量比较多,但是一些店铺里面的顾客相对比较少,生意还不是特别红火。
重庆洪崖洞景区管理公司副总经理 孟瑶:客流虽然回来了,但是消费力的提升可能还是需要一段持续的时间,作为洪崖洞来讲,疫情三年,旅游业确实也是受了比较大的冲击。
除了像洪崖洞这样比较传统的夜间旅游场所之外,重庆近年来充分发挥山水立体城市的资源优势,打造了游船、高空等两江四岸夜游消费场景。记者观察到,不论是体验人在画中游的江上游轮,还是登上朝天门、解放碑等地的超高层建筑俯瞰夜色,这些夜经济消费业态都有复苏表现。
天津游客 王先生:很现代,非常好玩,这一眼下去,重庆半个城市都能看到,这个确实不错。
重庆来福士探索舱云端乐园工作人员谢婧:元旦之后,我们这边的客流也明显回暖,同比疫情之前客流明显回暖到7成左右。
为全面恢复夜经济,重庆市商务委等部门近期先后举办2022“成渝双城消费节”、中国·重庆首届国际光影艺术节、2023年重庆市迎春宴席展暨渝中暖新美食节等活动,吸引市民游客走上街头。目前,洪崖洞、大九街、磁器口等一批夜间经济集聚地均已全力恢复正常营业,接待游客的数量也大幅回升,有望在今年春节继续迎来下一波小高峰。
(总台记者 王凯 邓丽娟 夏斯伟 陈瀚乔 沙涛 杨洋 谭浪 程程)
编辑: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