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下游生意又向上游发力,美团的深耕将给百万餐饮商家带来哪些利好?
◎ 餐饮老板内参 邵大碗
11月底,美团发布了第三季的财报数据,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97.2%,毛利较去年同期增长33.2%。
此种“翻番式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团对B端业务的加码,包括餐厅管理系统(RMS)、快驴进货在内的美团新业务更是获得5倍增长。
上市后的美团,将战略重心从C端转向B端。像王兴说的:“建设生活服务业从需求侧到供给侧的多层次科技服务平台,商家的供给侧数字化才刚刚开始。”
这句话,我们在这次财报中也找到了印证。
1
新的供给侧业务
“快驴进货”、餐饮管理系统营收亮眼
▼
财报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美团营收191亿元,较2017年同期的97亿元增长97.2%;毛利总额46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33.2%。美团整体变现率由去年同期的9.3%升至13.1%。
美团的营收数据进一步显示了,平台对供给侧端的数字化运作和超级平台的盈利能力,其中两项B端主营业务格外亮眼:
一是美团在餐厅管理系统(RMS)及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相关业务。数据显示,该业务在2018年三季度获得了同比增长471.3%的业绩,交易金额实现164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83.1%;变现率由6.8%提升至21.1%。
另一项是美团在餐饮供应链开拓的餐饮采购订货业务——快驴进货。自今年1月份起,美团快驴进货业务先后在上海、北京、天津等38座城市铺开,年活跃商户数约45万。到今年10月份,快驴进货已实现单月交易额突破4亿元。
< class="pgc-img">>从市场的角度看,两组数字暗示B端商家对供给侧业务的需求逐步加深。由于行业的压力,商家一边想着“如何从消费者端多挣钱?”,另一边计算着“如何向上游要效率?”。
但无论是消费者的升级需求,还是经营中的三大趋势,最终会落在B端商家的发展要求上。
此时美团在B端的发力,显得“恰逢其时”。
经过几年的业务探索,今年10月,快驴事业部成为美团点评的四大事业群/部
之一。服务对象为全线餐饮商户,实现了从下单订货到送货上门的“一站式”服务。
2
从下单到门店,不用商家动手
给商家解决了何种难题?
▼
刘致敬就是这种“一站式”服务的受益人之一。
20年前,因为一场意外,刘致敬右手三级残疾,为了生存,他在当地开了一家面馆。
洗菜、切菜、煮面......刘致敬从零学起。好在一碗面、一口锅都是单手能承受的重量,刘致敬练就了单手做饭的能力。
< class="pgc-img">>解决了出品的难题,食材进货就成了他最大的“开店障碍”。
以前,他的日常是每周去菜市场进两次货,单手骑车,单手扛起百斤重的萝卜、白菜。他最担心万一自己有天扛不动了怎么办。
自从接触了快驴进货,他的障碍解除了。米面粮油、蔬菜鸡蛋等货物不仅比菜市场便宜,还能送货上门。刘致敬很满意。
刘致敬的案例是众多餐饮人的缩影。除了送货上门,快驴进货比其他餐饮B2B业务,能解决更多难题。
? 将餐厅订货时长从2小时缩短至10分钟,提高经营效率。
过去,餐厅采购+验货+财务对账需要2-3人,其中存在不少效率问题及可以优化的时间。
而现在,餐饮商户可通过“快驴进货”移动端app,对选货、订单、售后、财务发票进行查询及管理;在后台,快驴还可以通过商家端app和司机端app实现产地信息到物流查询的实时追踪。
< class="pgc-img">>该模式避免了因为市场不透明、买卖信息不对等而产生的额外成本,形成了快驴进货与其他B2B平台的差异化优势。
而相对较低的起送价,以及与外卖业务、到店业务的协同,更突显了美团“超级平台”的协同效应。
? 解决了商家在对顾客口味偏好上的选择难题,减少决策失误。
背靠中国最大的生活服务平台——美团,快驴自带餐饮基因和行业数据优势。
美团拥有的海量餐饮数据,能更高效准确地帮助商家了解顾客需求。
比如,数据显示口味上“北方爱奶味,南方爱茶味”;菜量上“南方小而精,北方多而粗”,有了这些消费端数据,餐饮商家能及时对产品做预判,减少经营损失。
< class="pgc-img">>? 快驴“标准化”作业规范流程,效率先行。
天津生鲜批发市场的营业时间是每日凌晨2点,而快驴生鲜供应商必须在当天凌晨3点将晨采蔬菜送到快驴自建的仓配系统中,由仓库统一盘点。但配送时间集中,常影响所有订单的分拣、装载和配送准点率。
快驴进货天津仓及时调整生鲜货品库内作业模式,由全量拣货模式,变通为基于供应商维度做投线任务,供应商到货后即入即投,提高了生鲜货品库内作业效率。
标品和生鲜货品分开作业,标品正常拣货,保证了生鲜货品类的新鲜和准时送达。
据悉,未来快驴还将不断优化智能仓储及物流分发体系。
3
为何今年快驴进货会迎来爆发式增长?
▼
“快驴进货”能有如此业绩,主要归功于三个市场机遇:
? 传统生鲜流通环节多且复杂,产销差价高达几倍,餐饮从业者对“经营效率”有了更高需求。
商家对食材采购主要有三大需求:时效性,价格,新鲜。
但传统在生鲜批发市场一家一家的“比价式”购买,消耗了大量时间成本。能缩短采买流程,直接仓库采买的B2B平台刚好解决这一市场痛点。
? 70、80、90后餐饮从业者增多,他们更习惯用互联网解决问题。
< class="pgc-img">>一部智能手机实现采购、成本控制、财务管理等大部分工作。这比传统线下采买、电脑统计的管理方式,省时高效。
? 商家对食材丰富度的需求,要靠全品类网购实现。
目前,快驴进货就做到了全品类食材的供应,商家能在快驴进货上找到任何一种餐厅日常所需的食材。
概括而言,“数字化经济”是整个餐饮行业的下一个风口。
美团创始人王兴曾公开分享过他对“数字经济”的思考,他认为吃饭的人是“需求侧”,餐厅是“供给侧”。
由于餐饮行业有很多链条,所以这个“数字化”进度相对慢一些,“但我觉得只有把供给侧逐步数字化以后,整个链条才打通,数字经济才完整。”
一位从事米粉生意的老板曾对内参君表示,想在餐饮经营中兼顾“快与稳”,就需要更清晰地利用好数据,来自行业的、消费者的、餐饮巨头的数据。
基于经营和数据能做出更准确的决策,在这种程度上,数据就等于经济。
要找自己的“边界”,谋定而后动。
?
>< class="pgc-img">>| 职业餐饮网 王春玲
一批餐饮企业开始“卖菜”。
抢菜、抢菜,就在全上海人民都在拼手速、网速抢菜时,一些餐饮企业利用其供应链优势开始“卖菜”了!
经历了三年抗疫,餐饮企业在抗疫上半场尽显疲态,本轮上海的疫情成为了抗疫下半场的拐点,让很多餐企意识到供应链的重要性,除了堂食、外卖、团餐以外,餐企还可以卖菜。
最近一段时间,以老乡鸡、吉祥馄饨、披萨玛尚诺、汤先生为首的多家连锁餐企,就主动出击开展社区团购业务、援驰蔬菜,为上海城市的早日复苏贡献餐饮人的力量,也让我们看到餐饮的另一种可能性。
今天,上海本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宣布,防范区大型连锁餐饮企业将逐步恢复外卖营业。
老乡鸡:
驰援上海13万份蔬菜,数千名员工加班加点分装!
4月10日,一则老乡鸡600吨蔬菜物资从合肥出发驰援上海的新闻刷屏,引发各方人士点赞。
据老乡鸡官方视频数据显示:这600吨物资中包含10多万只鸡、10多万斤五花肉和350多吨新鲜蔬菜。
为了方便抵沪后物资分发,老乡鸡数千名员工还加班加点,将600吨物资在合肥老乡鸡食品公司分装为13万份。
每份物资包中包含一只鸡、一斤五花肉、五斤胡萝卜、土豆、平包菜、生瓜等蔬菜,由30辆大型冷链物流车从合肥出发,披星戴月运抵上海,为上海早日恢复人间烟火气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很多人对这一行为进行了转发并纷纷评论:“ 不愧是我最爱的那个老乡鸡,这个时候能有蔬菜保障包,还是从合肥运送过来的,真的相当于雪中送炭,待疫情恢复,我一定去老乡鸡好好干饭!。”
< class="pgc-img">>老乡鸡,
老乡鸡600吨蔬菜物资驰援上海。4月10日,老乡鸡600吨蔬菜物资由30辆大型冷链物流车装载,从合肥出发运抵上海。为方便抵沪后物资分发,老乡鸡数千名员工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将600吨物资在合肥老乡鸡食品公司分装为13万份,每份物资包含一只鸡,一斤五花肉,5斤胡萝卜、土豆、平包菜、西葫芦等蔬菜。同心守沪,共抗疫情。支援上海抗疫,老乡鸡为可能 尽所能!
视频号
吉祥馄饨:
开启生品团购业务,为抗疫一线捐赠近万份盒馄饨!
刚刚过去的3月,对于吉祥馄饨的全体伙伴来说,都是一场值得用一生回忆的硬仗。
1999年吉祥馄饨创立于上海,至今已走过了23个年头,上学前、下班后吃上一碗热乎乎的馄饨,是上海人亲切的生活方式,吉祥馄饨也是三代上海人记忆里的味道。
身处暴风眼中心,吉祥馄饨临危受命,依靠多年供应链稳扎稳打优势,开启生品团购和抗疫保障餐捐赠业务。
一方面,吉祥馄饨要发挥本土连锁餐饮企业的担当,保价、困难时期不涨价;保证生产,在上海运力紧张的情况下,启用门店自配送与达达配送两种送货渠道,全力以赴把一份份的馄饨送到市民家中。
另一方面,为了让受损加盟商尽快回血,让加盟商做团长开展社区团购业务,各个门店也在附近居民区开启了生品馄饨的团购业务,让顾客购买更便捷。
此外,鉴于今年疫情反复,除了上海,吉祥馄饨在吉林、深圳等疫情严重的区域也在同时开展爱心捐赠行动。
3月16日-18日,吉祥馄饨北京分公司张总带领员工向前往在抗疫一线的公安、交警、消防、管委会等部门捐赠馄饨2400盒,烧麦1200盒,老面鲜肉包40袋。
从2022年此轮疫情发生至今,吉祥馄饨已为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独居老人和特殊困难群体,累计捐赠馄饨近万份,体现餐饮企业的社会担当。
汤先生:
从“自救”到“助他”,给独居老人送餐、接企业团单!
“最帅的男人,不一定要开哈雷,开运货的大卡车司机,同样很帅。”
发这句话的是汤先生创始人陈华滨,本轮疫情大概没有人比他更能体验到供应+链的重要性,翻看他的朋友圈,基本每天都属于超负荷战斗指挥抗疫之战,甚至听闻我们要采访他,都婉拒说要忙过这一段时间。
(图片来源为汤先生创始人陈华滨朋友圈)
“最开始,因为小区封闭,我们只是想解决员工的温饱问题,于是联系了很多以前的供应商,隔天送达物资给员工,效果特别好,这波员工获得感很强。
然后,我们了解到上海还有很多老人因为不会使用微信,导致用餐难买菜难,趁着门店还没全部封控,我们和“参加校友会”给一些居委和独居老人送热汤热饭,不仅老人们很感激,员工也很受鼓舞,这也是一个餐饮企业的责任吧。
再接下来,我们收到一些蔬菜肉礼包订单,但能力有限,不可能做大规模保供,于是就聚焦做企业员工福利,抢货抢时间抢运力,直到近期物流收紧,才下决心把数千用户服务好就不做了,但这个事情能让我们团队在特殊时期有事做,解决部分社会问题,所以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披萨玛尚诺:
为做社区团餐,员工为送餐不惜住在门店里!
“要想得到‘他’救,先要学会自救。”
过去的几个月里,对于比萨玛尚诺中国CEO王东生来说,同样开启了一场和时间赛跑的自救之路。
比萨玛尚诺在中国9个城市拥有60家门店,其中上海有30家门店,有员工600名左右。
因为疫情,2月苏州、深圳门店被按下暂停键,3月深圳、上海门店相继关停,这个时候比萨玛尚诺所有伙伴站在一起,积极地自救,对外开始积极尝试线上业务,开展社区团购(成品、半成品)业务,物流人力紧张时,门店小伙伴就开车亲自配送,甚至有两家店的伙伴,为了保障送餐睡到了门店里。
< class="pgc-img">>Marzano比萨玛尚诺,
玛尚承 “诺” 安心守“沪”。带着烤箱的温度,是我们对这座城市和人民的热爱,疫情“倒春寒”终将散去,玛尚诺与您一起静待花开。
视频号
“这其中不得不提的一件事,是我们披萨玛尚诺瑞虹店的后厨伙伴,在其他员工均先后被隔离的情况下,他在3月25号上班第一天,就被告知必须回小区进行隔离,否则之后就不能进不能出,但他毅然决定住在门店,全力保证营运,每天从早到晚的工作,现在封城了,他仍然住店里,为门店开业做好随时的准备。同样让人感动的还有我们披萨玛尚诺三林店的洗碗工和厨务伙伴,真的是要谢谢他们,让企业能够一点点运转起来。”
现在,披萨玛尚诺已经申请到上海“保供企业”的资质,做好更充足的准备工作,让更多的门店进入战时状态,保障民生。
小结:
“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对弈平凡的每个人都是英雄。”
在不确定的大环境下,每家餐企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与其等待,不如主动出击,他救之前,先学着自救。
这次无论是老乡鸡、吉祥馄饨,还是汤先生、比萨玛尚诺等连锁餐企的主动出击,都让我们看到困难时期的一丝曙光,作为要供应链有供应链优势,要现成货源有现成货源,又有门店作为社区网点的餐饮企业,更能发挥价值,无论是练兵还是补充营业额,都是特殊时期不错的选择。
京报讯(记者张洁)9月3日,在2022北京餐饮品牌大会上,叮咚买菜华北预制菜负责人姜波透露,未来叮咚买菜会从自有品牌预制菜研发生产、探索与餐饮企业合作模式两个角度出发,结合平台用户的消费需求,提前规划供应链,适时推出一些有平台特色、差异化、高品质的预制菜产品。
2020年6月,叮咚买菜成立了快手菜部门,2021年1月正式成立预制菜研发生产团队,开始研发生产自有品牌的预制菜。其中,第一个上线的自有品牌预制菜是“拳击虾”,姜波在现场介绍,该产品上线2个多月就实现了8000多万的GMV(商品交易总额)。此后,叮咚买菜又陆续推出了“叮咚王牌菜”“蔡长青”“叮咚大满冠”“叮咚好食光”等多个自有品牌。2022年2月,叮咚买菜成立预制菜事业部,形成上下游一体化进行运作。
姜波认为,除场景化外,方便快捷体验感、就餐健康化都是未来的餐饮消费新趋势。针对新兴的消费趋势,叮咚买菜陆续推出了“空气炸锅美食”系列和“素食预制菜”系列。他表示,“作为新电商平台,我们最接近用户,也更能清晰地了解用户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也在积极探索和餐饮企业合作的新模式,今年我们也将继续加大与知名餐饮企业的联名合作,推出联名火锅产品及餐桌大菜。”
据介绍,叮咚买菜和“精悦蓉”联名的干锅牛蛙锅、“望蓉城”联名的酸菜鱼锅、“左庭右院”联名的特色牛腩鸳鸯锅将于今年9月上架销售。
编辑 王琳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