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绽放时的美丽堪称是一个奇迹,那种纯洁无暇、温柔至极的浪漫让每一个与它相遇的人都变得柔软起来,眼神里的复杂情绪都消失殆尽,只剩下无尽的美好。
< class="pgc-img">>每年到了春天,不管是日本还是中国,各大食品厂商和餐饮品牌都会蹭一波樱花的热度,针对女性消费者推出新品,而且还都是充满少女心的粉色系。
但樱花制品的味道却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味,与它本身散发出的香味截然不同,在此之前出现的樱花果冻、樱花薯片、樱花饮料等都表现平平,褒贬不一。
< class="pgc-img">>喜欢的人觉得樱花的味道十分独特,虽然与平日吃的味道相去甚远,但吃完之后仍有余香,非常适合拍照;而讨厌樱花味道的人甚至十分夸张,认为所有樱花制品都是难吃的,并且还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
那么,用樱花制作的美食到底是什么味道呢?就跟着游品一起去奈雪的茶,试试他们推出的春日限定新品吧!此次樱花系列,奈雪的茶一共推出了1款奶茶和2款甜品,颜值都很高!
< class="pgc-img">>樱花宝藏茶
宝藏茶是奈雪的茶一直以来的经典款,而限定款的樱花宝藏茶,在打底的奶茶部分使用了草莓鲜奶茶,更符合樱花的主题。
在奶茶的底部还铺满了草莓果粒,鲜艳的色彩与奶茶层层分明,显得十分可爱。添加的奶油顶也是樱花瓣的粉色,还搭配了一块粉色的樱花饼干和樱花形状的巧克力,颜值太高了。
< class="pgc-img">>一口吸进去,首先喝到的就是中间的奶茶,因为是用草莓鲜奶制作的,所以味道非常清爽,加上牛乳的奶香,甜度并不是很高,与重庆晴朗的天气很配。
接着,就能喝到底部的草莓果粒,那种感觉不用多说,喜欢草莓的小伙伴一定知道。但在草莓果粒中间,还夹杂着一些爆珠,使得口感更加丰富,一直喝也不会觉得腻味。
< class="pgc-img">>可以趁着奶油顶还没有融化,用勺子或者搭配的樱花饼干舀着吃,立马就能感受到甜蜜暴击。等到顶上的奶油融化到奶茶里,再喝一口,口感会更加绵软。
另外,这款宝藏茶的奶油顶还可以换成奶盖,同样搭配有樱花饼干和巧克力,奶盖的温度比奶油要高一些,如果天气比较凉爽,建议大家选择奶盖顶哦!
< class="pgc-img">>樱花白桃软欧包
奈雪的面包一直以高颜值著称,这次的新品欧包也丝毫没有拉胯,外观上毫无疑问地使用了樱花的形状,由五个花瓣组成,中间还放一块樱花巧克力,真的太好看了。
欧包上有用巧克力做出来的“花蕊”,可以说是栩栩如生了,还洒满了粉色的糖霜,加上里面的奶油馅儿,欧包吃起来十分甜腻。
< class="pgc-img">>这款欧包也比较大,建议大家约上几个小伙伴一起去吃下午茶,一人分掉一个花瓣刚刚好。
樱花白桃千层
与前面两款新品相比,这款千层蛋糕的颜色更加清新,偏向橘粉色,颜值不用多说。
虽然这次新品都是樱花主题,但千层蛋糕却是白桃味的,樱花的味道很淡,所以选择了在顶部放上樱花巧克力进行强化。
千层的皮薄而有韧劲,从侧面看过去,层层分明,令人不忍心下手破坏它。千层中间的奶油十分细腻,吃起来冰冰凉凉的,加上镶嵌在奶油中间的白桃果粒,口感很奇特。
< class="pgc-img">>樱花奶茶搭配樱花蛋糕,真是太美妙了!不得不说,奈雪的茶敢于挑战用樱花来制作甜品,还是非常有勇气了,颜值和味道都值得一试!
虽然网友的说法令人纠结,但实际品尝过后发现樱花的味道还是很有魅力的,此次樱花系列新品仅上架1个月,如果各位想要尝尝鲜的话,赶紧去店里打卡吧!
们聊聊奶茶品牌——奈雪的茶。
请大家多多点赞关注[比心][比心][比心]
奈雪的茶(NAIXUE),由彭心创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隶属于深圳市品道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25]的茶饮品牌。创新打造“茶+软欧包”的形式,以20-35岁年轻女性为主要客群,坚持茶底4小时一换,软欧包不过夜。
2015年11月,奈雪的茶首店开业。 “奈雪”源于创始人彭心的网名。
2016年10月,首轮融资获得天图资本亿元投资。
2017年12月,奈雪的茶开启“全国城市拓展计划”。已扩张至华南、华中、华东、华北、西南、西北等地区,直营门店超200家。
2018年3月,奈雪的茶完成数亿元 A+ 轮融资,由天图资本领投。
2018年11月,首家“奈雪的礼物”店于厦门思明万象城店开业。
2018年12月,奈雪的茶首家海外门店于新加坡开业,开始了全球化探索的第一步。
2019年2月,打造首家酒屋“BlaBlaBar”。
2020年11月,继奈雪的茶、奈雪的礼物、奈雪酒屋(Bla Bla Bar)、奈雪梦工厂之后,奈雪开出全新店型「奈雪的茶 PRO」, 给出了茶饮、咖啡、烘焙、零食四大产品类型, 进一步构建消费者从早餐、下午茶到轻晚餐的全时段多场景消费习惯, 明确了其在商务和社交等消费新场景下的拓展思路。
2022年2月,奈雪的茶关联公司深圳市品道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申请注册多项“奈雪生活”商标,国际分类涉及餐饮住宿、酒、服装鞋帽、方便食品等,商标状态均为申请中。
2021年2月11日,奈雪的茶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A1表,启动上市流程,摩根大通、招银国际、华泰国际为保荐人。茶饮行业整体向健康化、高品质加速升级的大背景下,奈雪的茶此次IPO翻开了茶饮市场新的一页,成为新式茶饮蓬勃发展进程中的一大里程碑。
2021年6月30日,被喻为“全球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奈雪的茶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2022年6月,奈雪的茶成立茶业科技公司深圳市奈雪茶业科技有限公司。
2022年12月5日晚,奈雪的茶(2150.HK)发布公告称,已签署对乐乐茶主体公司上海茶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乐茶)的投资协议,此次投资金额为5.25亿元,投资完成后,奈雪的茶将持有乐乐茶43.64%股本权益,奈雪的茶将成为乐乐茶第一大股东。
2023年7月20日,新茶饮品牌奈雪的茶宣布,为了让更多消费者更便利地体验奈雪的产品和服务,正式开放“合伙人计划”,并依然坚持“大店”策略,且合伙人门店和直营店做到零差别。
2024年1月4日,奈雪的茶官博宣布,泰国曼谷奈雪首店正式开业。
奈雪的茶成立以来,所有门店均为直营门店,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加盟,希望做茶文化走向世界的创新者和推动者。
奈雪的茶的出现,打破了过去对茶饮市场局限于低中端品牌的固有认知,通过专注提供优质食材现制的创意茶饮,选址城市高端商业中心核心位置,以及提供富有设计感的体验空间,奈雪的茶走出了一条高端现制茶饮的发展路线。这既是品牌创新的成功,也是茶饮品牌高端化的成功。
< class="pgc-img">>说还是资本会创造概念,从深化“七夕”这种传说节日,到创造“618”“双11”消费节,如今再一次创造了“夏天第一口冰淇淋”“秋天第一杯奶茶”之类的网络热梗。这两年大环境一般,消费降级趋势,厂商也一直在卷价格,卷来卷去,终究传导至老百姓。由此从顶层政策也都是围绕促进消费,其实也没什么可批判的,说白了自主权其实还在消费者自己手里。
本周一凌晨巴黎奥运会闭幕,据统计这次盛会大概吸引了全球超10亿人的关注,简言之,能在奥运会上做一次成功的影响,对品牌来说绝对是“泼天的富贵”。而目前国内新茶饮赛道的“黑马”霸王茶姬就押对了宝。霸王茶姬在今年4月底签约的品牌代言人,网球运动员郑钦文在本届奥运会中获得中国首个网球女单冠军,决赛现场的官方镜头还拍下霸王茶姬品牌给她的加油助威的手幅,天时地利人和,这次霸王茶姬的体育营销堪称完美,一方面在国内的品牌知名度提升,另一方面也为品牌出海做了铺垫,当然或许也会为将来的上市之路带来机会。
不过,目前国内的新茶饮赛道竞争相当激烈、百家争鸣,资本市场又好似“围城”,外面的人挤破脑袋想要冲进去,里面的人又无可奈何的要被赶出去;国内茶饮的“老前辈”奈雪的茶(02150.HK)就已经处在强弩之末了。当年上市前券商曾估值的370亿多港币的市值,上市后的300多亿市值,一转眼只剩下不到25亿港币,三年多的“黄粱一梦”,红极一时的茶饮新贵,如今无奈业绩暴雷。
01 奈雪的茶业绩暴雷
8月2日,奈雪的茶发布了2024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公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收约24亿-27亿元,而经调整净亏损预计约达到4.2亿-4.9亿元;然而在2023年收入25.94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为7020万元,盈利能力尚可维持。半年时间巨亏近5亿?
周五收盘后业绩暴雷,周一股价绷不住了,8月5日“新式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股价暴跌15.9%,叠加整体市场环境较差,这一次除非业绩出现大幅转暖叠加全市场增量资金带动下的反弹,不然估计“神仙来了也救不了”,奈雪还在持续的阴跌,8月15日,盘中股价一度跌至1.36港元/股的上市以来最低价,尾盘虽出现短暂反弹,但今日收盘后总市值也仅剩不到25亿港元。回到2021年7月上市,奈雪的茶累计最大跌幅达到92.5%,总市值累计蒸发已经达到30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76亿元人民币。
对于上半年业绩超预期的亏损原因,奈雪的茶也在公告中做出了解释:主要由于受消费需求影响门店收入承压,门店端成本优化已基本到位,人力、折旧与摊销等成本短期内优化调整空间有限;同时,公司计划关闭部分表现不及预期的门店,并为此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这里暂时没有更详尽的财务数据,无法得出细节,不过估计资产减值带来的递减利润比例不会低。
而根据此前公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运营情况,奈雪第二季度新增48家直营门店,关停48家直营门店。截至2024年6月30日,共经营1597家直营门店,另有297家加盟门店,主要集中在中、低线城市。这里划重点,集中在中、低线城市,后面会重点分析下。
实际上,奈雪的盈利困境已经是“标签”了。从2021年上市以来,公司的业绩一直未得到明显改善。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42.96亿、42.92亿、51.64亿元;而经调整净利润则分别约为-1.45亿、-4.61亿、0.21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达5.85亿元,而今年全年的亏损预期有可能超过去三年总和。
02 行业发生巨变
从奈雪给出的业绩解释来看,需求疲软是单店亏损的核心原因,但事实上目前新茶饮的消费需求并不算差,毕竟整体市场规模还是在增长。根据机构统计数据来看,2023年我国新茶饮市场规模为3333.8亿元,2024年年大概率将突破3500亿的大关,即使增速正在从此前的两位数缩减至个位数增长。“增速放缓”其实在很多消费领域都遇到了相似的瓶颈,这背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口增长红利大幅退坡带来的,并非市场需求的疲软。
更重要的是市场需求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茶饮赛道的早中期,“规模”是茶饮品牌营收、净利增长之路的核心要义,由此,可以看到的就是茶饮品牌的新老玩家都是通过野蛮式的直营+加盟来大量开店,同时抢占下沉市场,建立规模壁垒,做大营收,进而逐渐实现实现盈利。茶饮赛道获得资本支持后加速扩张开店的逻辑,其实很容易理解:
一方面新茶饮行业的技术或研发壁垒并不明显,品牌和规模壁垒就显得尤为重要,拓店涉及到选址,而城市的优质位置是相对稀缺的,迅速扩张跑马圈地,占据优势位置是获更好的增长的核心战略之一;另一方面,从茶饮的行业角度来看,竞争者激增,带来的又是价格战,而茶饮价格战背后的靠山就是不断完善的供应链,带动降本增效,而门店足够规模化,供应链的优势才能将成本控制在自己手中,才能在同行竞争中占据主动优势。 确实,在很多券商的研报也都看到,虽然茶饮C端市场的增速正在放缓,但对于新式茶饮品牌而言,其营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依旧来自线下拓店。
不过,绝对不再是单纯的横向扩张策略,垂直领域的延伸绝对少不了。
由于近些年消费大环境的改变,“消费降级”趋势已经不言自明,消费者逐渐更注重产品本身而弱化品牌,尤其像新茶饮这一同质化相当严重的赛道,对于消费者而言,很难对某一产品或品牌产生忠诚度,目前看价格和味道逐渐成为他们首要考虑的。
03 奈雪踩的三个“雷”
第一个“雷”:高端化,对标星巴克,赶上“消费降级”,生不逢时。
回到奈雪的品牌定位来看,根据2021年上市前的券商研报来看,奈雪将自己定位在:高端新式茶饮龙头,打造都市茶饮“第三空间”,对标星巴克。还企图用高端茶饮“教育”消费者,“生不逢时”,三年下来,还是市场更教做人。市场验证后,“高端茶饮”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即使星巴克在我国也得“夹着尾巴”,根据最新的2024财年第三季度(4月1日至6月30日)财报显示,在中国市场,星巴克总营收7.338亿美元,同比下降10%,同店销售额下滑14%,同店交易量下降7%。而且星巴克在中国的日子大概率很难再好起来,因为当消费者跳出品牌、资本造就的“价格陷阱”后,终于意识到咖啡原来可以卖到9.9元/杯,而且味道也都差不多的时候,你猜消费者还会乖乖跳回“陷阱”中吗?
第二个“雷”:将核心产品定为水果茶和现制烘焙品。
走高端路线可能是奈雪生不逢时,赶上2020年之后的消费降级,但核心产品走偏,只能说奈雪注定历经次劫。为什么奈雪不盈利?因为成本很难降下来,那又为什么难降?因为踩了“水果茶”和“现制烘焙品”两大雷。
先说水果,奈雪的茶当年上市前主打的就是水果茶,尤其是草莓,为了保证草莓全年的供应,甚至在云南等地成立了自身专属的草莓园,但这块核心业务对于水果的采购、冷链物流要求也极高。
在水果供应上,还与数家大型水果供应商达成长期合作,直营和加盟基本都是由奈雪自采购后统一物流。2018-2020年,奈雪向五大供应商作出的采购额分别占于该等期间总采购额的28.0%、 23.8%及23.8%。采购包括茶叶、新鲜水果、乳制品、鲜榨果汁在内的原材料。这三年的材料成本分别为3.84亿、9.16亿及11.59亿元,占同期总收益的35.3%、36.6%及37.9%。材料成本占比接近四成,由此看当年奈雪就已经显出风险,奈雪对原材料价格波动极其敏感,甚至成本变化1%就能让奈雪由盈利变为亏损。
再说现制烘焙品,官方定义这类产品的保质期在1-3天,因此对冷链物流的要求极其严苛。这一块奈雪主要以中央厨房形式进行制作,然后为全国奈雪的茶和奈雪PRO茶饮店配送烘焙产品、预制烘焙产品、烘焙产品馅料以及其他零食。冷链物流主要是与物流企业合作,将产品制造后冷冻,然后经由冷链物流分发至全国店面,分发到奈雪的茶茶饮店通常需要最多14天。
14天是2018年的数据,近两年有数据说奈雪供应少数地区最快好像是在2天(48小时),不过按照这两年奈雪的财务状况和战略,大概率很难将发展重心放在冷链物流上,顶多在上游原材料端布局些,比如自建了茶园、果园、花园等,自研发了供应链系统,通过智能商品中心为门店自动匹配最佳用料。
这里做个对比,“雪王”蜜雪冰城在招股书中披露,2014年公司就开始自建仓储物流,已经建立了一套对全国加盟门店供货的专属配送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的门店配送,且28个省的冷链,32%地区12小时到达,48%地区24小时到达,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就是雪王能从“超一线”下沉“五线”无压力的底气,更是低价战略和开放加盟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蜜雪冰城IPO招股书也可以看到,其真正的盈利大头,是供应给加盟商的食材与包材,即TO B业务。
简而言之,奈雪做的这两个核心产品,最考验企业的原材料质量和冷链物流水平,但是奈雪这些年也没实打实的将战略发展重心放在这里,带来的问题就是直营和加盟的材料、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以及价格战趋势下,奈雪的整体成本依旧是难以控制,逐渐流失了消费者;用个互联网热梗来说就是:水果茶和现制糕点我另有他选,喜茶和茶百道都是水果茶著称,现制烘焙品这些年好利来做的也是真心不错,得加价格上都比奈雪有优势,奈雪难免走下坡路。
最后一个“雷”,就是盲目下沉市场。基本盘没做好,品牌印象和消费习惯并未在消费者心中根深蒂固就开始下沉三四五线城市,要知道星巴克从1999年前后进入中国,而也就是在近些年才真正开始下沉市场,星巴克至少准备了15年以上,而定位高端、对标星巴克的奈雪,才几年就要拓展三四五线城市,没有冷链物流优势,也没有价格优势,更没有产品优势,这个仗怎么可能打得赢。
这两年奈雪的茶也开始大幅降价且布局奶茶市场,但价格确实还是缺乏竞争力,虽然也推出了“香水鲜奶茶”系列,但是就现在这个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以国内传统茶为基底,加奶的茶饮品目前新晋品牌都很强势,比如霸王茶姬、茶颜悦色等,关键这些品牌一直垂直深耕这一类,无论价格、品牌还是味道都已经有一定的消费者认知了,奈雪优势全无,未来奈雪翻身确实有点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