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一则“Manner咖啡店女店员因情绪失控向顾客泼咖啡粉”的视频在网上热议。
< class="pgc-img">>先来简单回顾一下事件的前因后果,这名被泼咖啡粉的客户,之前要求插队,声称自己快迟到了。
< class="pgc-img">>店员礼貌回应需要等待,并提出可以帮忙退单。
< class="pgc-img">>却引起了这名顾客不满,开始对店员进行言语攻击。
< class="pgc-img">>本来店铺的订单就非常多,再加上顾客言语的不断挑唆,并说要投诉,最终导致泼咖啡粉事件的发生。
< class="pgc-img">>可以看出,这名店员当时的情绪已经崩溃了,已经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了。为了让顾客感到公平,竟向自己头上也泼了咖啡粉。
< class="pgc-img">>后续处理结果来了:Manner辞退该员工,上海人社局回应,店铺无需赔付。
< class="pgc-img">>该事件一出,引发了社会上的尤其是年轻人的热烈的讨论:
网友多多说:这次咖啡事件,更让我明确了宁愿进厂也不要干服务员。首先不管累不累,没有尊严工资也不高。进厂好歹有社保。进厂有矛盾至少可以对骂,大不了辞退,不用受了委屈还要求你道歉。
网友小白月:我认为服务员和顾客应该是平等的。并不是服务员就应该低人一等。可很明显很多店都做不到。顾客是上帝,也不是无极限的。
< class="pgc-img">>网友喊楼:也不要进银行,我长辈说不会八面玲珑的人进去就是受刑。就是服务员?营销员,还得需要业务知识,工作不到2年长了好多结节,工资不多事儿又多。
网友一只狐:幼师也是服务员,就像老妈子,很多人说对一个服务员谈什么平等?
网友泡泡:要是有下辈子,别管干什么,反正我是不干和人接触的工作了。
< class="pgc-img">>网友震中:济南,2千4一个月,应聘的是直播助理会员管理,结果收银、会计、财务、帮厨、大堂经理、保洁、服务员、迎宾都得干。辞职老板和我急红了眼。
有一个朋友发私信给我,向我讲述了她当服务员的一天。
上班时间:早上九点到晚上十二点。基本从十点开店到晚上十点闭店,接近12小时都是连轴转。
工资:工资一个月3500块。一个月最多休息2天,没有社保医保。
< class="pgc-img">>没有午休,吃饭和上厕所都要轮着去。吃饭最多控制在十分钟内。晚一点点,工作堆积成山。
上完一天班脚底都是白的,一沾地就痛。一周休息一天都很困难,太忙了,老板不给放。
关键顾客对我们态度很轻蔑,完全不当一回事。有次直接一巴掌甩我同事脸上了。其实就一点小事。
< class="pgc-img">>她说感觉自己就像一粒花生,被全部的油水压榨没了,才扔一边去了。
她和很多姐妹都学会了抽烟,因为抽烟最廉价,缓解压力和苦闷。
写在最后
当然,店员也有错,不能控制情绪就是她的错。但是事情的发生并不是偶尔的,肯定是存在一定的原因的,只是最后一根稻草的问题。
我同意上面网友说的:服务员和顾客应该是平等的。并不是服务员就应该低人一等。顾客是上帝,也不是无极限的。应该换位思考,互相尊重和理解。这样社会才会更和谐,人们的幸福感也会提升。
< class="pgc-img">>很多国外国家这方面做的很不错,店员和办公室普通员工的工资差不多,同样受劳动法保护。
职业只是谋生的手段,而不是用来侮辱的。
希望我们的国家这方面更人性化、现代化,不管是农民还是服务员,本不应该区分阶层的。
底捞作为国内餐饮业的佼佼者,其人效表现值得关注。
2021至2022年间,海底捞在中国开设了超过1300家分店,截至2024年1月,这一数字已增长至1400家左右。此外,海底捞在海外市场也拥有超过110家分店,并在2022年7月成功将其海外业务独立上市。
截至2022年年末,海底捞在中国的员工总数达到了10.7万人,而海外员工数量也超过了1万。这两部分员工分别进行独立核算。
在2021至2022年期间,海底捞实施了以降本增效为目标的啄木鸟计划和啃骨头计划,通过这些措施,员工总数减少了大约2至3万人。
海底捞近年来的人工成本数据显示,尽管人均薪酬成本有所增加,但总体人工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
< class="pgc-img">>在剔除高管薪酬、员工福利及社保公积金等项目后,海底捞员工的平均月薪大约为6000元。
分析海底捞2022年的财务数据,结合所有员工的数量,可以得出员工人均年营收约为32.5万元。
< class="pgc-img">>海底捞的人均营收达到32.5万元,在餐饮行业中表现如何?
在与行业的领军企业百胜中国(旗下品牌包括肯德基和必胜客)进行比较时,百胜中国以14.5万全职员工的规模,实现了人均营收47.2万元。
值得指出的是,百胜中国的员工构成不仅包括全职员工,还有26.1万兼职员工,即小时工。
若以门店数量为衡量标准,海底捞拥有1400家门店,而百胜中国则拥有总计14000家门店,在中国市场,仅肯德基一个品牌在2022年就已经超过了10000家门店。
< class="pgc-img">>国内众多知名餐饮企业尚未上市,因此其财务数据不易获得,例如麦当劳中国,其门店数量接近6000家,年营收估计在300亿至400亿之间。
将百胜中国和麦当劳的大量兼职员工,以工作时间换算成全职员工比例后,与海底捞的员工效率相比,领先优势可能并不显著。
实际上,海底捞同样雇佣了大量兼职员工。
然而,在统计员工总数时,海底捞通常会将兼职与全职员工一并计入。
以2022年数据为参考,海底捞在国内外共拥有11.7万名员工,其中包括4.3万名兼职员工和7.3万名全职员工。
仅计算全职员工,海底捞的国内外总收入达到387亿元,人均营收高达53万元,这一数字显著超越了百胜中国。
对比传统餐饮企业,它们通常门店数量有限,营收规模较小,但员工基数较大,导致员工效率相对较低。
观察中式快餐业的三大品牌,可以发现一些明显的趋势。
那些采取全国连锁经营、拥有中央厨房并持续扩张新店的快餐企业,其员工效率有显著提高。
此外,这些企业都明确地采用了兼职劳动力(包括非全日制和劳务工),例如2022年乡村基拥有1800名兼职员工,老乡鸡约有3000名劳务用工,而老娘舅在2021年则有4900多名非全日制员工。
< class="pgc-img">>综合各方面考量,海底捞无疑是中国餐饮业的佼佼者,其成功经验值得业界借鉴。
大二的时候就准备来到上海这座大城市,准备开开眼了。
因为什么呢,因为我大一的时候就去过北京玩了,还没来过上海玩呢。
既然决定了要去上海看看,就要去上海一边赚钱一边玩。
所以大二上学期寒假就来上海找寒假工了,找了半天,我这个没背景没资源的孩子,还是短期工作,就只能找到服务员这样的工作。
好,服务员就服务员吧,只要能够赚钱就行,于是我干了一个月不到,最后拿到了4000块去上学。
做服务员的这份工作,让我真正见到了大老板的礼貌温和。
我去的那家餐厅,老板有两个店,一个老店一个新店,我在新店,新店是老板准备进军餐饮高档行业的试探。
老板的老店生意非常好也非常赚钱,都在上海开了几十年的餐饮店了,老板养着几百号员工,算得上是一个大老板了。
这个老板自然不介意我这个寒假工去打工,因为他的店里本来就缺人干活。
这个老板长得微胖,对人很礼貌,经常来到店里检查工作,对员工都是和和气气的。
而且老板对底层员工倒也不会为难,当然总经理、销售经理除外。
也是这个老板,让我见到了大老板的厉害,感觉老板公司的大小真的决定一个老板的气质。
这与我后来遇到的那个老板截然不同,虽然都是老板,也许你看不起开餐饮店的老板,觉得做餐饮的老板,一定都是学历低的。
但是我相信这个老板能够在上海开两家餐饮店,而且还能做几十年的生意,对人和和气气。
只记得老板招待朋友吃饭的时候,都是自己动手上菜,没有让自家员工伺候他,人家也不会摆老板架子,根本没有一些小老板的作风。
老板的格局真的会影响自己的生意的,这个老板看起来学历不高,但是很会做人,长相和为人处事都很温和。
老板也不会过多过问店里的事情,只是会偶尔过问一下总经理店里的事情,而他对总经理,也不是那种直接上来就骂人的,而是说话和气但是句句击中要害。
我印象深刻的是店里有一个员工上班时候睡觉,被新店的总经理发现,加上他之前的种种行为举动,总经理让他走人了。
后来这个员工去老板的老店找到老板,说总经理把他开了,老板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他继续留在老店干活吧。
我相信老板不是不知道新店总经理为什么开人,新店总经理也是他自己招的人,自己把的关。
他心里恐怕也知道这个员工肯定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但是当这个员工找到他的时候,他还是心软了,让他继续留在店里,给了他一个工作机会。
虽然不知道这个员工找老板说了些什么,让老板继续留他工作了,但是我想老板心里是仁慈的,愿意给大老远来上海工作的人一份工作机会。
而且当时还是过年期间,可以说店里缺人手,多个人干活对老板也有好处,但是老板也可以不雇佣这个人,继续让老员工们忙活,也不至于运转不下去,只不过可能老板觉得大过年的,让这个员工继续在这里工作也没什么。
一个这么有钱的大老板,对待底层人还是这么善良,活该人家赚大钱当老板,这格局让我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