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不爱喝咖啡的人,但是五一假期期间却在关注咖啡市场,关注的原因是4月30日瑞幸和星巴克分别公布了财报,两家咖啡品牌公布的财报数据都显示咖啡门店的销售收入在下滑。
在过去的三年里,星巴克在中国市场上销售额一直在增长,而截止到3月31日的2024财年第二季度显示,中国市场门店数从去年同期的6243家增长至7093家,但收入却从7.638亿美元下滑8%至7.058亿美元,门店销售额下滑11%。
星巴克公布上述业绩后,次日股价跌去15.88%,触及最低价。
相较于星巴克来说,瑞幸门店销售收入下滑更严重,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瑞幸全球门店数量达到18590家,其中包括12199家自营店和6391家合作店,瑞幸公布的数据还显示,自营门店的销售增速下降较为明显,从2023年Q1财报的增加29.6%变为2024年Q1财报的减少20.3%。
过去的5年里,我一直关注茶饮品牌,也一直深度服务奶茶品牌,瑞幸和星巴克在4月30日公布数据以来,我一直在想咖啡和奶茶谁更卷,这种卷的背后逻辑是否一样,以及谁更有机会。
从2023年以来奶茶和咖啡这对“表亲”都陷入了激烈的竞争漩涡之中,在门店数量、连锁化率、市场规模、海外发展等来看,奶茶和咖啡各有不同的表现,也展现出了不同的竞争格局。
先说奶茶,除了蜜雪冰城在全球的36000+的门店外,茶饮市场至少还有4个品牌对外宣布门店数量在未来的1-2年内门店过万家,包括古茗、沪上阿姨、甜啦啦、书亦烧仙草,同时茶饮市场还有30-40家品牌是有几百家、上千家门店的区域品牌。
反观咖啡市场,目前门店数量破万家的只有瑞幸一家,除了瑞幸之外,门店数量超过5000家以上的品牌只有星巴克和库迪,排名第四的是蜜雪冰城旗下的幸运咖,门店数量2700+,排名第五和第六的分别是沪咖和Manner,排名第七的是挪瓦咖啡,门店数量1100+,除了前7名之外,其他咖啡连锁品牌的门店数量都没有超过1000家。
而奶茶市场门店数量第10名为喜茶,门店数量3600+,咖啡市场门店数量排名第十的是M Stand,门店数量534家。
单纯从茶饮和咖啡门店数量的前10名来看,咖啡的门店数量远低于奶茶的门店数量。
从全国在营业门店数量来看,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3年8月31日在营业的奶茶门店总数约51.5万,截止到2024年,中国的咖啡门店数量在营业的刚刚超过17万家,从在营业的门店数量来看,咖啡门店数量远远落后奶茶门店数量,单纯从门店数量对比来看,看不出谁更卷,谁更有机会,那我们接着看市场规模。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茶饮消费市场规模为1040亿,2023年全年茶饮消费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98亿元,至2025年,国内消费市场规模预计进一步扩张至2015亿元。
2022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为1454亿左右,预计在2025年咖啡市场规模将达1806亿元。
单纯从行业规模来看,2022年的茶饮市场规模落后于咖啡市场规模,但在2025年,根据预计来看,两者之间相差并不大,茶饮市场领先咖啡市场200亿左右。
但是从行业规模来看,奶茶和咖啡的市场规模相差并没有超过20%,但是从门店数量来看,茶饮门店数量将近是咖啡门店数量的3倍。
从门店数量、行业规模来看,奶茶市场比咖啡市场更卷,因为基本相当的行业规模下,奶茶的门店数量却是咖啡门店数量的3倍。
我们接着看连锁化率,因为投资门槛低,标准化程度高,可复制性强,饮品是所有餐饮品类中连锁化率最高的品类,但是奶茶和咖啡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奶茶在2022年连锁化率为44%,在多个城市核心商圈的抽样调查中,茶饮的连锁化率甚至超过80%,可见奶茶的竞争已经到了什么地步。
咖啡行业整体连锁化程度相对奶茶来说在2019年至2022年得到了提升,主要得益于瑞幸等连锁咖啡品牌的快速拓店,连锁咖啡数量及行业连锁化率已连续四年上升。
连锁化率从2019年的12%提升至2022年的28%左右。
从连锁化率来看,奶茶的连锁化率高于咖啡的连锁化率,且两者之间相差还很大。
短期内,奶茶的连锁化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三线城市以上,主要商业中心奶茶店已经开满,在核心的商圈很难再开新店,而在乡镇、县城、西部地区,奶茶还在下沉,除了区域下沉外,很多奶茶品牌价格也在下沉,至少甜啦啦和蜜雪冰城有多款产品的价格低于10元,甜啦啦和蜜雪冰城也是下沉乡镇的典型品牌。
虽然瑞幸和库迪的价格战,让消费者体验到了九块九的咖啡,但是这种套路不正是过去中国互联网的模式吗?打车和外卖都是靠补贴建立起了护城河,建立护城河后,打掉了其他的竞争对手,实现了赢家通吃的局面,使其他新玩家望而却步。
从瑞幸九块九补贴的减少也可以判断出来,瑞幸的咖啡迟早也得回到15-25元左右的价格。
咖啡品牌在短期内很难下沉到乡镇,因为咖啡文化、消费习惯等在短期内很难下沉,且咖啡的价格也很难下沉到10元以下。
基于此,奶茶的连锁化率在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连锁化率的提升也代表着市场规模的提升。
随着咖啡文化的普及,咖啡的连锁化率也会提高,但是很难达到奶茶的连锁化率。
从海外发展来看,随着奶茶在国内迈入“万店时代”,行业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奶茶品牌开始将角逐的战场从国内转向国外,在海外市场开辟第二战场,寻求新的增长点。
2018年,喜茶、奈雪的茶、蜜雪冰城等头部品牌扬帆东南亚,2024年4月,蜜雪冰城海外门店突破5000家,中国奶茶品牌的脚步已经遍及全球。
反观中国咖啡品牌,整体出海速度和数量远低于奶茶品牌,咖啡在东南亚和欧美、南美洲都是主要的饮品,中国的咖啡品牌出海到东南亚或者全球的其他地区并没有优势,毕竟我们喝咖啡的时间短,才刚刚开始起步。
从中国奶茶品牌在咖啡豆产区的发展来看,东南亚的印尼和越南是全球前四的咖啡产地,中国的奶茶品牌在越南和印尼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蜜雪冰城在越南和印尼已经做到了千家门店,已经是越南和印尼茶饮品牌第一,但是中国的咖啡品牌很难在东南亚或者全球其他地区做到咖啡品类的第一,不管是供应链,还是口味都不如本土咖啡品牌做得好,而奶茶这一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产品更容易在全球发展。
回到文章开头,咖啡和奶茶到底谁更卷,谁更有机会,从门店的数量、连锁化率等都可以看出奶茶更卷,但是谁更有机会呢?
咖啡和茶的提神效果都来自咖啡因,如果你是为了提神,咖啡与茶都有提神的效果,而大部分中国人会选择后者,何况每个人对咖啡因的耐受度不一样,比如我特别困的时候,喝咖啡一点用都没有,所以我在困的时候,直接来一杯奶茶,让我清醒的是咖啡吗?
不是,让我清醒的是糖。
戴维?考特莱特在《上瘾五百年》中指出,酒精、烟草和咖啡是“瘾品三大宗”,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奶茶将会改变这种格局,因为糖是一种普世共通的天性,喜欢糖几乎可以说是人类进化的必然结果。
我曾经对日本出海有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也写过日本企业出海方面的文章,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检索了日本咖啡文化的发展和市场变化,日本是咖啡文化相对于我们来说是比较浓厚的东亚国家,包括韩国也是。
日本咖啡文化的普及主要跟两件事情有关,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GDP的高速增长(星巴克在中国得到快速的发展也是基于这两个原因)。
1945年到1960年,日本的城市化率从28%提升至63%,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日本进口咖啡豆的数据开始稳步增加,目前中国城市化率恰好达到日本1960年的水平。
也就是说如果从日本咖啡市场的发展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咖啡文化的普及才刚刚开始。
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年轻白领每年人均消费咖啡数量已经超过150杯,相比美国人均400杯以及日韩人均200杯来讲,北上广的上升空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性感,主力消费市场已经达到了瓶颈。
日本的咖啡文化普及花了大约30年时间,中国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差不多也需要耗费这么久,如果咖啡想做到下沉市场,即使把这个时间进行压缩,打个折扣,至少也得15年,而瑞幸、库迪企图用几年的时间来实现飞速扩张占领市场并建立护城河,是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
况且咖啡说到底也并不是什么高档的东西,在日本和中国台湾市场份额最大的咖啡店其实是便利店,在中国一杯普通星巴克拿铁售价在25元左右,即使对于北上广深的白领来说,每天一杯也有点奢侈,所以我身边喝咖啡的人也越来越多地选择便利店咖啡,甚至我的同事们自己买咖啡豆,自己手冲咖啡,其实对一般人来说咖啡的好坏也很难喝出来差别。
从竞争格局来看,奶茶的前十名,有5家完成上市或者正在上市,奈雪的茶早在2021年已经在香港上市,茶百道在2024年4月份上市,蜜雪冰城、古茗和沪上阿姨也将在最近在香港上市,除了这5家之外,还有霸王茶姬、喜茶、茶颜悦色、书亦烧仙草、甜啦啦、益禾堂等品牌在未来3-5年内上市。
而反观咖啡品牌,除了星巴克和瑞幸之外,目前国内的咖啡品牌还没有准备上市的或者具备上市条件的。
如果未来3-5年,有10家奶茶品牌在香港、新加坡或者美国上市,那么更多的资本将进入奶茶市场,除了会导致国内奶茶市场的竞争更加白热化之外,资本也会将奶茶从中国带向全球,进而带动中国奶茶的研发、设备和供应链的发展,这可能也是中国最具中国特色的产业。
跟奶茶竞争格局不同的是,咖啡是从全球来到中国参与竞争,所以在中国的咖啡市场上,会有星巴克、tims天好、costa这些国外的咖啡品牌在中国发展,甚至连越南的咖啡品牌highland都准备在中国开放加盟,但我们很难看到国外的奶茶品牌敢来中国发展,甚至连中国台湾的奶茶连锁品牌都逐渐在退出大陆市场,我们可要知道台湾奶茶是中国奶茶的鼻祖。
食品是最好的文化传播载体。
很多人提到咖啡,首先想到的是星巴克,是美国。
但其实咖啡文化并不是美国独有的,甚至星巴克最早卖咖啡都是学习意大利的咖啡文化。
还有韩国的例子,通过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向全球输出了炸鸡加啤酒这种组合,炸鸡美国也有,啤酒欧洲的更好,但是美国和欧洲都没有向全球输出炸鸡加啤酒这种文化。
我在东南亚地区旅行时,观察到很多国家的奶茶还停留在粉剂加水冲的阶段,日本对于奶茶还停留在珍珠奶茶这个最基础的品类上,而国内的奶茶已经从鲜果茶过渡到鲜奶茶,奶茶的发展阶段已经早于其他国家至少2代以上。
同时,奶茶的口味多,容易标准化,供应链齐全,且中国的供应链价格也是全球最低的,但咖啡不是,所以我认为中国的奶茶在全球大有可为,虽然说开奶茶店也有很多坑,但相比咖啡真的是不错的生意,还具备成瘾性,加上价格便宜,比咖啡有更多的机会。
我们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喝茶历史,把奶茶从中国卖向全球不是更好吗?
家CoCo都可奶茶店的店员竟然边做边吃?
< class="pgc-img">>事发7月初,一位网友爆料上海的CoCo 奶茶店(江文店),店员在准备果茶材料时,西瓜是边切边吃。
7月5日,涉事店长称看到视频后正在核实,6日该店长称相关视频爆料属实,涉事店员已经停职。
今天,我们了解一下CoCo都可奶茶的创始人洪肇水的个人履历和创业故事:
此处插播两个背景:
背景1:珍珠奶茶的诞生:1983年,刘汉介在中国台湾省创办春水堂人文茶馆,1986年春水堂的研发团队在一次测试中,将台湾省庶民小吃“粉圆”加入奶茶中,最终于1987年正式打造出世界上第一款“珍珠奶茶”。
不过台南市翰林茶馆也称自己先发明了珍珠奶茶,两家茶馆此后10多年都在打官司争论谁先发明了珍珠奶茶,结果都没有如愿,珍珠奶茶最后变成了大家的。
< class="pgc-img">>背景2:1997年前后,台湾的茶饮连锁加盟商业模式已经非常成熟且火爆。
网上甚至有人问CoCo都可奶茶是女星李玟创办的品牌吗?其实并不是。
1997年5月,洪肇水与另外两个朋友一起在周杰伦的老家——中国台湾省新北市(原来是台北县)淡水区创办一家名为“都可流行生活饮食”的茶饮店,也就是“CoCo都可奶茶”的前身。
洪肇水的年龄不详,有报道称他创业前的身份是茶农(2023年他出席的一个茶叶评选活动貌似有所印证)。也有报道称他的一位郭姓合伙人是四代茶香世家,自清朝末年就在淡水及台北拥有大片茶园。
从公开资料查询来看,洪肇水的两个朋友可能是陈庆生和郭天惠(公司信息显示最初的三位董事)。
一杯奶茶当下午茶,似乎已经成为不少年轻人的习惯。
备受年轻人喜爱的茶饮,到底有多少门店?还要开多少店?近期发布的行业数据给出了答案。记者注意到,数据还显示,中国奶茶门店数量呈现“分化”趋势。
门店数最多的茶饮品牌开了多少店
近日,窄门餐眼发布了2023年全球连锁餐饮品牌门店数TOP100,十几家中国茶饮品牌上榜。和上一期相比,上榜的中国奶茶品牌的门店数普遍增加。
图自窄门餐眼公众号
其中,蜜雪冰城是全球门店数最多的中国连锁餐饮品牌,数字亮眼。和上一期(2022年11月18日发布的数据)相比,蜜雪冰城的全球门店数从22276家,增长到了36200家。其门店数甚至超过了肯德基,在榜单中排名第四;而与同在饮品行业的星巴克相比,门店数也仅差约1000家。
按照此前增速,“雪王”距离全球连锁餐饮品牌门店数最多的麦当劳,已不远了。
值得注意的是,蜜雪冰城在1月初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称,公司主要通过加盟模式开展业务,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于向加盟门店销售商品及设备。截至2023年9月30日,蜜雪冰城超过99.8%的门店为加盟门店,其余为自营门店。
另外一家新年伊始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新茶饮企业古茗,也增长迅速。数据显示,古茗的全球门店数排在榜单第15位,并且这一数字从6778家增长到9001家。
这些奶茶店也快速扩张
此外,在这份全球连锁餐饮品牌的榜单中,不少人们熟悉的品牌也榜上有名。沪上阿姨的全球门店数从5241家,增长到7613家。茶百道的全球门店数从6110家,增长到7117家。书亦烧仙草的全球门店数从6642家,增长到7039家。甜啦啦的全球门店数从3837家,增长到5844家。益禾堂的全球门店数从4561家,增长到4965家。快乐番薯的全球门店数从1970家,增长到2138家。
同时,喜茶、霸王茶姬、奈雪的茶、茉酸奶等品牌新入榜2023年全球连锁餐饮品牌门店数TOP100,全球门店数分别为超过3200家、3189家、1620家、1609家。
不过也有一些奶茶品牌的门店数减少了。CoCo都可的全球门店数从4687家,减少到4374家。1点点的全球门店数从3554家,减少到3017家。悸动烧仙草的全球门店数从2288家,减少到2042家。一鸣真鲜奶吧的全球门店数从2362家,减少到1996家。
《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称,新茶饮连锁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连锁加盟的良性发展。2022年以来,直营品牌陆续开放加盟,以扩大品牌的购买便利,有效触达更多用户,完成三四五线市场的渠道布局。
民生证券1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除茶颜悦色外,主流茶饮品牌基本均已放开加盟模式。加盟模式下门店快速扩张带动营收显著增长,且盈利能力可观。加盟模式下,品牌方可以借力民间资本杠杆实现快速扩张。
图自窄门餐眼APP
饮品已成连锁化率最高的餐饮品类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些奶茶店呈现了相反的发展趋势。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7日,全国共有3086个奶茶品牌,超38万家奶茶饮品门店,近一年新开了超10万家门店,然而近一年却净减少了超5万家门店。
此外,“第一批网红奶茶悄悄消失”也登上微博热搜。有巅峰时期全国拥有二三百家门店、曾被称为“排队王”的网红奶茶,如今只剩下不到30家在营业。
《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报告称,从新茶饮不同规模体量的品牌门店数量变化看,小规模单店数量过去3年持续减少,多转为加盟品牌,中大规模连锁门店数量过去3年增速减缓,但整体仍在稳态增长。近3年美团收录不同城市线新茶饮门店分布数据显示,从一线城市到下沉市场,小规模新茶饮门店(单店及连锁10家以下)均出现明显的逐年萎缩趋势,小散型门店持续减少。
报告还称,因为投资门槛低、标准化程度高,可复制性强,饮品是所有餐饮品类中连锁化率最高的品类,2022年连锁化率为44%,其中,新茶饮2022年连锁化率高达55.2%。在多个城市核心商圈的抽样调查中,新茶饮的连锁化率超过80%。
同时,该报告显示,全国新茶饮2023年市场规模预计1498亿元,连锁化率整体稳定。至2025年,国内消费市场规模预计进一步扩张至2015亿元。
蜜雪冰城招股书称,全球现制饮品市场规模巨大并且未来预计将呈现加速增长态势。以终端零售额计,全球现制饮品市场2022年至202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将提高至7.5%,带动市场规模增长至2028年的11147亿美元,占据全球饮料市场近一半份额。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程沛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