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中秋国庆“双节”叠加,全国各地出行热度暴涨,“味蕾游”成为文旅消费的新动力。
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截至9月20日,黄金周期间,全国餐厅堂食线上订座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112%。
餐饮热的背后是出行热。中国旅游研究院美食旅游课题组发布的调研结果显示,92.3%的受访者会在旅游过程中做美食攻略;93.1%的受访者将体验当地美食作为前往外地旅游的主要因素之一。
地方政府加持 推动城市“烟火气”升腾
随着双节开启,不少游客为“吃”而动,而城市间也相继推出美食活动与促消费政策,抢抓“金九银十”消费机遇期。
浙江省杭州市此次借亚运会的契机,组织开展了“夜亚运”嘉年华、“食在杭州”亚洲美食季、亚运购物季及老字号进亚运等多场美食主题活动。杭州市商务局重磅推出《食在杭州—美食特色餐厅500家》书籍和地图、《食在杭州—亚洲精选菜肴5000道》书籍、《杭州夜行记—杭州夜消费百个打卡点》手册、《杭州老字号》宣传册、《杭州市智慧商圈、特色街步行街消费指南》,为世界各地前来杭州的游客提供详细的美食推荐目录,充分展示“杭州味道”。
坐拥多个地标美食名片的湖南省,为预热“十一”假期旅游市场,在长沙市举办了“味道湖南·去湘当有味的地方”旅游美食推广活动,现场发布4条长沙美食旅游路线、长沙“食全食美”旅游美食热力榜单及长沙美食地图,更好地吸引游客们“探湘寻味”。
中秋国庆假期期间,淄博八大局便民市场再现“人从众”模式,游客们纷纷表示:“淄博怎么还这么多人?”据淄博市政府官网,为进一步保障游客们“进淄赶烤”,淄博全市组织开展“亮照亮证亮标”和“亮照亮证亮标亮规则”专项行动,累计抽查餐饮店铺536家次,全市被抽查主体四亮率达100%。
香港推出“夜缤纷”活动,其中在尖沙咀举办香港首个文化海滨夜市,夜市设置近30个本地品牌的摊位,提供各类手作精品和特色饮品小食等。据介绍,“夜缤纷”活动将持续至10月14日,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表示,该活动对于整体餐饮生意而言,相信营业额会有很大升幅。
此外,延吉、青岛、台州、柳州等城市也在假期前夕相继推出促进地方餐饮消费的有关政策。中国旅游研究院此前发布的《2023中国美食旅游发展报告》显示,随着旅游空间从风景到场景的转变,美食在旅游目的地建设和发展体系中的地位越发凸显。
节日气氛浓厚 餐企花样盛宴引食客
电话被“打爆”、提前两周预订、队伍排起长龙......全国多地餐饮市场都在这个假期上演着一幕幕火爆场面。为了迎接双节餐饮高峰,小龙坎、呷脯呷脯、海底捞等不少餐饮企业早已在“备货”“人力”“服务”上着手。
为了更好应对“双节”客流量的增加,在食材方面,小龙坎产业链中的漫味龙厨智慧工厂与自然馋供应链,保证了全国一次性底料的供给与地道食材的新鲜度。
国庆假期正值全聚德集团旗下四川饭店建店64周年,四川饭店举行“敬匾仪式”,开启了“红火金秋、百菜尝鲜”美食文化节,并发布“葱油甜笋”“大红袍焗闸蟹”“青桔怪味脆鳝”等多道秋冬创新菜品。在短视频平台上,有网友表示,“果然名不虚传,不枉我们排队5个小时才吃上这顿饭”。
在北京、杭州、西安、长沙、厦门等热门旅游城市,海底捞门店用餐高峰时段可预订餐位甚至出现等待300桌的爆满情况。据悉,海底捞在8月底就陆续招聘储备国庆人手。郑州一家海底捞店长表示,根据经验,今年黄金周期间门店的客流量和非节假日相比,应该会提升50%-100%。
双节期间,海底捞大量区域性创新体验隐藏在各地,等待游客开启“味蕾盲盒”。例如,上海的海底捞门店推出了区域性新品“黄灯笼锅底”,河南地区的胡辣汤、北京地区的糖葫芦和酸菜白肉火锅、苏州地区的小龙虾炒饭,均受到食客的追捧。
为欢庆中秋,稻香村推出20余款月饼及12款礼盒,流心月饼变身“玉兔”造型喜获年轻消费者青睐,假期首日销售额同比增长94.6%。全聚德推出中西合璧的米皮月饼、法式月饼,西贝莜面村则推出五谷杂粮月饼。
值得注意的是,与去年同期相比,中秋“团圆”主题团购套餐订单量增长超90%,上海、北京、杭州、南京、天津五城的“团圆餐”预订量位居前列。
餐饮业迎小高潮 复苏动能值得期待
2023年上半年,餐饮业迎来复苏。中秋国庆黄金周消费作为下半年中国经济的重要支点,抓住假日经济的机会窗口对餐企来说是关键一战,必须要打赢。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8月,全国餐饮收入32818亿元,同比上升19.4%。其中,8月全国餐饮收入4212亿元,增长12.4%。由此可见,2023年在我国着力拉动内需政策的助力下,国内经济逐步复苏,餐饮消费尽显活力。
具体来看企业方面,公开资料显示,全聚德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68亿元,同比增长104.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28亿元,同比增长118.28%。
海底捞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188.9亿元,同比增长24.6%,净利润为22.6亿元,去年同期亏损2.7亿元。
奈雪的茶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5.9亿元,同比增长26.8%,归母净利润为6610万元,去年同期亏损2.5亿元。
西南证券表示,短期来看,2023年餐饮需求明显改善,下半年为传统婚宴等宴席旺季,在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将形成催化。华泰证券发布研报称,作为出行全面复苏后的首个全民8天长假,在双节同庆、亚运会等限定赛事催化下,出游人次有望超19年同期,恢复度较“五一”、暑期或继续走高。节假日提振社交、聚会需求,辐射效应突显,头部餐饮、酒店连锁品牌有望展现良好的复苏弹性。
年的中秋国庆“双节”叠加,全国各地出行热度暴涨,“味蕾游”成为文旅消费的新动力。
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截至9月20日,黄金周期间,全国餐厅堂食线上订座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112%。
餐饮热的背后是出行热。中国旅游研究院美食旅游课题组发布的调研结果显示,92.3%的受访者会在旅游过程中做美食攻略;93.1%的受访者将体验当地美食作为前往外地旅游的主要因素之一。
地方政府加持 推动城市“烟火气”升腾
随着双节开启,不少游客为“吃”而动,而城市间也相继推出美食活动与促消费政策,抢抓“金九银十”消费机遇期。
浙江省杭州市此次借亚运会的契机,组织开展了“夜亚运”嘉年华、“食在杭州”亚洲美食季、亚运购物季及老字号进亚运等多场美食主题活动。杭州市商务局重磅推出《食在杭州—美食特色餐厅500家》书籍和地图、《食在杭州—亚洲精选菜肴5000道》书籍、《杭州夜行记—杭州夜消费百个打卡点》手册、《杭州老字号》宣传册、《杭州市智慧商圈、特色街步行街消费指南》,为世界各地前来杭州的游客提供详细的美食推荐目录,充分展示“杭州味道”。
坐拥多个地标美食名片的湖南省,为预热“十一”假期旅游市场,在长沙市举办了“味道湖南·去湘当有味的地方”旅游美食推广活动,现场发布4条长沙美食旅游路线、长沙“食全食美”旅游美食热力榜单及长沙美食地图,更好地吸引游客们“探湘寻味”。
中秋国庆假期期间,淄博八大局便民市场再现“人从众”模式,游客们纷纷表示:“淄博怎么还这么多人?”据淄博市政府官网,为进一步保障游客们“进淄赶烤”,淄博全市组织开展“亮照亮证亮标”和“亮照亮证亮标亮规则”专项行动,累计抽查餐饮店铺536家次,全市被抽查主体四亮率达100%。
香港推出“夜缤纷”活动,其中在尖沙咀举办香港首个文化海滨夜市,夜市设置近30个本地品牌的摊位,提供各类手作精品和特色饮品小食等。据介绍,“夜缤纷”活动将持续至10月14日,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表示,该活动对于整体餐饮生意而言,相信营业额会有很大升幅。
此外,延吉、青岛、台州、柳州等城市也在假期前夕相继推出促进地方餐饮消费的有关政策。中国旅游研究院此前发布的《2023中国美食旅游发展报告》显示,随着旅游空间从风景到场景的转变,美食在旅游目的地建设和发展体系中的地位越发凸显。
节日气氛浓厚 餐企花样盛宴引食客
电话被“打爆”、提前两周预订、队伍排起长龙…...全国多地餐饮市场都在这个假期上演着一幕幕火爆场面。为了迎接双节餐饮高峰,小龙坎、呷脯呷脯、海底捞等不少餐饮企业早已在“备货”“人力”“服务”上着手。
为了更好应对“双节”客流量的增加,在食材方面,小龙坎产业链中的漫味龙厨智慧工厂与自然馋供应链,保证了全国一次性底料的供给与地道食材的新鲜度。
国庆假期正值全聚德集团旗下四川饭店建店64周年,四川饭店举行“敬匾仪式”,开启了“红火金秋、百菜尝鲜”美食文化节,并发布“葱油甜笋”“大红袍焗闸蟹”“青桔怪味脆鳝”等多道秋冬创新菜品。在短视频平台上,有网友表示,“果然名不虚传,不枉我们排队5个小时才吃上这顿饭”。
在北京、杭州、西安、长沙、厦门等热门旅游城市,海底捞门店用餐高峰时段可预订餐位甚至出现等待300桌的爆满情况。据悉,海底捞在8月底就陆续招聘储备国庆人手。郑州一家海底捞店长表示,根据经验,今年黄金周期间门店的客流量和非节假日相比,应该会提升50%-100%。
双节期间,海底捞大量区域性创新体验隐藏在各地,等待游客开启“味蕾盲盒”。例如,上海的海底捞门店推出了区域性新品“黄灯笼锅底”,河南地区的胡辣汤、北京地区的糖葫芦和酸菜白肉火锅、苏州地区的小龙虾炒饭,均受到食客的追捧。
为欢庆中秋,稻香村推出20余款月饼及12款礼盒,流心月饼变身“玉兔”造型喜获年轻消费者青睐,假期首日销售额同比增长94.6%。全聚德推出中西合璧的米皮月饼、法式月饼,西贝莜面村则推出五谷杂粮月饼。
值得注意的是,与去年同期相比,中秋“团圆”主题团购套餐订单量增长超90%,上海、北京、杭州、南京、天津五城的“团圆餐”预订量位居前列。
餐饮业迎小高潮 复苏动能值得期待
2023年上半年,餐饮业迎来复苏。中秋国庆黄金周消费作为下半年中国经济的重要支点,抓住假日经济的机会窗口对餐企来说是关键一战,必须要打赢。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8月,全国餐饮收入32818亿元,同比上升19.4%。其中,8月全国餐饮收入4212亿元,增长12.4%。由此可见,2023年在我国着力拉动内需政策的助力下,国内经济逐步复苏,餐饮消费尽显活力。
具体来看企业方面,公开资料显示,全聚德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68亿元,同比增长104.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28亿元,同比增长118.28%。
海底捞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188.9亿元,同比增长24.6%,净利润为22.6亿元,去年同期亏损2.7亿元。
奈雪的茶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5.9亿元,同比增长26.8%,归母净利润为6610万元,去年同期亏损2.5亿元。
西南证券表示,短期来看,2023年餐饮需求明显改善,下半年为传统婚宴等宴席旺季,在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将形成催化。华泰证券发布研报称,作为出行全面复苏后的首个全民8天长假,在双节同庆、亚运会等限定赛事催化下,出游人次有望超19年同期,恢复度较“五一”、暑期或继续走高。节假日提振社交、聚会需求,辐射效应突显,头部餐饮、酒店连锁品牌有望展现良好的复苏弹性。(一川)
来源: 中国财富网
月13日,在一内地面食品牌位于香港铜锣湾的门店前,顾客排队等候进店用餐。新华社记者 褚萌萌 摄
新华社香港3月31日电 题:“北店南下”加速:新兴消费品牌布局香港放眼世界
新华社记者褚萌萌
香港复活节小长假,不少港人来了一场“畅游”大江南北的味蕾之旅,在家门口饱尝内地美食:四川的酸菜鱼、湖南的辣椒炒肉、东北的泥炉烤肉……
在香港,继“港人北上”之后,“北店南下”蔚然成风:以餐饮为代表,众多兼具传统与时尚的内地消费品牌正在加速入驻香港,在铜锣湾、中环、尖沙咀等热门商圈掀起热潮,成为内地与香港融合的新范式。
加速市场布局 奔赴舌尖上的期待
在九龙半岛约3.6公里长的弥敦道上,一路从北到南,不时可遇见颇具人气的内地餐饮品牌。
假日傍晚,旺角地铁站出口,鲜红的蜜雪冰城招牌下排起长队,附近还有同样人气十足的茶救星球、茉酸奶等店;再往南,木屋烧烤店内,暖黄的灯光照亮约30张木桌,几乎座无虚席;道路尽头一家商场里,不少顾客在店外闻着酸香味等候许久,才能吃到嫩滑的太二酸菜鱼。
3月23日,在太二酸菜鱼位于尖沙咀一商场内的门店外,顾客排队等候进店用餐。新华社记者 褚萌萌 摄
“我们在香港是有群众基础的。”广州太二餐饮连锁有限公司国际事业部总经理陈曦道出不少同行的心声。
自2023年初内地与香港全面恢复通关以来,瞄准潜在消费需求,内地餐饮品牌随后掀起来港经营风潮,一年多来已有20余家进驻,另有数十家品牌完成注册,涵盖中式快餐、地方特色菜、茶饮、糕点等丰富品类。一些品牌还结合香港食性做出调适,如增加港式花胶鸡的火锅汤底等。
太二酸菜鱼就是其一,公司于去年底在全港一连开了4家门店,还计划未来每年增开3至4家,最终达到约15家的规模。
“香港人越来越能吃辣了。”这是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旅游及款待行业总裁黄思敏近年来的直观感受。她在引进内地企业的过程中体会到,随着双向联系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多港人乐意探索更多内地菜品和创意小吃。
加速消费升级 抢立全球时尚潮头
一只头戴皇冠、身着红色披风的白色雪人形人偶,去年底进行了一场快闪式的港风citywalk:坚尼地城的海边、烟火气十足的旺角街头、鳞次栉比的老式居民楼等处,都留下了它的身影。
在社交平台上,香港网友纷纷追随这一名叫“雪王”的蜜雪冰城品牌形象打卡同款拍照机位。带着憨态十足的微笑,“雪王”在该品牌香港首店开业期间完成了一场成功的营销。
3月23日,在蜜雪冰城位于旺角的一家门店外,顾客排队等候点餐。新华社记者 褚萌萌 摄
业界人士指出,这样独特的消费体验,是近期来港的内地品牌带给消费者的总体感受。这些新兴消费品牌拥有一系列共同特点,如关注消费需求及模式、产品的创新,具有较高的连锁化智能化水平,致力于品牌形象的打造并寻求在品牌与消费者间建立深度连接……
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指出,近期来港的多数内地餐饮品牌在食材供应、餐品制作、人员管理等方面都很重视标准化,且多使用电子支付、自助点餐机等设备,既有利于提升利润,也能够丰富消费体验。
和美食共享“来港热”的还有引领消费时尚的多样化内地品牌,如盲盒品牌泡泡玛特、电动汽车品牌比亚迪、潮流网购平台得物等。这些品牌在时尚荟萃的香港,正赢得全球潮流达人的青睐。
“香港人很爱赶时髦的。”黄家和说,相信内地品牌能够在满足香港消费者之余,激发本地业界革新动力,为香港经济增添活力。
加速融合出海 联通内外放眼世界
在繁华的铜锣湾,一家名为绝味的小店当立街头,店内一盒盒色香俱全的中华卤味小吃,挑逗着往来的世界各国旅客的胃口。
“我们在协助推广时惊讶地发现,很多居港欧美人士喜欢吃麻辣的鸭舌鸭脖。”黄思敏说,自2017年,这家来自湖南的品牌在投资推广署帮助下已在港开设40余家门店,并从此出发入驻新加坡、加拿大等地。
3月23日,在一内地麻辣烫品牌位于香港中环的门店内,几名外国顾客在用餐。新华社记者 褚萌萌 摄
“作为较早出海的新兴企业,我们在向其他品牌介绍经验时都会指出,香港是出海布局最好的第一站。”陈曦说。
黄思敏介绍,对于内地品牌来说,香港通道具有多重优势:拥有与国际接轨的法律体系和商业环境;展会、论坛等活动丰富,有机会与全球行业伙伴达成合作;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融资能力强大,如泡泡玛特、海底捞等品牌均在进驻香港后于港交所挂牌上市……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程度不断增强,企业出海获得更为协同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支撑。陈曦介绍,太二酸菜鱼香港门店采用与内地统一的采购渠道,大部分食材都直接来自大湾区内地城市。
“在香港开一家店就相当于开设一个橱窗,可以向全世界展示内地品牌的优质产品和服务。”黄思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