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外卖市场已经势不可挡,有《中国餐饮报告》显示,每10个中国人之中,3个是外卖用户;在外卖的消费频次上,79%的外卖用户点餐频次至少每周一次,47%的用户每周至少3次。外卖已经成为继在家就餐、到店堂食之后的第三种主力就餐方式。
记者采访发现,在青岛,每家小型外卖餐饮店,平均每天消耗400~600个餐盒,而90%的消费者都不熟悉餐盒上的数字代表着什么?这就带来了一个时常被忽略的问题——餐盒安全。
历经三代>>>
从发泡餐盒
到纸质餐盒
老板夹起几个锅贴,放进餐盒里,顺手拿起一边的塑料盖,“啪”的一声,餐盒盖儿顺势扣在餐盒上,紧接着装进塑料袋里,几个动作一气呵成,再经过外卖小哥的“争分夺秒”,一份青岛锅贴就这样交到了食客手中。而交给食客的餐盒正是人们极为熟悉的PP餐盒。从最初的发泡餐盒1.0时期,到现在的PP塑料餐盒2.0时期以及可降解的纸质餐盒3.0时期,历经三代,改变的是食具,不变的是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
有研究表明,在打包热菜、热汤时,通常温度会超过65℃,在这种温度下,发泡餐盒中的有毒物质就会析出,浸入食物,人体长期吸收会对肝脏和肾脏造成伤害。PP塑料餐具因耐高温、坚固的特性迅速成为外卖包装界新宠。而可降解的纸质餐盒从成分上来说无毒无害,质感上又更加符合人们对“高端、品质”的追求,如今,纸质包装已占据三成市场。
“有时候,我们进去拿外卖,一拎包装就知道这饭行不行,餐盒那么多种,肯用好盒子的商家,他的饭一般也是信得过的。”有三年外卖送餐经历的小王告诉记者,他每天送单在80单左右,这其中绝大部分使用的是PP塑料盒。当记者询问他,是否有消费者对餐盒质量有要求时,小王给出这样的回答:“吃辣少盐这些备注的多,但很少有人备注要啥餐盒,至少我送餐这三年没碰到过。”据小王介绍,有些纸质餐盒,送餐小哥在送餐途中经过颠簸,到达目的地时便会稍微变形,虽基本上不影响使用,但会影响食客的心情,有时甚至还会给送餐员差评。
餐盒数字门道多>>>
多数消费者不知情
9月18日中午,记者走访了东部写字楼、青岛大学等地,发现70%的外卖是PP塑料盒,有接近30%是纸盒包装。记者观察到,大部分塑料盒的底部或者盖子上都刻有数字标识,这数字一般是5,当记者问询订餐消费者,这些数字的含义时,九成多都表示不知情。“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啊,经常点外卖,但还真是从来没注意过这个数字的含义。”南京路一家写字楼里,取餐的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
而记者在青岛大学西侧门口看到,围栏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外卖。由于学校规范管理,外卖小哥不能到学校里进行外卖配送,所以就有了这样的“景观”。“我和舍友们经常拼单点外卖,因为订单满60元减25元很划算。对于餐盒包装,我们都不是很看重,饭好吃就行呗。”青岛大学大二学生徐同学告诉记者。
根据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8年发布的《塑料制品的标志》,餐盒上的数字代表的是塑料的不同材质,一般以数字01至07来表示。
消费者埋单>>>
餐盒利润最高接近10倍
记者从美团、饿了么外卖平台看到,不同的商家,打包费从1元到4元不等,全都是按照菜品数量收费,以一份2元为例,若是5份菜,打包的费用便在10元,那这些标价2元的打包盒,成本价是多少,利润如何?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又前往崂山区大拇指广场负一层,那里聚集着数家提供外卖的商家,菜式分别有炸鸡、麻辣烫、烤肉饭、排骨米饭、饺子等。“我们用的盒子,算是质量好的,进价在8毛一个。”正在打包外卖的店主王女士告诉记者,他们是加盟的品牌,所有物料都是统一配送结款,每次到货5000个餐盒,一般7天到10天便会用完。粗略计算,每个盒子在8毛左右,他们在外卖平台上标价为2.5元一个,利润会在1.5至1.8元之间。
“餐盒不论标价多少,订餐人也得付啊,他不付,我们可不免费送盒子。现在外卖平台上抽成也多,一份脆皮鸡饭,我们到手也就9块钱,还指望着打包盒再挣两块钱。”脆皮鸡饭商家刘先生告诉记者,由于是小本生意,通过打包费赚取差价也成了他们收入的一项来源,就拿工作日来算,每天中午和晚上能够使用500个打包盒,每个毛收入1块4左右,那这一天打包盒的收入就在700元左右。
当记者向外卖商家打听本地塑料餐盒制造商时,商家们普遍回答:“上淘宝买啊”,随后记者在淘宝中输入“打包餐盒”,能看到每个月十几万销量的商家很多,甚至已经有月销百万的店家,这也证明了这小小的外卖盒背后隐藏了非常大的需求。记者与淘宝卖家交谈得知,很多外卖商家按3毛进的餐盒在外卖平台上标价3块钱,因此利润最高接近十倍,最低的每个也能够赚到1元钱。
提醒
点餐尽量选择口碑商家
一个好的餐盒,其实不光是容器,更代表了菜品的形象,再深入些还有避不开的健康环保需求。记者走访了香港中路上一家大型商场,在船歌鱼、粥全粥到、宽鲜锅贴等多家连锁餐饮商家,看到他们的包装一般选用PP5的塑料餐盒,也有部分食材选用纸质包装,而且包装比较结实。一名不愿意透露个人信息的餐饮负责人告诉记者,“即便是选用质量中上的餐具包装,餐厅的包装利润也能达到收入的一半。同时,选用质量好的餐盒包装,也是为了打口碑,给消费者带来好的用餐体验,从而累积回头客。”
记者也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订餐时留心餐盒包装,根据包装数字以及材质,判定商家的餐具选材,尽量选择口碑商家。再者,热粥汤类尽量不要在塑料餐具中存放太长时间,要尽快食用。
同时我们看到,更加绿色环保的餐盒标准是大势所趋。2018年初,麦当劳宣布到2025年公司将全部采用可持续的包装,大幅减少包装浪费。目标是将杯子、吸管、包装纸和外卖袋等所有物品,都使用可回收或可再生材料制作。
英国连锁超市Iceland也宣布,将尽力在5年内取消其所有自有品牌产品的塑料包装,之后新产品将采用纸质托盘,不再使用塑料包装。目前,无论是发泡餐盒还是PP塑料,这些外卖包装都难逃“塑料”的本质。一个安全、环保、低成本的餐盒,是餐饮外卖业避不开的问题。(记者 钟迎雪)
文字编辑/八雨
美术编辑/水川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静
山城四月,春风和煦。
傍晚时分,一家社区食堂内,饭菜飘香。
“多少钱一份饭菜?”
“运营方是哪里的?实现盈利了吗?”
“一定要可持续。”
问询叮嘱的人,是正在重庆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
2024年4月22日,习近平来到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察看小区改造和便民服务情况,听取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基层减负情况介绍。他还走进社区食堂,同正在就餐的群众亲切交流,鼓励社区食堂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4年4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重庆考察。这是22日下午,习近平在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考察时,同正在社区食堂就餐的群众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习近平到地方考察调研,总要深入村镇和城市社区,亲眼看看人民群众生活得怎么样,倾听他们有什么操心事、烦心事需要解决。老有所养是家事,也是习近平牵挂的“国之大事”。怀着敬老之心,他的身影常出现在小小的社区食堂。
2023年5月10日,临近中午,习近平走进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食堂。几名老人正在用餐,见到习近平来了,纷纷起身问好。
习近平走到桌前,问大家吃得怎么样。82岁居民王瑞芳说,每天在这吃两顿饭,一天花不了10块钱。习近平笑着点点头。
红焖鲫鱼、豆腐炖肉、西红柿炒鸡蛋、红烧茄子……习近平望向老人们的餐盘:“这里菜的花样不少啊!”
2022年8月17日,晚饭时间,习近平来到辽宁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老年餐厅,同正在用餐的老人们亲切交流。
“我来看看,大家都吃些什么菜。”习近平笑着同大家打招呼。
当晚的主食是米饭、花卷,配了三菜一汤。
“很丰盛啊!这要是市场价,可不便宜吧?”习近平问。
“60岁以上一顿10块,80岁以上8块。”“在家哪能吃这么多花样,方便实惠。”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幸福洋溢在脸上。
“确实是方便了,你们办得不错,这是一个方向。”习近平指出,针对老年人多的小区,服务要到位,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尽量把这些事情办好。
2021年6月7日下午,习近平专门来到青海西宁市城西区文汇路街道的文亭巷社区“爱老幸福食堂”,了解社区向老年人提供餐饮服务情况。
“伙食费高不高?”习近平问。
“不同对象有不同优惠,一荤两素市场价18元,60岁以上老人享受幸福价6元,80岁以上享受高龄价3元,其中属于低保、特困等四类老人只要1元。”
听到回答,习近平称赞“分得很细,工作做到家就要这样”。
……
小小社区食堂,关系着居家老年人的吃饭难题,关联着民意和民心。
2023年,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发布的《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提出,探索发展社区食堂。近年来,各地多措并举、积极探索,推动社区食堂建设,改善居家老年人“吃饭难”问题。
这次重庆考察调研,离开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时,面对纷纷围拢过来欢送的社区居民,习近平说,“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真挚的话语,道出了党和政府坚如磐石的为民初心,更道出了人民领袖对人民的无限情怀。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一年前的4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引用这句古诗表达对各国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的坚定信心。
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需要世界各国风雨同舟、团结合作。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始终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
今年4月20日,南海之滨的小镇将迎来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围绕“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的主题,此次年会将聚焦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包容发展、合作发展,共商疫后亚洲与全球发展大计,促进国际团结与合作。
“15941”。
这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景区广场显示屏上显示的实时监测负氧离子数。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拥有我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
4月11日,正在海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沿蜿蜒山道,深入五指山片区。总书记强调,海南要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对热带雨林实行严格保护,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丰硕成果。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要求。
2021年7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实现绿色增长。
2021年11月1日,习近平主席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世界领导人峰会发表书面致辞,建议“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进能源资源、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探索发展和保护相协同的新路径”。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中国积极履行减碳承诺、致力于绿色发展,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刚落幕的迪拜世博会上,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新和机遇”为主题的中国馆,从共同的梦想、共同的地球、共同的家园、共同的未来四个层次展示中国在不同领域取得的成就。
高铁试驾、航天探索和智慧城市体验等充满科技感的互动项目,深受参观者欢迎。
“在智慧生活展区,观众只要在入口处获得一个独有的二维码,就能扫码开启互动,体验未来智慧生活。”中国馆给萨尔瓦多媒体人埃德森·梅拉拉留下了深刻印象。
迪拜世博会官方机器人吉祥物Opti由中国科技企业设计打造,它同150多台智能机器人一起,为世博会访客提供迎接与互动、信息问询、餐饮配送等服务。迪拜世博会执行副主席塔里克·奥利维拉·沙亚表示,在中国技术的支持下,迪拜世博会展现出更高的科技含量。
创新是引领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
正如习近平主席为阿联酋迪拜世博会中国馆作视频致辞时所说——
“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回应时代呼唤,加强全球治理,以创新引领发展,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不断迈进。”
2021年12月3日,“澜沧号”动车组列车从老挝首都万象站缓缓驶出,复兴号动车组驶出中国云南昆明站——中老铁路正式通车。
铁路一通,昆明到万象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长。
截至4月3日,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25.4万人次,发送货物131万吨,货物品类从开通初期的橡胶、化肥、百货扩展至电子、光伏、通信、汽车、纺织、蔬菜、鲜花等100多种。
“有路,就有发展机会。”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乘坐中老铁路后深有感慨。“老中铁路的开通代表着两国人民交往将更加便捷,希望老挝700万人民都能坐上火车,真正体会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意义。”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贫困人口出现多年来首次增长。减少贫困人口、推动包容发展,成为很多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
中国作为创始成员参加联合国“消除贫困联盟”,助力搭建全球减贫合作平台;举办亚太经合组织数字减贫研讨会、上合组织妇女教育与减贫论坛;倡议举办首届金砖国家农村发展和减贫研讨会,加速减贫知识分享与交流……中国积极助力各国人民减贫,让发展成果更好造福各国人民、惠及全世界。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阿奇姆·施泰纳表示,中国积极支持推动国际减贫合作,一个更加普惠平衡的全球发展图景将因此迎来更广阔前景。
纽约联合国总部的中国厅,悬挂着一幅中国绘画作品,名为《互动的世界》,寓意着中国与世界的紧密关系。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中国坚信,各国走向开放、走向合作的大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不久前,从青岛发出的中欧班列(齐鲁号)搭载化工原料、车辆配件、生活用品等货物抵达德国曼海姆市。中欧班列(齐鲁号)中国青岛—德国曼海姆双向对开班列是中欧班列开行的又一条新路线。
疫情发生以来,不断攀升的物流和时间成本给欧洲许多企业带来巨大挑战。
中欧班列安全稳定运行,2021年全年开行1.5万列,运送货物146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2%、29%,通达欧洲23个国家的180个城市。
在全球疫情反复背景下,中国同国际社会一道,推进共建“一带一路”——
以色列海法新港等重大项目顺利竣工,中巴经济走廊、比雷埃夫斯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等建设运营稳步开展;中欧班列开行量和货运量再创历史新高,为各国经济复苏提供了强劲动力。
去年9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为如期实现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汇聚强大合力,为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新希望。
今年1月,“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首次会议,逾百个国家和20多个国际组织代表齐聚一堂,为落实倡议凝聚了更广泛国际共识。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
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倡议亚洲和世界各国回应时代呼唤,携手共克疫情,加强全球治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
尽管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遭遇惊涛骇浪和逆流险滩,但只要各国人民齐心协力、把准航向,人类社会发展的巨轮必将行稳致远,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总监制丨钱蔚 王姗姗
监制丨张鸥
制片人丨兴来
主编丨宁黎黎
资料丨闫格
视觉丨江雨航
校对丨杨彩云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