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陈姝
从国企裸辞创业开餐饮店,1年亏掉40万,到现在一个月赚10万,最高一天订单达到500单,90后深圳青年吴家超的创业故事冲上热搜走红网络,引发网友及不少创业者的关注。而在创业路上遇到了多少挑战,走了多少弯路,只有90后深圳青年吴家超才能给出答案。
餐饮“小白”裸辞创业 年亏40万
2015年,吴家超放弃深圳一家国企稳定的工作,不顾家人反对辞职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出来后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并没有想象的美好,换了几份工作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这时,吴家超发现一位亲戚开的烤鸭店生意不错,于是,吴家超决定也创业开一家餐厅。
第一家堂食餐厅在华强北,选择华强北的原因是人多流量大,当时的吴家超认为只要人流大,就一定能赚到钱。然而,现实给他上了一课。开业后,因为客人少单量低,收入无法覆盖房租、装修成本,以及依靠预制菜,吴家超1年亏了40万。
正当吴家超考虑继续做下去还是及时止损时,隔壁一个有相同处境的堂食餐厅主理人朋友来找吴家超,两人一合计,决定合伙开一个外卖店,没有高额的房租成本。说干就干,吴家超和朋友在2021年联合创立了“打工人的饭”外卖品牌。
自学炒菜试到口腔溃疡
一个不能吃辣的广东人开一家湘菜餐厅,这是吴家超之前没想到过的。根据美团外卖的热销数据,吴家超发现辣椒炒肉销量高,于是吴家超决定从辣椒炒肉这个菜品发力。为了能炒出味道好,受欢迎的辣椒炒肉,吴家超每天在网上学习辣椒炒肉的做法,自己炒自己试吃,一个菜打磨试吃了一个月,试吃试到口腔溃疡,最后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辣度。努力没有白费,“打工人的饭”的辣椒炒肉做到过美团外卖深圳盖浇饭热销榜的第一名。
今年4月,在美团外卖运营师的建议下,吴家超在其中一家门店尝试上线了“拼好饭”。据了解,拼好饭是一种0配送费、没有起送价、价格比单点外卖还要更便宜的外卖拼单点餐方式。传统的外卖模式是消费者各自点餐,商家依次备餐,骑手单独配送。这种分散式点餐模式,会让商家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设置过多菜品种类,增加商家进货、人工、水电、库存积压等成本。
在拼好饭模式下,消费者组团拼团下单,商家更清晰掌握消费者需求,将精力聚焦在更少的餐品品类上,获得了更集中的单量。此外,商家还可通过平台直接采购食材,骑手统一配送的方式,有效节省了各中间环节成本,提升经营效率,有了更多让利消费者的空间。同时,餐品更平价也会进一步吸引更多消费者下单,形成良性规模化效应。
吴家超通过拼好饭的模式,打造了9.9元的辣椒炒肉肉沫茄子双拼盖浇饭,加送一瓶饮料的高性价比套餐。
在原料上,吴家超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调整。之前试菜吴家超觉得五花肉更香,但用户更喜欢瘦肉,于是改为鲜瘦肉。上线不久,吴家超一天就能卖出200单,信心大增的他,在龙华区密度高的三联开了一家新店,最高一天能有500单。目前吴家超有6家店,日均1000多单。
不用预制菜,小店一个月回本
现在吴家超一个月单店有2万的纯利润,最快的店1个月就能回本。吴家超坦诚表示,创业开店没有捷径,就是靠自己一点点摸索积累经验。在选址上,首先通过美团外卖查看商圈作为选址参考,调研这个产品做的人多不多,吃的人多不多,点的人多不多,接受度高不高。除了房租便宜外,吴家超介绍,因为做平台外卖店,骑手取餐是否方便也是很重要的衡量标准。
吴家超认为,拼好饭的运营很简单,就是把产品、把成本、把服务做到极致。在成本控制上,吴家超介绍,消费者对餐品的要求在提高,市场又那么“卷”,品质不好、不好吃的“黑作坊”很难在竞争中活下来。所以在确保食材安全新鲜的前提下,吴家超找到了一个好方法。此前做过预制菜的吴家超发现预制菜成本不低,反而是现炒做拼好饭更有优势,通过美团快驴,在App上下单,价格便宜,选择也多,没有必要在食材上克扣。吴家超能做到一份现炒菜品的成本比预制菜低三分之一,每一单能赚4元。
服务细致也是“打工人的饭”获得用户青睐的重要原因,复购率达到50%。让吴家超印象深刻的一次是2023年的8月,一个用户下单后在线上联系吴家超,分享自己在深圳遇到的难处,和朋友没找到工作没有太多钱吃饭,希望吴家超多加一点饭,他们是两个人吃一份。于是吴家超把菜和米饭加的满满的,用户第二天又来下单了。“现在社会节奏很快,大家工作生活压力都很大。我们做餐饮的,要尽量为大家提供更有性价比的餐品。”
每天10点开档,晚上9点钟收档,吴家超的创业生活逐渐稳定且规律。心态跟开堂食比,也放松了很多。提到未来,吴家超信心满满,“借助美团外卖让创业成本变低,结合前期开店的经验,在设备和选址、人工上都有了方法论,会借助外卖平台在深圳多开些门店。”
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我老想比它成绩好。但如果每一个地方只能开两家店,我希望就是我们俩(甜啦啦和蜜雪冰城)在那杠杠地搞,那不更好玩吗?”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胡楠楠
编辑|米娜
头图摄影|刘学文
甜啦啦创始人王伟从小就是个“孩子王”。十几岁时,他家里总是聚着一群小朋友。那时王伟妈妈蒸一锅馒头,本来够一家人吃三天的量,但常常一天就被吃光了。王伟调侃道,天天一群人,他爸妈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够朋友们吃的。
这种“孩子王”的气质也一直延续到王伟创立甜啦啦。2015年,王伟在安徽蚌埠创立了甜啦啦。甜啦啦的第一批加盟商,就来自他的朋友和亲戚们,“他们看到我开店赚了钱,就想跟着我干。”王伟说。但后来,他们有的赚了,有的亏了,据王伟自己说,即便亏的那些人,现在也和他一起做着其他事。
“分馒头”的做法也延续了下来。刚创立甜啦啦时,王伟想的就是让跟着他干的朋友都赚钱,让大家都能一点。7月上旬,在甜啦啦位于安徽蚌埠的工业园总部,王伟告诉《中国企业家》,直到去年,甜啦啦的高管们还都能旱涝保收地拿到分红,多的一年能拿一两百万元,少的三四十万元。但他也称,如果没有朋友的帮助,可能就没有甜啦啦的今天。
摄影:胡楠楠
创立不到10年,甜啦啦已经悄悄开出6000多家店。这一门店规模在现制茶饮行业已经排名前五,且是前五里成立时间最晚的一家。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今年7月24日,甜啦啦在营门店数6357家,仅次于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据王伟透露,甜啦啦现在内部销售额已超过20亿元,一年能净赚两三亿元。
与大多数茶饮品牌创业者类似,王伟也是草根出身,20岁出头就在小镇上做起了餐饮生意。创立甜啦啦之前,他开过烧烤店、卖过麻辣烫,也短暂加盟过蜜雪冰城,时间不到一年,2015年他创立甜啦啦。
外界常常会拿甜啦啦和蜜雪冰城作比较。在很多地方,甜啦啦和蜜雪冰城的店会同时出现:一家蜜雪冰城、一家甜啦啦,一红一黄格外显眼。由于二者几乎处于相同的价格带,主打平价茶饮,甜啦啦被调侃为“蜜雪冰城平替”。发展至今,甜啦啦甚至比蜜雪冰城还下沉。窄门餐眼数据显示,甜啦啦开在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的门店占比超80%,超33%是乡镇店。而蜜雪冰城的这两项数据分别为57%、24%。
王伟并不否认创立初期确实在学习蜜雪冰城——学它的产品、菜单,学它自建供应链。且直到如今,他依然觉得蜜雪冰城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他自称不想做模仿者。当问起甜啦啦是否也会上架蜜雪冰城近期推出的1元冰杯时,王伟的第一感觉就是“不会做”,“它(蜜雪冰城)做啥我就不想做啥。”王伟说。
在王伟眼中,甜啦啦和蜜雪冰城有一种“相爱相杀”的感觉,而他自己也乐在其中。“我老想比它成绩好。但如果一个地方只能开两家店,我希望就是我们俩(甜啦啦和蜜雪冰城)在那杠杠地搞,那不更好玩吗?”王伟说。
不过,对手已不只是蜜雪冰城。去年以来,随着现制茶饮降价,以前那些高价茶饮品牌如喜茶等,都纷纷降到了甜啦啦和蜜雪冰城的价格带。据了解,如今喜茶单杯价格甚至降至10多元。而以前,王伟从不觉得喜茶和甜啦啦之间有竞争,“以前喜茶卖得贵,甜啦啦卖得便宜,现在这些高价茶饮品牌都降到我的价格带抢饭碗、抢客户,这时候你不就慌了吗?”王伟说。
王伟也意识到,除了开店之外,甜啦啦还有很多课要补。他也一改此前想冲刺万店和上市的计划,从追求开店速度转为追求门店经营质量,让加盟商真正赚到钱。虽然王伟说,上市是必然,但他现在不急了。对于年底开万店的目标,他称明年都不一定能开出万店。
他更想做长久的生意。最近在公司,王伟经常讲一句话,“我们能不能每年赚一个亿,然后赚100年,做长久性的生意?”在想赢与不失败两种结果之间,王伟更倾向于“不失败”。“我觉得不失败就是赢。”王伟说。
狂奔开店:9年开超6000家店
创业这些年,王伟觉得都太顺了。他说,有时候很难解的一个问题,突然间就能来一个人,对他说:这个事我可以帮你解决。
开店对他来说似乎很简单。创立甜啦啦之前,王伟就有十来年做餐饮生意的经验。王伟出生于1980年,河南商丘出生,安徽萧县长大。25岁时,他就在镇上开了家烧烤店,那时一天就能赚五六百元。没过几年,王伟不想一辈子待在小镇上,于是就去了邻近城市安徽蚌埠开起了麻辣烫店,生意也做得有声有色——干了6年,买了房也买了车,王伟觉得挺幸福。
但他并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2013年时,他注意到自己麻辣烫店对面开了一家蜜雪冰城,卖得很好。后来跟老板一打听,一天能赚七八千元。于是也动了心,觉得茶饮店比麻辣烫店简单,还受年轻人喜欢,王伟便加盟了蜜雪冰城。2014年2月开出第一家,随后一口气开出了8家蜜雪冰城。那时,王伟开的麻辣烫店和奶茶店一共10多家,一个月能赚十几万元。
他有一个朋友生意做得不错,有一次和朋友交流之后,王伟就决定自己开一家茶饮公司,自己做加盟。只筹备了也就两三个月,2015年1月,王伟就开出了第一家甜啦啦门店,并开放了加盟。第一年加盟的都是他的朋友亲戚们,当年,甜啦啦便开出了92家门店。
凭借高性价比以及深耕下沉市场,成立三年时,甜啦啦门店数就超过了1000家,2019年底门店就增至1800家。即便过去几年线下生意受到很大影响,甜啦啦也没有放慢开店速度,2020~2022年这三年,仍以每年超1000家的速度扩张。2023年是甜啦啦扩张最猛的一年,全年新增门店数量2400家。
但这一路,王伟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虽说初期有蜜雪冰城这个“老师”可以学习,但甜啦啦该走的弯路还是没少走——2021年左右,因为跑得太快,甜啦啦出现了很多不赚钱的加盟店,导致很多加盟商失去了信心。那时,甜啦啦强制关闭了五六百家不赚钱和经营质量不好的门店。
过往一门心思开新店,也让王伟忽视了品牌。以前王伟看到的可能只是门店卖了多少钱,怎么样能让加盟商赚钱,消费者满不满意。但从2023年底,王伟开始意识到了甜啦啦在品牌方面的缺失——同样门店规模的茶饮品牌中,甜啦啦可能是最不知名的那一个。而现在他觉得,做品牌才是能最大化让加盟商赚钱的事。
最初,王伟觉得开茶饮店很简单。“餐饮就是管理门店,管理门店都是互通的,讲究的就是产品、门店卫生、服务,以及是否有人气。”这是他创立甜啦啦之初的想法。对比当时的麻辣烫生意,王伟觉得开茶饮店这事太简单了。但甜啦啦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他的回答变了,他觉得茶饮生意变得不简单了。
在王伟看来,这种想法的变化取决于一个人的认知,“如果一个人知识浅、懂得少的话,所有东西都是简单的,但如果你的能力提高了,所有东西都不简单。”
变革:过了躺赢的时候
尤其是近两年,高端茶饮降价,来抢自己客户时,王伟感觉到了压力。
10元价格带本是蜜雪冰城、甜啦啦的主要市场,但喜茶、茶百道等原来中高价位的茶饮品牌,都开始通过调菜单、发放优惠券、团购等方式降至10元价格带。红餐大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3年,新茶饮品牌10元以下消费占比从7.1%上升至29.6%,20元以上占比则从32.7%下降至3.6%,10元价格带成了当下现制茶饮的厮杀地带。
王伟意识到,甜啦啦必须要改变。
第一刀,王伟“砍”向了管理层。原本甜啦啦的管理层有几十人,他们基本都持有公司股份,多的能有1%,少的有万分之一。但王伟发现,这导致了一个问题,大家都想躺赢。
于是从今年开始,王伟调整了管理层的分红机制——年底能拿到多少钱,要看业绩说话,完不成要扣钱。
虽然表面上大家都没意见,但也只是“表面上”。推行这一变革时,甜啦啦高管团队没有一个人离开,“因为大家都相信我,”王伟补充道,其实管理层拿到的钱并没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目的是让他们拿得更久,“如果他连这个觉悟都没有,他离开这个团队,我也不觉得可惜。”
摄影:胡楠楠
其次是提升整个团队的认知,加强对加盟商的服务。同时,提高加盟门店的质量,确保加盟商能真正赚到钱。尤其是在现制茶饮品牌们都在冲刺万店、纷纷下沉的背景下,大家都在争抢加盟商。这也让王伟意识到,服务好加盟商、让加盟商真正赚到钱的重要性。
王伟反思称,过去这些年只知道不停地开新店,但忽略了现制茶饮加盟模式下的核心,是要让加盟商都赚钱。在加盟模式下,新茶饮品牌们其实做的是to B的生意。如果加盟商不赚钱,那公司发展也不会长久。此前,甜啦啦联合创始人许周在接受采访时也称,“如果(加盟店)品质不好,后期生存能力差,对品牌是很大的伤害。”
改变团队认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过去,团队都在高速运转的状态下,只顾着开店,想让他们突然慢下来不容易,也不能强制执行。不过王伟会经常跟高管团队交流,他平均每天会去见8个左右的高管,有时候高管会带着中层一起来和他沟通工作。这时候,王伟就会跟他们讲,要慢下来、多思考,从大方向上让高管团队改变认知。
除此之外,王伟也通过制定一些新制度去约束团队,让他们谨慎放店。现在,对新开出来的门店,王伟要求开一家赚一家。如果有新开的门店闭店,王伟会让团队复盘,问题出在哪——是选址问题、加盟商认知问题,还是后续门店管理的问题。如果是加盟商认知的问题,那就是招商部的问题,没有把好关;如果是门店选址的问题,就是拓展部没有找好店面;如果是后续门店管理的问题,那就是市场部的问题。
王伟想通过这种制度,让团队意识到,不能轻易放店。“轻易放一家店,就等于是杀人放火。”
每年赚1亿,然后赚100年
现制茶饮已是一片红海。《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8月31日,在业新茶饮门店总数约51.5万家。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头部品牌都在加速扩张门店,或开放加盟,以加大市场份额,“加盟、万店、低价”已成茶饮行业的普遍共识。
甜啦啦也曾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去年9月,王伟曾表示甜啦啦正在接受券商辅导,计划在2025年实现港股上市。但现在王伟想法变了,他说之前想上市是为了品牌,但现在感觉上市对品牌也没什么帮助。尤其是看到,已经上市的茶饮同行,好像上市后反而都不太好。
新茶饮行业目前上市的两家公司奈雪的茶和茶百道,都遭遇了上市首日破发的困境;排队上市的新茶饮品牌,进展也不太顺利。近日,港交所官网显示,古茗和蜜雪冰城的上市招股书均已失效,上市进程暂时停滞。
王伟不再急于上市。他清楚自己的品牌没有同行出名,别人那么干可能是对的,但自己也那么干就不一定对,还是要根据公司的发展情况,思考应该怎么干。
他想趁着这个时机,提升加盟店质量,并提升团队认知。而且王伟觉得,现在甜啦啦6000多家门店,一年的内部销售额20亿元,这样挺好。而他想做的长久生意,一定要靠质量,而不是数量——“从做企业的那一天起,就要考虑你的企业能做多久。”
在国内知名企业家里,他最敬佩的是王健林,“他能全身而退,没有被一些东西冲昏头脑。”王伟说,每个人都想拥有更多的钱,更大的权力,但过来人的经验,让他意识到,“真正看清自己,为了什么而做、该做什么。”
过去,他做事是为了赚钱。但他说,接下来不能再为了钱,而是要想怎么样能把事业做好,让所有人都能有饭吃,都能赚钱。
面对当下茶饮价格战,王伟告诉《中国企业家》,他可能会牺牲自己的利润,去保证加盟商有利润。甜啦啦也不会降价,他说,不会去自乱阵脚,还是要守着自己的产品,做好东西。在王伟看来,“卷”反而是好事,市场越卷越大。“卷的是消费者认知,卷的是市场。因为卷,我反而要学习,反而要成长。”
如果不做现制茶饮,他会做什么呢?王伟的想法挺朴素,“有人就得有吃有喝,除非没有人了,这个事情就不能干了。”
< class="pgc-img">>我老想比它成绩好。但如果每一个地方只能开两家店,我希望就是我们俩(甜啦啦和蜜雪冰城)在那杠杠地搞,那不更好玩吗?”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胡楠楠
编辑|米娜
头图摄影|刘学文
甜啦啦创始人王伟从小就是个“孩子王”。十几岁时,他家里总是聚着一群小朋友。那时王伟妈妈蒸一锅馒头,本来够一家人吃三天的量,但常常一天就被吃光了。王伟调侃道,天天一群人,他爸妈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够朋友们吃的。
这种“孩子王”的气质也一直延续到王伟创立甜啦啦。2015年,王伟在安徽蚌埠创立了甜啦啦。甜啦啦的第一批加盟商,就来自他的朋友和亲戚们,“他们看到我开店赚了钱,就想跟着我干。”王伟说。但后来,他们有的赚了,有的亏了,据王伟自己说,即便亏的那些人,现在也和他一起做着其他事。
“分馒头”的做法也延续了下来。刚创立甜啦啦时,王伟想的就是让跟着他干的朋友都赚钱,让大家都能分享到一点。7月上旬,在甜啦啦位于安徽蚌埠的工业园总部,王伟告诉《中国企业家》,直到去年,甜啦啦的高管们还都能旱涝保收地拿到分红,多的一年能拿一两百万元,少的三四十万元。但他也称,如果没有朋友的帮助,可能就没有甜啦啦的今天。
< class="pgc-img">摄影:胡楠楠
>创立不到10年,甜啦啦已经悄悄开出6000多家店。这一门店规模在现制茶饮行业已经排名前五,且是前五里成立时间最晚的一家。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今年7月24日,甜啦啦在营门店数6357家,仅次于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据王伟透露,甜啦啦现在内部销售额已超过20亿元,一年能净赚两三亿元。
与大多数茶饮品牌创业者类似,王伟也是草根出身,20岁出头就在小镇上做起了餐饮生意。创立甜啦啦之前,他开过烧烤店、卖过麻辣烫,也短暂加盟过蜜雪冰城,时间不到一年,2015年他创立甜啦啦。
外界常常会拿甜啦啦和蜜雪冰城作比较。在很多地方,甜啦啦和蜜雪冰城的店会同时出现:一家蜜雪冰城、一家甜啦啦,一红一黄格外显眼。由于二者几乎处于相同的价格带,主打平价茶饮,甜啦啦被调侃为“蜜雪冰城平替”。发展至今,甜啦啦甚至比蜜雪冰城还下沉。窄门餐眼数据显示,甜啦啦开在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的门店占比超80%,超33%是乡镇店。而蜜雪冰城的这两项数据分别为57%、24%。
王伟并不否认创立初期确实在学习蜜雪冰城——学它的产品、菜单,学它自建供应链。且直到如今,他依然觉得蜜雪冰城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他自称不想做模仿者。当问起甜啦啦是否也会上架蜜雪冰城近期推出的1元冰杯时,王伟的第一感觉就是“不会做”,“它(蜜雪冰城)做啥我就不想做啥。”王伟说。
在王伟眼中,甜啦啦和蜜雪冰城有一种“相爱相杀”的感觉,而他自己也乐在其中。“我老想比它成绩好。但如果一个地方只能开两家店,我希望就是我们俩(甜啦啦和蜜雪冰城)在那杠杠地搞,那不更好玩吗?”王伟说。
不过,对手已不只是蜜雪冰城。去年以来,随着现制茶饮降价,以前那些高价茶饮品牌如喜茶等,都纷纷降到了甜啦啦和蜜雪冰城的价格带。据了解,如今喜茶单杯价格甚至降至10多元。而以前,王伟从不觉得喜茶和甜啦啦之间有竞争,“以前喜茶卖得贵,甜啦啦卖得便宜,现在这些高价茶饮品牌都降到我的价格带抢饭碗、抢客户,这时候你不就慌了吗?”王伟说。
王伟也意识到,除了开店之外,甜啦啦还有很多课要补。他也一改此前想冲刺万店和上市的计划,从追求开店速度转为追求门店经营质量,让加盟商真正赚到钱。虽然王伟说,上市是必然,但他现在不急了。对于年底开万店的目标,他称明年都不一定能开出万店。
他更想做长久的生意。最近在公司,王伟经常讲一句话,“我们能不能每年赚一个亿,然后赚100年,做长久性的生意?”在想赢与不失败两种结果之间,王伟更倾向于“不失败”。“我觉得不失败就是赢。”王伟说。
狂奔开店:9年开超6000家店
创业这些年,王伟觉得都太顺了。他说,有时候很难解的一个问题,突然间就能来一个人,对他说:这个事我可以帮你解决。
开店对他来说似乎很简单。创立甜啦啦之前,王伟就有十来年做餐饮生意的经验。王伟出生于1980年,河南商丘出生,安徽萧县长大。25岁时,他就在镇上开了家烧烤店,那时一天就能赚五六百元。没过几年,王伟不想一辈子待在小镇上,于是就去了邻近城市安徽蚌埠开起了麻辣烫店,生意也做得有声有色——干了6年,买了房也买了车,王伟觉得挺幸福。
但他并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2013年时,他注意到自己麻辣烫店对面开了一家蜜雪冰城,卖得很好。后来跟老板一打听,一天能赚七八千元。于是也动了心,觉得茶饮店比麻辣烫店简单,还受年轻人喜欢,王伟便加盟了蜜雪冰城。2014年2月开出第一家,随后一口气开出了8家蜜雪冰城。那时,王伟开的麻辣烫店和奶茶店一共10多家,一个月能赚十几万元。
他有一个朋友生意做得不错,有一次和朋友交流之后,王伟就决定自己开一家茶饮公司,自己做加盟。只筹备了也就两三个月,2015年1月,王伟就开出了第一家甜啦啦门店,并开放了加盟。第一年加盟的都是他的朋友亲戚们,当年,甜啦啦便开出了92家门店。
凭借高性价比以及深耕下沉市场,成立三年时,甜啦啦门店数就超过了1000家,2019年底门店就增至1800家。即便过去几年线下生意受到很大影响,甜啦啦也没有放慢开店速度,2020~2022年这三年,仍以每年超1000家的速度扩张。2023年是甜啦啦扩张最猛的一年,全年新增门店数量2400家。
但这一路,王伟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虽说初期有蜜雪冰城这个“老师”可以学习,但甜啦啦该走的弯路还是没少走——2021年左右,因为跑得太快,甜啦啦出现了很多不赚钱的加盟店,导致很多加盟商失去了信心。那时,甜啦啦强制关闭了五六百家不赚钱和经营质量不好的门店。
过往一门心思开新店,也让王伟忽视了品牌。以前王伟看到的可能只是门店卖了多少钱,怎么样能让加盟商赚钱,消费者满不满意。但从2023年底,王伟开始意识到了甜啦啦在品牌方面的缺失——同样门店规模的茶饮品牌中,甜啦啦可能是最不知名的那一个。而现在他觉得,做品牌才是能最大化让加盟商赚钱的事。
最初,王伟觉得开茶饮店很简单。“餐饮就是管理门店,管理门店都是互通的,讲究的就是产品、门店卫生、服务,以及是否有人气。”这是他创立甜啦啦之初的想法。对比当时的麻辣烫生意,王伟觉得开茶饮店这事太简单了。但甜啦啦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他的回答变了,他觉得茶饮生意变得不简单了。
在王伟看来,这种想法的变化取决于一个人的认知,“如果一个人知识浅、懂得少的话,所有东西都是简单的,但如果你的能力提高了,所有东西都不简单。”
变革:过了躺赢的时候
尤其是近两年,高端茶饮降价,来抢自己客户时,王伟感觉到了压力。
10元价格带本是蜜雪冰城、甜啦啦的主要市场,但喜茶、茶百道等原来中高价位的茶饮品牌,都开始通过调菜单、发放优惠券、团购等方式降至10元价格带。红餐大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3年,新茶饮品牌10元以下消费占比从7.1%上升至29.6%,20元以上占比则从32.7%下降至3.6%,10元价格带成了当下现制茶饮的厮杀地带。
王伟意识到,甜啦啦必须要改变。
第一刀,王伟“砍”向了管理层。原本甜啦啦的管理层有几十人,他们基本都持有公司股份,多的能有1%,少的有万分之一。但王伟发现,这导致了一个问题,大家都想躺赢。
于是从今年开始,王伟调整了管理层的分红机制——年底能拿到多少钱,要看业绩说话,完不成要扣钱。
虽然表面上大家都没意见,但也只是“表面上”。推行这一变革时,甜啦啦高管团队没有一个人离开,“因为大家都相信我,”王伟补充道,其实管理层拿到的钱并没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目的是让他们拿得更久,“如果他连这个觉悟都没有,他离开这个团队,我也不觉得可惜。”
< class="pgc-img">摄影:胡楠楠
>其次是提升整个团队的认知,加强对加盟商的服务。同时,提高加盟门店的质量,确保加盟商能真正赚到钱。尤其是在现制茶饮品牌们都在冲刺万店、纷纷下沉的背景下,大家都在争抢加盟商。这也让王伟意识到,服务好加盟商、让加盟商真正赚到钱的重要性。
王伟反思称,过去这些年只知道不停地开新店,但忽略了现制茶饮加盟模式下的核心,是要让加盟商都赚钱。在加盟模式下,新茶饮品牌们其实做的是to B的生意。如果加盟商不赚钱,那公司发展也不会长久。此前,甜啦啦联合创始人许周在接受采访时也称,“如果(加盟店)品质不好,后期生存能力差,对品牌是很大的伤害。”
改变团队认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过去,团队都在高速运转的状态下,只顾着开店,想让他们突然慢下来不容易,也不能强制执行。不过王伟会经常跟高管团队交流,他平均每天会去见8个左右的高管,有时候高管会带着中层一起来和他沟通工作。这时候,王伟就会跟他们讲,要慢下来、多思考,从大方向上让高管团队改变认知。
除此之外,王伟也通过制定一些新制度去约束团队,让他们谨慎放店。现在,对新开出来的门店,王伟要求开一家赚一家。如果有新开的门店闭店,王伟会让团队复盘,问题出在哪——是选址问题、加盟商认知问题,还是后续门店管理的问题。如果是加盟商认知的问题,那就是招商部的问题,没有把好关;如果是门店选址的问题,就是拓展部没有找好店面;如果是后续门店管理的问题,那就是市场部的问题。
王伟想通过这种制度,让团队意识到,不能轻易放店。“轻易放一家店,就等于是杀人放火。”
每年赚1亿,然后赚100年
现制茶饮已是一片红海。《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8月31日,在业新茶饮门店总数约51.5万家。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头部品牌都在加速扩张门店,或开放加盟,以加大市场份额,“加盟、万店、低价”已成茶饮行业的普遍共识。
甜啦啦也曾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去年9月,王伟曾表示甜啦啦正在接受券商辅导,计划在2025年实现港股上市。但现在王伟想法变了,他说之前想上市是为了品牌,但现在感觉上市对品牌也没什么帮助。尤其是看到,已经上市的茶饮同行,好像上市后反而都不太好。
新茶饮行业目前上市的两家公司奈雪的茶和茶百道,都遭遇了上市首日破发的困境;排队上市的新茶饮品牌,进展也不太顺利。近日,港交所官网显示,古茗和蜜雪冰城的上市招股书均已失效,上市进程暂时停滞。
王伟不再急于上市。他清楚自己的品牌没有同行出名,别人那么干可能是对的,但自己也那么干就不一定对,还是要根据公司的发展情况,思考应该怎么干。
他想趁着这个时机,提升加盟店质量,并提升团队认知。而且王伟觉得,现在甜啦啦6000多家门店,一年的内部销售额20亿元,这样挺好。而他想做的长久生意,一定要靠质量,而不是数量——“从做企业的那一天起,就要考虑你的企业能做多久。”
在国内知名企业家里,他最敬佩的是王健林,“他能全身而退,没有被一些东西冲昏头脑。”王伟说,每个人都想拥有更多的钱,更大的权力,但过来人的经验,让他意识到,“真正看清自己,为了什么而做、该做什么。”
过去,他做事是为了赚钱。但他说,接下来不能再为了钱,而是要想怎么样能把事业做好,让所有人都能有饭吃,都能赚钱。
面对当下茶饮价格战,王伟告诉《中国企业家》,他可能会牺牲自己的利润,去保证加盟商有利润。甜啦啦也不会降价,他说,不会去自乱阵脚,还是要守着自己的产品,做好东西。在王伟看来,“卷”反而是好事,市场越卷越大。“卷的是消费者认知,卷的是市场。因为卷,我反而要学习,反而要成长。”
如果不做现制茶饮,他会做什么呢?王伟的想法挺朴素,“有人就得有吃有喝,除非没有人了,这个事情就不能干了。”
新闻热线&投稿邮箱:tougao@ic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