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作为中式休闲餐饮的领军品牌,绿茶集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这不仅标志着绿茶集团重启IPO,同时也表明了绿茶集团将进一步拓展市场,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决心。
餐饮市场复苏势头正旺 连锁化、集中度有待提升
中国的餐饮行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一方面,无数的餐饮企业要面对异常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是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餐饮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当前,中国餐饮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年,全国餐饮收入达到了52890亿元,同比上升20.4%。
业内人士表示,餐饮行业是典型的消费行业,经济粘性强,行业具备长期韧性的优势,近几年,尽管外部环境扰动带来餐饮市场规模的波动,但总量巨大的餐饮行业仍然存在巨大的增长预期,餐饮行业可谓是长坡厚雪的黄金赛道。
总量大,但也面临着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和行业集中度不高的问题。从餐饮品牌集中度来看,我国餐饮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据美团发布的《2024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中国餐饮连锁化率为21%。在集中度方面,万庚数科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餐饮品牌CR5仅为2.9%。极低的产业集中率和品牌连锁率也意味着中国的餐饮行业市场集中度有待继续提升,对于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头部企业来说,在资金、营销、标准化和数字化等方面显然具备有天然的竞争优势。
另外,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来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餐饮行业的品质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更加关注餐厅的环境、菜品口感和服务质量,更愿意为高品质的用餐体验买单,具有品牌沉淀和具有特色的连锁企业往往更容易获得消费者青睐。
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也为餐饮行业带来了创新机遇。通过线上订餐、外卖配送、智能点餐等方式去提升服务效率,改善消费者体验,另外,也为创新餐饮企业提供了更多营销手段和市场推广渠道,从原来点对点的方式向更广泛、更精准的营销方式转变。可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用户行为分析,了解消费者的喜好、消费习惯以及潜在的餐饮需求,从而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推荐和服务,通过社交媒体、在线平台等多元化的互联网渠道,可以迅速将产品信息、优惠活动等内容传递给目标客户,实现精准营销。
上述人士指出,总的来说,当前中国餐饮行业呈现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消费者需求变化、产业竞争力提升和技术创新加快等特点,对于中国的餐饮连锁品牌来说正是开疆拓土的良机,头部企业机会显现。
积厚成器 以稳健经营态势持续开疆拓土
历经疫情,中国的餐饮行业可谓是大浪淘沙,运营能力更强的头部品牌逆向扩张,门店数量不降反升,绿茶集团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一直以来,凭借价格亲民,菜品融汇各家,独特的中国风装饰,绿茶餐厅一直都是年轻人眼中的“网红餐厅”,备受认可和青睐。同时,依托稳健的经营策略,绿茶集团成功地在中式休闲餐饮领域树立了自己的标杆,成为了行业内排名靠前的连锁餐饮品牌。
从2008年西子湖畔诞生的第一间餐厅至今,绿茶餐厅目前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国绝大多数省份的连锁餐厅网络,截至2023年年末,在全国共开出382间餐厅,成为专注于提供融合菜的休闲中式餐饮品牌第一品牌,如果对比2018年和2023年的数据,绿茶餐厅的门店数量增加了2.36倍,可见绿茶餐厅一直在坚定开店的决心。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绿茶集团过去的经营策略,那就是“韬光养晦,内外兼修”。一是谨慎的门店增长策略,虽然绿茶集团虽计划快速扩张,但实际操作中注重稳健,策略更偏向于逐步推进,确保每家店都能带来稳定回报;二是深耕区域市场,在华东地区建立了深厚的消费者基础,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三是更注重内部管理与效率提升,确保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保持较强的盈利能力;四是持续推进品牌的曝光度,全力打造“绿茶餐厅”的品牌影响力。
从财务数据来看,绿茶集团的经营更显稳健之势,营收从2018年的13.1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5.89亿元,增加了173.56%。2023年实现了2.96亿元的净利润,利润率从3.39%提升到8.23%。
尽管2023年的客单价有所下降,但是公司的毛利率却不降反升,相比2022年的1.8%大幅提升至2023年的10.8%。在当前市场大背景下,效率的提高将一步发挥绿茶餐厅的性价比优势。相对较低的客单价也意味着未来公司进军下沉更具竞争力,为向低线城市扩张打下了基础。
过往稳健的业绩也为绿茶集团未来的扩张带来足够的信心。根据招股书显示,绿茶餐厅计划于2024年至2027年共开出675家新门店,这意味着绿茶餐厅将在2027年达到千店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还将计划增加旅游景区餐厅数目,在国家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大背景下,依托公司从杭州市景区起家和中式的装饰风格,具有得天独厚的景区基因。据介绍,公司从2024年开始将投入更多精力关注重点景区的项目,目前已签约两家景区餐厅门店,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将开设20家同类型门店,有望成为公司门店扩张的另一增长补充点。此外,今年8月,公司将在中国香港开出首店,目前门店已围挡装修,海外扩张之路正式启程。
分析人士指出,绿茶集团凭借其独特的品牌定位、稳健的经营策略,已然成为中式休闲餐饮领域的领跑者,其坚定开店的决心不仅体现了对品牌的自信,更彰显了其对未来市场发展的深刻洞察和战略远见。
展望未来,随着餐饮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和消费者对品质服务的不断追求,绿茶集团将进一步巩固其在中式休闲餐饮领域的领先地位,并有望通过IPO等资本运作方式,充实资本积累,加速品牌扩张和市场布局,实现业绩的再次飞跃。
名中式快餐连锁品牌老乡鸡近日披露了招股书申报稿,拟募资12亿元,计划沪市主板上市。今年以来,已有十余家餐饮企业宣布IPO计划。不过截至目前,尚未有一家企业成功挂牌。
缘何此时集中上市,募资究竟为了啥?都说餐饮企业资金流紧张,到底哪家情况最一般,又是谁有“钱”景?疫情持续已三年,各家营收录得集中上涨的背后,餐饮的造血能力恢复到疫情前了吗?
近日,南都湾财社《拆解IPO》盘点7家已披露招股书的餐饮企业的核心财务指标,分别是杨国福、乡村基、老乡鸡、达美乐中国、捞王、七欣天、绿茶。开篇系列(一),深扒招股书后的“美妆术”,揭秘谁最有“钱”景。
注:数据来自招股书,单位均为人民币。其中,捞王、绿茶、达美乐中国、老乡鸡等统计时间按招股书截至2021年12月31日;杨国福、乡村基、七欣天等统计时间按招股书截至2021年9月30日,文中特别标注除外。
焦点一
这些餐饮企业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了吗?
营收集体上涨背后
利润或净利率下滑才是常态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新始,对餐饮等消费行业的影响开始慢慢显现。进入2021年,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餐饮业也开始慢慢复苏,部分“带资进组”或者“手有余粮”的餐饮企业进入快跑模式,紧抓出清机遇快速提升规模。当中,也不乏资金流尚未充分缓解的餐饮商户,期待在二级市场得到“输血”。
相较于2020年,7家餐饮企业2021年最新上报的营收(按照招股书递交及更新日期不同,餐饮企业的营收或统计2021年全年或2021年前三季度)均同比录得上涨。但把时间拉回到2019年,餐饮企业们真的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了吗?
对比2021年与2019年相关核心财务数据,可以发现虽各家最新营收集体上涨,但净利润或者净利率下滑才是常态。在营收、净利润、净利率这三项同步增长的,仅有杨国福(杨国福2021年前三季的收入已与2019年持平)、乡村基、七欣天三家。其余各家情况,都有不同程度的净利润或者净利率下滑情况出现。
绿茶营收上涨三成靠“烧钱”营销
达美乐中国三年累计亏损超9亿
以被称作“初代网红餐厅”的绿茶为例。自去年“两进两出”,今年已经是绿茶第三次赴港更新招股书。如此急迫地赴港上市,绿茶把2021年的营收做到了22.93亿,净利润1.14亿,相比于2020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但把目光投向2019年,虽然绿茶的营收相较于2019年增加了5.57亿,但净利润仅仅微幅提升了780万,而净利率更是从2019年(疫情前)的6.1%跌至2021年的5%,跌幅达到22%。
值得注意的是,绿茶增长的营收中有三成是靠短期“烧钱”营销出来的,未必持续。数据显示,2021年绿茶餐厅,代金券结账的金额同比2020增长超过130%,由此带来的客流贡献了2021年营收增长的27%。此外,2021年绿茶餐厅的营销费用达到近3.3亿,占营收14.4%,同比2020年增长83%,远大于收入的增幅46.1%。
老乡鸡、捞王增收不增利
捞王净利润从7.3%跌至1.1%
而来自安徽的老乡鸡,则增收不增利,且净利率下滑。以地道老母鸡汤搭配多元营养中餐菜品的老乡鸡近年在全国密集开店,更是在2020年放开加盟业务。抢先老娘舅先一步披露招股书,老乡鸡、乡村基以及老娘舅被称为当前中式快餐的“三巨头”。
2021年,老乡鸡全年营收43.93亿元,是七家被统计餐饮的“创收老大”,比2019年的营收整整增加15.34亿。但有趣的是,“创收老大”老乡鸡的净利润不增反减,2021年利润比2019年减少约0.24亿;净利率也从2019年的5.56%降至2021年的3.07%。2021年的老乡鸡的净利率排名靠后,仅次于达美乐中国以及捞王。
在疫情后恢复表现靠后的,还有捞王及达美乐中国。与老乡鸡类似,捞王也有增收不增利且净利率下滑的情况出现。2021年,捞王创收约13亿,但净利润仅有1396万、同比2020年净利润锐减80%,净利率更是低至1.1%。而达美乐中国,则出现增收却亏损的情况,2021年净亏4.71亿,三年累计亏损达9.27亿,且亏损的缺口持续扩大。
梳理利润下滑或者净利率下滑的背后,不少企业是靠提升规模来拉动营收,但规模化并不能有效破解盈利之困;而随着规模递增,其带来的创收效应也迎来边际递减。值得关注的净利率数据中,绝大部分餐饮企业的年末/期末的净利润并未突破5%,仅杨国福及七欣天2家的净利润率达到约17%。
焦点二
造血能力大盘点,到底哪家最有“钱”景?
杨国福资产负债率远低同行,
流动资产是流动负债2倍
疫情前的餐饮行业风光无两,现金流充裕。随着疫情大考到来,餐厅自身的造血能力也被列入观察项,到底哪家餐饮企业造血动能更足?又是哪一家企业能摘下“榜一”大哥,最有“钱”景?
南都湾财社统计了餐饮企业们的相关财务指标。在最新审计期的资产负债率上,绿茶、七欣天、达美乐、捞王、老乡鸡、乡村基(资产负债率排名由高到低)等6家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徘徊在60%至73%之间,平均下来这几家的资产负债率约68%,逼近7成。
当中,绿茶的资产负债率最高超73%,而麻辣烫一哥杨国福的资产负债率最低,维持在相对正常的水平约40%。而同样主打中式快餐的老乡鸡与乡村基,在资产负债率这一栏上,乡村基以60.3%胜出老乡鸡66%一筹(老乡鸡母公司负债率为50.1%)。
而在短期流动性指标上,南都湾财社重点关注了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负债净额及增(降)幅、年末/期末现金和现金储备及增(降)幅等6大板块财务数据。其中,流动比率等于截至同日的流动资产处以流动负债,速动比率等于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再除以截至同日的流动负债。换言之,两个指标大于1,意味着企业的流动性相对较好,数值越大意味着短期内资不抵债的风险越小。
综合来看,7家中只有2家,即杨国福和乡村基,在流动性上表现较好;且杨国福的流动性上相对乡村基更好一些。
杨国福2021年前三季的流动比率为2.1,减去存货后的速冻比率为1.72。2021年前三季,杨国福当期的流动资产是流动负债的2.1倍,刨去流动负债后的流动资产还余下4亿(流动资产净额),这个数据也是这7家中表现最好的“榜一大哥”。而在现金流和现金储备上,杨国福同比增加24.5%,提升至1.394亿,也显现出稳定的增长趋势。值得一提的是,连续三年杨国福的业绩均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此外,乡村基的流动比率与速冻比率分别为1.4与1.2,虽远低于杨国福,但也是7家中唯二在该两项指标大于1的企业。这意味着,乡村基流动资产是大于流动负债,刨去流动负债后的流动资产账面还有3.31亿(流动资产净额)。不过,乡村基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出现下滑趋势,从2020年前三季的2.60亿跌至1.16亿,锐减一半以上。
七欣天流动性垫底 上市前紧急分红
老乡鸡流动负债净额激增超4亿
靠海鲜火锅出圈,与捞王一同竞赛抢当“火锅第三股”的七欣天,则在七家中流动性排名靠后。虽然前述提及七欣天2021年的营收与盈利表现优于疫情前,值得关注的是,在冲刺IPO的前夕,1.83亿的高额分红落入实控人阮氏家族。这也体现在其年末/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锐减,大跌87%锐减至0.3亿。七欣天不仅在7家中的年末/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排名垫底,也是年末/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同比降幅最大的一家餐饮企业。七欣天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均排名垫底,分别为0.67、0.4。
同样在流动性上表现不太如意的,还有近期刚披露招股书申报稿的老乡鸡。老乡鸡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为0.72和0.6,排名相对靠后。从2020年0.91亿的流动资产净额,到2021年老乡鸡扣除全部流动资产后,账面还有整整3.41亿人民币的流动性缺口;流动资产净额锐减4.32亿。不过,老乡鸡2021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7亿,排在7家中的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翻台率作为考核餐厅运营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看到目前披露了翻台率的乡村基、绿茶、七欣天、捞王中,仅有乡村基麾下新品牌大米达到4.2,其余品牌的翻台率仅徘徊在2至3。这意味着,餐厅里平均每张桌子一天只能接到不到3台客人,运营率偏低。其中,捞王的翻台率为2.3,七欣天翻台率为2.2,远低于同业的海底捞。
综上而言,在各家IPO的“钱”景上,杨国福更值得期待。不过,在行业普遍净利率不算太高的背景下,参看已上市的餐饮企业在二级市场的表现,都不算太满意。拆解餐饮IPO系列(二),将关注亏钱上市背后,餐饮企业与背后投资机构们,缘何集中此刻齐齐募资。
数据/采写:南都湾财社 记者陈盈珊
制图:林泳希
意制图/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近日,网上曝出上海“鮨一”日料店为日本米其林一星餐厅鮨一的假冒店。目前,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已对此事件介入调查。新京报记者发现,近几年包括呷哺呷哺、绿茶、黄记煌等在内的知名连锁餐厅都曾被山寨,既有与“鮨一”类似的异地挂牌假冒,也有模糊商标等手段混淆消费者视听。
套路1
未授权山寨店异地仿冒
根据微信公号的爆料称,日本米其林一星餐厅鮨一在官网发表声明,称在中国有两家使用“鮨一寿司”的假冒店,上海“鮨一”被推上风口浪尖。尽管上海“鮨一”称,曾与日本鮨一在2011年有过合作,目前没有关系。但网友对比发现,两餐厅在店名、logo、售价等方面高度接近。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与鮨一餐厅事件类似,在许多品牌连锁餐厅并未开放加盟的城市,山寨餐厅已抢先登陆,有些甚至从招牌到装修全套仿冒。
2016年3月,知名江浙菜品牌“绿茶”以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为由将全国22家假冒“绿茶”餐厅告上法庭,这22家餐厅分布在北京、安徽、广东等地。绿茶公司董秘于丽影告诉新京报记者,“绿茶”没有开放任何形式的加盟,自2016年大规模维权打假事件后,有些山寨餐厅已关闭,有些仍以“杭州绿茶”商标或名义在内蒙古、河北等地经营。
“外婆家”餐厅也有过同样遭遇。早在2008年,浙江外婆家餐饮有限公司就对全国各地仿冒使用“外婆家”商标的餐厅发起诉讼。据媒体报道,截至2015年底,外婆家共打掉72家假冒门店。
套路2
山寨商标蹭知名品牌
一品黄记煌、御尚黄记煌、百年周黑鸭、海底捞珍……这些名称乍一看与知名餐饮类似,实际上与“正品”毫无关系。
2015年10月,西安市京御煌三汁焖锅店侵权案件尘埃落定。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该店使用“尚品黄记煌”、“尚品黄记煌三汁焖锅”属侵权行为。而北京黄记煌餐饮有限责任公司的维权之路并未结束。早在2015年4月,一位黄记煌的河南加盟商投诉同区域一家名为“一品黄记煌”的餐厅侵权,该餐厅还以公司名义在全国加盟“一品黄记煌”门店。
除商标蹭知名餐饮品牌字眼外,还有餐厅故意模糊餐厅名称,以假乱真。2016年11月,呷哺呷哺起诉“吧哺吧哺”。吧哺吧哺在外卖平台上提供团购火锅套餐及代金券,呷哺呷哺认为此举对消费者造成混淆,侵犯商标权。
山寨餐厅层出不穷,大部分连锁餐饮品牌走上法律维权之路。盈科广州律所知识产权部高级合伙人唐向阳认为,山寨餐饮的出现反映出企业维权成本高、仿冒者违法成本低的问题,需要工商、法律等更多制度上的保障。
新京报记者 夏丹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