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古茗你没事吧?
七夕点杯奶茶也要被迎头暴击吗?
原来青蛙王子也能这么联名吗?
后槽牙都要咬碎了!
但这个文案:有茗的古家寡人
emmm还怪可爱的哩~
其实也不光是古茗,今年商场里的文案扎心程度,就连路过的狗看到都要停下注目。(狗:我怀疑你在内涵我)
(右滑获取更多“暴击”内容!!!)
明明小字写着 “I LOVE YOU ”“FALL IN LOVE”,大字却是这么扎心的“大实话”
看得出来,大家的S属性都在集中爆发
我宣布!今年的笋都被你们夺完了!!!
不得不说,今年的七夕节主打一个出其不意的反向营销。
情人节整活儿,一整个“发疯文学”
又是一年的七夕
在消费者的眼中是表达爱意的绝佳时机,在商家眼里却是营销的好机会,因次不少品牌以此为概念,推出了七夕限定联名商品。
就拿新式茶饮来说,已经卷出了新高度。
喜茶x方文山搞了一波跨界营销,七夕限定新品【天青雨】国风杯,主打中式浪漫。
瑞幸x线条小狗再续前缘,展开修狗爱情故事的新篇章,推出七夕联名限定产品【黑凤梨拿铁】&【黑凤梨小铁】及周边物料,传递修狗毫无保留的满分爱意。
< class="pgc-img">>奈雪的茶推出荔枝玫瑰系列,并一改原有绿色包装,设计了高颜值的荔枝玫瑰小粉杯以及荔枝玫瑰小粉袋,带来专属于奈雪的粉色七夕浪漫。
到了古茗这里,与青蛙王子合作推出了【古呱之王】系列联名周边,包括杯套、打包袋、DIY贴纸等,大搞孤寡友友的七夕“大发癫”!!
好家伙,古茗你是浪漫不得一点啊!
人家七夕是庆七夕,你直接一身反骨,根本没有“心”,七夕借势同时也不放过任何一位单身狗。
不过这也不得不承认古茗这波反向营销玩的66的,尤其在一片略偏同质化的七夕联名下,目光瞄准单身的古茗,反而万花粉色中的那一点绿,锁定用户,逆向出击。
反向营销专治创意内卷
古茗采用反向营销,自然是基于对当前市场环境与消费者心理的分析与洞察得出的决策。
1、奶茶市场同质化严重
现在茶饮市场有多卷,大家看看各大品牌的每个月层出不穷的联名就可想而知。而且产品同质化严重,消费者的选择和品牌的忠诚度也是越来越低,在众多的品牌围攻下,想要杀出重围,并不是件轻松事。
古茗不按常规的七夕营销套路,在一众活动中另辟蹊径瞄准单身人士进行营销宣传,主打出其不意的差异化来吸引消费者,UCG含量极高!
2、消费人群多为单身人士
茶饮市场最主要的消费群体是年轻人,而当下的年轻群体的单身比例越来越高。在这样满大街都是粉红泡泡的节日,单身人士往往是被忽视的。
古茗恰恰是注意到了这点,以幽默和自嘲的方式,给足单身狗们情绪价值,带去安慰与欢乐。既蹭到了热度,也突出了自身特色和优势,打造与年轻人统一战线的人设。
3、情感体验成为消费者新偏好
如今,消费者买的不再是产品而是一种情感认同,特别是年轻一代,他们更喜欢能给提供情绪价值和产生共鸣的品牌。
当第一个品牌完成消费者心智种草时。
情绪价值满足之后的所有价值都是偏爱价值。
古茗这套反向营销操作下来,给消费者带去了惊喜和刺激的体验,足了所需的情绪价值之后,消费者们自是满心的偏爱。在越卷越离谱的奶茶营销圈里,拿捏住用户的偏爱价值极其重要。
这样一来,古茗反向营销的策略是符合当下市场环境和消费者心理的,解决产品同质化的同时,向大众展现了更加新鲜立体的品牌形象。
也可以看出,反向营销这一手段可谓是反内卷利器,看似是剑走偏锋的险招,实则寻求与消费者的精神共通,建立深层次联系。
拿捏“反向”营销,需抓住精髓
反向营销,在我看来更像是数学中的反证法,不是简单粗暴的突出产品卖点,而是基于消费者痛点,通过反传统、反固化思维的创意,给公众认知带来一定的违和感,以此衬托出产品的优势,带给品牌意外收获。
拿七夕节来说,节日借势不用多说,只要想挣钱的品牌都会搞点罗曼蒂克出来,但今年出圈的却是那些反骨品牌。
除了古茗,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品牌也在反向营销——闲鱼在七夕过后旧词新解,带来“断舍梨”计划,旨在“清空了一时的冲动,才能找到可持续心动”的理念,给传统的情人节带了一丝人间清醒的味道。
在七夕后强调断舍离十分耐人寻味,既打破消费者的传统认知,形成反差感;细细品味下,又是十分合理的,还有这“爱情并非人生必选项”的思考,与当代年轻人的婚恋观完美契合。
这样不拘一格的反向营销,真的给人印象深刻。探求他们的出圈原因,不难得出反向营销的要素有3个:
认知反差+社交话题+用户需求
? 认知反差 ?
号召消费者去重新思考、审视因刻板印象或惯性忽视的某个现象、品牌,用反差感唤醒他们好奇心和注意力。
当所有人都认为七夕是庆祝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节日,古茗关注到了单身人士,闲鱼注意到了新时代的婚恋观,有时候情人节并不需要以爱情为中心,两人的爱情固然美好,一人的生活也能治愈美好。这正是消费者感知到,却难以表达的另一面。
品牌反套路的表达出了他们的心声,获得了反常规流量,这正是制造认知反差的价值所在——符合消费者心理,并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也能获得消费者的忠诚度。
? 社交话题 ?
无社交不传播,无传播不营销。社交话题的价值在于它自带传播属性、自带流量密码、自带破圈功能。所以选择的话题必然是有一定戏剧争议性和吸引力,这样在人际传播中才能引发讨论,产生一波波的声量。
七夕节本就自带流量,在这个节日品牌把“调侃”融入产品,周边中,具有极强的情绪感染力,一下子就与消费者的想法连接上了,不落俗套甚至违反常规,同时他们也会自愿参与话题的讨论——情绪都到这儿了,不说点什么都不好意思。
? 用户需求 ?
以上说的亮点,都离不开对消费者当前情绪的揣摩,洞察当下人们的爱好,给到情绪满足。
无论是古茗还是闲鱼,都是遵循大众的普遍价值观和认知——七夕是情人的节日,再从不同的视角解读他们心理——也可以是单身狗的狂欢节,
最后利用合适的活动场景——七夕前“有茗的古家寡人”,七夕后“所有放不下的,在闲鱼都能放下”这两个现象级的活动,传达消费者内心所在意的和关注的,以此引发共鸣和讨论。
还记得之前有看到个讨论:品牌如何把自己的品牌价值,潜移默化的植入人们认知里。那反向营销岂不就是最优解?
并非如此,反向营销虽好用,但是把双刃剑。反套路多了也难免就套路化,有时候品牌为了追求新鲜感,会刻意制造噱头,弄不好也会引发负面效应,可能会触犯消费者的底线和价值观,引起消费者的反感和抵制。
“野路子”的使用需要
天时地利人和
也需要与其他营销手段相结合
更需要结合自身属性
才不会水土不服
实现弯道超车!
月7日立秋,意味着我们进入了秋高气爽的秋天,弱弱的吐槽一下,还说热的像蒸炉一样!从去年开始,便是流行起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梗,寓意还挺好,在这个微凉的秋天,有一杯热乎的奶茶,就会心里特别温暖。在意你的人就会给你发一个红包并配上“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秋天的奶茶其实就是应季,秋天天气变凉了,奶茶代表着可以温暖人心。”
< class="pgc-img">>但是广大的网友却对此有不一样的看法。
有的人认为:给自己喜欢的人点一杯奶茶,无可厚非,也花不了多少钱,也能增进两人之间的感情。
也有人认为:这都是资本主义搞的鬼,主要是为了卖出他们的奶茶,一杯奶茶钱谁掏不起,别忘了10年前11月11日,还是光棍节,现在却是什么“剁手”节不就是让大家消费,花钱么!
更有网友认为,这就是一部分人用来圈钱的手段,什么六一喝旺仔,入秋喝奶茶,情人节,七夕节,双11,一年都是给女生花钱的节日!
< class="pgc-img">>说实话,总是感觉现在的节日,变了些许味道,没有以前的纯粹,或许现在的感情是用金钱来衡量的?或许背后存在着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古茗奶茶店,4天卖出11亿单!大家理智看待这件事吧!
换个杯子就能火”,近期又有好创意:
一款“竹篓奶茶”在成都走红,上线5天售出90000杯,多个门店卖断货。
这个爆款,火就火在“竹篓”上,手工编织的竹篓杯套,喝完奶茶能做笔筒、收纳筐,大受欢迎。
还有瑞幸的“握握杯”、1点点的“举铁奶牛杯套”,近期杯子还有哪些新玩法?
上线5天卖断货
成都走红了一款“竹篓奶茶”
因为疫情,不少品牌都遇到了上新、营业难题。
盘点行业近期的做法,我发现,成都一款“竹篓奶茶”悄然走红,在社交媒体上打卡不断:
栀子茶底,搭配上绵密的奶油雪顶,撒上粉色的冻干无花果碎做装饰,入口轻盈,花香满溢。
最吸引人的是包材,采用了渐变色的绿色纸杯与手工编织的竹篓杯套,“让颜值控狠狠心动”。
原来,这是来自成都的茶饮品牌茶屿水果茶推出的五周年新品栀子奶芙。
据茶屿水果茶产品负责人易非凡介绍,此次上新的栀子花系列新品共有3款,栀子奶芙、清香栀子青团和清香栀子奶绿。
“四川人从小接触栀子花,竹篓杯装上清香的栀子奶绿,就好像小时候背着满满一背篓的栀子花满载而归。”易非凡描述道。
从风味到视觉,呈现出浓厚的地域色彩,引起一大波网友的情感共鸣。不少网友表示,“冲着竹篓杯买的,没想到意外好喝。”而竹篓杯套,也被大家充分利用,插花、做笔筒,甚至被挂在厨房当收纳筐盛蒜。
据数据统计,栀子花系列上线5天售出90000杯,不少门店卖断货。在上新后的一个自然月内,3款新品分别占据销量榜2~4名,合计销售占比达到SKU的20%。易非凡直言,“火爆程度超出预期。”
随着年底旺季来临,不少品牌都开始围绕杯子展开营销攻势:7分甜上新圣诞限定姜饼人杯,瑞幸的圣诞主题周边“握握杯”,1点点的“举铁奶牛杯套”……
今年哪些杯子创意,值得品牌关注?
盘点饮品出圈造型
今年有5个变化值得关注
1、形态脑洞大开,突破“杯子”的边界
继汽水瓶、酒瓶、醋瓶后,传统的杯子形态,已满足不了当下的饮品圈了。
圣诞将至,7分甜草莓系列圣诞限定饮品,并同步上线姜饼人杯,引发打卡热潮。
今年夏天,和气桃桃推出了绿宝石圈圈杯,外形似超大号绿宝石手镯,不仅能套在手上,也方便抓取。
M Stand则推出了试管装咖啡,官方还分享了将饮品管再利用(种植绿植)的教程。
有新意的洞察和创意,往往能抢占先机,许多消费者评价这些特殊杯型“让逛街都变得回头率超高”。
2、香水茶、杨桃杯,更体现产品特性
用杯子加深产品的记忆点与传播点,也是今年常用的思路。
比如,悸动烧仙草推出英国梨&小苍兰时,使用与香水瓶造型类似的方瓶,来突出“一杯可以喝的香水”概念,上市2天卖出了50万杯。
伏小桃推出蜂蜜罐系列时,采用维尼小熊同款蜂蜜罐作为容器,增加产品卖点。
苏阁鲜果茶上新杨桃产品时,根据杨桃的形状定制了“星星杯”,收获了一大波好感。
3、“发光杯”爆火,用杯子营造氛围感
越来越多元素成为杯子新搭档。如竹篓、蛇皮袋、链条、游泳圈等都能用来和杯子组cp,甚至还能给杯子安装一个灯作为装饰:
中秋前后,苏阁鲜果茶特别推出了真橙金灿灿,在杯子下方加装了一个发光底座,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氛围感。
世界杯期间,益禾堂上新微醺小奶啤,设计了足球形状的“圆墩墩杯子”,同样在杯子底部做了发光设置,迎合观赛场景。
此外,吸管的玩法儿也更多样了。近两日,霸王茶姬上新熊猫戏竹系列新品,特别搭配了青竹玻璃管及熊猫戏竹吸管套。
古茗在中秋前后利用嫦娥谐音推出了“长鹅”吸管,“鹅脖子”可以伸缩,可爱的造型备受网友关注。
4、颜值已经不够了,能DIY才是互动神器
为调动起消费者的互动积极性,传统杯套也有了更多小心机。
今年9月,喜茶发起阿喜全身像征集大赛,邀请用户在活动杯套上绘制阿喜全身像,引发网友创作热潮。
其中,不仅有脑洞大开的信笔涂鸦、也有专业插画师的灵感创作,微博、小红书相关话题阅读总量超千万。
此外,杯套的刮刮乐涂层、撕拉设计的创意文案,让每一杯饮品都充满惊喜,越来越多网友自动加入杯套收集大军。
5、留足二创空间,植入更多生活场景
今年许多品牌都关注到了杯子的回收价值,甚至发起创意比赛,邀请消费者二创,将包材改造成花瓶、收纳盒等等。
今年4月,喜茶和藤原浩联名的 “酷黑莓桑”一杯难求,网友们把极简哑光的黑色杯身,改造成收纳桶、香薰、花瓶,让其一度成为炙手可热的潮流单品。
茶屿水果茶也在栀子奶芙上新后,发布竹篓的改造教程。
用杯子玩创意
还有2个问题需要关注
越来越个性的杯子玩法,确实能够在短时间内聚集用户的目光。但用杯子做出差异化,还有2个问题需要关注:
一方面,创意有边界,黑红流量不可取。
复盘下来,今年杯子翻车的案例不在少数,不论是被吵上热搜的洗衣液奶茶,还是印在杯套上的擦边文案,以及近期引起热议的连花清瘟杯贴,都陷入了舆论漩涡。
所谓的“黑红也是红”,并不适用于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餐饮业。
特别是近年来,网友对品牌出错的容忍度持续走低,一旦触及用户底线,面临的将是全网声讨。而负面一旦产生后,往往需要花费巨大代价去修正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
另一方面,要算好成本账,全新的杯型也意味着成本的提升。
为了凸显特色,部分品牌会选择定制造型独特的杯子,这就要考虑工厂定制的开模费用。
茶屿水果茶产品负责人易非凡表示,竹篓杯套是专门找生产传统工艺品的合作方重新开模。无法机械化量产,靠手工编制,所以成本会远高于常规的纸杯或注塑杯,产量上也有较大限制。
“竹篓杯的火爆,会随着更多同行的入局、消费者的审美疲劳而逐渐呈下降曲线的。接下来,还是会持续围绕‘打造爆品’去做产品研发。”易非凡说。
体量较小的茶饮品牌,可以考虑在投入相对少的“杯子周边”做文章,同样能够作为品牌与用户沟通的载体获得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