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8日,济南首家甘肃麻辣烫店面市,短短一个月时间,有超50家门店开门纳客。流量的风还没吹完,济南已有门店开始宣布关门。从大排长队到有店关门,甘肃麻辣烫在济南仅“热辣滚烫”了34天。
开业仅18天
济南这家甘肃麻辣烫店关门
“济南高新刘善杰麻辣烫今天正式关门!”4月12日,济南甘肃麻辣烫店主刘善杰拍摄下店铺摘牌的瞬间,满是不舍。
3月初,刘善杰在短视频平台刷到甘肃麻辣烫爆火的相关视频。从事二十多年厨师行业的他,一直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店。说干就干,他放下手机就订了张飞往甘肃省天水市的车票。找了家当地人气比较旺盛的店铺,交了一万八的学费,用五天时间学习了甘肃麻辣烫的制作技巧。
学成归来的他,和几个朋友一合计,投资了近三十万元开启了创业之路 。刘善杰想着济南市高新区年轻人比较多,于是就在齐鲁软件园附近租下了一个小门头。交了半年房租,买了点设备,简单一装修,刘善杰的甘肃麻辣烫店就顺利开业了。
3月26日,济南高新刘善杰麻辣烫店迎来正式开业后的第一波客人。“刚开业人可多了,每天都得排队。”刘善杰回忆起刚开业的画面,十分感慨。店里的营业额也没有辜负他的期待,一路飙升,平均日营业额过万元。
奈何好景不长,开业后没几天,刘先生的店就变得“冷清”起来。“周围甘肃麻辣烫店越开越多,人一分流就少了。”刘善杰说很多人从短视频平台刷到过来“尝鲜”,但回头客很少。再加上各门店相继推出的促销优惠活动,店里营业额现在基本上一天最多也就两三千元。
在收回成本后,综合考虑房租和人员成本的前提下,为了及时止损,刘善杰和他的合伙人们最终还是决定,关闭了这家仅面市了18天的店。
流量的风还没刮完
倒闭风就已开始吹来
记者在大众点评、百度地图等平台搜索“甘肃麻辣烫”关键词发现,自3月8日,济南首家甘肃麻辣烫店面市后,截至4月15日,济南已有超50家甘肃麻辣烫门店 。
济南其他门店经营状况如何?
4月15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联系了济南某甘肃麻辣烫店主黄先生。黄先生称,目前店内业绩相比之前下滑三分之一,正在考虑关店。
有业内人士透露,甘肃麻辣烫热度已过,济南目前应该没有一家甘肃麻辣烫店还在排长队了,从四月初开始陆续有七八家门店关闭 。
在甘肃麻辣烫爆火引发的创业潮中,全国多个城市的甘肃麻辣烫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记者在“天眼查”平台搜索发现,新注册开张的甘肃麻辣烫店多达1800家。
甘肃麻辣烫火热之风还没刮完,从三月底开始,甘肃麻辣烫店关闭的风就已经在全国各地吹开了。3月27日,青岛有店主的甘肃麻辣烫店仅开业一天就关门。没过几天,青岛小伙儿自费万元到甘肃学习麻辣烫制作工艺后,仅48小时就关门大吉。
社交平台上,桂林、铜陵、沈阳、呼和浩特、宿迁等城市相继有门店发布店铺倒闭视频。其中,营业未满月的店铺比比皆是。
网红产品只是昙花一现
对当地人口味才能长远
“甘肃天水麻辣烫”的热度似乎在一夜之间席卷而来,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此前报道中,关于对甘肃麻辣烫未来的前景,济南食品行业相关业内人士认为,某些特色饮食依托互联网快速走红,不代表能保持“长红”。 “刚营业时,排队数小时才能吃上;不到一年就无人问津。很多网红美食店都经历这个过程。
当甘肃天水麻辣烫的热度逐渐退去,这些入场的餐饮企业该如何保持创新和竞争力?济南市工商联餐饮协会会长韩震曾表示,餐饮企业不能局限于麻辣烫这一种品类,应通过不断创新和增加附属产品,来增强抗风险能力。他表示:“现象级网红餐饮的消费者一开始来自于四面八方,热度过去后,主要服务于半径1公里以内的消费者。因此,定位和产品尤为重要。”
在线上测评网站,记者看到,济南多家甘肃麻辣店门店下的评论褒贬不一。有人说,甘肃麻辣烫油辣咸,并不好吃。有人觉得一顿三十起步,不如杨国福麻辣烫、张亮麻辣烫等连锁品牌符合大众口味和消费。更有消费者表示,因为辣椒这类原材料炒制或货源不对等问题,济南不少甘肃麻辣烫店相比本地略苦。
“甘肃天水麻辣烫本身就是短线产品,跟淄博烧烤的热度没法比,因为淄博烧烤无论从技术、投资上来看,都有一定门槛。”作为第一批将甘肃天水麻辣烫在济南落地的餐饮人黄大成认为,甘肃麻辣烫开店门槛较低,即便都是在甘肃学习,做出来的口味也千差万别。
在黄大成从事餐饮品牌投资十余年的经验看来,甘肃麻辣烫本身就是小众餐饮,很多人吃不惯这个口味。西北小吃类美食在全国各地能够长久开花的,也仅有兰州拉面等为数不多的品类。还是要打造符合本地人口味的产品,才是餐饮经营的长久之道。
齐鲁晚报见习记者 管悦
来源: 齐鲁晚报
源:工人日报
专家表示,取消马路“游击队”,劳务市场“正规军”需增强服务贴近性和灵活性
去年末,一条消息刷爆了济南的媒体圈——位于济南市二环西路与张庄路交叉口的槐荫农民工服务中心成立。宽敞的院落,明亮的大厅,周到的服务,还有便利的餐饮供应,让四面八方来这里找工作的农民工再也不受寒风酷暑刮风下雨之苦……在人们看来,硬件的提升和服务的正规,将从根本上帮助农民工解除后顾之忧。
如今,农民工服务中心运行将近一年,情况却与想象中有所不同:一方面,服务中心内每天待务工人员达几千人,招工车辆约200辆;另一方面,周边“马路市场”死灰复燃,务工者宁肯路边趴活,也不愿去服务中心找活干。
马路边隐患重重,环境糟糕
近日,记者来到济南市二环西路与张庄路交叉口。早上5点,马路边揽活的务工者已聚集成群,他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或站或坐,不停向路边观望。不一会儿,一辆缓缓驶来的面包车在路边停下,车里人摇下车窗扯着嗓子喊道:“有没有刮腻子、刷墙的?”人群顿时活跃起来,瞬时围了上去。几分钟工夫,买卖谈成,五六个人立马上车离去,剩下的则悻悻返回“原位”继续等待。
一位家住附近的市民告诉记者,她每天早上开车经过二环西路和张庄路交叉口,都有众多务工者聚集揽活。每有招工的车辆驶过,人群便蜂拥而上,围个水泄不通,而正常的过往车辆则不得不缓慢前行。
此后两个多小时内,马路边不时有车辆停下招人,见众人围上去,后面的车辆只能停车等待。为了方便揽活,务工者大都聚集在右转专用车道内,有的直接坐在机动车道边等活,交通安全隐患严重。据统计,此处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不下50起。
此外,小商小贩占道经营、电动车自行车乱停乱放、还有些人随地小便,周边环境糟糕,居民怨声载道。“光在这里清扫烟头,就够忙活的了。”一位环卫工称,这里随地乱扔垃圾的现象很是普遍,保洁工作量非常大。
据济南市槐荫区张庄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介绍,马路劳务市场多年来已成该片区的一处顽疾。街道曾联合交警、执法中队等部门进行过多次治理,但效果都不太明显。
马路市场治理成本高,效果弱
早上约7点30分,几名保安人员来到现场。经过一番劝导,现场的交通秩序得到改善,务工者们回到非机动车道上,不再扎堆到机动车道旁揽活。不过,这让务工者们的生意受到了影响,从8点半到11点,他们并没有接到任何生意。
据保安介绍,他们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负责劝阻在机动车道上揽活的农民工。但由于人手不够,面对数千人规模的马路市场,几名保安的作用十分有限。不少务工者和保安打起了“游击”:保安一来,他们就回到非机动车道;保安一走,他们则又回到机动车道。
记者了解到,这个自发形成的农民工劳务市场已有近20年历史。每天早上三四点钟开始,数千名农民工便在此聚集,招揽、洽谈用工事宜。他们大都是周边区县的农民,大部分来自山东长清和齐河,常年来济南打零工挣钱。每天早上来,傍晚再坐车回家。也有部分人远道而来,河南、河北、黑龙江的农民工也不少。
家住西红庙村的农民工老王见证了这个马路市场的“成长”。老王告诉记者,10年前,他就在这里揽活,那时的经六路二环西路路口还没有建起纵横交错的高架桥,来这里的工人和工头也不是很多。但近几年来,马路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聚集的农民工越来越多。
在此值勤的一名保安告诉记者,每天早上来这里找活的人有数千人,多的时候能达到1万多人。
为了维持马路市场的招工待工秩序,管理此地的槐荫区各相关部门、街道出动了大量人力物力。据了解,近5年来槐荫区政府针对马路市场的管理费用每年高达200余万元,但收效甚微。
马路边方便,“请进屋”麻烦
距离“热闹”的马路市场百米左右,就是济南槐荫农民工服务中心。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即便服务中心免费提供就业服务,依托全市联网的就业信息可以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就业岗位,但仍有部分务工者不愿意走进去找工作。
“在马路上揽活,干完拿钱,一次就能赚一二百。”在务工者赵远强眼中,路边揽活虽都是零工,但上工容易、结算快、挣得多。“大厅里提供的岗位要学历、要技术证,工作还得先试用。而马路边都是些装卸搬运的力气活,大家都会干,工资日结也不担心拖欠或被骗。有一天干一天,农忙的时候还不耽误回家收种。”
槐荫区张庄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表示,一年多来,街道办工作人员对钟爱马路市场的务工人员进行了面对面宣传,常主动提供职业信息、联系对口工作,但频遭冷遇。“许多马路务工者年龄偏大、学历较低,看不上中心提供的保险齐全的稳定工作,觉得我们帮忙找的活‘抬不上价’,反而不如马路上口头协商、一拍即合挣得多。”
有专家表示,近年来各地加大了对马路市场的整治力度,治理思路也从简单地打击取缔向疏堵结合转变。但有关部门服务农民工的质量和针对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正规劳务市场应在贴近性和灵活性方面下功夫,提升对农民工的就业扶助水平。
面对务工者“进屋难”等问题,上述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将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对农民工宣传和引导,尽量将马路上农民工集中到中心来。(记者 丛民)
源:齐鲁晚报
3月8日,济南首家甘肃麻辣烫店面市,短短一个月时间,有超50家门店开门纳客。流量的风还没吹完,济南已有门店开始宣布关门。从大排长队到有店关门,甘肃麻辣烫在济南仅“热辣滚烫”了34天。
开业仅18天
济南这家甘肃麻辣烫店关门
“济南高新刘善杰麻辣烫今天正式关门!”4月12日,济南甘肃麻辣烫店主刘善杰拍摄下店铺摘牌的瞬间,满是不舍。
3月初,刘善杰在短视频平台刷到甘肃麻辣烫爆火的相关视频。从事二十多年厨师行业的他,一直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店。说干就干,他放下手机就订了张飞往甘肃省天水市的车票。找了家当地人气比较旺盛的店铺,交了一万八的学费,用五天时间学习了甘肃麻辣烫的制作技巧。
学成归来的他,和几个朋友一合计,投资了近三十万元开启了创业之路。刘善杰想着济南市高新区年轻人比较多,于是就在齐鲁软件园附近租下了一个小门头。交了半年房租,买了点设备,简单一装修,刘善杰的甘肃麻辣烫店就顺利开业了。
3月26日,济南高新刘善杰麻辣烫店迎来正式开业后的第一波客人。“刚开业人可多了,每天都得排队。”刘善杰回忆起刚开业的画面,十分感慨。店里的营业额也没有辜负他的期待,一路飙升,平均日营业额过万元。
奈何好景不长,开业后没几天,刘先生的店就变得“冷清”起来。“周围甘肃麻辣烫店越开越多,人一分流就少了。”刘善杰说很多人从短视频平台刷到过来“尝鲜”,但回头客很少。再加上各门店相继推出的促销优惠活动,店里营业额现在基本上一天最多也就两三千元。
在收回成本后,综合考虑房租和人员成本的前提下,为了及时止损,刘善杰和他的合伙人们最终还是决定,关闭了这家仅面市了18天的店。
流量的风还没刮完
倒闭风就已开始吹来
记者在大众点评、百度地图等平台搜索“甘肃麻辣烫”关键词发现,自3月8日,济南首家甘肃麻辣烫店面市后,截至4月15日,济南已有超50家甘肃麻辣烫门店。
济南其他门店经营状况如何?
4月15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联系了济南某甘肃麻辣烫店主黄先生。黄先生称,目前店内业绩相比之前下滑三分之一,正在考虑关店。
有业内人士透露,甘肃麻辣烫热度已过,济南目前应该没有一家甘肃麻辣烫店还在排长队了,从四月初开始陆续有七八家门店关闭。
在甘肃麻辣烫爆火引发的创业潮中,全国多个城市的甘肃麻辣烫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记者在“天眼查”平台搜索发现,新注册开张的甘肃麻辣烫店多达1800家。
甘肃麻辣烫火热之风还没刮完,从三月底开始,甘肃麻辣烫店关闭的风就已经在全国各地吹开了。3月27日,青岛有店主的甘肃麻辣烫店仅开业一天就关门。没过几天,青岛小伙儿自费万元到甘肃学习麻辣烫制作工艺后,仅48小时就关门大吉。
社交平台上,桂林、铜陵、沈阳、呼和浩特、宿迁等城市相继有门店发布店铺倒闭视频。其中,营业未满月的店铺比比皆是。
网红产品只是昙花一现
对当地人口味才能长远
“甘肃天水麻辣烫”的热度似乎在一夜之间席卷而来,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此前报道中,关于对甘肃麻辣烫未来的前景,济南食品行业相关业内人士认为,某些特色饮食依托互联网快速走红,不代表能保持“长红”。“刚营业时,排队数小时才能吃上;不到一年就无人问津。很多网红美食店都经历这个过程。
当甘肃天水麻辣烫的热度逐渐退去,这些入场的餐饮企业该如何保持创新和竞争力?济南市工商联餐饮协会会长韩震曾表示,餐饮企业不能局限于麻辣烫这一种品类,应通过不断创新和增加附属产品,来增强抗风险能力。他表示:“现象级网红餐饮的消费者一开始来自于四面八方,热度过去后,主要服务于半径1公里以内的消费者。因此,定位和产品尤为重要。”
在线上测评网站,记者看到,济南多家甘肃麻辣店门店下的评论褒贬不一。有人说,甘肃麻辣烫油辣咸,并不好吃。有人觉得一顿三十起步,不如杨国福麻辣烫、张亮麻辣烫等连锁品牌符合大众口味和消费。更有消费者表示,因为辣椒这类原材料炒制或货源不对等问题,济南不少甘肃麻辣烫店相比本地略苦。
“甘肃天水麻辣烫本身就是短线产品,跟淄博烧烤的热度没法比,因为淄博烧烤无论从技术、投资上来看,都有一定门槛。”作为第一批将甘肃天水麻辣烫在济南落地的餐饮人黄大成认为,甘肃麻辣烫开店门槛较低,即便都是在甘肃学习,做出来的口味也千差万别。
在黄大成从事餐饮品牌投资十余年的经验看来,甘肃麻辣烫本身就是小众餐饮,很多人吃不惯这个口味。西北小吃类美食在全国各地能够长久开花的,也仅有兰州拉面等为数不多的品类。还是要打造符合本地人口味的产品,才是餐饮经营的长久之道。
来源:齐鲁晚报见习记者 管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