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年被称为“餐饮业的最后一片蓝海”的团餐市场如何发展?团餐企业如何实践多元化经营?
团餐行业发展概览
01 市场规模占到全国餐饮超过40%,覆盖群体不断扩大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宸睿资本
>近五年来,团餐市场展现出强劲的稳健增长态势,其规模已从2019年的1.5万亿元显著跃升至2023年的2.1万亿元,同时在整体餐饮行业的占比也实现了显著提升,由32.1%攀升至40.5%,标志着团餐已稳固地成为推动餐饮市场发展的核心力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城镇就业人员、教师和学生数量为2022年数据)
学生群体以其庞大的基数,占据团餐消费者总数的77%,成为了最为显著的消费群体。此外,企事业单位员工因工作与生活环境的集中性,对团餐模式展现出了高度的依赖与需求。
随着团餐服务覆盖面的不断拓宽与深化,其消费群体日益多元化,每个细分群体均携带着独特的餐饮偏好与服务期望。这一趋势促使团餐市场向更加精细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消费生态,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
02 团餐市场玩家众多,集中度较低,TOP100企业呈橄榄型发展
目前我国团餐市场参与者多样,主要有传统派、餐饮派、预制派、线上派等,还有一众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市场集中度低。
从市场集中度看,团餐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CR10=42.96%、CR4=27.24%)。
数据来源:辰智数据
>从营收情况来看,企业数量增幅最快的是位于5-10亿元的团餐企业;营收增长最快的是位于20-50亿元的团餐企业。
整体来看,团餐TOP100企业的结构分布逐步由金字塔形向橄榄型发展。
03 多元化经营成为团餐企业转型的主要方向
从业务类型来看,只做单一“团体膳食”业务的企业占比下降,整体上看团餐头部企业仍然在向多元化的业务经营转变。
数据来源:辰智数据
>从营收方面来看,食材配送和净菜、预制菜两项是企业开展多元业务主要的发力点,分别占比8.27%和1%。
< class="pgc-img">
数据来源:辰智数据
>服务对象与场景的多元化已成为团餐企业探索多元经营模式的关键路径。
随着市场需求的演变,社区食堂、园区供餐等新兴服务场景正逐步成为团餐企业的新蓝海。
数据来源:辰智数据
>众多高校、社区及企业食堂已超越传统餐饮范畴,向多元化功能综合体华丽转身,成为集物业、零售、社交、学习空间等为一体的综合体。
04 团餐企业获利能力较低,先进技术的应用也比较有限
从利润来看,2023年团餐TOP100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5.22%,低于2022年6.3%的水平。
数据来源:辰智数据
>从成本角度来看,“物料成本”和“人工费用”是最大的两项支出,而“科技投入”仅占1.46%,企业对于先进技术的应用较为有限。
数据来源:辰智数据
>团餐行业可持续发展举措
01 团餐企业面向员工、顾客与社会推出一系列社会贡献举措
2023年团餐行业社会责任综合指数均值为57.3,得分50-60分的企业最多,占到被调研企业数超过一半;70分的企业仅占3.3%,可见团餐行业社会责任治理方面还有比较大的提升改善空间。
数据来源:辰智数据
>- 员工方面,保障员工基本权益,关注员工职能发展,留住人才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 顾客方面,提供高质安全的产品是基础,针对顾客需求推出产品才能获得更高的顾客满意度;
- 社会方面,团餐企业除解决就业和积极纳税外,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兼顾环境和社会目标,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和公益事业。
02 团餐供应链各环节协同促进绿色环保发展
近年来,国家持续强化政策引导,力推绿色餐饮发展,坚决遏制餐饮浪费现象,加速低碳环保转型步伐。
团餐行业积极响应,全面渗透至供应链各关键环节,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如采用高效节能设备与清洁能源;鼓励消费者分餐制与光盘活动;提供环保餐具等等。
03 政府、行业、企业共同推进团餐行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团餐行业不断壮大,行业内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标准体系来规范与管理,以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源:农业行业观察
>团餐不仅是中国餐饮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民生福利、乡村振兴、三产融合等发展的中坚力量,于国家、于社会、于企业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企业可以链接行业上下游企业、各地政府,共同推进团餐行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团餐头条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标题:报告显示餐饮行业四大问题凸显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杨召奎
3月20日,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消费者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消费者保护法研究中心发布的《餐饮行业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2023)》显示,餐饮行业四大问题凸显,涉及食品安全问题、价格问题、宣传问题以及服务问题。
在2023年餐饮舆情中,食品安全问题占比80.99%,宣传问题占12.68%,价格问题占5.29%,服务问题占1.05%。食品安全问题高居第一位,宣传问题则占比排名第二,排在餐饮舆情问题次位。在食品安全问题中,反映比较突出的有卫生问题、食品质量问题、经营管理问题、占比均超过10%,其他问题占比也均小于5%。
在食品安全问题中,食品质量问题最为突出,占比60.59%,其次是经营管理问题,占比为14.12%,此外,还存在环境问题、卫生问题、食品加工、员工健康证明和员工培训问题,占比依次为8.74%、1.58%、1.34%、0.34%和0.08%。
对此,《报告》建议,餐饮企业要把食品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食品安全关系到消费者的人身安全,餐饮企业务必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确保生产加工的食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餐饮企业应贯彻执行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精神,保证各门店在企业总部管理过程中主体责任的担当,使得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保障。
要重视虚假宣传问题。餐饮企业在做营销时,要杜绝虚假宣传、误导性广告、口碑营销不实、过度宣传等问题。餐饮企业应该诚实、真实地反映产品和服务的特点和质量,避免夸大或虚构。宣传中应谨慎使用形容词和其他词语,避免引起消费者误解或产生虚假印象。建立与顾客之间的信任关系,提供真诚、可靠的服务,以赢得顾客的信赖和支持。
同时,相关监管机构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市场监管部门,应掌握新形势下连锁餐饮企业经营活动的基本规律、经营特点等,使用具体实效的监管措施,加强连锁餐饮企业相关活动的监管,保证餐饮企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健全餐饮行业的监管体系。加强连锁餐饮企业档案管理,不断完善企业档案体系,切实加强对连锁经营企业的动态监管。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和管理模式的餐饮企业,做到有问题侧重的监管。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月28日上午,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提振消费稳增长”主题系列发布会的第8场新闻发布会,发布解读《绿色餐饮经营与管理规范》《济南名菜通用规范》等济南市餐饮行业5项标准的起草情况。济南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治文就5项标准做了解读。
赵治文表示,近年来受疫情影响和新消费形式的持续变革,餐饮业进入了消费升级和供给调整的窗口期,在举办2023济南美食季暨第八届中国鲁菜美食文化节之际,推出品质餐饮五大标准,主要是基于三点考虑:一是促进消费加速恢复的需要。餐饮消费是社零额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之一,餐饮业一度受到较大冲击。今年以来,济南市餐饮业强势复苏,1-7月份,全市限上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8.5%,高于全市限上零售额12.4个百分点,上拉限上零售额 0.7个百分点。出台餐饮业标准,有利于推动餐饮业加快恢复向好、持续激发活力,为恢复和扩大消费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标准化、品质化、绿色化是餐饮业的主要发展趋势,通过出台济南市餐饮行业标准,鼓励餐饮企业菜品创新、烹饪技艺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促进高端餐饮精致化、大众餐饮精细化发展,提升餐饮业的整体服务品质,构筑餐饮产业生态圈,助力全市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需要。餐饮业作为国民经济中基础性的生活服务业,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消费产业,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民生产业,通过发布实施济南市餐饮行业五大标准,努力提供更丰富、多元化、高品质的餐饮消费体验,引导健康、绿色、节约消费理念,更好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求。
五项标准的制定,经过了对济南市餐饮行业的多轮专项调研,广泛征求了包括多位资深中国烹饪大师、学院教授、品质餐厅创始人等业内专家的意见及建议,会同相关部门负责人、行业协会负责人多次召开主题研讨会,历经三次修订后,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发布稿,获得了评审专家和行业人士的高度认可。
五项标准系统构建了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其中,《绿色餐饮经营与管理规范》规定了绿色餐饮经营与管理的基本要求、节约管理、环保管理、安全管理、健康管理、认定程序、监督管理以及适用范围等内容,包括资质、经营场所、设施设备、人员、制度、节约要求、环保要求、安全要求、健康要求、认定程序、监督管理等十大体系;《济南名菜通用规范》《济南名吃通用规范》《济南餐饮名店通用规范》《济南烹饪名师大师通用规范》 明确了济南烹饪名师大师的要求、认定程序、监督管理的内容以及适用范围。